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回家的路散文美文(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9:57:13 页码:9
最新回家的路散文美文(优秀10篇)
2023-11-12 19:57:13    小编:ZTFB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但我们不应该放弃,我想我们需要时刻坚持下去。9.总结要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方案总结范文的多样性能够启发我们的思考和写作灵感。

回家的路散文美文篇一

离家的路远了,回一次家就是一次旅行,沿途有看不完的风景;离家的时间久了,回一次家就是自拍一部微电影,总有那么多说不清理还乱的心情。

我的眼里,我的心里一直珍藏着那条用青石板铺成的大路,它一头连着感情,一头连着风景。

青石板路从我家屋后经过.石板不宽,也不匀称,但很光滑,泛着青光,高高低低的向两头延伸。

小的时候,我在睡梦中都能听见往来行人沉重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啜息声,那些含糊不清的谈话渐离渐远.只有那光脚板甩在石板上啪啪的声音,惊醒了我的或甜或苦的梦。

昨天,我回趟老家.放弃了走那条蜿蜒如飘带的水泥公路,选择了那条笔直的陡峭的青石板路。这是我儿时的路,也是我儿时的梦。拾级而上,走走停停,满脑子都是儿时的故事。我仔细的搜寻着这些写满脚印的青石板,找到属于我自己的那些小的、大的、匆忙的、沉稳的、蹒跚的、幼稚的、懂事的脚印,一串串把我的思绪连起来。我想到了迎着上课铃奔跑的我,象兔子跳跃,结果还是迟到了,被站在门外的尴尬和困窘。

路其实不是很长,只是自己太顽皮。忘记了上学的时间。如今走在这样的路上,对于离久了家的我,才是找到了回家的真正的路程。家乡的青石板路啊,你才是我全部的风景。

回家的路散文美文篇二

忽然觉得,远方就是朴素的村庄,就是村前小溪里的清波荡漾,就是旧木房前佝偻的身子呆呆地张望。

我在心里想了许多遍:要回家陪陪爸爸妈妈。可是每到时日,又不得不放弃了计划。就拿今年来说事吧,本来计划好的,要利用暑假,好好地回一趟老家,和妻儿一起陪一陪年迈的父母。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临近期末考试,上级忽然来了一纸文件,说把我抽到了某某办公室工作,直到开学正式上课那一天。还美其名曰:是为了单位和我个人。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件里的一句话:“即日做好工作交接,于某月某日前到新单位报道,抽调期间原则上不承担原单位工作,享受原单位工资待遇不变。”我心想,什么工作交接啊!什么为了我啊!自己一学期的工作基本完成,还什么“原则上”?这分明就是免费加班嘛!说得这么好听。这下可好了,自己原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计划全都被打乱了!不过,这样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说来也巧,刚看过文件,年过八十的父亲就来了电话:”村里李大叔家下周五要办喜酒了,你们能不能回来吃喜酒。”

我只能支吾着说“暂时回不去了。”

电话的那头忽然传来几声咳嗽,我立刻问“爸爸,您是不是生病了?”

“没事,没事!是邻居李大爷在我旁边,他最近着凉了。”他放大了音量说。我分明感觉得到,那就是爸爸在咳嗽,他说话的声音又微弱了。

“没事就好,您和妈妈一定要注意身体。我有时间就回来看您们。”

“你太忙就别老惦记我们了,我们好着呢!别耽误了公家交给你的事儿。”父亲说。

我忽然觉得有些哽咽,眼眶里有股热乎乎的东西在打着转儿。我知道父亲的意思,他明明就是盼着我们回去小住几天的,因为每个学期即将结束之时,他总是找借口问我们。

是啊!作为孩子,我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了。想到这些,我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光,看着父亲牵着大公牛耕地回来,满身是泥,整个人都变成泥人了。他走到我们姐弟跟前,总是习惯性地从兜里掏东西,我们知道他一定得到什么好吃的要给我们了,他给我们的都是一些野果子,总是用树叶包得好好的。那时候的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站在路口巴巴地看着父母亲的身影由远及近。

每一次看到我放学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他们似乎比我还高兴,因为他们知道我一定又取得了好成绩,仿佛考好的不是我而是他们。真是“知子莫若父母啊!”

