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论文(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2:23:29 页码:11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论文(通用10篇)
2023-11-11 02:23:29    小编:ZTFB

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是我们能够不断进步的基础。怎样运用逻辑思维,使总结更加连贯、严谨?总结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话题,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论文篇一

【论文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对近名大学生的现场调查。结果: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在成就价值期望方面主要侧重中于成为科学家、实业家、文学艺术家;在职业声望价值方面更看中职业的经济地位与单位的知名度在职业保健价值方面更看重其收入高和工作环境优雅的职业;在职业发展价值方面更看好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在有关职业选择倾向上呈现多样性与一定的侧重性,其侧重选择的职业类型是外资企业、国企和国家公务员。

一、问题提出。

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们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在职业心理学领域,,金兹伯格等人认为,职业价值观属于人格的范畴,在职业选择中起一种决定作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整个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大学生的职业需要、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行为倾向等多方面的心理特性,它不仅影响到大学生将来的职业选择与定向以及职业的成就,同时也影响到大学生当前的学业倾向及学习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因此,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颇多。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初步确立,我国高等教育也已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转变,那么,今天的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在职业选择方面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近期对湖北四所高校近2000名在校大学生做了专门的调查研究。

二、方法。

1.被试。

本研究在湖北所在地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三峡大学的部分专业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生中选择近2000名大学生做调查对象,对回收后的1920分问卷按要求经过认真的筛选,其最后的有效问卷为1698份,其中男生870名,女生828名,大文科类学生538名,理工科类学生1159名,来自乡镇大学生1162名,来自城市534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490名,来自温饱及以上1208名。

2.材料与处理。

根据现有的国内外有关职业价值观的调查问卷,主要参考了凌文辁、方俐洛等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中的声望、保健、发展三类主要因素,结合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现实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自编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由38个衡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其职业选择的主要指标所构成,涉及到有关大学生在职业期望、声望、保健、发展4个侧面各6个指标方面的价值判断,问卷还包含“条件一发挥作用”与“压力―待遇”两个维度的职业选择各4个指标以及行业类型的选择等内容。问卷要求调查对象对有关指标依其价值重轻进行位次先后排序。对经过筛选的1698名调查对象的问卷材料采用ssps11.0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

1.大学生职业声望价值判断及选择。表1表明,所调查的大学生在关于职业声望价值判断及选择的6个主要指标上,根据首选比率多少排在第l位的是具有“较高的经济地位”(38.2%),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是67.6%;第2位的是“较高的社会地位”(19.6%),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是64.9%;第3位的是“单位知名度高”(16.4%),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是59.2%;第4位的是“单位在大城市”(13.3%),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是43%;第5位是“单位级别高”(7%),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是36.4%;第6位是“单位规模大”(6.7%),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是31.3%。以上数据表明在职业声望价值方面,超过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对于单位是否规模大、是否在大城市、是否级别高并不那么看重,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单位经济与社会地位以及知名度。当然也有少部分大学生比较看中在大城市和单位的级别及规模。

2.大学生职业保健价值判断及选择。由表2显示出所调查的大学生在关于职业保健的6个主要价值判断与选择指标上,根据首选比率多少排在第1位的是“收入高”(41.8%),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80.9%;第2位的是“职业稳定”(23.1%),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是64.2%;第3位是“职业环境幽雅”(16.0%),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是55.9%;第4位的是“福利好”(10.4%),且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是52.%;第5位的是“能提供保障金”(7.9%),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是36%;第6位的是“交通便利”(2.0%),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是19.1%。这就表明所调查的大学生在保健价值观方面多数更看重的是收入高、环境优雅且稳定以及福利好的职业,而只是少部分大学生看重能提供保障金和交通便利等保健因素。

3.大学生职业发展价值判断及选择。大学生在关于职业发展价值观的6个主要选择指标上,根据所调查大学生选择首选比率多少排在第1位的是“符合兴趣爱好”(35.6%),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是77.7%;第2位的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32.7%),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选择率是88.7%;第3位的是“自主性大,不受约束”(12.7%),在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比是52.5%;第4位的是“所学专业对口”(11.8%),在这方面前三位累加比是42.3%;第5位的是“晋升机会多”(6.5%),在这方面的前三位的累加比是30.7%;第6位是“有出国机会”(2.1%),这方面前三位的累加比是11.2%。由此表明,所调查的大学生在职业发展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大部分更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且自主性大而不受约束的职业,而只是少部分倾向于选择晋升机会多和有机会出国的职业,在专业是否对口方面多数大学生也不那么看重。

