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9:12:24 页码:9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大全15篇)
2023-11-12 19:12:24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寻找改进的方法。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一

一般家庭里,应该是母慈父严。可我家呢,刚好倒了个个儿,反而妈妈对我比较严厉。

而爸爸是很宠着我的,但他也很注重教育。

有时候,我因为平常的功课心烦,偶尔会和妈妈吵两句嘴。我们两个都是倔脾气,没几句便杠上了。吵到最后,我便开始和妈妈打冷战。通常,我那“可怜”的老爸就得两头劝说。他对我妈采用温和的安慰法,对我用的是生硬的讲理法。待我们两个人都冷静了下来,一般都是我先要“白旗”,主动“投降”,然后再高呼老爸偏心,都不安慰我。我妈一下就被逗笑了,爸爸成功地充当了灭火器。

他也是一个很明理的人,给了我足够的自由空间,让我有很强的自理能力。但是,又不是完全不管我。晚上有时候我要一个人坐车回家,而大抵都是九点以后了,大门早已锁了。要一个人走过那狭长漆黑的小道,我还是真有点害怕。那天,我站在小道上,第一次要穿过这里,还是自己一个人。我脑子里浮现出各种恐怖的景象,手心沁出了汗。我硬着头皮,走了进去。“可儿——”突然,我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妈呀!”我喊了一声,飞快的跑回去。在出口,我停了下来,心狂跳不已,爬得几乎不敢抬头。接着我听到了脚步声,越来越近,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一只手搭在我肩上,天啊!我暗暗叫苦,难道真有怪物么?我的心在那一刻都停止跳动了。我一回头,“爸!”我惊讶极了,立刻死死抓住他的胳膊不放。原来,他是担心我,知道我怕黑,特意来接我。没想到,我一听到有人叫我,吓得狂奔。现在想来,还真是有点丢人。

那一年,我十岁。

后来不知怎么,我喜欢上了加菲猫。老爸便找遍西安市,给我弄来了一个超大号的。我虽然不知道他跑了多少地方,但却明显的体会到他深沉的关心。这是十二岁的事情了。

也许父爱不同于母爱那么显而易见,那种深刻更能镌刻在我的生命里。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二

父亲对我来说,似乎并没有那么亲密,他对弟弟倒是很喜欢,喜欢跟弟弟玩,偶尔还把弟弟弄哭。

父亲的腰板是歪的,妈妈说这是种病。记得有一次,父亲用1000元去做了,便能直着腰板了,可维持了几个月,又歪了。

父亲喜欢抽烟喝酒,自从有了弟弟以后,烟少了,酒也少了。但还是抽,也还是喝,只不过比从前少了些罢了。妈妈不喜欢父亲抽烟喝酒,尤其是喝酒,她总说他一喝就醉。我记得父亲喝醉后的样子,眼睛通红,双手插在裤子口袋里,嘴里叼着香烟,“八”字形走。从背后看,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父亲的身体不是很好,上次检查肺部有些问题,他却不愿治疗,也不知为什么。我其实很想劝他去医院看看,妈妈也因此经常唠叨,可他还是不改。

父亲的工作,其实我也不是特别懂,我只是知道他会从别人那儿拿来图纸和材料,然后照着图纸把材料加工成买家要的样子。

父亲在家中,不知该怎么描述,非常重要,父亲的脾气是随心情而变的。他很少,我记得他打我的几次就是在小时候,我不听话,不吃饭而打我。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的记忆。

我其实很感激我父亲,我小时候,早产,刚生下十几天,就患病,没钱医治,他就到处低声下气去借钱,终于保住了我的生命,他常说:“你是我用钱买来的孩子。”我听到这话,总是会有一种感涌上心头。

父亲并不是多么伟大,但至少他有力气撑起这个家。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三

太好了,太好了。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原来是我要和爸爸一起回老家。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出发了,大约行了四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终点;大英县象山村。

到了老家了我们先去了大伯家,大伯热情款待了我们,于是,我们就在大伯家吃了午饭。

吃完了午饭后。我们就去给爷爷上坟,我们开着车,远处是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静我们的车子奔跑着,远山也像一起一伏的跟着赛跑,有时在群峰之上,又露出一座更宁秀的山峰,像忽地昂起头来窥探一下,看谁跑得快。不知不觉就到目的地了,这里可真是依山傍水啊。

晚上,我们是在爸爸的老同学那里住的,我在楼上眺望远方群山环抱的山村,仿佛一个在摇篮中熟睡的婴儿,山村里偶尔的传来小孩梦醒时发出的哭声;没有一处不渗出山村的安谧、恬静与温馨。

