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2:46:18 页码:10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模板13篇)
2023-11-12 22:46:18    小编:ZTFB

生活是一面镜子,总结是我们认清自己不足并改进的利器。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过去的反思和解析,找出问题所在,以便更好地改进。通过观看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篇一

摘要:随着课改的进一步实施, 当下的小学语文已逐渐趋于完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 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试教育是否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素质教育意境已经融入日常教学了吗?相信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不能确切的回答。教育在不断完善, 如何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老师能够积极的在日常教学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应用于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提升, 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引进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虽然小学的教育只是一种基础性教育,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 考试却是与学习形影不离的。所以有又常言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试是当下对各项学习成绩和所具有的相关能力的一种考核, 会伴随一个人整个的学习生涯, 甚至是工作生涯。因此又有一句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在这样一种考核模式下, 我们可以看到, 当下中国教育的现状主要还是应试教育, 而应试教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 因而我们说这样一种模式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

然而从当下的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来看, 他们对这个社会和世界充满着非常奇特的理解和认知。他们这样的一种儿童的妙龄期, 相对应来看教学, 就显得格格不入。无论是从形式还是特点, 都并不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语文学习从宏观来看应该是考察学生们的一种文化积淀, 因而应当主要注重主观发挥的成分。语文的学习与教学应当是一个精神愉悦的过程, 是享受诗情画意的过程, 是充满美好与希望的过程, 但是当下的教学与考试模式却并非如此。所以我们说, 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有待我们去解决与完善。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课程, 而同时作为我们的母语, 让学生学习语言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化的博大精深才是第一要义, 因而就需要进行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因而在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 更加要注重给学生灌输“读书重要”的思想。

小学生们有一个很强的优势就是模仿能力很强, 尤其是对于家长和老师之家的学习。中低年级的学生, 往往没有很强的朗读技巧, 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加以示范,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尤其是在断句、语气停歇、感情等方面的应用。相比之下, 五、六年级的学生就能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了, 虽然如此, 老师的范读依然很关键, 在示范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良好的朗读氛围, 进而在朗读中深刻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另外, 老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展示较优秀的朗读作品, 给学生开阔眼界的机会。同时, 学生们可以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模仿并加以创造的朗读, 并在课堂中展示, 教师给予客观的评价的同时去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若是说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那么作为语文学习的高级言语形式——写, 也同样需要一个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在一种模式的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 小学生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写作知识, 还能够快速的掌握相关的写作知识。小学长达六年的教学实际是一个整体。在中低年级, 一般都是先从简单的句式入手, 中高年级才会涉及到作文。

说到模仿, 那就要先从仿写句子开始。例如:运用“虽然......但是......、把被动句改为主动句、照样子写句子”等写句子。这里的要求就是要做到紧扣题目、结构一致。同时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后期的训练, 或逐渐地教学生们写日记, 而写日记我在日常中的要求就会很宽泛, 甚至是没有内容上面的要求, 只要能够锻炼学生的文笔、形成开阔的思维方式, 即使是没有什么参照物, 单纯的表达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其实就是鼓励学生写日记, 强调学生的个性解放和自由表达,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没有任何拘束, 这样就能够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

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将内心的想法和思维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一直以来我都这样认为, 语文是一个神圣的学科, 它与各科目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也应当做到对语言训练和思维方式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例如我们所学习的苏轼的《题西林壁》。在语文的学习中, 古文的学习是一大难关, 那么如何在这样一个困难的境遇下实现对学生“思”的培养呢?这首诗有他特别之处, 因而, 我才用了形体语言形象表现古诗句的形式。“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句我让学生分组采用了各种形式来展现这句话中呈现的意境, 有的小组在讨论后就机智的运用了自己的手指来展示。接下里的两大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同学们愤怒讨论后, 有的小组就一致采用了排排站的形式, 先横后竖再横, 后围成一个圈, 圈里站着一位矮个子的同学。这样矮个子的同学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如此具有意境的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积极参与, 还加深了对古人的理解, 帮助背诵。

在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之下, 小学语文的教学越来越需要各位老师们的努力与发掘。近些年来, 小学生们的书包越来越重, 压力越来越大, 实在是大大的摧残了我们的新生代。因而抓住教学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们快乐的学习就尤为重要。我们要积极改变“学生作为教育的牺牲品”的现状。借此良机, 也献上本人的一点心愿, 愿广大教师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 造福于教学、造福于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孙静.基于学生视界, 让预习更有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现状及相关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 2014 (13) .

[2]崔素芹.三部曲, 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14 (4) .

[3]夏骏, 吴雪芬.走“简约”之路让“积累”更有效——小学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教学初探[j].小学时代 (教师) , 2012 (1) .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篇二

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

课堂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

本文就简要分析了制约师生关系的因素以及课堂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篇三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及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培养能力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以探究这种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可见,探究性学习是满足语文新课标要求,能够集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探求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一方面,探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探究性学习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掌握得到加深,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广泛地掌握相关语文技能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一)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学贵有疑”,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是完成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关键。而且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通过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敢问,而且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创造。譬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启迪学生探究:烛之武用的什么方法,就能仅凭一人之力把秦国的大军给说退?烛之武又是处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给予了他展示才华的机会?等一些可以把握全文主旨的问题情境,有了这些问题情景以及从中产生的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在这样的氛围下,阅读探究活动就变成了学生自觉主动的积极行为。

