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5:56:37 页码:8
最新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优质16篇)
2023-11-12 15:56:37    小编:ZTFB

总结是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自己的成果和不足。写总结时要注意总结内容的全面性和全面性,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和经验。在阅读以下总结范文时,请大家注意其中的亮点和亮点,可以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一

要是想学好高中数学,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做大量的题,数学不一定好,因袭要提高解题的效率,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定式训练是必要的。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高三数学必须养成良好的审解题解题习惯,如仔细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规范解题格式,做到审题要慢解题要快,注重过程,书写不规范,在正规考试中即使答案对了,由于过程不完整被扣分较多,导致“会而不对”,或是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整体得分。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下功夫努力改正。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必要时作些记录,也就是错题本,每位学生必备的,以便以后查询。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二

考核要求:

〔2〕能区分简单生活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核要求:

〔3〕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2〕事件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而概率是不确定的,可是近似值,与试验的次数的多少有关,只有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才能更精确。

考核要求。

〔3〕形成对概率的初步认识,了解机会与风险、规那么公平性与决策合理性等简单概率问题。

〔1〕计算前要先确定是否为可能事件;

〔2〕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过程中要将所有等可能情况考虑完整。

考核要求:

〔1〕知道数据整理分析的意义,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及其区别;

〔2〕结合有关代数、几何的内容,掌握用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通过图表获取有关信息。

考核要求:

〔1〕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一般研究过程;

〔2〕认识个体、总体和样本的区别,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考核要求:

〔1〕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注意:在计算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时要防止数据漏抄、重抄、错抄等错误现象,提高运算准确率。

考核要求:

〔1〕知道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并能用于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1〕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值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求中位数之前必须先将数据排序。

〔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频率和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2〕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解题时要注意:频数、频率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但也存在差别:在同一个问题中,频数反映的是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频数之和是试验的总次数;频率反映的是对象频繁出现的相对数据,所有的频率之和是1。

〔2〕正确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和数据的代表,能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3〕能将多个图表结合起来,综合处理图表提供的数据,会利用各种统计量来进行推理和分析。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三

一次函数,也作线性函数,在x,y坐标轴中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

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次函数的性质。

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y=kx+b(k不为0)。

a)k不为0。

b)x的指数是1。

c)b取任意实数。

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经过(0,b)和(—b/k,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做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b0时,向下平移)。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四

(2)导数的四则运算。

(3)复合函数的导数。

设在点x处可导,y=在点处可导,则复合函数在点x处可导,且即()。

1、数列的极限:

粗略地说,就是当数列的项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项无限趋向于a,这就是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记作:()=a。

2、函数的极限:

当自变量x无限趋近于常数时,如果函数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就说当x趋近于时,函数的极限是(),记作()。

1、在处的导数。

2、在的导数。

3、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

即k=(),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注:函数的导函数在时的函数值,就是在处的导数。

例、若()=2,则()=()a—1b—2c1d。

(一)曲线的切线。

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具体求法分两步:

(1)求出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即曲线y=f(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k=。

(2)在已知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的条件下,求得切线方程为x。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五

1、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所有的知识点是所有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而且要懂得运用。

选修课程分为4个系列:

系列1:2个模块。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3个模块。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重难点及其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3、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通项、求和。

5、平面向量: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10、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11、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

12、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13、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六

2、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逻辑连结词;。

7、四种命题;。

8、充要条件。

1、映射;。

2、函数;。

3、函数的单调性;。

4、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6、指数概念的扩充;。

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8、指数函数;。

9、对数;。

10、对数的运算性质;。

11、对数函数。

12、函数的应用举例。

1、数列;。

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0、周期函数;。

11、函数的奇偶性;。

12、函数的图象;。

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5、正弦定理;。

16、余弦定理;。

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5、线段的定比分点;。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8、平移。

1、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5、两条直线的交角;。

6、点到直线的距离;。

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12、圆的参数方程。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3、椭圆的参数方程;。

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平面及基本性质;。

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3、平面直线;。

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

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1、直线的方向向量;。

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14、异面直线的距离;。

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16、平面的法向量;。

17、点到平面的距离;。

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

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24、多面体;。

25、棱柱;。

26、棱锥;。

27、正多面体;。

28、球。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

3、排列数公式;。

4、组合;。

5、组合数公式;。

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7、二项式定理;。

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1、随机事件的概率;。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5、独立重复试验。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七

一、公理、定理、推论、逆定理:

1.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2.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3.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4.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就叫原定理的逆定理。

二、类比推理:

一道数学题是由已知条件、解决办法、欲证结论三个要素组成,这此要求可以看作是数学试题的属性。如果两道数学题是在一系列属性上相似,或一道是由另一道题来的,这时,就可以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测其中一道题的属性在另一道题中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三、证明:

1.对某个命题进行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证明的过程包括已知、求证、证明。

2.证明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明确条件和结论;。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3)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4)对条件与结论进行分析;。