第二天就到了我天天想夜夜想的死海了。到了死海了我就在这里玩了个遍,其中,最好玩的就是漂浮了你在上面一动不动,自己也会浮起来。

这次回老家太好玩了。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四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面很穷。父亲经常起来的很早,和母亲一起烧饭。匆匆吃过之后,就穿上外衣,到我和妹妹的脸上贴几下,嘱咐我们一定要听母亲的话,然后就走了。晚上回来的很晚,而且一身汗土,摸黑洗漱之后,就点起油灯,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很薄、字很大的书,教我和妹妹识字。

后来听母亲说,父亲早上是要先去田地里劳作一阵,再去学校教书,下班后再去干一阵活儿,等天黑了,才回来。

等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弟弟也开始上小学了。他是“超生”来的,被罚了一千二百块钱。

初中毕业,父亲给了我一个奖品,那是一个一元钱的日记本。上面写道:一个人可以在鲜花和掌声中成功,也可以在鲜花和掌声中迷失方向。“送给你吧,可以记点东西的”,父亲笑着说。

今天,那个笔记本还在我的书架上,它使我富于现代装饰气息的新居多了一点纯朴的厚重和原初的真实。我会一直留着的,我要把它送给我的九九。

我上高中后不久,妹妹就中考了。她的成绩很好,村里的人都吵着让父亲请客。父亲为难了很久,最后终于答应了。因为妹妹是要进入市里的中等师范学校读书的,这个学校包分配工作,毕业后她可以回到父亲的中学当老师。考入这个学校,成绩必须是全乡新生的第一名。妹妹给家里争了光。但她的学费比高中贵很多。她上学的前几天,父亲很是发愁,当时我们并不知道父亲愁的是什么,因为他对妹妹说他有钱。父亲一生不,不吸烟,极少喝酒,从不喝多,除读书而外,唯一的爱好就是下象棋。可是那天,父亲自己在家里喝多了,他说我是家里的老大,要和我说话,他说了很多当时在我耳里都是空洞的理论,他说天无绝人之路,然后就真的很高兴地笑了。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借了十六家之后,终于凑齐了五千块钱。后来我大学毕业后,看到了父亲的账本,我要他留着,这个不是给九九,是要给我和弟弟。

后来我高考了,第一年考上了专科,我不想读,就补习了一年,第二年考进了北京语言大学的对外汉语专业。父亲这次也请客了。他依旧是借了二十多天的钱,把我送上了去北京的列车。

我上大学后,弟弟就中考了,他当然是进入了省重点高中。妹妹的中师也快毕业了。可是,当她正准备回到父亲的学校当老师的时候,父亲却突然变卦了。他要妹妹不去上班,去考大学。这简直成了全乡的新闻:现成的工作不要了,而且在农村有个工作,找的对象都该是在乡政府上班的。没有人能劝得了他,妹妹也不能。村里的人都对我说,你爸爸确实又穷又犟,越犟越穷,这辈子也还不起那些债务了,看谁还抬给他钱,利息他都得下辈子还得完了。但是妹妹还是如父亲所愿考上了大学,父亲也借到了钱。这次是同事借给他的,而且没有利息。那些教过我们兄妹三人的老师们都对我们说:“你爸爸了不起。”也是这时候,父亲把家里的田地和房子全都卖了。父亲还笑着对我们说,无产阶级最伟大。

弟弟上高中后,一次寒假,父亲把我们叫到一起,对我们说:“你们以后立业成家了,一定要回来感谢那些借钱给咱们家的人。”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父亲的嘱咐。我想等弟弟也立业成家后,我就带着他和妹妹一起回到农村老家,请当年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吃顿饭,喝点酒。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就很少回家了。暑假要打工赚钱,寒假也是临近过年才能回家的。一次新年过后,我们正忙着打点行囊去上学,父亲和母亲就一起买了很多水果,还有干粮什么的,给我们带着路上吃。母亲负责装干粮,父亲负责装水果。父亲拿起一个,用布擦擦,放进我们的兜子里去,再拿起一个,再用布擦擦,再放进去。可是后来已经装满了,父亲还在拿,我就说:“差不多了吧,爸。”

没有回答。他依旧拿起来,擦了擦,再放进去……。

时间长了,城市的生活也早已倦怠了我的心。在这里,看不见日升日落,蔚蓝的天空被林立的高楼切成了规则的几何体。有的时候,为了看得远一点,我就必须登得更高。看见郊外的田野是那么的熟悉,便想起父亲的汗滴也许正在他的脸颊上慢慢地滑下。他的脸,已是沟壑万千。

