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观察蚂蚁日记(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9:14:47 页码:10
2023年观察蚂蚁日记(通用16篇)
2023-11-12 19:14:47    小编:ZTFB

通过总结与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如何写一篇畅销小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呢?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观察蚂蚁日记篇一

星期天,我和妈妈在瓦屿山上抓了6只山蚂蚁,放在我的蚂蚁工坊里养着,当我的观察实验品。

这是一群山蚂蚁,其中5只为同一种类的大个子蚂蚁,浑身上下长着极有伪装性的“枯叶黄”,脊背上有两排齿状的身甲。我叫它们为“大个子”;另一只属于不同种类,个子相对小些,全身乌黑锃亮,头呈倒三角形,一对粗大的触角象电视天线一样,整天不停摇摆着。我叫它“小个子”。它们体形比一般的蚂蚁大十几倍,六条腿特别长而且有力,跑起步来健步如飞。别看它们长得大,胆子可小了。

一进工坊,蚂蚁们立即四散开,惊慌失措地到处乱跑,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过了一会儿,蚂蚁们才稍微平静下来。“大个子”们都聚集在工坊的角落里,相互急促地磨蹭着触角,好像密谋着一起“越狱”,而“小个子”却远远地独自一人,急切着寻找着出逃的机会。商定片刻后,“大个子”们便四散开来四处寻找可以出逃的洞。结果找了半天,洞倒是有,只是太小了,不可能钻出去。眼见出去的希望太渺茫了,它们只好定下心里不再四处乱窜,无奈地在工坊里住下了。都说不同种类的蚂蚁会因为身上的气味不同而争斗,可“大个子”和“小个子”却在我的工坊里相安无事。

我一看,心里乐开了花:“蚂蚁最喜欢吃甜食。我得安抚安抚这些小家伙。”我从厨房拈来些白糖,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放入工坊中,生怕一不留神把一只蚂蚁给弄跑了。糖放入工坊后,我仔细观察着蚂蚁的一举一动:糖晶粒在工坊的水汽下慢慢融化成一汪水渍。有一只蚂蚁不经意地经过这儿,敏锐的触角一下子探测到空气中的甜味,它兴奋地俯下身去舔了一口。它一边欢快地吃着美味,一边大幅度地摇动着触角给同伙发送信息。哈哈,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蚂蚁可真够讲义气。不一会儿,糖水处聚集了全部蚂蚁,它们都一个个依葫芦画瓢,咂巴咂巴喝起了甜甜的糖水。美味让它们完全忘记了失去自由的痛苦。吃饱喝足后,它们每位的肚子都撑得好像一个个迷你乒乓球,一动不动地趴在果冻似的营养胶上享受着“阳光浴”。

看来,蚂蚁很善于适应环境。

观察蚂蚁日记篇二

今天,我在我家楼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蚂蚁窝。为了观察蚂蚁我捉了几只大蚂蚁和小蚂蚁。

9月24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发现大蚂蚁和小蚂蚁都是由三粒"芝麻"组成的,头上长着一双触角,眼睛下面长着钳子嘴,腹部长着六只足,有细又长,难怪跑的那么快呢!

9月25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把一块骨头放在蚂蚁窝旁边,一只机灵的蚂蚁发现了,它先动了动那块骨头,缩了回去,后又动了动骨头又缩了回去,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它在确保安全之后,一眨眼的功夫,队伍庞大的蚂蚁群来了,它们把骨头一点点的抬进了窝里。

9月26日 星期一 阴

我通过观察发现蚂蚁是一个团结、不怕困难的动物,蚂蚁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它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观察蚂蚁日记篇三

今天我和我的好朋友王安琪一起出去玩,忽然看到了地上的小蚂蚁,王安琪妈妈说:“咱们来看看这些小蚂蚁吧!”