在我的记忆深处,父母常和我说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好好读书。”正是这样一句朴素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走过了几多泥泞和坎坷,才有了我的今天。

回家的路散文美文篇三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近新年。过年应该是热闹的,团圆的'。我时常记起小伯母对我说的话:“亲戚亲戚,越走越亲”。现在父亲这一边的长辈里就剩现年82岁的小伯母和85岁的我的父亲了。去年元旦,小伯母在堂姐的陪同下来湖州看望父亲的场景恍如就在昨天。

去年元旦的前一天,当父母得知老家来人时,父亲便问我和弟弟怎么安排,谁去车站接人,老父亲很重视这次见面的意义,生怕我们没有安排好。其实现在交通和通讯如此发达,走亲戚是件非常容易且寻常的事,但父母的思想还停留在八十年代没有进步过。

当我陪同小伯母她们走到父母的屋前时,我发现父亲穿得像过年似地,早早搬把凳子坐在门口等了。父亲身着铁灰色羊绒大衣,脚上是一双蓝色的旅游鞋,新的,特别的显眼,让人觉得滑稽。父亲耳聋,在我15岁那年打庆大霉素还不知链霉素过量引起的,一直没好好治疗导致的结果,但眼神很好使。远远的堂姐喊了一声“小叔”,父亲蹭地一下站起来,“哎哎”地应着。他虽然不大听得见,但他知道站在面前的是自己的侄女和小嫂。父亲迎上来牵着伯母的手走进院子,这时母亲也从屋里迎出来,三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说着家乡的话,像同胞兄弟姐妹似的。我傻傻地跟在后面,忘记用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场景。

父母的家在吉山新村,老社区,屋子很小,转个身都觉得困难,但家里人聚在一起说着从前,说着现在,熟悉的乡音给这窄小的空间带来融融的暖意。

也许是某种血缘上联系,也许是从小在老家生活过,我对临海特别有感情。直到现在我都念念不忘临海的小吃,什么麦饼啊,麦油脂啊,十四夜羹啊,海苔饼啊等等等等,想起来都流口水。

一晃眼竟然已经过去四十年了,但老家的印象一直印在了心底。小时候父母都在湖州,父亲在嘉兴地区地委党校工作,母亲下放在长兴和平马家边村。为了我的安全和教育,父母把我送到临海城里外婆家抚养。那个时候城乡是有差别的,居民农民的分界线非常清楚。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居民,直到我结婚生子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从父亲的闲聊中得知,原来我也是做过几年农民的,只是我的农民身份被父亲几经周折变成了居民。不管农民也好居民也罢,父亲当初的做法是明智的,城里的教育资源肯定比乡下要好。说起临海,说起老街,脑海里跳跃出儿时亲切的记忆。

相聚总是短暂的,只过去一夜就是长长的分别。小伯母邀我们抽时间回老家小住,观父母的神情,知道他们很想回去。老家是根,亲情是扯不断的线。等天气回暖,二老身体再好一点的时候,一定要回去看看。再爬一爬长城,再走一走老街,我一定要空着肚子,把我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全部吃一个遍。

回家的路散文美文篇四

我生活在农村,单位距老家几十里路,每年俺都要回老家过年。由于距离近,没参与到国人的春节大迁徙——春运的行列中,也就没感受过乘火车,坐汽车长途跋涉的滋味,但伴随着参加工作第40个春节的临近,我回家过年的路,由“真长”,到“长”,再到今天“一点也不长”,甚至有一种近在咫尺的感觉。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从小就听爷爷讲:春节,是国人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只有在一起过年,才能称得上是团圆年。

为什么我们过年一定要回家,而且是如此强烈的集体意识?查了下资料,道理很简单:其实,回家过年就像一种仪式,它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本能,一种生命的基因遗传;回家过年,能让我们获得归属感、心灵慰藉和重新出发的能量。过年是一种习俗,过年回家,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它早已内化为人们的情感密码,即使不明白,也会成为一种惯性行为。我参加工作40年,没有一年不回家过年的。回家过年在我家就是一种家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如今,我已经退休,做了祖父,但回家过年的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越来越浓烈,虽然我家的老人都不在了,而我在我家还是长兄,本来过年应该来我家,但因二弟那儿养着多种家畜家禽,一时都离不开人,没有办法,我们都回二弟那儿过年。其实,回二弟那儿,有一种真正回家的感觉,二弟住在老院子里,是真正的老家。老家的一草一木都那样熟悉,那样亲切,特别是睡在老家的火炕上,暖融融的,和大地息息相通,时时感受着来自大地深处的信息,动静如身上的血脉、踏实、自在。泥土的芳香,始终萦绕在身边,和身上的汗腺及淡淡的体香融为一体。不像住楼,睡在床上,总有云里雾里的感觉,飘飘然,悠悠然,心神飞荡,没有那种睡火炕的宁静感。躺在家乡的火炕上,心里暖和。离开老家回到自己的家,躺在蓬松柔软的席梦思床上,却难以入梦,又想起那热烘烘的火炕。我的第一声哭啼,就是在这火炕上发出。是火炕,烘干了我周身湿漉漉的羊水,使我脱离母体的依赖,便感到了人世的温暖;是火炕,烙干了我尿湿的褥子,给我一片片柔软和净爽;是火炕,一回回焐热了我在雪地上冻红的双脚,把我带入甜美的梦乡;就是在这火炕上,我无数次钻进母亲像火炕一样温暖的怀抱,贪婪地吮吸甘甜的琼浆……火炕,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舞台,我在这儿曾歌唱着妈妈教给我的最纯朴的歌谣,表演着妈妈教给我的最古老的舞蹈。一家人,既是导演,又是观众,火炕上充满了欢笑。