几年来,父亲总是劳作,从不读书了。他的言语更少了。生活的重担已经压得他不知道年月的流转和生活的欢笑悲忧了。

后来,后来呢?后来我们全都长大了。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找了个很不错的工作。相处了九年的女朋友在哈尔滨工作。我上班不久后,她就得了重病。父亲可能以为我是因此而不想回哈,他就打电话对我说:“你马上回到哈尔滨和红冰结婚!”他依旧是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说我属于背信弃义。我笑了笑,便回到了哈尔滨。然后在一所普通高校当老师。后来妹妹也从山东回来了。三年后,我是这所高校中文系的主任,她是那所高校中文系的秘书。父亲很高兴,他说一个初中老师,生养了两个大学老师。

我和妹妹上班后,父亲的债务很快就还清了。记得当时初中教过我们英语的、父亲很好的朋友和同事刘铎老师对父亲说:“老孟,我给你算过,你的外债连本钱带利息,凭你的工资要十九年才能还得完。”可是,这些债务,被我们二十个月就全部消灭了。那是我们举家来到哈尔滨做的第一件事。父亲很高兴地在家乐福超市扫地,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的。

上班后,我干了很多兼职工作,比如给留学生讲课,作文字编辑,在起名馆当起名先生,在礼仪公司当司仪,我用到了父亲教给我的一切。后来我的老领导给他介绍个地方讲课,他说上课时他经常给孩子们讲些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孩子们还经常给他一些糖果和带有鸡肉味儿的小圈圈吃,还有带香味的纸巾。2009年,在学校的新生见面会上,我代表全校教师给刚刚入学的2300多名新生讲话,讲着讲着,我突然想起了父亲。

想起从那个黑黑的小屋,到今天温暖的楼房,有些情绪和记忆总是难以忘怀。天底下所有的父亲都是一样的,无论贫穷的还是富有的。那么,所有的儿子也该是一样的!我的父亲一生清贫,含辛茹苦,节俭度日,只为把我们兄妹三个养大成人。我三个都知道,我们决不能让他有一天依旧带着罕见的令人生畏的贫穷和难以承受的艰辛躺上灵车。——我们将何以为人!

在哈尔滨工作一年后,我结婚了。结婚前一天,父亲一夜未睡。我们定的是早上九点典礼,七点化妆。可是半夜两点的时候,他竟然跑到了女方家里去叫人家起床,他怕他们起来晚了误事。他忙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忙什么的夜晚。

共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五

一直以来,我都曾苦苦地寻找一个恰当的词把父亲的形象树立起来,可是,这三年我一直没有找到,那天,我终于找到了。

那是一个下着雨的下午,我还在学校里认真写作业,就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叮叮叮……”

终于放学了,我背起书包朝楼下跑去。刚到楼下,我望着这倾盆大雨,心里想:完了,这么开的路出去一定会变成“落汤鸡”。

这时,我同学也下来了,他问我:“你不是早就下来了吗?怎么还没走?”

“我没有带伞,现在又下着这么大的雨,我能怎么办?”“哦,那你先在我伞里躲一下吧,我把你送去门口。”

“那谢谢你了。”说着,我们向门卫走去。我们来到门卫处,那位同学也走了,我在里面急得跳了起来。这时,我听到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他还在叫我的名字,我探头一看,原来是爸爸,我连忙冲进爸爸的怀抱中,然后跟着他回家去了。

路上,我总感觉有点奇怪,就这么小的一把伞,怎么会把我们两个男子汉给淋不到雨呢?我看了看爸爸的右边肩膀全湿了,我对爸爸说:“老爸,把伞移一点。”

他把伞往我这移了。“我说是往你那边移。”

爸没有动,眨眼间到家了,我去厨房倒了杯热水,突然,听到了两声特别响的喷嚏声,我立刻把热水端给了爸爸,还亲切的叫了一声:“爸爸”。

这是发生在我和爸爸之间的故事,我终于知道用哪两个字来形容父亲了——温暖。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六

书上说,倔强是年轻的烙印。现在,我理解成:宽容,是走向成熟的痕迹。

曾几何时,年少的轻狂,年轻的懵懂,肆意地交织在我青春的岁月,深深浅浅地勾勒了我与父亲间的那些故事。

后来,我渐渐地长大,和父亲间的摩擦也渐渐增多。言语的冲撞,冷漠的反抗,充斥在青春中的每个角落,似乎在流光机的旋转中,随处可见,如此平凡。也曾经,倔强无知的我,时隔两年之久,未曾和父亲说上一句话。有他的场所没我,有我的地方没他。冷战如斯!甚至,在我放学回家前,父亲都会提前做好饭菜,然后关上房门,直到我吃完后,才默默地出来,吃剩下的饭菜。如此,便可两不相见!我窃喜的,是终于获得了所谓的解脱;我忽略的,是父亲心里那份难言的落寞。

