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敦煌游记散文(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3:04:18 页码:14
2023年敦煌游记散文(精选8篇)
2023-11-23 03:04:18    小编:ZTFB

总结是对个人成就和不足的一种客观评价,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面临的挑战。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不同主题,可以丰富我们的思维和写作技巧。

敦煌游记散文篇一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这次终于梦想成真,亲身感受月牙泉的传奇。

月牙泉在鸣沙山下,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听导游讲,近些年来,由于缺水,月牙泉的面积持续缩小,水深也在缩短中。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是这一沙漠中的奇观,不知还能保存多久。可能再过几年,来这里的游客就看不到这一自然奇观了。

月牙泉是一处神奇的沙漠中的湖水奇观。鸣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环抱之中,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泉边芦苇丛生,水中鱼儿自在,胡杨沙枣绿树成荫,罗布麻、枸杞等药用植物丰茂,亭台楼榭古香古色,春夏季节百花盛开,夏秋季节梨果飘香。一湾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

历代文人墨客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月牙泉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一弯如月弦初上,半壁清波镜比明,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止水正相生。”这是古人赞叹犹如新月跌落在沙漠里的月牙泉的诗句。

上午10点在汉长城遗址出来,于11点10分到了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雅丹地质公园门票50,外加20元景区车费,我们去的时候人很多,不过才等了大概几分钟,人数凑够一车了,开始检票上车。就坐上景区的车,驶向雅丹腹地。

据《辞海》解释“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据玉门关西75公里处,有一处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4——5公里,敦煌人俗称魔鬼城。这片雅丹地貌群落远远超出了辞书中所定义的规模和形态,一路经过主要的四个景点,整个行程1个半小时,其个体和整体规模之大,形态之奇异实属举世罕见。据说中国共有三处雅丹地貌,这里是最大的,也是最壮观的。因为强劲的西北风刮走了戈壁表面的细纱,仅留下青灰色的粗沙粒,青灰色的戈壁与土黄色的古城堡行程了巨大的视觉反差。随大巴前行,仿佛进入了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土丘由于长期被风侵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样子,其高度,低的四五米,高的有二三十米,长宽由十几米到几百米不等;其整体,象一座中世纪的古城。这座特殊的“城市”,有城墙、街道、大楼、广场、教堂、雕塑;其形象生动,惟妙惟肖,令世人瞠目。世界许多著名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缩影,雕塑有威武的将军、大漠雄狮、孔雀开屏、丝路骆驼队、舰队远航、群鱼出海、中流砥柱……不可胜述。置身其中,宛若进入了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奇妙无比,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里的沙石以黑色为主,还有红的、绿的、黄的五彩缤纷。过去,由于戈壁浩渺,道路艰险,很少有人涉足此地,敦煌人也是耳听者多,眼见者寥寥无几,随着敦煌太阳旅游集团将玉门关及雅丹魔鬼城公路修通,为这一地理奇观面世创造了条件。

奇特的雅丹地貌,真让人流连忘返。

敦煌游记散文篇二

登上鸣沙山山顶,领略沙漠极目风光后,如何下山又是一个问题。从鸣沙山上下来有三种选择:一为从沙坡上小心翼翼地一步步下山,那其实也是在沙漠上跋涉,或许比上山更不易,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在沙漠的山上更是如此,沙的松一软将导致下山的难度;二为滑沙而下,滑沙有快有慢,快的乘坐一圆型塑料垫子,在较为陡峭的山崖上顺势而下,像是飞舟似的,一滑一到底,慢的则用竹片打造的滑板,在相对较缓的沙坡上滑一下去;三是从沙梯上一个步阶一个步阶地走下来。面对下山的路,如何选择,站在山巅上又让我犯难。想一想,从沙坡上走下去自是吃力又太通常,往沙梯返回,却是走回头路,要尽量避免重蹈覆辙,快速滑沙的话又似乎有点畏惧,那只有慢慢地滑一下去了。尽管如此,我想多少也能体验一下滑沙的滋味。

