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数学课件范本(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3:29:31 页码:10
小学数学课件范本(大全10篇)
2023-11-12 23:29:31    小编:ZTFB

阅读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写总结之前要进行多次修改和润色,确保文笔流畅、条理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灵感。

小学数学课件范本篇一

老师说数学是一门基础课,我想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直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吃饭要数学:一个人能吃下多少饭,就煮多少饭;走路要数学:路有远有近,走哪条路可以最快走到要去的地方等等,所以说生活到处都充满着数学。

有一天,我去叔叔家玩,叔叔给了我一大把一元硬币,没告诉我多少钱,我就开心的数了起来,可是硬币有些多,我一个一个地数太慢了,有什么好办法呢?我想了一想,灵机一动想起了老师教我们的加法和乘法算式,我就2个放一堆,放了9堆还多一个,那不是2乘以9再加上1吗,就是19元,我告诉了叔叔多少钱,叔叔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还以为你数不出有多少钱呢!那就把这些钱奖励给你去买东西吧!于是我飞快地跑去超市买了我想要的玩具,然后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小学数学课件范本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例3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

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写数、读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2、教学100的读写。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练习八第5-7题。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

教学反思:

在情境中引入读写数的必要性,又通过计数器让学生认识数位,明确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从而掌握了读数写数的方法,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深化了对数及数位的理解,掌握了100的读写方法。

小学数学课件范本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2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1/2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探索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1/4。

师:谁会写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播放《幸福拍手歌》)。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1/21/4。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展示)。

小学数学课件范本篇四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习,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习资料,特制定本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目的和要求: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透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潜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到达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资料:

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资料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能够了,因此,在总复习中中安排的课时尽量减少,可让学生透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三、时间安排。

2、单元性习题复习:6月8日-6月15日,共6课时,以复习资料为主。

3、综合性复习:6月16日-6月23日,共6课时,以样卷为主。

四、总复习时应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12页的第1题,既复习了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北、南、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另外,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潜力的培养。如第112~113页的第2、4题,第2题设计了估算和笔算3个家庭平均每月用电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如第113页的第5题,既复习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决定与预测;也复习了平均数的好处,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同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如第114页的第7、8题,既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复习了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取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5.加强解决问题潜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资料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资料,如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能够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各单元复习:

1、复习位置与方向时,结合教科书第112页的第1题,能够先让学生用八个方向词语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然后再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怎样识别方向和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教师能够在图上加几条公共汽车路线,丰富情境的资料;也能够根据本地的实际状况,重新绘制简单的地图,让学生描述。

2.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透过让学生做第112页的第2题,了解学生计算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透过反思自己纠正;还应注意透过必须的练习使学生到达计算熟练。

3.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结合第113页第3题复习口算,结合第4题复习估算和笔算。教师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再透过练习二十五中的有关练习或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全体学生到达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4.复习统计时,让学生分析第113页第5题中的数据,对近年来该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决定;让学生谈谈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5.复习年、月、日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知识,可借助表格进行系统整理时间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计潜力。

6.复习面积时,结合第114页第7题,让学生结合实例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明白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第114页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估计,再合作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让估计得比较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让估计得不够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误差出此刻什么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估计潜力和测量的潜力。

7.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15页的第9、10题外,还可用一些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小数与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的联系。

8.复习解决问题时,可结合第115页的第11、12题,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正确列式计算。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到达基本要求。注意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取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要求一个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六、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各班的学习状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用心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忙他们一齐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带给表现的机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课件范本篇五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素材,让学生不仅通过具体、直观、形象的方式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实际问题体验,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的加法。

难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ppt。

1、按要求读数。

2、游戏(快速抢答。)。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的合与分掌握得非常好。

1、教学第24页的主题图。

出示气球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数一数有几个红气球和几个绿气球?(指名回答)。

课件演示。(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

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点子图。(三个红点子和一个绿点子合起来)。

说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数一数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气球?(指名回答)。