要是平日,12华里路真的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那天我肩上有50斤稻子,可让我有些为难,走山路,背稻子,是对体力及毅力的考验,我下定决心,心里想着那是给爷爷的新年礼物,走起路也就不那样沉了。

天有不测风云,还没走多远,北风呼啸,鹅毛大雪飘落下来,雪片直往脖子里钻,我不得不重新系好衣服领钩,这一下喘气都有些费劲了。风越来越大,雪越下越大。本来山路就很滑,这一下雪就更滑了。我有脚下踏棉花的感觉,走路一点也使不上劲。也许是包裹的太严了,身上热乎起来,后背有出汗的感觉,眼看着天要黑了,我加快了脚步,后背的汗出得就更有劲了。

天已经黒了起来,天阴得如同锅底,真的有伸手不见五指的感觉,好在脚下有雪映着,我试探着走着。

看到微弱的灯光了,那是老家。我的脚下有劲了……。

到家了,我已经成了雪人,当父亲从我肩上接过装稻子的口袋的时候,口袋同我后背的衣服已经冻在一起了,父亲很心疼。这老远怎么往回背这个?这大雪天,没摔着就挺好。

弟弟接过我的书包,当给我摘帽子的时候,才知道我的耳垂上是一个大冰坨,我知道这是汗水顺头发流下来,到耳垂上,天太冷成冰的结果。这时候的耳朵已经冻麻木了,感觉不到一点疼了。过了好一会,感觉耳朵疼,那可真疼,是那种火烧火燎的疼,有一种钻心的感觉。真的是刻骨铭心。

参加工作在一个边远山区的农村学校,距老家几十华里。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自行车是我的代步工具,在学校住宿,周末回一次家,那个时候根本就没离开过家,也没有回不回家过年的说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婚有了小孩,距家几十里的山路,回家过年是必须的,但数九寒天,携妻带女,交通真的成了问题。

记得最清楚的是女儿两岁那年过年回家,爸爸为了方便,派邻居王叔赶着毛驴车来接我们。那个时候毛驴车被人们俗称“驴吉普”,在当时是很有品位的。怎奈王叔用的是一头老驴,都说“人老尖,马老滑,”驴老了脾气也不小。再由于王叔的驾驶技术不怎么好,老驴就是不快走。驴吉普的速度还不如老牛车,那天也不知道怎么那样冷,走到半路就把女儿冻得嚎啕大哭,当时那心情真的是没办法形容。其实在家已经做好了防冷的打算,将孩子不知道包了多少层被子,结果还是让人上火。没有办法,半路找了一个农户家暖和了好一阵子。等女儿暖和过来说的是:爸,别去爷家了,这也忒冷了。当时我的心都要碎了。后来过年回家分别坐过手扶拖拉机,胶轮拖拉机,但不论哪种农用车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都那样颠簸,真有要将心肝肚肺颠出来的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也大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上班都不再骑自行车而改摩托车了,回家再也不用坐驴吉普了。两个大人一人一台摩托车,载着一双儿女及年货,还没等冻透就到家了,好不风光。不过骑摩托还有不如意的地方。还是冷,再一个走在山路上尘土飞扬,穿的多干净到家也是一身土。妻常说,这要是什么时候我们这儿也通柏油路就不会这样了。

如今,妻的祈盼也已经实现了,党的惠农好政策让山村出现了大变化,村村通工程让我的家乡村村通上了柏油路。我们回家再也不吃尘土了。

也许是我的思想太保守,还是社会发展的太快,刚以为骑摩托车走柏油路上回家过年已经是很幸福的时候,党的好政策“汽车”下乡已经使家用轿车进入了普通百姓家。在我的家乡,轿车已经赶上了五年前的摩托车多了,我回家过年也坐上了轿车,不过,最早乘坐的是出租,不论车是谁的,我回家有车了,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再也不用受冻了,几十里的车程,吸支烟的功夫,回家的路对我来说是太短了!但出租车也有不如意的地方,由于我家地处偏僻,虽然年前就将车费预付给了司机,但司机常常是说好了初二上午到,结果是晚上也不一定。也有误事的时候。

