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苦难的岁月奋斗的征程汇总 苦难史奋斗史(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9 02:50:13 页码:14
苦难的岁月奋斗的征程汇总 苦难史奋斗史(五篇)
2022-12-19 02:50:13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苦难的岁月奋斗的征程汇总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开篇词上阙,诠释了我阅读《苦难辉煌》一书的`感慨。

开卷伊始,我即被金一南教授生动形象又蕴含哲理的行文所吸引,此书确使人有欲罢不能的感觉。我是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上下班地铁中读完该书的,看这本书,上班之路感觉不再漫长。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第二次合作之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充满了希望、变数、迷惘、苦难,在挫折面前我党的精英们又屡屡不畏牺牲、坚定信念挺了过来,逐步走向了辉煌。

有人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苦难辉煌》就是这样的一部书,它让读者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触。

我每每沉醉于民国时期的陈年故事,慨叹着那些人和那些事。暮气沉沉的晚清被朝气蓬勃的民国取代了,中国真正具有了少年气象,从此有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乱世出英雄。所谓“乱”,不是社会政治经济绝对混乱无序,而是国家没有了绝对权力,社会失去了绝对。也正因为如此,社会环境才相对宽松,言论相对自由,思想能够活跃,人们也就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春秋、战国、三国与民国初年都是这样的情况。民初各色军阀、政客、理论家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组成了波澜壮阔且多姿多彩的一台大戏,其中能够留下名字的都非等闲之辈。而只有具备组织纪律性和远大理想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人,才是英雄中的风云人物,才能够走的更远。国共两党里面不缺这样的人杰。

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中国实现伟大复兴是国共两党的共同期望。两党的精英们都是在以中国知识分子入世的特质自觉承担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重任。如果两党和睦共处,两党内的精英们,有多少是同学,有多少是老乡,有多少是师生,他们可以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但只是因为两党在具体实现国家富强的手段上存在着不同的理念,以至于有多少同学、老乡、师生们要为了各自的信仰分道扬镳,甚或反目成仇,更有多少革命者因此而牺牲。当年你死我活争斗的英雄们现在都不在了,还是那一片河山,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努力实现着英雄们当年的梦想。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国家实力大幅提升,也难道不就是英雄们最终所要的吗?假设当年的英雄们都醒来看一看,是否会相逢一笑泯恩仇呢?

历史没有假设。残酷的现实是国共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客观上为日寇侵华制造了可乘之机,也使得中国抗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楼梦》中探春曾言:“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熟读古书的主席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从当时形势上共产党又绝对不能让步,只能被迫做针锋相对的军事斗争以图存。更何况大形势非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了的,主席也是人而不是神。道理都懂,但无法改变现实,这实际是很无奈的一件事。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并不善于接受历史教训。当前,中国仍处于_,国共是否可以接受历史教训,抛弃前嫌,_远瞩,以大智慧促成第三次合作,实现两岸统一,打破岛链封锁,进而对觊觎侵占我_、南沙等国土的国家采取一致行动,共同维护我中华民族长久利益,而不致使某些国家坐收渔人之利呢?

精选苦难的岁月奋斗的征程汇总二

今天打开从图书馆借来的《苦难辉煌》 才看了第一章,其实是本值得收藏的书籍。

这第一章里描述了国共合作那段时期,在历史地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时事的分析和预见。而历史的结果却是如此的奇妙 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思议,如果是身处他们的历史环境。

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托洛茨基。既嘲笑了看好蒋介石的斯大林,又反过来嘲笑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一句,“而真理却不是任何人能够独占的”让我感触颇多。

记得读过一本书,名叫《小约翰》是个荷兰作家写的,说是较早对鲁迅影响深刻的书。是否如此,没有考究过,只是听说。不过,我倒是认真的读完了。

记得一年级学拼音,有一天,我竟然用了一晚上来写“e”。印写了无数遍,抄写了无数遍,也没能自然地写出和印刷体一样的“e”。执着得大人全去睡觉,无人管我这个一到八点就会睡觉的小孩。终究没有成功,于是我的语文就一直烂到我遇见《哈利波特》以后~

