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2:10:15 页码:11
最新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通用17篇)
2023-11-23 02:10:15    小编:ZTFB

总结是思考的源泉,它让我们反思过去,寻找进步的方向。总结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不要泛泛而谈。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一

生:哈尔威船长面对危险,沉着镇定;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船长!

师:你们的看法的确与众不同。同学们,想一想,船长在船沉之前能自救吗?

(学生自由争论)。

师:好,大家就依据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来辩一辩。正方的观点是:船长能生存;反方的观点是:船长只能牺牲。大家自由组合,作好准备。

正方:我方认为船长这么沉着镇定,指挥救援,他应该有自救的办法。怎么会不救自己呢?

反方:我方认为,哈尔威船长根本没想到自己。他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实际上,船上共有61人,他完全把自己给忘了。在生死关头,他想到的只是乘客和其他船员,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正方:从文中“人们透过阴森可怕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这句中的“徐徐”可见船长有逃生的时间,他是能自救的!

反方:请正方同学再思考思考,我方觉得这“徐徐”不是指时间长,而是表达人们对这位舍己救人的伟大船长的敬佩之心,留恋之情,也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悲痛之感。

正方:请反方同学注意,船长这么机智能干,他难道不懂如果不尝试,连生的希望也没有吗?再说即使船沉了,他也可以游离沉船,获得自救呀!

反方:不!请正方同学仔细看书,难道时间允许吗?20分钟内,在船长井然有序地指挥下救出了船上所有的乘客和其他船员。书上说:“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这意味着哈尔威船长没有时间自救了!文中写道:“船头先下去了,很快船尾也浸没了。”当船沉没时,船长已没时间游离沉船,加之沉船时产生的巨大漩涡会在瞬间把他吸入海底。

生:我根据当时的情境,大胆想象,大胆推测。如猜测沉船时会产生巨大的的漩涡,因为电影中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就是这样。

生:我是注意联系了上下文,从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从船长的种种表现来认识他的伟大之处。

生:我抓住文章的词句细细揣摩,特别是主人公的动作和语言。

师:大家讲得太好了。你们今天辩论时运用的思维策略就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希望大家今后能自觉地运用。

上述片段中,教师尊重个性,顺学而导,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独特的见解与富有个性的语言实为思维和灵智的完美结合。个性因语言而彰显淋漓,语言因个性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机械文字组合,而变成一个个跃动着的生命音符。教师的随性引导,将学生带入了细致阅读、深度触摸文本的境界,让学生的表现欲望涨至空前,学生在反复的阅读感悟,激烈争论和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引发深层的思考,智慧之火不断碰撞,在思辨之中对生命的理解也逐渐清晰,趋于理性,使船长哈尔威舍已救人、忠于职守的形象变得更为立体,文本的价值取向也得以自然、有效的显现。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二

《哈尔威船长》是一篇小说。课文叙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巨轮猛烈撞击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内,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么长的课文学透呢?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抓住“三道命令”、“三个场景”、“一个中心”去学习这篇课文,感觉效果不错,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道命令”。

1、“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其实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他把自己给忘了。)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学生感受到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际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同时,从他的命令中还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以身作则、临危不乱的可贵品质和帮助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主人公的特点跃然纸上。

2、“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是一道威严的命令,一方面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同情、保护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我们所陌生的绅士风度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行事果断,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当时那种混乱不堪的情况之下,发出这样的一道命令,既震慑了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更感动了绝大多数的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哈尔威船长是一位指挥有方的优秀船长。

3、“快救克莱芒!”(克莱芒是个见习水手,他还不过是个孩子。)这道命令不仅折射出哈尔威船长的人性之美,反映了他在如此危急时刻,仍一心想着他人,也照应了上文的“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这句话。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三个场景”

1、课文第九自然段所描写的船上混乱不堪的场景。这一场景的描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船上形势之危急,灾难之严重。另一方面,船上人们争相逃命的情景也与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沉着镇定地指挥救援工作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彰显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2、课文第三十三自然段对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工作场景的描写。他沉着镇定地指挥着全船人展开自救工作。以身作则,领导者全体船员帮助乘客脱险。还有力地控制着整个船上的局面。危难之际,忙而不乱。这真是一位指挥若定、叱咤风云的船长!

