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大学生论文格式及范文(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0:35:22 页码:11
2023年大学生论文格式及范文(模板10篇)
2023-11-13 00:35:22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怎样欣赏和理解经典文学作品?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总结,不妨先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找到启发。

大学生论文格式及篇一

这是一篇大学生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毕业论文题目。是经济专业与大学生及大学生就业及就业指导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大学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在分析我国当前的总体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原因的调研和实证研究,提出了从政策,社会,高校和个人多方面共同解决这一问题的对幕,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和现状。

20xx年2月22日,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20xx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必须下大气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这就导致了毕业大学生数量远远超了社会的需求数量,而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人学生的数量虽呈大规模增长趋势,但质量却没有大的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深入精通的知识,只是拿到一张文凭而已.导致中国市场上对普通职业需求的饱和和对高、精、尖端职业的极度缺乏.加之全球金融风暴的波及和影响还未消除,这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毕业生就更是雪上加霜.目前,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期.“不在投简历的路上,就在_上面试的路上”,高校毕业生急盼就业的心情可见一斑.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实施合理措施加以解决.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分析。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方法,通过发放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辽宁师范大学的本科学生进行现场一对一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问卷278份.经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一些原因.

1.我国总体劳动力供大于求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根本原因.数量悬殊的工作岗位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状况决定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必然困难.当前大学生就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岗位需求不足,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递增而社会就业岗位数没有显著增加.19xx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以每年60~70万人数增加.与此同时,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却没有相应的大规模增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万左右,包括:20xx年应届毕业大学生63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计算,每一个经济增长1%带来80~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万人失业.当前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短期内很难能够根本解决这一问题.

2.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取向.当前一些高校毕业生仍有这种心理dd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这种就业心态的产生,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学生自身原因.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平街的现象,主要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在东南部经济较发达城市工作,或进入“安稳”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能够比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或私营企业得到更好的薪资报酬和发展机会,这就导致了人才流动出现结构性的矛盾.另一方面,面对就业竞争的压力和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甚至为了这个目标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概念.据调查,只有28%的学生有5年内的职业规划,39%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其他学生则是有比较模糊的想法和愿望.2.国家产业结构不台理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就业.我国一直以丰富、优质的劳动力市场获得世界众多企业的青睐,很多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办厂,因此中国成了世界的制造大国,加工中心.这些企业提供的多是低附加值、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这些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需要的也是大量的基础人力、一线员工、操作工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人员结构的改变,这些企业提供的岗位、薪酬待遇已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企业的用工、薪酬待遇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这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3.就业指导能力不足和信息沟通不畅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从整体水平看,各高校为就业指导工作投入的经费和人员配备、硬件设施同国外同等高校相比明显不足.指导从业人员多数是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和其他政治思想工作人员转型而来的,从事就业指导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高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来源不足.信息内容不够充分和及时,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不能有效的与用人单位沟通,向社会发布毕业生的信息量不足.据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有35%的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感到很不满意.

4.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也造成了就业机会的不平等.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大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符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招来即能上手.但由于我国大学教育内容与大学就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即由于传统的单一分数制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从而造成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差、没有创新才能,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有的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在调查中发现.有40%的毕业生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遭拒.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数据库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靠关系就业、灰色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在社会中造成了负面影响.随着社会法制法规的成熟,负面影响逐渐减小,良好的风气正努力建立.

三、结论与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就业环境,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问题,不仅在于经济的发展,更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动及就业增长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讲,尽管现阶段我国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仍然要把产业结构的调整置于重要位置,从而有利于整个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是发展潜力最大的部门,政府应该积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从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型,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实现产业转型与大学生就业的协调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对劳动者的吸纳能力,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2.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政府要加大力度.为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科学实用的人才供求信息系统.政府应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发布渠道,在全国真正形成就业代码规范,就业信息统一开放,就业指导科学合理.区域性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定期由专门机构发布大学生就业资讯和相关政策,实现供求双方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3.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减少结构性就业难题.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而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知识面过窄,复合型人才缺乏,越来越不适应高等教育全球化之后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应当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侧重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灌输蕴含于实践操作中,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生.高校对于招生的人数、专业的设置应当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确定,避免部分专业泛滥成灾,形成招生热、就业难的局面.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也促使人才的多样化,各级各类人才均是社会发展所需,培养有特殊才能.

