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2:51:35 页码:12
2023年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汇总15篇)
2023-11-22 22:51:35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总结的时候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和逻辑的清晰。以下是几篇经典总结范文的摘抄,以飨读者,也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一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白朴。

粉骨碎身全不怕燕山月似钩皮日休。

1.当看到兄弟不和,骨肉相残的现象时,我们常会想起曹植《七步诗》中的名句“。

”(2分)。

2.我们做事情应该一气呵成,正如《左传》中所说的:“”(2分)。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二

此次命题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原则。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

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本着强调积累、突出读写、鼓励创新的原则,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性。从学生身心实际出发,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摒弃了死记硬背的考题,多设置了综合运用题及开放性试题,以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命题反映了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对今后我校语文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试卷满分为120分,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部分(50分),第二部分为主观表达部分(70分),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1、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沟通课堂内外。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6—7分),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对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淡化了对知识的识记要求,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语言运用试题材料的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连,这些题结合生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把语文课程资源与生活对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积累与运用”单独设题,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提醒大家淡化知识并非不要知识、忽视基础,而是不要死记硬背知识,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

2、文言文阅读重课内阅读考查

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考查。

3、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4、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

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范围宽阔,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对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5、加强了对学生书写能力的考查。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汉字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和精神,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学生的应尽职责,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具体体现。为引导大家重视书写,七年级试卷第六大题即为“6分”的书写题,而且在作文评分标准中都强调了“凡书写规范、工整,评卷时可有等级分别。”这就提示教师要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对学生书写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并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通过上面对语文试题分析内容的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哦,加油哦。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三

一、卷面分析:

(一)本次试卷共分八大题题型有:第一题口算、第二题、竖式计算及验算、第三题、简算、第四题填空,第五题判断题,第六题选择,第七题、操作实践,第八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充满趣味的数学活动中,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二)学生答卷分析:

1、计算方面:口算完成得较好,有24名学生全对,笔算方面有22名学生全对。脱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有21人全对。大部分部分学生都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但少部分学生由于粗心造成错误。

2、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个别学生还是书写乱。

本次试卷中,除了极个别学生外,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这与我平时的指导和要求及学生的努力是密不可分。

3、学生对读数、写数、三角形和统计这部分知识掌握较好,出现错误少,个别是因为不认真审题造成的。

4、在单位换算、数的改写及求近似值方面,能较好地完成,个别学生出现数错的情况。从中看出对小数点的移动、数的改写的意义、求近似值的方法等方面,没有把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中去,如学生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但到作题时就不懂得用,说明学生学的知识较死。

5、少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欠缺,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2)、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审题,及时检查,仔细观察,具体问题具体今分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学反思:

1、立足教材,扎根生活。认真钻研教材,从生活数学做起,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把数学基础知识夯实,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重视过程,培养能力。结果重要,但过程更重要。能力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针对学习弱势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多做多练,提高成绩。

3、加强基础,强化习惯。重视数学基础,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是学好数学的法宝。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不定时地进行检测、评估、矫正。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估算、验算、认真审题、检验方法等。

4、教师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4:abdd5——8:dcb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翻译:故意藏起不露面,急得我搔头顾彷徨。

2、爱情戍边生活。

3、荀子。

4、司马迁。

5、《狂人日记》《旧事重提》《且介亭杂文》。

6、不积跬步锲而舍之金石可镂蟹六跪而二螯。

三、语言运用(10分)。

1、交谈。为下面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话语。(每空1.5分,共6分)答案:符合人物的身份,照样上下文,用语得体即可。

2、电话交谈(4分)。

答案:既要有礼貌,又能达到挂断电话的目的。

举例:“对不起,我有些事情要去办,以后再谈好吗?”或说:“我们改日再聊行吗?”

四、阅读理解(31分)。

(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1——4:dadc。

(二)古文阅读(每小题3分,第2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d。

2、排比对偶对比。

3、b。

4、a。

(三)现代文阅读(第1、2小题每小题2分,第3小题每空1分,第4小题3分,共11分)。

1、c。

2、a。

3、“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指文化遗产中精华。

与糟粕互见的'部分,“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4、b。

五、作文(40分)。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填在下表中。每个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bcbcaddd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aaddcacba。

二、简答题(14分)。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分)。

(2)引导个体农民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2分)。

(3)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答到两点即可得4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5)1985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改革的重点什么?我国对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2分)。

(6)涉及到科技、管理、分配、环保等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

三、分析探究(22题16分,23题10分,共26分)。

22.(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分)。

(2)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4分)。

(3)敌视,(2分)20世纪70年代(2分)。

(4)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2分)。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大力提高综合国力等,(4分)准备:(言这有理就行)(2分)。

23.(1)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分)。

(2)黄继光,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掩护战友完成任务,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壮烈牺牲。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确保战斗胜利,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4分)。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六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bcacaaacc。

题号212223242526。

答案abbbaa。

27、鸦片战争(1分);五四运动(1分)。

28、自强(1分);求富(1分)。

29、南昌(1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

30(1)《南京条约》(1分);《马关条约》(1分);《辛丑条约》(1分)。

(2)《马关条约》(1分)1895年(1分)。

(3)《辛丑条约》(1分)。

31、(1)五四运动(1分)。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分);曹汝霖等(1分)。

(3)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阶级;(1分)。

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分)。

(4)忧国忧民、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1分)。

32、(1)洋务派(1分);维护清朝统治(1分)。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或维新变法运动均可)(1分)。

(3)中国同盟会(1分)。

(4)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回答合理,均可得分)。(1分)。

(5)中国共产党(1分)。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七

1、《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b )国。

a、颛臾 b、鲁 c、齐 d、宋

2、韩愈《答李翊书》一文的主旨是( c )

a、赞扬李翊好学上进   b、反对骈俪文风

c、强调道是为文的根本   d、阐述“无望其速成”的道理

3、善于采用“欲擒故纵”论辩手法的作家是( a )

a、孟子 b、庄子   c、孔子 d、刘向

4、下列属于鲁迅先生所说“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是( c )

a、1927年 b、清代   c、汉代 d、元代

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用“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作喻来说明( a )

6、鲁迅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  )

7、下列人物与张巡不构成相互映衬关系的是(  )

a、南霁云 b、于嵩   c、贺兰进明 d、许远

8、下列不属于作品主人公的是(  )

a、李广 b、沙子龙   c、水生嫂 d、王恺

9、《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居是州”的“是州”指(  )

a、柳州 b、永州   c、苏州 d、徐州

10、宋代作家中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王安石 d、苏洵

11、“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的“传”指(  )

a、《春秋》 b、《论语》   c、《尚书》 d、《左传》

12、其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的作家是(  )

a、冰心 b、朱自清   c、巴金 d、茅盾

13、“海太大了,我太小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大海的性格是(  )

a、温柔而沉静 b、超绝而威严   c、神秘而有容 d、乐观而深沉

14、朱自清《背影》中说:“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所用的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表情描写   c、铺垫手法 d、侧面烘托手法

15、有“七绝圣手”之称的作家是(  )

a、李商隐 b、王昌龄   c、李白 d、杜甫

16、风格雄浑悲壮的作家是(  )

a、曹操 b、陆游   c、辛弃疾 d、苏轼

17、《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8、《东篱乐府》是(  )

a、诗集 b、词集   c、曲集 d、文集

19、对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家是(  )

a、李白 b、李商隐   c、杜甫 d、王维

20、孙犁的作品多以(  )农村为背景。

a、河南 b、河北   c、湖南 d、山西

21、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  )家之理。

a、儒 b、佛 c、道 d、法

22、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国作家。

a、英 b、法 c、美 d、俄

23、李斯《谏逐客书》中所写的重在四面扩张的秦国君王是(  )

a、缪公 b、孝公   c、惠王 d、昭王

24、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白居易 d、苏轼

25、培根认为,学问上“装饰”的用途是指(  )

a、幽居养静 b、熟习辞令   c、改变气质 d、增长才干

26、柳永《八声甘州》中着力抒写的思想感情是(  )

a、羁旅思乡之苦 b、伤春惜时  c、亡国之痛 d、情场失意

27、《左传》的记史方式是(  )

a、国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本末体

28、《马伶传》所讽刺的真正对象是(  )

a、李伶 b、严嵩  c、顾秉谦 d、杨继盛

29、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

a、茅盾 b、鲁迅   c、郭沫若 d、成仿吾

30、李白《行路难》中用以表现自己自信之情的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  )

a、吕尚 b、伊尹  c、宗悫 d、曹操

31、杜甫的《登高》是(  )诗

a、七律 b、七绝  c、五律 d、五绝

32、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辛弃疾 d、韩愈

1、《赵威后问齐使》所褒扬的人物是(  )

a、叶阳子 b、钟离子   c、北宫婴儿子 d、齐使者   e、於陵子仲

2、下列有关《谏逐客书》说服力来源说法正确的有(  )

a、从着眼点看,重在攻心      b、从论据看,主要是事实论据

c、从论证方法看,主要是对比论证  d、从语言看,主要是铺陈排比

e、从写作角度看,主要是由大到小

3、朱光潜在他的《选择与安排》中认为,选择常犯毛病的表现有(  )

a、脱节断气 b、面面俱到   c、前后重复 d、浮光掠影   e、意思杂乱

4、郁达夫参加的社团有(  )