(二)创造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高中语文课程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有效结合,因此,高中语文课程的探究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探究的过程是讲究情感的投入和发展的。所以,只有科学合理的创造探究性学习情境,才能更好的确保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实施。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虚拟情境的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人为地再现文章意境,利用语言文字,声情并茂地虚拟情境,使学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譬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合适的背景音乐,然后模拟作者站在江边,看滚滚江水浩荡千古,心中满怀豪情壮志的形象,并大声的朗诵出这篇经典的诗歌,把学生的情感融入到作者的宽阔胸襟与远大抱负中去,在这样的情境体验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的开展探究学习。另外,考虑到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呈现文本内容上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创设生动直观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好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譬如,学习《我与地坛》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地坛的现状,使学生深刻体会课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并从中获得启示,为接下来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三)点播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行动的指南,方法科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探究性学习同样如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还应该给学生点播探究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语文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其语文素养。阅读作为学习语文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只有与文本发生深层次的信息交流的阅读才是最好的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而个性化阅读探究方法和比较阅读探究方法等就是实现以上学习效果的最好方法。譬如,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点播学生与作者的另外一篇著名散文进行比较阅读探究,探究这两篇文章描写景物上的异同。

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与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交流,从而在阅读探究中与自己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中不断获得提高。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篇四

教学时,要紧紧抓住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景物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想象出一幅幅具体生动的图画,并适当采用挂图、幻灯、录音、录相等辅助手段,在学生眼前展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景物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启发他们自然地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语文课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就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使学生受到课文的教育和感染。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要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别要抓住那些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学生又难以理解、体会的重点语句,加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细加推敲,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教育感染作用。

一、在反复朗读中受到思想教育。

朗读课文是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对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一部乐曲总有它自己的主旋律,一篇文章总有作者基本的感情倾向。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从整体上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从而把握朗读的基本语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感情。要指导学生用深情、低沉的语调朗读,要读得轻而缓,将课文的感情表达出来。开始朗读时,可请理解较深、朗读较好的同学读,达到渲染气氛、感染同学的目的。有时教师也可范读,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语调、重音和停顿。

二、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外部教育的影响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但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在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更加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例如教《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要启发学生想象小灰兔听了小白兔说的话,心里会怎样想?教《诚实的孩子》一课时,引导学生想象“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他会想些什么?这样的启发能诱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运用课文学习后所获得的思想认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达到深化课文思想教育的目的。

远大的理想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他们初步意识到将来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而促使他们产生追求美好前景而奋发向上的愿望。有位老师教学《李时珍》一课,总结课文时,问学生“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为什么要加“比较”两个字?学生说:“比较完善”是说以后还要发展,老师给予肯定,并补充讲述:“李时珍着《本草纲目》后的一百多年,清朝有个赵罗敏写了《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了900多种药物,现在,又有人准备编写一部更新更伟大的药物书,同学们知道是谁吗?全班沉默,教师风趣地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时同学们就恍然大悟,笑在脸上,而理想的种子却撒在他们幼小的心田。

三、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从课文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这样,才能用自己对人对事的认识和态度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教那些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教师自己对课文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就难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受到感染。反之,如果教师能将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的话,就会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必然会打动学生,教育学生,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例如,阅读《一个苹果》,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师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入文章所展示的境界和氛围之中,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阶级情感的教育和熏陶,学生也能够加入自身的情感来理解这段课文。这说明只有教育者先受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的教育作用。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需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它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于培养“四有”人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篇五

情景教学就是运用各种教学器材创造以渗透为目的、充满智慧的教学情景方式。它利用暗示、移情的手法帮助学生了解、感知课堂的形象,从而形成知识的表象,掌握知识的核心。并且,学生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情景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所以,情景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模式的创新,它突破了传统以静态分析、以教师为主的教育训练模式。并且,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将会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的达到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

1.自学课堂阶段。在语文课堂中,自学课堂是情景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它就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自主的学习和课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解的感受和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这种语文学习就叫做还原性阅读,是将语文课文中的作者与作品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中心,之后,在教师的教学中才会有以读者为中心的阅读,在学生预习的阶段里,可以就阅读的内容、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作出自我意见,从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组内讨论阶段。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自愿原则在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将阅读的感受与不理解的问题宣读出来,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相互解答,共同理解。然后,再将不理解、有异议的部分归纳出来,在老师讲课时提出。而在学生的组内讨论方面,语文教师也要像学生的伙伴一样与不同的小组进行交流,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从而以学生为主,不能喧宾夺主。

3.交流问题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个小组都为课堂的单位,分别回答未解决问题,并且,每个小组在课堂中都先回答其认为是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班级中与别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因为,不论是任何一名同学,在课堂中提出问题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鼓励与嘉奖,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还有助于班级的和谐,人际交流的开展。而且,在这个语文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是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重点严格分析选择问题,同时,也可以作为小组交流讨论的参与者,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答并进行分析,提出看法和质疑,从而进一步的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

4.解决问题的阶段。因为,语文课的上课时间有限,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时,不是针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所以,对于某些在小组的讨论中尚未得到解决的或是在课堂上全面一致通过的`问题是不需要教师在讲的。另外,在课堂的情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点,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供有关问题的阅读资料,从而为一些课上研究不到的问题提供学生课后研究的途径。所以,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中,这个阶段教师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从而成功的将学生带入到语文的场景中来,让更多的同学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爱上语文。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语文课堂开展情景教学模式主要就是要突破传统语文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发散学生的思维。所以,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教学的过程和问题的设计也要符合教材知识的重点结构。同时,还要符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和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情景教学的模式,分析语文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从而使其能够可持续性的不断进步。

2.重视语文情景教学中的引导技巧。语文情景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就在于引导学生的方法,所以,引导技巧也是决定语文课堂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并且,语文课堂开展情景教学模式也能观察出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水平。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技巧主要就是:善于观察、善于启发和善于总结三个方面。在情境教学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观察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对情景教学方法的存在心态,从而及时的排除在讨论过程中引发学生不安的思想,并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扫除障碍。如果在讨论中,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出现不同意见,教师就要给其一定的思维发展方向,对其持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也要给与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教学内容引入更深的层次,保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四、结语。