3、课文第三十九自然段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场景的描写。这一场景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哈尔威船长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同时,我们也仿佛看到了哈尔威船长那种视“诺曼底”号为自己的生命,誓与轮船共存亡的英雄气概。这真是一位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船长!

“一个中心”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高度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伟大的一生,给文章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又一次”说明有许多次,可见,每当危险来临之时,哈尔威船长都是这么做的。“英雄的权利”不是为自己名垂千古的权利,更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权利,而是每当危险、灾难来临之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权利。哈尔威船长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老师敢于真正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点拨,学生也能把文章学透、学好。

在教学中,我抓住船长面对人们的慌乱,两次下命令的段落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感悟到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崇高品质,在危及时刻更能体现船长考虑周到、沉着镇定、保护弱者,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进行了一系列的指挥,可见这就是船长的职责,这就是船长崇高的品质。在整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读中所悟,感受船长的“忠于职守”。

在教学最后两个自然段时,我为孩子们设计了情境对话。当孩子们已经体会到那“伟大的灵魂”是哈尔威船长卓越的精神时,我顺势动情地说道:“当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时,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时,孩子们,“玛丽”号巨轮上得救的人们可能都会焦急地呼唤着什么?船长哈尔威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他的内心又可能在想些什么?”我分别请几名同学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补白。伴随着动人的旋律,通过学生的思考,一对一的交流,既训练了学生写话、说话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大无畏精神。

本课的亮点在于我精心地设计了配乐朗读,在相应的音乐伴奏下,学生的情感得到再次升华,在一环节中,教师如能进行恰当的范读,学生的朗读效果会更好。最后,我把船长的精神圈画成了一座丰碑,并且请学生为之写上墓志铭,把学生的落实在语言上,使情感得到再次升华。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遗憾:一是学生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长,读得不够熟练流畅。二是对学生的关注面不够广,没能给更多的学生表现的机会。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三

《船长》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位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船长形象。文章情节感人,文字隽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教学中以“感”和“悟”为宗旨,以体验语言文字的作用为目标,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种的语文实践活动,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情感的价值。

一、感悟体验,积累语言。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讲读课文中,结合本课的特点,播放当时紧张的录音对话,船长沉船时的悲壮的一幕通过老师的表情朗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作了很好的音乐渲染,让学生从内心激发起情感,让他们很快地投入到课文的文本中。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做一回小船长,又是为他们创设自主参与阅读的实践,体验语文文字的意境。

二、主体探究,培养能力。

教学中,教师舍得留出时间,空间,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我的阅读策略,通过小小组里自由读读船长与奥克勒大副等人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深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勇敢镇定、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三、读写结合,发展语言。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着手,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充分重视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让每位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人人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在教学开始,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找出船长的四次命令,体会场面的紧张、混乱,对船长的镇定等品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以四次命令为线索,以“简短有力的对话”为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感悟——朗读,深刻体会船长的优秀品质,同时精心选择读的方式和方法,在多种方法的交替中提高阅读水平。最后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采用船长的心里所想与得救的人们对船长的感激的话语互动,更加凸显出船长的高大形象。读写结合,很好的训练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四

今天上了《船长》一课,课文写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所在的“诺曼底”号与“玛丽”号巨轮相撞,致使“诺曼底”号被撞了一个大口子,即将沉没,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船长镇定自若,指挥乘客和船员逃生,最后大家得救了,而船长自己却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表现了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读了令人感动不已。

课始,我从课题入手,读了课题就知道,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让学生说说,写人的文章一般怎么写。即通过事件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那么本文通过写怎样的一件事表现了船长的什么精神品质呢?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把阅读和习作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课文的生字,我重点指导写“薄”、“舰”,指导学生理解“巍然屹立”等词语的意思。学完生字词后,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并及时指正。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文大意。本文基本可按“遇险”“救援”“殉职”的顺序来理解。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五

