手机阅读

最新新闻论文选题通用(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0:30:33 页码:10
最新新闻论文选题通用(精选9篇)
2023-11-13 00:30:33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反思的过程,通过整理思绪来提升自我。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冗长和无关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论文选题通用篇一

·从《鹰之葬列》分析玛莎.格莱姆个性表达的艺。

·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

·浅探忍淹留诗作《耶路撒冷的眼睛》。

·论非亚诗歌的特点。

·浅论卡夫卡《变形记》中“门”的意象。

·世界名著《飘》女主角斯佳丽的爱情。

·论《十日谈》的思想艺术价值及其局限。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人性弱点研究。

新闻论文选题通用篇二

2.大数据与新闻报道。

3.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

4.著作权法中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

5.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

6.重造新闻学——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7.整体转型:关于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一点想法。

8.影响公民新闻活动的三种机制。

9.“理想”与“新媒体”:中国新闻社群的话语建构与权力关系。

10.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

12.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

14.搜索类新闻聚合app的侵权认定分析。

15.新闻媒体报道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基于股价同步性的分析。

16.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

17.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公民新闻运动与专业新闻人的责任。

18.新闻社群的专业主义话语:一种边界工作的视角。

19.公民参与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媒介伦理:中国的问题。

21.从出现到扩散:社会实践视角下的数据新闻。

22.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23.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

24.数据新闻:“讲一个好故事”?——数据新闻对传统新闻的.继承与变革。

25.中国新闻类app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盈利模式探讨。

26.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研究——模态配置的类型、特点及理据。

27.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

28.实践新闻专业性实现新闻公共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角。

29.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

30.一种基于特征演变的新闻话题演化挖掘方法。

31.当代中国主导新闻观念的可能选择:发展新闻专业主义。

32.数据新闻:一个亟待确立专业规范的领域——基于国内五个数据新闻栏目的定量研究。

33.语言语境与新闻理解——英语硬新闻语篇评价策略解读。

34.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财经新闻汉译本的词汇特征研究。

35.众筹新闻:变革新闻生产的权力结构。

36.基于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叙事创新策略探索。

37.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探索。

38.新闻业的未来:网络新闻。

39.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基于18所国内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

40.新闻从业者的工作自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考察。

41.“共”时代的开创——试论新闻传播主体“三元”类型结构形成的新闻学意义。

42.数据新闻:价值与局限。

43.自媒体力量的想象: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质疑。

44.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

45.突发公共事件舆情传播特征与规律研究——以新浪微博和新浪新闻平台为例。

46.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竞争力。

47.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

48.“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49.“数据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与前景。

50.创新与坚守:美国经验与新环境下国内新闻教育路径探索。

51.关于当前新闻传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52.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生产:现状、影响与反思。

53.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54.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聚合的著作权法规制——以网络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视角。

55.移动新闻推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56.财经新闻报道中数据的功用——以彭博新闻社财经报道为例。

57.“风险规避”逻辑下的新闻报道常规——对国内媒体社会冲突性议题采编流程的分析。

58.大数据对于新闻业态重构的革命性改变。

59.新闻话语表征的形式、功能和意识形态。

60.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61.记者为什么成了不可爱的人?——兼论网络时代新闻生产者、使用者的“冲突”

62.大数据与新闻理念创新——以全球首届“数据新闻奖”为例。

63.大数据方法与新闻传播创新:从理论定义到操作路线。

64.移动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再定义。

65.新闻权威、职业偶像与集体记忆的建构:报人江艺平退休的纪念话语研究。

66.“他者”的媒介镜像——试论新闻报道与“他者”制造。

67.“国际新闻”与“全球新闻”概念之辨——兼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69.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媒体记忆领域的边界与批判性议题。