不过小约翰的精神比我坚定得许多,一直在寻找真理之书。但哪里有什么真理之书,不过是一厢情愿。当我晃过神来,看看我的科学,会如此禁锢,也源于对绝对真理之事的过分崇拜。后来我才发现这是对探索精神丧失的表现。

无论是托洛茨基还是孙中山,亦是毛泽东,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绝对正确过。

13页的“陈独秀的这些话当时看偏激、后来看尖锐、今天看深刻。”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人在对某件事做出判断,在不同的时期,所遭遇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马鼎盛在博报采访的时候,说道,(当然原句我没背下来 可以自己去看)做时事评论的,不是说年龄大的就可以,可是年龄不大就绝对不行。是数学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是赞同这句话的,虽然书很多,拿来的经验比比皆是,大道理漫天飞。可只有经历才明白,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和阅读《飞鸟集》的感觉很像。

我现在看来,人最难的不是坚持己见,而是看见自己曾经坚持的是错误,并坚决地改正。也可以是在惨烈失败的前提条件下 坚持正确的判断。可什么事错误 什么又是正确,多少带着博弈的色彩。

父母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小时候,总觉得父母阻碍了我们很多事情,认为是法西斯,是迫害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敌人。可一朝踏入社会,为人父母,才发现,柴静那句话。“真相并不总是美好的”如此深刻。

所以不要轻言自己对某某人多好,真正的好,可能看上去是如此残酷和尖锐。

精选苦难的岁月奋斗的征程汇总三

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泰戈尔《采果集》

余秋雨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启了“文化山水”的漂泊旅程。每一次留驻,冲击着他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更加深沉的历史文化、乃至一个华夏民族的文化。在阅读一字一行深沉的文字之时,一幅幅壮阔的景象在脑海中呈现,一条历史长河的光速向无限远处延伸。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伫立于古代先辈之旁,苍苍茫茫的大地之上,感受到了无数的失落、无奈、豪情、奔放……

我曾登上泰山,于泰山之巅,一览群山之渺小,天地间的浩渺、大自然的神功一一尽收眼底。我惊讶、感叹,闭上双目,仿佛天地间只有我一人,心灵被完全冲刷得一尘不染。但是,这种感觉仅仅停留在大自然山水景致上,是肤浅的,表面的。

在余秋雨《文化苦旅》的笔下,山水不仅仅是单纯的大自然造物,而是承载着一代代文人、学者的豪情壮志、萎靡柔弱……承载着一代代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真正的“文化山水”。

我仿佛在文字间看到了目光呆滞的王圆箓,他手持少许钱币目送外国学者远去,不时露出虔诚的微笑。我恨他!这句话说得很无力。对于他而言,他甚至不解地一脸疑惑面对外人的唾骂。深想一层,恨他什么?恨他只为让自己生活过得好一点而把一堆堆文物交到外国学者手上?这难免是可笑的。可笑的是,他,根本没有足够的伟大承载起一个民族的巨大悲哀。他,渺小得像浩瀚海洋中的一滴水滴,不,污水滴!倘若,历史上没有王圆箓这个道士,还会有千千万万个“他”,终究,他只是这场悲剧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穿越时空,到了莫高窟,跟着作者的脚步,我仿佛走过了横跨千年的历史,仿佛看到了北魏强悍与苦难的汇合,隋代轻松与欢畅,盛唐之世的雄风与繁华,五代的温煦和沉着……莫高窟中的壁画,用线条、颜色的变幻为后人诉说着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变迁。一切强权与斗争,一切繁盛与衰落,在这里,都深深地充斥着你的视觉与灵魂。

余秋雨的文字,让我对都江堰有了另一种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而且承载着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它的历史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的精神一代代永不消散地传下去。