语文教学开展情景教学模式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知识支撑,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语文教师要在情景教学中开设自主适应的语文课堂问题,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进入到语文的世界中,使语文课堂活起来,从而构建起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2]陈洁瑜.运用情景教学对小学教学的影响[j].读书文摘,.06.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篇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其学识与修养必高出于一般的常人,否则就是对教师这一尊称的污辱。在对“什么是真正的教学质量?”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上,就直接体现出了教师学识与修养的高与低。

可以这样说:对“什么是真正的教学质量”的认识与理解,决定着我们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还是与之相反,是应试教育(分数教育)。这就是说,区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标准,就是看我们如何认识与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不是考试分数,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考试分数几乎与教学质量毫不搭界。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考试分数是考试分数,两者不能混淆,更不能混同。考试分数,最多只表明学生记住了哪些死知识罢了。因此,“学业成绩是教学质量的核心”的观点,我无论如何都不能同意。

什么是真正的教学质量?我认为:教学质量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即德与能,也就是说品德如何,做人如何,会不会自己学习等),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有没有比原先进步,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只有学生自由、自主、全面、健康的发展,才是我们讲的高教学质量。离开了学生自由、自主、全面、健康的发展而谈什么教学质量,都是伪教学质量,都是不人道的,都是在对孩子的犯罪!

所以我无法同意“无论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我们老师的责任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说法。我们的古人都知道“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责任,而“传道”是放在首位的。老师的责任,首先是“传道”,其次才是“授业、解惑”,才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可以这样说,“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只是老师责任的一小部分,而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传道”,而不是其他。那么,在今天,传什么道?作为教师,在今天传的道是:(1)做公民的道理(学如何做一位合格的公民);(2)学习的方法(学如何学好);(3)好习惯的养成;(4)学习兴趣的培养(为终生学习打底)。

学生上学,老师教书,国家办教育;多少年来,好像早以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很少有人去深究:学生上学为了什么?学生为什么要上学?家长送孩子上学是为了什么?家长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学?老师教书为了什么?老师为什么要教书?国家办教育是为了什么?国家为什么要办教育?社会支持教育是为了什么?社会为什么要支持教育?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好多人好像都明白,又好多都说不清楚。

其实,学生上学是为了学知识、品德、本领,让自己现在能更好地生活、将来能一辈子幸福。家长送孩子上学是不应该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为自己增光添彩,为让自己老来能有所依靠,更应该为孩子的一辈子快乐;老师教书,把自己可以教人的学识、本领、品行、思想传给学生,是为多数学生的一生幸福,更是为老师自己的一生幸福。国家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一批各个行业的精英领袖来引领社会各方面的健康而快速地发展,是为了培养出一大批品行端正的社会公民来支撑社会的健康而快速地发展,让社会多数人受益!这也正是社会支持教育、想把教育办好的原因。因为了教育办好了,将对全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有好处;教育办不好,全社会的大多数人都受到拖累。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多数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都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为多数学生的一辈子快乐;为社会的现在和将来都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为多数人现在将来一辈子快乐。

所以,我个人认为:教育质量,其实很简单!主要看我们通过教育教学,学生的知识、品德、本领,让自己将来能更好地生活将来能一辈子幸福的知识、品行、本领、思想有多少长进。对社会多数人的一辈子幸福有用有益有趣的知识、本事、方法、思想、品行有多少长进。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质量!这才是对多数学生的一辈子幸福、对社会多数人的一辈子幸福切实有益的教育教学质量!

能引领多数学生身体强健、品行端正、学识丰富、兴趣高雅,就是有教育教学质量!就是对多数学生的一辈子幸福、对社会多数人的一辈子幸福切实有益的教育教学质量!

所以,衡量教育是非好坏、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最根本标准就是看:你的教育、你学校的教育,你主管的教育,对多数学生的一辈子幸福、对社会多数人的一辈子幸福有好处,还是有坏处,是多还是少!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篇七

1.1教学重心偏离。

无论怎样强调或者淡化考试的权威性,怎样大张旗鼓的宣传素质教育,高考始终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追求答题的准确性上,对学生的训练停留在语言能力和答题技巧上,一切都是向高成绩看齐,过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答题的技巧性,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抛在脑后,无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完全成了考试的机器,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并且,语文考试中的标准化试题越来越多,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标准化试题的训练上,这种追求使得高中语文中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1.2高中语文老师教学缺乏创新性。

当前活跃在教学一线上的高中语文老师,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偏重追求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对教学的人文性缺少关注,老师为了使得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语文课堂上对内容的讲解形成一种固定思维方法,老师传达给学生的也都是一样的答题技巧,这样的教学方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性思维能力,抹杀了学生的闪光点,学生读课文时的想法、见解也被考试占据,头脑中想的是怎样划分文章段落、归纳文章主题,对于文章中涉及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老师在讲课时过分依赖课本,完全以课文为中心,不敢越雷池一步,千篇一律,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使学生渐渐失去了求知的欲望,渐渐失去了自身的个性。

1.3校园及周边文化没有形成有益引导。

当前,大多数学校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升学率上,没有人关注高中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校有关部门也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意识,高中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没有起到宣传校园文化的作用,针对高中生开展的文化讲座、讨论会几乎没有,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且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是在市中心,环境嘈杂,并且周边娱乐场所众多,对于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极易产生不良影响,学生逃课去网吧的现象经常发生,这些都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

2、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方法策略。

2.1老师要有人文精神素养。

作为教育工作者,心中是否有关爱之心,是否有尊重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爱,是否有人文精神素养,决定着老师能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素养对于高中语文老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语文老师不仅仅承担着传递学生知识的责任,还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高中语文老师只有拥有人文精神素养,用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而分级别对待学生,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合理安排讲课进度,控制课堂信息量,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老师要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多播放与课文有关联的、人文精神浓重的视频以及短片,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2激发学生潜在的人文精神。

