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通用(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3:08:01 页码:8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通用(大全8篇)
2023-11-11 23:08:01    小编:ZTFB

总结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技能。反思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有效的改进方案。提供写作灵感的范文合集。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通用篇一

我记得: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年高考时的作文题就是《难忘的时刻》。这个高考题目,曾让千千万万个学子,留下终生难忘的时刻,激起一生难忘的记忆!因为,在考《难忘的时刻》的这一时刻,有无数学子,把人生的前途都压在这一时刻!把人生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一时刻!又有无数的学子,就在这一时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决定了人生的命运!

我今天要说的是2017年6月11日,端午节的前一天,这对炉迳村大碰村小组低保户、困难户、受灾户、孤寡老人的犁彩英来说,也是一个难忘的时刻!犁彩英,80岁,女性,生有一女,养有一子,女儿已远嫁,养子住在全南县城,现孤身一人,居住在前不接村,后不触店的大碰村小组路旁边,最近的邻居也有数百米远。孤村孤院,孤独一人地拿着低保过生活。

由于端午节前夕大雨不断,中雨连绵,导致犁彩英住的房子后墙壁突然倒塌!这突如其来的房屋倒塌,险些儿就压倒了人,万幸中虽然人身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但在倒塌那一刻,即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而且给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时刻!

天黑以后,我们在她养子的屋檐下站着、等着、盼着,连绵不断的雨水依然在下着,边缘山区的夜幕是那样的冷冷静静,远远望去,一团漆黑,看不见一颗星星,见不到一?灯光。在村长的提示下,她向几个亲戚打了几个求助电话,想找一个晚上安身的地方,可返回的信息,让她的希望全都破灭了。她只有焦虑地等着、盼着,我们也只有耐心地等着、盼着。可她的养子今天晚上能不能回来,我们大家也胸中无数。此时此景,我知道她老人家百感交集的心情,她看着我,几经张口,想说什么,而又欲言又止。我也知道,她老人家既没有文化,也不善于言辞,既有千言万语,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她看了我很久之后,含着泪水,对我们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

这时,我能体会到:虽说只是一句简单的“多谢”!但却出自她的肺腑之言,凝结着她的千言万语!因为,在她遭受天灾,而又孤立无援的时候,是党和政府派来的“三送”干部、村支书、村长一直站在他的身边,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各种困难,陪同着她渡过最艰难困苦的时刻;使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并没有遗弃她这样的孤寡老人,而是处处在关心着她,关怀着她和帮助着她;是“三送”干部、乡政府干部和村委会干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送给了她!使她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是呀,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和干部们反复打电话给她养子,要他养子今天晚上必须回来,她真的不知在何处安身?为此,她才会十分感动地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

晚上九点多钟,她的养子李华总算赶回来了,我和书记、村长悬着的一颗心也总算放下来了。

要说房屋倒塌的那一时刻,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时刻!而在她遭遇天灾,孤立无助时候,党和政府给送来的关怀、温暖和帮助,同样也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一天!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通用篇二

对于民情走访,我们中很多人开始都有些不以为然的想法,认为自己不过一普通干部,无职无权,捐个区区两三百元,对那些深陷贫困的农家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然而,两个月来,或是与市县部门的领导“二对一”帮扶,或是个人走访,先后进了龙吟、金鱼、泥塘、乔桂四村九户人家。当我走进乡亲们的家门时,内心却不能不被他们的遭遇、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善良深深震动。

第一次找到乔桂村樟树组王福保家时,还是春寒料峭的三月,这个70岁的老汉正在屋下面的田里掌犁耙。看到有人来,王福保拖着泥腿上了岸。他的老伴佝偻着腰,用手使劲揩揩碗,颤颤巍巍的泡茶端出来。两层楼的红砖屋没有粉刷,屋内地面坑坑洼洼,厅屋的神台上摆着一张年轻的遗象。那是他们的儿子,20xx年患尿毒症去了。儿媳从此再无音沓。两个孙子,就跟着老人过活,15岁的孙女王倩在宝农学校读初二,8岁的孙子王可在神冲完小读三年级。为了供孙女孙子读书,给老伴看病,维持一家人生活,老人作了十多亩双季稻。王福保说:“我们老了,又有病,这倒也没什么,人总是要死的;就是两件事放不下啊,一是欠的帐还冇还清,二是两个细伢子造孽啊!好在政府、村上对我们都还关心!你们做好事,我们记住了!”