5、下列作品中使用详略方法的有(  )

a、《郑伯克段于鄢》   b、《李将军列传》   c、《马伶传》

d、《种树郭橐驼传》   e、《报刘一丈书》

6、《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中阐发的艺术创作思想是(  )

a、胸有成竹 b、庖丁解牛   c、轮扁斫轮 d、心手相应   e、车过腹痛

7、侯方域的《马伶传》中提到的《鸣凤记》所述的人物有(  )

a、杨继盛 b、严嵩   c、阮大铖 d、魏忠贤   e、顾秉谦

8、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有(  )

a、鲁迅 b、茅盾 c、朱自清 d、冰心 e、瞿秋白

9、下列诗歌属于绝句的有(  )

10、下列作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

a、白朴 b、关汉卿 c、马致远 d、王实甫  e、张养浩

11、下列属于宫调的是(  )

a、“越调” b、“天净沙” c、“正宫” d、“端正好” e、“朝天子”

12、散曲的特点是(  )

a、长于比兴,注重寄托   b、通首同韵,句句押韵   c、不能换韵,可用衬字

d、讲求文采、对仗     e、以问答方式行文

13、引起宝玉挨打的人物有(  )

a、袭人 b、蒋玉函  c、柳湘莲 d、贾环  e、金钏儿

14、下列属于老舍戏剧名作的有(  )

a、《离婚》 b、《茶馆》 c、《龙须沟》 d、《三姊妹》 e、《四世同堂》

15、“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所用的修辞格有(  )

a、借代 b、拟人 c、比喻  d、夸张 e、顶针

16、下列对高尔基《鹰之歌》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

a、歌颂了革命者的斗争精神和献身品格   b、鞭挞了市侩哲学和庸俗心理

c、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战斗     d、揭露了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e、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

17、下列人物属于虚构的有(  )

a、河伯 b、共叔段   c、海若 d、郭橐驼 e、南霁云

18、读书为学的目的是(  )

a、娱乐 b、装饰  c、长才 d、权衡轻重  e、审察事理

19、冰心的《往事》中出现的人物除作者外,还有(  )

a、涵 b、波 c、杰 d、涛 e、楫

20、下列属于山水田园诗人的是(  )

a、王维 b、陶渊明   c、谢灵运 d、王昌龄   e、岑参

21、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用的修辞有(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d、对偶 e、互文

22、郭沫若《炉中煤》中的“重见天光”,其象征意义是(  )

23、下列词汇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  )

a、“灰烬”   b、“奇异的芬芳”  c、“那么细,那么软” d、“血和灰、阴暗” e、“没有渔船”

24、屠格涅夫作品中被称为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的作品有(  )

25、下列作品采用象征手法的有(  )

a、《往事》 b、《鹰之歌》 c、《前赤壁赋》 d、《炉中煤》 e、《苦恼》

26、“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使用的修辞有(  )

a、比喻 b、比拟 c、夸张   d、对偶 e、用典

27、下列作品中采用了抑扬兼施手法的有(  )

a、《往事》      b、《五代史伶官传序》 c、《寡人之于国也》

d、《石崇与王恺争豪》 e、《种树郭橐驼传》

28、为了救国救民,曾在年青时就弃医从文的作家有(  )

a、鲁迅 b、闻一多  c、郭沫若 d、茅盾 e、老舍

24、abd 25、abd 26、acd 27、abd 28、ac

1、梁启超《论毅力》引用了孔子的话“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这里引用了成语___________。

2、《种树郭橐驼传》中“以为官戒”的是___________。

3、冰心的《往事》中反复说“海太单调了”、“我的话太乏味了”,这里使用的表现方法是___________。

4、词是配合___________歌唱的新诗体。

5、白居易《杜陵臾》:昨日里胥方到门,___________。

6、陆游《关山月》中笼罩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

7、《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

8、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概括力最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

9、辛弃疾《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___________。

10、张养浩有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里的“山”指________,“河”指________ 。

11、苏轼《江城子》词中化景物为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2、辛弃疾《破阵子》的写景特色是___________。

13、杜甫《登高》一诗形式上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

14、《秋思》中有句:夕阳西下,___________。

1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

16、《虞美人》: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17、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

18、议论文是以议论、__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19、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两个方面。

20、赋是____________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

17、欲辩已忘言 18、述说 19、社会环境 20、汉

1、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

2、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3、中不索交诸侯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7、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8、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0、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11、万姓胪欢

1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13、尔有母遗,?我独无

14、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15、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6、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17、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18、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19、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20、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2、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23、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2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25、上下相孚

26、回波电笑

27、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

28、土也罔极,二三其德

29、首身离兮心不惩

30、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枉用相存

31、直挂云帆济沧海

32、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3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渗淡万里凝

34、帝心恻隐知人弊

35、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36、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37、五十弦翻塞外声

38、请赓一绝,以剖寸心

3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4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1、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42、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

43、擅造潭府

44、该当何罪

45、县官急索催,租税从何出

44、判决、判处 45、催逼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6、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7、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9、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10、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1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1、不要耽误了耕耘收获的季节

认真办好学校教育 用孝敬老人、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

2、从没有停止过,但海水并未枯竭

一年四季都不发生变化,不受陆上水灾旱灾的影响

3、放弃老百姓去资助敌对的国家

这就是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给予强盗粮食啊

4、油灯里的油充足,它发出的光就特别的亮

讲仁义道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就非常和煦(指内容充实、气势充沛)

5、城市的城墙超过一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现在今不合制度 您将会受不了

6、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按照文书执行

面带怒色回到自己的军部

迷惑走错道路,耽误了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

7、自列于叛逆乱臣之中 制造夸大失实的邪说帮助他们攻击张巡、许远。

8、使我们人丁兴旺、心情安定 困苦而且疲劳

9、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小洞穴

远在千里之外的景物,仿佛只在咫尺之间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

视野之外山水与高天连接

10、画竹之前,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的形象

动笔作画,一气呵成

稍一放松,时机就消失了

11、漂浮在旷远迷茫的万顷江面上

在天空中乘风遨游 脱离生世独立于世外

12、枝叶茂盛分披,世上少有与之并列的事物

1、契诃夫的《苦恼》中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小母马有何作用?

2、鲁讯《灯下漫笔》的一、二两部分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

4、李斯《谏逐客书》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5、梁启超《论毅力》是针对什么情况写的?

7、培根的《论学问》分别讲了哪两个问题?

8、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为什么叫“后叙”?

9、柳宗元所写的“西山”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线索是什么?

10、《文与可画??谷偃竹记》阐述了哪两个文艺主张?

11、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北京秋天的“色”和“味”分别是什么?

12、《爱尔克的灯光》中为什么要写姐姐?

13、曹操《短歌行》的主题是什么?点题的句子是什么?

14、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用的是谁的典故?

15、李商隐《无题》诗抒情的特点是什么?

16、郭沫若的《炉中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7、《我用残损的手掌》中“无形的手掌”指什么?

18、高尔基《鹰之歌》中的“鹰”、“蛇”象征什么?

19、李煜《虞美人》的主题是什么?

20、李清照的《声声慢》反映了哪些人的共同感受?

21、辛弃疾《摸鱼儿》的主题是什么?

22、九斤老太的口头禅说明了什么?