山水大自然背后的文化,在余秋雨笔下用深沉的文字,一字一句刻入读者的心底。我真切的感受到山水、文化、作者的灵魂。在惨白的历史下,山水负载多一份凝重,引导着我,从更深的角度了解它。山水不仅仅是景致,而是历史的承载体,文化的承载体。至此,我萌生了一个想法:一个人,背着包,开启一个人的旅程,去感受这片华夏大地中的文化山水……

精选苦难的岁月奋斗的征程汇总四

每当“岁月不待人”、“光阴似箭”一类的词从耋耄老人口中巍巍飘出时,我总是心生不悦:岁月不待人,人又何必让岁月先跑,让自己彳亍于无意义的消磨之中呢?于是我心生一念,我要跑赢时间。它以箭的速度飞逝,那我将速度提升得比箭还快,不就超过时间了吗?

说干就干。我将一个闹铃立于案头,让它每十分钟鸣叫一次,使我快马加鞭,拼命与时间赛跑。你别说,本来带着玩笑意味的计划竟有效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本来要用一个小时完成的学习任务,有了这时间闹铃的鞭策,我半个小时就能保质保量地将其完成。

与时间赛跑,这么一个看似自讨苦吃的活儿,居然被我活生生捞出了乐趣——每每看到母亲检查完我的作业,尔后抬头望向时钟,继而又望向我时的惊讶表情,我胸腔中总要涌动一股热流——是自豪,抑或是激动?但那些都不事不关己,毕竟我和时间的距离在一点点缩小,以至于我能望其项背了。

可我终究是一个定力不稳的人,一个月下来,我推掉同学的种种邀约,挤掉戏耍的种种遐想,榨干我本就弱不禁风的努力,只为与时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一往直前不知疲倦的混球赛跑。我张开四肢,让沉重的躯体轰然落床,目光呆滞地盯着天花板上的空白,企图悟出什么人生道理。算了,没有失败六次而成功的蜘蛛使我从式微中振翮,也没有尖锥令我从麻痹中惊醒。

只有时间。它还在走,但它的脚步似乎变慢了,它甚至在冲我招手:“来啊!少年。和我赛跑难道不是件苦中带趣的事吗?你若不来,我便加速离去了。”我似乎被一只大手拎出扑朔的梦境,重新清醒过来。长吁一口,我重新返回案头,点亮闹铃,拔出笔帽,心中应允一声:“时间,我为你可付出了太多,你可一分一秒都不能辜负我。”

辜负我?别想了,时间哪有时间为一个平平无奇的初中生而停下脚步,我只是向往与它赛跑时的苦趣和有目标感的人生罢了。

苦趣中考作文600字2

读书,苦不苦?很少有人说不苦的,十年的寒窗,有人锥剌股,有人头悬梁,一旦金榜题名,便闻到了梅花香。这香是清香,这苦是清苦,苦尽甘来是苦思冥想的结果。这香是书香,这苦是苦上之苦,因为读书才能成为人上之人。宋仁宗鼓励读书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书不再枯燥无味,便有趣了。趣在识文断字,趣在作赋吟诗,趣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趣在通晓五千年的历史,趣在懂得治国之道,趣在懂得人生之理。

种田,苦不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最好的回答。一年四季,农民风里来,雨里去,还要看云识天气,才能颗粒归仓,否则就会颗粒无收。这仓是官仓,瓦岗军开仓放粮,农民才能度饥荒。这苦是汗水之苦,春夏秋冬,腰酸背痛,面朝黄土背朝天,才能不喝西北风。分田到了户,耕者有其田,农业现代化,到处桃花源。桃花源中人很知趣,乐山乐水,闲来垂钓碧溪上,一盘棋分清了楚河汉界,一杯酒从端午喝到重阳。这趣是乐趣,无忧无虑,才能乐在其中。这趣是闲趣,与世无争,才能潇洒人生。