在备《船长》这一课时,我被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尊黑色的塑像,船长正目光凝然、注视前方,脸上是那么安详平和,。试问天下苍生,有谁,能在死神的面前,真正做到了超然与宁静;能面对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舍生取义?这对于芸芸众生来讲,是望尘莫及的。由此,我又不禁联想起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故事,与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是轮船沉没,也是众人争相逃命,也是船长下令紧急救援。所不同的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责任在船长,因为是他的错误决策才造成了这一惨剧。而我们的哈尔威船长,自始至终,都是那么完美,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课前,我反复读了课文,阅读教学参考资料,钻研教材,还上网搜寻到了多篇教案。我想,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无可厚非。但感实践下来,从模仿学习到灵活地运用乃至创造,这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特别是优秀的教学设计如何适合班级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运用自如,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而真正做到“得法”,何其难也?其中对学科性质的认识是前提,对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的.整体把握与灵活调控是关键,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智慧的有效、高效的活动是核心。这些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是仅仅说说而已是无用的,最要紧的是落实在行动之中。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六

拿到一个文本,如何切割文本?如何设计教学?这是对我们语文老师最基本的要求。今天,顾老师通过抓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来披文入情,品析人物,感悟人物,努力构建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无疑是成功的。

本文的主人公——哈尔威,一个真正的英雄。在危难面前,选择了沉着、镇定,在慌乱面前,选择了冷酷、铁面,而在死亡面前,他却选择了沉默。形象离不开人物的言行、神态、细节。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寻找英雄的语言、行动,感受了英雄的高贵、伟大,使人物站了起来,活了起来。

整堂课的教学,陆老师注重知识的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情感人文性相融一张,奏响了语言和情感的和谐乐章。读议结合的教学,畅所欲言的表达,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以及不盲从别人,不盲从文本,敢与发表不同见解的品质。抓重点句的品析,挖掘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一个“吼”字,不仅吼出了情况的危急,更吼出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英雄的。

总之,整堂课在教师激情的引领下,在学生读思悟中,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的情感发生了碰撞、交融,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加深了对生命的意义与内涵的体悟。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七

《船长》这篇文章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沒的時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船脱险,自已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哈尔威船長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精神。认识哈尔威船長这个人物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教学中我以“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为主线贯穿课堂,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通过两段对话的感悟、理解、朗读,了解船長的忠于职守,他的做人之道,了解他的英雄行为。

课堂中由面到点,展幵讨论。如文中有一名话“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幵枪打死他!”那么船長会幵枪吗?讨论中出现了两种看法:会!不会!激起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感受其人格魅力。

我觉得不足之处在于内容上挖的不深,没有抓住关键点,挖掘内涵,挖掘人物的人性美,如文中船长问“还能坚持多少分钟?”“20分钟”“够了”船长说。教学时,对于这段话我是一笔帶过的,其实其中大有文章可作,为什么说20分钟够了?20分钟之内,要将60名乘客转移,要做多少事?20分钟对于救人来说宽裕吗?可是船長说“20分钟够了”,正体现出他的沉着、冷静。看来教材还是需要进行深入挖掘。

新课标强调课堂应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我在想如果教学中抓住“临危不乱”这个词组织学习,从那儿看出危险?乱又表现在那儿?船长又是怎样“临危不乱”的?通过船长动作、语言、感悟体会其品质。这样就避免了教师牵引明显。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抓住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效果会更好。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八

“哈尔威船长的一生都要求自己要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课文学到这里,教室里静悄悄的,船长的英雄行为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

在学生想象写话时,周炳说道:“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作为一名船长,哈尔威不能离开自己的船,这是船长的职守……”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哈尔威完全有机会逃生,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作为船长,他必须选择死亡。“人在船在,船亡人亡”,哈尔威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船长的尊严,教材之所以用《船长》为题,而不用《“诺曼底号”遇难记》为题,我想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所以,当每一次海难,我们就会目睹一个船长的尊严,目睹船长这个职业的尊严。在海难面前,几乎每一个船长都会选择与船同存亡。“泰坦尼克”的史密斯这样做了,“诺曼底”号的哈尔威又一次这样做了。哈尔威成为了英雄,他成为英雄其实很简单,只是“运用了他船长的权利”。作为船长,哈尔威必须选择死亡。那么,到底是他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呢?我想,应该在那么几个字眼上: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看起来平常,真正做到又是何等的困难。在利益面前,特别在死亡面前,更是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为人之道。我们的社会,最需要弘扬的应该是这样的精神。我想,这才是我们所需要在这篇课文挖掘与学习的东西。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九