我和县旅游局副局长廖国辉走进金鱼村高峰组葛枚芳老人家时,80岁的老人正坐在特制的椅子上逗着4岁的小孙女。自从20xx年在山上干活不慎摔断股骨,老人就不能再独立行走了。廖局长和老人聊起家常,得知老人三个儿子,大儿子已于几年前意外去世;二儿子体弱,挣不了多少钱;三儿子又于去年受伤落下脚疾,一直没治好。说话间,老人在田里插秧的两个儿媳赶了回来,连忙泡茶、端瓜子。老人对子媳们的照顾还是满意的,她的愿望就是能医好自己的腿,为家里帮上点忙。接过廖局长双手递上的红包和民情卡,老人家的眼里明显有泪光闪烁。

泥塘村尧石组杨俊香的丈夫去年死于淋巴癌,独子钟少雄就读于湘潭科技大学。为了供儿子完成学业,杨俊香外出广东打工去了。她家住在盘山公路旁的陡坡上,我和县教育局的干部胡奔前气喘吁吁爬上坡,走进三间低矮的土砖屋,看见屋里只有破旧的桌凳,熏得漆黑的四壁。年过耄耋的公公婆婆白花苍苍、行动迟缓。我们看到这一幕心情沉重,胡奔前留下姓名、电话,真诚地对老人说:“虽然我们都是普通干部,家庭也不宽裕,但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讲,能办到的我一定办到,难办到的我一定尽力!”

龙吟村瓦屋组83岁的老上访户廖哲华握着市人社局领导的手久久不愿松开;90岁高龄的五保老人唐仙娥执意要留我们吃午饭;起身离开时乡亲们总是目送很远、很远。

是的,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的力量微薄。但是,我们都有一颗心,能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改变。民情走访和困难帮扶不是一道一笔挥就的轻松试题,而是检验我们是否和群众还保持着血肉联系的庄严问卷。乡亲们最看重的,也就是我们在这张卷纸上倾注了多少真心啊!

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县教育局对开展“四群”教育,干部直接联系拉乌乡碧鸡村委会哨房、碧鸡、桃园三个村组的59户群众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我联系的6户群众中有5户属哨房五组,1户属碧鸡三组。

上午8:30,我们从县城出发,乘车翻越老东山35里坡到达松平哨垭口,这里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松林繁茂,感觉格外亲切,我曾在平川镇工作三年有余,对这条路太熟悉了,也见证了从弹石路到柏油路建设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这次也意外地发现松平哨水库已完全干枯了,这是近几年来所不曾出现过的,松平哨水库是我县小i型水库,库容量123。6万立方米,是平川镇平川、石岩、盘谷、底么四个村委会12300多群众、8500多亩耕地的生产灌溉水源。松平哨水库的干涸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今年的严重旱情,也让我为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感到忧虑。

车辆沿着6米宽的柏油路在群山中蜿蜒前行,缓缓驶出了45里箐,途径平川镇、古底村便进入了拉乌乡境内。

拉乌乡位于宾川县东南部,乡政府机关驻地碧鸡距县城78公里,全乡辖7个村委会,74个自然村,69个村民小组,2833户10329人,聚居着汉、彝、白、苗、傈僳5个民族,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乡。境内高山河谷相间,海拔3241米,最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5。7℃,年降雨量86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92%,是“生态乡”,“大理州拉乌核桃品系原生种群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大理州核桃产业发展明星乡”。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15万亩,已挂果面积7。2万亩,人均有核桃14亩、146株。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

10:00,我们到达了拉乌乡碧鸡村委会的哨房小组,乡村组干部早已在此等候我们的到来,经过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便分散行动。我联系的6户群众散居在这一带,在碧鸡村委会周彪副书记的引导下,我相继走访了陈仕文、陈仕业、李子育、李学清、李培德5户联系户,详细了解了各户的家庭状况、生产生活情况、饮用水源情况和家庭收入情况,鼓励他们关心教育引导好子女上学,积极想办法投入到抗旱保春耕生产中来,并为每一户送上了民情联系卡和200元慰问金,王文明户由于全家上山干活去了,没见着,我只好向周副书记简要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并委托他代我慰问,等到下次走访时再详细了解情况。午饭后,我还到碧鸡完小和拉乌完小两所寄宿制学校调研,详细了解开学以来教育教学情况、学生营养餐实施情况和学校安全工作情况,实地察看了学校食堂卫生、学生宿舍管理和森林防火“五个一”活动开展情况。