教育工作者即高中语文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潜藏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思考、想象、创造的能力,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看到学生身上的潜能,有效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引导,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而是要有耐心,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多鼓励他们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还要鼓励学生勇于进行写作,并且勇于投稿,让学生在写作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写作能力是学生的一种重要技能,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2.3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学活动中的民主氛围,自由的氛围是学生的辽阔天空,学生可以在那里自由的翱翔。高中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有独立的想法,并且敢于质疑,敢于向老师追问和探索。老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班级里的演讲大赛,并且在比赛中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锻炼自己的勇气,不管比赛结果如何,学生的这种比赛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另外,学校可以考虑采用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老师尽量减少自己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角,老师在教学中只是作为辅助占据次要地位,学生有问题时主动向老师请教,学生是主动学习,老师是被动传授知识,改变过去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篇八

练在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训练”,取而代之的是“培养”。那么,“培养”与“训练”是什么关系呢?《现代汉语词典》对“培养”的解释为“按一定的目标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显而易见,“培养”和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是“培养”的内涵要比训练丰富的多。

然而,训练这种形式,作为一种方法,本身没有问题。适中、适量的训练在教学中依然非常必要。我们的教学活动离不开训练的手段。例如,“识字、写字”这一块,离开训练能见成效吗?特别是“写字”,俗话说“不练光说假把式”,没有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学生就不会练好字,同样,没有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学生与不能形成良好的朗读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习题,突出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可操作性、做到精炼、巧练。我们深信,只要在课堂中注意让学生有效地“练”,就一定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篇九

笔者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发现,教师如果和学生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整个教学工作的推进就会更加顺利,无论是学生对教师启发引导的积极响应程度,还是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进行分析。

一、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

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他们的思想活跃程度一点也不低于成年人,特别是进入中高年级以后,学生更加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简单粗暴的作风,对学生的教育不分场合,动辄训斥学生,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对教学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坚持尊重每一位学生,无论这位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表现如何以及效果如何,都将教师的关爱平等地洒向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学生交流时从不用敏感的话语,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或者学习中出现了问题,也总是和颜悦色地指出来。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选择相对封闭的场合,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不训斥辱骂学生,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以尊重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构建师生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才能够获得来自学生的尊重,否则容易出现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关心学生。

小学生心理非常敏感,他们尚未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教师也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关心学生,在训练环节帮助他们掌握要点,提高体育学习训练的实际效果,而且还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在体育训练教学中,笔者认真观察和分析每一位学生动作情况,凡是动作不够规范标准的都进行亲自指导,以及安排一些训练较好的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让这些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感受到浓厚的集体氛围,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力度的加大,许多地区的小学都增加了住宿生,这些小学生远离父母住在学校学习,教师更需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例如体育课着装的要求可以提前提醒他们,防止他们不规范着装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困难,体育教师还应当和班主任共同帮助学生解决,从而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激励学生。

许多小学教师都深有体会,在体育课上多鼓励学生会使他们信心百倍,哪怕训练再艰苦也会勇于克服,这就是激励活动的促进效应。研究显示,小学阶段的青少年内心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老师的鼓励可以在学生心中产生强大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在师生互动中也会更加投入。鉴于这样的情况,体育教师要充分激励学生,在一些训练消耗体力较大的项目中,有意识地树立一些典型要求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这些典型将会产生强大的激励和带动效应,笔者在肯定这些同学的同时,对训练中出现的一些勤奋刻苦的学生,也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让学生增强成功感。因为有了教师的激励,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想方设法增加激励的频率,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情感支撑。

小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犯了错如何处理?这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体罚是不能的,严厉的批评也不足以可取,教师应当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对待学生,包括能够容忍学生犯下的错误,但是一定要和颜悦色地指出来,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使自己受到深刻的教育。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学生的内心不会产生强烈的抵制,还可以存在的问题为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例如分析遵守时间纪律的重要性,分析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教师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对待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都能够科学地对待,采取有效的技巧进行解决,既可以体现对学生的教育指导效果,而且使师生之间形成了更加和谐的关系,这样的和谐关系可以为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基础。

五、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疏导学生。

无论哪一个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都会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心里的困惑会更多,教师必须要注重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跳出自己的层面、角度、思维看待问题。虽然有些问题站在成人的角度看比较幼稚,但是在学生的世界中却都是一些大事,无论是学习的忧虑情绪,还是和同学之间的一些小矛盾,这些方面不加以有效化解,必将对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产生消极影响。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育,例如经常组织一些团队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在团队合作的活动中受到深刻教育。教师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进行谈心,不仅要了解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想法,还要了解他们面临的一些心理困惑,帮助他们进行解答,同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疏导和调节的方法,多回顾美好的事物,多展望美好的明天,将一些不良的情绪排泄出去,这样就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教会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水平,而且能够营造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教学工作开展。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至关重要,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良好师生关系推动教学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徐小鸣.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构建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2(12)。

[2]陈秀平.合作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1(12)。

作者:姚伟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姚集镇刘果小学。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篇十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微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新媒体之一,学生也在通过微博来发表自己对于各类事件的看法,它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将微博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将会带来较好的效果,教师应合理利用这一教学工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从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出发,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博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前言。

微博作为信息传播的有效平台,具有较强的共享性与时效性,大受高中生的青睐。微博的广泛使用为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微博辅助教学可以实现每位学生与老师自主交流的愿望,加强深度交流。同时能够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关注社会热点,把握实事动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微博用户已达3亿,其中10至19岁的用户群约占25%,说明微博中学生在微博用户中也占有较大比重。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辅以微博将会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会感到乏味,易产生厌倦心理,为此教师将微博这一大受学生青睐的新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大家对于微博都很熟悉,因此,讲课时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认真对教师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教师可以将相关社会实践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通过实例教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相信未来》这首诗时,教师在介绍这首诗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后,可以推荐学生关注“为你读诗”官方微博,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从中理解更多的现代诗。以音频的形式更为直观地展示诗歌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也可以布置课后读诗的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进行录制,然后通过微博平台与同学老师进行分享,以新颖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度。