昨天,采用了《船长》的集体教案上了一堂公开课,反响很不错,自己也感到有些汗颜,因为在大家进行讨论的时候,没有及时参加,课件还是向赵军老师借用来的。坐享其成,还自我安慰“窃书不是偷也”。为弥补自己的懒惰之举,特将自己教学之后的感想略谈一二,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启发。

首先,该教案条理非常清晰,抓住四道命令,通过人物的语言来感悟人物的品质。

其次,对于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处理,相当的精彩,特别是多媒体课件情境的渲染,是船长的形象进一步升华,学生在进行“船长,我想对你说……”的语言训练的时候,感情特别真挚。有同学说,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泣不成声地说:船长呀,船长,如果没有你对我们妇女的`特别照顾,也许今天我和孩子就要葬身大海了,你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呀。还是孩子的克莱芒流着眼泪说:“船长呀,船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还没有忘记救我,是你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的机会留给了自己,你是一位真正的英雄。”面对哈尔威船长的雕像,我想说:“哈尔威船长,是你让我明白了,做一名英雄是如此的困难,然而又是如此的简单。”接下来的配乐范读更是将课堂推向了高潮,整个课堂静极了,学生、甚至听课的老师也被深深地感染了,所以,学生的配乐朗读相当深情,无须老师作过多的解释了。

但是,总觉得遵循教案上课,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得不够明显,似乎整堂课学生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是否可以从研究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着手,通过找寻课文中船长的语言来加以朗读感悟,但这样又难以把整件事情完整地体现出来,对于渲染现场的情境又有一定的障碍。至今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十

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一起研读的主题是: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船长?划出你感受深的语句,用高度概括的词语来赞美船长,做好批注。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悟,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船长。教师不能以自己理解代替学生的认识。这是我设计这一课时的宗旨。从上课的效果看,这样设计是成功的。学生除了认识了一位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船长,更从字里行间认识了一位尊重妇女、爱护儿童、临危不惧、果敢镇定……的船长,人物形象也越来越丰满,这就是多元解读,这就是有效解读。

多元解读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意见。有学生觉得船长的牺牲是没有必要的,他完全有机会逃生。从文字上来看,20分钟逃生的时间够了,他完全可以在其他人逃生以后自己逃生,为什么一定要舍弃自己的生命呢?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尊重生命,自己的生命也一样。但我也让他理解船长,十九世纪的.英国,船长怎能弃船而生呢?这是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决定的,这是他所处的行业规则所决定的,这是他的职业道德决定的。否则,即使他上了岸,也会为这个社会所不容,遭这个行业所唾弃。所以在哈尔威船长心中,船长就应该与船共存亡,他是不会抛弃诺曼底号独自逃生的,表现他忠于职守。

这篇课文很有特色,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大作家雨果对人物的描绘可以说是栩栩如生。有正面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本课着重通过语言(下达指挥命令)描写来突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有侧面描写,对遇险时场面的描写,船长英勇献身时人们的心态描写等来突出船长的光辉形象。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凸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人景仰。这些都是写作方面的知识,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应该渗透写作的指导。所以,在课后,我布置了一项练笔作业“二十年后,克莱芒来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墓前……”让学生展开想象,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续写,是课文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十一

《船长》讲述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由于“玛丽”号巨轮的突然撞击,“诺曼底”号轮船的船身被撞开了一个大口子,船上的乘客无不惊惶失措,争相逃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哈尔威挺身而出,沉着镇定地指挥全体人员有条不紊地撤离,而自己却以身殉职,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试着抓住重点,把能够展现船长风采的部分,尤其是他的语言和行为,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写了船长组织自救工作的经过。船长下达了四次命令。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和第二次命令。在学习第一次命令时,我就让学生进行了三读。这三读各有目的各有侧重,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在读中品文,在读中感悟。一读理解“吼”,为什么吼?怎样吼?二读品句,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出哈尔威是位怎样的船长?三读传情,把自己对船长的敬仰之情通过朗读传达出来。

