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简短(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0:39:17 页码:13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简短(精选11篇)
2023-11-18 20:39:17    小编:ZTFB

教案可以促使教师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的编写要注意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简短篇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和操作活动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往往是同一过程”。平时,我班幼儿在听录音机里的故事时,听过各种人物的声音和有关动物的叫声,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设计了这次重点培养幼儿听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听的兴趣,尝试运用听、看等感官探究问题。

2.培养幼儿初步分辨不同声音并进行对应的能力。

活动准备。

门铃若干(小狗、小鸡、小鸭),外观一样的彩色房子模型四个(其中一个是干扰)。

活动过程。

1.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初步感知声音的不同。

幼:小狗、小鸡、小鸭。

师:小动物可喜欢小朋友了,它们特别想和你们做游戏,你们快来和小动物们做游戏吧。但是玩完游戏后要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新发现。

幼:小动物能响。

师:小动物都能发出响声,它们的声音一样吗?

幼:小狗是“沙沙”的。

幼:小鸡是“咣当咣当”的。

幼:小鸭是“叮当叮当”的。

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门铃声音,用操作尝试的方法分辨不同的声音。

师:三只小动物是特别好的好朋友,它们在一片绿绿的草地上建了三栋一模一样的房子。可是房子一模一样。小动物们分辨不出到底哪个是自己的家。于是他们的妈妈就想了个办法,把每座房子都装上门铃,每家门铃的声音都不一样,每只小动物身上都带着一个和自己家门铃声音一样的门铃,这样他们就能找到自己的家了。现在,你们赶紧猜一猜,这几座房子都是谁的家。

幼儿晃动手中的小动物,将小动物身上的声音与各房子的门铃声相对应。幼儿猜出门铃声后,教师播放与之相对应的小动物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晃动小动物。

3.听声音送小动物回家。

师:小鸡、小鸭、小狗已经和小朋友们玩了很长时间游戏了,他们的妈妈想让自己的宝宝回家休息一会儿。现在,请小朋友听到门铃声后将动物宝宝送回家,可千万别送错家哟。

动物妈妈晃动门铃叫小动物回家,幼儿送小动物回家,教师个别指导。

4.巩固幼儿经验,再次送小动物回家。

师:小动物们可喜欢小朋友了,他们还想和小朋友做游戏。现在请小朋友把小动物再领回来,每个小朋友领一只小狗、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强调“一只”)。

教师引导幼儿领小动物。

师:刚才动物妈妈趁小朋友领小动物的时候,悄悄地搬家了。还好,动物妈妈在搬家的时候把它们的门铃也一起带着了,咱们再来听听搬家后小动物家的门铃声音吧。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小动物,再送它们回家吧。

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送动物回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互相纠正。如,这里怎么又有小狗又有小鸡呢?咱们一起来听听这间房子到底是谁的家。晃动门铃,引导幼儿将声音进行对比。

活动延伸。

科学活动:门铃声音从哪来。

引导幼儿将门铃拆开,感受制作材料,激发幼儿进一步操作和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简短篇二

1、初步感知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2、能用简单的语言“大的'”、“小的”来表述物体的大小。

3、愿意参加“送礼物”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当小主人的快乐。

大小不同甜饼、汽车、蛋糕模型、礼物等物品若干;大熊和小熊图片。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2、活动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大的”、“小的”来表述物体的大小。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区分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1、初步感知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1)情境讲述,引发兴趣。

教师出示大熊和小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大小。

教师:看一看,谁大谁小?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利用孩子的兴趣来调动孩子学习的动力。本环节通过出示孩子喜欢的玩具:大熊与小熊,让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有了:“大”与“小”的概念,为下一步奠定了基础。

(2)游戏活动:分甜饼。

出示大小两种甜饼,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大小。

教师:看一看,甜饼有什么不一样?好吃的甜饼怎么分?