23、老舍《断魂枪》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展开的背景是什么?

24、《米龙老爹》中一、三人称交互为用的特点有何表达作用?

1、姚纳的苦恼有:丧子、心中的痛苦无人肯听其倾诉 小母马的作用有:一是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对比,反映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二是运用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如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从而暴露社会的黑暗。

2、鲁迅《灯下漫笔》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第二部分主要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当时的中国现状进行揭露。

3、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从而说明“民不加多”的原因。

4、劝说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5、“百日维新”失败后处于逆境的同人

6、点题,点明“惜今”的具体内容

7、治学的目的、治学的方法

8、本文是韩愈读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感到有所不足,用来补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守卫睢阳的英勇事迹和其他轶事,因此名为“后叙”。

9、“特立”、“不与培?为类” “始得”

10、“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11、色是“清、静、悲凉”

味是“深沉、幽远、严厉、萧索”

12、暴露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的罪恶,启发青年人:必须彻底挣脱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束缚,才有希望、才有出路。

13、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积极进取 “天下归心”

14、宗悫

15、回环往复、婉转深微

16、爱国和无私奉献精神

17、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

18、“鹰”象征革命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

19、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20、反映了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

21、抒发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弱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

2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一方面,古老的传统文明正在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替代,另一方面,两种文明的冲突又是以民族压迫的方式进行的,被压迫民族的愚昧麻木和帝国主义的强大凶残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与对比。

24、(1)可避免叙述的呆板、单调

(2)可以全方位地叙述英雄形象

七、简析题

1、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话: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回答:

a、指出本段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

b、这段文字中的立论体现在哪里?

c、这段文字的双重比喻有何意义?

2、阅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回答:

a、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b、本文驳斥的对象是谁?立论原则是什么?

c、本文驳论的形式是什么?

3、阅读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回答:

a、鲁迅先生把中国历史划分为哪两种时代的循环,这种划分的目的何在?

b、鲁迅先生文章中的两部分着眼点有何不同?

c、中国固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什么?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4、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回答:

a、文中的“城”指哪里?

b、本段运用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是什么?

c、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5、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奚谷。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回答:

a、“是州”指哪里?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b、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c、本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6、阅读茅盾《香市》中的这段文字: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请问答:

a、“革命”指什么时候,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本文写作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b、“公安分局”的衙门、蚕种改良所分别指什么?

c、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7、阅读《国殇》第一段: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木包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回答:

a、该段文字分几层?试概括层意。

b、该段文字描写战斗进程有何特点?

c、屈原写作本文的原因何在?

8、阅读《兵车行》(杜甫),请回答:

a、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b、诗歌的叙事方式是什么?叙事次序安排有何特点?

c、诗歌对主题的揭示有何深刻性?

9、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一段文字: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请回答:

a、“那边”指哪里?“血和灰”、“阴暗”是什么意思?

b、“辽远的一角”指哪里?

c、该段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阅读高尔基《鹰之歌》中的一段文字:

“在浪涛的狮吼声中,轰隆隆地响着颂赞那高傲的鸟的歌声,山岩被浪涛冲击得发抖,天空被那威严的歌声震撼得战栗了:

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

请回答:

a、“高傲的鸟”、“天空”象征什么?

b、“山岩”、“发抖”、“天空”、“战栗”说明了什么?

c、该段用了哪些修辞?

11、阅读辛弃疾《摸鱼儿》一段:“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请回答:

a、“长门事”是借用了谁的典故?该典故说明了什么意思?

b、“闲愁最苦”是何意?

c、“斜阳正在”指什么?

12、阅读老舍《断魂枪》一段文字:

“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回答:

a、这段文字是用什么写法刻划人物形象的?

b、沙子龙的镖局为何改了客栈?

c、沙子龙是怎样的一个人?

13、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一段文字: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上,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回答:

a、盘庚之迁的典故说明了什么?

b、该段文字的语言有何特色?

c、概括本文的主旨。

14、阅读《论毅力》一段文字: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此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己。

请回答:

a、概括本段意思。

b、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孔子话中“为山”之喻包含了什么成语?

15、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

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请回答:

a、本段的含义是什么?

b、本段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c、“要塞”指什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七、简析题

1、(1)论据类型:事实(历史、现实)论据

论证方法:类比法

(2)周任有言曰:陈列就列,不能者止

(3)一方面将季氏比作虎?,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就比如虎?从笼中跑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  就好比龟甲、美玉在柙子中被毁坏;另一方面,将冉有、季路比作虎?、龟玉的看护人、看管人。季氏攻伐颛臾,是冉有、季路的责任。

2、a、主旨是:驳斥保守势力对新法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表明坚持改革,绝不向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b、司马光 名实必须相副

c、驳论点

3、a、鲁迅先生把历史划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和循环。划分的目的在于揭示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本质是主子和奴隶的阶级对立与主子对奴隶的阶级压迫。

b、第一部分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现状进行抨击和揭露。

c、人有十等的封建等级制度 人吃人

4、a、“睢阳”

b、论据类型:理论论据

论证方法:类比法

c、赞美英雄、斥责小人

5、a、“永州” 写平日游览众山的情景

b、排比、顶针、对偶

c、铺垫手法 突出由游览西山而得到精神解脱的写作意图。

b、军阀无所不在的反动统治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c、交代了重兴香市冷落的根本原因。

b、作者按战斗开始、进行、结束的自然程序展开描写,描写了战斗的全过程,层次井然、场面真切。

c、以楚军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以振兴楚国。

8、a、表明对朝廷穷兵黩武开边政策的强烈谴责。

b、代人(役夫)述言 把本属事件展开过程中的咸阳道旁送别“行人”的场面置于一篇之首。

c、深刻性主要体现在:揭示了造成悲剧的总根源在于“武皇开边意未已”的好大喜功;结尾以白骨遍地、鬼声啾啾的虚幻场景与开头的写实场景相映衬,以凄凉衬喧闹,以鬼哭衬人哭,增加了谴责力量;不仅写了抓丁,而写了催租逼税;进一步把笔触深向社会心理现实,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开边政策的残酷无情。

9、a、敌占区(或沦陷区) 写出了沦陷区的沦亡景象

b、解放区

c、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对解放区的向往。

10、a、革命勇士 革命勇士搏击风云的战场

b、雄鹰之死的影响力,雄鹰的献身精神必将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奋斗

c、拟人、反复、象征

11、a、陈皇后 暗喻忠良之士遭到谗害,不被理解信用,虽有思君爱国之心却无处倾诉

b、写出了作者遭受压抑、排斥的悲愤和苦闷。

c、南宋摇摇欲坠的衰微国势

12、a、心理描写

b、性格(与现实格格不入、孤傲、保守) 处境(走镖没有饭吃)

c、既没落保守,在狭小天地里自我叹惜、自我欣赏,又孤傲执着,具有顽强抗衡力量

13、a、坚持改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b、寓刚于柔,比较委婉

c、第本题型第二大题之a

14、a、用孔孟名言,说明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

b、对比论证,归纳论证

c、功亏一篑

15、a、做文章必须切中要害。

b、类比论证、归纳论证

c、文章主旨 选择与安排重要

岗 位 职 责

一、单项选择题

1、《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b )国。

a、颛臾 b、鲁 c、齐 d、宋

2、韩愈《答李翊书》一文的主旨是( c )

a、赞扬李翊好学上进   b、反对骈俪文风

c、强调道是为文的根本   d、阐述“无望其速成”的道理

3、善于采用“欲擒故纵”论辩手法的作家是( a )

a、孟子 b、庄子   c、孔子 d、刘向

4、下列属于鲁迅先生所说“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是( c )

a、1927年 b、清代   c、汉代 d、元代

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用“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作喻来说明( a )

6、鲁迅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  )

7、下列人物与张巡不构成相互映衬关系的是(  )

a、南霁云 b、于嵩   c、贺兰进明 d、许远

8、下列不属于作品主人公的是(  )

a、李广 b、沙子龙   c、水生嫂 d、王恺

9、《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居是州”的“是州”指(  )

a、柳州 b、永州   c、苏州 d、徐州

10、宋代作家中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王安石 d、苏洵

11、“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的“传”指(  )

a、《春秋》 b、《论语》   c、《尚书》 d、《左传》

12、其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的作家是(  )

a、冰心 b、朱自清   c、巴金 d、茅盾

13、“海太大了,我太小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大海的性格是(  )

a、温柔而沉静 b、超绝而威严   c、神秘而有容 d、乐观而深沉

14、朱自清《背影》中说:“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所用的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表情描写   c、铺垫手法 d、侧面烘托手法

