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后的英文翻译形容词汇总 最后的翻译英语(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9 14:19:20 页码:7
最后的英文翻译形容词汇总 最后的翻译英语(三篇)
2022-12-19 14:19:20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后的英文翻译形容词汇总一

但我了下来,军训是一个过程,一个,磨练的过程,半途而废是耻辱。大家都咬紧牙关,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停止训练,要知道军训本来就是磨练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的身体,那么,为什么要放弃呢?想到这,我都会咬咬牙,挺过去。也许坚毅在累酸的腰间堆集,最后将、挺拔与不屈。或许这些不是苦,而是一种收获,一种让我受益终生的收获,我收获的是耐力是坚毅是勇敢,是不屈,更是团队。无论今后我做什么,想到今天的苦与收获,一切都变得无所谓了。 我想这也就达到了军训的目的了吧。 是的,从军训中我们也感受到很多快乐。从大家整齐的脚步声,高昂的口号声中,我体会到了团结的欢乐,也体会了奋进的快乐,当我们班经过3天的训练,我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这里,我们大声欢呼,在这里,我们大声的笑,在这里,我们留下了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那一位教官的喉咙已沙哑,然而还是有力地喊着“稍息”、“立正”、“一二一”“齐步走”。训练时他们像所有教官一样严厉,注重纪律,然而却又多了一份细心,对每个同学尽其关爱,对每个同学不失原则的要求都尽量满足。休息时他们的微笑让人感觉如兄长一般的亲切清爽,让大家觉得像朋友一般的轻松舒适。

这3天过得如此之快啊,感受最多的还是我们不懈、永不放弃的。记得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无所,我会怎么做?”现在我想,我要做勇敢的男孩,如果我是勇敢的,我就无所,那么我没有理由放弃努力。下去,到底。没有日晒雨淋,没有狂气暴雨,怎会有属于自己的风雨彩虹,怎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天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所以我,我胜利! 也许军训的时光短暂,也许这样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但“稍息、立正、站好、向左看”这些口令将永远回荡在我的耳边。

一周的军训在我们的努力中度过了,经过一周的训练,我懂得了许多。

在这一周内,我们学习了很多动作,如:“跨立、蹲下、齐步走、跑步走”等,这些动作看上去很容易,但是要做好,就需要做好每一个细节,掌握每一个细节,这样每一个动作才能合格。

教官平时对我们很严格,督促我们每一个动作;纠正我们每一个细节。他告诉我们 :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要把自己当做一名真正的军人来要求自己。我一定会把这句话铭记在心中,什么时候都要有一种非凡的和斗志。

教官无时不在锻炼我们的毅力,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就是“站军姿”,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军人立正的姿势站着,起初我们只是了10分钟,可是在老师和教官的鼓励下,我们站的时间越来越长:15分钟、20分钟、30分钟……我们不断的超越自己,最高纪录竟达43分钟。往往别的班都先解散,但我们依然像风中的白杨,威武的挺立在操场上,因为我们要证明自己不会落后于别人,偶尔从旁边走过几个同学,见到我们还在站着竟然笑了出来。我真是想冲上去“训”他们一顿,我们比你们站的时间长,实力比你们强!你凭什么笑话我们?你有资格么?

最后的英文翻译形容词汇总二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赞颂的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文章通过重要的环境和场景描写以及第三段的侧面描写,渲染了人物,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设计理念】

第一课时教学正是充分利用文本的这一写作特点,引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问题、读出场景,潜心阅读文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整节课围绕一个“读”字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书后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初步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3分钟)

1.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指名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3.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最后的姿势。师板书课题(提醒:“姿”女字一横要长一点。)生书空,读课题。【学生课前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不仅了解了有关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看插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文本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胳,读出语气

过渡:有同学可能大致了解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发展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它,请大家打开书,自己先读读课文,注意这几个要求

一读课文,正确流利 1.自由读: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2)遇到生字或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多练习几遍。2.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目标是读准字音)

自我评价:课文读过了,达到要求了就在课题旁加上1颗星。

【明确提出自读要求,使得学生学习有目的,思考有方向。读正确、流利既可深化字词的理解,也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出示:

坍塌 尘埃腾空 地动山摇 生死攸关 幽默 充满活力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震撼 誓死护卫 诠 释 师德灵魂 读正确了,很好!我想提醒大家两个字。正音:坍(tān)塌 生死攸(yōu)关

二读课文,理清脉胳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并说说理由。

2.默读,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正确的同学为自己鼓掌。三读课文,读出语气

词语读得不错,相信大家课文读得更好。1.指名读。

(1)第一段:还没有得星的,有没有勇气挑战一下自己?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对家人关爱 对工作尽责(“平常” “早早”)齐读第一段。

过渡:平平常常的一天,谁会料想到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呢?在地震发生的时刻,谭老师又是怎样说,怎么做的呢?

(2)第二段:谁来读一读第二段!