在我55岁的时候,又一次进了校门,这是一次不用考试但得花钱的技术学校——驾校。经半年不定期的学习,我拿到了机动车驾驶证,我花了12万元,购买了自己的轿车。从那开始回家不但感觉路程不长,还有太短的感觉了,还没开够,到家了。有车真方便。

没有春运的经历,讲述了一段自己回家过年的历程,人生如梦,转眼就是40年,过去的40年,是我们的祖国飞跃发展的40年,我回家过年的历程是社会进步的真实写照,我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明天更美好!下个40年,回家过年是不是得开飞机?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回家的路散文美文篇五

村村通公路从镇上通到我们邻村,邻村到我家的一里路是土路。每次回家,车行驶在那段土路上就会颠簸,我总摇下车窗,将路两旁那些熟悉的景色尽收眼底。

紧临路面两侧长了好多酸枣树。小时候,这些枣刺都被村里人杀去,扎在庄稼地边阻挡牲畜,路两边的杂草也被牛吃得精光。自从有了机械化耕种设备,村里人不再养牛,路边的枣刺疯长起来,斜伸向路面。父亲自觉承包了杀枣刺的工作。

五六月,正是植物疯长的季节,路两旁的枣刺被杀倒了,我们走在杂草上,脚上几乎不挂泥。六十多岁的老人,五六月的闷热天气挥镰斩刺为孩子们修路,一定流了不少汗。

父亲经常修这段路,填平路面上大车轧过后的车辙,往路面上撒些沙石,杀路两边伸向路面的枣刺,在方便孩子们开车回家的同时也方便了行人。

父亲上了年纪,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是默默地把孩子们回家的路修畅通,期盼远方的儿女常回家看看。

回家的路散文美文篇六

冬去春来,路,无论有多远,走进季节的帷幔,悠悠荡荡,洒落在谁的心间?情出情返,处在心灵的驿站,即便是无言,心依欢。

漫步在熟悉的路上,不知不觉,一年又到了末端。眸视,脚下夜幕的降临,使角落处增添了几分灰暗,靠在年末素净的景里,冬姑娘也正挥着手来做出告别的离去,此刻,总带有几分交接时的庄严与浓重的气息。

迎接新春,乃万物之始。回归原地,夜晚里的寒气,也跟随着开始慢慢下沉,行走街道两旁往返的陌人,在流动中,还依稀迈着匆忙的步履,向前,是新一年的生机,同时,却有着期盼中不一样的心境。

若思念插上了翅膀,等风的少年,依然停留在归心的对岸。抛开,曾经不顾一切的奔向远方,瞬间,是谁在把家深情的遥望。一条路走了多远,然后慢慢伫觅在时光里的光圈,明白了故乡与家的涵义。

华灯初上,一条条街道,在霓虹灯的照射下顿时点亮,闪耀的光芒四处满溢、绚烂夺眼,夜景是如此撩人,流光浅出的灯笼里,犹如一个个羞涩女子若隐若现,颗颗红心更是照亮了在各自心上的装扮,温暖重现,她再一次地流向了烟火红尘。

一排排,一串串,多彩的形状,在精心布置下,倏地映入了眼帘,一盏盏新颖的爱心灯笼,一颗颗有序的五角星,还有一朵朵绽放的莲花片,一切换上了送冬迎春的红装,在转交着手中的接力棒,一截一截呈出、展现。这是在举行着冬姑娘与春姑娘之间,欢送与迎接仪式的目光。

红色齐聚,爱心高悬,五星灯串,红红火火的日子,捎上吉祥的寓意,来来回回的人群,携揣着幸福的欢喜,也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与爱的印记,思念祖国,待归回家,想着在路途中守候着,一遍又一遍遥望、顾盼的母亲。

如同黄昏落日般过滤到最炫、最美的刹那,再划向天际,留下了爱的陪伴,便有了家的沉淀。

而在黑夜之时,从起点到终点,于人生长途中孤寂的呼唤,还有些略带追风跑的眷恋,都有着心头被牵绊的情场。

看着每一颗徘徊的心境,伴行着莲花灯的引领下,更是加深了一种心的归向。大红灯笼闪闪点点,预示着向前,随风中摇摆的灯束,光影照亮了脚下的暗淡,亦是处在母亲心中那永恒的呼唤:

“回来吧!亲爱的孩子,这是你一生所归依的地方。”

这时,迎着彩地赶在回家的街边,火红的心在沸腾中突被点亮,树有根,而人最怕一颗漂泊的心。冬去春来,路,无论有多远,走进季节的帷幔,悠悠荡荡,洒落在谁的心间?情出情返,处在心灵的驿站,即便是无言,心依欢。