15、有“七绝圣手”之称的作家是(  )

a、李商隐 b、王昌龄   c、李白 d、杜甫

16、风格雄浑悲壮的作家是(  )

a、曹操 b、陆游   c、辛弃疾 d、苏轼

17、《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8、《东篱乐府》是(  )

a、诗集 b、词集   c、曲集 d、文集

19、对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家是(  )

a、李白 b、李商隐   c、杜甫 d、王维

20、孙犁的作品多以(  )农村为背景。

a、河南 b、河北   c、湖南 d、山西

21、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  )家之理。

a、儒 b、佛 c、道 d、法

22、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国作家。

a、英 b、法 c、美 d、俄

23、李斯《谏逐客书》中所写的重在四面扩张的秦国君王是(  )

a、缪公 b、孝公   c、惠王 d、昭王

24、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白居易 d、苏轼

25、培根认为,学问上“装饰”的用途是指(  )

a、幽居养静 b、熟习辞令   c、改变气质 d、增长才干

26、柳永《八声甘州》中着力抒写的思想感情是(  )

a、羁旅思乡之苦 b、伤春惜时  c、亡国之痛 d、情场失意

27、《左传》的记史方式是(  )

a、国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本末体

28、《马伶传》所讽刺的真正对象是(  )

a、李伶 b、严嵩  c、顾秉谦 d、杨继盛

29、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

a、茅盾 b、鲁迅   c、郭沫若 d、成仿吾

30、李白《行路难》中用以表现自己自信之情的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  )

a、吕尚 b、伊尹  c、宗悫 d、曹操

31、杜甫的《登高》是(  )诗

a、七律 b、七绝  c、五律 d、五绝

32、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辛弃疾 d、韩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1、《赵威后问齐使》所褒扬的人物是(  )

a、叶阳子 b、钟离子   c、北宫婴儿子 d、齐使者   e、於陵子仲

2、下列有关《谏逐客书》说服力来源说法正确的有(  )

a、从着眼点看,重在攻心      b、从论据看,主要是事实论据

c、从论证方法看,主要是对比论证  d、从语言看,主要是铺陈排比

e、从写作角度看,主要是由大到小

3、朱光潜在他的《选择与安排》中认为,选择常犯毛病的表现有(  )

a、脱节断气 b、面面俱到   c、前后重复 d、浮光掠影   e、意思杂乱

4、郁达夫参加的社团有(  )

5、下列作品中使用详略方法的有(  )

a、《郑伯克段于鄢》   b、《李将军列传》   c、《马伶传》

d、《种树郭橐驼传》   e、《报刘一丈书》

6、《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中阐发的艺术创作思想是(  )

a、胸有成竹 b、庖丁解牛   c、轮扁斫轮 d、心手相应   e、车过腹痛

7、侯方域的《马伶传》中提到的《鸣凤记》所述的人物有(  )

a、杨继盛 b、严嵩   c、阮大铖 d、魏忠贤   e、顾秉谦

8、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有(  )

a、鲁迅 b、茅盾 c、朱自清 d、冰心 e、瞿秋白

9、下列诗歌属于绝句的有(  )

10、下列作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

a、白朴 b、关汉卿 c、马致远 d、王实甫  e、张养浩

11、下列属于宫调的是(  )

a、“越调” b、“天净沙” c、“正宫” d、“端正好” e、“朝天子”

12、散曲的特点是(  )

a、长于比兴,注重寄托   b、通首同韵,句句押韵   c、不能换韵,可用衬字

d、讲求文采、对仗     e、以问答方式行文

13、引起宝玉挨打的人物有(  )

a、袭人 b、蒋玉函  c、柳湘莲 d、贾环  e、金钏儿

14、下列属于老舍戏剧名作的有(  )

a、《离婚》 b、《茶馆》 c、《龙须沟》 d、《三姊妹》 e、《四世同堂》

15、“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所用的修辞格有(  )

a、借代 b、拟人 c、比喻  d、夸张 e、顶针

16、下列对高尔基《鹰之歌》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

a、歌颂了革命者的斗争精神和献身品格   b、鞭挞了市侩哲学和庸俗心理

c、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战斗     d、揭露了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e、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

17、下列人物属于虚构的有(  )

a、河伯 b、共叔段   c、海若 d、郭橐驼 e、南霁云

18、读书为学的目的是(  )

a、娱乐 b、装饰  c、长才 d、权衡轻重  e、审察事理

19、冰心的《往事》中出现的人物除作者外,还有(  )

a、涵 b、波 c、杰 d、涛 e、楫

20、下列属于山水田园诗人的是(  )

a、王维 b、陶渊明   c、谢灵运 d、王昌龄   e、岑参

21、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用的修辞有(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d、对偶 e、互文

22、郭沫若《炉中煤》中的“重见天光”,其象征意义是(  )

23、下列词汇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  )

a、“灰烬”   b、“奇异的芬芳”  c、“那么细,那么软” d、“血和灰、阴暗” e、“没有渔船”

24、屠格涅夫作品中被称为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的作品有(  )

25、下列作品采用象征手法的有(  )

a、《往事》 b、《鹰之歌》 c、《前赤壁赋》 d、《炉中煤》 e、《苦恼》

26、“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使用的修辞有(  )

a、比喻 b、比拟 c、夸张   d、对偶 e、用典

27、下列作品中采用了抑扬兼施手法的有(  )

a、《往事》      b、《五代史伶官传序》 c、《寡人之于国也》

d、《石崇与王恺争豪》 e、《种树郭橐驼传》

28、为了救国救民,曾在年青时就弃医从文的作家有(  )

a、鲁迅 b、闻一多  c、郭沫若 d、茅盾 e、老舍

二、多项选择题

24、abd 25、abd 26、acd 27、abd 28、ac

三、填空题

1、梁启超《论毅力》引用了孔子的话“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这里引用了成语___________。

2、《种树郭橐驼传》中“以为官戒”的是___________。

3、冰心的《往事》中反复说“海太单调了”、“我的话太乏味了”,这里使用的表现方法是___________。

4、词是配合___________歌唱的新诗体。

5、白居易《杜陵臾》:昨日里胥方到门,___________。

6、陆游《关山月》中笼罩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

7、《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

8、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概括力最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

9、辛弃疾《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___________。

10、张养浩有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里的“山”指________,“河”指________ 。

11、苏轼《江城子》词中化景物为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2、辛弃疾《破阵子》的写景特色是___________。

13、杜甫《登高》一诗形式上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

14、《秋思》中有句:夕阳西下,___________。

1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

16、《虞美人》: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17、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

18、议论文是以议论、__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19、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两个方面。

20、赋是____________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

三、填空题

17、欲辩已忘言 18、述说 19、社会环境 20、汉

四、解释加点的字:

1、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

2、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3、中不索交诸侯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7、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8、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0、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11、万姓胪欢

1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13、尔有母遗,?我独无

14、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15、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6、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17、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18、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19、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20、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2、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23、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2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25、上下相孚

26、回波电笑

27、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

28、土也罔极,二三其德

29、首身离兮心不惩

30、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枉用相存

31、直挂云帆济沧海

32、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3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渗淡万里凝

34、帝心恻隐知人弊

35、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36、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37、五十弦翻塞外声

38、请赓一绝,以剖寸心

3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4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1、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42、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

43、擅造潭府

44、该当何罪

45、县官急索催,租税从何出

四、解释加点的字

44、判决、判处 45、催逼

五、翻译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语句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6、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7、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9、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10、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1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五、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不要耽误了耕耘收获的季节

认真办好学校教育 用孝敬老人、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

2、从没有停止过,但海水并未枯竭

一年四季都不发生变化,不受陆上水灾旱灾的影响

3、放弃老百姓去资助敌对的国家

这就是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给予强盗粮食啊

4、油灯里的油充足,它发出的光就特别的亮

讲仁义道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就非常和煦(指内容充实、气势充沛)

5、城市的城墙超过一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现在今不合制度 您将会受不了

6、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按照文书执行

面带怒色回到自己的军部

迷惑走错道路,耽误了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

7、自列于叛逆乱臣之中 制造夸大失实的邪说帮助他们攻击张巡、许远。

8、使我们人丁兴旺、心情安定 困苦而且疲劳

9、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小洞穴

远在千里之外的景物,仿佛只在咫尺之间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

视野之外山水与高天连接

10、画竹之前,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的形象

动笔作画,一气呵成

稍一放松,时机就消失了

11、漂浮在旷远迷茫的万顷江面上

在天空中乘风遨游 脱离生世独立于世外

12、枝叶茂盛分披,世上少有与之并列的事物

六、简答题

1、契诃夫的《苦恼》中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小母马有何作用?