①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提示:这里地震刚刚发生时谭老师的话,该怎样读得更好? ②再指名读。

点评:想一想谭老师可能想到了什么?他该用怎样的语气告诉他的学生呢? ③希望下面的朗读,我们要像他们这样,读出人物的语气!(板书:读出语气)

(3)第三段:比较长,我们分成三个部分,请一个同学读第8节,一个同学读学生的话,另一个学生读老师的话?

据情况正音:

想一想这三段话中分别有哪些词语深深打动了你,请你用横线画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4)第四段:

想一想,学生眼中的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读出你的理解吗? 齐读最后一小节

【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第一课时教学让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出问题。(4 分钟)

1.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文中提到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 谭老师 老师 学生 救援人员 初读课文后,你想对谭老师说些什么?

2.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请用波浪线画下来,再大声读一读!

3.读通了课文,现在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小结:对,这也告诉我们,故事类文章,概括内容,我们一定要说清谁干什么或怎么样。

4.质疑:学贵有疑,读了全文,你的脑中有没有产生疑问?

同学们能读出问题了,真了不起。请大家也动动笔,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板书:读出问题)

四、精读感悟,词语组块,读出场景。(20分钟)

刚才,我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感知了内容。是不是满足了?没有,还要读出文章背后的情感。

1.出示:震撼 誓死护卫 诠释 师德灵魂 ①谁来读一读。指名2人读 ②震撼什么意思。谁能读出来。

为什么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呢?

③现在,谁再来读这四个词,(一齐读)读了这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说誓死守卫的样子,也可以说是伟大的灵魂)

把这种情感带到课文中去,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谭老师伟大的灵魂。现在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字源识字法不仅强调帮助学生从汉字本源出发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合理、准确、快捷地解决识字问题,而且注重充分挖掘汉字文化的丰富营养,以实现汉字教学的多重功能。】

④质疑:学贵有疑,读了这一段,你的脑中有没有产生疑问?(如果刘备来到你的面前,你想问他什么问题。)

同学们能读出问题了,真了不起。请大家也动动笔,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板书:读出问题)

2.出示:幽默 充满活力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①指名读。

②你从这四个词读出什么?说说自己的理解,(谭老师充满阳光的一面以及学生对谭老师的怀念)

③一齐读。

3.出示:坍塌 尘埃腾空 地动山摇 生死攸关 ①指名读后问:这三个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面呢? 学生自由说。

2、是的,一刹那间,尘埃腾空,地动山摇。谭千秋留下了他人生最后的三句话、总共才十一个字;留下了他一生最后的三个动作。请同学们分别用“波浪线”和“○”划出,联系前后文读读想想,有什么感受,在旁边写一写。

3、交流:

出示: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这是谭千秋留下了他人生最后的三句话:你从简短的话语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从“文字”、“标点”、“句式”、“情境”„„多角度理解,引导学生读出危急感。)

指导朗读。

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相机提示:拉、撑、护,从这其中我们体会到了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动作的快。读好句子。4.过渡:那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品读品读,细细地体会。

教师语言渲染,把理解和朗读引向深入:

这是一场殊死的战斗:教师引读第5节,学生接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这是一次生与死的抉择:教师引读第六节开头“但是„„?”学生接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这是一位普通老师对学生无尽的爱与责任:教师引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学生继续接读“谭老师立即„„”句。

5.齐读课文4-7自然段。

刚才我们读出了语气、读出了问题,现在谁能读出当时的场面?板书:读出场面

6.观看视频。说说感受。

这节课我们读出了语气,读出了问题,读出了画面,相信随着读书的深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收获。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词语组块,尝试让学生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力求丰富学生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我的思考】 第一课时究竟教什么?

从常规教学来说,识字学词、通读文本、整体感知应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识字学词虽说占据我们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而恰恰是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获取语文素养最为有效的教学流程,是学生零距离接近母语的最佳形式。这节课我结合文本特点,设计角度新颖、思想独特、内容厚重,应该说让本课增色不少。但回头反思,这也是建立在牺牲学生读书时间的基础之上的。当然文本各有不同,是不是每篇课文都可以这么做,第一课究竟教什么,真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第一课时的“读”,究竟到什么程度

整节课,应该说版块还是十分清晰的。我围绕一个“读”字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问题、读出场景,潜心阅读文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第一课时的读,究竟到什么程度。我想底线是正确流利。也许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当学生带着准备,高起点地走进课堂,预习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充满生命的张力。

【板书】

6.最 后 的 姿 势 读出问题 读出语气 读出思路 读出场面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老师,就让我们为他深深地鞠一个躬。(全体师生鞠躬)那么,谭老师究竟有什么可敬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与谭老师来个零距离接触。

二、共同学习,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出示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透过字里行间,感受谭老师的可贵品质,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⑴谭老师告诉学生们“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出示,生读)

师:这是谭老师的言传,是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为下文危难之时他坚定的抉择埋下伏笔,他这样做,不是偶然的,与他的人生追求,平时对学生的殷切希望息息相关。

⑵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透过这三个叹号,你明白了什么?(读出情况危急)

⑶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⑷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在文中找出与这一句想照应的句子。

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这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⑸出示: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对谭老师的评价。体会侧面烘托的作用,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深敬意。随机指导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3、补充资料:

从教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三、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汶川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难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全体师生面对可亲可敬的谭老师,庄严地行队礼。

四、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像谭千秋老师这样的英雄行为。请你搜集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迹,办一期手抄报。

2、通过查找资料,认识地震,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办一期手抄报,增强抗震救灾及自救的能力。

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爱与责任 英精

可敬的谭老师 雄神 不千 死秋

最后的英文翻译形容词汇总三

经过一年多的备考,现在付出的汗水终于有了收获了,我考上厦大的研究生了。

一路走来受到很多人的支持、鼓励和帮助,真的非常非常感谢他们!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首先,一路上我有两个好队友一直陪伴左右,一直互相鼓励支持。再次,2017这一年考研,数学比较简单,而数学恰好是我的弱项,所以我也是幸运的。再者,复试时,我笔试不理想,最后还能过复试,这也是幸运的。最后,虽然没能选到想要的导师,但是那个导师给我推荐了一位非常nice的导师,这是幸运的。

通过考研,我觉得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还收获了一段非常珍贵的友情。南神是我的考研队友,是两个队友里面跟我最要好的一个。他在大一时跟我同班,但是后来转了专业,本来在班上就没什么交流,他转了专业之后几乎就没联系过,连面都没见过几次。大三那时,要准备考研了,却突然遇见了,一番寒暄后,知道都是考研的。我当时是在实验室学习,一个人也是觉得挺孤单的,另外他还是大神,所以就邀请他到实验室学习,大神愉快的答应了。在实验室学习了一段时间,由于实验室要给毕业生做毕设,所以后面也就搬到自习室学习了。在实验室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总有一种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的感觉,觉得之前大一时,怎么就没有好好交流呢,真是太浪费!那时我就觉得如果那时早点跟大神交流了解的话,我可能就会跟着大神转专业了。

接下来的复习时间里,我们虽然不是考同一个专业,没有在一个教室复习,没有朝夕相伴,但是每次在路上碰巧遇到时,彼此都有说不完的话。印象最深的是政治这门课,我们都是用石磊的教材和视频,所以可以找到许多共同的话题。记得大神有一次看完思修时,特意来找我说,石磊的思修讲的很好,你看了没。我说没有,然后大神就开始给我讲他从中学到的东西,说石磊讲的哪些真的好有收获,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修云云。

到现在印象还是很清晰,晚上十二点多了,我们一起走在校道上,一起谈论马克思,一起谈论资本论,吐槽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留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一起谈论考研的意义,以后要做的事。

这是我考研过程中最最宝贵而美好的一段回忆!

接下来再写写考研过程中其他的体会吧!

我觉得考研是个自己为自己战斗的过程。到现在为止,我就只经历过两个对我的人生有很大影响的考试:高考、考研。高考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全世界都要你学,你周边的同学、老师、家长,每一个人都在为你高考能取的好成绩而帮助你,鼓励你;在高考时,你所要做的就是一心一意的准备考试,其他的都不用管!而到了考研,我觉得很多事情需要你自己去争取,要你自己做决定,你的免修需要自己争取,你的师兄,老师需要你自己去找,你学习的教室也需要自己去找,你要自己决定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学,这一次不像高考,没有模拟考试,没有老师同学给你压力,有的只是自己心中想考上研究生的强烈渴望。

考研也让我认识到关心你的人其实并没有几个!大学里的同学关系本就松散,我选择考研之后,与周围同学接触就更少了,每天早出晚归的,反倒跟自习室的同学有更多交流,因为平时都呆在自习室了,只有在下午洗澡和晚上会去睡觉才会回去,一天复习下来,累的已经不想再讲话了,而且周围同学大多都是打游戏看电视剧的,也就更没什么好聊了。跟周边同学之间的交流少到什么程度呢,我室友只有在我回去洗澡和晚上睡觉才能看见我,其他人基本见不到我,而我有室友甚至不知到我在准备考研,知道的也不知道我考哪里。

考研也让我认识到了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写计划对于实现一个目标的重要性。以前我也知道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很重要,知道哪些有成就的人都是很早就有一个目标的人,但我也只是知道而已,并没有深刻体会到,正所谓熟知不等于真知。这次通过考研,我算是比较深刻的认识到了有一个目标的重要性。当我确立我要考的学校之后,我觉得我努力的方向有了,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每次想到这个目标,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激动起来;想象着实现这个目标时的兴奋喜悦,就会觉得眼前的一切困难好像都不在是困难,像是挑战,像是为我实现目标的垫脚石;越到备考的后期,我想要考上研究生的_就越强烈,那时我一心只想着考研,对于其他以前看得很重的东西,现在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当你没有一个目标时,你会觉得每一个十字路口都会将你引向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但是当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你会觉得不论选择哪条路,最终都会到达自己想要的地方!这可能就是有目标和没目标的区别吧。

而计划的重要性在于让你时刻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我觉得写计划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一定要按时完成,而是让你知道你还有什么没有完成。这样子你就不会在你看似空闲的时候选择去打游戏、逛街、看电影等等,而是清楚知道我还有什么没完成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