1.大学生职业成就价值期望分析。大学生职业成就价值期望,既反映了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追求,也反映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选择倾向。关于表2中所反映的6个主要职业成就期望期望指标中,所调查大学生选择按其比率的多少依次是科学家(24.8%)、实业家(24.0%)、文学艺术家(20.8%)、金融家(16.4%)、政治家(11.4%)、发明家(2.5%)。由此,看出,所调查的大学生所反映的职业成就价值期望呈多样性分布,较为集中的是科学家、实业家、文学艺术家三个方面的职业成就期望上。

2.大学生在职业条件一发挥作用和职业压力一待遇方面的选择倾向。首先,表3表明,大学生在职业条件一发挥作用的价值取向及选择方面,从所反映的条件―作用维度的4个主要指标来看,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1.4%的大学生首先考虑选择是“条件艰苦,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且在这方面前二位累加选择率是62.7%;有33.5%的大学生首先选择的是“条件一般,基本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且在这方面的前二位选择的累加选择率是80.5%;有10.5%的大学生首先考虑的是“条件较好,基本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这方面前二位的累加选择率是40.2%;仅有9.0%的大学生首选“条件很好,完全难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这方面前二位累加选择率仅为16.9%。

这就表明在条件一发挥作用的维度上,所调查的大学生大多数主要考虑是以能否发挥自己的作用为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而不是条件,当然也有少部分的大学生主要考虑的是条件而不是能否发挥自己的作用。其次,大学生在职业压力―待遇的价值取向及选择维度的4个指标上。所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9.7%的大学生首先选择的是“没有压力,待遇较低”,而在这方面前二位的累加选择率为15.5%;有22.1%的大学生首先选择的是“压力不大,待遇一般”,在这方面前二位的选择累加比是58.4%;有53.7%的大学生首先选择的是“压力较大,待遇较高”,在这方面前二位的累加选择率是84.9%;有15.4%的大学生首先选择的是“压力很大,待遇很高”,在这方面前二位的累加选择率是41%。

由此表明,在压力一待遇的维度上所调查的大学生更多的偏向于选择既有较大压力同时待遇较高的工作,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倾向于选择既有很大压力同时待遇又很高的工作,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的是既压力不大,同时待遇仅一般的工作,而只有少数大学生选择的是没有压力,待遇较低的工作。从中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同时兼顾到所选工作的压力与待遇问题。有部分大学生为了高的待遇而不那么注重压力的过大,仅有少数的大学生而为了没有压力而宁可选择待遇较低的工作。

表4表明,在关于职业类型方面的6个选项上,根据所调查大学生的首选比的多少排在第1位的是“外企职工”(24.8%),在这方面前三位选择的累加选择率是65.4%;第2位的是“国家公务员”(23.3%)在这方面前三位选择的累加选择率是54.7%;第3位是“独立创业”(18.3%),在这方面前三位选择的累加选择率是36.7%;第4位是“事业单位”(15.7%),在这方面前三位选择的累加选择率是53.1%;第5位是“国企职工”(14.9%),在这方面前三位选择的累加选择率是63.4%;第6是“民企职工”(4.3%),在这方面前三位选择的累加选择率是30.1%。从这些数据分析可以从总体上看到,所调查的大学生多数所看好的职业类型依其先后顺序是外企、国企、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而只有少部分大学生看好民企和表现出独立创业的职业选择倾向。

四、讨论。

以上分析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三个方面的主成分来看,今天的大学生首先考虑与追求的职业保健因素是是收入高,声望因素是具有较高的经济地位的职业,发展因素是符合自己的兴趣职业。

其次,从所调查的大学生职业成就期望价值表现来看,大学生在职业成就需要及理想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侧重性,即多数大学生的职业成就期望都倾向于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文学艺术家方面,而几乎有很少的大学生的职业成就期望是做发明家的,这与我们今天所处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时代的要求是不相容的。同时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时代理念有很大差距的。