再后来,我年满十八,挥挥手,告别了人生的花季,也告别了故乡的春秋。

四年,流光溢彩,青春如梦。在岁月的洗涤中,渐渐磨平往日的棱角,慢慢褪去稚嫩的思绪。我和父亲之间,少了一份争吵,多了一点灵犀。偶尔也有饭后一同散步的画面,也有茶余时促膝闲聊的欢娱。

朋友们都说我的文章写得好,只是,我从未曾写过关于父亲的情节。

如今,感叹于岁月的车轮碾过一页页青春的篇章,留下一排排斑驳的痕迹。我,越来越高,父亲,越来越老。

我总说:"您有再多的钱,我也不会要"。其实,这不是倔强,而是侥幸地希望,用这样幼稚的话来减轻您肩上的压力,擦去您脸上的风霜。我知道,终有一天,我要接过您肩上的担子,撑起另一片天空。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七

父亲的故事从门缝飘进我的耳朵,在“沙沙”地笔滑过纸的声音中我痴痴地听着,那夜似乎都香。“从前,有个小男孩叫杰克……”

上初中了,父亲似乎变烦了许多。他总为一些小事而与烦,如记得带水杯,考试要放松等。我因为沉迷于伏案学习,我对父亲也是爱理不理,也总能与他争吵起来,无形之间我们的离得越来越远。

还记得那天傍晚,小表弟来我家做客,吃完饭后,小表弟继续去找玩具玩而我又去写作业了。父亲也紧跟来把我门关紧,然后“唉——”的长叹一声。默默地走了。

“要不我给你讲个故事吧。”父亲的声音通过门缝清晰地传到我耳朵里。

门外传来一阵骚动,小表弟似乎很感兴趣。椅子蹭地发出了哒哒哒的声音。“从前,有个小男孩叫杰克……”父亲开始讲,声音抑扬顿挫,讲到高兴时竟还音调一提,小表弟似乎也入了迷,也跟着欢呼起来,我顿了顿笔,皱了皱眉,又“啪”地一下摔在了桌上,一个箭步打算去“训斥”父亲。

我走到门边,刚息开门缝,父亲的声音飘了进来,我缓了下来。“他有一艘龟船……”咦?这不是……不觉间握紧门把手的手松了,自然间我就坐了下来,静静地听着这熟悉而陌生的声音,仿佛天地之间只有门外的声音和我。夜似乎也平静了许多。

我嘴角上扬:哈!这个故事结尾我知道!不听罢了,罢了。本想转身回去写作业,却又被小表弟发出嘻嘻哈哈的笑所吸引,我偷偷窥看着他:他坐在小板凳上,微胖的身体前倾,眼睛聚精会神地盯着父亲,脸上地笑都要溢出来似的。在父亲喝水时,他也急切地囔着,摇着父亲的腿:“舅舅,接下来呢?接下来呢?”我看着他,眼前渐渐模糊了,这不就是以前的我吗?看着父亲对他慈爱的笑,心里又增添了一些酸酸的感觉。

没错的啊,就是以前的我。像小表弟那样,那样的我。那父亲呢?我转了转身子,凝视着他:他弯着背,捧着热水杯,面色有些蜡黄,他也笑着,但眼角的皱纹却总是显得突兀,又多又密。他不时地喝水,讲的不亦乐乎。

我紧抓住了把手,眼前模糊了许多:过去几年,同样的板凳,同样的故事,却是不同的人。我眼前浮现出了我当时追着父亲讲故事的场景,兴奋又激动,就像小表弟一样。但父亲呢,一缕缕白发,一条条皱纹,一声声厌烦的叮咛,一次次充满爱的抚摸……以前和现在在我脑中来回的切换,模糊了又重合,重合了又模糊。我的眼泪来了。

那晚,我睡的格外得香。在梦里我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从前,有个小男孩叫杰克……”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八

当医生宣布他们的无能为力后,父亲恨恨地说:他不是儿啊,养老送终才是儿啊,临走临走他还坑我一下子……父子一场,决绝的方式竟是这样不堪!父亲哪里是恨,而是痛啊。在一旁的我痛哭失声:为年轻的弟弟(他撒手尘寰,也是身不由己啊),更为功败垂成的父亲——他所有的颠簸辛苦,换来的竟是难以抗拒和接受的死亡!这让人情何以堪?那一刻,父亲是如此的悲壮苍凉!