这次走访,令我欣慰的是这6户联系户当中,哨房五组的5户群众家里面建设得比较好,主导产业为核桃、烤烟、粮食种植和畜牧业,年人均纯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而且都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这些都得益于县乡党委政府大力扶持核桃产业培植,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整乡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得益于大理州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和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实施的这些利农、惠农、助农、强农政策,拉乌乡都享受到了,和哨房五组一样,村村寨寨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产业培植初具规模,年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得到了硬化、美化和亮化,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与群众交谈,反复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真好啊!”碧鸡三组的联系户情况稍微差一些,但他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我们到他家时,他刚从碧鸡完小开完家长会回来,告诉我们她女儿读五年级,成绩还不错,我鼓励他一定要好好供娃娃上学。他家刚翻盖了五间新瓦房,屋内还没装修,但核桃、烤烟等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很好,家庭收入还不错,相信居住环境会逐步得到改善。

在此次驻点走访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并围绕这些问题和村干部及部分群众进行了座谈。

我所走访的姚山村,位于灵璧县娄庄镇南部,于20xx年5月村级规模调整时由姚山村和龙汪村合并而成,辖17个自然庄,22个村民小组,全村1012户,4630人,耕地面积10799亩,党员115名。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共选出村“两委”干部7名,大都是致富能手。其中村党总支书记陈其林是客运大户,家有6辆客车,年收入100多万元;青年书记赵跃拥有一家渔具厂,年收入30多万元;村文书王赵是个经商大户,在村内经营一家超市,年收入10余万元。在村两委干部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种植大户21户,养殖大户38户,户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通用篇三

“镇干部来下乡时,我说我们这需要一个垃圾箱,没想到,我随便一说,镇干部就记下了,一天的时间镇里送来了垃圾箱,现在镇干部办事的效率还真高呀!”南李村村民杨敏高兴的说。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顾集镇党委开展了干部驻村大走访活动,将全镇36名机关党员编成9个组,深入全镇9个村10000多户农户家中中进行走访。镇里为每位机关党员干部发放了“民情日记”本,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在走访中将了解到的群众反映日常琐事、意见和建议等问题,及时详细记入“民情日记”,并给予群众承诺办理时限,及时解决群众的诉求,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干部作风的转变。

“走村入户听到群众的反应和提出的问题,我都及时记录下来,随时翻阅群众要办的事项,这种方式能够督促我尽快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提高我们在群众中的威信。”镇干部刘鸿说。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顾集镇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走进百姓家中、走到田间地头,体察民情、倾听民意、破解难题,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通用篇四

篇一:民情日记--理解“万岁”!

2014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气:中-大雨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可几天的大雨连锦,我村防汛工作面临重要时期,我在村委会办公室已无法静下心来写民情日记了,只有到重点低保户家走访。刚才走了五华里路去谢长古家,现在要到黄长娣家了解情况。

黄长娣早年丧夫,带着两个小孩,一家居住在小河对面,与村小组其他人家相距几百米,属于独村独门独户的情况。再是,为了调解她家与钟义胜、钟运辉家山林纠纷问题,现在去她家还真是一举两得了。

我还是第一次去她家,没有想到去她的路那么难走,远远看得到房子就是找不到路,我只有打着雨伞,卷高裤脚往河边走去。走到河边,那时正好有位村民在过河,我问她去黄长娣家是不是往这里走?她回答说:这里是可以去,但现在河水大,很深,我都浸湿了裤子,你过河的话也会浸湿裤子。我说不怕,我就把裤脚卷得高高的,过了之后,裤子还是浸湿了。