我和王安琪蹲下来,仔细观察起小蚂蚁来。

我数了数,有三个蚂蚁窝。蚂蚁的窝好像都是用一粒一粒的小沙子组成的,中间有个小洞洞,洞洞周围全是沙子,蚂蚁们就是从这个洞进出的。

小蚂蚁们的窝正好在人行道的这一边,它们需要去那边的草丛里找食物。小蚂蚁们沿着砖头的缝隙走,缝隙好像就是它们的公路。那“公路”弯弯曲曲的,好像迷宫。小蚂蚁们很有秩序地排成一队,一般都没有出队的,可是有极个别的还是出队了。

我用手轻轻捧起一只小蚂蚁,仔细地看。我发现小蚂蚁身长大约是两毫米,有六条腿、两根触须,当蚂蚁见面的时候,就会用触须互相碰一碰,就算问个好了。蚂蚁有一个大大的头,尾部有点尖,但是头部和尾部都比身子大。小蚂蚁慢慢爬到了我的胳膊上,好痒啊!

我发现一只小蚂蚁用嘴咬着一大块食物从草里出来了,好像在哼着歌呢!

走着走着,它碰到了另一只小蚂蚁,它们互相碰了碰须须,那只小蚂蚁好像说:“你看,我找到了一大块食物!”

另一只蚂蚁说:“你真棒!”

那只小蚂蚁来到蚂蚁窝前,“哧”一下子从洞口滑了进去。它今天可是满载而归了!

我不知不觉看了好久,等我站起来的时候,腿已经蹲麻了!

观察蚂蚁日记篇四

今天,我在院子里玩,突然间发现了支黑黑的长龙般的“队伍”,我伏下身子一看,原来是蚂蚁们在搬运食物,它们来来往往,相遇时互相用触角碰一碰,像在打招呼呢!

忽然,我的目光转移到一支瘦小的蚂蚁身上。这支蚂蚁正背着一个比它大很多的米粒往家走,时而又休息一会。等它再次休息时,我忍不住“帮”了它,把米粒放它的面前,可这一举动,却把它“吓跑”了。

过了一会,我发现那支小蚂蚁身后跟着几支身强力壮的蚂蚁,可那只小蚂蚁却找不着米粒了,它着急地团团转,我非常想帮助他们,可一想起刚才的事例,就只好把米粒放在离它们较近的树旁。而其它几只蚂蚁也不停地摇自己的'触角,好像在说:“千万别灰心,我们大家分头去找!”

果然不出我所料,几只蚂蚁朝不同的方向走去。找呀找,最后还是那只小蚂蚁找到了,它高兴地摇摇触角,似乎在说:“同伴们,我找到了,大家快来呀,咱们快把这食物搬进洞里啊!”可它的伙伴都走远了,听不到它的呼喊了。

就在这时,雷声大作,一场大雨即将来临。小蚂蚁似乎也感觉到了,他赶忙把米粒背到背上,往家里走,我也在一旁为它加油:“加油呀!努力呀!马上就可以到家了!”小蚂蚁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还有五步,四步,三步,二步,一步,到家了!”我高兴地呐喊。啊,下雨了!我也不得不急忙回家了。

观察蚂蚁日记篇五

我家厕所里出现了几个蚂蚁洞,我为了了解蚂蚁,就观察起它们的行踪来。

蚂蚁是怎么识别自己走过的`路呢?原来蚂蚁一边走就一边分泌出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只要顺着气味走就可以了,不同的蚂蚁就有不同的气味,所以蚂蚁是永远也不会迷失方向的。

起初,我只知道蚂蚁会识别洞,但却不知道它怎么识别,今天,我注意到了,原来蚂蚁有识别洞穴的工具――触角。洞外的蚂蚁与洞内的蚂蚁只要相互碰一下触角,就可以识别自己的同类了。

据说蚂蚁也有报恩人――蝴蝶,蝴蝶的幼虫被蚂蚁发现后,蚂蚁就把它抬回去养它,等养大变成蝴蝶后,蝴蝶就会给它们食物以报恩。

蚂蚁时刻处在死亡的边缘,因为它们经不起轻轻的一脚,但是从来没有被摔死过,因为蚂蚁重量轻,所以掉下来之后,它会利用空气的阻力抵挡住自己,然后用脚慢慢落地(很象降落伞吧),所以不会被摔死。