俱往矣——那些或悲伤,或痛苦,或幸福的往事。

老爸,你是我的骄傲。

我爱你。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清明。站在爷爷的墓前,父亲讲起了爷爷的故事。

大概是一九六二年前后,爷爷那时候40多岁。家里穷啊,一大家子人,吃饭是个大问题。爷爷带着父亲,去离家三十里地的渔村卖甜瓜。

甜瓜是生产队产的,爷爷拍买来的。过程是这样的——瓜堆在那里,社员们都可以出价拍买,谁的价高,瓜就归谁。买到瓜的,就可以将瓜卖出,是赔是赚,就是个人的事了。

爷爷拍到了瓜。一大早,爷爷就和父亲上路了。

大热的天,爷爷和父亲推着瓜,走得口干舌燥的。瓜上撒了水,看上去水灵灵的,爷爷和父亲只是不断地往嘴里干咽着唾沫,却舍不得掰开一个瓜吃。

总算到了目的地,一个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村。渔民不种地,所以,爷爷的甜瓜,很有市场。

到下午四点半左右,爷爷的筐里,只剩下三个瓜了。这时,天边忽然乌云翻滚,雷声阵阵,雨,说来就来了!雨很大,很急,不大像雨,倒像是天上的大河决了口子,排山倒海的,奔流而下。顷刻间,眼前便流成了河。

雨越下越大,爷爷和父亲推着车,在瓢泼的雨水里,艰难地跋涉着。走着走着,雨水已经没过了父亲的腰部。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透了。路上,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只有天边不时划过的闪电,照着爷爷和父亲雨水淋漓的脸。

雨还在没命地下着,路上的水越积越深。爷爷和父亲,在齐腰深的水中,一寸一寸地向前挪着。突然,走在前面的父亲惶恐地叫了一声:“爹!”“怎么啦?”“水到了我胸坎了!”“站住别动,往后退!”爷爷指挥着父亲。

父亲一步一步,退回了齐腰深的水中。这一次,爷爷走到了前边,让父亲跟在身后。爷爷叮嘱父亲,要顺着路边飘着草的地方走,那儿的水浅些。

走了一阵子,爷爷对父亲说,他有个战友,家就在这附近,看来,今晚要到战友家借个宿了。

父亲说,爷爷带着他,敲开了战友家的门。开门的是个老婆婆,头发花白,满脸的皱纹。一见到爷爷,就攥紧了爷爷的手,喊着爷爷的大名:“所纲,是你吗?”“是我。”爷爷点点头。爷爷和父亲进了屋,父亲看见,老婆婆用袖口擦了擦眼角。

父亲没有见到爷爷的战友。父亲见到,屋里还有一个老爷爷。老爷爷弓着背,忙着点柴火、烧水、做饭。

老婆婆和老爷爷像对待自己的儿孙那样,招待了爷爷和父亲。父亲说,他们脱下的湿衣服,老婆婆洗了,拧干了水,又放到火上烘烤。他和爷爷,吃了顿在家里也难得吃上的白面汤。热乎乎的白面汤,吃得父亲的胃暖乎乎的,特别舒服。

第二天一早,父亲和爷爷告别了老婆婆和老爷爷,穿着烘烤得干干净净的衣服,上了路。爷爷要把那三个甜瓜留给老婆婆,老婆婆执意不收。爷爷拿出卖瓜的钱,老婆婆瞪了爷爷一眼,爷爷只好又将钱放回兜里。爷爷和父亲要走了,父亲看到,老婆婆抬起手,又用袖口擦着眼角。爷爷和父亲走出很远,老婆婆和老爷爷还在门口张望。

回来的路上,爷爷告诉父亲,老婆婆和老爷爷是爷爷战友的父母。爷爷的战友,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

爷爷说,有机会,他一定会再来看望老人家的。

父亲说,后来,爷爷又到过那个地方两次,那两位老人怎样了,爷爷再不曾提起过。也不知道那两位老人当时是否还健在。

如今,爷爷也不在了。爷爷留下的这个谜,父亲是解不开了。但是,老婆婆和老爷爷与爷爷间的那份亲情,却深深地烙在父亲的记忆里,永远也无法抹去。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十

嘴上不爱,可是演技太差。

——题记

父亲总是在我们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

小时候出去玩,跟伙伴玩的时候不小心把牙给磕去一半儿,鲜血哗哗的从我嘴里躺出来。父亲得知消息后,急忙放下了工作,把我带到了医院。母亲也跟随其后。他唠嗑了我几句,他的语气里有点不满,但更多的是关怀。离开医院后,父亲对我说:“这几天不要再出去了,给我好好待在家里养病。”父亲的爱从不善于表露,但他一定会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

父亲很坚强,我从来没见过他流泪。

这句话说的好:“父亲从来不会在自己的子女面前落泪。”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我没有见过他留下一滴眼泪。他很坚韧,他总是把痛压在自己的心里,默默承受。也许他可能在无数个星光璀璨的夜晚,留下了他那坚强的眼泪。