我走进黄长娣家之后,当她看到是我,就马上招呼说:兰同志你来了,快进屋座。听到声音,她儿子、女儿都一起来到客厅,烧开的烧开水,洗杯子的洗杯子,黄长娣即非常热情,反复叫我吃粽子,我盛情难即,就边吃粽子边聊天,了解近期大雨洪水时期有无发生水灾情况,她回答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一切还好。听后,我就放心了。之后,我向她说明到她家来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回馈前次诉求的山林纠纷问题。我只有将我向周围人群了解的情况及向钟义胜、钟运辉调查的情况反馈给她。我说:既然你公公把山林卖出去了,凭我们“三送”工作队的权限是无法帮你要回来的,不是我们不去做工作,而是我们的职责所限,权力所限。我们只有调解的权利,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当他们不肯调解时,我们就没有办法了。经过我的反复、耐心解释。她表示理解我工作的难处,并说:只要你尽心尽职了,我就感谢了,和理解了。我说:理解“万岁”!

篇二:民情日记--难忘的时刻

2014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气:中-大雨

我记得: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年高考时的作文题就是《难忘的时刻》。这个高考题目,曾让千千万万个学子,留下终生难忘的时刻,激起一生难忘的记忆!因为,在考《难忘的时刻》的这一时刻,有无数学子,把人生的前途都压在这一时刻!把人生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一时刻!又有无数的学子,就在这一时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决定了人生的命运!

我今天要说的是2014年6月11日,端午节的前一天,这对炉迳村大碰村小组低保户、困难户、受灾户、孤寡老人的犁彩英来说,也是一个难忘的时刻!犁彩英,80岁,女性,生有一女,养有一子,女儿已远嫁,养子住在全南县城,现孤身一人,居住在前不接村,后不触店的大碰村小组路旁边,最近的邻居也有数百米远。孤村孤院,孤独一人地拿着低保过生活。

由于端午节前夕大雨不断,中雨连绵,导致犁彩英住的房子后墙壁突然倒塌!这突如其来的房屋倒塌,险些儿就压倒了人,万幸中虽然人身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但在倒塌那一刻,即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而且给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时刻!

天黑以后,我们在她养子的屋檐下站着、等着、盼着,连绵不断的雨水依然在下着,边缘山区的夜幕是那样的冷冷静静,远远望去,一团漆黑,看不见一颗星星,见不到一?灯光。在村长的提示下,她向几个亲戚打了几个求助电话,想找一个晚上安身的地方,可返回的信息,让她的希望全都破灭了。她只有焦虑地等着、盼着,我们也只有耐心地等着、盼着。可她的养子今天晚上能不能回来,我们大家也胸中无数。此时此景,我知道她老人家百感交集的心情,她看着我,几经张口,想说什么,而又欲言又止。我也知道,她老人家既没有文化,也不善于言辞,既有千言万语,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她看了我很久之后,含着泪水,对我们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

这时,我能体会到:虽说只是一句简单的“多谢”!但却出自她的肺腑之言,凝结着她的千言万语!因为,在她遭受天灾,而又孤立无援的时候,是党和政府派来的“三送”干部、村支书、村长一直站在他的身边,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各种困难,陪同着她渡过最艰难困苦的时刻;
使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并没有遗弃她这样的孤寡老人,而是处处在关心着她,关怀着她和帮助着她;
是“三送”干部、乡政府干部和村委会干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送给了她!使她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是呀,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和干部们反复打电话给她养子,要他养子今天晚上必须回来,她真的不知在何处安身?为此,她才会十分感动地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

晚上九点多钟,她的养子李华总算赶回来了,我和书记、村长悬着的一颗心也总算放下来了。

要说房屋倒塌的那一时刻,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时刻!而在她遭遇天灾,孤立无助时候,党和政府给送来的关怀、温暖和帮助,同样也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一天!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通用篇五

今天,市环保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到我局挂钩点翁角村委会开展进村入户送温暖活动,为了把这次活动办好办成功,进一步将“进千村入万户”活动落到实处,我局于12日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此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一是全员参与,访民情、送温暖。下乡之前,我局专门开了部署会,要求全局干部全员参加,与群众进行交谈,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并结合自身实际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二是积极走访,做好民情日记。为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局要求干部职工多走访、多了解,并做好民情日记。

上午8点整,天刚蒙蒙亮,干部职工们早早来到单位集合出发,虽然有点早,但大家觉得活动比较有意义,心情都比较激动,同事们有的准备了油、有的准备了被子,我结合联系帮扶家庭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准备了一百元钱让他们自己购置些家庭日用品。

