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难忘的烹饪课怎么写 烹饪课感悟(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9 16:02:18 页码:14
难忘的烹饪课怎么写 烹饪课感悟(3篇)
2022-12-19 16:02:18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难忘的烹饪课怎么写一

满山杏花开尽的季节里,遥远的山区里有一群孩子在遥望着索桥的另一端,等待着他们的新老师。村里的教学条件简陋,唯一有文化的大人也就是村长,但却只有小学的水平。根本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所以,一听到有位从城里来的新老师就特别兴奋,早早地就在索桥边等待。朦胧的天空被孩子们稚懒的声音冲破,太阳也悄悄地过来,好奇地看看孩子们在干什么。原来,孩子们想用他们新学的古诗来迎接新老师。太阳高挂天空,孩子们的声音已不复当时的嘹亮。

索桥头出现了去接老师的拖拉机,孩子们急忙地冲上去,围了起来问:“老师呢?"去接老师的孩子说:“老师为了救我,掉……掉下崖去了,我担心老师来到这里不习惯,想打点野味,没想到出了点意外,老师为了救我,掉下去了。”一阵沉默弥漫在孩子之中,最后,村长发话了“孩子们,你们先回去好不好,我和其他大人去我老师好吗?”“不好!!我们一块!”

第二天村里的人和孩子们在崖底找到了老师。杏花覆着在老师的身上,仿佛像坠落凡间的精灵睡着一般,周围散落着一些课本。孩子们都哭了,悲伤在眼泪中散开,杏花也纷纷落下,仿佛在为老师送行一般。

几个月后,村里又来了一位新的老师,背着一个大书包,里边装着孩子们渴望的书本。听说新来的男老师并不是教师,他是一位公务员,他和之前的那位女老师是男女朋友,他是为了她的愿望而来!

老师来的第一堂课就是作文课,要求孩子们写一篇作文。孩子们都写到了那位已逝去的老师,“那位新来的女老师,乘着用杏花做的船去往美好的天堂。。。"

或许,一个平淡的故事并不会让你们惊讶,你们也许觉得并没有什么。可是,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它一直沉封在我的脑海,孩子们的纯真、女老师的善良,友爱,男老师对女老师坚真不屈的爱情,都一一打动我。特别是孩子们在作文中写到的话,让我心底涌上一种莫名的情绪,来得快,去得慢。

有关难忘的烹饪课怎么写二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语文的第十一课,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上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的泼水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我想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是会认12个生字;正确、流利通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从欢迎总理的场面中,感受傣族人民的激动。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1、播放泼水节的图片

2、交流泼水节的资料

3、交流周总理相关资料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2)认读生字的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文章段落,勾画出重点词句。

2)体会傣族人民心情,指导朗读。

总之,我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但很多的生成让我们很难预想,有经验的老师就会把握课堂整个教学结构,我的这次教学不管成功与否,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又迈进了一步。

有关难忘的烹饪课怎么写三

近日,我校高语组全体教师围绕本组教研专题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以《难忘的一课》的教学为载体,开展了校本教研。两位老师提供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教研课,对比两节课,我获益匪浅,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师:课文有一句话出现了3次,是哪一句,找出描写这句话的相关段落。

生:(朗读课文,批划段落。)

师: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什么地方?相关段落是哪几段?

生:(踊跃回答)老师写这句话时,相关段落是3~5自然段。

师:老师是怎样写这几个字的?

生1:一笔一划的写。

生2:吃力的写。

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一笔一划的写这九个字,其余的同学认真的观察、体会。并思考从老师的行为中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出老师写得很认真,说明他爱国。

师:对于这一部分课文,该如何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

师:板书: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3次,每一次出现时,应该怎样读呢?

(出示自学要求。)

生:(按自学要求约7分钟,然后分小组交流。)

师:第一句话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1:要读得很慢,很认真。

生2:要一字一顿的读,因为文中老师是一笔一划的写,说明他写得很慢、很吃力,所以要一字一顿的读。

生3:老师写这九个字虽然吃力,但很认真,说明他热爱祖国文字,这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

生:(朗读课文,一字一顿的读,读出了吃力而认真的感觉。)

回顾这两个教学片段,不难发现,两位老师在学法上,都是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去体会人物情感,不同的地方在于教学上,第一位老师是以老师为主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去学习课文;第二老师则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应该说,这两种都达到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但第二位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探究能力,能达成的教学目标更丰富。

这让我想略读课文教学中常出现的两种偏差:

1、将略读课文视为略学课文。教师带着学生将教学过程飞快的过一遍,甚至让学生自己看一看了事。

2、将略读课文视作精读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每一部分课文都深挖不止。

这两做法的不妥在于:

第一种做法浪费了教学资源;第二种做法则浪费了教学时间。因为以小学语文第九册为例,每个单元的略读课文都占到了本单元课文总数的50%左右,如此丰富的课文一掠而过精讲细读,都是不科学也不现实的。

因此,我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在教法上,应以自学探究为主,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借助阅读提示,整体阅读,自读领悟,忌大而全的模式,宜围绕一两个中心问题去探究课文内容。就如同第二位教师围绕文章的线索句,紧扣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去理解课文,并在后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提到的中国伟人资料,将探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外。

因此,我最终认为,第二位教师的教学,才是符合略读课文特点的教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