70.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以英国《卫报》为例。

71.未来新闻的知识形态。

72.新媒体与新闻生产研究:语境、范式与问题。

73.新媒介环境下新闻真实论视野中的几个新问题。

74.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突围——也谈澎湃新闻的竞争策略。

75.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的嬗变与发展。

76.塑造新闻权威: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职业再审视。

77.澎湃新闻,能否成为新闻客户端的标杆?——对澎湃新闻的几点思考。

78.《新闻联播》简史:中国电视新闻与政治的交互影响(1978-)。

79.“再叙事”视阈下的英汉新闻编译。

80.浅议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与舆论的关系。

81.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发表现状与格局——基于ssci数据库的研究。

82.面向web新闻的事件多要素检索方法。

83.重建新闻的公共性共识是否可能?——从近期的传媒伦理争议谈起。

84.一种中文微博新闻话题检测的方法。

85.网络新闻“标题党”的现状与叙述策略——对8家网站新闻排行榜的定量分析。

86.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革新。

87.《新闻联播》:从信息媒介到政治仪式的回归。

88.新闻客户端:信息聚合或信息挖掘——从“澎湃新闻”、《纽约客》的实践说起。

89.为什么我们没有“新闻法”——反思我国新闻传播立法研究。

91.翻译中的超文本成分:以新闻翻译为例。

92.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转变与职业转型。

93.数据新闻学的发展现状与功能。

95.众筹新闻:网络时代美国新闻业的创新及启示。

96.新闻编译中意识形态的翻译转换探索。

97.新闻工作者微博应用的困境及其根源。

98.职业理念够了吗:新闻专业主义话语的另面。

99.数字媒体与新闻“信息娱乐化”:以中国三份报纸官方微博的内容分析为例。

新闻论文选题通用篇三

3、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5、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6、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15、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16、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17、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22、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23、“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24、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25、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29、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30、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33、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34、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37、“博客”现象研究。

39、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41、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42、网络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43、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4、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5、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6、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47、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49、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50、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51、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生与发展对策。

52、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53、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54、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55、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56、《中国青年报》时评研究。

57、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58、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

60、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61、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62、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64、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

65、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67、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

70、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

71、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73、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

74、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

75、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

76、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78、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79、论采访的技巧。

80、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81、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新闻论文选题通用篇四

全媒体传播引发人类传播革命,使得传播者信息生产不再是传播起点和中心,受众对信息内容及传播工具、手段不同需求,才真正成为人类传播活动逻辑起点[2]。所以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加注重受众体验。柴静《穹顶之下》能成为热点事件,这与它内容独特性密不可分,它内容独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本身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近几年来频发雾霾事件对于本就严重空气质量问题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雾霾是什么,为什么出现雾霾,如何去治理雾霾等成为广大居民关心话题,所以柴静选择这一关注度高事件进行深度报道,自然会引发高度关注。

此外对于这一全民关注话题,很少有权威人士进行系统全面报道,而柴静利用深度报道方式全面系统地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方面分析雾霾,虽然在专业深度上无法与相关权威人士相比,但是就其本身内容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这一点来说就可以获得很高关注度,此外柴静选择雾霾这一话题,是由于自己未出生女儿因为雾霾而患上肿瘤,想给女儿一个交代,这在情感上引起广大受众共鸣。

其二是独特性体现为展现形式独特性。首先,《穹顶之下》整个专题片采用ted演讲形式。ted演讲形式就是大屏幕+演讲人,并且出现现场观众。柴静摒弃了传统主持人播报新闻形式,现场观众也不再是节目陪衬,真正成为场景中人,这一形式能够给演讲带来更大冲击力,无论是场内和场外观众都会产生真实、亲历感受,这一特点也契合新媒体播放平台需要;其次,《穹顶之下》运用图表等简单形式来展现数据,利用动画以及电影特效形式使信息更加鲜活、生动。

因为要涉及到大量有关雾霾专业问题,所以需要大量复杂数据,柴静利用柱状图、示意图等形式将复杂数据可视化,让受众清晰、明了了解复杂数据背后所蕴含意义。另外在介绍pm2。5时,柴静还用了一段flash动画,生动、活泼展现pm2。5从进入人呼吸道到引发病变整个过程,可以让受众在观看动画时,轻松掌握知识。除此之外,《穹顶之下》一些片段还使用电影特效,利用影像合成和模型生动展示信息,带给观众更真实视觉体验,这种独特展现形式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更加新颖、生动、形象,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感觉,这也是《穹顶之下》获得如此高关注一个重要原因。