蚂蚁身上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些未知的世界。

观察蚂蚁日记篇六

要放学了,老师给我们留了一项作业,让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观察蚂蚁。

我和妹妹一起回家的时候,妹妹在路上乱跑乱跳。这时,妹妹在草丛中发现了几只蚂蚁,正在大战毛毛虫。毛毛虫滚来滚去,压死了不少蚂蚁,可是蚂蚁们还是没有放弃。过了一分钟,就把毛毛虫活活的咬死了。它们把毛毛虫抬到了洞外,把它咬成一块一块的,再把它搬到洞里去储存起来。

蚂蚁的触角像两根天线,眼睛向两个黑米粒,嘴巴像弯弯的芯片,身体像黑色的玻璃球,肚子像大米粒。

夏天到了,天气渐渐变热了,我在冰箱里拿了一根冰砖,在吃的时候,不小心地落在了地上几滴。我本以为没事,我就去和同学去抓蚂蚁了。等我回来的时候,我看见桌子上有一个大窟窿,我一看,原来是蚂蚁磕的,我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狠狠的骂了我一顿,妈妈叫来爸爸,让爸爸把桌子修好。

一小时过去了,爸爸把桌子修完了,妈妈对我说:“以后掉下来的食物一定要捡起来。”

我讨厌黄蚁,因为它们会找到屋子里的所有食物。

观察蚂蚁日记篇七

今天上午天气很热,温度较高,我一直在花盆边注意观察。我满以为幼蚁要由成年蚂蚁含着到洞外出壳。可总不见蚂蚁出来,我耐不住了,就掘开泥土,寻找出[]几粒蚁卵。9点多钟,一粒蚁卵微微地动了一下。接着,蚁壳里露出一个白白的东西,这可能就是幼蚁!

因为蜷缩成一团,肴不清,我正想凑前一点,它却又不动了。

我做了一会儿作业。约摸过了个把小时,它又动了一下,并且伸展了一下四肢,好像刚刚睡了一觉似的。可惜,这时候幼蚁被一只蚂蚁发现了,并被它叼走了。

蚁卵的秘密揭开了——蚂蚁也属卵生动物!

经过三天的连续观察,我解开了蚂蚁属卵生动物之谜。但仍有一些问题不明白。例如:怎样认识雄卵和雌卵?蚂蚁的毒腺和臭味在哪里?蚂蚁有声音吗?声音就是蚂蚁的“语言”吗?大自然的奥妙是无穷的!

观察蚂蚁日记篇八

清晨,我和往常一样出来晨跑。绕着公园跑了一大圈后,我坐在公园里的长木椅上休息。

无意间我偶然发现了一只小蚂蚁,它这瞅瞅,那瞧瞧,好像在找什么东西。忽然,它停下脚步,朝草丛里爬去。“它会去哪里呢?”我充满疑惑。

这一连串的动作让我更纳闷了,我决定再看下去。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四周仍然没有什么动静,只听见风声吹得草沙沙作响。我正想离开,却看见不远处有一条黑压压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过来了,我眯起眼睛一看,呀!那是一群小蚂蚁!我静静地看着它们,只见它们满满地爬进骨头下面,慢慢地,这个庞然大物被这些蚂蚁们搬起来了。

看着它们齐心协力,扛着这个战利品往前爬,我欣然笑了,小蚂蚁,大力量啊!

观察蚂蚁日记篇九

在我家平房,地砖下有许许多多的蚂蚁洞,芝麻般大小的洞口下面,是蚂蚁们的天堂。它们整天忙里忙外,雌蚂蚁看家,雄蚂蚁在洞外寻找食物,这些黑色的小精灵们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我故意挑逗蚂蚁,将米粒放在它面前。蚂蚁闻了闻,转了一圈,又用触角碰了碰,确认安全后,用那两片刀似的牙齿狠狠的咬住米粒,奋力向后拖。

真是神了,那对于蚂蚁来说是庞然大物的米粒竟被一只蚂蚁给拖动了。我不禁鼓起掌来,还不住的呐喊:“蚂蚁大力士,加油、加油!”