回家的路散文美文篇七

最怕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没熟人,满街的生面孔,弯弯曲曲的巷子,一条条或宽或窄的小路大路,出来进去的都是与我无关的人,没人搭理我,我谁也不认识,于是我彻底蒙了。

我常做这样的梦,梦见这样陌生的场景。梦里全是疯狂的寻找,全是一颗颗滚落尘土的泪水,不停地转。累,也不能停息。因为,我迷路了,我找不到家在哪里。

迷路的感觉很可怕,所以我总缩在家里,我想,我占住了家就占住了安全,于是我可以很踏实地在我的小家里自由来去,屋檐下闲听雨,门庭前瞧落日,坐在屋顶看看风景,看树叶子由黄变绿,由绿变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安全了也就满足了。家的意义,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相聚了。难道不是吗?你看白天,街上熙熙攘攘的全是人,到了夜晚,到了深夜,不都回到了家里,相聚在了一盏盏灯下。所以,即使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看见灯火,我的心一样的温暖。因为,灯火也有家的味道。看见灯火,我一样觉得安全。

不管在什么地方,我最怕看见流浪的人。他们或衣衫褴褛或精神恍惚,脏兮兮,痴呆呆。这都是些个没家的人,一只破包一个碗,包装旧衣或随讨的干粮,碗用来喝水,或是混上一碗热饭。我曾偷偷观察过很多次,他们的脸上表情很少,活着的目的就是因为还在活着。

我曾遇见过一个二十几岁神智不大清楚的小伙子,头发乱成一窝草,虽然很脏人却白白的,脸上还有些伤痕,瘦弱得风能吹倒。我看见他时,他正靠在坟场的墙围子边,身上穿的是村里的好心人刚刚拿来的旧衣,上衣勉强,裤子太肥,用一根绳子草草系在腰里。在这之前,他是赤身露体地躺在草里,被几个放羊人发现的。他在吃一碗热饭,看得出,他很羞涩,吃得却一点也不文静。

我问他:你有家吗?你的家在哪里?他看了我一眼,傻乎乎地笑了。

我反复地问他,我说:你的家呢?你记得吗?要是你记得,我去通知他们来接你回去。他瞪了我半天,突然叽里咕噜说出一串数字,仿佛是个电话号码。我急匆匆分开人群,跑回家拿来了手机。零二年,有手机的很少,我的旧手机是二姐给我的,我总放家里,怕丢了。于是我反复地拨打那一串数字,通了,无人接听。无人接听无人接听一直到夜沉沉。我看见他起身,走向公路边的小屋,那是村里废弃的电房,我说你别跑啊小弟弟,你千万别跑啊,万一电话打通了你妈妈要来接你的。他还是那么傻呼呼的一笑,走了。我整夜地拨打那个号码,一直没有人接。我想,也许他的家人全出来找他了,家里空掉了……电话始终未通,那个神智不大清楚的小伙子,我也再没看见过他。有见过的人说他一直向西,顺着公路走得很快,没人拦得住。我是听闲聊的人说的,像说一件并不很新鲜的笑话,可不知怎了,我却好想哭。

这世界上有好多人,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都是有主的。也许在你眼里,这个人不是个重要的,可是在这个人的亲人们眼里,即使是个傻子,也是自家的宝贝。

零三年春天,一个满面风霜的中年妇女在路上拦住了我,问我有没有见过她儿子,并拿出儿子的照片,说是前几天有人在附近的小卖部见过他,于是她在这里转悠打听。我摇摇头,我确实没见过。她好失望,祥林嫂般喋喋不休地跟我讲述,她儿子有多么多么聪明,考上了大学,就是念书念到呆了,神经出了问题,不过是轻微的,不犯病跟平常人一样。那天她出门了一会,儿子就骑上自行车离开了家,再也没回去。我问她是哪里人,怎么不骑个车子就这么走着多累啊!她说她是淳化的,她说她不能骑车,骑车肯定会错过儿子的消息。我讶异,淳化离这里搭车都要老半天的路程,这个女人却只背了一个干粮袋子,就凭一双脚,一步步地循着儿子的足迹走了来。我给她手里放进几个软馒头,一瓶水,她一个劲说谢谢却不吃也不喝,只是小心翼翼地放在背包里。她说孩子身上没带什么钱,跑出来半个月了,肯定早饿坏了,她要留着给儿子吃……说完转身走了。我望着她瘦小的背影,凌乱的头发,顿时喉咙哽住了,讲不出一句话来。