新闻论文选题通用篇五

002、评“用事实说话”

003、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新闻传播效果论。

016、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论新闻客观性。

020、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47、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52、报纸与网络。

053、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采访技术初探。

062、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略论新闻导语。

066、新闻背景初探。

067、新闻结构探讨。

068、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略论人物通讯。

070、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试论新闻特写。

074、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试论新闻语言。

077、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79、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

080、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批评性事件浅议。

085、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

088、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4、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6、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报纸短评初探。

105、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8、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1、试论编辑技巧。

112、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编辑策划研究。

117、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118、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9、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20、采编播合——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1、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22、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123、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24、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与解说词写作。

125、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26、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127、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28、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29、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130、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132、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133、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34、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135、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136、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37、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38、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39、cnn对我们的启迪。

140、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

141、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142、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143、媒介受众调查研究。

144、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145、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146、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

147、传媒集团化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性强、综合化程度高、技术业务发展快,构成了这一学科的重要特点。但是目前的`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现状并不乐观,新闻教育跟不上新闻媒体的改变与发展,新闻教育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新闻教育必须密切关注新闻实践的要求和变化,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

归纳起来,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媒介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利用实践教学手段培养出高级应用型的新闻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开设新闻专业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目前大多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都为新办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教学经验、特别是实践教学方面普遍缺乏经验,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造成了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广播电视新闻行业要求的局面。

1.1师资队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师资主要来源于高校中文或其他文科专业,大多数教师没有传媒专业背景和实践经历,新闻传媒实践经验匮乏,使得理论教学中理论的针对性、前沿性、实践导向性都相对不足,最终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不健全,培养的学生不具备理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而且目前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强调较多,而对其实验能力要求不高,造成了大多数教师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严重缺乏,那么当然在实践教学方面就难以有所作为和突破,不少学校理论教学的教师只做课堂讲解,不进行实践指导,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从而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1.2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多以零散、无序状态呈现,学校大多没有将专业实践教学完整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其实践内容在教学计划中往往是以某门实践课程或者课程的实践部分等形式体现。不少学校认为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甚至认为实践教学课可有可无,很多教学实践课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必要的实践,或者在实验、实习时走过场,不愿动脑动手,应付过关了事。对实践课的地位、作用和功能的认识还停留在观望阶段,而不是上升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去全面认识。总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3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广播电视事业是一个高投入、重装备、传播技术更新快的高科技事业,决定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验实训需要的的硬件设备投入较大,这样才能适应广播电视的发展。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因为财力所限,很难建立起设备齐全、适时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从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的高校普遍存在着设备老化、实验手段落后的问题。硬件设备投入的不足制约了广电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设备的老化带来了传播观念上的滞后性和盲目性,以致学生分配到单位后,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学习和适应广播电视新的传播技术。另外,学生到实地采访,办报纸、搞新闻摄影、电视节目制作,到媒体专业实习等都需要实践经费,如果不能保证,学生的专业实践难免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开展。

1.4实践教学管理没有落到实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课程安排不合理。不少学校实践教学课内容与假期实习、毕业实习的内容多次交叉重复,实践教学很难使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提高。二是教学内容存在问题。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实践教学很难找到内容新颖、实用性强的实践指导书和教学大纲,使得指导老师和学生都面临难以系统掌握实践教学知识的困境。三是即使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但很少有人能够系统去进行评价和总结,再运用到理论课的学习中去,实践的收获不大。甚至由于组织缺乏规范,管理比较松散,实践活动表现出极强的随意性,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因此,如何通过加强教学管理,把实践课纳入整体教学规划,对理论课学习真正起到辅助作用和补充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素养,是实践教学课程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2、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为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办出成效、办出特色,必须进行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在教学理念上应确立面向媒体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实训动手的指导思想,在实践教学中确立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实践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规范实践教学工作程序,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努力使实践教学达到规范化、系统化和多样化。