大学生论文格式及篇二

摘要:当前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已经实现了创新与发展。

但是与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当前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因此,对其进行系统化创新极为必要。

本文拟从茶理论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分析入手,结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分析,从而探究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关键词:茶理论;体育文化;艺术交流;运用思路。

引言。

虽然我国茶文化理论也实现了系统化发展,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与西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差距。

尤其是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更多局限在整个训练活动中,更多将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精力放在了抽象的内容讲解之上,而未能将具体的训练需要与整个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系统化结合,其不仅影响了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同时也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影响力推广产生了相应影响。

1茶理论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分析。

随着当前茶文化理论体系传播的深度不断增加,其对茶文化理论的具体内涵也有着较高要求。

因此,正是该茶文化理论的具体特点,决定了整个茶文化理论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具有以下训练特点:首先,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项目开展过程中,其充分注重技能训练的有效开展,无论是整个运动的特点,还是其发展趋势,都对该项目的难点有着相应要求,如何完美的呈现出其复杂的内容,就值得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予以创新完善。

其次,在整个茶文化理念创新开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元素的系统化融合和具体统一,也就是说,除了丰富体系化的物质元素外,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能训练,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来说,其交流直接影响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理想效果和优美性,其更是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员在具体传播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将文化艺术与实际应用之间等一系列内容相结合,从而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效果的理想呈现。

最后,我们必须充分认知到整个茶文化理论内涵实际上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必须在对整个茶文化理论的具体状况和各个阶段,以及具体要素进行系统化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完善的传播思路。

茶文化理论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其在今天仍然极具传播价值和意义。

2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尽管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已经实现了实质性突破,无论是运动理念,还是其比赛的完善度,都实现了重大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我国的具体开展状况来看,其更多是一种体育茶文化理论的内涵融入度,无论是推广过程中的.具体参与人数,还是具体的社会关注都较差。

这就使得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无论是人们的具体参与状况,还是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支撑要素,都存在匮乏现象。

因此,创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形式,就极为必要。

当然,对于茶文化理论开展活动来说,由于其未能全面认知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从而也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和不足。

其次,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其更多将着重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力和具体关注度放在了体育课堂教学之上,忽视了课外活动和体育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

通过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精准度,还是内涵的完善度,都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如果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理想效果的。

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延展教学时间,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

通过有效融入,从而使其能够实现最佳训练效果。

最后,当前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尤其是其整体教学理念认知较为片面,未能认识到融入其他教学资源和形式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创新。

想要实现整个体育运动有效开展,就需要在充分结合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项目的训练特点认知基础上,通过有效探究和系统化融入,对整个课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延续和整体补充,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最佳效果。

而构建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全面机制,实际上就是对传统体育文化艺术交流的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补充,通过将课堂学习与课下锻炼、校内学习与校外参赛等一系列教学形式相结合,来实现最佳教学训练效果。

这实际上也是茶文化理论训练创新开展的基本要求。

3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分析。

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系统化开展,实际上是基于茶文化理论发展趋势所提出的具体思路模式,其不仅是对教学活动创新,更是对教学理念的有效丰富,因此,具体而言,系统化应用这一模式,主要有以下具体价值:首先,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应用该模式,其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体系中各个元素的理解能力和具体认知度。

所以这也是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最佳传播效果提升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当前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需要突破,而如果只是使用课堂来开展传统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那么其很难对所有教学内容形成扎实的掌握基础。

因此,创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能够在有效延展教学训练内容的同时,实现整个体育活动的最佳效果。

其次,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感知中所具备的文化艺术内涵,其能够实现整个体育活动实施的系统化优化和整体性提升。

对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训练效果和内涵,不仅能要充分注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内容和方法的合理选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合理完善的组织活动,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最佳效果。

无论是体育文化艺术交流的基础知识传播阶段,还是全面提升阶段,都需要在充分了解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创新发展。

而应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也使得整个运动训练的组织范围进一步广泛,同时也便于先进的训练经验融入其中,从而推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成熟发展。