竹制的滑沙板由一个有点弧形的长方形木架子支撑,木架子的背上钉着一条条横着的.竹片,像是小巧的竹筏。可容一人,当然两个人挤在一起也行。坐上去后,望着陡然的沙坡,心里不由忐忑一下,不知滑一下去速度会否太快?滑着的途中会否摔倒?看那沙坡,毕竟有百把米长,斜斜的,毫无阻碍,顺畅得很。已滑过的地方如一条浅浅的沙沟,笔直的线条清晰可见,滑一下去定是顺风顺水般的一滑一到底。然而,想到滑沙是一种新的体验,不去经历,又怎能体会得到个中的滋味?何况人已坐在滑板上,再险再难,也无回头路可走,便咬了咬牙,紧紧身一子,坚定了下滑的决心,仿佛要去经受一下剧烈的考验似的,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事实是,许多事情的过程往往出乎人的意料。当我双手支撑在沙地上,用力一按,似乎有点正襟危坐地准备经受刺激的下滑时,却是滑板只往下移动了一小步,原以为光滑的竹片会顺着滑槽样的沙沟滑一下去,却不料停住了,当真是虚惊一场。原来,竹板滑沙需双手不停地在沙上用力助推,就像舢舨需用木桨划动一样,双臂也成为竹板滑沙的双桨。这样的慢滑,自己可以把握下滑的速度呢。找到了这个原理,心里不由安定下来。于是,便挥动双臂,双手不断地在沙上使劲,仿佛旱鸭子似的扑动着翅膀,竹板载着我才越来越快地往下滑去。不一会,因了下滑的冲劲,双手可以轻松一点,感觉一股亢一奋升上心头,便在下滑的竹板上举起双臂大吼一声,过下滑沙时刺激的瘾。那是一种激|情,由心底自然喷一发出来,也是一种宣示,一种自我张扬,将心底的畅快传递在鸣沙山的山谷间,回响,萦绕。如此滑过一段距离后,不料滑板又停下来了,不免让人有一阵子扫兴。想到谁让自己选择了慢滑,慢滑便是这般的境况,怨得了谁?只能再次舞动双臂,奋力往下滑去,才解一下快速下滑的馋劲。

到达半山坡的集散地后,回头望滑沙的山坡,金黄的沙坡如一幅巨大的绒布斜斜地覆盖着,那样诱人。正当此时,蓦地见到一位身着黑色衣裙的女子坐在圆盘的滑板上,从山巅快速滑一下来,像是刹都刹不住似的,如一个活一塞样的一冲到底。阵阵尖一叫响彻沙谷,给我的感觉并非畏惧,而是一种刺激的欢快,抑或一种淋一漓的洒脱。感受着这样的情景,我有点后悔自己选择了慢滑。人家一个小女子都能快滑而下,我一个大男人却犹豫之后还是放弃了快滑,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想再登上山巅,体味那种快速而下的感受,却又觉再跋涉上山太劳累,同行也在劝说我算了,才打消再去体验的念头。

倘有机会,就留作下次再感受吧。想到旅游景点中,一些活动项目既然都在顺利实施,只要有心去体验,就该毫不犹豫地加以领略,要不便会失却一个个体验的机会。

敦煌游记散文篇三

人人说“敦煌如同在画中游”,那日,我终于到敦煌游览了一番。敦煌的沙子,仿佛粒粒金沙般光彩夺目。

暑假里,我和妈妈、哥哥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敦煌。到了大门口,我发现到处都是车与人,简直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我迫不及待地想进去,连忙让妈妈去买票。排着长长的队伍,我们终于买到票了。我们进门就看见大群大群的骆驼坐在地上,骆驼看到我们,对我们摇摇尾巴,像是在对我们打招呼。我激动地坐上那头健壮的骆驼,准备向山上爬了!

骑在骆驼上,转眼间,我就来到了山顶。下了骆驼,从山顶往下眺望,看见那像月牙的泉水,那就是传说中的月牙泉,月牙泉旁边种满树木,旁边还有一个塔。从山上往下看如同一幅美丽的画,让人难以忘怀。走下山来,在树下悠闲地走着,我听说今年的月牙泉水比前几年的水位降低了许多。旅途中,不时飞来几只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着优美的歌,那声音十分清脆悦耳。远处那火红火红的高塔像一面旗帜指引着人们前进,我置身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月牙泉美丽的景色让我难以忘怀,仿佛是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敦煌一游,果然如同在画中游。敦煌的美景,使我终生难忘。敦煌,你是祖国的明珠,祖国的骄傲!