2.1提高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尤其是在新闻传播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的技术性、工具性和实践性更加凸现。因而,这一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制定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强化高校和教师对广播电视新闻学实践教学的认识。只有提高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2.2更新教育理念,探索适合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专业知识的灌输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又要探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放松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提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锻炼,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这是我们构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指导思想。结合社会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需求的模式和要求,我们应从全新的角度和视野认识和梳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并最终确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应该包括课内实训、课程实践、综合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课程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性实践等,这些环节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2.3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一是专业技能实训。从"拍好身边的新闻"出发,如学校各种重要会议专题片、学院各种庆典专题片、科教研成果专题片、学生社团活动和竞赛活动系列专题报道等等,这些专题片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从策划、采访、脚本编写、拍摄、编辑、制作、合成、播出各个环节都按照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进行,学生在整个策划和制作过程中可以得到全面训练与提高。学生的电视节目作品可以在课堂播放,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们可以在讲评课上畅所欲言,从采访、摄像、编辑、节目编排等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研修共同进步。二是开放式实验教学。所谓开放性实验,就是将实验室全天开放,除正常的教学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时间自己去进行设计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实施开放实验一方面可以解决实验教学时数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实验项目,由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实验发展,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抓好实习基地建设,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搭建坚实的实践平台。专业实习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对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加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一种巩固规范、持久双赢的大学生到新闻媒体实习的制度。一是建立校内实践基地。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学校新闻网站、校园广播电台、电视台、校报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新闻媒体的各项活动。二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学校要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和报社、广播台、电视台等媒体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建立广泛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训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平台,有效解决学校资金短缺、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对于具有发展潜力和有潜在的毕业生需求的文化传媒公司、中小企业的策划部门、地方性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也可以设定为实习实践基地。总之,要突破传统新闻行业限制,突破地域限制,想方设法建设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2.5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评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规范化和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必须建立对整个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估标准体系和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建设存在不足的指标,完善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包括对制定的广播电视新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考核、实践教学过程效果的考核以及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的成效的考核等。另一方面要调整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评价方式。对部分课程可取消考试而以实践活动的成效来评价,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如“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课对学生的评价,可从学生策划、制作、编排电视专题与栏目节目的作品数量、质量以及平时上课的学习态度综合评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6加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师资保障。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没有参加过新闻实践,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是很难讲好这门课的。因此,高校必须抓紧对教师进行新闻知识、新闻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首先面向新闻单位,引进新闻资深人才。这些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极强的动手能力,由他们来上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有益处又很必要。其次安排从实践单位来的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深造,组织没有新闻业务经验的教师到媒体等相关单位挂职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再次聘请新闻媒体的资深专业人士作为客座教授和实训类课程教师,将其丰富的新闻经验、灵敏的新闻嗅觉、高超的采访技巧、独特的新闻视角、翔实的新闻资料带入课堂,借用社会优秀人才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7抓好硬件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媒介技术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动力,尤其是是对广播电视而言,媒介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出一线的记者、编辑,必须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建设一流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实验平台。广播电视新闻学应该建设和装备的实验室主要有:非线编辑实验室、影视制作编辑实验室、电视演播实验室、电视广告摄影摄像实验室、广告效果测试实验室、电脑图文设计实验室、电视节目观摩实验室等,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是新闻学(影视传播)专业的xx,我的论文题目是《xxxxxx》。本篇论文是在惠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我这篇论文进行审阅,以下是我对这篇论文的选题缘由、目的,资料收集准备工作以及文章结构的陈述。

一、选题缘由、目的。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以前就很关注调查性报道,经常看文字报道和电视节目相关报道,尤其是新京报的核心报道。出于对调查性报道的探究心理,我饶有兴致的研究了新京报核心报道的特点、价值取向等,进而了解其选题和采写的特点与技巧,明确其核心要素、以及所面临的问题。选择新京报作为研究个体,不仅仅因为它是都市报的领头军,同时它也见证了报纸调查性报道这几年的发展,再延伸到整个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我认为,这是一个从实例中分析,方向上把握的课题。