再次,从职业条件――发挥作用和压力――待遇两个维度来看,所调查的大学生大多数是以能否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主要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而不是考虑的条件标准,当然也有少部分的大学生主要考虑的是条件而不是能否发挥自己的作用。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同时兼顾到所选工作的压力与待遇问题。有部分大学生为了高的待遇而不那么注重压力的过大,仅有少数的大学生而为了没有压力而宁可选择待遇较低的工作。在有关职业类型的选择倾向上所调查的大学生多数所看好的职业依其先后顺序是外企、国企、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

由此看出,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理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所表现的就业心理倾向逐渐趋于成熟。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论文篇二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当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需要就产生了。心理学家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是在人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需要与外在的行为诱因相互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动机具有三项功能,即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按照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两种。生理性动机又称原发性动机,它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社会性动机又称继发性动机,它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应充分思考自己的职业动机,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应该更加重视社会需要的满足,例如充分考虑成就目标、兴趣等。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人对需要的情绪性表现,是一个人认识和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职业兴趣是指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对某种职业需要的情绪表现。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往往兴趣是占主导地位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它有时比能力更为重要。职业兴趣是大学生选择职业强有力的动力,研究表明,基于兴趣选择职业,一个人的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能发挥80%以上,而选择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领域,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工作被动、态度消极、容易疲劳等,即表现出职业倦怠。调查研究发现,由于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进行初期职业生涯选择中,往往违背自己的兴趣,导致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满意,一年内的跳槽率达到50%以上。由此可见,职业兴趣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感、职业满意度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应事先清楚自身的兴趣,然后选择职业。例如,如果喜欢与事物打交道,那么可以选择图书管理员、会计、机械工程等方面的工作,相反,如果喜欢与人打交道,那么可以选择教师、销售员、服务员等工作。如果对自己喜欢的职业不明晰,那么可以参照《霍兰德职业倾向能力测试》,了解自己在实用性、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社会型这六个方面中的倾向性,以达到基于职业兴趣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信念是人们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指导人们的行为,是人们坚定某一行为的心理、思想基础,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信念有不同的含义,也有不同的层次,同时信念又具有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性不是绝对的,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情况的改变而作出相应地调整和完善。脱离实际的信念是脆弱的,经不起现实变化的冲击。因此,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确立正确合理的职业信念。另外,信念的变化会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当合理的职业发展信念形成后就不要轻易改变,应该始终相信一点,只要坚持信念,结合外部有力环境,职业发展的理想和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看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下简称“三观”)对职业发展有着根本影响,职业选择是以“三观”为基础的。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功利浮躁心理现象突出,为了获得工作经验,草率就业,接着就频繁违约、跳槽,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不信任,因此,对就业者的要求更加苛刻,大学生就业难,但是就业门槛却在升高,由此造成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因此。所以,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前要有正确的'“三观”,在正确“三观”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规划。

按照气质的体液说,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动作敏捷、善于交际可能成为活动家、领导者,倾向于从事多样化的工作。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善于克制和忍耐、沉默、注意力不易转移,一般倾向于选择有条不紊、勤勤恳恳的工作。胆汁质的人热情、精力旺盛、思维敏捷但稳定性差、容易冲动,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的工作。抑郁质的人多愁善感、情绪体验深刻、行动迟缓但准确性高,选择职业为消极、依赖性强,多喜欢选择稳定、变动少的工作。由此可见,气质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有着紧密联系,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考虑自己的气质,达到气质和职业的完美结合。

人的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由于个人早期生活经历各不相同,能力有差异。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表现为各人具备不同的特殊能力及能力类型。量的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年龄差异。具备较强能力的学生,表现出自信、积极、敢于竞争的心理状态,可以对职业目标及实现手段做出最佳选择;而能力弱的学生则常常表现为消极、退缩或者等待。