随后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十五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回味船长在组织自救过程中的“指挥”、“控制”、“领导”,对哈尔威船长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了。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十二

这篇课文是根据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改编的。小说体裁的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借助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揭示人物性格,传达思想感情。

本文以“船长”为题,着力描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巨轮撞击后即将沉没的危急时刻,沉着镇定地指挥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而自己则坚守岗位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可贵品格和高尚精神。因此,本篇的教学设计可以采用“一点突破法”中的“尾部突破”:

1、诵读末段,由“忠于职守”的理解,找出与之对应的句子,为理解全篇开路。

2、由对应句子中“控制”一词的含义导向“诺曼底”号遇险、救人的紧张过程,突出哈尔威船长“指挥”、“控制”、“领导”的作为,归结到“忠于职守”。

3、回到末段,展现哈尔威船长的庄严神态,赞颂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可贵品格和崇高精神。

如此教学,由尾部反顾全篇,再回到尾部,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学生会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十三

教学本文已经多次,这次有学生提出了质疑:“船长为什么与船一起沉入深渊?”老实说,每次教这课,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只是没有同学质疑,我也就不想深究,怕学生会觉得哈尔威牺牲没啥必要。但这次不同,有学生问:船长为什么要与船一起沉入大海?我觉得船长的牺牲是没有必要的,他完全有机会逃生。如果我们从课文文字上来看,20分钟逃生的时间够了,而且船上其他船员都与乘客一起安全撤离了,按说船长也完全可以撤退。此时的我,真有些担心,怕讲不好会影响学生对于雨果笔下的这位英雄船长给他们留下的高大形象。但是事实是:article/我们真不能小看了我们的学生,绳伟同学很快举手:“我想哈尔威船长和诺曼底号之间有深厚的感情,我想从这艘船诞生起,船长就和它在一起。在船长心里,它是战友,是亲兄弟。所以他才会选择和船一起沉入海底。”宋思雯说:“在哈尔威船长心中,船长就应该与船共存亡,他是不会抛弃诺曼底号独自逃生的,表现他忠职守。”学生的回答真精彩!

由此看来,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也并不是什么事都要我们老师、家长越俎代庖的。他们脑子灵活,求知欲旺盛,接受新事物比我们快,好记性更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望尘莫及的。因此,我们做教师的,一定不能再用老眼光来审视学生,因为今天的小学生真的不容“小看”。我们要与时俱进,用现代的眼光,依据现代的心理学、教育学规律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研究他们。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开辟新的教育捷径,少走弯路,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十四

一、深入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

课文是英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讲述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由于“玛丽”号巨轮的突然撞击,“诺曼底”号轮船的船身被撞开了一个大口子,船上的乘客无不惊惶失措,争相逃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哈尔威挺身而出,沉着镇定地指挥全体人员有条不紊地撤离,而自己却以身殉职,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反复读了几遍课文,我有三点想法:其一,既是小说,就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知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上,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其二,文章最后说: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是作者对船长的评价,也是对后人的期盼。如何让学生认识英雄的本质,在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教学的难点。其三,怎样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不偏废工具性,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是我在教学前重点思考的三个方面。

二、将朗读感悟和品味赏析相结合。

整堂课我把船长形象的剖析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读书探究:第一,感悟内容,探究内涵,发觉文本的深层含义。诸如船长下达命令的顺序,与船员们对话的用意,把自己置身于度外。第二,品味语言,赏析写法,领悟语言的奥妙,如对“吼”字的品悟,对船长和船员们对话的赏析等。特别是对“对话”的描写,训练的着力点不是在内容上,而是在写法的赏析上,通过比较,不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当时情况的紧急,船长的镇定,还领悟到“对话”描写的奥妙和技巧,有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第三、重视读书训练,以读促悟,读中见悟。通过“默读”,读进文字里去,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力量与威严!”