希望最后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新京报调查性报道特点的研究有所贡献。研究成果也可以认为是报纸调查性报道特点研究的一个重要延伸和发展。

二、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自2017年1月选定题目后,为了完成论文,我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由于目前只有一本可以直接借鉴的参考书,因此搜集论文写作时所需要的资料相对比较困难。通过阅读搜集到的文章,以及一些研究调查性报道的资料,阅读调查性报道的。

新闻论文选题通用篇六

3、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新闻论文选题通用篇七

3、晚报“早”出现象。

4、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

5、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

6、都市新闻的叙事。

7、报纸的扩版。

8、版面编排。

9、新闻策划。

10、深度报道。

11、经济新闻。

12、法制新闻。

13、新闻时评。

14、报纸广告。

15、记者的职业道德。

16、媒体的社会责任。

17、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

18、隐性采访。

19、新闻摄影。

20、虚假新闻。

21、有偿新闻。

22、娱乐新闻。

23、炒作新闻。

25、典型报道。

26、漫画新闻。

27、厚报与薄报。

28、新闻自由。

29、独家新闻与独家报道。

30、报纸新闻的“同质化”

1、电视新闻语言。

3、电视民生新闻。

4、电视方言播报。

5、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

6、主持人的风格。

7、电视画面。

8、同期声。

9、摄像。

10、电视广告。

11、隐性采访。

12、媒体的社会责任。

13、虚假新闻。

14、有偿新闻。

15、娱乐新闻。

16、炒作新闻。

17、电视专题片。

18、电视媒体竞争。

19、“新闻电视剧”

20、电视专业化频道。

21、移动电视。

22、电视传媒与公共空间。

2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24、电视批评报道。

25、电视节目的互动意识。

26、电视产业化。

27、电视节目的品牌化运作。

28、电视人的职业精神。

29、电视体育新闻报道。

30、新闻频道。

31、电视调查栏目。

32、湖南卫视的新闻与经营。

33、安徽卫视的电视剧与经营。

1、网站分析。

2、网络新闻特性。

3、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5、网络新闻写作技巧。

6、网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

7、网络电视。

8、网络电台。

9、网络侵权。

10、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

11、博客、播客。

12、网络直播。

13、网络新闻的采写权。

14、网络广告。

15、虚假新闻。

16、有偿新闻。

17、娱乐新闻。

18、炒作新闻。

19、网络伦理。

20、网络新闻的变革。

21、网络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22、网络环境的受众分化。

23、商业网站的网络新闻运作。

24、网络媒体的新闻核心竞争力。

25、网络杂志。

26、网络游戏。

27、网络传播与我们的生活。

29、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

1、广播媒体的优劣势。

2、广播的发展趋向。

3、广播新闻的采写特点。

4、广播中的广告。

5、交通广播的生存空间。

6、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

7、广播热线。

8、广播新闻的互动。

1、议程设置理论。

2、沉默的螺旋。

3、受众分析。

4、传播效果分析。

5、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6、文化帝国主义。

7、传播学方法论的几个学派。

新闻论文选题通用篇八

002、评“用事实说话”

003、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新闻传播效果论。

016、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论新闻客观性。

020、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47、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52、报纸与网络。

053、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采访技术初探。

062、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略论新闻导语。

066、新闻背景初探。

067、新闻结构探讨。

068、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略论人物通讯。

070、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试论新闻特写。

074、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试论新闻语言。

077、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80、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批评性事件浅议。

085、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

088、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4、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6、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报纸短评初探。

105、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8、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1、试论编辑技巧。

112、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编辑策划研究。

117、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118、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9、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20、采编播合——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1、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22、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123、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24、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与解说词写作。

125、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26、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127、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28、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29、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130、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132、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133、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34、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135、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136、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37、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38、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39、cnn对我们的启迪。

140、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

141、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142、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143、媒介受众调查研究。

144、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145、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146、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