上午9点多到达了翁角村,大家三人一组、两人一组的分别到自己帮扶的家庭进行走访和座谈,与群众交心,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群众心声,并将自己的一份心意送到了群众家里。

今天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我感到很高兴。同时也让我明白,只有深入到基层真正了解群众的心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千村入万户活动才能真正的开展好。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通用篇六

春天里。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4月是公安县“三万”活动“民情走访月”。县委办公室在抽调干部驻村走访的基础上,把4月11—17日定为民情走访周,集中机关所有干部,分5个批次来到埠河镇的4个村,走访民情,体验农村。

一周的时间,短暂的走访,我们努力观察和记录最真实的民情、最朴实的话语、最鲜活的故事、最翔实的数据,一步一步去丈量农村的土地,一户一户去走访农村的百姓。让我们走近了更多的普通农民,感受了更多的农村变化,更有这样的一些影像,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温暖。

灯塔村5组。江诗凤。

家里3个人,正在堂屋里吃饭。两盘菜,一盘莴笋,一盘杂糊椒,简单到让人心酸。而外观看上去还不错的房子是由亲戚资助、改造维修的,上月底才完工。

驻村干部邓云辉说明来意,母亲江诗凤起身,身旁儿女茫然地望着到来的我们,明显可以看出精神异与常人。五十出头的江诗凤,一个人拉扯着这一对痴傻儿女,生活劳顿,艰难度日。在她的青春岁月里,她也曾无数次地设想过未来,儿孙承欢膝下,颐养天年。但是,在她最美好的年华里,命运却给了她最致命的打击:丈夫高血压中风,在盛年撒手人寰;儿子少年车祸,脑震荡神志不清;女儿天生弱智且患癫痫,生活不能自理。这些,都曾一点一点摧毁着她生存的意志。她一度绝望,想转身离去。但是,她最终留下来了,因为她是母亲,更因为她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

丈夫去世前,他们家一共有5亩地,以男人为主要劳动力,每年要上交提留1500多元,一年下来所剩无几。这几年,还是那几亩地,种着棉花、麦子,不用再交提留,每年可以用“一卡通”领到各项补贴396元。一家人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有农村大病统筹。村两委还给申报了低保,每年可以领到近20xx元的低保补助。这些,可以保证这个家庭在农村的基本生活,更是生存下来的动力和源泉。

母亲江诗凤回想起一幕幕辛酸的过去,泣不成声,就连弱智的女儿眼里也含着晶莹的泪花。但暖心的政策,有如黑夜里的灯塔,照亮了前行的路,温暖了寒冷的心,更点燃了江诗凤一家继续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临走前,杜立东代表县委办公室给她们一家送上了两袋肥,并从自己钱包里掏出200元钱送给江诗凤,安慰、关怀的话语,让江诗凤渐渐恢复了平静,女儿含泪呆滞的目光让我们不忍离去。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在灯塔村20xx年的这个春天,村庄里沐浴着更多的阳光与暖意,满足着更多的渴望和期待。目前在灯塔村有贫困户59户,贫困人口180人。致贫原因主要是疾病或灾害事故。针对这样的贫困户,村两委积极予以关心。这次,县委办公室更是专门拿出了3万元钱,为灯塔村贫困户送去了春耕急需用的肥料和生活用油,机关干部们也都纷纷拿出200元钱为结对帮扶贫困户送去了温暖。未来,他们会更有力量的生活!

甜葡萄。

灯塔村1组。王顺林。

老王正在忙碌,给猪贩子交付猪仔钱,门边则放着整整一大盒种植葡萄用的套装袋,好一阵子才歇下来。坐在老王家高高屋顶下的客厅,我们很是羡慕,又宽敞又荫凉,造型也很别致。这还是1991年建的楼房。在那个年代,建这样一所房子需要经济实力和不一般的气魄,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依然不过时。老王有一双儿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在军官学校就读,房子则准备在儿子结婚时重新翻修一下。说话的老王语气间透着自信,模样很像北方的汉子,黝黑的脸庞,高高的个子。

