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范文(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32:19 页码:11
最新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范文(优秀12篇)
2023-11-12 13:32:19    小编:ZTFB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课题,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应对这种关系呢?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提高社交能力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二、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三、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篇二

1.让学生认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体会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平均数,根据相关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绘图能力。

1.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2.绘制条形统计图。3.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教学指导】。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平均数、复式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理解平均数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利用平均数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同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2.注意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数和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预测和决策,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根据阅读材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二、课上交流:把我们课前的有关内容相互交流一下。

1、你选择了哪一个统计表,为什么这样选?

2、介绍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画好直条?(要准确反映数量、还要注意美观。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注意:如果纵轴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较准确的反映数量,举例说明。

明确:只有准确绘制,才能准确反映现状。

3、你在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分析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能反映刚才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吗?除了这些,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总数逐年增加。

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信息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所以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城乡人口差距逐年增大。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在单式统计图中看不到的。复式统计图使我们更加完整的表达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对这个统计图的描述和分析,发现了很多的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5、社会问题的渗透:

通过分析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该县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介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显示世界人口问题。

我们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节约使用资源。

四、巩固练习:102页第三题。

五、课后作业:

上网查询25届——29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篇四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条形统计图复习课数学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周周二在我们学校听了一位资深老师的一节随堂课,说是随堂课但按一般惯例都是稍微提前通知了的,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复习课》,课上要讲的内容很少,就只有新教材第45页第3题、第4题和“你知道吗?”,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一般绘制方法,这部分内容如果是“放心”的老师,10分钟就可以搞定结束。

但是这位老师的课在听前15分钟内容时,当时我没翻教材,以为今天将的是什么新授内容呢,学生都在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中思索。因此这节课也给我提出了另一条思路,练习课也可以一样精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个问题:从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第二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三个问题:这里为什么没有合计?

学生估计后在给予数据计算。

第五个问题:(打开书第45页第3题)这里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吗?

……

上面的教学环节中,第一、二个问题是对于“统计”知识老师常用的'问题,而第三个问题则是老师特意提出的,这里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合计”是很多统计知识的常常解决的问题,可“合计”在这里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如果平时不加指导,就像我们五年级的学生还会提出“两天的气温一共多少摄氏度?”“两人一共多高?”等无意义的问题。第四个问题则充分体现了老师对新课标解读的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可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处处留心创设条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经过上面对教材的有效处理,才算进入正式的第3题的练习指导,但我相信学生进行上面的问题思考比老师直接要求完成第3题练习再交流得到的数学本质思考要多得的。

作为资深的老师,在平时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能给予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我从几个细节中看到可以看出丁主任的用心。

细节一:学生好像特别喜欢做作业,尤其是动手操作的画图题等,拿到作业也不看题目就开始写,老师在课中多次提醒、强调让学生先看图,看懂了再画。

细节二:在组织交流学生所画的条形统计图时,老师用“你能给大家提个醒,我们画图时要注意什么?”这样的问句,既提醒了学生,又没有直接告之那么枯燥无趣,而且的这样的另类强调更易于同学们接受。

细节三:课上当有个别学生抢着说或抢着做时,老师偶尔采用“表扬×××”来提醒大家注意,这招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是很有效果的,这样课中就没有充满批评和指责,个别学生也能在部分习惯好的学生的带动下,主动的学习。

下面是我的两点思考,可能是吹毛求疵一点。

1、虽然乡镇小学家庭电脑普及率没有那么高,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庭能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4-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也许在查阅的过程中学生可能还会了解到其他的相关奥运知识。

2、课上老师没有用多媒体,可能是很多班级电脑有问题,如果课上配上多媒体讲“你知道吗?”展示各中变式的条形统计图时就更直观了。交流作业时也可以用展台,部分学生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获得画条形统计图注意点和技巧。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篇五

1、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在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在矛盾中发展思辨能力。

3、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须考虑到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在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合理定制一格表示的数量。

创新意识、思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一、复习引入。

2、学生尝试思考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新知探究。

1、交流成果:

a.统计图改成向右画后能够解决问题。

从这个小小的转变中启发思想。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右的,还可以向左,向右。可以向上下左右任意一个方向。

评价:谢谢这位同学,不仅完美的解决了问题,还让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别的表示的方法。

2、交流成果:

b.对比向上加格子的方法与一格表示2的方法。感受数学中更简洁的方法。

看了这位同学的改法,你有什么启发吗?