你保护家庭,那我就是你坚强的后盾。

那是一个阴沉的夜晚,父亲出去和他的朋友散步。临走前,他拿了一把伞。以防外面下雨,而我待在家里。时间过的很快,转眼来到了十点半,外面下着倾盆大雨。我开始担心了。开始给父亲打电话。电话通了,里面传出了父亲的声音:“我马上回去。”随后我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三十分钟……父亲还是没有回来。我慌了,我又拿起了电话。可是这一次,没有人回应我。快十一点了,我一遍又一遍的打着电话,可是父亲依旧没有接电话。我不知道手机定位系统,我只能向父亲的朋友求助。并报警求助,我穿上了衣服。去父亲所有可能去的地方,红蓝的光线在街道上闪烁。我依旧没有找到父亲。我返回了家中,又是焦急的等待。终于在半夜时分,父亲回来了,拿着那把破坏的雨伞。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父亲,你今后的余生,由我来守护!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十一

昨晚下班回家的时候已是深夜,诺大的一个小区,只在门卫处矗立着一盏白炽明亮的大灯泡,进入大门直行近二十米转角,便是森然的一片漆黑。皎洁的月光通过斑驳的树丛映照在地板上,突兀的便将烦躁的心情宁静了下来。放慢脚步拖着步子,负手在后游荡着回家。

偶尔在行过人烟荒芜的街道时,我便喜欢用这样的姿势走路。这样的行走姿态,许多人也同样走过。但是我能记起的,只有三幅画面。

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的乡间老农吃过晚饭在田间负手提着烟袋散步。上身穿着白色泛黄的无袖汗衫,与他树皮般苍老的面庞一样皱巴巴的,系一条光鲜亮丽的皮带,将他那条大了一个号的蓝色纤维长裤紧缚在腰间,脚下踏着一双被泥土染了色的拖鞋。一片片尚未成熟的稻田,在夕阳的映衬下泛着绿光如波浪般刺的老农眯上浑浊的双眼,清瘦的脸颊上挂着满足的笑意。

三岁的小外甥女聪明伶俐,喜欢模仿大人们说话动作。乖巧的妹妹头后面梳着一个小辫子,穿着她妈妈新买的一件淡黄色羽绒服,一条酒红色的小棉裤套在两条小腿上,负着双手,摇摇晃晃的迈着小步子跟在大人后面,像个可爱的小黄鸭。平日里与她外公相处时间也挺多的,这走路的姿势,应该就是从那儿学来的。

她的外公,便是我父亲。也是我脑海里的第三幅画面。可是,我想不起来,父亲他走路时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谁给他买的皮带,裤子是否合身,鞋子干不干净。这些我都不知道,也想象不出来。我只记得他负手在后走路时的眼神,无悲无喜,悄无声息,仿佛可以一眼洞察我的灵魂。

他的脸上从没有出现过满足的笑容。

我记得他抽过我三次,第二次是面带愤怒,第三次是失望,第一次可能是由于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所以没有记住当时他是什么表情。我很想回去看看,他第一次抽我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如果看到了那幅表情,会不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我记得有一次我站在院子的长门口徘徊,想去网吧玩游戏,但是没钱,想开口问父亲要,又没有勇气和他说话。我和他之间对话的次数,真的是可以数清的。那时的小孩,大多数都不如现在的孩子精明,不懂的伪装,不会套路。父亲大概是看出来我的心思,主动掏了两块钱给我,然后弯腰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了几句话,可惜我只顾着兴奋想赶紧去玩游戏,没听进去父亲说了什么,现在也想不起来了,只是那副语重心长的面庞,却不经意的刻在心里了。现在想回去认真听清楚,当时父亲对我对了说了什么话,为何他的表情会如此沉重。

我记得他送我去大学读书时,因为担心时间来不及,宁愿舍得掏出几百块钱打出租送我去学校。看到学校环境破旧后脸上一丝失落,但很快被他隐藏起来。他淋着雨带我报名,不停的弓着腰向坐在桌子后面的老师询问哪个专业热门有前途,一脸认真的征求我的意见,我当时觉得好笑,现在想起父亲那一脸认真的模样,却有想哭的感觉。他陪着我找寝室,买床单。看到校门口卖的被褥太薄质量太差,担心我睡觉会着凉,又跑去街上找弹棉絮的店铺。诺大的一个陌生城市,还真被他找到了店铺,买回了厚实的棉被,回寝室给我铺床,整理衣物。带我出去吃饭,教我如何与室友同学相处。临近傍晚时,他送我回了学校,塞给我一踏钱,再次嘱咐我几句话后就孤身走向外面的马路。我呢,则是没心没肺的回到寝室与人聊天,和姑娘暧昧,满心欢喜的准备迎接大学生活。却忘记了我和父亲来时是直接打的出租车从另一座城市直接到学校的,忘记了父亲也从未来过这里,不知道车站在哪儿,忘记了他走的时候时间已经临近六点,就算找到了车站也没有汽车可以回去了。如果可以,我想回到那天晚上,看看父亲那一晚去了哪儿,晚饭吃的什么,想陪着他度过那一晚。