3结论。

对于就业问题进行的大量研究证明个性对职业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注重将自身个性的特点与职业发展相结合,拥有合理的需要和正确的动机,培养职业兴趣,坚定良好的职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不断修炼气质,不断完善性格,始终坚持提升就业能力。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论文篇三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因此,有必要以关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为逻辑起点,以探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手段,来分析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维度的,但我们不可否认,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其中起着十分微妙的作用,许多大学生就业难就是因为其职业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以关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为逻辑起点,以探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手段,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稳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是和人们的个性心理倾向性、自身经验、经历、家庭背景、人们对职业的认知结构等都发生联系的价值取向过程,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既表现在人们的择业观上,也表现在人们在具体工作中的工作态度上。国外职业价值观研究始于20世纪20~30年代,而我国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时候开始的。在发达国家,青少年很早就接受了职业价值观教育,从学生时代起,他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涯。而在我国,由于教育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职业价值观教育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大学生在校时从未接受过职业价值观教育,甚至也未作过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自1999年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03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约52万人待业;2004年约69万人待业;2005年约79万人待业;2006年约90万人待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有些职位、有些行业,甚至有些地区却出现了招不到人才的现象,“就业难与招聘难”的矛盾日益凸现,已构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两难悖论。据调查,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认清未来工作的发展方向便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逻辑性前提。

任何一个复杂的问题都是由一个甚至几个关节点组成。能否找出关节点便成为解决这一复杂问题的关键。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不例外。它是由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复杂体系。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问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职业价值观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心理因素,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就其外部因素而言,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就其内部因素而言,主要受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爱好、性格、气质的影响。

(一)潜移默化的家庭因素。

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或者说是社会化教育之前,首先要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这就使得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价值取向、教育方式和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对职业的评价和选择。这突出地表现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对职业认知和择业标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一般而言来自干部和工人家庭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民家庭的大学生更重视经济报酬、变动性、声望、工作环境;来自农民家庭的大学生更注重利他主义、监督关系等。此外,中国自古就具有浓厚的家庭观念。许多毕业生认为择业应该尊重父母的意愿,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时包括地域的选择、职业的类型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二)专业化的大学教育。

专业化的大学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直接因素。与中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不再是基础性教育,而是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专业化教育。大学生在入学时就按专业门类由专职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专业性教育。如果说入学前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是朦胧的甚至是幼稚的,那么毕业时他们的认识是较为深入全面的。此时的大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能够宏观地把握所学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职业设想、形成职业认知、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

(三)变迁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的变迁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引起了社会职业数量、结构、层次的变化,进而改变了人们旧有的职业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一个极其活跃而敏感的群体,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更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地关注物质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观念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致使他们在职业选择上更多地考虑经济因素,考虑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等等。

(四)独具特色的个人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所在的家庭背景、所受的大学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相似的,但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却不尽相同,这就是因为职业价值观的形成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人的个体因素有关,包括人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其中兴趣和爱好是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前提性因素,大学生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往往是从兴趣、爱好出发的;能力是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因素,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所从事的人员具备一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这项工作,并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评价;气质、性格是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稳定剂,具有不同气质、性格的人对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适应性,同时不同职业对人的气质、性格的要求也不同。而且人的气质、性格是不易改变的,这就使得大学生对某种职业的看法、评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是多维度的,因而教育和引导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教育环境,形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合力,帮助大学生从思想和现实中解决就业问题。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下,对自己将来选择职业做出的想象和设计,是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职业而为自己设定的理想的奋斗目标。什么才是正确的职业理想呢?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不能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斗争,一方必须消灭另一方;人类的天性生成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这就是说社会需要既为人们选择职业提供了的动力和源泉,又为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舞台。因此,大学生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社会需求作为职业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在为社会国家的工作中充分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正确地评估自己,找准求职坐标。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亲身去实践。因此,正确的评估自己便成为职业选择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会陷入两个误区,一个是好高骛远,另一个则是妄自菲薄。好高骛远是因为大学生一直被认为是时代的骄子,但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化发展到大众化,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带有天之骄子的光环,只是社会中的普通一员。妄自菲薄则是因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大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往往感觉不如人意,渐渐地产生了悲观失落的情绪。这两种错误的自我评价对大学生择业都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在择业前,应该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特点、家庭情况等,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为找到理想的工作标定准确的坐标。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地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增强职业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的构建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早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整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营造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大环境。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分别是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两大因素,但二者不是彼此割裂相互分开的,与此相反,二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体。从时间角度而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深化;从效能的角度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因此,在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只有把二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合力,才能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论文篇四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2007年6月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描述了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与影响因素,提出了大学生应树立的正确职业价值观,并对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这所带来的就业压力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都会受到一定动机的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他们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生的择业行为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对学生的择业决策起着指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职业价值观也影响到学生在某个具体工作中的态度,影响着他们以什么样的姿态投入到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中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改变不再是某个高校的个案问题,而已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价值观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方向,通过对大学生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适应就业形势,满足社会需要,以促进毕业生及时、充分、顺利就业,对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本文将要集中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第二,阐明大学生应树立的正确职业价值观,并对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以淮阴师范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为调查总体,采用多阶段随机抽。