引导幼儿将大甜饼和小甜饼分给客人吃,并用“大的。。给大。。吃”的语言表述。

反思:利用游戏,增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释放兴趣。因有上一个环节的奠定了基础,孩子基本上能按要求为大熊与小熊分甜饼,而且很乐意参加游戏。

2、进一步观察、比较,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1)探索发现: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各式礼物的大小。

请幼儿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引导幼儿学习用“大的、小的”语言来进行表述。

(2)互动游戏:送礼物。请幼儿随音乐自行挑选礼物,要求把大的礼物送给熊爸爸,小的礼物送给熊宝宝,引导幼儿用“大的。。。。送给大的。。。”。并且在送礼物时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简短篇三

1、初步感知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2、能用简单的语言“大的”、“小的”来表述物体的大小。

3、愿意参加“送礼物”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当小主人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甜饼、汽车、蛋糕模型、礼物等物品若干;大熊和小熊图片。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2、活动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大的”、“小的”来表述物体的大小。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区分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四、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1)情境讲述,引发兴趣。

教师出示大熊和小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大小。

教师:看一看,谁大谁小?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利用孩子的兴趣来调动孩子学习的动力。本环节通过出示孩子喜欢的玩具:大熊与小熊,让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有了:“大”与“小”的概念,为下一步奠定了基础。

(2)游戏活动:分甜饼。

出示大小两种甜饼,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大小。

教师:看一看,甜饼有什么不一样?好吃的甜饼怎么分?

引导幼儿将大甜饼和小甜饼分给客人吃,并用“大的..给大..吃”的语言表述。

反思:利用游戏,增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释放兴趣。因有上一个环节的奠定了基础,孩子基本上能按要求为大熊与小熊分甜饼,而且很乐意参加游戏。

2、进一步观察、比较,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1)探索发现: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各式礼物的大小。

请幼儿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引导幼儿学习用“大的、小的”语言来进行表述。

(2)互动游戏:送礼物。请幼儿随音乐自行挑选礼物,要求把大的礼物送给熊爸爸,小的礼物送给熊宝宝,引导幼儿用“大的..送给大的..”。并且在送礼物时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简短篇四

1.理解什么是长大,能用动作、表情、语言表达小动物们成长的喜悦心情。

2.学习复述小动物们自我介绍的话语。

活动准备。

挂图第1号,幼儿人手一本操作书。

动物图片小熊、小马、小兔、小象。

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导入。

师:今天,小动物们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依次出示小熊、小马、小兔、小象,并依次用这些小动物的语气做“自我介绍”

小熊:大家好,我是爱睡懒觉的小熊。

小兔:小朋友们好,大家认识我吗?对啦,我就是爱蹦蹦跳跳的小兔。

小象:两只小象河边走,扬起鼻子勾一勾,大家好,我是小象。

小马:大家好,我是跑步健将小马。

师:小熊他们到底有没有长大呢,听听故事你们就找到答案了。

二、倾听故事。

第1―4段,欣赏、理解故事,并能用动作、表情、语言表达小动物们成长的喜悦心情。

师: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暑假过去的一天早晨)。

故事里有谁?(小熊、小马、小兔、小象)。

小熊在干什么?(小熊在树洞里呼呼睡觉)。

小熊的朋友们都来了,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们长大了吗?

师:小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有表情地复述小马的话,并加上一定的动作)小兔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复述并做动作)。

小象呢?它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要求同上)。

小熊做了一个什么动作?说了什么?

小熊穿衣服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穿鞋子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熊对大家说,原来的衣服、鞋子怎么变小了,真的是变小了吗?那是为什么?

小熊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自己长大了呢?小熊长大了吗?我们继续听故事。

三、继续倾听故事第5段至结尾,感受小熊的变化,理解什么是长大。

小熊到底有没有长大?

小熊长大了吗?你从故事中什么地方听出来的?

师小结: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小熊已经长大了,它的衣服、鞋子、帽子都变小了,连原来跳不过去的小河也能轻而易举地跳过了,小动物们是幼儿园中最大的孩子了。

完整倾听一遍故事,学习讲述故事。

分别请四名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四、讨论:你长大了吗?体验成长的快乐。

1、师:我们班级里最大的孩子。

是谁呢?你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吗?你是从哪些方面知道自己长大了呢?

2、幼儿讲述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可引导幼儿从身体的长高、升班、弟弟妹妹的到来等方面来讲述。

结束部分:教师进行总结讲评,课后到活动室外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长大了。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简短篇五

活动目标:

1、能比较专注地观看小乌龟爬行“画画”。

2、对线条绘画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乌龟一只。

2、大白纸一张。

托班课本的教案-开心宝宝,

3、色彩鲜艳的颜料两碟。

活动过程:

1、把白纸铺在地上或桌上,幼儿围坐在四周。

2、出示小乌龟,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导入活动。

3、让蘸了颜料的小乌龟在白纸上随意爬行。

4、随时用语言提示幼儿仔细观看(或念简单的儿歌),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如:小乌龟,爬呀爬,爬出一幅美丽的画。