2、鲁讯《灯下漫笔》的一、二两部分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

4、李斯《谏逐客书》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5、梁启超《论毅力》是针对什么情况写的?

7、培根的《论学问》分别讲了哪两个问题?

8、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为什么叫“后叙”?

9、柳宗元所写的“西山”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线索是什么?

10、《文与可画??谷偃竹记》阐述了哪两个文艺主张?

11、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北京秋天的“色”和“味”分别是什么?

12、《爱尔克的灯光》中为什么要写姐姐?

13、曹操《短歌行》的主题是什么?点题的句子是什么?

14、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用的是谁的典故?

15、李商隐《无题》诗抒情的特点是什么?

16、郭沫若的《炉中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7、《我用残损的手掌》中“无形的手掌”指什么?

18、高尔基《鹰之歌》中的“鹰”、“蛇”象征什么?

19、李煜《虞美人》的主题是什么?

20、李清照的《声声慢》反映了哪些人的共同感受?

21、辛弃疾《摸鱼儿》的主题是什么?

22、九斤老太的口头禅说明了什么?

23、老舍《断魂枪》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展开的背景是什么?

24、《米龙老爹》中一、三人称交互为用的特点有何表达作用?

六、简答题

1、姚纳的苦恼有:丧子、心中的痛苦无人肯听其倾诉 小母马的作用有:一是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对比,反映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二是运用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如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从而暴露社会的黑暗。

2、鲁迅《灯下漫笔》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第二部分主要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当时的中国现状进行揭露。

3、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从而说明“民不加多”的原因。

4、劝说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5、“百日维新”失败后处于逆境的同人

6、点题,点明“惜今”的具体内容

7、治学的目的、治学的方法

8、本文是韩愈读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感到有所不足,用来补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守卫睢阳的英勇事迹和其他轶事,因此名为“后叙”。

9、“特立”、“不与培?为类” “始得”

10、“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11、色是“清、静、悲凉”

味是“深沉、幽远、严厉、萧索”

12、暴露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的罪恶,启发青年人:必须彻底挣脱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束缚,才有希望、才有出路。

13、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积极进取 “天下归心”

14、宗悫

15、回环往复、婉转深微

16、爱国和无私奉献精神

17、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

18、“鹰”象征革命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

19、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20、反映了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

21、抒发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弱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

2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一方面,古老的传统文明正在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替代,另一方面,两种文明的冲突又是以民族压迫的方式进行的,被压迫民族的愚昧麻木和帝国主义的强大凶残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与对比。

24、(1)可避免叙述的呆板、单调

(2)可以全方位地叙述英雄形象

七、简析题

1、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话: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回答:

a、指出本段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

b、这段文字中的立论体现在哪里?

c、这段文字的双重比喻有何意义?

2、阅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回答:

a、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b、本文驳斥的对象是谁?立论原则是什么?

c、本文驳论的形式是什么?

3、阅读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回答:

a、鲁迅先生把中国历史划分为哪两种时代的循环,这种划分的目的何在?

b、鲁迅先生文章中的两部分着眼点有何不同?

c、中国固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什么?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4、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回答:

a、文中的“城”指哪里?

b、本段运用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是什么?

c、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5、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奚谷。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回答:

a、“是州”指哪里?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b、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c、本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6、阅读茅盾《香市》中的这段文字: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请问答:

a、“革命”指什么时候,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本文写作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b、“公安分局”的衙门、蚕种改良所分别指什么?

c、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7、阅读《国殇》第一段: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木包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回答:

a、该段文字分几层?试概括层意。

b、该段文字描写战斗进程有何特点?

c、屈原写作本文的原因何在?

8、阅读《兵车行》(杜甫),请回答:

a、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b、诗歌的叙事方式是什么?叙事次序安排有何特点?

c、诗歌对主题的揭示有何深刻性?

9、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一段文字: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请回答:

a、“那边”指哪里?“血和灰”、“阴暗”是什么意思?

b、“辽远的一角”指哪里?

c、该段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阅读高尔基《鹰之歌》中的一段文字:

“在浪涛的狮吼声中,轰隆隆地响着颂赞那高傲的鸟的歌声,山岩被浪涛冲击得发抖,天空被那威严的歌声震撼得战栗了:

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

请回答:

a、“高傲的鸟”、“天空”象征什么?

b、“山岩”、“发抖”、“天空”、“战栗”说明了什么?

c、该段用了哪些修辞?

11、阅读辛弃疾《摸鱼儿》一段:“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请回答:

a、“长门事”是借用了谁的典故?该典故说明了什么意思?

b、“闲愁最苦”是何意?

c、“斜阳正在”指什么?

12、阅读老舍《断魂枪》一段文字:

“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回答:

a、这段文字是用什么写法刻划人物形象的?

b、沙子龙的镖局为何改了客栈?

c、沙子龙是怎样的一个人?

13、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一段文字: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上,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回答:

a、盘庚之迁的典故说明了什么?

b、该段文字的语言有何特色?

c、概括本文的主旨。

14、阅读《论毅力》一段文字: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此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己。

请回答:

a、概括本段意思。

b、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孔子话中“为山”之喻包含了什么成语?

15、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

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请回答:

<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八

5、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汉字焕发出新的活力,富有了新的意义。请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我的妈妈喜欢追韩剧,刷微博,穿名牌,潮得很呢!潮:

(2)大学毕业以后,她成天呆在家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宅女。宅:

阅读(60分)。

6、根据提示,将下面各句的诗文补充完整。

(1)无丝竹之乱耳,。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3)少壮不努力,。

(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九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史的资料。

之类的方法。

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部小说家类。

话中发掘史料。

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料也未可知。

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答案】。

1.c。

2.d。

3.b。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

间,冀去珪。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历吏部左/右侍郎/。

吏部左/右侍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十

adcdddcbcb。

11121314151617181920。

dbcbdccdbd。

21222324252627282930。

bdcbcbaaba。

三、材料分析题。

31、(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经济建设)。(1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分)。

(3)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2分)。

(4)1966年;“”。(2分)。

32、(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3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2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分)。

四、问答题。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2分)。

新中国的成立,扩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分)。

34、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分)。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分)。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十一

高三全年复习是漫长而艰辛的路程,其间需要持续承担着不小的内心和外部压力。在复习期间,同学们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或者感到焦躁和厌倦。与此同时,相比于理科,语文这个学科又存在着“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现象,导致一些同学在复习中过早地放弃语文学科,宁愿把时间留给其他科目。但殊不知,越是不愿意提供时间,就越没法看到成效,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可取。

因此,同学们需要建立信心,在一天两天中,语文确实无法看到明确的效果;但如果是一个月、一个学期,语文可以获得的提高绝对不比其他科目小。建立这样的心态,是成绩飞跃的前提。对基础不太牢靠或者学习不得其法的同学来说,一二十分的提高也是可以期待的。

高考语文的特点是“直接”与课内知识相关的部分较少。但很多同学往往把它理解成“很少考课内”,在复习中对于课内知识不够重视。但实际上,高考语文的考查方式是“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即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以“非课文”的形式考察出来。因此,课内知识的归纳和落实也是复习的要点所在。

在复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将曾经松散学习的课内知识点纳入到考试试卷的体系之内,落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察位置。例如,课内文言文字词往往会在文言文阅读题中改头换面,用课外文章的例句来考课内知识;再比如,课内诗词鉴赏往往是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是熟悉流派中的陌生人(比如用南宋豪放派的张孝祥唤醒你对辛弃疾的记忆)。实际上,高考语文对我们的要求,无非是“学以致用”四个字而已。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十二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60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注:汽油价格由原来的2.8元/升涨到了现在的5.1元/升,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汽油价格还有上涨的趋势。目前电的价格在0.52元/度左右。据估算每百公里摩托车耗油约2.2升,电动车耗电约6度。

(1)上述案例中,哪两种商品是互为替代品?哪两种商品是互商品?为什么?