三、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整合。

关于写作特色的教学,近30年来,慢慢地被淡化了下来,然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和“了解”“表达方法”。所以在教学的第三环节上我从全新的角度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领悟课文结尾安排的艺术效果,从中感受到“悲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二是引导学生领悟选材的高妙,“一件事写尽一生”“最后的20分钟把他(船长)一生的品质都写出来了;三是通过“现身说法”,三读船长的三次不同收获,使学生明白“不同时期读同一篇文章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与发现”。老师的.这个尝试,与传统的“写作特色教学”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的目的不同,即由传统的写作知识教学转向了训练综合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提高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课标”所倡导的表达方法教学,绝不是单传的“工具性”训练,而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整合训练的最佳途径,是对教材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资源最充分的挖掘。

1、小说中雨果的高明之处就是借助船毁将倾,人们极度慌乱的境况,来凸现船长的崇高形象。考虑到整堂课的时间关系,我在处理第二小节时过快了点,未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那场灾难的严重性和人们的极度恐慌。

2、今天课堂上发言的人算是比平时多了些,但发言的面还不是很广,如何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努力。

3、尽管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作了尝试和努力,但真正的落实还要在课后去花功夫。如何引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阅读,丰富学生文化知识,丰厚学生文化底蕴,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须多想办法。

语文教学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难点如磐石,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之余,将难点进行分流,采用分层次击碎难点法。学生们加深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好效果。

就以我所教《船长》一文为例来说,我考虑到学生课前有了一系列的知识作奠基,我教学时直奔中心,尔后分几个层次进行逐层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突破难点层次一: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第一次照应:哈尔威船长一生……英雄的权利。

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指名用自己的话初步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思。怎样理解句中的“又”?在引导学生理解与朗读中初步感受船长的人性之美丽。

突破难点层次二: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以此辐射全篇,带动全文的学习。

预设1、客轮遇险以后,船长想到的是60个人的安全,惟独没有想自己,这60与1的对比,揭示了他忘我的品质。在人们混乱时,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两处对比,突出了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慌。我顺势点明:多好的船长啊,在紧急关头他仍然忠于职守,仍然履行着做人之道。接着,提升学生的朗读层次:“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会比刚才读得更好。”第二次照应:“一生都要求自己……一名英雄的权利”。

及时小结过渡、他是一位普通的船长,他更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在过渡语中为后面理解“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大家。”一句降低难度而服务。

预设2、客轮遇险后,哈尔威船长“大声吼道”,“简短有力的对话”,“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下达着命令,一切都在听从他的调遣。我借用多媒体的声像,引导学生合作读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共同感受船长那坚不可摧的意志。在这伟大的灵魂面前,灾难也望而却步!,紧扣够了感受船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文中人物的崇高精神无不震撼学生的心灵。此时,我进而顺势引导: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好船长啊。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在缓缓地引导中逐步提升朗读的层次,使船长这一光辉形象日益丰满。引导学生第三次照应:“一生都要求自己……一名英雄的权利”。过渡:他是一位普通的船长,他更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过渡语言中更好地兼顾到与上文的统一性。

预设3、危急中还不忘抢救见习水手克莱芒,突出了人物果断、坚决的性格。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船长他关心孩子,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这里仅作略处理。

他不仅仅是个指挥者,也不仅仅是个控制者,他是这场灾难,乃至这场生死搏斗的领导者啊!

突破难点层次三:运用特写镜头,展现人物形象,升华情感,掀起高潮。“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人了深渊。”学生应和着舒缓的音乐,欣赏着船长沉入深渊动态画面,聆听着我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着“忠于职守”的美丽……我顺势推波助澜:让我们怀着敬仰激动的心情再次感受一位英雄的做人准则。回环照应:哈尔威船长……一名英雄的权利。最终在深情的呼唤中情感达到顶峰。哈尔威船长没有豪言壮语,他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船头,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在学生心中定格。

自我感觉这种循环回复、一咏三叹的教学方法很利于突破难点,学生对船长的敬畏之情在一次次与文本的交流中得到升华。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十五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课文学到这,教室里静悄悄的,船长的英雄行为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