教师可以关注全班每位同学的微博,从学生的微博动态中了解学生的近况,包括学习、生活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后发布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动态或者自己的一些感触,引发学生共鸣,然后从学生的评论当中了解学生对于某些事件的看法。另外也可以通过微博评论功能或私信功能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内容不限于学习,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沟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使学生放下戒备,打破以往对于教师的刻板印象,并且使其感觉到被关注,从而加深师生间的情谊,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交谈。

以《我与地坛》为例,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绝望的境地中探求希望的过程及对母亲的怀念。这是一篇优秀的且令人深思的文章,教师可以在课后发布微博,例如“学完《我与地坛》你是不是有很深的触动,你是否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或者“你是否惧怕死亡,作者对于死亡的.态度是怎样的?”等。收集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或由这篇文章所产生的一些思考,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能够了解学生对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看法,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有效运用微博提高学生写作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关注贴近高中生实际的微博公众号,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名家的文章,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甚至能够通过私信的方式与作者进行直接的交流,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自信以及提升其文学素养大有裨益。学生在阅读众多名家的作品之后,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其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微博收藏或分享优美的语句,积累丰富的词汇与素材,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写作当中,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左右青春微官”里的一句话“在最平凡的生活里前辈和努力,总有一天,你会站在最亮的地方活成自己曾经渴望的模样。”让学生体会微博中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思考微博的含义。在理解后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中,同时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激励,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为了人生的目标而不断努力。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用简洁准确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结语。

运用微博辅助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拓展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途径,更有效地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高中教师应适应时代的变化,将微博这一新的教学工具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促进语文教学的持续有效发展。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防止学生盲目相信一些不实的言论,真正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合理运用微博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开展。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篇十一

面对稿纸,提起笔来,我却迟迟不敢下笔。这不是我没有想好写什么,而是在考虑我应该怎样写。是严格按照论文的一般格式写,还是按我的擅长的方式——随笔式的记录下我的严肃的思考。因为,我觉得自己写的文字并非是普通的文字,更不是用以仅供评委们评选的文章,那一格一格的是生命,是我的平凡又严肃的生命。钱穆先生认为生命有两种:一是身生命,一是心生命。我抒写的正是我的心生命;也许她是那样的平凡,也许她永远只能保持沉默,也许她只能成为评委们不得不读的文字,而后束之高阁,尘封于垃圾的文字堆,但我珍惜她。

这也是我命题为《让语文回家吧》的想法。

是的,我们是该让语文回家了。语文同样有两种生命:身生命和心生命。但是,语文的现状却是只拥有了甚至很强壮的身生命,而心生命早已死亡,或早已被人们遗忘。心灵的夭亡凡胎肉眼常常看不见。单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语文回家的唯一或首要办法,就是让自己拥有健全有健康的生命,即身生命和心生命。身生命是短暂的,而心生命却可能是长久的甚至是永恒的。不是吗?孔子与孟子早就死了,但他们的心生命依然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语文教师的身生命同样是短暂的,但他的心生命却应该是永恒的。他的童心不应该泯灭,他的思考不应该苍老,他的理想不应该功利与庸俗。他应该什么都想看看,什么都想知道;看过之后,知道之后,该说就说,该笑就笑,该哭就哭,该骂就骂,一声声像乡间的蝉鸣,全如天籁。也许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师才可能让语文回家。

每次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我都会怦然心动。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二五年,那是一个黑暗的岁月。黑暗的岁月产生畸形的性格,也许是正常的吧。然而鲁迅先生却无比的悲哀。是啊,做惯了奴才的人,一旦有人给他指出一条通往自由的路,他反而不敢走;不但不敢,反而会出卖这自由的指路人,以博取主子的欢心,以便做个“幸福”的奴才。只要是有良心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况,谁不悲哀呢?在非洲,在印度,一根钉在地上的小木桩就能够拴住一头大象。因为在大象幼小的时候,他就是这样被拴着的,久而久之,习惯了,也压根没有了挣脱的意识。这正如“跳蚤”实验。跳蚤可谓是生物中善跳的了。可是把他置于一定高度的玻璃杯中,每天给他降低一定高度,这样善跳的跳蚤所跳的高度也会不到一寸。这正如鲁迅笔下”奴才”,奴性十足,驯服惯了,便安心于被束缚,便丧失了个性意识,自由意识,一句话,让人的“人格”面目全非。

早在二十世纪,鲁迅先生在他的《狂人日记》里曾经发出过“救救孩子”的呼唤;这呼唤在中国的上空飘荡了近一个世纪。鲁迅当年之所以要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是因为我们大人用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奴性来不断地“吃”着自己的孩子,眼看着正常的孩子被越吃越少,于是鲁迅先生才如此心急如焚的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如今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是谁又知这种吃人的恶习又以另一种方式存在。让我们来读一篇中学生的《新狂人日记》,也许你和我一样会怦然心动,会听到鲁迅先生的呐喊依然在我们耳畔回荡。

新狂人日记。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日前闻其大病一场。近见之,早以康复。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语多荒唐,特录其下。记中之语误,一字不易。

(一)。

今晚夜色平和,诗一般的平和。

“你去看课本!看这些管个屁用?它包你考上大学?”父亲说。

(二)。

对的。父亲定然不是先前的父亲了。不然,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在如此短短的几年里,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是的,就这几年。

那个机器的眼睛阴森森的,好恐怖。

(三)。

早上起床,我去洗脸。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人,他面带倦容,头发散乱,特别是他那双眼睛,布满血丝,像是一个饱经风霜而无所获的年已经花甲的老人的眼,它要闭上,好像又由于某种原因不敢闭上或者根本就不能闭上,它在流泪,它在流血。那个镜子里的人是谁?我真的不认识。那个机器走过来说:“快,抓紧时间,你照什么镜子呀你?”我问他镜子里的人是谁,他用大手摸摸我的额头,勉强无力地笑笑,说:“快,别开玩笑了。”

我是谁?