敦煌游记散文篇四

时值深秋,天高云淡,我终于到了举世闻名的敦煌。我幻想着沙漠,幻想着莫高窟这个神圣的名字,这一次真的要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我的'心情格外激动!

到了莫高窟,我们先欣赏了一部电影,是讲莫高窟的建造历史。我了解了丝绸之路,了解了莫高窟建造的艰难,还了解了莫高窟的神圣与伟大!接下来我们参观了莫高窟,它是一个一个的佛窟,每个石窟里都有一组佛像和壁画。导游阿姨讲了关于佛祖的故事和壁画的来历。这些壁画当时所有的颜料和黄金等价,才能如此鲜艳地保存了一千多年,这是多么珍贵的视觉盛宴啊!

晚上我们露营在大沙漠,这是我第一次露营体验。我和我的小伙伴一步一个坑,艰难的翻过一个沙丘,到达了我们的营地。我们都非常兴奋,一起撑起我们帐篷,铺好晚上露营的小窝。天色渐渐暗下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围在一起烧烤唱歌,直到很晚。我激动的睡不着,我望着沙漠的星空,感觉到自己“手可摘星辰”,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就像小棋子一样东跳西跳,互补相让,就连银河也清晰可见。

这次的敦煌行使我难忘,它将在我的记忆里珍藏。

敦煌游记散文篇五

列车把我抛在一个叫柳园的地方,已是三更时分,在小站里,四顾苍茫,心知敦煌已是很近了,只是依然不知道接下来的情形时怎样,有些忐忑不安,一个人的一生或许是矛盾着的,似乎始终是在追求着安定和熟知,然而,一千个安稳和寻常的日子何曾抵的过一个未知的夜晚的苍茫,旅途的选择,时代和地理的共同的组合,让柳园这个小站深刻的留在我敦煌旅途的记忆里。

等了近两个来小时,终于凑够了一个车的人,司机师傅便载着我们前往敦煌,行走中,一直在想,现实的敦煌和自己从书籍影视中了解的是否一样,忽然,一轮月亮高悬在上空,立刻让我悸动着:乡村的月,小镇的月,山城的月,都市的月,无论何时何地,每一次相见都会心动,而在遥远的北方,大西北中的戈壁,这敦煌的月亮,熟悉而又陌生,明亮而又神秘,高阔而又遥远,几乎摄去了我全部的心魂,让我完完全全的痴迷了,在飞速行驶的车窗边,我不停的捕捉最佳角度的敦煌月,以至于我至今也回忆不起司机的模样。

到了敦煌市,还有一两个小时黎明前的等待,无意中走进了闻名中外的敦煌夜市,洽是这儿一日中最冷清的时候,热闹和繁华散去,只剩空旷,几个小时前,天南地北的游人还在这西部的驿城里,尽情的享受着戈壁绿洲风情,此时唯有排排队队的桌椅,落寞的等待在这里。恰时我疲劳劲上来,试图寻找一个避风的地方休息,方才发现一个敦煌飞天仙女雕像立在面前,顺着欲飞欲舞的仙女的上方看去,让我有些惊讶:那轮月亮依然停留在上空——敦煌飞天、敦煌月组成了一幅绝美的敦煌画面,在黎明之前,以固定和静美的形态呈现着,以坚韧的姿态坚守到晨曦,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势凸显着,强势的输出着自我的元素。

敦煌之于文人,文化人,艺术人,一定是要去朝拜的圣地,没有去过敦煌的,便是没有经过艺术的开光和顿悟,先是鸣沙山和月牙泉,在文人笔下,总是让嘘吁感叹,只是没有到过时,总以为那千万年的相伴的沙山和月牙湖泊是在一片茫茫无际的沙漠里——这种判断当然也没有错,沙漠当然是宏大壮观的沙漠,可这鸣沙山沙漠就在敦煌市之南,横亘四十公里,蔚为大观。

一个城市,靠着沙漠,相生相伴,已是奇迹,但沙漠成山,且和湖泊相生相伴,更是奇上加奇。

难以想象,这沙漠,没有任何人工的阻挡,像是一个巨型的沙雕,矗立在那里,远远望去,静谧而大美,数千年来,经历过多少飞沙风暴,却从未越雷池半步,去侵蚀敦煌市区的寸土地界,而如同一个守护神,让敦煌市在自己巨大的翅翼下充满着祥和和安宁。