小结:在统计图中,1格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还可以表示3、4、5……)评价:仅仅是改变一下每格表示的数量就解决了问题,谢谢这位同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之处!掌声!

那么这些统计图中的1格有表示多少呢?图中的`直条又表示多少呢?

3、看来直条表示的大小与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息息相关,那么这张统计图与刚才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这张图你能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吗?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直条越长,表示的数量就越大。

4、2号售货亭的统计图呢?在这8种食物中,谁能一眼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小结:同一张图表中可以通过直条的长短判断多少,不同的图表中必须确定每格表示的数量后才能比较。

5、为什么2号收货站的图标每格表示的数量要和1号不一样?高度不合适。

6、那么你能根据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表呢?(用手势表示)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509030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252035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20126小结:在选择统计表时,要考虑到最大数据能否统计进表。

三、总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方向每格根据表格数据,合理定制。

上1右2下3左4……。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篇六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或解释。

2.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培养数据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小明家准备利用假期外出旅游。出发前,小明查阅了很多资料,还把收集到的一些数据制成了统计图。

出示:北京和桂林各个季度平均气温统计图。

提问: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二、设置疑问,激发需求。

谈话:爸爸看了小明制作的这两幅统计图,夸奖小明很爱动脑筋,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是爸爸又说,像这样把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画在两幅统计图上,不便于比较。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能把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情况画在一幅统计图上,就便于比较了。)。

谈话:这真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能不能把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情况画在一幅统计图上呢?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如图1所示,把原来的两幅统计图直接合并在一起。

(2)如图2所示,把原来的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图,但没有用颜色进行区分。

(3)如图3所示,把原来的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图,但没有标明图例。

按上面的顺序指名汇报自己制作的统计图,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和制图过程。其他同学可以对所展示的统计图进行评价,也可以提出质疑。

明确:图1虽然合并了两幅统计图,但实际上还是两幅统计图,且横轴上的项目重复,比较的时候也比较麻烦;图2虽然把表示北京和桂林两个城市各季度平均气温的直条合并在了一起,但颜色相同,不容易区分;图3虽然用不同颜色区分了表示北京和桂林的平均气温,但没有说明哪种颜色表示的是北京市的平均气温,哪种颜色表示的是桂林市的平均气温。

讨论: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北京和桂林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呢?(在图上标清楚哪种颜色表示北京市的平均气温,哪种颜色表示桂林市的平均气温)。

讲述:在图3上标明每种颜色或条纹分别代表哪个城市,像这样的标识叫做图例。

谈话:观察这幅新的统计图(图3),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

讲述:像这样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直条表示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动态演示,掌握方法。

提问:你会制作这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课件演示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四、分析数据,感受特点。

分别提出教科书书第110页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

提问:你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能直观、形象地反映两组数据的多少,更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五、经历过程,深化认识。

1.完成“练一练”。

出示题目。

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再问:你怎样评价上海市和海口市国庆期间空气质量情况?

2.奥运奖牌。

谈话:8月,我国成功主办了第29届奥动会。这是小冬收集的第23~28届奥动会上我国和美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统计。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篇七

帮四年级组年青教师备了一节折线统计图,看到老师一遍遍磨课的过程,真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努力想着每一位前辈的话,觉得大家讲得都很有道理,但到了自己这儿却又不是那么回事儿。

在备课之初,自己想的最多的为什么要统计,学统计干什么?本课的设计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交往的互动、互学的教学氛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辅助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课的生活素材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涉及工业、农业、医疗、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统计,都要用到折线统计图,真实的素材成为教材,物尽其用。现在的教学资源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以教材为依托,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是教师的着眼点。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学习素材会有不同的理解,在使用过程中也就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同一材料可以用得很充分,也有可能只是在形式上使用过而已。备课之初,新老师没有考虑用生活中现有的材料,用教材上的内容,但在试上对比之后,老师自己有了感悟,原来素材的作用如此之大。素材好比“原料”,在用足、用好的前提下,思考和挖掘这些“原料”应用价值,提高其质量,给教学资源“增值”。在考虑学生情感要素的状况下进行催化、加工,形成优质“产品”,从而为学生、为课堂服务。