(5)根据分析,写出证明过程。

3.证明常用的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

四、辅助线在证明中的应用:

在几何题的证明中,有时了为证明需要,在原题的图形上添加一些线度,这些线段叫做辅助线,常用虚线表示。并在证明的开始,写出添加过程,在证明中添加的辅助线可作为已知条件参与证明。

常见考法。

(2)在中考中,考查类比推理,先设计一个条件、结论明确的问题,以此作为类比对象,然后再对其改造。比如,图形的变式,添加某些新的属性或改变某些属性,通过与原有问题的比较,推测新问题的结论与解决方法。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八

技巧一提前进入“角色”

考前晚上要睡足八个小时,早晨最好吃些清淡的早餐,带齐一切高考用具,如笔、橡皮、作图工具、身分证、准考证等。

提前半小时到达高考考区,一方面可以消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一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回忆一下高考数学常用公式,有助于高考数学超常发挥。

技巧二情绪要自控。

转移注意法:把注意力转移到对你感兴趣的事情上或滑稽事情的回忆中。

自我安慰法:如“我经过的考试多了,没什么了不起”等。

抑制思维法:闭目而坐,气贯丹田,四肢放松,深呼吸,慢吐气,如此进行到高考发卷时。

技巧三摸透“题情”

刚拿到高考数学试卷,不要匆匆作答,可先从头到尾通览全卷,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从高考数学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准备,顺利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这样可以使紧张的情绪立即稳定,使高考数学能够超常发挥。

技巧四信心要充足,暗示靠自己。

高考数学答卷中,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谨防“大意失荆州”。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

技巧五数学答题有先有后。

1、答题应先易后难,先做简单的数学题,再做复杂的数学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跳过实在没有思路的高考数学题,从易到难。

2、先高分后低分,在高考数学考试的后半段时要特别注重时间,如两道题都会做,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对那些拿不下来的数学难题也就是高分题应“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到更多的分,这样在高考中就会增加数学超常发挥的几率。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九

三角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前两道题的位置上,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三角形等有关内容.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相互交汇,是高考中考查的热点.

二、数列题。

数列题重点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的综合应用,常与不等式、函数、导数等知识综合交汇,既考查分类、转化、化归、归纳、递推等数学思想方法,又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运算、推理论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这类试题的位置有所前移,难度明显降低.

三、立体几何题。

常以柱体、锥体、组合体为载体全方位地考查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如线线、线面与面面的位置关系,线面角、二面角问题,距离问题等,既有计算又有证明,一题多问,递进排列,此类试题既可用传统方法解答,又可用空间向量法处理,有的题是两法兼用,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究竟选用哪种方法,要由自己的长处和图形特点来确定.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往往选用向量法,反之,选用传统方法.另外,“动态”探索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命题的新亮点,三视图的巧妙参与也是立体几何命题的新手法,要注意把握.

四、概率问题。

概率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前三道题的位置上,主要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必然与或然思想,因此近几年概率题常以概率与统计的交汇形式呈现,并用实际生活中的背景来“包装”.概率重点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等;统计重点考查抽样方法(特别是分层抽样)、样本的频率分布、样本的特征数、茎叶图、线性回归、列联表等,穿插考查合情推理能力和优化决策能力.同时,关注几何概型与定积分的交汇考查,此类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难度有所提升,考生应有心理准备.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十

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函数与导数单调性。

若导数大于零,则单调递增;若导数小于零,则单调递减;导数等于零为函数驻点,不一定为极值点。需代入驻点左右两边的数值求导数正负判断单调性。

若已知函数为递增函数,则导数大于等于零;若已知函数为递减函数,则导数小于等于零。

二、高考数学必考题型之几何。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线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面面垂直”

三、高考数学必考题型之不等式。

对称性。

传递性。

加法单调性,即同向不等式可加性。

乘法单调性。

同向正值不等式可乘性。

正值不等式可乘方。

正值不等式可开方。

倒数法则。

四、高考数学必考题型之数列。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十一

1、抽样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系统抽样,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多时,它的主要特征是均衡成若干部分,每部分只取一个;分层抽样,主要特征是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用于总体中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平等性。

2、对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的频率作为总体的概率,用样本的期望(平均值)和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3、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此规定下向量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平行移动而不改变。

4、并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十二

基本事件的定义:

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等可能基本事件:

若在一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则称这些基本事件为等可能基本事件。

古典概型:

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满足:(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

那么,我们称这个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为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的概率:

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事件有n个,考试技巧,那么,每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了其中m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古典概型解题步骤:

(1)阅读题目,搜集信息;

(2)判断是否是等可能事件,并用字母表示事件;

(3)求出基本事件总数n和事件a所包含的结果数m;

(4)用公式求出概率并下结论。

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关键:

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基本事件总数及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十三

中考很重要,数学不简单。下面是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考前过一遍记忆更深刻!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sin260°+cos260°=1。