大学生论文格式及篇三

摘要:人的发展经济学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应充分考虑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从经济体制视角来看,计划和市场在保障人生存和发展方面各有优劣,计划经济不利于有关主体积极性、主体性的发挥,市场经济容易导致家庭保障、社会保障能力的减弱,增加了人生存和发展保障的代价。应将二者有机结合,探寻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的实现路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的发展经济学;生存和发展;经济体制。

一、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内涵。

“经济”最初的涵义是“管理家庭”,源自古希腊。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他的《经济学》一书中将“家庭”和“管理”相结合理解为经济。“经济”在中国古汉语中是治国平天下的意思,例如经世济民、经国济物等。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学问。

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怎样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怎样开展社会经济活动,是在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当中来揭示人的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经济发展是根源,人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人的发展经济学核心内容是人的发展,指导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

大学生论文格式及篇四

在进行这两者有效结合的过程中,从思想上,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地位,从内容上,将两者的内容进行相互结合,从教学队伍上,进行师资力量的结合,采取多样化的结合途径进行教学。

前言。

在大学阶段,高校之所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不断健全大学生个性发展。

现阶段,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较为多样化,但是根据学生的反馈发展,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已经由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逐渐偏离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矫正、治疗方面,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果不佳。

要想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入,通过这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

以上两方面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两者结合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分开教学,同时,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二是教学内容不丰富。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照本宣科,无法有效的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探讨,这导致学生对于这一方面学习积极性下降,进而影响到学会僧的全面发展。

三是师资力量不雄厚。

2.1确定两者的地位、由于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高校得到广泛普及,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没有广泛开展,虽然有部分高校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并没有融入到整体教育体系中,因此,在进行两者有效结合的过程中,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

高校的各个部门应该认识到这一教育的重要性,在全体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条件下,解决其心理困惑,进而不断增强综合素质。

2.2内容的整合、在高校,进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不断健全大学生个性发展。

目前,高校进行这一课程教育的只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教育、自我认知教育、情绪稳定教育、意志品质教育、个性健全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以及积极适应教育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并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特点,进行两者结合教育框架的构建。

从具体实施方面来说,对于大一阶段的学生,由于其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意识、探索方面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是有部分学生对自身专业的相关内容不甚了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入学方面的适应教育,自我探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以及自己所选择专业的发展前景,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大二、大三阶段的学生,主要重视职业兴趣的培养以及提高。

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自身专业都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全面的分析,不断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职业规划目标,通过相应社会实践的参与,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3队伍的整合。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两方面相互融合的过程并不是通过某一门学科教师能够完成的,这是工作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合作,采用师生活动或是学生跟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事先。

因此,在进行有效结合中,应该整合学校的整体资源,共同推进这一工作的进行。

从具体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原油心理咨询师的功能,加之对学生的个体指导,指导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心理问题。

其次,高校还可以积极建立班级职业生涯互帮互助小组。

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思考与学习不断加强学生的个体学习。

同时,还可以进行班级内互助小组的建立,定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

总结。

综上所述,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人生规划水平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因此,各个高校应该重视这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

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意识到,现阶段,高校在这一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不丰富、课堂教学沉闷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从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策略的提出,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大学生论文格式及篇五

使用学校统一格式,题目居中,学号等内容靠左侧对齐,后面的下画线要整齐。。题目要对论文(设计)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以内。

论文题目黑体三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关键词:“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一般3-5个,以”,“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尾不加标点符号,下面空两行。

所有英文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黑体三号,加粗,居中。下面空一行。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除字体外同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要求,但“abstract:”和“keywords:”要加粗。内容翻译要准确,英文摘要的词汇和语法必须准确。

注意:如果内容教多,可以将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放到下页。

“目录”两字为黑体3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第一层次标题“一、”顶头,黑体、小四号,第二层次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第三层次再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页码加小括号,页码前为连续的点,垂直居中。

如果采用“1”、“1、1”、“1、1、1”的形式,则每层缩进半字。

参考文献按第一层次标题的格式。

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每段开头空两字,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文理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工科、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字数视专业情况而定。