打工,苦不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师级的人物,毕竟少数,更多的是手艺人。虽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手艺人处在生产第一线,一根梁、一块砖、一颗螺丝,都从手里经过,稍有疏忽大意,轻则返工,重则酿成苦果。但当他们看到万丈高楼平地起,川流不息新机器,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兴,而是万分的喜悦,逢人便会风趣地说:咱们工人有力量。工人是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其趣无穷。

苦趣中考作文600字3

不同于蓝山咖啡醇厚的苦,不同于啤酒涩涩的苦,不同于药味啧舌的苦。人世间的苦漫长又艰难却伴随着乐趣。

何为苦?何为乐?

小时候,总盼望着自己能快快长大,这样就可摆脱父母的手掌心,自由自在地玩耍。长大后蓦然回首,才发现那所谓“不自由”的童年已成为了我们所向往的单纯时光。

长大了的我们在学堂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初步了解了这个社会,我们找到了新的乐趣。这样,也未尝不好。

后来啊,在妈妈的要求下,我踏上了书法之路。起初,我连如何握笔都学不会,难免受母亲的指责。垃圾桶里摞得老高的废纸,母亲的批评声混着我的哭声。我曾无数次想过放弃,却在一次比赛中意外获得一等奖,从此在书法之路上一往无前不回头。我喜欢上了书法,陶醉于它飘逸的笔画与浓浓的墨香之中,找到了乐趣。

在学习过程中,我时常会被困难困扰,而当豁然开朗解出答案时,无疑又体验到了真切的成功的快乐。

何为苦?何为乐?

人世间的苦,多会让人心痛,但只要用心体会,坦然面对,也能咂摸到一些乐趣所在。长大时怀念童年,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幼稚,有了思想和智慧;学习中遇到困难,捉摸不透的烦恼也总能在最后解出的一刻烟消云散;那一个个歪瓜裂枣似的毛笔字,也终究在一次次磨练中,变得俊秀挺拔起来。

佛祖曾说过:“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这一味一味的苦,人生中难免会遇到,不过,乐趣也常常伴随着它。

苦伴乐,即为苦趣。

苦趣中考作文600字4

乐趣属于每个人!腰缠万贯者坐上飞机周游世界寻找乐趣;穷极无聊者在家看电视同样乐趣;权倾四海者俯瞰人生是乐趣;凡夫俗子衣食裹腹便是乐趣;大智大慧者自得其乐;愚昧之人饱食终日亦乐。

这不,古今中外,名家伟人,凡人仙人同聚在一起,正讨论得唇焦舌敝呢!

大圣人孔子首先吟道:“吾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孔圣人怎可浑噩而乐?”文天祥正色道:“唯有壮心填海,以死报国才是男儿在世一大乐事!”

“天祥老弟讲得好!”岳飞兴致勃勃,“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驰骋沙场,何等快意!”

“非也,非也!”孔子慢条斯理地说,“早闻二位正气参天地,丹心照古今,但人各有志,我们读书之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你们这些老头儿都文绉绉的,俺老孙只要没有玉帝老儿管束便乐不可支了!”孙悟空成佛之后还是口无遮拦,“你们整天忧这烦那,还能乐到哪儿去?”

“还是孙大圣看得开呢!”欧阳修醉醺醺地说,“醉能同大家乐,醒能述以文者,便是在下心驰神往的乐趣!”

“花间一壶酒,哪怕独酌无相亲也是乐此不疲啊!”诗仙李白一听到酒便精神为之一振,“大家说是不是啊!”

李白一唱百喝。

只见李商隐喝道:“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酒能带来乐趣啊!看来太白兄不仅是诗仙,更是酒剑仙啊!”

“敝人尚觉得少年还是应该乐新知,终日花天酒地,醉梦生死并非长久之策啊!”韩愈讲得头头是道,“敝人年幼苦读却乐在其中,但求遇上伯乐,知遇之乐一言难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咏道,“自古英雄多磨难,在我看来,苦难便是乐趣!”