3、2sin30°+tan45°=2。

4、tan45°=1。

5、cos60°+sin30°=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十四

数学是一们基础学科,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到它。现在我们已经步入高中,由于高中数学对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要求更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不适应这种变化,数学成绩总是不如人意。甚至产生这样的困惑:“我在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好,可现在怎么了?”其实,学习是一个不断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正是由于你在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的影响,才会造成学得累死而成绩不好的后果。那么,究竟该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呢?以下我谈谈我的高中数学学习心得。

一、认清学习的能力状态。

1、心理素质。我们在高中学习环境下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的办法。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应产生畏惧感,面对失败时不应灰心丧气,而要勇于正视自己,及时作出总结教训,改变学习方法。

2、学习方式、习惯的反思与认识。(1)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在进入高中以后,不能还像初中时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而忽略了真正的听课,顾此失彼,被动学习。(2)学习的条理性。我们在每学习一课内容时,要学会将知识有条理地分为若干类,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重点难点要突出。不要忙于记笔记,而对要点没有听清楚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摞,问题也有一大堆。如果还不能及时巩固、总结,而忙于套着题型赶作业,对概念、定理、公式不能理解而死记硬背,则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3)忽视基础。在我身边,常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能牢牢地抓住课本,而是偏重于对难题的攻解,好高骛远,重“量”而轻“质”,陷入题海,往往在考试中不是演算错误就是中途“卡壳”。(4)不良习惯。主要有对答案,卷面书写不工整,格式不规范,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和决心,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养成一种依赖于老师解说的心理,做作业不讲究效率,学习效率不高。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1、抓要点提高学习效率。(1)抓教材处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要知道,教材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依据。教学是活的,思维也是活的,学习能力是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同时形成的。我们要通过老师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并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把握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性。(2)抓问题暴露。对于那些典型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而不能把问题遗留下来,而要对遗留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3)抓思维训练。数学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一个思维的过程,学习能力是在不断运用中才能培养出来的。(5)抓45分钟课堂效率。我们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课堂时间,而寄希望于课外去补,则会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十五

(1)先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可表示为p=q,则我们称p为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里由p=q,得出p为q的充分条件是容易理解的。

但为什么说q是p的必要条件呢?

事实上,与“p=q”等价的逆否命题是“非q=非p”。它的意思是:若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这就是说,q对于p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是必要的。

(2)再看“充要条件”

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等价于”这一概念;如果从命题a成立可以推出命题b成立,反过来,从命题b成立也可以推出命题a成立,那么称a等价于b,记作a=b。“充要条件”的含义,实际上与“等价于”的含义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命题a等价于命题b,那么我们说命题a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b成立;同时有命题b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a成立。

(3)定义与充要条件。

数学中,只有a是b的充要条件时,才用a去定义b,因此每个定义中都包含一个充要条件。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一定义就是说,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显然,一个定理如果有逆定理,那么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语句来表示。

“充要条件”有时还可以改用“当且仅当”来表示,其中“当”表示“充分”。“仅当”表示“必要”。

(4)一般地,定义中的条件都是充要条件,判定定理中的条件都是充分条件,性质定理中的“结论”都可作为必要条件。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篇十六

做课本的例题,课本的例题的思路比较简单,其知识点也是单一不会交叉的,如果课本上的例题你拿出来都会做了,说明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

做课后练习题,前面的题是和课本例题一个级别的,如果课本上所有的题都会做了,那么基础夯实可以告一段落。

1、做高中数学题的时候千万不能怕难题!有很多人数学分数提不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畏惧心理。有的人看到圆锥曲线和导数,看到稍微长一点的复杂一点的叙述,甚至看到21、22就已经开始退却了。这部分的分数,如果你不去努力,永远都不会挣到的,所以第一个建议,就是大胆的去做。前面亏欠数学这门学科太多,就算让它打肿了又怎样,后面一点一点的强大起来,总有那么一天你去打它的脸。

2、错题本怎么用。和记笔记一样,整理错题不是誊写不是照抄,而是摘抄。你只顾着去采撷问题,就失去了理解和挑选题目的过程,笔记同理,如果老师说什么记什么,那只能说明你这节课根本没听,真正有效率的人,是会把知识简化,把书本读薄的。先学学你能思考到答案的哪一步,学着去偷分。当然,因人而异,如果你觉得还有哪些题需要整理也可以记下来。

3、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1)先看笔记后做作业。有的高中学生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自己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还没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能否坚持如此,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老师刚刚讲过的题目类型,因此不能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落实,天长日久,就会造成极大损失。

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坐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过的每道题加以反思。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久天长,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的科学的网络系统。

3)主动复习总结提高。进行章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时是教师替学生做总结,做得细致,深刻,完整。高中是自己给自己做总结,老师不但不给做,而且是讲到哪,考到哪,不留复习时间,也没有明确指出做总结的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