147、传媒集团化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性强、综合化程度高、技术业务发展快,构成了这一学科的重要特点。但是目前的`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现状并不乐观,新闻教育跟不上新闻媒体的改变与发展,新闻教育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新闻教育必须密切关注新闻实践的要求和变化,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媒介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利用实践教学手段培养出高级应用型的新闻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开设新闻专业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目前大多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都为新办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教学经验、特别是实践教学方面普遍缺乏经验,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造成了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广播电视新闻行业要求的局面。

1.1师资队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师资主要来源于高校中文或其他文科专业,大多数教师没有传媒专业背景和实践经历,新闻传媒实践经验匮乏,使得理论教学中理论的针对性、前沿性、实践导向性都相对不足,最终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不健全,培养的学生不具备理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而且目前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强调较多,而对其实验能力要求不高,造成了大多数教师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严重缺乏,那么当然在实践教学方面就难以有所作为和突破,不少学校理论教学的教师只做课堂讲解,不进行实践指导,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从而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1.2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多以零散、无序状态呈现,学校大多没有将专业实践教学完整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其实践内容在教学计划中往往是以某门实践课程或者课程的实践部分等形式体现。不少学校认为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甚至认为实践教学课可有可无,很多教学实践课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必要的实践,或者在实验、实习时走过场,不愿动脑动手,应付过关了事。对实践课的地位、作用和功能的认识还停留在观望阶段,而不是上升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去全面认识。总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3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广播电视事业是一个高投入、重装备、传播技术更新快的高科技事业,决定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验实训需要的的硬件设备投入较大,这样才能适应广播电视的发展。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因为财力所限,很难建立起设备齐全、适时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从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的高校普遍存在着设备老化、实验手段落后的问题。硬件设备投入的不足制约了广电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设备的老化带来了传播观念上的滞后性和盲目性,以致学生分配到单位后,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学习和适应广播电视新的传播技术。另外,学生到实地采访,办报纸、搞新闻摄影、电视节目制作,到媒体专业实习等都需要实践经费,如果不能保证,学生的专业实践难免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开展。

1.4实践教学管理没有落到实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课程安排不合理。不少学校实践教学课内容与假期实习、毕业实习的内容多次交叉重复,实践教学很难使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提高。二是教学内容存在问题。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实践教学很难找到内容新颖、实用性强的实践指导书和教学大纲,使得指导老师和学生都面临难以系统掌握实践教学知识的困境。三是即使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但很少有人能够系统去进行评价和总结,再运用到理论课的学习中去,实践的收获不大。甚至由于组织缺乏规范,管理比较松散,实践活动表现出极强的随意性,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因此,如何通过加强教学管理,把实践课纳入整体教学规划,对理论课学习真正起到辅助作用和补充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素养,是实践教学课程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为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办出成效、办出特色,必须进行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在教学理念上应确立面向媒体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实训动手的指导思想,在实践教学中确立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实践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规范实践教学工作程序,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努力使实践教学达到规范化、系统化和多样化。