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母亲曾几次想把我送人终未果。我很犟,送到哪里我也要想法回来,我的记忆力超强,不过有好几年,我真地去铁路旁等待我所谓的亲生母亲把我领回去。直到慢慢大了,才知道这不过是母亲的一句气话罢了,我的家还是在这里,虽然穷,可是能跟家人生活在一起我觉得无比幸福,我为此做了多年的噩梦,我的安全感极差,梦里总在不停地寻找我的家,梦醒了,也要仔细地看看,我是不是真地在家里,这恐怕是母亲当初所不能料及的。

如今,我也有一双儿女,可我,即使再生气,也不说他们是我捡来的孩子,即使再穷也要把他们带在身边,永远不会送给别人。

回家的路散文美文篇八

不知不觉离家又是两个月了,摈弃了之前所有的不习惯,似乎已经深陷在这岁月的漩涡之中。

一直都是恋家的孩子,说孩子肯定是针对父母而言,而自己也慢慢的靠近而立之年,时间呀,真是让人感慨。

想想自己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再到蹒跚学步,又学人做事,这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包括自己现在还在做这么一件事情。

似乎自己也总是沉浸在这些感慨之中,而春天还没来得及观赏,就已经让人抓不住尾巴了。

这几天都是阴雨天气,没有了前几日的烈日炎炎,倒是有些春天的样子了。我想我也应该好好的静下心来看看那蓝格莹莹的天和那碧波粼粼的湖水,说水库或许会更加的贴切一些。

整天的都是闷在办公室处理这种各样的数据,画各种图,要么就是心静的时候看看二建的教材,可是总是又没能做好,因为心不曾真正的安静下来。在外面的时候也没能好好的去看脚下的那绿油油的的小草,青翠已经不由的映入眼帘,远处的山是墨绿色的,近处那些随风而动的陈腐又被掀起来的叶子,新的生命和腐烂的过去都在这样的日子里矫揉在一起。辛勤的农民早已把泥土翻遍,水田里的秧苗一格一格如摆放整整齐齐的面包。看那机器的轰轰声已经取代那咩咩而叫的牛儿兴奋的在田里杂乱而又有序的活动开来。

小溪里的水还是激情又不失柔情的在参差不齐的石头上唱着歌,时而轻快,时而又低吟,铿锵有力如珠落玉盘,沉闷低语若风入深谷。沐浴春风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思绪是那么的近,声声入耳,又是那么的远,翻山越岭,家乡的春天才是最美的。

回家的路散文美文篇九

回家的路,在夜色下显得有些漫长。凛冽的西北风夹杂着雨雪,打眯了人的眼睛。

急剧的降温让这个城市原有的温馨变得有些冷漠……就连那色彩斑斓的霓虹灯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柔。

踩着满地落叶,听不到叶子在脚下的呻吟,这条被黄色铺满的甬路在今夜显得那么落寞而悠远。

眼睛不知道是被雪水还是泪水打湿模糊一片……。

撑着一把雨伞,孤独、寂寞被夜色拉伸,放大……。

遐思漫无边际的遨游,被切成一段段的思绪碎片在眼前拼凑完整:儿时的记忆总是在这个时候异常的清晰。

大多时候会在晴朗的夜晚,在路灯下跳皮筋。歌声会随着腿的节奏飘向远方!呼出的白色气体让我们的帽子上睫毛上都成长了白胡子。小伙伴们对视一下不由得笑弯了了腰,经常在这个时候喊一声“休假”最喜欢喊“休假”了。可以和大家说笑一回,可以借此机会休息一下,不然乐得找不着北的时候,就容易出错,那样就轮到别人跳了。

跳到兴起的时候,最不想听的就是妈妈喊回家,回家是多少人的梦想,回家是多少游子的祈盼,可是那会儿,回家这个充满爱意的呼唤却是那么的刺耳,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妈妈的声音——回家!

每次都是悻悻地不情愿地和小伙伴告别,赌着气把嘴撅得老高。泪水会涓涓地流淌,被妈妈温暖的大手牵着——回家!

回家,是那个时候最不愿意听的名词,我多希望疯玩一个晚上……。

疯玩一个晚上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喜欢和小伙伴们玩耍喜欢在外面挨冻,更喜欢在夜色下踩着自己或者别人的影子。

然而,第二天就把会被冻死的故事忘得一干二净,接着和小伙伴们疯……。

还是被寒号鸟的故事吓到了,自己不能疯玩了,得多学些知识了,给自己垒窝了。

就这样美丽的梦幻般的童年与我作别……。

在寒冷和记忆中,走在回家的路上。

温馨的周末,被昨夜的雨雪搅得浑浑噩噩。凛冽的西北风无情地横扫着落叶……。

躲在还算温暖的家里,一股莫名的冷袭上心头。

一个八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被拐卖八个月。也许刚刚出生就远离父母,在火车中开始了她的人生旅途。还算幸运,被解救。敬老院成了她的新家。