5、引导幼儿简单说说小乌龟画的画像什么。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简短篇六

1.学习儿歌,体会儿歌短小精练、词汇丰富的特点。

2.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按照儿歌的重复结构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儿歌的后半部分,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3.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布置“圆圆”的家,里面有各种圆形的'物体。儿歌范文、投影仪、画纸、彩笔。

(一)以玩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邀请幼儿到“圆圆”家玩,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活动,体会圆的特点和用途。可以看有关圆形物体的图书和图片,和同伴玩球,玩车轮,玩其他圆形玩具。

(二)集体讲述,交流玩法和经验。“圆圆”请小朋友说说,刚才玩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玩的,“圆圆”家里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有些什么特点。

(三)欣赏儿歌,谈谈自己的体会。指导语:“儿歌里说了几样圆的东西?他们是什么?圆的车轮怎样动?儿歌里用了哪些动词来形容它的动作?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动词形容车轮的动作。”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儿歌里新运用的动词,进一步认识儿歌的结构特点。

(四)学习朗读儿歌,加深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

(五)续编儿歌,扩展想像力,发展创造力。

1.请幼儿把所看、所想到的有关圆形的物体画出来。指导语:“还有什么物体是圆的,儿歌没有提到的?我们把它画下来,编成一首儿歌,看谁想得多,编得好!”

2.请幼儿依据自己观察得来的经验和画好的作品尝试续编儿歌的后半段。鼓励幼儿用形象、生动、贴切的动词来描述这些图形的物体,掌握儿歌的句式特点,要讲清楚:圆的什么,它能怎样动起来。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小物体做仿编的示范。

3.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大胆创编。

鼓励幼儿不把眼光局限在室内或“圆圆”的家,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大胆想像,创编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诗句。

(六)结束 让幼儿把自己续编的部分大声地在集体面前朗读出来,让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老师把幼儿的朗读录下来,最后放出来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增强自信心。

科学:教幼儿认识圆柱体和球体,了解圆形物体的用途。

艺术:用圆形的色纸拼贴各种物体,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

语言:进行动词归类,看看在这首儿歌里我们用了哪些动词,还可以怎样运用。听故事《圆圆和方方》,了解圆形和方形的作用,懂得骄傲、居功是不可取的。

健康:开展“我和圆圆做朋友”的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各种圆形的体育器械创造各种玩法。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简短篇七

1、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使幼儿初步了解身体生长需要多种营养,这些营养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3、激发幼儿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4、幼儿尝试营养配餐,初步了解食物如何搭配更有营养。

1、鱼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米面类、豆制品等食物卡片。

2、课前观看幼儿园一周食谱。

3、课件《兰兰的成长》。

4、头饰、餐盘、卡通图片。

一、教学活动导入——看看说说

1、提问幼儿自己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激发幼儿观看课件的兴趣,组织幼儿看课件。

2、观看后提问,师:兰兰为什么能长大?

幼:因为兰兰吃饭了。

幼:因为兰兰爱吃蔬菜。

教师总结,身体的生长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而这些营养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只有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得到均衡营养。

二、故事、游戏

1、教师出示卡通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

《营养大家庭》向幼儿介绍营养大家庭的成员:胡萝卜兄弟、青豆哥哥、燕麦小子、苹果表哥、草莓妹妹、银鱼姐姐、红虾表妹。他们团结一致战胜病菌大魔王的故事。通过此情节让幼儿了解只有获取均衡营养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成长,不生病。

2、游戏《食物的自我介绍》结合以上故事,制作卡通头饰,两位老师用小魔术的形式不时地变换。如:一位老师戴上鸡蛋头饰作介绍“我是鸡蛋宝宝,我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是你们早餐中必不可少的营养。”

3、通过老师戴各种食物的头饰作介绍使幼儿初步了解几种食物的名称主要以及对人体的作用。

4、教师进行小结,人体需要的营养有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类、水分、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而这七大类营养素存在于各种食物中。

三、幼儿定制一周食谱。

1、讨论幼儿园的一周食谱。食谱是按照幼儿身体营养搭配制定的。

2、激发幼儿制作食谱的兴趣。

3、幼儿分组进行设计,共五组,每组设计一天食谱。

4、每组桌上放有各种食物卡片,幼儿自主搭配,将每一餐搭配好分别放入餐盘中。每组幼儿讨论通过每一天的食谱内容。

5、教师小结,表扬幼儿为幼儿园作了一件大好事。

四、请幼儿制作营养餐。

1、为幼儿准备各种水果、蔬菜让幼儿学习营养配餐。

2、师讲解制作过程,提醒幼儿用刀安全。

3、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看妈妈为自己做的食物)来设计自己要做的营养大餐。

4、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在旁指导。

5、制作完成后,请个别幼儿讲解自己做的大餐叫什么?有什么营养?