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应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毕业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产权,凡引用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计算的数据要求真实、客观、准确。

所有标题左侧空两字,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一、”,“(一)”,“1、”,“(1)”,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空两字,或者采用“1”、“1、1”、“1、1、1”……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顶格。

采用本学科学术规范,提倡实用脚注,论文所有引用的中外文资料都要注明出处。中外文注释要注明所用资料的原文版作者、书名、出版商、出版年月、页码。

正文中出现图表时,调整行距至所需大小,返回正文再将行距调整为22磅。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应一律采用打印的形式,使用a4规格的纸张,左边距2、75cm,右边距及上下边距2、5cm,页眉页脚1、5cm,全文行距22磅,装订线在左侧。按以下介绍的次序依次编排,页号打在页下方,宋体五号,居中。

开题报告。

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

评语。

答辩记录表的顺序统一装订成册,存入院系教学档案。

学生们上交的毕业论文(设计)软盘一定要经过杀毒处理!

毕业论文(设计)应用microsoftword编辑,存成以学号为名的、doc文件,例如一个学生们的学号为0137023,则文件名应该为0137023、doc。每个学生们交上来的磁盘中只能有一个名为学号、doc的文件,对于双修的学生们,应上交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名为学号、doc,另一篇名为学号sh、doc,如0137023sh、doc(双修专业)。

原则上,每个学生们应将自己的论文单独存盘(存为一个文件名),并在软盘封面写明自己的学号、姓名、所属院系,然后上交。不提倡为了将多个学生们的论文挤在一张软盘上而将各个文件压缩的做法。如果软盘的空间足够大,也可以集中多个学生们的论文文件,但决不能是压缩文件。如果某个学生们的论文过大,不得不进行压缩,那么必须将自己所用的压缩、解压软件及解压方法详细记录在一个名为decompress的、doc或、txt文件中;如果所用的解压软件不常见,应该在软盘中附带自己的解压软件。

大学生论文格式及篇六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大学生论文格式及篇七

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事前设置,第二种是事后修改。下面先讲第一种。

通过上述三步可以将中文默认字体修改为宋体,西文默认字体修改为timesnewroman,且字号为小四,在论文写作开始之前就设置默认字体,可以保证在写作的过程中输入的字体全部都自动按默认设置。当然,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在段落部分设置默认的段落格式,操作如下(注意:设置默认段落会影响到excel表格粘贴到word中的效果,使表格错乱)事后更改格式。

首先,ctrl+h快捷键或者鼠标点击打开“替换”菜单上述方式即,可将任意数字或任意字母改为timesnewroman格式,也就是我们论文要求的字体格式。

需要注意的是英文的标点符号与中文的标点符号是不同的,例如“,”与“,”可以用全部替换的方式对全文的中英文标点进行替换。

1、ctrl+a可以选中全文。

2、连续选中大段文本,可先点击要选中部分的开头,然后按住shift键,直接拉到结尾,再点击要选中部分的结尾即可。

3、选中原格式,双击格式刷变成深色,可以选定格式刷,重复刷,按esc可以取消格式刷。

每页重新编号,即每页都按照123,123,123,应用于整篇文档。

这应该是格式里面最令人头疼的部分了吧。

在开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论文文本结构做一点简单的了解。学位论文都是分章节编排的,而我们的同学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不会随着写作进度按章插入分节符,很多同学写完一章,想转到新的一页开始下一章的写作的时候,使用的是“连续敲击enter键换行分节”的方法,通过连按多次enter键,设置多个空行的方式转到下一页,然后开始新一章的写作,这样从表面上看,将新的一章与就上一章分开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在word文本结构上“分节”的效果,word会认为你是故意空了这么多行却忘了写入内容,而不会认为你开始了新的一章写作。所以从word文本格式的结构上来看,很多同学最后的论文实际上仅仅就是一个整章的长文本而已,中间夹杂着一些没写字的空行。但是学位论文页眉页脚都是按节设置的,尤其是页眉还有奇数偶数页的区分,如果没有在word中通过“分节符”进行分节设置,则很容易会导致同学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我改了前面后面都跟着变了?怎么我改了后面前面也变了?”,很是恼火,其实问题就在于“分节”上,所以必须通过插入“分节符”,word看见分节符才会知道:“哦,你要分节了”,而不是回车符。