“晚辈今天大开了眼界,原来乐趣因人而异。”我有感于怀,“看来只要我们拥有乐观的心态,生活,就是乐趣的啊!”

“有道理!”李白拍案叫好。“果然是后生可畏,雏凤声清啊!”孔子赞道。

是啊!乐趣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乐趣;乐趣就是阳光,只要你愿意,它便可以沁亮你的心田,照亮每个人的脸。

富非益,贫非困,炎凉在人心;

权非贵,凡非俗,苦趣由你定!

精选苦难的岁月奋斗的征程汇总五

似乎现在的生活很美好,一切都好转了,要迈进了幸福的门槛儿,再不会回到苦难的时代。但静静地想了后,又确确实实地感到了担忧和顾虑,因为很多的东西无法回去了,所以,才这般杞人忧天,替古人焦虑了。

不说多么富裕,也不讲手中有多少财富,只是谈一谈环境,论一论如今的人心和思想,跟过去拉开了巨大的距离,有天壤之别的。那一种人心如火,可以温暖到每一个角落,热情似太阳,又照遍了整个大地。现在的人是阔了,也有钱了,钞票是多了,房子也大了,但要论亲情和友情,都水一般淡薄了,没有了真诚和坦荡。人和人缺少了真诚的沟通,也不讲什么交情,更谈不到友爱,一切都以利益为先,开口闭口除了钱,再不能讲些什么话语的。

想当年,家家都友好,人人都真诚,一户有困难了,众人都想办法去帮助。现在遇到了事,个个都躲躲闪闪,不敢去做好事,也不愿意去助人一把,哪怕这样的人是亲戚,是朋友,都能够视而不见,或者装聋作哑地不去理睬。在最苦难的岁月里,相当多的人宁可自己饿着省着,也要去想着更困难的人。然而,在当今天的社会里,有钱的人哪怕大把大把地去挥霍,去奢侈地浪费,去养宠物,也不愿意救人一次,连对自己最亲的人也是相当刻薄的。

路上碰到了车祸,或者是一个人倒了,都不肯去扶一把。这一种冷漠,比北极的冰块都要冷上几百倍。网络上,生活里,到处充满了诈骗,稍不留意就会上了当受了骗。花花绿绿的世界里,还有哪一个人值得信任的呢?戴着假面具去做人做事,喜欢的是伪装,学会的是圆猾。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世故了,也不再那么坦诚地跟外界交流。楼房是砌得高了,装修也越来越好,但人和人间的距离,也跟这些装璜一样,把人紧紧地封在了坚固的水泥方块里,彻底地离开了人群。

再说到环境的污染,水,空气,还有土壤,都有了问题。从前去喝水,跑到哪一个河边,都能够捧一把水来解渴。现在没有一条河可以游泳,太脏太臭了,而且还有很多的垃圾,以及一些碎玻璃,谁敢拿自己的身体去开玩笑呢?河水从来都是浑浊的,就没有清澈过。小的时候,在河里游泳,随时可以喝河中的水,那是多么甜的水。可一切都变了,也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只能靠自来水来生活了。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从来都不用上锁的,门一拉,就算事了,可眼下还有谁敢如此去做呢?不仅城镇不安全,而且乡下也不太平了。很多的坏人都跑到了乡村去偷东西,而且没有办法去破案的。小偷小拿,小伤小摩擦,即使被盗了财富,也不算大案的,除了死人,要不然,没有一个人会放在心上。

想到如今的社会里,就是死了人,也只会用钱来处理,什么道德和良心,包括法律,都靠边站了。私了,就是私下用钱财去解决,再大的灾难,都能够处理好的。因此,有钱的,有权的,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就可以把腰一壮,对我说:“不就是钱嘛,给你就是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唉,这句话多么耳熟,是不是离得太近了,是旧时代又回来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