我对父亲的回忆,二十五年来,便只有这些。百善孝为先,我做人失败至极。今天随手写几个字,竟不由想起了这些,幡然悔悟,尽孝应该还来得及。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十二

让我不至于羞辱您吧,父亲,您在您的孩子们身上显现出您的光荣。

——泰戈尔《飞鸟集》。

那天,上高二的女儿问我:“老爸,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啊?可别说‘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啊,特俗!”我笑了,不加思索道:“我最崇拜的人是你爷爷。”女儿乐了:“哈哈,我爷爷有神马可崇拜的,就一老头……”我一脸严肃:“孩子,等你看完你父亲记述他父亲的这些文字,你就会明白的——”

我的父亲是位扎根农村基层的教师。和他的许多同龄人一样,是身属公家,根又在农家的“两栖人”——他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两种形象:一是温文儒雅的知识分子,二是灰头土脸的农民。而且,这种角色转换非常快——昨天还衣冠整洁的站在讲台是侃侃而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呢。也许今天就卷起裤腿,两腿泥巴,在田间地头和乡亲们抽着纸烟,谈论着天气和今年的收成哩。记忆中的父亲就是这样忙碌着,寒来暑往,兀兀穷年。

不谦虚地说,父亲是村里的能人。偌大的村子,他的同龄人之中,跟他一样吃国家粮的人屈指可数,父亲也就成了他人学习的榜样。当然,也招致了别人的嫉妒。甚至是上天的嫉妒,上天总是格外垂青与他,屡降磨难给父亲。父亲以他超常的毅力和能力,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从未屈服过。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曾感叹——人啊人,韧,忍,仁……而纵观父亲的风雨人生,他正是以自己的坚韧,容忍,仁爱,把“人”字写得浓墨重彩,堂堂正正,漂漂亮亮。

父亲的青少年时期,正值举国上下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寒时代。大家如此,小家的日子不言而喻。更何况我家家底本来就不殷实。受尽苦寒的爷爷执意让父亲要学有所成,出人头地。奶奶更看重眼前利益,偏偏要父亲下学挣工分。不挣工分,就别想吃好的。于是乎,吃饭时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挣工分的姑姑喝面条,上学的父亲喝面汤(那时喝面条,可能相当于现在吃肯德基了);姑姑吃棒子饼子,父亲吃糠窝窝。父亲还是上学去了,去离家几十里地之外的学校读初中。

每到星期六下午,父亲从学校走着回来,到家时已是暮色苍茫,吃完饭,他要马不停蹄地推碾子——给家里备好棒子面,地瓜干面,给自己磨完一周所需的糟糠,有时是棉花种。星期天上午,父亲要帮家里干活,下午夕阳西下,才和同学们一起踏上远去的归程。夕阳的余晖里,几个衣衫褴褛的学子在负笈前行,渐行渐远……几十年后的我,隔着岁月的烟云,遥想父亲远去的背影,总是哽咽不语,泪眼模糊。对于那个年代的艰辛,我只能去感同,而不是身受。父亲是身受了,或许比我感受的还要困窘,还要悲凉。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十三

在我心里父亲是高大的,一生做会计,清清白白,坦坦荡荡。父亲的情感也是细腻的,总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开心我们,我只看见过父亲唯一一次流泪,那就是在四姐出嫁那天,或许是四姐离别时的哭声感染了父亲,父亲当时没哭,但是我看见父亲进卧室的时候眼泪涌了出来,也许是他老人家幸福的泪花,也许是在告诉九泉下的母亲了,“你看,我又完成一个心愿了,你在底下看见了没有”。

怀念父亲,记得在高中时父亲给我买了第一件奢侈品“毛料中山装”,在当时这算是比较高档的衣服了,我真没想到父亲会为我买这么贵的衣服,父亲努力地和商家讲价,这是母亲不在以后父亲养成的习惯,那个年代没有100的,看见父亲从皮夹里掏出一打钱,慢慢地数着,我不知道父亲多少钱一月的工资,但起码也是占据了父亲一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吧!一点没看出他心痛,这就是父亲对子女的爱,一生奋斗,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女过得好,穿得好,吃得好,无忧无虑,就是责任,自己现在做了父亲,才理解当时父亲的心情。

父亲最大的爱好就是品茶,每天天刚发亮就出门了,他最爱去的就是县城中心十字路口那个茶馆,每天聚在这里的有他的发小,同事,朋友,这里应该是父亲最开心的地方。

六哥的死父亲一直愧疚,父亲曾经给我说过,本来六哥是可以救活的,但是没想到医院技术水平的问题,延误了开刀,误了六哥的性命,所以父亲一直都在呵护我,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我的身上,我却是愧对父亲的,在父亲年老时找老伴的问题上没有全力支持,总认为父亲这样是对不起母亲的,其实现在回想我身在巡司上班,父亲找个伴陪伴他不是更好吗!