(四)。

天色很好,我料定不妙。

放学时,我骑着车,路过小学门口,那帮小孩子都在大门外追着、闹着。

(五)。

又一次感性与理性的强烈大碰撞,把那些定理们碰得一个个目瞪口呆,哑口无言,我感觉到他们呼吸急促。

我知道了,现在我才知道,那些人是我,他们都是我,绝对,我敢对天发誓,他们就是我。准是有人把我的思维用一种什么形式移植到了这个位置,这个肉体上。我的天,我见到了我,却不敢相认,真的不敢。

(六)。

今天有一群老师在一起叽叽喳喳。时不时还抬起头来看我,笑着,又去叽叽喳喳。

他们在说我!

说我什么?说我的成绩又一次证明了思维大脑移植的成功?

我走近听听,他们背过脸,声音更小了。

(七)。

有点风。

(八)。

无风,多云。

(九)。

(十)。

救救我!

读完这篇文章,我又一次被震惊了。一个只有十多岁的未成年人,当他面对镜子观照自己的时候,他竟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他可是受了十多年的教育和熏陶啊!也许他的感受不能完全怪罪于语文,这样未免太过于沉重了!语文也有不能承受之重。但是,语文毕竟是滋养他灵魂的基础的基础。如果十多年的语文教育就是培养出这样的思想和灵魂,是这样的徒有躯壳的人,那我们的语文教师也无异于等同于鲁迅先生和这位中学生笔下的“吃人者”了。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篇十二

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交互活动而产生的平等的、民主的关系,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着,它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关系极大。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真正作用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

2.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体现为课堂上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通过这种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使学生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得到逐步的确立。

3.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精神的自主、人格的独立。

二、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制约因素。

2.1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成绩”疲于奔命。

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2.2网络媒体大众化,学生上网获取信息甚至比老师多,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信息量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对教师的“知识”满意度降低。

2.3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仍根深蒂固,而学生的特长、个性被严重埋没或被严重忽视,成绩差的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肯定,师生关系疏远。

三、课堂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愉悦的课堂生活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影响着课堂发展和生长的人际关系,而这种人际关系在课堂管理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课堂管理中应构建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包括以下几方面。

3.1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

植物需要土壤、水和阳光才能生长,对于人来说,同样有生长的需求,理解和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对学生的(包括人的)需要进行了解释与分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构成。

库柏史密斯(coopersmith,s.)认为,学生要保持高度自尊,就必须体验到器重感、胜任感和权力感,其中器重感是个人从真诚的相互关心的双向关系中获得的一种受到重视的感觉,胜任感是个人觉得自己完成某种社会任务或比同龄人做得更出色的感觉,权力感是自己制约环境的能力感觉。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作为学生生活的场所,学生不仅要在其中学习,而且需要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而且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教师要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是不可能的,只能从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

3.2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新的课堂管理理念鼓励学生作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参与课堂管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和愉悦。

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权力的度,一方面充分运用自己的权力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并严格要求学生遵照执行;另一方面注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使学生有积极的行为方式,协助教师解决课堂上存在的理由。

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教师的民主程度;二是课堂管理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

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使学生对于课堂管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能力,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课堂管理实践中锻炼自己。

同时,在确定课堂管理的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

3.3推动师生沟通。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在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沟通是一种交换信息的过程,人们通过沟通可以相互了解,求得共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师生沟通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信息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教师只要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并接受。反之,在师生关系中,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无能、自卑,觉得被同学奚落,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理解,那么无论他平时多么喜欢这门课程,也不会产生学习的热情,更不会对学校产生好感。”(1)倾听。

教师的倾听能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理解,觉得自己有价值。

倾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理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具有自信的心理品质。

如果教师只是居高临下地说教、劝告、批评学生,学生就不会对教师知无不言。

(2)教师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是人,有自己的情感,当课堂管理出现理由时,教师应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以及对学生的反应,提出自己的要求,避开使用侮辱和贬低学生的语句。

(3)理解。

沟通的目的是使师生达成相互的理解。

学生在心烦意乱、情绪不佳时需要教师的理解,这种理解表现为需要向教师倾诉,允许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受。

这实际给了学生通过谈话来调整自我的机会,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能接受他们,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四、结语。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滋润着课堂,提高了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使学生拥有愉悦的课堂生活,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今后还应不断实践和总结,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推动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9)[2]jones,v.f&jones,l.s.全面课堂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方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3]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4]唐思群.师生沟通的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体系【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突破四千亿美元。

广西是中国大陆通往东盟的桥头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广西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契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推动广西物流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广西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广西政府这几年在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物流园区等物流硬件设施的建设上不断地加大投资,物流硬件平台已初具规模,目前急需解决的是物流人才方面的软件配备。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重要基地和主要载体,其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如何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特点,为当地培养面向东盟的中高级国际物流人才成为广西高校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相关研究述评。

(一)学术界对广西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

1.广西物流人才需求分析的研究。

王珍莲、莫柏预对广西的物流人才需求进行分析,认为具有计算机及网络专业知识,熟悉国际物流惯例的国际物流人才比较缺乏;杨怀珍等通过实地访谈、网上问卷调查与电话咨询的形式进行了调研,得出广西物流人才需求集中于基层岗位的结论,而且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存在偏差。