不巧的是,路不平,米粒掉在了一个小裂缝里。我原以为蚂蚁会丢掉食物,以得逃生,但蚂蚁毫不犹豫地跟着下去了,并狠狠地向上顶。终于,它将米粒顶了上去,自己也爬了上去。它爬得很慢,我想:刚才一定是累坏了它了吧!

终于,在蚂蚁经历了重重困难后,回到了家。它先将米粒推进洞去,随之爬了进去。

我沉醉其中:蚂蚁现在一定正被同胞们簇拥着,向它投去羡慕的目光。蚁王当众夸奖了它,并给它搬了个“杰出蚂蚁”奖。

我被蚂蚁所震撼:我们人生总不会一帆风顺,许许多多的困难正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一定要学会坚持,就像蚂蚁那样,锲而不舍!

观察蚂蚁日记篇十

午后,我坐在花园的椅子上悠闲地吃着薯片。这时,薯片渣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就有几只蚂蚁爬了过来,吃着我脚边的薯片渣。我一见这一幕便蹲下仔细观察起来。

那几只蚂蚁个头虽不大,但仔细看,吃得还有点快。触角又细又长。嘴巴犹如刀子。它们吃饱过后兴奋地跑向自己的家。就在这个时候,也有几只蚂蚁发现了这个食物,但另几只蚂蚁假装没看见它们,飞快地奔向自己的家。

那几只“外来物”看它们没发现自己,就痛痛快快地吃了起来。不过一会,另外几只蚂蚁就带着一大支军队来战了。那支小军队立马就认输不敢再靠近。而令我意外的是,蚂蚁大军并非要战斗,而是来搬薯片。见蛇形大军步伐一致往目的地进军。

于是,我来了兴致,想要逗一逗它们。我把一块小石头放到它们的队伍中间。很快,它们停了一下,又继续前进,只见有的从石头左边绕过去,有的从右边爬过去,还有的直接翻过这座“大山”。这一幕让我目瞪口呆。我继续放石头,它们继续轻松越过。队伍再次重合,蚂蚁们继续搬着食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蚂蚁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处处有奥秘。

观察蚂蚁日记篇十一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这次我追随的是一只小小的,人们认为不起眼的小蚂蚁。我是在我家的楼顶发现它的。我的目不转睛地看着它,它在几个很大的柱子中间打转——这是几个花盆,不时停一停又走一走,好像已经寻找到食物了,又好像在转转触角问同伴找到食物没。几经周旋,突然它在一处角落停了下来。原来是发现了一块面包。

它走出去跟同伴们转转触角,很快这些同伴们。就跟着它去搬面包了,他们抬起来又放下去,好像人手不够。其中一只蚂蚁跑出去,不久它又带着很多蚂蚁过来,它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把面包抬到了一个小洞的前。但好像面包太大抬不进洞里这下我可替它们着急啦!谁知它们派了几个人看守着面包,剩下的人就进去了洞里去,随后它们好像请出来了蚁后,后来他们把很多蚂蚁都叫过来了。它们围在一起,好像在讨论着什么,然后蚁后去吃面包,等到蚁后吃饱了,剩下的蚂蚁们兴高采烈的把剩下的面包一扫而净。

我们平常见到的蚂蚁身长大约1—2厘米,全身黑色或棕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长长的触角和六条细长的腿,它的腿就像六根黑色的带子支撑着蚂蚁的身体。我曾经看到一则科学小故事,说蚂蚁从高空掉下来也不会死。因为蚂蚁从高空落下来的时候,它的`六条腿都张开,减慢了下落的速度,所以它就不会被摔死了。看来它们也会利用降落伞方法,多聪明的蚂蚁啊!别看蚂蚁长得不引人注目,但它是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我觉得它是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动物。