老王家共有6亩地,以前一直种着棉花、小麦,有很长一段时期每年收入都很一般,后来埠河镇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周边村农民率先试种,丰产增收,尝到了甜头。老王信息多、路子广,跟着别人先试种了2亩葡萄,一年下来效益不错,现在6亩地全都种上了葡萄,间作棉花,年纯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加上养猪全年有7万多元的收入。老王很有干劲,专门领着我们去看屋后的葡萄园,一排排整齐的陆地葡萄架很有气势,老王介绍说是欧式品种,成熟后一个个颗粒可达乒乓球大小,产量高,价格卖得也好。平常忙时还要请上好几个人帮忙进行套袋等,技术方面则跟周围果农们保持着资源信息共享,同时他们在种植葡萄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原创性经验,更本土化。现在品种优了,技术有了,销售也不用愁了,老王劲头更足了。

作为承载农民梦想与希望的土地,如何实现效益的化?如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在埠河镇,政府引导农民探索出了新兴葡萄产业的路子,埠河葡萄品牌吸引着众多客商。在灯塔村,现有102户种植葡萄,面积300多亩,年纯收入可达240多万元。一个个普通农民,就这样在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家庭收入年年递增,生活就像葡萄的滋味越来越甜蜜!

新“乡绅”

灯塔村3组。姜志福。

我们初见老姜都有些惊奇与意外,他穿着黑色的唐装,休闲的牛仔裤,有着小隐乡村的作派,闲适模样很像电影中出现的旧时乡绅,对生活的把握让他显得气定神闲。他家是二层小楼,楼房后面是猪舍,现代化的规模养殖,每年出栏200多头。猪舍清扫得很干净,在角落里还放置着两个5kw的大空调,我们笑谈:猪也享受现代的生活。

姜志福有一对儿子,都在城里落了户,去年大儿子结了婚。两口子更心无旁骛,专心家庭发展,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家庭模式。通常,姜志福管外面的猪种进货、防疫、销售,妻子则在家打点猪舍。

老姜20xx年开始养猪,投资了9.8万元建猪舍,前年猪市行情一度走低,卖一个亏一个,好在经历了低谷,生猪市场又回暖,现在不仅收回了成本还赚了钱,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但是流动资金欠缺,他谋划着去农村信用社贷些钱。我们告诉他,现在县里针对创业促就业有政策,镇里都设了专门的办公室,可以通过村里向镇里申报贷到政府补贴无息贷款。老姜很感兴趣,准备第二天就去镇里问问。

送别我们一群人,老姜离去的背影,稳健而充满信心。

“低头看地,抬头看市场”,老姜作为初尝市场的千千万万农民中的一员,在学习市场经济过程中,在岁月的土地上留下了不可泯灭的足迹。在现在的灯塔村,像老姜这样规模的养殖大户共有2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灯塔这样的养殖大户会越来越多,未来灯塔经济则会更活跃!而在实践中创造出生产经验与个人财富的这批人,他们作为新一代的农民,是当代农村的中坚力量,更是农业未来发展的脊梁和希望!

情怀。

灯塔村5组。苏政道。

他是位70多岁的老人,一名老党员。生在战乱中的旧社会,历*革,见证分田到户、改革开放等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老人1958年起就在村里任职,历任组长、会计、村副主任等职,1986年因大政策精减村干部,从岗位上退下来。现在老人年纪大了,没再种责任田,仅自己养了头水牛,靠出租水牛给村里农户耕田赚点零钱用。老人有3个儿子,平均分担两老口粮,年前老伴做了胆结石手术.日子过的并不宽裕。去年年底,镇里民政给老人发放困难救济资金200元,老人觉得很惭愧,在他的心里,依然保持着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尊严和体面。

老人很健谈,精神矍铄。破旧的房屋里,老人很少谈到自己的困难,讲到了许多村里过去的掌故,自己任职时经历的事情,现在村里的建设和自己心里的想法。

千百年来的皇粮税赋,不用再上交,不仅如此,国家还倒给农民钱。谈到这一点,老人竖起了大拇指。灯塔村去年修了6.5里长的水泥路,改变了过去出高价的士都不愿来灯塔村的现状,现在百姓出门办事运输都很方便,并且村两委按田、人、户三个指标动员群众捐资,程序很公正,群众很乐意,老人特别满意;村里因为缺水,大部分都改种旱地,沟渠需要疏理。讲到这里,老人声音突然大了起来:这条沟渠是总排渠,流经灯塔村的这段叫新中渠,有1020米长,过去有水,后来因沟渠淤塞,不再畅通。老人盼望着,几时沟渠可以疏通,农田不再缺水。