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先在淮阴师范学院的所有系科中随机抽取5。

个系,在所抽中的`每个系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最后在每个抽中的班级里,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名学生,总共抽取了100人。这100人就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2、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三部分共20个问题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主要询问了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属性、专业兴趣、家乡、理想月收入、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第二部分为择业态度,主要调查了职业的社会地位、劳动强度、工资待遇、地理位置等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第三部分为择业方向与理想,主要调查了择业者理想中的单位性质,以及大学生对自主创业和未来就业形势的看法。所有问卷均由笔者本人发放与回收,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实际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见表1。

表1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单位:人(%)。

3、资料整理与分析。

全部问卷的数据经检查核实后编码,并录入电脑,利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

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的类型主要是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论文篇五

1、大一:尽可能地多参加社团活动,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2、大二:英语通过基本能力测试。

3、大三:考取会计师资格证,并为升本做准备。

五、结束语。

这就是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但我也不肯定会完全照这样去做,可能大体上会这样去做。未来发生什么样的事,没有人知道。未来有太多的未知数,到时候随机应变吧。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论文篇六

现如今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是由职业价值观所决定的,它反映了大学生的职业需求与社会供求之间的关系。目前大多数的学生在求职时呈现出了一定的态势即更趋向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且对于择业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在具体的职业选择上又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等现象。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也与高校针对大学生求职教育的缺失有着关联。因此,为了更好的利用人才,必须从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抓起,使得大学生的求职呈现出更理想化的趋势。

“职业价值观也称职业意向,是个人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一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它是个人职业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一般情况下,职业价值观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第一个因素主要是从自我认定角度而言,即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本工作是否适合,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否得到培训的机会,与个人发展相关的要素成为了求职人员必须考虑的因素。第二因素是薪酬待遇方面即福利是否好、能否提供“四金一险”,工作的稳定性如何,交通是否便利快捷,一切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因素构成了求职者应该考虑的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包括所就职的单位或企业是否具有社会知名度,在社会上公众对其的认知情况如何,涉及就职单位的声望因素。目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出了一定的发展态势,下文就其现状进行分析。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心理因素,对职业的选择和衡量有多种要素的参与。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他们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空间的提升,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成为了反映大学生求职的一个主导需要。大学生更强调自我发展、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众所周知,好的发展空间是与城市经济发展有关的,发达城市自然会给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反之,小的`地区在发展空间上存在着缺陷,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求职时在择业地点上优先考虑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这是他们自我实现的首选地。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自我发展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大学生在择业取向上也倾向于选择那些更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大城市。发达城市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够提供丰厚的工资收入,在保障大学生的生活同时又提供了其发展的机会,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取向上优先选择那些经济收入高、工作条件好的大城市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对于发达城市及地区的偏向窥见一斑。然而,大学生在选择发达城市的同时也希望得到丰厚的薪酬,这也导致了目前大学生求职价值观所存在的另一个境况即择业期望值增高,也就是说大学生期望获得的职业位置对其在物质、精神上的需求满足程度。大学生在经过寒窗苦读之后都希望以后能获得一份更好的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工作,但这种需求的满足同时又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然而现如今的大学生却没能很好的认识自身条件的有限性,对于择业的期望值没有把握好度,走入了期望值过高的择业误区。大学生在择业时看重经济报酬的倾向不但日益明显,而且与实际薪酬水平有相当的差距,并表现出了超前的理想化。