妈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关于蚂蚁的故事,说蚂蚁遇到森林大火时,它们会聚集起来抱成一团,变成一个巨大的蚂蚁球从山上往下滚,在滚动的过程中,外面的蚂蚁被大火烧得劈劈啪啪地响,被烧死后不断地掉落下来,蚂蚁球越来越小,但最终总会有蚂蚁能成活下来,蚂蚁就是依靠这种牺牲自我的方式使蚂蚁家族得以存活下来的。听了这个故事后,我更加喜欢它们。也更喜欢去观察它们。一次,我把面包渣放在离蚂蚁洞穴不远的地方,一只蚂蚁发现了,它先是用腿试探一下面包,又围着面包转了两圈,好像在说:真幸运,这家伙好大哟,我得赶快回家报信去,于是它沿着来路回去,蚂蚁钻进窝后不久,就会出来几只蚂蚁,沿原来的路线向有面包的方向爬去,爬到半路,有的蚂蚁会转回去,在路上碰到别的蚂蚁,它们会用触须交谈。因为面包较大,不一会儿,从蚂蚁窝到面包之间就来了一个蚂蚁“军团”。看得我目瞪口呆。真实让人难以想象。

蚂蚁真实一种神奇得小动物,我很喜欢它!

观察蚂蚁日记篇十二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看见许多蚂蚁成群结队地向远处爬。它们爬的一直都很直,而且从来都没有迷路,就连法布尔也说它是神奇的记忆专家呢!今天,就让我来为你们解读一下这两个秘密吧!

有人会说它们的眼睛很锐利,但是你们错了。科学家也想过这一点,但是经过科学家的验证,蚂蚁的眼睛并不是很敏锐,而且正好相反,它们的视力非常不好。

证实了这个问题,可是另外一个难题又来了,蚂蚁是怎么爬的那么直的呢?科学家经过了反复的实验,终于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答案。

原来,让蚂蚁走直路的是一种从蚂蚁的肚子泻出和一种液体,每一只蚂蚁爬过就会留下一种液体,所以它们一下接着一个这样泻,这增爬。

说完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就再一次来说第二个问题了。蚂蚁是怎么一直不会迷路呢?其实知道了第一个问题那第二个问题就好理解多了。我们都知道,蚂蚁是一种聪明的动物,那它的记忆力不定很好,还有,蚂蚁一般都是成群在外,所以,它们回家是万无一失的啦!

经过了我主样的介绍,我觉得,它还真是个神奇的记忆专家呢!

观察蚂蚁日记篇十三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观察蚂蚁,老师今天带我们去观察蚂蚁,蚂蚁喜欢干燥和有阳光的地方,所以,我们全班去了前操场,观察蚂蚁。

捉蚂蚁

我们小组很快就在一颗砖块的漏缝找到了一个蚂蚁洞,而且,还是黑蚂蚁的巢穴,我们往里面弄了些了一些水,蚂蚁有好多都出来了,其中,有一只蚂蚁比其他的大好多,我猜它是蚂蚁的国王吧!我把一张爬山虎的叶子放上去蚂蚁就都上就来了,我轻轻一抖蚂蚁全都掉下去了!

观察蚂蚁的外形

我拿上我的放大镜一看,蚂蚁腹部底下尖尖的,好像是毒针似的,还有它的触角,轻轻一碰好要断了似的,它的一对大腭,好像都能咬断钢铁。蚂蚁的胸不的连接口,我们把那哒一吹,那连接口就东倒西歪的。

研究蚂蚁的食性

我们把蚂蚁放在食物的中间,我们都盼望蚂蚁吃苹果,可是,蚂蚁偏偏往芝麻糖的地方走,

有些蚂蚁还被糖粘住了。蚂蚁有的还在为一块地打架呢?