(2)你给朱老师出的主意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32、中学生小红一家生活在农村,近年其家庭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

年份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

1985年490元360元60%。

1995年4878元3210元51%。

2008年10366元6105元35%。

(1)对小红一家生活状况的变化进行分析。

(2)请说明小红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3)小红认为,作为一个负责的社会公民,必须坚持绿色消费,于是她计划组织本班同学利用假期去镇中心广场搞一个宣传活动。请你协助小红拟定一个相关的主题并设计一些可行性的活动内容。

33、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1/3,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是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70%也是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就业的。

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十三

1、《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b )国。

a、颛臾 b、鲁 c、齐 d、宋

2、韩愈《答李翊书》一文的主旨是( c )

a、赞扬李翊好学上进   b、反对骈俪文风

c、强调道是为文的根本   d、阐述“无望其速成”的道理

3、善于采用“欲擒故纵”论辩手法的作家是( a )

a、孟子 b、庄子   c、孔子 d、刘向

4、下列属于鲁迅先生所说“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是( c )

a、1927年 b、清代   c、汉代 d、元代

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用“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作喻来说明( a )

6、鲁迅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  )

7、下列人物与张巡不构成相互映衬关系的是(  )

a、南霁云 b、于嵩   c、贺兰进明 d、许远

8、下列不属于作品主人公的是(  )

a、李广 b、沙子龙   c、水生嫂 d、王恺

9、《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居是州”的“是州”指(  )

a、柳州 b、永州   c、苏州 d、徐州

10、宋代作家中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王安石 d、苏洵

11、“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的“传”指(  )

a、《春秋》 b、《论语》   c、《尚书》 d、《左传》

12、其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的作家是(  )

a、冰心 b、朱自清   c、巴金 d、茅盾

13、“海太大了,我太小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大海的性格是(  )

a、温柔而沉静 b、超绝而威严   c、神秘而有容 d、乐观而深沉

14、朱自清《背影》中说:“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所用的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表情描写   c、铺垫手法 d、侧面烘托手法

15、有“七绝圣手”之称的作家是(  )

a、李商隐 b、王昌龄   c、李白 d、杜甫

16、风格雄浑悲壮的作家是(  )

a、曹操 b、陆游   c、辛弃疾 d、苏轼

17、《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8、《东篱乐府》是(  )

a、诗集 b、词集   c、曲集 d、文集

19、对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家是(  )

a、李白 b、李商隐   c、杜甫 d、王维

20、孙犁的作品多以(  )农村为背景。

a、河南 b、河北   c、湖南 d、山西

21、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  )家之理。

a、儒 b、佛 c、道 d、法

22、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国作家。

a、英 b、法 c、美 d、俄

23、李斯《谏逐客书》中所写的重在四面扩张的秦国君王是(  )

a、缪公 b、孝公   c、惠王 d、昭王

24、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白居易 d、苏轼

25、培根认为,学问上“装饰”的用途是指(  )

a、幽居养静 b、熟习辞令   c、改变气质 d、增长才干

26、柳永《八声甘州》中着力抒写的思想感情是(  )

a、羁旅思乡之苦 b、伤春惜时  c、亡国之痛 d、情场失意

27、《左传》的记史方式是(  )

a、国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本末体

28、《马伶传》所讽刺的真正对象是(  )

a、李伶 b、严嵩  c、顾秉谦 d、杨继盛

29、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

a、茅盾 b、鲁迅   c、郭沫若 d、成仿吾

30、李白《行路难》中用以表现自己自信之情的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  )

a、吕尚 b、伊尹  c、宗悫 d、曹操

31、杜甫的《登高》是(  )诗

a、七律 b、七绝  c、五律 d、五绝

32、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辛弃疾 d、韩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1、《赵威后问齐使》所褒扬的人物是(  )

a、叶阳子 b、钟离子   c、北宫婴儿子 d、齐使者   e、於陵子仲

2、下列有关《谏逐客书》说服力来源说法正确的有(  )

a、从着眼点看,重在攻心      b、从论据看,主要是事实论据

c、从论证方法看,主要是对比论证  d、从语言看,主要是铺陈排比

e、从写作角度看,主要是由大到小

3、朱光潜在他的《选择与安排》中认为,选择常犯毛病的表现有(  )

a、脱节断气 b、面面俱到   c、前后重复 d、浮光掠影   e、意思杂乱

4、郁达夫参加的社团有(  )

5、下列作品中使用详略方法的有(  )

a、《郑伯克段于鄢》   b、《李将军列传》   c、《马伶传》

d、《种树郭橐驼传》   e、《报刘一丈书》

6、《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中阐发的艺术创作思想是(  )

a、胸有成竹 b、庖丁解牛   c、轮扁斫轮 d、心手相应   e、车过腹痛

7、侯方域的《马伶传》中提到的《鸣凤记》所述的人物有(  )

a、杨继盛 b、严嵩   c、阮大铖 d、魏忠贤   e、顾秉谦

8、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有(  )

a、鲁迅 b、茅盾 c、朱自清 d、冰心 e、瞿秋白

9、下列诗歌属于绝句的有(  )

10、下列作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

a、白朴 b、关汉卿 c、马致远 d、王实甫  e、张养浩

11、下列属于宫调的是(  )

a、“越调” b、“天净沙” c、“正宫” d、“端正好” e、“朝天子”

12、散曲的特点是(  )

a、长于比兴,注重寄托   b、通首同韵,句句押韵   c、不能换韵,可用衬字

d、讲求文采、对仗     e、以问答方式行文

13、引起宝玉挨打的人物有(  )

a、袭人 b、蒋玉函  c、柳湘莲 d、贾环  e、金钏儿

14、下列属于老舍戏剧名作的有(  )

a、《离婚》 b、《茶馆》 c、《龙须沟》 d、《三姊妹》 e、《四世同堂》

15、“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所用的修辞格有(  )

a、借代 b、拟人 c、比喻  d、夸张 e、顶针

16、下列对高尔基《鹰之歌》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

a、歌颂了革命者的斗争精神和献身品格   b、鞭挞了市侩哲学和庸俗心理

c、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战斗     d、揭露了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e、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

17、下列人物属于虚构的有(  )

a、河伯 b、共叔段   c、海若 d、郭橐驼 e、南霁云

18、读书为学的目的是(  )

a、娱乐 b、装饰  c、长才 d、权衡轻重  e、审察事理

19、冰心的《往事》中出现的人物除作者外,还有(  )

a、涵 b、波 c、杰 d、涛 e、楫

20、下列属于山水田园诗人的是(  )

a、王维 b、陶渊明   c、谢灵运 d、王昌龄   e、岑参

21、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用的修辞有(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d、对偶 e、互文

22、郭沫若《炉中煤》中的“重见天光”,其象征意义是(  )

23、下列词汇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  )

a、“灰烬”   b、“奇异的芬芳”  c、“那么细,那么软” d、“血和灰、阴暗” e、“没有渔船”

24、屠格涅夫作品中被称为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的作品有(  )

25、下列作品采用象征手法的有(  )

a、《往事》 b、《鹰之歌》 c、《前赤壁赋》 d、《炉中煤》 e、《苦恼》

26、“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使用的修辞有(  )

a、比喻 b、比拟 c、夸张   d、对偶 e、用典

27、下列作品中采用了抑扬兼施手法的有(  )

a、《往事》      b、《五代史伶官传序》 c、《寡人之于国也》

d、《石崇与王恺争豪》 e、《种树郭橐驼传》

28、为了救国救民,曾在年青时就弃医从文的作家有(  )

a、鲁迅 b、闻一多  c、郭沫若 d、茅盾 e、老舍

24、abd 25、abd 26、acd 27、abd 28、ac

三、填空题

1、梁启超《论毅力》引用了孔子的话“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这里引用了成语___________。

2、《种树郭橐驼传》中“以为官戒”的是___________。

3、冰心的《往事》中反复说“海太单调了”、“我的话太乏味了”,这里使用的表现方法是___________。

4、词是配合___________歌唱的新诗体。

5、白居易《杜陵臾》:昨日里胥方到门,___________。

6、陆游《关山月》中笼罩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

7、《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

8、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概括力最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