让浓浓“生活味”的素材散悠远的“数学味”,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去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我们在努力!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篇八

本课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又是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由于制作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要考虑的方面较杂,费时又多,而用excel软件制图是信息化时代的趋势,不必在制图上为难学生,故北师大版教材建议在方格图上考核学生,甚至建议可直接出现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即,一方面是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一方面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数据和统计信息有良好的判断能力。我们已经形成统计教学以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为发展统计观念的认识。但是,我们是否还要辩证地看到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并不是每一次统计活动都要让学生经历全过程,而是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学习,有所侧重地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某个片段,让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

居于这样的思考,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分析统计数据的作用;欣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用制作统计图的片段中感受电脑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锁定教学重难点为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根据所学统计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及用excel辅助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进行学习。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首先选择了教材创设的投球情境为课堂的主要资源。浏览前面有关统计图的教材,本节第一次出现数据是小数的,参阅其他版本的教材及参考其他,大多是统计班上男女同学、不同地区人口,或温度的内容,且不在方格图中呈现。这一方面没有合并的强烈需要,另一方面不符合北师大版编者的意图。我把教学的重心放在让学生经历产生合并统计图的过程及从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上。

为了避免学生合并的随意和盲目,避免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在学生产生合并需求时,我不是马上放手让学生去合并,而是让学生先借助单式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思考如何合并?在学生充分思考及讨论达成大致模式后再让动手尝试。这样做还有利于学生在合并过程中进行数学化的思考,对想象活动进行必要的内化。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用数据来描述现象、回答问题和作出判断与预测才有时间的保证。

预设本课教学时,我除了充分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外,又对教学过程作一些开发与加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先后呈现单手投球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和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既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又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准备材料,接着通过提出需要对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作答的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产生合并统计图的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所要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明确其适用的情境。

而且,让学生先面临具体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数据来解释,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而切实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恰恰是统计观念的精髓所在。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发展而来的,初步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又能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在展示完学生的合并作业后,我特地安排重现制图的过程,目的在于优化作图方法。我发现学生呈现的图虽然作对了,但作图的方法不够合理,会影响学习效率。

应用环节,我首先提供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再一次强化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紧接着让学生观察统计图捕捉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保证重点落实的基础上出现变式——横向统计图,旨在培养学生灵活应对的能力。统计的作用如何体现,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用到的和浏览各式各样的统计图入手。用excel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来说极有新鲜感,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我特地作为拓展点引入。

课堂总结,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又重点引导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统计教学,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统计观念的发展。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是发展统计观念的基础。只有学生在教师精心预设的问题驱动下,主动地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统计观念在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篇九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下面我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一开始我从近期的天气情况引入,出示紫阳县20xx年10月的天气表,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收集数据的需求,使学生主动参与统计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活动经验,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交流在对比中发现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习题的设计上,通过“鞋店一周销售情况统计图”和“汽车通过情况统计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看图、制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是统计教学的核心。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清楚的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整理数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数据,引出条形统计图。在后续的教学中,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分析,如:“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鞋店老板,在下次进货时,你有什么想法?”等,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1.学情的把握不准,预设和生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敲响了警钟,要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做到备学生。

2.小组合作缺乏时效性,组内成员分工不明,导致时间的浪费。

3.评价语言单调,缺乏针对性,没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改进,时间前松后紧,练习量不够。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1格表示多个单位)教学准备:光盘,事先调查好4大河流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追问:89个成员国超过半票是多少票?5个国家一起竞争,需要多少次的淘汰?

二、学习例题:

(比如具体的5个城市以及相应的得票情况等。)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

(甚至可以问:89个成员国都投票了么?你可以怎么知道?引导学生把图里的5个数据加起来,得到84票。问“84票”说明了什么问题?)。

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这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1格表示成多个单位,比如说这里的1格就表示5票,当不正好是5票的时候,比如说是2票,就需要根据经验去选择合适的高度。

2、预测一下,波兰被淘汰之后,接下来哪个城市也可能被淘汰?

学生继续完成,并交流检查。说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些什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

1、(1)说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

(2)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注意:(1)条形边成了圆柱体;(2)单位:万吨。

画完统计图后问:你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么?

注意这份统计图和前面讲的有不同:条形是横向的,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这几条河流的长短。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课件。

教师导学。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三、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101页3、4。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二、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三、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