鸣沙山因月牙泉而俊,月牙泉因鸣沙山而秀。流沙和泉水仅数十米,虽在风沙之中泉湖不被流沙淹没,身处戈壁泉水不浊不涸,与其说鸣沙山是守护敦煌,到不如说是为月牙泉而生;面对这大自然的奇观,心中有一个更大的疑问——为什么这月牙泉单单是月亮的模样,而不是其他什么样的形状?为什么这鸣沙山和月牙泉的自然奇观,偏生在敦煌,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连月牙泉旁那株古柳,也是对应着月宫里那棵吗?无法解释鸣沙山和月牙泉,就像我无法解释属于敦煌的月亮,就像我无法解释和地球不离不弃的月亮?于是,只能感叹造物主的神奇,让月亮总是属于敦煌。

飞天,是古印度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罗那的合体化身。任何宗教,终极目标是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自由和极乐,飞翔和超度,对于构筑在佛教之上的莫高窟,窟窿内那些佛和菩萨,无论怎样的肃穆和神圣,怎样的庄严和虔诚,都是为了自由飞翔。那飞天便是最好的表现形式,在自由和极乐的世界,有着翩翩起舞,歌乐轻扬,此起彼伏绕缠着的飞天,或许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极乐。

之后进莫高窟实窟,便是一种验证了,人流熙熙攘攘,容不得在窟里多一刻停留的,心下明白,这只是浅层意义上的观验罢了,如果想了解每一个窟的主题,每一个窟所描述的佛经故事,每一个窟位列的菩萨和佛所代表的教义,每一个窟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那就得停留下来,就得慢慢的和莫高窟相融相知。不过总归要弄明白点什么吧?自从余秋雨先生《道士塔》、《莫高窟》后,我们熟悉了乐尊和尚,知道了三危山,是他看到了了三危山那神奇的佛光,是他决定在莫高窟筑窟造像,并亲自开建莫高窟第一窟的,而到了我们知道另一个关键人物王圆箓出场时,时间又过去了1600多年,莫高窟已有洞窟745个,彩塑2415身,飞天4000余座,壁画45000平方米。而这个王圆箓,是湖北麻城人,算起来还是我们秦巴汉水地域的老乡,和我家乡的近邻,就是他开启了惊动世界奇迹莫高窟藏经洞按钮的,时间是19,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他和阿里巴巴一样幸运的打开了中国历史文化宝库,却四投无门,又极不幸运的将数万经卷用低廉的价格转卖给西方斯坦因和伯希来等不同的国别和不同肤色的一些人,至今还让人责备和埋怨着。我不想去考证什么,也不想为这个老乡邻居辩解什么,这几摊子事早有人把原因和功过是非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残缺并不能让莫高窟失去光芒,到愈加显现着中华文明的伟大和经久不息,莫高窟一定是、现在是、也永远是文教的终极圣地。

自前秦建元年间,敦煌就响着叮叮当当的敲凿声了,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宗教时代,修筑莫高窟的工匠、画匠、泥彩匠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和王圆箓一样,来自黄河流域,汉江流域,长江流域等等不同的地域,但他们一定都是知道嫦娥的,敦煌的昼很长,夜却不短;有雨的日子极少,天晴的日子很多。那轮月亮几乎是天天高悬在上空,就像我来的这个晚上,早早的出来,天亮了许久才离开,那些来自异乡的匠人们最熟悉和最亲切的,就是敦煌月亮了。

离开敦煌,依然是有月亮的夜,对着这轮在敦煌一直陪着我,占据我思维的的月,于心中是万般的不舍了,月是最古老的月,万千年来,一直高悬在一望无垠西北戈壁的大漠的上空,他给着长袖飞天涂抹上皎皎银色;给戌边将士利剑添着寒光;给丝绸驼队一路明亮;给旅人教士夜夜慰藉……敦煌的故事从月亮生发,敦煌的未来会和月亮翱翔。

敦煌注定是一个和月亮有关的地方。而我,幸运的,意外的,是和敦煌月有缘的人。

作者:陈旬利。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敦煌游记散文篇六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这次终于梦想成真,亲身感受月牙泉的传奇。