痛恨人贩子的同时,有一个问题令我们思考!难道解救了就万事大吉?送进了敬老院、孤儿院就万事皆休。孩子是需要在父母身边,在父母身边才能健康得成长。

记得,二战的时候,希特勒突发奇想,为了培养德国最强的一代,将最好的基因遗传下去。将优秀的父母生出的孩子集中在一个福利院里,请高级人才加以培养。缺少家的温暖,没有母爱父爱的孩子。没有按着希特勒的设想那样成为天才,而是大多数成了弱智。

还记得看过一部电视剧《兄弟》,说得是一对双胞胎的故事。贫困潦倒的家,第三胎却生出一对双胞胎。本应该皆大欢喜的事,却让母亲犯了难。权衡利弊,不能让两个都饿死。将其中一个送给为她接生的护士长。

孩子的父亲知道此事后,吵着闹着去要人。当走进首长的家门,看着襁褓里的儿子。白胖胖的小脸和家里的儿子成了鲜明的对比。临走之时,当听着护士长告诉他什么时间给孩子喂奶,什么时间给孩子喂水。他有尿了是什么表情,他热了会是怎样的哭闹!如果发烧了用什么药……还把一大堆的婴儿用品让他带上。

当他接过护士长连夜给孩子编织的毛衣时,一个主意在心中酝酿。他没有接走儿子,他感觉儿子留给护士长更好。

也许,这是个艰难的抉择,也许,再贫困也不能将孩子送人……。

被拐的儿童和送人截然不同,也许,养父母那是他没找到家前的最好归宿。将来找到了亲生父母,两家因孩子而成了一家人。

也许,找人收养更好!找个经济条件好的,有爱心的父母将这些孩子培养成人。

播音员念着她们的号码,读着他们的新名字。一张张既可爱又有些惊慌的小脸,出现在银屏前。家,成了一种渴望,回家的路,成了艰难的跋涉。

真心企盼这些孩子有个好的归宿,尽快回到父母的羽翼下……。

回家的路,在这个寒冷的周六显得凄凉而漫长……。

回家的路散文美文篇十

今年暑假,我回家的次数特别多,除了周末外,我经常性的抽个空,或早晨,或傍晚,去看一看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

回家的第一件事,我总是这样做:先喊一声“妈”,再喊一声“爸”!

这是应该的,这是天经地义的,这是儿子必须要做的事。我叮嘱自己,在父母还没有来得及称呼我之前,我要喊出我心底的想念。这是为人的礼仪,也是儿子的孝心。小时候这样叫,没有感觉到神圣和庄严,如今这样叫,心里感觉:一天比一天神圣和庄严,一次比一次神圣和庄严。

父母都是耄耋老人了。耄耋,先讲的是岁数,后说的肯定是身体。今年的六月的底上,天还没有热到汗流浃背的程度,但天气变化无常,晴雨不定、温度相差太大,这对前几年得了脑梗的母亲讲起来,天气相关着身体。

有一天的傍晚时分,最小的妹妹打电话给我:老娘住院了!

为什么?我有点慌张。因为每次老家回来的时候,母亲总是健康的。

还不是这老毛病。最小的妹妹说,告诉你,不是让你急,是让你知道。

我忙着,但是最忙也比不过母亲的事,我和妻子立马赶到了医院。母亲在打滴,瘦弱的右手青筋绽出,无力地垂于床边。见了我,母亲拼命直起腰板,最小的妹妹顺手托起,我们娘两四目相对。我站着,看着,想着。小时候是母亲低身看我,现在是儿子低身看母亲。

小时候母亲高兴地看着我长大,现在是我痛苦地看着母亲老去。

母亲的老去是自然法则,但对于儿子来说总觉得如此遽然。

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妈。母亲笑了笑说,无啥,就是右手臂没有力气。母亲知道我会询问病情,也知道我会去问问医生,所以直接对我说了。现在,挂了盐水,好多了。即使真的病情不轻,也没有一个母亲在儿子面前说自己病重的,我的母亲也如此。

后来的几天,我往返于家里、单位、医院、病床、老家,往返中,母亲做了ct,打滴了五天,吃了一些药,精神略有恢复。母亲开始惦记老家的父亲,开始念想家里的一切,所以想着要回家。询问了医生,医生说:状况良好,可以出院,在家里吃吃药。

这也是一个喜讯。那天,我开了车子,去了医院,将母亲接出了医院,直奔老家。一路上,母亲在无意之间说到自己最近的情况,总体的意思是力气比过去小了。其他不担心,担心的是,今后水落小菜种不动了,我们回家吃不到,不要怪她。我们听后鼻子就酸:把这些蔬菜提高到这么个层面看的,是我们的母亲;而我们只是把它理解为无害无毒的经济作物,看到是一种勤劳、一种新鲜、一种稀奇、甚至于一种贴补。

