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1:08:17 页码:10
2023年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模板13篇)
2023-11-17 21:08:17    小编:ZTFB

总结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回顾,更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在写总结时,应注重突出重点、提炼核心,避免水泛滥船载重的情况。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写作的灵感。

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篇一

州1城西南隅2,有黄鹤楼者。《图经》3云:“费祎4登仙5,尝6驾7黄鹤返憩8于此,遂9以10名楼。”事列11《神仙》12之传,迹存《述异》13之志。观其14耸构巍峨15,高标巃嵸16,上倚河汉17,下临江流;重檐翼18馆,四闼19霞敞20;坐窥井邑21,俯拍云烟:亦荆吴22形胜之最23也。何必濑乡九柱24、东阳八咏25,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26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27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28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29,岁次大荒落30,月孟夏31,日庚寅32也。

1.州: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

2.隅:角落。

3.《图经》:记载某地风俗,物产,附有地图的`书籍。

4.费祎:字文伟,三国时蜀汉大将军。

5.登仙:成仙。

6.尝:曾经。

7.驾:骑。

8.憩:休息。

9.遂:于是,就。

10.以:用。

11.列:记载。

12.《神仙》: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专记神仙故事。

13.《述异》之志:是《述异记》,南朝梁任昉著,多载志怪故事。

14.其:代词,指黄鹤楼。

15.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

16.巃嵸:高耸的样子。

17.河汉:银河。

18.翼:古代建筑的飞檐。

19.闼:门。

20.霞敞:高大宽敞。

21.井邑:城乡。

22.荆吴:楚国和吴国,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23.之:的。

24.最:最美的地方。

25.濑乡九柱:指位于濑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

26.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

27.仲宣:汉文学家王粲(177—217年),善诗赋。所作《登楼赋》颇有名。

28.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上见到仙人驾鹤而至。事见《述异记》。

29.“乃喟然曰”五句:传说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事见晋陶潜《搜神后记》。

30.永泰元年:即公元765年。永泰为唐代宗的年号。

31.大荒落:《尔雅》纪年,太岁运行到地支“巳”的方位。

32.孟夏:四月。

33.庚寅:二十七日。

在鄂州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楼叫黄鹤楼。《图经》上说:“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事情记载在《神仙传》上,事迹保存在《述异记》上。观看黄鹤楼这座矗立着的楼宇,高大雄伟,高高耸立。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的翅膀一样高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黄鹤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没有必要去濑乡的老子祠,去东阳的八咏楼,这里就可以观赏景色、会集神仙了。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是河南的穆宁,他一上任就把政事治理得很好,一发出号召老百姓就十分拥护。有时在公务之余他来此小憩,有时他登车在此把客人送到很远的地方,他游览一定来这里,设宴也一定在这里。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朝中的文人想抒发感怀的时候,可以来此读到王粲的《登楼赋》,如果想寻找仙人的踪迹,来此可以找到荀叔伟驾鹤来临的地方。于是人们常常感叹说:“在荣华富贵之时,人们常常一起歌咏这雄伟的黄鹤楼,等到衰败的时候,看到黄鹤楼就常常感到物是人已非。”我奉命执笔,在这坚硬的石头上写下了这段文字。

时间是皇唐永泰元年,太岁纪年为大荒落,四月二十七日。

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篇二

一、文学常识填空(加.号的为重中之重。)。

1、《论语十则》主要记载____及其弟子的言行,他的字是,名是,时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2、《论语》是的书。

3、韩非是时代重要的思想家,是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其著作为。《扁鹊见蔡恒公》选自《》,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4、《狼》选自《》,作者是代的,他的字是,别号是。

5、《两小儿辩日》选自。《乐羊子妻》选自《》,它的作者是朝的。

6、《为学》选自代的写的《》。

7、《木兰诗》选自朝编的《》,它的体裁是。

8、《卖油翁》选自《》,作者是时的,他的字是,谥号。

9、《宋定伯捉鬼》选自《》,其作者是朝的。这是一部关于的书。

10、《归园田居》的作者是时诗人。他的名是,字是。

11、《过故人庄》的作者是朝的。他与,并称。是的山水田园诗人。

12、《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代诗人,他的字是,号是。他的诗集是《》。

13、《书湖阴先生壁》的选自《》,它的作者是代的,字,号。

1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时的,他的字是,号。

15、《观沧海》选自《》,它的作者是时的。

16、《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朝的。

17、《望岳》的作者是代的诗人,他字,有之称。著有《》(诗集)。

18、《如梦令》选自《》,他的作者是朝的。她的号是。

19、《西江月》选自《》,它的作者是朝的。它字,号。

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篇三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考试需要注重课内字词的积累。