分节完毕之后,我们就可以分别对每节(即论文的每章)进行页眉页脚的添加,这样就不会出现改动前面影响后面或者是改动后面影响前面的情况啦。澄清了以上问题,下面我们就可以开始设置页眉页脚。以下操作先从分节开始,然后页脚,因为页眉是根据页脚奇偶数来设置,所以先设置页脚,后设置页眉。

先在每一章开头部分第一个字符前插入分节符,操作如下,注意分节符不是插入上一章的末尾,而是插入新一章的开头第一个字符之前,插入分节符之后新的一章会自动跳转到新的一页,就不用再狂按回车键了。封面部分单独分为一节,中英文摘要及目录为一节,正文部分按章分为多节,参考文献、致谢和之后部分为一节,在每一节第一个字符前插入一个分节符即可。完成了分节之后,第二步设置页脚。

首先双击页面底部打开页脚设置,此时word会自动转入设计菜单。这里主要有三个地方需要注意:

第一,链接到前一条页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功能。虽然它只是写的是页眉,但实际上这个选项在设置页脚时也是起作用的。现在再看下图中关于这个选项的解释,应该明白我们之所以要分节了吧。如果选中“链接到前一条页眉”,当你设置某一章节页眉页脚的时候,实际就相当于你同时在更改前一章节的页眉页脚,这也就是我们同学遇到的问题所在了。

第二,首页不同,奇偶页不同。这一点主要是在设置页眉的时候有较大影响。

第三,页眉页脚顶端底端距离(我没记错的话,我们要求都是2厘米)然后就可以插入页码了。因为封面部分是没有页码的,所以直接从摘要部分这一节开始,而且千万千万注意要取消“链接到上一节”,道理现在应该是懂了吧,不懂可以拿篇文章自己试试。

操作如下。摘要目录部分使用的是罗马数字,所以需要更改下页码格式,将编号格式由阿拉伯数字改为罗马数字,起始页码设置不要续前页,而是从1开始,如下图。然后就可以正常插入页码了。

然后到设置正文部分第一节的页码,同样,一定要取消“链接到前一条页眉”,否则会按罗马数字编号,正文部分应是阿拉伯数字编号,此时需要将页码格式中将编号格式改为阿拉伯数字的123.,起始页码还是1,不要续前页。当设置正文部分第二节及第二节以后的所有节的页码的时候,因为整个正文及后面所有的页码编号与正文第一节都在一个连续编号上,当然也就不要再设置起始页码,而只需要设置页码的时候选“续前页”,然后插入页码,这样一来,后续的所有节的页码就都设置好了。

设置完页码之后,就可以根据页码的奇偶数来设置页眉了。摘要目录那一节特殊,最好先单独设置。下面所说不包括摘要部分,只指正文部分一直到论文结束。首先点击页面顶端,打开页眉设置菜单。因为全文所有偶数页的页眉都是一样的,所以可以通过一次设置完成。先设置正文第一节的第2页的页码,即第一个偶数页的页眉,取消“链接到上一条页眉”,勾选“奇偶页不同”,然后就可以输入文字部分例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学士学位论文”了,然后你会发现全文的偶数页全部已经设置好了,都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学士学位论文”,下一步再开始给文字加上“页眉横线”,其实就是对页眉加个底栏边框。

输完文字部分之后,打开word“设计”菜单进行设置,如下,其实在右侧预览栏中我们就能看懂原理是什么。就是在页眉这一小段文字的底部加上一个上细下粗的边框而已。注意:在这个菜单里设置的是“边框”而不是“页面边框”,应用于“段落”而不是“文字”。通过上述设置,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全文偶数页的页眉设置,最后就是奇数页设置了。因为奇数页在每一个章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逐节设置,这里只以第一节为例,后面同理。