全班一起数气球。

师:3个红气球用几表示?(生:3)1个绿气球用几表示?(生:1)(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师: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一共是4个气球,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板书:3+1=4)。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十”。(说明:“+”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在算式里读作加。)。

领读两遍(3加1等于4。)。

2、“3+1=4”表示什么呢?谁能结合图片再说一说吗?(集体回答)。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先读算式,再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揭示课题并板书)。

3、教学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列算式。(3+2)。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会回答:生1:生2:生3:)。

(板书=5)。

集体读算式。

课本第25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数学游戏。

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的意义)。

你知道了什么?

加法的意义。

3+1=43+2=5。

加号。

小学数学课件范本篇六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体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空间方位能力,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够用上下、前后等词正确描述人和物体所在的位置。

1、游戏: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再摸后脑勺。

先由教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提问: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

2、板书课题。

1、上、下。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3)课件出示主题图左面部分,带领同学读一读,并让学生体会物体的上下相对性。然后完成填空()在()的上面或()在()的下面。

(4)拓展练习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小轿车的下面有什么?

(5)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可以观察教室、书桌……来说一说。)。

2、前、后。

(1)课件出示主题图最上层部分三辆车,然后右面位置描述部分,指名读一读。并让学生体会物体的前后相对性。

(2)说一说,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说的过程中要抓住个例,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的相对性。)。

(3)拓展练习红色货车的后面有什么车?小轿车的前面有什么车?

1、听口令摆一摆。

2、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3、听童话故事贴一贴。

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练习二第3题稍加改编,让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故事情境在学具卡片上贴一贴。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面的分别是谁?

教材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以此建立左、右的标准。

教科书第10页“做一做”第1题,通过让学生摸左、右耳,拍左、右肩,抬左、右腿,感知身体的左右。“做一做”第2题,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进一步把握左右。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来表达。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1.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注意听,准备:

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

师: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仔细听: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

生:增加了左右。

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3.认识左右手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渗透思想教育。

师:大家举一下你的右手。

师: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那右手都能干些什么呢?

师;右手的作用可真大!我们的另一只手是左手,左手又能干什么呢?

师:对,我们一般情况下做事情时,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帮忙一起来做,可见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我们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4.认识身体中其它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大家,在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好朋友?

5.增加“听口令做动作“游戏的难度巩固左右的知识。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短时间就能分清左右了,那我们把刚才的游戏再增加一下难度,注意仔细听:

左手指左耳、右手指右耳、左手指左肩、右手指右肩、左手指右肩、右手指左肩。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课件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4、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师: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放音乐师生一起做)。

“拍拍左肩膀,拍拍右肩膀,左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由慢到快)。

1、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左右。如走路要靠右走,同时老师渗透我们要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同时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如过马路要先看看左边,再瞧瞧右边。

《位置》这节课根据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组活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下面是我对《位置》的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二、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口令和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有趣。但是我发现,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有个别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所欠缺,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在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点。

小学数学课件范本篇七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1)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4)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出示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4、小结:(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小学数学课件范本篇八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3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采取“一帮一”、“小老师”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1、学习情况分析:

从上期单项测查和期末综合测查情况看出,在数与代数方面,小数的的乘除法掌握较好;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平时长期坚持练习,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比较好;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能正确画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学生参与了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内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较低;个别学生计算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看错、算错,导致计算错误;审题不够细致,思维不严谨,不能灵活解决一些变化的问题。

2、学生情况分析:

(1)踏实努力,积极上进:这类孩子上进心很强,热爱数学学习,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书写工整,发言积极,作业正确率高,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老师请教,不让问题蔓延发展。

(2)自以为是,耍小聪明:这类孩子比较聪明,但对自己要求不高,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上课要么和同学说话,要么自己玩自己的,作业马虎,因此,孩子身上的优势明显减弱。

