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汇总(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0:17:20 页码:7
2023年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汇总(优秀10篇)
2023-11-24 00:17:20    小编:ZTFB

总结是思考的过程,是对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的方式。写总结前,我们应该先回顾整个学习工作周期的重点和收获。下面是几篇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时能有所启发和引导。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汇总篇一

1、抽样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系统抽样,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多时,它的主要特征是均衡成若干部分,每部分只取一个;分层抽样,主要特征是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用于总体中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平等性。

2、对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的频率作为总体的概率,用样本的期望(平均值)和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3、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此规定下向量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平行移动而不改变。

4、并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汇总篇二

中考很重要,数学不简单。下面是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考前过一遍记忆更深刻!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sin260°+cos260°=1。

3、2sin30°+tan45°=2。

4、tan45°=1。

5、cos60°+sin30°=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汇总篇三

1、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知识整合。

01、导数概念的理解。

02、利用导数判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接下来对法则进行了证明。

03、要能正确求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熟练掌握各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以及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对于一个复合函数,一定要理清中间的复合关系,弄清各分解函数中应对哪个变量求导。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汇总篇四

(2)导数的四则运算。

(3)复合函数的导数。

设在点x处可导,y=在点处可导,则复合函数在点x处可导,且即()。

1、数列的极限:

粗略地说,就是当数列的项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项无限趋向于a,这就是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记作:()=a。

2、函数的极限:

当自变量x无限趋近于常数时,如果函数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就说当x趋近于时,函数的极限是(),记作()。

1、在处的导数。

2、在的导数。

3、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

即k=(),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注:函数的导函数在时的函数值,就是在处的导数。

例、若()=2,则()=()a—1b—2c1d。

(一)曲线的切线。

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具体求法分两步:

(1)求出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即曲线y=f(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k=。

(2)在已知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的条件下,求得切线方程为x。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汇总篇五

2、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逻辑连结词;。

7、四种命题;。

8、充要条件。

1、映射;。

2、函数;。

3、函数的单调性;。

4、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6、指数概念的扩充;。

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8、指数函数;。

9、对数;。

10、对数的运算性质;。

11、对数函数。

12、函数的应用举例。

1、数列;。

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0、周期函数;。

11、函数的奇偶性;。

12、函数的图象;。

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5、正弦定理;。

16、余弦定理;。

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5、线段的定比分点;。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8、平移。

1、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5、两条直线的交角;。

6、点到直线的距离;。

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12、圆的参数方程。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3、椭圆的参数方程;。

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平面及基本性质;。

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3、平面直线;。

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

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1、直线的方向向量;。

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14、异面直线的距离;。

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16、平面的法向量;。

17、点到平面的距离;。

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

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24、多面体;。

25、棱柱;。

26、棱锥;。

27、正多面体;。

28、球。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

3、排列数公式;。

4、组合;。

5、组合数公式;。

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7、二项式定理;。

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1、随机事件的概率;。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5、独立重复试验。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汇总篇六

1、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平行、相交、异面;

直线与平面—平行、相交、直线属于该平面(线在面内,最易忽视);

平面与平面—平行、相交。

3、异面直线:

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判定);

所成的角范围(0,90)度(平移法,作平行线相交得到夹角或其补角);

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则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反证);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把异面问题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

1、直线与平面平行(核心)

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判定: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由线线平行得出)

2、平面与平面平行

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判定: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3、常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

1、直线与平面垂直

定义: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判定: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平面与平面垂直

定义: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

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性质: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汇总篇七

1.概率与统计:包括概率、统计、概率的意义、一维和二维正态分布、样本和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2.微积分:包括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等。

3.线性代数:包括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相似对角化、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矩阵的行列式、矩阵的逆矩阵、矩阵的秩、向量组的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等。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包括随机事件与概率、概率的基本性质与运算法则、古典概型、条件概率、独立性、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正态分布、二维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条件概率与相互独立性、期望、方差、协方差与相关系数、矩、中心极限定理等。

5.平面几何:包括点和距离、平行和垂直、三角形、四边形、圆和扇形、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等。

6.平面解析几何:包括点与线的坐标、直线的方程与性质、圆的标准方程与性质、椭圆的标准方程与性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性质、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性质、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等。

7.集合与函数:包括集合与集合运算、函数与映射、函数图像与性质、指数与指数幂、对数与对数运算、函数图像变换等。

8.三角函数:包括三角函数的概念与图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二倍角公式等。

9.数列:包括数列的概念与表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通项公式求法、数列的求和公式、数列的极限等。

10.立体几何:包括多面体和旋转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平面基本性质、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角度和平面角、距离等。

以上是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应对考试技巧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制定。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汇总篇八

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函数与导数单调性。

若导数大于零,则单调递增;若导数小于零,则单调递减;导数等于零为函数驻点,不一定为极值点。需代入驻点左右两边的数值求导数正负判断单调性。

若已知函数为递增函数,则导数大于等于零;若已知函数为递减函数,则导数小于等于零。

二、高考数学必考题型之几何。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线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面面垂直”

三、高考数学必考题型之不等式。

对称性。

传递性。

加法单调性,即同向不等式可加性。

乘法单调性。

同向正值不等式可乘性。

正值不等式可乘方。

正值不等式可开方。

倒数法则。

四、高考数学必考题型之数列。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汇总篇九

(2)导数的四则运算。

(3)复合函数的导数。

设在点x处可导,y=在点处可导,则复合函数在点x处可导,且即。

1、数列的极限:

粗略地说,就是当数列的项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项无限趋向于a,这就是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记作:=a。如:

2、函数的极限:

1、在处的导数。

2、在的导数。

3、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

即k=,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注:函数的导函数在时的函数值,就是在处的`导数。

例、若=2,则=()a—1b—2c1d。

(一)曲线的切线。

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具体求法分两步:

(1)求出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即曲线y=f(x)。

(2)在已知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的条件下,求得切线方程为x。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汇总篇十

技巧一提前进入“角色”

考前晚上要睡足八个小时,早晨最好吃些清淡的早餐,带齐一切高考用具,如笔、橡皮、作图工具、身分证、准考证等。

提前半小时到达高考考区,一方面可以消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一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回忆一下高考数学常用公式,有助于高考数学超常发挥。

技巧二情绪要自控。

转移注意法:把注意力转移到对你感兴趣的事情上或滑稽事情的回忆中。

自我安慰法:如“我经过的考试多了,没什么了不起”等。

抑制思维法:闭目而坐,气贯丹田,四肢放松,深呼吸,慢吐气,如此进行到高考发卷时。

技巧三摸透“题情”

刚拿到高考数学试卷,不要匆匆作答,可先从头到尾通览全卷,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从高考数学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准备,顺利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这样可以使紧张的情绪立即稳定,使高考数学能够超常发挥。

技巧四信心要充足,暗示靠自己。

高考数学答卷中,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谨防“大意失荆州”。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

技巧五数学答题有先有后。

1、答题应先易后难,先做简单的数学题,再做复杂的数学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跳过实在没有思路的高考数学题,从易到难。

2、先高分后低分,在高考数学考试的后半段时要特别注重时间,如两道题都会做,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对那些拿不下来的数学难题也就是高分题应“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到更多的分,这样在高考中就会增加数学超常发挥的几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