首先,设置正文第1节第1页,即第一个奇数页页眉,务必取消“链接到上一条页眉”,并勾选“奇偶页不同”,然后输入章节标题文字,具体加边框方法与上面设置偶数页就是一样的了。然后,找到正文第2节的第一个奇数页,务必取消“链接到上一条页眉”,并勾选“奇偶页不同”,然后输入章节标题文字,具体加边框方法与上面还是一致。再然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只需要逐节设置每节的第一个奇数页就好了。

1、设置页边距,左右2.8cm,上下2.5cm。

2、段落设置两端对齐。

自动生成目录随便找了一段话举例,先选中章节标题,设置标题的级别,一级设置为一级,二级设置为二级…相信级别可以理解吧,不理解的看下面的目录图就懂了,依次类推,注意的是设置级别之后字体行距都会变,自己手动改回来就行,不影响它已经被设置了级别。都设置完之后在“引用”菜单里找到“目录”,点击自动生成目录即可。

大学生论文格式及篇八

大学生主题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创新研究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主题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主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学校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大学生主题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时效性、针对性、灵活性和亲和力,将主题活动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与时俱进、生动活泼、切实可行,将会更有效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目前高校更多地采用团日活动、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日益突显的问题是活动的主题意义不突出,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实际能力提高不明显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顶层设计,对活动理念、活动载体、活动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使主题活动更具实效性。

一、主题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主题活动是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依托。

通过在基层党、团组织内开展主题活动,可以加强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基层党、团组织的整体服务水平。广大青年在组织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组织观念、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模范作用也更加突出。开展主题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当前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得到运用,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可以说,主题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的发展,是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依托。

2.主题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和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此外,主题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3.主题活动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以培养和造就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最终目标,青年的素质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围绕特定的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志愿服务意识,提升自我调节能力等,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主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时期,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其个性独立、自主意识强、价值观更加务实,成长环境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对网络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面对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也面临新的挑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主题活动的意义不突出。

很多主题活动的意义被形式所掩盖,大学生从活动中获得了快乐和物质奖励,但活动结束后并不知道活动的主题所在,仅仅停留在“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层面。高校开展的主题活动必须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核心,明确主题活动的意义,设定与主题相对应的活动目标,以活动达到的教育效果为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主题活动的教育作用。

2.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

由于大学生个性独立、主题活动单调、前期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学生参与某些主题活动的热情不高,比较喜欢娱乐性强、有创意的主题活动,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传承经典、加强正面引导,又要开拓创新、着力提高大学生文化和艺术品位,因此,实现主题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根本方法。

3.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不明显。

主题活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平台,通过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有些活动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活动收获十分有限,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此外,设计活动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掌握其优缺点并注重弥补和提高。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1.理念创新。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的理念是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和主题活动系统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1)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国家层面上,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在个人层面上,中国梦是人民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通过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在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梦,在实现个人梦的过程中要以中国梦为基础,中国梦和个人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个性需求,顶层设计。

当代大学生个性独立而又具有依赖性,思想早熟但并不成熟,在价值观取向方面有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为了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主题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主题活动必须尊重大学生群体的个性需求,找准活动主题和定位,着眼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统筹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统揽全局,进行顶层设计。

2.载体创新。

(1)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升华。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程,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全体教师在课堂中,找准教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让学生在收获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发挥校园文化的多样化优势。

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寓教于乐,让学生受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熏陶,提升个人能力素质。充分利用文化宣传栏,制作多期专题宣传展板,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针对国际、国内热点,邀请专家举行时政类讲座,组织广大同学集中讨论学习,出版理论学习刊物,丰富理论学习阵地;通过文体比赛、读书推荐、参观、播放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发挥新媒体的便捷化优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实现途径提供了全新的平台,通过新媒体平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通过新媒体拓宽师生间、学生间的沟通渠道,增强集体凝聚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管理工作高效便捷;围绕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话题,有效把握大学生发展的风向标。

3.方法创新。

(1)合理安排教育时间。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如果教育时间安排过满,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从而影响学生参加主题教育的积极性。因此,设计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合理安排教育时间,在低年级可以每周至少开展一项活动,而高年级可以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活动前有计划,活动后有、有评价,促进社团间、班级间、同学间的交流沟通,提高主题活动的有效性。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考虑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比如,实行学生活动自主申报制,鼓励广大同学积极思考,以个人或小组、班级、社团为单位申报有创意、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公开答辩确定自主的活动项目。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把一个主题教育引向深入,从而把学生最需要的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中去。