月牙泉在鸣沙山下,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听导游讲,近些年来,由于缺水,月牙泉的面积持续缩小,水深也在缩短中。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是这一沙漠中的奇观,不知还能保存多久。可能再过几年,来这里的游客就看不到这一自然奇观了。

月牙泉是一处神奇的沙漠中的湖水奇观。鸣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环抱之中,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泉边芦苇丛生,水中鱼儿自在,胡杨沙枣绿树成荫,罗布麻、枸杞等药用植物丰茂,亭台楼榭古香古色,春夏季节百花盛开,夏秋季节梨果飘香。一湾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

历代文人墨客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月牙泉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一弯如月弦初上,半壁清波镜比明,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止水正相生。”这是古人赞叹犹如新月跌落在沙漠里的月牙泉的诗句。

敦煌游记散文篇七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敦煌游记经典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乡镇工作时,常常听敦煌来的同事们讲着敦煌的故事。那是个神圣而又神奇的地方,对于大漠的异域风情更是向往已久,所以许诺,敦煌一定要去。计划了几次都没能去成,要么没时间,要么没同行的伙伴,有了这次休假,约了几个朋友便一同前往,一探究竟。

去往敦煌的列车外,一路茫茫戈壁,比起家乡的青山绿水,窗外的风景不禁让人有点凄凉。

早晨7点多我们就抵达敦煌了,朋友给我们预约的观影票是12点45分,做了一夜的火车,大家都疲惫了,下了火车后,直接坐出租车去市区宾馆。一路上,热情的出租车司机就不停地介绍当地的旅游景点,路线攻略,当地名吃,还关心的问我们莫高窟的门票预约了没,要提前预约,要是没预约就买不到票,只能买应急票参观,我说我们已经提前预约了门票,他说那就好。虽然是个简单的聊天,但足以看出作为旅游城市群众的文明形象。

在市区我们吃了早饭,在宾馆休息了两个小时,就趁车去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此时正值旅游旺季,游客爆满,每个售票窗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人群涌动。

我们拿到票,排队去观看了数字电影《千年莫高》。莫高窟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这部电影,它把我们重新招回到那一段尘封的历史当中,展示出一副宏伟壮观,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我们对莫高窟的建造、丝绸之路的形成、佛教艺术的魅力等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长河。看完整部电影,就如同穿越到了那飞沙漫天的征战年代。

之后又去看了球幕电影《梦幻佛宫》,这部电影更是让人震惊,半躺在座椅上,随着球幕上精美的洞窟壁画的呈现,仿佛置身于一个个异彩纷呈、如梦如幻的洞窟之中,精美的雕塑伸手可及,感觉整个人都在跟随着转动,甚至有点眩晕。绚丽灿烂的佛教文化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两部电影观看结束后,随机乘大巴车去莫高窟实体洞窟。坐在大巴车上,窗外任是茫茫戈壁,黄沙漫天,但是此刻我的心情已不再凄凉,更多的是激动。

下车后,远远就看见,崖壁上的洞窟,上下好几层,高低错落有致,壮观异常,似乎在无声的诉说着历史的过往。伫立在崖前,抬头仰望,仿佛能看见石匠工人们忙忙碌碌修建洞窟的景象,耳边仿佛回响着锤子敲打石壁时叮叮当当的声音。我们跟随着讲解员进入一个个洞窟去参观,瞬间就被精美的壁画和绚丽的雕塑所吸引,每一个塑像都生动逼真,美轮美奂。石窟壁画富丽多彩,有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飞天佛像等,每一面壁画都讲述着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解员时不时就会提醒一句“边走边看,脚下不要停”,只能说每一个洞窟都是匆匆浏览,游客比较多,停留的越久,大量二氧化碳的聚集,就会影响到洞窟壁画的色彩。从莫高窟的历史沿革、建筑结构到洞窟的彩塑艺术、壁画艺术到莫高窟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到科技价值、风格衍变等都讲解的非常详细,但由于自己历史文化知识掌握的`浅薄,我听的半懂不懂。看到部分洞窟壁画破坏后留下的痕迹和听到臧经洞的文物被盗的故事后,还是觉得非常的遗憾。臧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这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遗憾。

参观了部分洞窟后,我们来到九层大楼,进入洞窟,面对眼前的弥勒大佛,又是一大震惊,之前以为家乡的六层楼内的宗咔巴木雕大佛就足以壮观,但是这座大佛像更加宏伟壮观,更加让人膜拜。因为你的千年守护,这片大漠不在寂寞空旷。