我们很渺小,在母亲面前,我们又一次获得了一次心灵升华的机会,我们感谢母亲的教育。我们搀着母亲下了车,扶着母亲踏上了老家的场地,老家的客堂。

回家的母亲,神情焕然,脸上充满幸福。是的,只有回家,才可以看见父亲,看见老家、看见老家里的鸡鸭,可以看见老家前后的蔬菜,可以看见田野,可以看见田野上的绿色。父亲蹒跚着出来,我见了父亲,叫了一声:爸。

那天的中午,最小的妹妹,也没有宰杀鸡鸭,只是炖了一碗鸡蛋,烧了一个鱼汤,妻子捏了一碗茄子,没有烧很多的菜,这是对的,这场景不适合。我们没有在八仙桌上用膳,是在四仙桌上吃饭的。这样好,这样了,大家距离显得近一些,说话可以轻一些,夹菜可以便当些。母亲的胃口不怎么好,我们叮嘱母亲多吃些,理由是医院的饭食比家里差,现在补补。其实,母亲肯定吃不下很多,母亲的身体很虚弱,这从步态里就可以看出,母亲的身体还没有好到去医院前的状况。

饭后我和妻子回到了南桥。接连的几天,我和妻子都在在我下班后如期回家,去看看母亲,走近场地,也不管母亲父亲在哪里,我总要先找到他们,就像我小时候,读书回家的第一件总是找妈妈、找爸爸,找到了他们,就感觉回到了家,心里开始踏实。

我还是:先叫一声妈,再叫一声爸。后来的几天里,发现母亲的精神状态是一天比一天好,饭食一天比一天多。我们的心头有点喜悦了,心里感谢医院的治疗,感谢医生的医术与仁德,也感谢母亲的意志,感谢最小妹妹的日夜照料。

回家后心里开始舒缓了,也开始睡得起了。难得做梦,也是看见母亲健康的样子,母亲风风火火地去了田里,去地割蔬菜,去地攀玉米,去地……母亲又在灶前灶后忙碌了,煮饭烧饭了,饭菜快要烧好的时候,母亲开始打电话给我了。

电话真的来了,是最小的妹妹的,妹妹一脸苦相。她告诉我:老娘又住院了。母亲生病了,我的母亲即使生病,也总是挑我不在老家、不在她身边的时候,这是为什么?我想问问我的母亲,可我未问,喉咙就哽咽了。

我非常惶恐,想开车去医院。妻子说,我们打的去,有交通卡。节约一世的妻子突然大方。我知道:打的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金钱,留下的全部是情,是爱。

我还是先叫了一声“妈”。母亲的脸上有点笑意,是淡淡的歉意,我读懂了。可这是不对的,生病是身体生存的法则,由不得我们自己。对于八十开外的老母亲来说,随时生病是有可能的。关键是我们没有这个想法,我们少有这个想法。可我们这样想是不错的呀!

医院里的母亲天天打滴,我们天天问询医生,医生说什么我们听什么。后来的一天,最小的妹妹说,医生让老娘做一个核磁共振,如果查出来没有啥,还是可以早点出院。感谢上苍!愿母亲还是无大碍。我也没有说什么。母亲却叮嘱我别去找医生,这个话我听懂一半,另外的一半,我们娘两都藏在心底了。我背后问妹妹,老娘的饭量如何?妹妹告诉我,和在家里一样,有增无减。我听了,心里就有了底了,我相信传统,包括用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判断母亲的病情,这饭对于人,依旧是钢。

母亲确实恢复得比较快,这右手很快有了力气,这人也感觉有点力气,而且核磁共振的结果也是令我们比较愉快的,母亲的脑梗程度很浅,是一小块,一点点。只需要药物治疗,加之自己注意保养就行了。

我们再次迅速回家。

我和以往一样,到家后,见着父亲,再次叫了一声“爸”。

母亲坐下了,村里来了许多的人,都说想不到我母亲的身体恢复得如此之快,说老祖宗积德。母亲在一句又一句的安慰声中,接受了祝福。她笑了,笑得很灿烂。当村里人离开我们家的时候,母亲一一送别到我们家场地转弯的地方。我们担心想上去搀一把,最小的姊妹说,别,医生说,母亲就是要多走!搀了,母亲感觉不好。

是的,感觉对眼前的母亲很重要!

我们小坐了很长时间,也说了很多的话,父亲提议我们可以回家了,母亲说,是的,早点回去吧。

我自然站起,立到双亲面前:叫了一声妈,叫了一声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