2.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朱芳阳从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需求出发,以钦州学院为例对如何培养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人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邓焱等对北部湾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时间分配模式、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杨军,赵继新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基于北部湾经济建设的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林君暖对工学结合、订单式、“2+1”式等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

3.广西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兰必近从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内容选取、业务岗位技能、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提出构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岑丽阳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培养体系、共建“开放+实训”物流实验中心、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构建国际物流实训基地和师资培养的平台、国际双向交叉培养中国—东盟国际物流人才;韦克俭等围绕专业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对如何培养物流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进行探讨;王景敏提出构建地方高校“工学结合”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实现学生、企业、高校三方共赢。

4.广西高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韦克俭指出东盟多数国家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必须抓好物流专业学生英语的学习;韦克俭提出开设保税物流、世界物流地理实务等课程,以满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5.师资队伍建设及物流人才评价研究。

朱莹对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探讨;潘文昊提出构建面向东盟的物流人才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相关研究评价。

学术界对广西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需求分析、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物流人才评价等方面,并有了一定深度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学术界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广西高校如何培养合格物流人才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广西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研究。

本文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广西物流人才需求及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学体系目前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

二、广西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一)广西物流人才需求抽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和分析广西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本课题组从206月至年10月对广西北部湾地区物流人才需求目前状况开展了实地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向广西北部湾的防城港、钦州港、北海、凭祥等地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发放并收回了有效调查问卷表151份。

本次调查的仓储企业45家,生产制造企业23家,货代企业20家,运输配送企业46家,贸易企业12家,快递企业5家。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基本素质,物流人才各层次的需求和英语水平的要求等。

(二)广西物流人才需求抽样调查结果统计。

1.企业对物流人才学历的要求。

在所抽样调查的企业中,对中专和技校的物流毕业生需求为21%;对大专学历的物流人才需求最高,占41%;对本科学历的物流人才需求占26%;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端物流人才需求较低,仅为12%。

2.企业对物流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在调研的企业中,企业要求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知识以外,有91家企业要求物流人员熟悉东盟国际物流的运作规则和惯例;96家企业要求物流人员熟悉东盟国家的政策和法规;102家企业要求掌握英语,能够用英语填写报检、报关及其他物流单据;86家企业希望物流人员掌握东盟国家的语言,与东盟国家企业的业务员能够熟练沟通交流。

3.广西企业对物流人才能力的要求。

大部分企业对物流人才要求有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物流战略、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业务模式等方面的规划与设计能力。

三、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学体系理由分析目前广西有广西财经学院、广西民族大学、钦州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全日制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根据本课题组调研,普遍存在如下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没有针对东盟物流需求等理由。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广西大部分院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专业的目标定位和专业特色不明确,各校对培养什么样的物流管理人才表述笼统。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坚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掌握物流管理的理论、策略与技术,熟悉物流业务工作流程,具有物流组织管理和物流市场开拓能力,能初步设计、分析、优化和组织实施物流方案的物流管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笔者认为该培养目标没有体现区域特色,没有体现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二)课程设置需进一步完善。

1.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有些高校在开设物流本科专业课程时根据本校或本系教师能上什么课程才开设什么课程,存在因教师开设课程的现象,本来需要开设物流法规,由于教师对该课程不熟悉,就改为经济法,当然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课程教学大纲不完善,教师选择教材比较随意,造成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交叉性,如开设采购管理课程,有些教师订购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教材与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有交叉;课程的时间安排上没有考虑其他课程的同步性,如出现微观经济学与高等数学上册同时开课的情况,由于学生还没有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听微观经济学很是吃力,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2.课程设置没有实现模块化。

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设置课程主要有物流导论、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运筹学、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物流英语等课程。

开设课程较多,有些课程学生毕业后基本上用不到,对毕业后职业岗位所需的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没有强化,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如海商法课程对学生来说很难学,但如果学生毕业后不是去港口工作,而是去了制造企业,笔者认为学生在校完全没必要学习该门课程。

3.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区域特色。

有些学校在做人才培养方案时主要参考一些国内知名高校的课程设置,很多课程设置模仿国内重点院校,结果课程设置趋同,没有体现本校的特色,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怎么样体现自己的特色,如何更好地为当地培养更合适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要有体现。

(三)实践教学环节明显不足。

广西高校物流本科专业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足,虽然设置了实践教学内容,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理由主要有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校内实训硬件设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没有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去企业实训基本上是参观学习,只是看看企业的仓库、货架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重视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对学生作用不大。

四、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体系构建。

(一)明确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管理中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

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管理中高级人才,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了解东盟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物产、资源、经济、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等。

2.熟悉东盟港口、口岸和重要物流节点城市。

3.熟悉东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线路,掌握我国到东盟国家的主要多式联运线路。

4.熟悉货物出口东盟报检、报关、贸易单证制作流程。

5.熟悉东盟物流惯例及东盟贸易相关政策法规。

6.掌握先进物流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如条码技术、gps、erp等物流软件。

7.能够熟练利用英语填写如订舱单、装箱单、到货通知单、报检报关单等。

8.掌握运输、包装、仓储、配送等物流基本业务技能。

(二)面向东盟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面向东盟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参见图1。

1.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可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学和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的开设目的是打下良好的经济管理基础,管理者在做物流决策时,不仅要能够定性分析有时还需要适当进行定量的分析,管理者还需能够看得懂基本的财务报表。

2.专业必修课。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必修课可以开设仓储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物流运筹学、库存管理、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国际物流、集装箱运输实务、供应链管理等课程,通过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物流专业基础。

3.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主要是在大学三年级才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在物流某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学习,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分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三个模块。

第三方物流模块:第三方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物流运输包装、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企业物流模块:运营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商品学、电子商务;国际物流模块:海商法、报关与报检实务、国际货运代理、进出口业务与单证、国际结算。