观察蚂蚁下雨时的反应

我们小组的人,往里面洒了一些水,蚂蚁们都开始往上爬,蚂蚁们都只顾着逃命,都不顾不着上搬用食物了,当蚂蚁们觉得安全的.时候,就又开始打架了。

感受

看了蚂蚁的所有反应,我明白有些是,是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去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观察蚂蚁日记篇十四

我观察的动物是蚂蚁。

开始,我没看出什么异样,过了一会儿,蚂蚁们用触角你碰碰我,我碰碰他的,这么多的“人”都在集体活动,好像有个人在暗中指挥一样。我一直在盯着蚂蚁的触角上面,在想他们到底在玩什么名堂,搞什么花样。

观察了好一会儿,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蚂蚁碰碰触角以后,一起把饼干抬回了洞穴。回到家里我问问妈妈,问问爸爸,才知道蚂蚁不会说话,但是他们会用触角彼此相碰来传递各种信息。这是实际上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无声的语言,但是无声胜有声,令人大开眼界。

现在,我总算搞明白了,蚂蚁是怎样“说话”的了。

老师评语:小作者爱观察,会动脑,具有蜘蛛的探索精神。真棒!

观察蚂蚁日记篇十五

今天,我预习了科学课文第二单元——动物之后,知道了蝗虫、蜗牛的特征和它们的生活习性。我想到实地去观察小蚂蚁的生活。

我准备了一根香肠、一颗奶糖、一个小玻璃瓶。冒着炎热,来到了桂花树的树丛里,因为蚂蚁都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生活,我蹲下来,小心翼翼的将糖果放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突然,我发现一只大蚂蚁,欣喜若狂,又把香肠抛给它吃,而这只大蚂蚁对这些美味佳肴视而不见,理也不理,只顾自己爬行,我心里急了,一边骂它:“活该!这么好吃的东西你不吃。”一边用小棒截住它的去路,不管我怎么截怎么拦,蚂蚁它总是排除一切困难,向前爬行,决不回头,我更急了,索性用双手捉住了这只大蚂蚁,把它放到手掌上,看你怎么逃!这时,我忽然发现蚂蚁的身体与蝗虫很相似,也有头、胸、腹三个部分组成,头部有一对触角,用它来辨别方向,触角上还有两个小黑点——眼睛,用来跟同伴打招呼,还有锋利的小嘴巴。胸部有三对足。腹部像纺锤一样的、大大的。有一条细线跟胸部连在一起。

爷爷说:“观察活动中,我们不要伤害小蚂蚁,也不要去干扰它们的生活。”我听了爷爷的这些话,我就轻轻地把小蚂蚁放回原地,我躲在树后面耐心的等着,一分钟、十分钟、半年小时、一小时……一个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糖果、香肠开来,不一会儿,扛的扛,背的背,托的托……非常的壮观。

噢!原来这只蚂蚁是观察员,它把观察到的东西报告给“军队”。爷爷说:“蚂蚁很守纪律,分工很明确,很团结,很勤劳,为了保护家园,敢跟很厉害的对手打架。”

我要学习蚂蚁勤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观察蚂蚁日记篇十六

今天,我吃完午饭后,闲的没事干,只好蹲在我家院子里看蚂蚁打发时间。

刚开始,我在一个蚂蚁洞旁边等着他们出来。于是我边看蚂蚁有没有出来,边观察蚂蚁洞。

蚂蚁的家是一个大概和是一个手指的粗细,周围还有许多没有搬进洞里的食物。

过了一会儿,妈妈开始收集起了苋菜种子,蚂蚁们也出来了,我原以为他们是出来搬没搬回去的食物的,结果,万万没想到,他们是向妈妈的种子奔去的!紧接着我就跟上去看他们怎么搬食物。在路上,小蚂蚁还时不时地回头望一眼。

几分钟后,小蚂蚁终于到了妈妈的脚下。为了看小蚂蚁搬菜籽,我抓了一把菜籽壳放在地上,于是小蚂跑向菜籽壳,用它的嘴夹起菜籽壳好像在看里面有没有东西。过了一会儿小蚂蚁终于找到了一籽,夹着它走回了家。

从前我认为小蚂蚁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动物,可我观察了蚂蚁才知道他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生活习性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