6、幼儿开始品尝自己制作的大餐。

五、活动延伸。

好多的妈妈每天做饭都会问“宝宝今天想吃什么呀?”结合这一特点,鼓励幼儿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家庭一周食谱。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简短篇八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学习散文中的排比句。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及仿编活动,指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并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雨景;散文录音,电脑课件,屋顶、树叶、雨伞图片各两张,幼儿人手一个“小雨点”指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看过下雨吗?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小朋友喜欢下雨吗?

(二)欣赏散文。

1、看无声课件。

师:今天有个地方正下着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雨点跳到了哪里?小雨点在干什么?

(1)幼儿看课件。

(2)教师提问:小雨点跳到了哪里?好像在干什么?老师随着幼儿发言的内容点击画面,鼓励幼儿充分讲述。

2、老师朗诵散文。

设问:小雨点先跳到了什么地方?它把屋顶当成了什么?小雨点再跳到了什么地方?又跳到了什么地方?(后两句重点引导幼儿学讲完整句。)。

3、在场景中感受、理解散文中的排比句。

师:我们和小雨点一起来做个游戏吧,一边玩一边讲。

鼓励幼儿手戴指偶,一边做“跳”和“滑”的动作,一边讲述散文中的排比句。

4、完整欣赏散文。

(三)仿编散文。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说说小雨点还跳到了什么地方?

2、鼓励幼儿手戴指偶,根据生活经验想像仿编,相互欣赏。

教学建议。

(一)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散文语言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引导小班幼儿欣赏散文时,需要借助中介方式,如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帮助幼儿接受、理解散文所表达的信息。结合多媒体课件欣赏散文,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记忆散文内容。

欣赏散文《小雨点》前,教师可以先制作融动画与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用三个画面分别表现散文中的三个排比句。组织活动时,教师只需根据句子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就能将幼儿带到雨天富有诗意的情境中。

(二)结合动作、帮助记忆。

低龄幼儿学习语言是与动作分不开的,当用语言表达或理解有困难时,动作能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语言。视、听、讲、做结合,感知觉的多通道参与有助于幼儿理解、记忆散文内容。教师可以画三幅大的“屋顶”“树叶”“雨伞”,布置在活动室周围。活动前,教师还可以指导每个幼儿自己制作一个指偶“小雨点”,这样,在活动中,幼儿就可以将指偶套在手指上,模仿小雨点跳到屋顶上、树叶上、雨伞上。这种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三)无声动画,利于想像。

如果在幼儿看第一遍课件时,就将散文呈现给他们,就有可能使幼儿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散文失去令人无限遐想的一面。因此,看第一遍课件时,教师可以把声音关掉,让幼儿看无声动画,边看边想:小雨点落到了哪里?好像在干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像。

(四)仿编中心句、迁移经验。

在引导幼儿欣赏散文,感受文中优美的语句和意境的同时,还应该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品经验联系起来进行仿编活动,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散文的理解,使得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散文的间接经验实现双向的迁移。《小雨点》的中心内容是三个排比句,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引导幼儿回忆自己以前观察到的雨景,改换排比句中的宾语,进行仿编,即“小雨点跳到__上,哎呀呀!小雨点把__当成了滑梯”。

作品赏析。

(一)散文原稿。

滑吧、滑吧,小雨点。

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

跳到屋顶上,跳到树叶上,跳到我的雨伞上。

哎呀呀,小雨点把屋顶当成了滑梯,把树叶当成了滑梯,把我的小雨伞也当成了滑梯。

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二)修改后的散文。

小雨点。

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

跳到屋顶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屋顶当成了滑梯;跳到树叶上,哎呀呀,小雨点把树叶当成了滑梯;跳到我的雨伞上,哎呀呀!小雨点把我的雨伞也当成了滑梯。

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简短篇九

1.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诗歌的句式特点,培养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语言活动,能够在全班幼儿面前表达自己,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红、蓝、绿、黄颜色的装饰眼镜共20个;红、蓝、绿、黄颜色的彩笔共20支。

2.铺有白纸的大黑板4个。

3.诗歌创编电脑课件一套,多人集体电脑一台。

活动过程。

1.教师活动的导入:看看说说。

幼儿戴上眼镜后,游戏的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在教室内东看看西瞧瞧,几个孩子争着表述自己的感觉。

幼:我戴上红颜色的眼镜看见树变红了。

幼:我戴上蓝颜色的眼镜看见滑梯变蓝了。

幼:我戴上黄颜色的眼镜看见的云朵像穿了一件黄色的棉袄。

幼:老师、椅子、桌子统统都是绿色的了。

幼:我戴上红色的眼镜看操场,操场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红颜色的。后来我和另一个小朋友换了一个绿色的眼镜,操场上的东西又变成绿色的了。

幼:当我把眼镜摘下来,又恢复了原来的颜色了!

