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陈情表文言文课件简短(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2:15:19 页码:13
最新陈情表文言文课件简短(优质9篇)
2023-11-23 12:15:19    小编:ZTFB

总结是把一段时间内的点滴汇聚为有价值的经验。如何写一篇畅销小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呢?总结范文的观点和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

陈情表文言文课件简短篇一

七月既望。清风徐来。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于是饮酒乐甚,。歌曰:“,击空明兮溯流光。,望美人兮天一方。”,倚歌而和之。,如怨如慕,,余音袅袅,。舞幽壑之潜蛟,。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客曰:“‘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山川相缪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下江陵舳舻千里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骤得。”

苏子曰:“?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物各有主。,虽一毫而莫取。,与山间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洗盏更酌。杯盘狼籍。不知东方之既白。

陈情表文言文课件简短篇二

整体感知。

理解本文,首先要对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愿意“尽节”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图报的心情,不能跟报效国家同日而语。

教学建议。

一注意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

本文是写给皇帝的信,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诵读时,要注意文章的层次,做到有表情地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体会文中抒发的感情。

二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统领字的四字句),读来容易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但在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其他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音韵和谐。诵读时要加以体会,读出文章的节奏感。

陈情表文言文课件简短篇三

1.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2.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2)形容词作名词。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猥以微贱(微贱的身份)/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凡在故老(年老之人)。

(3)名词作动词。且臣少仕伪朝(做官)/举臣秀才(做秀才,为秀才)/察臣孝廉(做孝廉,为孝廉)/少多疾病(患疾病)。

(4)名词作状语。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一天天地)/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像犬马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臣具以表闻(使……知道)。

(6)动词作名词。臣之进退(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4.一词多义。

(1)矜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夙遭闵凶(名词,通“悯”,指可忧患的事)。

(2)悯悯臣孤弱(动词,悲痛,怜惜)。

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

陈情表文言文课件简短篇四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

2.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车马等很快的跑)。

8.拜臣郎中(古:尚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

10.岂敢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11.除臣洗马(古:太子的属官;今:清洗马匹)。

1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进退两难;今:狼和狈)。

13.寻蒙国恩(古:不久;今:寻找)。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词作状语,向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2.臣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3.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4.举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3.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4.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5.愿陛下矜悯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则刘病日笃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五)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六)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

3.保卒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

陈情表文言文课件简短篇五

24.本文借鉴了蜀汉末西晋初(填人名)的《陈情表》。(1分)。

25.第1段用了“石苞殉国”的典故,对其分析不恰当是()(2分)。

a.陈述隐忍苟活的惭愧。b.表明忠孝难全的矛盾。

c.解释食元俸禄的原因。d.表达家国兼爱的情怀。

26.对2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乌哺情思,陛下之赐”,表达对明朝饶恕自己罪过的感恩。

b.“母子离散复完”、“罪戾已深”,旨在说明不就任的原因。

c.“母子离散复完、白骨复肉”,深切表达对不孝罪过的惭愧。

d.“殒首效命之秋也”,表达死后也要为朝廷奔走效命的忠心。

27.分析第3段是怎样说理的。(4分)。

28.“表”起先只用于“陈情”,以第4段为例说明这种“表”的特点。(3分)。

陈情表文言文课件简短篇六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新课: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研读:

(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二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提示:按时间顺序。

(3)表时间和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采追加问的方式)。

提示: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提示: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5)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提示: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3、小结: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四、研习第3、4段: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6、通译并熟读第4段。

7、小结: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又贬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后申述不能奉诏就职的原由。祖母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些都是实情,显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本段换一个角度陈述理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一“短”一“长”的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接着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五、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陈情表文言文课件简短篇七

1、融情于事。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中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本文排偶句的运用极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简洁练达,生动形象,而且感情真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祖母危在旦夕,自己不忍废离的深情形容得淋漓尽致;“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对比,既突出了李密进退两难的无奈,又将尽忠之,与尽孝之情表现得真切而感人。

陈情表文言文课件简短篇八

壬戌(,)举酒属客()一苇()窈()窕()冯()虚御()风扣舷()桂棹()溯()嫠()妇袅袅()不绝如缕()愀然()潜蛟(,)和之()挟()山川相缪()舳舻(,)旌旗()酾酒()横槊()渔樵()江渚()麋鹿()匏尊()蜉蝣(,)粟()须臾()愀然()枕藉()洗盏()更酌()肴核()杯盘狼籍()。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杯盘狼籍也写作“狼藉”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七月既望农历十五。

2、举酒属客这里指劝人喝酒。

3、徘徊于斗牛之间移动。

4、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凭;如:往。

5、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驭。

7、桂棹兮兰桨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

8、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9、倚歌而和之依循;唱和。

10、其声呜呜然……的声音。

1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12、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13、正襟危坐危:正。

14、山川相缪缭绕,盘绕。

15、方其破荆州当。

16、下江陵攻下。

17、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斟酒。

18、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1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的小舟。

20、举匏樽以相属酒杯;劝酒。

21、哀吾生之须臾时间短暂。

22、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屡次得到。

23、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

24、盈虚者如彼,满;缺。

25、而卒莫消长也最终。

26、相与枕藉乎舟中(互相)枕着垫着。

(四)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使……起舞,使……哭泣。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形容—动,攻破;名—状,向东行进。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6、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把……作为伴侣,把……作为朋友。

(五)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处的译法。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句)。

苏轼和客人在赤壁山下泛舟游览。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定语后置句)。

有吹洞箫的宾客,依照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同声唱和节拍。

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

苏轼容色改变的样子,整理衣襟端坐,询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宾短语后置句)。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而现在在哪里呢?

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判断句)。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8、.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介宾短语后置句)。

在小船中,互相枕着垫着睡着了,不知道东方的天空已经演出白色了。

陈情表文言文课件简短篇九

(1)连词,因为。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连词,表目的。谨拜表以闻。

(3)介词,用。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4)介词,凭借。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2.于。

(1)介词,比。急于星火。

(2)介词,对,向。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之。

(1)助词,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臣之进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