9、辛弃疾《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___________。

10、张养浩有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里的“山”指________,“河”指________ 。

11、苏轼《江城子》词中化景物为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2、辛弃疾《破阵子》的写景特色是___________。

13、杜甫《登高》一诗形式上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

14、《秋思》中有句:夕阳西下,___________。

1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

16、《虞美人》: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17、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

18、议论文是以议论、__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19、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两个方面。

20、赋是____________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

17、欲辩已忘言 18、述说 19、社会环境 20、汉

1、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

2、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3、中不索交诸侯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7、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8、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0、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11、万姓胪欢

1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13、尔有母遗,?我独无

14、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15、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6、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17、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18、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19、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20、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2、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2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25、上下相孚

26、回波电笑

27、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

28、土也罔极,二三其德

29、首身离兮心不惩

30、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枉用相存

31、直挂云帆济沧海

32、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3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渗淡万里凝

34、帝心恻隐知人弊

35、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36、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37、五十弦翻塞外声

38、请赓一绝,以剖寸心

3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4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1、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42、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

43、擅造潭府

44、该当何罪

45、县官急索催,租税从何出

44、判决、判处 45、催逼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6、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7、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9、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10、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1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1、不要耽误了耕耘收获的季节

2、从没有停止过,但海水并未枯竭

一年四季都不发生变化,不受陆上水灾旱灾的影响

3、放弃老百姓去资助敌对的国家

这就是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给予强盗粮食啊

4、油灯里的油充足,它发出的光就特别的亮

讲仁义道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就非常和煦(指内容充实、气势充沛)

5、城市的城墙超过一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现在今不合制度 您将会受不了

6、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按照文书执行

面带怒色回到自己的军部

迷惑走错道路,耽误了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

7、自列于叛逆乱臣之中 制造夸大失实的邪说帮助他们攻击张巡、许远。

8、使我们人丁兴旺、心情安定 困苦而且疲劳

9、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小洞穴

远在千里之外的景物,仿佛只在咫尺之间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

视野之外山水与高天连接

10、画竹之前,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的形象

动笔作画,一气呵成

稍一放松,时机就消失了

11、漂浮在旷远迷茫的万顷江面上

在天空中乘风遨游 脱离生世独立于世外

12、枝叶茂盛分披,世上少有与之并列的事物

2、鲁讯《灯下漫笔》的一、二两部分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

4、李斯《谏逐客书》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5、梁启超《论毅力》是针对什么情况写的?

7、培根的《论学问》分别讲了哪两个问题?

8、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为什么叫“后叙”?

9、柳宗元所写的“西山”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线索是什么?

10、《文与可画??谷偃竹记》阐述了哪两个文艺主张?

11、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北京秋天的“色”和“味”分别是什么?

12、《爱尔克的灯光》中为什么要写姐姐?

13、曹操《短歌行》的主题是什么?点题的句子是什么?

14、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用的是谁的典故?

15、李商隐《无题》诗抒情的特点是什么?

17、《我用残损的手掌》中“无形的手掌”指什么?

18、高尔基《鹰之歌》中的“鹰”、“蛇”象征什么?

19、李煜《虞美人》的主题是什么?

20、李清照的《声声慢》反映了哪些人的共同感受?

21、辛弃疾《摸鱼儿》的主题是什么?

22、九斤老太的口头禅说明了什么?

23、老舍《断魂枪》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展开的背景是什么?

24、《米龙老爹》中一、三人称交互为用的特点有何表达作用?

1、姚纳的苦恼有:丧子、心中的痛苦无人肯听其倾诉 小母马的作用有:一是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对比,反映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二是运用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如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从而暴露社会的黑暗。

2、鲁迅《灯下漫笔》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第二部分主要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当时的中国现状进行揭露。

3、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从而说明“民不加多”的原因。

4、劝说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5、“百日维新”失败后处于逆境的同人

6、点题,点明“惜今”的具体内容

7、治学的目的、治学的方法

8、本文是韩愈读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感到有所不足,用来补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守卫睢阳的英勇事迹和其他轶事,因此名为“后叙”。

9、“特立”、“不与培?为类” “始得”

10、“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11、色是“清、静、悲凉”

味是“深沉、幽远、严厉、萧索”

12、暴露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的罪恶,启发青年人:必须彻底挣脱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束缚,才有希望、才有出路。

13、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积极进取 “天下归心”

14、宗悫

15、回环往复、婉转深微

16、爱国和无私奉献精神

17、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

18、“鹰”象征革命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

19、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20、反映了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

21、抒发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弱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

2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一方面,古老的传统文明正在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替代,另一方面,两种文明的冲突又是以民族压迫的方式进行的,被压迫民族的愚昧麻木和帝国主义的强大凶残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与对比。

24、(1)可避免叙述的呆板、单调

(2)可以全方位地叙述英雄形象

1、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话: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回答:

a、指出本段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

b、这段文字中的立论体现在哪里?

c、这段文字的双重比喻有何意义?

2、阅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回答:

a、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b、本文驳斥的对象是谁?立论原则是什么?

c、本文驳论的形式是什么?

3、阅读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回答:

a、鲁迅先生把中国历史划分为哪两种时代的循环,这种划分的目的何在?

b、鲁迅先生文章中的两部分着眼点有何不同?

c、中国固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什么?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4、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回答:

a、文中的“城”指哪里?

b、本段运用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是什么?

c、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5、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奚谷。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回答:

a、“是州”指哪里?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b、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c、本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6、阅读茅盾《香市》中的这段文字: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请问答:

a、“革命”指什么时候,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本文写作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b、“公安分局”的衙门、蚕种改良所分别指什么?

c、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7、阅读《国殇》第一段: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木包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回答:

a、该段文字分几层?试概括层意。

b、该段文字描写战斗进程有何特点?

c、屈原写作本文的原因何在?

8、阅读《兵车行》(杜甫),请回答:

a、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b、诗歌的叙事方式是什么?叙事次序安排有何特点?

c、诗歌对主题的揭示有何深刻性?

9、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一段文字: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请回答:

a、“那边”指哪里?“血和灰”、“阴暗”是什么意思?

b、“辽远的一角”指哪里?

c、该段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阅读高尔基《鹰之歌》中的一段文字:

“在浪涛的狮吼声中,轰隆隆地响着颂赞那高傲的鸟的歌声,山岩被浪涛冲击得发抖,天空被那威严的歌声震撼得战栗了:

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

请回答:

a、“高傲的鸟”、“天空”象征什么?

b、“山岩”、“发抖”、“天空”、“战栗”说明了什么?

c、该段用了哪些修辞?

11、阅读辛弃疾《摸鱼儿》一段:“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请回答:

a、“长门事”是借用了谁的典故?该典故说明了什么意思?

b、“闲愁最苦”是何意?

c、“斜阳正在”指什么?

12、阅读老舍《断魂枪》一段文字:

“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回答:

a、这段文字是用什么写法刻划人物形象的?

b、沙子龙的镖局为何改了客栈?

c、沙子龙是怎样的一个人?

13、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一段文字: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上,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回答:

a、盘庚之迁的典故说明了什么?

b、该段文字的语言有何特色?

c、概括本文的主旨。

14、阅读《论毅力》一段文字: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此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己。

请回答:

a、概括本段意思。

b、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孔子话中“为山”之喻包含了什么成语?