分析:“会变魔术的眼镜”的活动设计,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尝试欲望。在自由观察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管是胆小害羞的孩子还是性格开朗的孩子,都能及时地把自己的发现较完整地表述出来,为下一步的尝试活动奠定了基础。

2.教学活动之一:绘画记录。

师:让我们用彩笔把看见的事物画下来,让它们组成一幅颜色相同的画。

幼儿手拿彩笔在桌边进行绘画。由于是大班的孩子,他们有一定的绘画能力,不到3分钟就完成了创作。在他们的画里,可以看到滑梯、大树、云朵、小朋友、桌椅、电视机、娃娃、金鱼等事物。

教师与小朋友一起把相同颜色的画贴在黑板上,组成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的画板。

分析:“绘画记录”这一环节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让幼儿试着把刚才看到的事物画出来,可培养幼儿用画面表达观察到的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精神的手段之一。在自由绘画的过程中,出现了幼儿互相帮忙的场面,使幼儿的合作精神得以体现。

3.教学活动之二:诗歌朗诵。

幼儿边看多媒体演示,边听教师的诗歌朗诵,感知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分析:教师也会像我们一样戴着魔术眼镜去玩,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孩子的好奇心再次被激发起来了!由于诗歌内容有趣,结构比较简单,加上多媒体的逐一演示,大部分孩子很快就掌握了。

4.教学活动之三:诗歌创编。

师:小朋友想尝试一下几个人一组把刚才画下来的画创编成《蓝色的世界》《绿色的世界》《黄色的世界》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指导幼儿自由选择同伴,站在画板前,看着自己的图画,按照诗歌的结构,尝试创编诗歌。

创编完成后,教师请每一组成员将创编好的诗歌在全体幼儿面前朗诵。

第一组幼儿创编了诗歌《红色的世界》,内容如下:

红色的滑梯,红色的云朵,红色的操场,红色的老师。

这一片红,那一片红,到处都是红、红、红。当我把红色的眼镜摘下来,红色的世界不见了。

第二组幼儿创编了诗歌《绿色的世界》,内容如下:

绿色的金鱼缸,绿色的房子,绿色的窗帘,绿色的录音机。

这一片绿,那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摘下来,绿色的世界不见了。

第三组幼儿创编了诗歌《蓝色的世界》,内容如下:

蓝色的门,蓝色的窗,蓝色的小朋友,蓝色的手。

这一片蓝,那一片蓝,到处都是蓝、蓝、蓝。当我把蓝色的眼镜摘下来,蓝色的世界不见了。

第四组幼儿创编了诗歌《黄色的世界》,内容如下:

黄色的衣,黄色的裤,黄色的袜,黄色的鞋。

这一片黄,那一片黄,到处都是黄、黄、黄。当我把黄色的眼镜摘下来,黄色的世界不见了。

教师将每组创编的诗歌串起来,组成一首长长的新诗歌《多彩的世界》,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幼儿一起朗诵。

分析:以小组的形式集体创编诗歌;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的创造空间,体现了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意识,还可以起到让幼儿的思维互补的作用。最后,把诗歌串起来组成了一个新诗歌《多彩的世界》,幼儿由此产生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继续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5.活动延伸。

师;颜色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你们还能编出有关紫色、橙色的诗歌吗?请你们编好后告诉身边的人!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简短篇十

活动目标:

1、愿意亲近老师,喜欢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2、能安静地听老师念儿歌,初步理解儿歌的意思。

活动过程:

1、和幼儿围坐成圈,一起拍手。

2、站在圆圈中间边念儿歌边做夸张的动作。

让我闭上眼睛(用双手遮住眼睛),

伸出双手摸一摸,

这边摸摸(朝左边摸),那边摸摸(朝右边摸),

前面摸摸,后面摸摸。

呦——摸到一个宝宝!