2.1提高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尤其是在新闻传播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的技术性、工具性和实践性更加凸现。因而,这一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制定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强化高校和教师对广播电视新闻学实践教学的认识。只有提高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2.2更新教育理念,探索适合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专业知识的灌输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又要探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放松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提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锻炼,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这是我们构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指导思想。结合社会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需求的模式和要求,我们应从全新的角度和视野认识和梳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并最终确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应该包括课内实训、课程实践、综合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课程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性实践等,这些环节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2.3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一是专业技能实训。从"拍好身边的新闻"出发,如学校各种重要会议专题片、学院各种庆典专题片、科教研成果专题片、学生社团活动和竞赛活动系列专题报道等等,这些专题片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从策划、采访、脚本编写、拍摄、编辑、制作、合成、播出各个环节都按照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进行,学生在整个策划和制作过程中可以得到全面训练与提高。学生的电视节目作品可以在课堂播放,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们可以在讲评课上畅所欲言,从采访、摄像、编辑、节目编排等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研修共同进步。二是开放式实验教学。所谓开放性实验,就是将实验室全天开放,除正常的教学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时间自己去进行设计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实施开放实验一方面可以解决实验教学时数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实验项目,由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实验发展,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抓好实习基地建设,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搭建坚实的实践平台。专业实习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对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加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一种巩固规范、持久双赢的大学生到新闻媒体实习的制度。一是建立校内实践基地。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学校新闻网站、校园广播电台、电视台、校报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新闻媒体的各项活动。二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学校要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和报社、广播台、电视台等媒体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建立广泛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训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平台,有效解决学校资金短缺、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对于具有发展潜力和有潜在的毕业生需求的文化传媒公司、中小企业的策划部门、地方性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也可以设定为实习实践基地。总之,要突破传统新闻行业限制,突破地域限制,想方设法建设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2.5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评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规范化和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必须建立对整个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估标准体系和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建设存在不足的指标,完善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包括对制定的广播电视新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考核、实践教学过程效果的考核以及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的成效的考核等。另一方面要调整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评价方式。对部分课程可取消考试而以实践活动的成效来评价,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如“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课对学生的评价,可从学生策划、制作、编排电视专题与栏目节目的作品数量、质量以及平时上课的学习态度综合评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6加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师资保障。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没有参加过新闻实践,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是很难讲好这门课的。因此,高校必须抓紧对教师进行新闻知识、新闻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首先面向新闻单位,引进新闻资深人才。这些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极强的动手能力,由他们来上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有益处又很必要。其次安排从实践单位来的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深造,组织没有新闻业务经验的教师到媒体等相关单位挂职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再次聘请新闻媒体的资深专业人士作为客座教授和实训类课程教师,将其丰富的新闻经验、灵敏的新闻嗅觉、高超的采访技巧、独特的新闻视角、翔实的新闻资料带入课堂,借用社会优秀人才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7抓好硬件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媒介技术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动力,尤其是是对广播电视而言,媒介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出一线的记者、编辑,必须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建设一流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实验平台。广播电视新闻学应该建设和装备的实验室主要有:非线编辑实验室、影视制作编辑实验室、电视演播实验室、电视广告摄影摄像实验室、广告效果测试实验室、电脑图文设计实验室、电视节目观摩实验室等,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是新闻学(影视传播)专业的xx,我的论文题目是《xxxxxx》。本篇论文是在惠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我这篇论文进行审阅,以下是我对这篇论文的选题缘由、目的,资料收集准备工作以及文章结构的陈述。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以前就很关注调查性报道,经常看文字报道和电视节目相关报道,尤其是新京报的核心报道。出于对调查性报道的探究心理,我饶有兴致的研究了新京报核心报道的特点、价值取向等,进而了解其选题和采写的特点与技巧,明确其核心要素、以及所面临的问题。选择新京报作为研究个体,不仅仅因为它是都市报的领头军,同时它也见证了报纸调查性报道这几年的发展,再延伸到整个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我认为,这是一个从实例中分析,方向上把握的课题。

希望最后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新京报调查性报道特点的研究有所贡献。研究成果也可以认为是报纸调查性报道特点研究的一个重要延伸和发展。

新闻论文选题通用篇九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到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和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面对庞大的新闻信息,要想在其中实现新闻宣传的良好效果,就需要对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新闻采访的选题策划虽然是新闻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工作,是每个新闻记者必备的技能之一,但是这项工作对后期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前言: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有效信息表现出了强烈的需求,这也对新闻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新闻信息的宣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平台,拓宽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多的信息可以为人们所接受,但是面对繁杂的信息网络,新闻工作所能传播的信息仍然有限,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对新闻采访工作做好选题策划,明确新闻价值,保障新闻的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是指在新闻工作开展前期,通过对社会时事的敏锐判断,确立新闻选题和采访对象,设计预期的采访形式、采访内容和采访效果,并根据客观事实策划预期新闻报道的视角和最佳效果等一系列内容的探讨和商定,最终落实于文字的新闻规划。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在整个新闻工作中具有指导作用,是各项新闻活动开展的依据。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一般可以分为新闻选题策划和新闻采访策划两个方面。新闻选题即为对新闻题材的选择,新闻题材和采访视角的确定是此项新闻报道的首要,同时也是在新闻的采访者(记者)以及被采访者之间建立联系,是采访活动展开的.基础。围绕选题进行采访以达到获取新闻线索的目的,对线索进行判断、分析和整合,对新闻报道的预期价值进行判断等均是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主要内容。