(3)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融合。

在活动开始前,广泛利用海报、广播、横幅、微信平台、qq群等渠道全方位地预告和宣传主题教育,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为主题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同时,要重视主题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将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将主题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提升教育效果。

大学生论文格式及篇九

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

大学生论文格式及篇十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阶段,但一些大学生仍不愿接受这一现实,导致选择性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帮助大学生走出选择性失业误区的有效措施。

[论文关键词]。

选择性失业大学生就业。

一些大学生为追求理想职业,主动放弃一些就业机会的现象被称为“选择性失业”。选择性失业现象的形成有个人、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因素,其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个人来说,不仅错失许多就业机会,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对社会来说,选择性失业同部分单位招工难现象并存,既造成了人才浪费,又不利于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配置。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造成大学生选择性失业的主要因素。

1.大学生就业预期过高。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是造成选择性失业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过高:一是对工作性质要求较高。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是高校毕业生择业的首选,扎堆报考主要是看重这类单位收入高、工作稳定,许多大学生连续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报名参加考试。自尊心促使他们不愿意或不敢从事收入低、不稳定的工作,否则宁愿失业。而基层与西部地区由于待遇福利低很难吸引高校毕业生,由此造成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二是对工作地域要求较高。现今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许多大学生瞄准去北上广和沿海开放地区等相对发达的地域,认为发达地区就业环境好、机会多,面子上好看。三是对工资待遇要求较高。许多大学生对工资待遇期望值过高。尤其在发达地区和沿海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高,也增加了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期待。一些大学生找工作不结合自身条件和就业形势,而是扎堆所谓的“热门”单位和地区,以期待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这类工作岗位往往因数量有限,报考人数多,竞争十分激烈。但一些大学生仍不愿放下身价,宁愿选择延缓就业或是暂时失业。除了自我认知有偏差外,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一方面,许多家庭在子女学业上花费巨资,即使生活条件不宽裕的家庭,也会将有限的资金投资在子女教育上,由此增加了家长对子女大学毕业后的回报预期。另一方面,社会上向权钱倾斜的价值观也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在求职时力求稳定、体面和待遇优厚的工作。

2.学校教育就业脱节。我国现行高校教育体制与社会人才需求不完全适应是造成大学生选择性失业的重要因素。一是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与市场脱节。随着高校的扩招,一些学校热衷于综合性大学建设,往往根据是否热门来盲目开设专业,导致大批所谓热门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加重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同时,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造成就业供需矛盾。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控,劳动力市场需求也随之变动,而学校的专业设置并没有根据市场变化而调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二是教育体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高校以应试教育为主,只注重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外语等,忽略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平日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书本上,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专业技能。另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个性化教育,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三是就业服务不到位。高校就业服务应及时为学生提供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使学生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一些高校的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很少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指导,就业服务网络不够完善,很多大学生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应聘时往往不知所措。

3.职业待遇差别较大。据统计,我国不同行业待遇差别较大,不同行业间工资差距最高达15倍,这是造成大学生扎堆少数行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从地域上看,我国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发达,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发达。在东部地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不仅城市环境好,信息资源丰富,收入也相对丰厚。而西部欠发达城市,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都与发达城市有很大差别,虽然存在较大的就业空间,但许多毕业生还是担心发展受到限制而不愿意去。从城乡发展上看,我国城乡发展差别较大。在农村或一些偏远地区,工作条件艰苦、地位低,经济发展缓慢,很少有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发展。区域和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不仅来自大中城市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继续留在大城市发展,就连来自农村的毕业生也不愿意回到当地或偏远地区。从行业性质来看,外企、大型国有企业和公务员备受大学生关注,不仅工资待遇好,而且工作稳定,在医疗、住房、养老方面都有所保障。相反,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很不合理,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又不给员工提供相应的社会福利。此外,私营企业一般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有非常严格的罚款制度,让许多大学生难以接受。还有的企业通过签订若干年用工合同来束缚大学生,增加工作转换成本,使部分大学生宁愿选择失业,也不愿意到这些企业工作。