初中阶段的课内文言文没有生涩难懂的文章,大部分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一般采用组词、换词的方式,学生可以自己疏通文意,因此掌握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就成了重点和难点,其中包括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从中考走看,2009年之前,课内的字词意义的考查侧重于一词多义、虚词的考查。从2009年中考开始,考查到重点实词,解词语一题考查的是通假字,所以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整理和积累的好习惯,准备专门的记录笔记:要注重平常的整理和积累,而不要等到中考复习时再一点点去整理,那样时间也不允许。

例如,《核舟记》中的“高可二黍许”;《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这四篇文章中的“许”,意思各不相同。学生就应该把它们整理在一起,一点点积累下来,不断填补,到中考复习时必然省下来很多力气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冲刺阶段,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取舍,筛选重点词来复习。而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也不外乎课内的重点词和常见词的迁移。“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只要做好课内的功夫,课外自然水到渠成。

二、中考语文文言文考试需要翻译需把握特殊句式。

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还有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的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讲求抓住关键词,字字落实,不漏字词,不出现错字,同时还要顾及全句的意思,使语句通顺连贯。

从近几年中考看,翻译句子往往考查特殊句式,所以除了用留、换、补、增、删、调、扩等方法外,学习中要格外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中考虽不考查古汉语特殊句式的专业术语,但要学会灵活运用,所以对老师强调的重点特殊句式也要经常整理记录,经常复习,把握规律,才能学以致用。

三、中考语文文言文考试还需要通过阅读来理解、记忆。

近几年,特别从2009年中考来看,简答题只在课外文言文中考查,但是没有根基不会平地起高楼,平时课内的文章就不解意,到做课外时必然不会分析,所以平时对课内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的重视,是备考的第一步。

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中间除了理解字词得以疏通外,“读”也是很好的方法,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如果能熟读,内容就更容易把握。也好尽快地在读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从中筛选到题目要找的信息。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读可以培养语感,然后熟练断句,断句正确,意思才能理解。

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篇四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

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篇五

一、词语解释(加横线的词语)(要背诵)。

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

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今:运输通信总和。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

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

二、翻译(要背诵)。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要背诵)。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斯:这。

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翻译(要背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要背诵)。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室外景、室中人、室内事。

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要背诵)。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篇六

1、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3、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篇七

2、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补充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5、失其本心。

6、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篇八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一、识记。

1.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时著名诗人。

2.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3.缤纷:繁多的样子。

4.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3、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4、要():通“邀”,邀请。

1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7、具言:详细地说出。

18、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1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0、及郡下:到了郡城。

21、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3、遂:终于。

24、规:计划。

25、未果:没有实现。

26、寻:随即,不久。

27、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28.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这里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现代汉语中,“交通”是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妻子,这里指妻子及儿女。在现代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表示条件的连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这个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如“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等。

2.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一一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

答案。

诸葛亮所居住的南阳;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贾宝玉及众姐妹住的大观园;孙悟空住的花果山等。

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篇九

 答案 。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

2、徐喷以烟 。

徐:慢慢地。

以:用 。

3、果如鹤唳云端 。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

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

 5、兴正浓兴:兴趣 。

6、方出神方:正 。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

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

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3、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

答案。

1、数年恒不一见数,几。

恒,经常。

2、层层指数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不一状。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4、《世说新语》两则。

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2、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

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篇十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白云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简析: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神仙,曾经骑着黄鹤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长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伸手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名胜古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篇十一

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7、邃:深。

8、寂寥: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10、明灭可见明灭:或现或隐11、以其境过清清:凄清,冷清清。

二、重点语句翻译。

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7、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2、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篇十二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黄鹤楼文言文资料怎么写篇十三

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2、怀民未寝寝:睡。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4、相与步中庭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6、月色入户户:窗户。

7、欣然起行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8、解衣欲睡解:脱、脱下。

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