在学生想象写话时,周炳说道:“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作为一名船长,哈尔威不能离开自己的'船,这是船长的职守……”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哈尔威完全有机会逃生,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作为船长,他必须选择死亡。“人在船在,船亡人亡”,哈尔威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船长的尊严,教材之所以用《船长》为题,而不用《“诺曼底号”遇难记》为题,我想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所以,当每一次海难,我们就会目睹一个船长的尊严,目睹船长这个职业的尊严。在海难面前,几乎每一个船长都会选择与船同存亡。“泰坦尼克”的史密斯这样做了,“诺曼底”号的哈尔威又一次这样做了。哈尔威成为了英雄,他成为英雄其实很简单,只是“运用了他船长的权利”。作为船长,哈尔威必须选择死亡。那么,到底是他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呢?我想,应该在那么几个字眼上: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看起来平常,真正做到又是何等的困难。在利益面前,特别在死亡面前,更是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为人之道。我们的社会,最需要弘扬的应该是这样的精神。我想,这才是我们所需要在这篇课文挖掘与学习的东西。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十六

在备《船长》这一课时,我被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尊黑色的塑像,船长正目光凝然、注视前方,脸上是那么安详平和。试问天下苍生,有谁,能在死神的面前,真正做到了超然与宁静;能面对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舍生取义?这对于芸芸众生来讲,是望尘莫及的。由此,我又不禁联想起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故事,与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是轮船沉没,也是众人争相逃命,也是船长下令紧急救援。所不同的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责任在船长,因为是他的错误决策才造成了这一惨剧。而我们的哈尔威船长,自始至终,都是那么完美,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课前,我反复读了课文,阅读教学参考资料,钻研教材,还上网搜寻到了多篇教案。我想,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无可厚非。但感觉实践下来,从模仿学习到灵活地运用乃至创造,这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特别是优秀的教学设计如何适合班级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运用自如,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而真正做到“得法”,何其难也?其中对学科性质的认识是前提,对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的整体把握与灵活调控是关键,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智慧的有效、高效的活动是核心。这些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是仅仅说说而已是无用的,最要紧的是落实在行动之中。

总结这堂课,如果要说好的地方,那应该是学生的表现,他们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我能感受到他们情感的波澜起伏以及智慧的轻舞飞扬,学生的情感与智慧活动是与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谐同步的。

在上第一课时,总想在这堂课上使课文的重点有所呈现,所以教学的'容量安排得大了一些。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最大的不足是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存在明显的疏漏,前半部分特别是预习检查这一板块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课堂教学结构有些前松后紧,以至本该是课堂教学的高潮部分草草收场。这也是我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在这样的教研课上也出现了,真是不应该,以后得认真加以改正。

另外,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也必须得注意。比如:让学生谈谈对作家的了解的时候,应注意指导学生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让学生交流课前已理解的词语时,要让学生说值得一说的词语;生词最好是指导读写后,还能让学生默写一下,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在训练概括完段意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还需加强;要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到发生海难时人们惊慌失措的感觉,朗读指导还要到位;有些问题的提问设计得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等。

哈尔威船长教学反思篇十七

《船长》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主要讲述了“诺曼底”号在行进中突然遭到“玛丽”号大轮的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的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秩序井然的脱险,自己却和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在学完这篇课文时,我问大家对这篇课文是否还有疑问,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船长为什么要与轮船一起沉入深渊,他完全有机会与其他乘客和船员一起安全脱险啊,他的这个牺牲有必要吗?”说实话我在备课时,也想到过这个问题,也有这个疑问。但此时有学生提出,我正担心讲不好这个问题,会影响到学生对哈尔威船长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时,有个学生举手回答说“我认为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也许诺曼底从一开始就是和船长一起出海,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船长早已把船当作自己的亲人,或是自己的孩子,他怎么舍得抛弃自己的孩子自己独自逃离呢?”另一学生补充道:“船长的与船一起沉入深渊,更能使我们感受到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忠于职守的的高贵品质。

对于同学们的回答,让我感到有点吃惊,原来我“小看”了我的学生,也让我看到了学生动脑思考、积极向上,他们对文本的认识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不能再有老眼光审视学生,应该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更多的了解他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