临行前,老人握着我们的手,嘴里还在反复念叨着沟渠的事。

望着眼前的老人,我们特别感动。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在他的心里依然装着他周围的群众,装着他生活的灯塔村,装着他的信仰!他的眼睛,他的皱纹,他的话语,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别忘了这个民族的根,别忘了农民的苦,别忘了我们血脉相连。这是一位七旬老党员的情怀!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通用篇七

根据谢街党字[20xx]21号文件关于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的通知要求,红轮社区党总支迅速召开党员干部会议,进行具体工作布置和安排。我们社区在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中,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紧紧围绕“大走访”活动,下社区察民情、讲政策、解难题、办实事,圆满完成第一阶段工作。现将社区大走访”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准备。

为做好“大走访”活动,社区精心准备,成立了“大走访”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唐玲侠为组长,党总支副书记俞长芝为副组长,其他总支委员为成员。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安排。要求及时汇总走访工作中发现的群众热点、难点问题,针对问题和困难,安排专人负责,相关责任领导监督,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做完。

二是制定方案,明确任务。红轮社在成立了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后,根据帮扶点的实际情况,结合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制定了《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为契机,真正打造出群众满意工程。走访活动中发现的群众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对汇总起来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在党组会上讨论、研究,确保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合理化解决。

三是宣传到位,营造浓厚氛围。为扩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的影响,社区党员以不同的形式在帮扶进行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全社区群众参与进来,提出问题,汇总问题,合理建言,营造浓厚氛围。

四是贴近群众,走访到位。为使学习调研的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全面、量化和细化,红轮社在大走访活动中,深入居民家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掌握到最基层、最全面的情况。并和群众座谈,问计于民,倾听群众意见,发现问题,选出典型,宣传先进,从而推动大走访活动的深入开展。

为促进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红轮社区党员干部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真诚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走访期间,共计召开座谈会3次,参会人员110人次。共走访23户,征求意见、建议5条,为民办实事3件,调处矛盾纠纷1起。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通用篇八

3月28日,我与单位部分干部走访了高地社区。高地社区地处城乡结合处,近几年发展迅猛,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不断凸显。走访中,高地社区的干部群众反映,该社区部分农户因住房距离杭浦高速过近,来往车辆多,噪声大,特别是夜间不能正常休息,生活为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可是,由于杭浦高速的管理部门不是我们余杭区的,虽然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村民一直为这个问题而苦恼。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走访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回到办公室后,我立即与区交通局、环保局取得了联系,讲述了事情的缘由,寻求解决的办法。区交通局领导非常重视,答应第一时间与该路段的管理部门杭州市高速路政大队联系。没过几天,市高速路政大队派出三位工作人员来到社区,我与区交通局等相关部门人员陪同实地踏看了现场,核实了情况,初步商定以社区的名义向市高速路政大队递交一份反映情况的报告,再由市路政大队将社区的报告和要求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努力争取市路政大队、上级主管部门、区交通局和社区能坐下来一起协调解决此事。市高速路政大队将核实后的情况,上报到其主管部门。目前,两家单位就处理意见已与村干部进行了沟通、协商,估计不久就会有回复,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区环保局对此事也很重视,积极做了一些配合工作。

我也会一直关注和跟踪这一问题,使这个问题早日得到彻底解决。

随后我又走访了高地社区居民汪鸣忠,其妻向我反映家里的有线电视信号不好,画面不清楚,有时还搜索不到频道。回到单位后,我联系了数字电视公司的领导,说明了情况。第二天一早,该公司派人对汪鸣忠家附件的线路进行了检修,但没有发现问题,又对周围的信号进行了测试,也没发现异常情况。工作人员与汪鸣忠取得了联系,对其家中的电视及数字接收装置进行了调试,线路是正常的,查明是因为雷雨天气“惹”的祸。临走时,工作人员告诉汪鸣忠,今后在使用中如有问题,联系后他们会第一时间派人过来处理。

事后,数字电视公司将处理结果告诉了我。我想,如果我们的区级各部门、党员干部都有数字电视公司这样的服务意识,那么群众反映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群众与我们的心就会贴的更近。

[

走访社区民情日记例文。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