让我好好抱一抱(抱着孩子转一圈)。

3、反复念儿歌并拥抱每一个孩子。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简短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藕拓印的方法将两个圆连接,并添画小鸡的眼睛、嘴巴、爪子。

2、大胆地画出小鸡简单的动态。

3、感受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1、学习用藕拓印的方法将两个圆连接。

2、感受活动的快乐。

活动难点:大胆地画出小鸡简单的动态。

活动准备:莲藕;红、黄、蓝三种颜色;勾线笔每人一支、有色卡纸每人一张。课件。

(除了上述物质材料的准备,还应有经验的准备,如课前观看小鸡的图片,了解小鸡简单的动态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小鸡》引题。(圆脑袋,尖嘴巴,会捉虫,会吃米,唱起歌来叽叽叽。)。

二、讨论演示小鸡的简单动态。

1、出示谜底: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

2、提问:请小朋友来想想看小鸡会干什么呢?

3、接下来,王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小鸡的故事(播放ppt):鸡妈妈孵了很多鸡宝宝,今天天气真不错,鸡妈妈决定带小鸡到草地上玩耍,其中小黄鸡跑得最快,它早早的来到了草地上,在看前面有没有食物。

4、草地上又来了一只小黄鸡,瞧,这只小黄鸡正在干什么呢?可能正在看天上的白云吧?

6、两只小蓝鸡出来了,他们又在干什么呢?哦,原来是在争虫子吃啊。

三、学画小鸡。

1、出示莲藕,

“这是什么呀?”“两个圆连在一起,像什么呢?”强调头和身体是要紧紧的连在一起的。

2、添画嘴巴、眼睛和两条腿。

“尖尖的嘴巴,圆圆的眼睛”添画小鸡的嘴巴、眼睛和两条退,画两条腿的时候我们让直线来帮忙,画出两只脚和分开的爪子。

四、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要求:

1)不要将颜料混在一起;。

2)藕蘸上颜料印在纸上后,马上拿起。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两个圆连接在一起,引导幼儿画出小鸡的各种动态。

五、幼儿说画。

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出来,让幼儿来说说自己画的小鸡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

小猫、小狗、小兔是幼儿特别喜欢的动物,更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为了锻炼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的基本动作,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跳,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2、提高走跑动作的协调性,学会在走跑活动中保护自己。

3、养成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相互推闪、不拥挤等。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场地四周放有小狗、小猫、小兔标志的纸箱房各一个,小猫、小狗、小兔头饰若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幼儿跟着教师随音乐一起做小动物模仿操。

变变变,变成可爱的小花猫(师帮幼儿戴头饰,幼儿演示小花猫走路)。

变变变,变成可爱的小白兔(师帮幼儿戴头饰,幼儿演示小白兔走路)。

变变变,变成可爱的小花狗(师帮幼儿戴头饰,幼儿演示小狗走路)。

3、游戏:《小动物找家》。

规则:在场地的四周摆放小猫、小兔、小狗家的标记,表示小动物的家。如:请两名幼儿当小动物家的门,小动物回家时,念儿歌“轻轻走,轻轻跑,我是小猫喵喵喵”。如果幼儿找对了,“门”自动打开等。(小兔:爱吃萝卜,爱吃菜。我是小兔真可爱。小狗:我是小花狗,就爱蹲门口,汪、汪、汪)。

师说: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到草地上去玩吧。,幼儿在场地上学小动物走、跑、跳等动作。(注意不能相互碰撞)当老师说:轰隆隆、轰隆隆、天要下雨了小动物们快回家吧,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找自己的家。找错家的幼儿和当小动物家门的幼儿互换位置,游戏再次开始。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回教室,给幼儿讲小动物的故事。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激发了幼儿对动物的热爱,懂得了保护动物和爱护动物,在游戏过程中懂得了遵守游戏规则,锻炼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活动名称:

《会滚的轮子》。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轮子转动带来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发现。

3、增进幼儿对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进行分类,帮助幼儿初步获得圆圆的轮子滚动得快的经验。

三、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图形卡片。

2、每人一幅车轮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汽车画。

3、每人一辆玩具汽车。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图形娃娃来做客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二)基本部分:

1、游戏“送图形娃娃回家”,指导幼儿练习按图形分类。

2、指导幼儿把相同形状的图形娃娃用牙签棒连接起来,探索并讲述“哪些形状的图形滚动得快,”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欣赏儿歌《汽车轱辘转呀转》或《会转的轮子》。

2、幼儿自由玩玩具小汽车,体验车轮转动带来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用玩具汽车、卡片建一个小小汽车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