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必然导致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自主性增强,同时在择业时也有了很大的选择面。大学求职生在行业选择上倾向于国有企业、科研教育部门、民营或乡镇个体企业等,传统的就业热点行业如从政经商做学问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就业热点虽带有普遍的倾向性,但分散性与多元性也日益突出。国家机关、国营企业有较强的稳定性,且有丰厚的收入,也能够为求职者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求职者的兴趣。而对于科研教育部门求职的增多也显示出了大学生愿意从事社会声望较高,实际收入稳定的职业,这是他们对自我习得知识的一种肯定。当然最大的改变在于大学生对于中小企业的青睐,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大、涉及面广、发展迅猛,经营范围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和领域,对于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也相对其他部门较大,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作出的选择更加地多元化。总而言之,目前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在很多方面均有体现,上述三点仅是简单的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的三种状况,现象的存在并然有其本质的原因,基于上述现状,下文就对现状作出思考,以引导大学生求职价值观趋向合理性。"。

对于大学生求职价值观现状的思考,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问题,二是学生自身思想的转变。大学教育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最直接的因素,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一个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的年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学校教育在承担大学生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让大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国家的发展不应只停留在发达地区,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在不发达地区凭借自己的学识同样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对国家整体进步的贡献是巨大的。目前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求职教育更多的受到市场指挥棒的牵制,高校过于看重学生的就业率,使得求职教育更多的受到市场的影响,注重对大学生择业技巧的培训,而轻视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

另外,大学生自身思想的转变也是重要的。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择业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令其择业行为呈现前所未有的世俗化倾向,表现为以功利为择业的主要标准。面对现实问题,大学生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应该对自我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明白自身素质存在的局限性,对于择业的期望值应该有一个度的把握,同时对于在发达地区的就业能够认清形势。只有在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后,才能够更好的分析出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趋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针对现状的思索还有很多,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了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表现出来的特点、内容和趋向,才能对症下药,从源头上着手,改变现状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因素,而对积极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就业因素进行鼓励,使得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求职价值观,使其顺利就业。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论文篇七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等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始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政府想要打造“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院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针对社会需求打造专业高级蓝领,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扩招政策,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但是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俗话说:“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过快,根本没有与社会经济进步同步发展,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性和不协调性。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认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都是一些坏学生,高考失利后没有办法才选择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人们开始戴着有色眼睛去看待高等职业教育,这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影响,导致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地位十分尴尬。

1.办学目标的盲目性与办学理念的模糊性并存。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办学目标上没有针对性,在教学模式上主要是照搬的本科院校模式,从教学专业设置、考核机制、教学流程等方面都没有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更多时候就是“照猫画虎”,办学理念不明确,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加强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只是破罐子破摔,这样高等职业院校在社会上的名誉将会越来越差。

2.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人们在自己观念中总是认为读书才是最佳选择,很多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只是技术工的代言词,并不受到人们的认可,人们在潜意识中就对高等职业教育贴上了不良标签,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但是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并未有所提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都选择了就读正规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只是没有选择的出路,所以说中国人很怪,对待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读书就是为了选择更好的职业,但是中国人的做法却恰恰相反,这其中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关系,所以政府和高等职业院校也需要进行反思。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高等职业院校想要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要有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双师型”教师极度匮乏,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些高等职业院校也会从企业中招聘一些技术工人来校任职,但是这些技术人员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无法给学生更好的教育,这些都极大的抑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时会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高等职业教育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要改革教学体制,提升教学质量,这才是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

1.转变思想,准确定位高职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能再照搬本科院校教学模式,要克服浮躁、攀比的心理,更多要考虑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性和技术。高等职业院校也要提高招生标准和要求,必须要对学生基础有所考核,改革教学体制,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要转变人们“高职教育”就是高考备胎的错误观念,要增强高职教育的复杂性,准确定位高职教育的目标,要转变学生的态度和认知,要认真对待每位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2.建立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高等职业院校想要健康发展,必须要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进行改革,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首先,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可以给予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政策上的扶持,解决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问题。其次,政府也要注重协调高等职业院校与高等院校的经费分配结构,要为职业院校提供一个发挥能力的平台。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实行多渠道办学投入机制,企业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可以针对企业岗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毕业时还可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问题,对企业和学校都是双赢的局面。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着高等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教师的特殊性,高职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要能在实践中给学生有所启示,高职院校可以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每年可以轮流派遣高职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学习企业岗位知识,此外还要规范教师职称评定标准,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状况不好,取得的效果也不明显,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端正教学理念,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调整教学模式。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论文篇八