父亲一辈他是老大,做出了许多表率,非常赞赏父亲的胸襟,父亲一生平凡、坎坷,但他真的伟大,母亲早年仙逝,父亲一个人拉扯我们姐弟前行,读书、就业、安家。实在太不容易了,感恩有你,我的老父亲。

十八年过去了,父亲高大的身躯依然熟悉,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更是一双手,抚摸着我们走过春夏秋冬;而父爱更是一滴泪,一滴饱含温度的泪水。父亲,你在天堂可好吗!儿又想你了。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十四

我和父亲的故事,总伴着梦与星空,伴着我无尽的遐想。

很喜欢夜晚流星瞬间划过星空的美丽,也很期待天空中飘洒下流星雨。因为总听见别人说,流行是偶然经过的,只有一天到晚放在心里的梦想,才能抓住那电光火石的一瞬。这样才能实现的愿望。于是每当夜幕降临,仰望着深邃的夜空,总希望能有流星从我窗前划过,只要一颗,一颗就够了,因为我要许个愿,愿天堂中的父亲幸福。

望着星空,月亮仿佛看见我的满面思绪不忍心看下去,而躲在了云朵之后,夜空中只留下漆黑一片,云朵也慢慢地消失了。想念便随之而来。伴着星空,在梦中,我和父亲相见了。

春天里,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正艳,父亲用自行车驮着我穿行在山林间,太阳光暖暖的,鸟儿在鸣叫,小溪在唱歌,树儿和花儿在舞蹈。父亲停下车,牵着我的小手在草地上跑着,是不是把我抛向高高的天空。

夏天里,夏日炎炎。父亲带我到海边,教我游泳。洁白的浪花翻起一浪又一浪,父亲用他有力的大手拉住我的小手一起迎风破浪。

秋天里,树叶金黄,硕果累累,父亲手把手的叫我骑自行车,滑板车。大手牵小手的温暖是那样叫我渴望又难忘。

冬天里,满天的大雪纷飞,路上积满厚厚的一层白雪。父亲和我在雪地里大汗淋漓地堆着雪人,滚着雪球,笑声伴着雪花在天空飘荡。

黎明的光刺痛了我的双眼。梦中的父亲也离我越来越远。我多么想抓住父亲的手,重温那梦中的温暖。但,梦最终还是醒了,泪水划过了我的脸。

我和父亲的故事如梦如幻,温暖而短暂。

我和父亲的故事通用篇十五

父亲今年68岁了。父亲说,他活这么大岁数,又是教书又是写作,天南海北地参加笔会,接触的人呢,也不算少了。真正能让他肃然起敬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人。我的姥爷,父亲的岳丈,就是这寥寥几人中的一个。

姥爷姓郇,名正经。父亲说,姥爷呢,名如其人,一身正气。为人,像经书一样,明明白白,清清正正。

姥爷55岁的时候,因胃病住院手术。出院那天,父亲和母亲接姥爷回家。走在路上,姥爷低着头,好像在算计着什么。走出医院十多里地了,姥爷突然向父亲要出院的清单,说他怎么感觉算的账不对头。姥爷仔细核对了一遍,可不是,医院多找了100多元钱给姥爷。姥爷立刻让推车的父亲停下来,把100元钱赶快还给医院。姥爷说,人家帮咱治好了病,咱就感激不尽了,这找错的钱,要赶快还给人家,别让人家受难为了。

父亲怀揣着那100多元钱,怀揣着姥爷的嘱咐,急急地赶了十多里路,终于赶到了医院。

父亲听说,那个算错帐的工作人员,发现铸成大错后,当场瘫坐在那里。醒过神来后,曾试图追赶姥爷他们,不料却没有详细的地址。正在六神无主之际,父亲到了。

父亲把钱一分不少地交到那人手里,那个大男人,一下子流下了激动的泪。他紧紧地抓住父亲的手,说他的家也不富有啊,凭空拿出100多元钱,填补亏空,还不得让家人喝一年的西北风啊!多亏了碰上了好人啊!

男人的眼泪,男人的话,让走得满身臭汗的父亲,觉得往返这二十多里路,走得值!这汗,流得值!

回来的路上,父亲一直在琢磨姥爷的那句话——别让人家受难为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