二、大学生选择性失业的应对策略。

大学毕业生选择性失业的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将加剧社会就业压力,影响不容忽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学生个人共同努力。

1.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技巧。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心态是解决大学生选择性失业问题的关键。学校、家长和社会应齐抓共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认清自我、调整心态,帮助大学毕业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一是要转变“精英”意识。目前,仍有许多大学生认为只有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些家长更是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找到金饭碗,找工作时过于追求待遇、地域。实际上,不同工作岗位有不同社会分工,并无高低贵贱之别,大学生应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定位和选择工作,调整就业期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有步骤、分阶段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二是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很多大学生希望就业能一步到位,并为此一直苦守,从而错失其他就业机会。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只是起点,不会因为第一份工作层次较低而影响日后就业。即使初次就业不够理想,也应通过努力择机重新就业。三是积极了解用人单位的考核标准,在学习期间不仅学好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应加强锻炼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求职技能。

2.提供政策支持,拓宽就业领域。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就业结构仍然不够均衡,成为某些学生选择性失业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政府应努力制定更有效的措施,例如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引导学校和学生正确分析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结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服务,提供更加公平、公开的就业平台。政府可以与企业联手为大学生制订“大学生实习计划”,进行就业指导和岗前培训等。另一方面,针对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大城市、东部地区的择业倾向,应继续号召大学生到基层、西部地区去,基层和西部地区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一些大学生不愿下基层,一是怕吃苦,二是怕没前途。国家应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在工资待遇和福利方面适当照顾,成绩突出者应作为今后晋升的优先条件。此外,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应给予持续的政策支持,营造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毕竟,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术,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潜能。

3.完善信息渠道,畅通就业途径。就业信息系统不完善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预期同实际情况出现偏差,造成大学生选择性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从至20,每年约有25%~30%的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但同时却有大量的用人单位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优秀人才,这种不匹配现象缘于就业信息的不对称。大学生个人很难搜集到全面的就业信息和渠道,尤其是跨地域的就业信息。因此,一是社会、企业、学校和政府应紧密联系。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发布系统,加强就业信息在企业和学生间的传递。建立可靠、稳定的就业信息搜寻和发布网络平台,及时公布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就业行业结构、工资待遇等信息,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用人单位要求,有侧重地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二是培育就业中介机构。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依托,以学校为基础,以企业为纽带,路径相对独立于政府、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就业中介机构,为政府、学校、企业提供信息交流。三是用人单位也应树立科学用人理念,提高企业吸纳人才的能力。企业应积极同高校联动,提出对所需人才要求,可以提供适当的就业培训和上岗培训,使大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4.转变教育方式,提高育人能力。一是适当调整专业设置。高等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灵活专业方向设置专业。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应当及时搜集人才市场信息,掌握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发展前景等,并根据形势及时修改教学计划,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二是重视培养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当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活动相结合,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纳入课程考核范围,实现课堂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环节相结合,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合作等。三是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实习机会,增加学生社会经验,为日后走向社会做好准备。高校同企业和社会工作部门联手,为学生提供面试机会。面试成功后,可以到该企业或部门实习,实习期满表现突出的学生可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四是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高校应为大学生定期开展就业培训和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毕业生掌握求职技巧,提高择业能力。

5.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均衡就业。出于对收入差距的考虑以及攀比心理,大学毕业生在得不到满意薪酬的情况下,许多人会继续寻找理想工作,从而导致选择性失业现象增多。除了工资水平外,社会保障和福利收入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应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的可变性,将某些福利收入显性化和规范化,增加这些产业收入的透明性。另一方面,继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为在其他产业,尤其是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者提供保障,减轻由于社会保障等制度设计引起的收入差别,从而增加其他产业单位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努力缩小地域差距、城乡差距,创建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环境。目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和中小企业就业,但许多大学毕业生只是将此举当作一个跳板,最终仍会回流到发达地区和城市。只有通过制度保障和财政扶持不断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提高中西部和农村竞争力,并不断推进相关人事、劳动用工、户籍制度改革,大学生才有可能长期留在中西部地区或者农村发展,才能有效地减少选择性失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