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50万人,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超过770万,这意味着2016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可能比2015年更加严峻。由于高校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相互脱节,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现象突出,社会经济改革转型,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合理,而且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始终处于高位,因此,高校毕业生持续陷入困境。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在这些方针政策的推动和督促下,高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主干的指导协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课程。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毫无例外地都涉及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职业生涯发展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的连续过程,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规律,并会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趋势。职业生涯发展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个性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体现出个性的特点。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品质包括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职业生涯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职业探索阶段、立业发展阶段、职业中期阶段和职业后期阶段。其中,职业探索阶段是指根据个人知识储备、学历、个性等探索适合自己、自己喜欢并将长期从事的职业的过程,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阶段。探索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尝试期(15-17岁)、过渡期(18-21岁)、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大学生正处在过渡期和初步试验承诺期这两个阶段。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论文篇九

论述了矿产资源预测研究一直是矿床勘查研究的.热点,对现代矿产勘查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地质数据收集技术和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成矿预测理论日趋完善,研究方法向着综合化、定量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提出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借助gis技术,实现系统化、信息化和可视化的多源信息综合成矿预测以及深部隐伏矿(床)体的”定位“预测,将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者:张磊zhanglei作者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刊名:现代矿业英文刊名:modernmining年,卷(期):200925(6)分类号:p964关键词:矿产资源预测定量预测gis技术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论文篇十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心理因素,对职业的选择和衡量有多种要素的参与。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他们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空间的提升,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成为了反映大学生求职的一个主导需要。大学生更强调自我发展、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众所周知,好的发展空间是与城市经济发展有关的,发达城市自然会给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反之,小的地区在发展空间上存在着缺陷,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求职时在择业地点上优先考虑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这是他们自我实现的首选地。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自我发展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大学生在择业取向上也倾向于选择那些更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大城市。发达城市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够提供丰厚的工资收入,在保障大学生的生活同时又提供了其发展的机会,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取向上优先选择那些经济收入高、工作条件好的大城市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对于发达城市及地区的偏向窥见一斑。然而,大学生在选择发达城市的同时也希望得到丰厚的薪酬,这也导致了目前大学生求职价值观所存在的另一个境况即择业期望值增高,也就是说大学生期望获得的职业位置对其在物质、精神上的需求满足程度。大学生在经过寒窗苦读之后都希望以后能获得一份更好的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工作,但这种需求的'满足同时又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然而现如今的大学生却没能很好的认识自身条件的有限性,对于择业的期望值没有把握好度,走入了期望值过高的择业误区。大学生在择业时看重经济报酬的倾向不但日益明显,而且与实际薪酬水平有相当的差距,并表现出了超前的理想化。

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必然导致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自主性增强,同时在择业时也有了很大的选择面。大学求职生在行业选择上倾向于国有企业、科研教育部门、民营或乡镇个体企业等,传统的就业热点行业如从政经商做学问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就业热点虽带有普遍的倾向性,但分散性与多元性也日益突出。国家机关、国营企业有较强的稳定性,且有丰厚的收入,也能够为求职者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求职者的兴趣。而对于科研教育部门求职的增多也显示出了大学生愿意从事社会声望较高,实际收入稳定的职业,这是他们对自我习得知识的一种肯定。当然最大的改变在于大学生对于中小企业的青睐,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大、涉及面广、发展迅猛,经营范围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和领域,对于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也相对其他部门较大,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作出的选择更加地多元化。总而言之,目前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在很多方面均有体现,上述三点仅是简单的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的三种状况,现象的存在并然有其本质的原因,基于上述现状,下文就对现状作出思考,以引导大学生求职价值观趋向合理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