来敦煌,敦煌的夜市是一定要去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晚上聚集在这里,使夜市更加热闹非凡。一进街口,各种特色小吃就摆在哪里,最多的就是驴肉黄面,和大漠胡羊焖饼了,还有烤串之类的。大概过了半条街,就是各种工艺品,街道两旁排满了各色各样的东西,真所谓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大多都是以敦煌为题材的首饰、手工艺品,飞天女神雕塑,沙画框,飞天雕刻等等之类的,狂了一圈,忍不住诱惑,我买了一件女生比较喜欢的花色丝巾和一个大漠沙画相框,就当是留个纪念。到夜里12点我们要回去的时候,整条街依然人来人往,丝毫不减最初的热闹氛围。

第二天早早起床去了鸣沙山,月牙泉,古今往来,都是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那天天气不太好,风一直呼呼的吹着。一进景区门口,辽阔的大漠尽显在眼前,时不时吹来一阵风,黄沙漫天,风沙迷离双眼。来敦煌,一定要骑一下骆驼,不为别的,只是体验一下古丝绸之路,长长的驼队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驼铃声行走在沙漠中,成了大漠中特有的一道风景。

骑完骆驼,我们去爬沙。四个人鞋子扔一边,飞奔到沙丘上,感受着细腻的沙子接触皮肤的柔软感觉,四个人比赛着爬沙丘,一大片沙丘到处是玩的人,有大人,有小孩,我们一会功夫就爬到半坡上,这时远远望去美丽的月牙泉展现在眼前,是那么的美,而又那么的神奇,静静的依偎在大漠的怀抱中,好似一对恋人,相依相偎,不离不弃。弯弯的月牙,清澈的湖水,那神秘中的妩媚多姿引无数人千里来此只为一阅它的芳掩。这时的我不禁被这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深深震撼了,一起同行的伙伴继续向坡顶爬,而我认为这样就最好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漠中,顺手抓起身边的沙子,任由指缝间溜走,面对这眼前大漠的风光美景,这时我产生的无限的遐想。

一直很喜欢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这次亲眼看见了大漠,才明白她笔下的沙漠为什么如此之美:因为大漠的异域风情,因为沙漠狂野的魅力,你爱上了哪里。假如你还在,我想你定会喜欢这儿的,喜欢这片千年风吹的大漠,更喜欢“沙水共生”的奇妙。

远观还不够,走近月牙泉,清澈的泉水如同碧绿的翡翠,纤尘不染,一阵微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泉边茂盛的芦苇随风摇曳着,一切都如此静美。

人们常说,旅行就是从你呆腻了的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寻找新鲜,也许是如此。而我则认为旅行是一种心灵的升华,更是某种意境的寻找。

敦煌游记散文篇八

八月十三日,我们来到了盼望已久的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还有那举世闻名的莫高窟正等着我们的到来。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敦煌的鸣沙山和月牙泉。其实,这里是走一道门看两道景。一进景区大门我就被那支庞大的骆驼队给惊呆了,长长的驼队沿在沙山的山脊缓缓前行,那画面美极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拉着爸爸妈妈迫不及待地冲向了驼队的出发点……骑骆驼真好玩,我坐在骆驼的背上,耳边传来悠扬的驼铃声,眼前是那长长的驼队,我的身子随着骆驼一起摇摆,仿佛是在古丝绸之路上前行……恍惚间,驼队已穿过鸣沙山把我们送到了月牙泉边。月牙泉真美啊!一汪碧绿的泉水像一轮弯月,被金色的。沙丘紧紧环绕。啊!多美的画面呀!接着,我和哥哥还去体验了一下惊险刺激的鸣沙山特色运动——滑沙!

吃完中饭,我们来到了莫高窟。在我们参观的洞窟中有精美的壁画、栩栩如生的雕像,其中有一尊佛像最是神奇:当光线从佛像头顶照下来时,他在开心的微笑着;当光线从正面照射时,他的嘴角微翘,显露出的是如同蒙娜利莎般的神秘微笑,当光线从下方照射上来时,他却是表情十分的严肃。真神奇啊,这就是莫高窟中莫名的“东方微笑”!

天色渐渐暗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敦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