具体见图2。

4.任意选修课。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任意选修课开设物流专业英语、东盟国家社会与文化、越南语、东盟地理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发展进行选修。

(三)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物流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途径,所以学校领导、专任教师和学生必须重视物流实践教学,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见图3。

1.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

申请国家财政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室,购买必要的托盘、手推车、叉车、堆垛机、输送链、条码打印机、条码识读器、条码检测仪、物流周转箱、各种类型货架、自动打包机等物流设备,通过校内物流实训使学生对物流基本操作有初步的认识;购买合适的物流软件,如物流仿真软件、第三方物流模拟流程软件、进出口单证软件等,通过软件实训,使学生对物流流程有一定的认识。

2.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除了在校内实验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外,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现与凭祥物流园、防城港物流公司、北部湾集团、中集国际物流公司、桂中海迅物流公司、中信大锰、南宁真龙烟厂建立紧密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学研”合作教学。

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或者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让学生对真实的物流业务流程有深刻的认识。

(四)国际双向交叉培养中国—东盟国际物流人才。

广西高校可以通过与东盟国家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国际物流人才,如中国的物流本科学生一、二年级在国内学习,三年级到越南或泰国学习,四年级再回中国进行毕业设计。

目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有越南语专业和泰国语专业都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但是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还没有与东盟国家实行联合培养,主要理由是广西高校的物流本科学生英语或东盟语言能力不强。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在一、二年级选修越南语的方式通过语言关,然后就可以实现人才国际化联合培养。

服务当地经济,为当地培养合格人才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的高校必须培养出更多的面向东盟的物流管理中高级人才,为广西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苏飞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带给广西企业的机遇与挑战[j].企业科技与发展,(8)。

[2]李湘.物流业发展与广西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新西部,(15)。

[3]王珍莲,莫柏预.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需求的物流人才分析[j].市场论坛,(8)。

[4]杨怀珍,董欢欢,李雷.广西区物流人才需求与知识结构调研[j].江苏商论,2012(2)。

[5]朱芳阳.北部湾经济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0)。

[6]邓焱,潘旭阳,黄良芳.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4)。

[7]杨军,赵继新.面向北部湾经济建设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

[8]林君暖.广西北部湾高职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企业科技与合作,2011(17)。

[9]兰必近.北部湾经济区高职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生产力研究,(14)。

[10]岑丽阳.中国—东盟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

[11]韦克俭,李继宏,吴砚峰,等.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大力培养物流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下转第54页)。

[12]王景敏.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地方高校应用型港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1(32)。

[13]韦克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人才培养实施的模式与倡议[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14]韦克俭.中国—东盟保税物流形式及人才培养[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15]朱莹.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深思[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5)。

[16]潘文昊.面向东盟的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0(4)。

[17]王珍莲.广西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人才培养分析[j].市场论坛,2011(12)。

关于语文教学论论文如何写篇十三

汉字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最初的甲骨文、象形字演变至今的方块字,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在茫茫的字海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也许并不多,但对于刚识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却并不容易。单单小学语文六年制二册就要求:认识460个字,其中300个是要求学会的字,160个是要求认识的。识字量的提高,使生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字呢?我认为,只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是关键,教给学生科学的识字方法是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要坚持两手抓,相信学生一定会乐学、会学、想学。为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做到了三动:一、眼动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人信息的获取60%~80%来自视觉。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是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的汉字渊远流长,形体优美,一字就是一幅画。在教学生字“日、月、水、火”时,学生已经通过对比象形字和现代汉字记住了它们。我告诉学生:许多汉字都是由事物本身形态演变而来的。在教学生字“鸟”时,我并不是逐笔划地范写,而让学生观察“鸟”字,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我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只停栖在树枝上的小鸟。学生恍然大悟:那一撇就是鸟头上的羽毛,竖折折钩是鸟的身体,那一钩就是爪子,横折钩和一点自然是鸟的脑袋和眼睛了,而最后一横就是树枝。后来,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很快就记住了“明”、“叫”等字。二、口动。儿歌、口诀是儿童喜爱的文体。它们琅琅上口,易念易记。在生字教学中,给一些生字编儿歌或口诀是学生喜爱的识记方法之一。在教学生字“时”,我编了口诀:田里长草了。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苗”字。我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自己创作,学生为自己能编儿歌、编口诀而感到十分自豪,特别是编出的儿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肯定时,更是得意万分。如学习“告”字,一位学生说:一口咬去牛尾巴。在认识“溪”字时,我教学生念儿歌:三点水,爪字头,一扭一扭碰石头,溪水直往大河流。学生举一反三,在学习“孩”字时,学生编了一首儿歌,异曲同工:子字旁,点横头,扭一扭,撇一撇,下藏一人是小孩。三、手动眼、口、手都是人体主要器官,它们对大脑的记忆起着重要的作用。边动手操作边识记生字,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汉字中,有大量的形近字、形声字。在形声字归类识字教学中,我制作了活动卡片。如教学“清、请”时,我用活动卡片“氵”、“讠”和“青”自由组合,让学生识记,其余的生字如“竿”、“赶”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活动卡片,在小组中演示、变化,比一比,看谁记得快又牢。不是形声字的形近字,如“刀”和“习”字,也可以使用活动卡片,把横折钩“肚”里的笔划进行变换演示,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很快就记住了。在复习生字时,复习方法枯燥无味,学生缺少复习兴趣时,还可以利用活动卡片玩打纸牌的游戏,边玩边复习。方法是:把偏旁卡片和常用字卡片打混,平均分给玩游戏的人(两人以上)。如其中一个学生打出偏旁“亻”口中念“单人旁”,另一个学生打出“主”字,口中念“单人旁和主字组成住,记住的住”,就可以把两张牌都收来,游戏玩到最后,手中牌最多的人获胜。当然,在生字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做到眼动、口动、手动,还有耳动、心动……不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