15、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

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请回答:

a、本段的含义是什么?

b、本段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c、“要塞”指什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1、(1)论据类型:事实(历史、现实)论据

论证方法:类比法

(2)周任有言曰:陈列就列,不能者止

(3)一方面将季氏比作虎?,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就比如虎?从笼中跑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  就好比龟甲、美玉在柙子中被毁坏;另一方面,将冉有、季路比作虎?、龟玉的看护人、看管人。季氏攻伐颛臾,是冉有、季路的责任。

2、a、主旨是:驳斥保守势力对新法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表明坚持改革,绝不向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b、司马光 名实必须相副

c、驳论点

3、a、鲁迅先生把历史划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和循环。划分的目的在于揭示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本质是主子和奴隶的阶级对立与主子对奴隶的阶级压迫。

b、第一部分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现状进行抨击和揭露。

c、人有十等的封建等级制度 人吃人

4、a、“睢阳”

b、论据类型:理论论据

论证方法:类比法

c、赞美英雄、斥责小人

5、a、“永州” 写平日游览众山的情景

b、排比、顶针、对偶

c、铺垫手法 突出由游览西山而得到精神解脱的写作意图。

b、军阀无所不在的反动统治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c、交代了重兴香市冷落的根本原因。

b、作者按战斗开始、进行、结束的自然程序展开描写,描写了战斗的全过程,层次井然、场面真切。

c、以楚军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以振兴楚国。

8、a、表明对朝廷穷兵黩武开边政策的强烈谴责。

b、代人(役夫)述言 把本属事件展开过程中的咸阳道旁送别“行人”的场面置于一篇之首。

c、深刻性主要体现在:揭示了造成悲剧的总根源在于“武皇开边意未已”的好大喜功;结尾以白骨遍地、鬼声啾啾的虚幻场景与开头的写实场景相映衬,以凄凉衬喧闹,以鬼哭衬人哭,增加了谴责力量;不仅写了抓丁,而写了催租逼税;进一步把笔触深向社会心理现实,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开边政策的残酷无情。

9、a、敌占区(或沦陷区) 写出了沦陷区的沦亡景象

b、解放区

c、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对解放区的向往。

10、a、革命勇士 革命勇士搏击风云的战场

b、雄鹰之死的影响力,雄鹰的献身精神必将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奋斗

c、拟人、反复、象征

11、a、陈皇后 暗喻忠良之士遭到谗害,不被理解信用,虽有思君爱国之心却无处倾诉

b、写出了作者遭受压抑、排斥的悲愤和苦闷。

c、南宋摇摇欲坠的衰微国势

12、a、心理描写

b、性格(与现实格格不入、孤傲、保守) 处境(走镖没有饭吃)

c、既没落保守,在狭小天地里自我叹惜、自我欣赏,又孤傲执着,具有顽强抗衡力量

13、a、坚持改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b、寓刚于柔,比较委婉

c、第本题型第二大题之a

14、a、用孔孟名言,说明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

b、对比论证,归纳论证

c、功亏一篑

15、a、做文章必须切中要害。

b、类比论证、归纳论证

c、文章主旨 选择与安排重要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十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我国东汉时期就有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的记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悬挂的泡沫小球经毛皮摩擦后靠近时会相互吸引。

b.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玻璃棒带正电。

c.摩擦过程可以创造电荷。

d.原子对外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部没有电荷。

2.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c.梳子对头发有吸引作用。

d.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3.电路中的电流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它的许多特点和水流、车流类似,人们在研究电流特点时,多用水流来相比,这种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叫做()。

a.控制变量法b.模型法c.类比法d.归纳法。

4.下列四组物体中,都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a.碳棒、人体、大地b.水银、铜丝、铁块。

c.陶瓷、干木、塑料d.大地、人体、陶瓷。

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开灯”、“关灯”。其物理含义是()。

a.开灯是指断开开关,关灯是指闭合开关。

b.开灯是指闭合开关,关灯是指断开开关。

c.开灯和关灯都是指闭合开关。

d.开灯和关灯都是指断开开关。

6.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中的电灯、插座、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等电器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一定是并联b.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

c.一定是串联d.电灯与插座应该串联,彩色电视机与电冰箱应该并联。

7.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当感应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a.灯泡不亮,电铃不响。

b.灯泡不亮,电铃响。

c.灯泡亮,电铃不响。

d.灯泡亮,电铃响。

8.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实验中,某同学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图中a、b、c三处的电流大小,为了进一步探究a、b、c三处的电流大小有什么关系,他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

a.将电源两极对调,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b.改变开关s的位置,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c.将图中两只灯泡位置对调,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d.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9.打扫房间时,小红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擦过的镜面因_________而带了电,带电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10.电荷的多少叫做_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实验室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____,它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

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如果丙。

带正电,则甲带___电,乙带___电。

丁带___电。

12.电风扇中有一个自动断电的安全装置,如图所示。

当电风扇倾倒时,它______电路;直立时,它。

______电路。(选填“断开”或“接通”)。

13.如图所示,这两只灯泡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我们。

看到,在此电路中,电流路径有______条,其中一只灯的。

灯丝断开了或接触不良,则另一只灯________(选填“会”

或“不会”)发光。

14.如图所示电路,当s1,s2都闭合时,能发光的灯泡是_____,它们是_____联,当s1,s2都断开时,能发光的灯泡是_____,它们是_____联.

15.实验室里通常用________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测量时,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____联在电路里。

三、作图题(共8分)。

16.(3分)根据图所示的实际电路,在右面的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17.(5分)根据图中的电路图,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

四、实验探究题(共18分)。

18.(4分)如图所示的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仪表的示意图。

请写出你从图中得到的两条信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右图是一个简化的电冰箱电路图,学习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知识,你一定能看懂这个电路图,其中m是压缩机用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泡。电路图中的灯泡l与电动机m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_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判断它们是串联的还是并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小明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的实验中,根据左边电路图测量并记录了如下表的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小阳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串联电路的特点。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泡l1较亮,灯泡l2较暗。他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灯泡l1、l2逐渐变小,所以l1较亮,l2较暗。小强同学认为小阳的解释是错误的,他只利用与小强完全相同的器材设计了一个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说明了小阳的解释是错误的。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虚线框内,画出小强同学设计的电路图。

(2)小强是如何通过实验现象说明小阳的解释是错误的?

五、综合应用题(共8分)。

22.小琳同学按照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读出了电流表a1和a3的示数,但小玲忘了图乙、图丙哪个是电流表a3的示数。请你结合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帮助小琳计算一下电流表a2的示数是多少?并将分析过程写出来。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简短篇十五

全卷共分3大块20小题,考查了字词知识、古诗文的默写、仿写句子、成语的正确使用、作家作品的正确搭配、情景回答、综合性学习、课本文言文的阅读、诗歌的鉴赏、散文的阅读、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作等知识。基本仿照中考试卷题型。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22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名著、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38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40分。文题有一种风景叫xxxx,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1小题,得分率约为4%,此外第3题得分率也仅为30%,(涉及到语法偏正短语)

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得分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71.1%,(二)诗和课内紧密联系,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现代文阅读文(三)是一篇说明文,让学生分析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文的基本要领.

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6%左右。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

我把语文试题里的选择题和出自课本识记内容的题目(答案不容变更)归为客观题,本次考试客观题共34分;主观题为理解作答题目(含作文)共为86分。除去作文分值50分,其他试题部分主客观题目分值基本持平。

综观全卷,整体命题难度一般。学生平均分在85分左右就证明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基本到位。

1、字词拼写和古诗词默写得分一般。说明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对汉

字的书写和诗词的识记重视不够,对课本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名言名句没有加强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必要针对字词知识加强督促,强化训练,让学生巩固过关;对于古诗词,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考标上要求的篇目要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2、综合性题目是新课改后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也是学生最易得分和最不容易得分的题目。这类试题的特点在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占有给定资料的前提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提出建议的过程。因此,对这项内容的复习首先要学生认识这类问题的特点,把握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最后结合各种类型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

3、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运用,朗读节奏、句意、思想感情等。本次模拟考试失分较多的是句子翻译。此类题解答应注意翻译时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当然,在最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应多组织学生做相关题目,抓出一些重点句段让其翻译理解和识记。

4、诗歌鉴赏中组织语言能力不强,不能根据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去推知诗歌抒发的情感。少数学生根本看不懂诗歌所写的内容。以后要督促学生多记多背诗歌,真正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5、现代文阅读部分。在紧张中结束模拟考试(一)的阅卷,我惊喜地发现本次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题目得分普遍看好,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答题的语言和技巧方面。在最后复习中,应尽量多选文章进行练习。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阅读题得高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

6、这次模拟考试中,作文得高分者寥寥无几,大部分在30分左右。存在的主要问题卷面不整洁、字数不够、选题同一、补全标题和所写内容缺乏新意、滥用标点、主题没能得到提升、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问题。建议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另外,我个人认为,在中考中的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选择中,最好选择半命题作文,因为半命题作文还可以自由地补全标题,在补充中体现新意,避免因标题的千篇一律而让阅卷老师产生视觉和审美的疲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