(3)心浮气躁,贪玩好耍:这类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浮躁,心静不下来,学习责任感差,耍心重,因此完成作业表现得极不专注,注意力容易分散,作业质量不高。

(4)学习懒惰,不会倾听:这类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懒”,懒得听、懒得写,遇到一点困难就逃避,学习欠账越来越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如三班的刘兰昌源、四班的雷昊宇等尤为突出。

三、教材分析。

1、全册书教学内容:

本册书共有6个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4个领域。

2、全册书教学目标。

1)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知道分数的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3)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m3、dm3、cm3、l、ml),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含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件范本篇九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吸引兴趣。

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1、观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

4、归纳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1.完成课后的习题。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小学数学课件范本篇十

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32页“猜数游戏”

1、使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的参与到讨论得数是6、7的加减法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6”、“7”的加减法。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磁扣磁板挂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能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吗?今天教师也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对于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谁得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今天游戏的获胜者。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1、能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

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

3、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单手猜数的游戏。

1、数数。

师:请同学们数出我在黑板上贴了多少枚棋子?(师贴,生数)。

师:好,现在我从中拿出一部分,谁来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学生或许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师给予相应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师:他猜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数数。(师在黑板上贴出来)。

2、拆分“2”与“4”

生:左边摆了2枚,右边摆了4枚,一共摆了6枚。

师:根据这个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

生:2+4=64+2=6(板书2+4=64+2=6)。

师:那么如果老师把这6枚棋子贴在黑板上2枚,谁知道我手中握着几枚?

生:4枚。

师:你怎么肯定是4枚?

生:因为一共是6枚,减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师: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2=4(板书6-2=4)。

师:如果我在黑板上贴了4枚,谁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师: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板书6-4=2)。

3、学生带领做游戏。

师:你向大家说你是怎么摆的,一共摆了多少个?

师:谁能根据他摆的棋子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呢?

生答师板书。

4、全体动手操作。

师:刚才老师用这6枚棋子摆出一种方法,又找了一名同学也来摆出了一种方法,并且都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你们也想亲自来摆一摆吗?好,那就拿出你们手中的学具,边摆边想,看看这6枚棋子还能摆出哪几种方法,并把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记录下来。

生动手操作,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的板书。

5、小结:

刚才我们把6枚棋子分成两堆,摆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除了左右摆一样多的情况下可以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其余每种分法都可以列出四种算式。

1、编故事。

师:看到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出色,老师决定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作为奖励。有一天,一只老鼠太饿了,就到处找吃的,正巧他经过一片土豆地,看到满地的土豆他高兴极了,于是他找来了一个大袋子装了7个土豆就往家跑,不料袋子是个漏的,土豆“啪啪”掉出来2个。(师边讲故事边贴板画,并注明7个)。

2、根据故事列算式。

生:5+2=72+5=77-5=27-2=5。

(板书:5+2=72+5=77-5=27-2=5)。

师:同学们继续发挥想象,接下来有可能又会怎么样呢?

生:又掉下去一个。

师:你还能列出四个算式吗?

师:如果继续跑下去,结果会怎么样?

生:可能到家时就都掉没了。

师:是啊,那你还能列出四个算式吗?

师:对于小老鼠这种偷盗行为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师:是啊,我们不能学习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应该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去创造,应该自食其力才是。

师:刚才我们通过做游戏,听故事获得了这么多知识,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看看谁能灵活的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1、完成教科书上的33页第一题,让学生明确图意再去做。

2、夺红旗口算比赛。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口算速度这么快,那你们想不想再来做一个数字游戏,好,先把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依次摆开放在桌子上,我出一个数字,你们就要很快的找出你手中的数字卡片能与我说的数字组合成6的,然后高高的举起来并读出来,看谁的速度最快。

师:同学们知道怎么做游戏了吧?现在你们想不想和同桌小朋友两个人来玩?但是要求和刚才的不同,你们同桌两人手中数字合在一起是7,听懂要求了吗?开始。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