1.3探究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必要性的意义。

对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必要性进行探究,旨在让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当今社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以及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在整个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新闻媒体只有充分认识和肯定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价值,才能让其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顺应新闻工作的特点,满足社会的要求,做好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指导工作,[1]才能让新闻信息最大程度的发挥价值,才能让新闻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时代所淘汰。

2.现代社会对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要求。

2.1尊重新闻信息的客观性。

所谓新闻,是指将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情,通过特定的文体记录而成的信息。新闻工作就是将这些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电视、报纸、手机等媒体平台进行推送报道的过程。新闻工作的行业特征决定了新闻真实性、简明性、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无论社会风向如何变动、新闻手段如何创新,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时始终以事实为依据,尊重新闻信息的客观性,不做刻意捏造、脱离事实的空想或为利益左右的对事实的扭曲,避免主观意愿的干扰。

2.2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新闻不仅仅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搬运,同时还承担着对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作为连接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桥梁,新闻媒体在进行前期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时,新闻的宣传思想要切合国家政策和思想,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尤其是在涉及国家政务时需要特别注意,对于语言的斟酌必须格外谨慎,以国家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对涉及冲突等事件进行报道时要慎重合理,强化新闻在宣传、引导以及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

2.3满足各方的新闻信息需求。

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在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的渗入,传统新闻媒体在面对发展挑战,适应各方变化而进行转变的同时,现代化的新闻媒体的新闻的传播途径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宽。新闻采访宣传策划在为日常新闻进行报道规划的同时,也为商家扩展了新的宣传平台,对新产业、新产品的适度报道,可以促进多方经济收益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自身传媒、商家、用户多方的新闻信息需求。

3.1新闻采访选题策划能提高媒体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媒体从信息独享到大众传媒的演变使得新闻媒体的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要想在新闻行业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从事新闻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要着重培养自身在某一领域的竞争力。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作为新闻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在整体工作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其在新闻工作中的指导和规划作用,在对行业发展和新闻媒体对社会发展进行适应性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就要在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上下功夫,了解用户的新闻需求,调整报道内容结构,转变报道视角,提高新闻灵敏程度,顺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新闻的需求。

3.2新闻采访选题策划能够充分展现新闻价值。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注重新闻工作的前期规划,新闻的价值在于新闻被宣传对象的需求程度,也是宣传效果的重要体现方面。对同一客观发生的事实进行不同视角的报道,会展现出不同的新闻价值。在一项新闻工作开始之前对整个新闻工作进行合理规划,这对于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充分展现新闻价值具有最可行的实现可能。[3]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前期对新闻选材的判断以及对新闻线索的收集,并且根据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人员对于新闻观测点的敏锐洞察力,对新闻工作进行前期规划,使得新闻事件的报道向更能贴近于新闻受众,引发较强的新闻共鸣,达到传递事实、宣传观点的新闻效果,充分展现新闻价值。

3.3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实现。

创新是一个行业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淘汰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出于时代的紧迫感和行业发展的压力,新观念和新思路不断涌现,然而这些创新措施的效果仍然需要实践去证明和检验。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是整个新闻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在具体实施之前进行,这就使得所有的创新举措都可以在这项策划工作中得到体现,同时耗费较小的成本。通过论证、推演等方式可以将这些创新想法向实际举措上进行演变,增大了创新意识实现的可能,降低创新难度,同时能够促进媒体人创新意识的提高,从而良心循环,促进行业的进步。

4.结语。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项前期基础性工作,是决定新闻选题方向与新闻预期效果的重要工作,是新闻媒体的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方面,同时也是充分展现新闻价值、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方面。新闻工作者在充分认识到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应当积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了解社会需求,提高反应灵敏度,保障新闻的及时性,满足现代社会对新闻行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李刚.信息来源与新闻从业人员价值观[j]新闻界,(10):124.

[2]韩玉荣.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13).

[3]孙振.电视系列报道的传播策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