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1:49:16 页码:7
最新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实用12篇)
2023-11-23 11:49:16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思考自我提升的机会,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检视。总结要关注关键问题和核心要点,不要在次要问题上过多纠缠。这些总结范文是各行各业优秀人士的真实经历和感悟,希望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激励。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篇一

作为一门实用性较高的综合学科,计算机网络技术涵盖了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等多个方面。其中,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设备、网络通信及协议,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等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主要讲解内容。考虑到这一课程具备非常强的理论性与逻辑性,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展开系统的讲解外,还需开展相应的实践操作。正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杂性,因而给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探寻出科学、有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很深入,人们对具备专业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视。在当代教育中,学校与教师应当对人文关怀予以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不够重视,依旧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特长无法充分展现出来。由于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也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1.2教师的综合能力不高。

在一些中高职院校中,许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师为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经常出现不知道如何有效讲解的情况。此外,有的教师未能深入理解课程知识,综合教学能力不高,因而在课堂上,对教材过分的依赖,导致理论知识多、实践教学少的局面,这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

1.3采用了单一化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不少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简单课堂讲授的模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通常情况下,教师对着教材念,学生也只是一味的划重点。在此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计算机实验教学,学生们也只能根据课本上的步骤对理论进行简单验证,难以全面培养他们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1转变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不挂科,能够顺利毕业就是教学的目的,从而忽视了对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少之甚少,从而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要想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其前提条件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教师还需要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社会岗位中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职业定位,并将职业导向理论引进到教学过程中,以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改变以往以教学为主的观念,从而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就业导向等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需要转变以往的单一的讲授教学方式,还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是教学中心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起着非常中的作用,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针对目前教师综合水平较低的情况,需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教师在有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岗位中进行实践训练,以便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趋势。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以就业导向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2.3充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首先需要根据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分层教学,将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相似的分成一个班进行教学。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针对基础知识较强的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较高水平的计算机知识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强化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实际操作练习,规范学生操作流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方式以及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合理采用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过程控制法以及任务目标驱动教学法等。例如,可以采取任务目标驱动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需要围绕着既定的教学任务来教学,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通过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解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点和实际操作的技能。例如,教师在讲授《校园网网络方案实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之后教师需要布置教学任务,其任务可以是让学生针对本校的校园网络进行设计。学生可以组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的任务不同,组织一个小组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资金的投资、网络主干设备以及服务器等设施的选择、网络布线以及网络产品等;两个小组负责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另外需要一个小组管理校园网络与外部连接部分等,通过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在信息化的时代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便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篇二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学的生活化。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时刻秉持“教学即生活”的现代教学观,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并以生活化的表现形式呈现在课堂中。如此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进而逐渐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一、挖掘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的知识获取有了更为广泛的来源与途径。当代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可能来源于长辈们所营造的家庭文化氛围,也可能来自日益发达的网络世界。可见,当代学生无论是获取信息的途径还是方式都比以前有了极大的变化。但是,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在拓宽的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的可能性,因此,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便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品德与社会课程除了要注重从多个层面去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外,也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此方能达到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学“环境保护”一节内容时,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就身边的环境现状进行调研,如针对校园中乱扔垃圾的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在一些地方,河面上到处漂浮着塑料袋等杂物。此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仅仅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还远远不足,还需发动社会上的力量,大家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这项大事业中,方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污染情况,并针对情况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促使学生与社会建立紧密联系,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不乱扔垃圾,保持校园干净整洁有序。总之,要让品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时刻注意自身行为,继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立足生活需要,教学目标确定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其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应围绕教材内容。要由學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以完成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与此同时,要将情感、行为、习惯、知识与技能亦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如此方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重视教学目标乃是教学的归宿与导向,因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需依照学生的生活,而不应局限于教材。

例如,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平安回家”一课的教学目标,其重点应是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以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虽时常提及该问题,但由于学生日常接触较少,因而始终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该章节的教学,教师应从细微处入手,比如通过让学生了解常见交通标志所代表的含义,帮助学生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之后,教师还可补充更多的学生不常看到的交通标志。学校可通过聘请综治副校长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召开主题班队会模拟表演、打印“交通手册”把法带回家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认知,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服务生活。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这样,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生活应对能力。品德与社会课程本身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品德与社会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多看、多思考,从而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表演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歌舞,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的魅力,有效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民族小调,促使学生真正感悟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这样,教师通过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四、结束语。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将实际生活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有效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与此同时,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方便教师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与反思,进而让思想品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子英.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析——以《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2).

[2]程振禄.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整体建设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2).

[3]张文萃,郑航.品德与社会翻转课堂教学建构[j].中小学德育,2015(05).

[4]杨云.利用活动彰显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魅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6(04).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篇三

本文根据民族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民族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为目标,确立了新的`课程体系结构,运用基于web的辅助教学手段,确立了层次化的实验教学方法.

作者:云健王春霞刘爽郑海旭作者单位:云健,刘爽,郑海旭(大连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王春霞(大连民族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辽宁,大连,116600)。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篇四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教学难度大。

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又存在教学学时偏少、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总结以往授课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计三方面谈一谈改善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科学选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作为高职院校,应遵循“淡化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应用”的原则,不照搬本科院校的教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网络操作系统应用、tcp/ip协议、接入internet技术等,不求全求多。

教学内容不按osi参考模型层层展开,而是以局域网组建为核心,从局域网拓展到互联网。

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来说,网络的设计、组建、管理和维护不是他们毕业后的主要岗位群,因此基础理论知识简要介绍,将重点放在操作技能的培养上。

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意与专业相结合。

例如,对于机电、电子与自动控制技术类专业,不仅介绍商用以太网,还介绍工业以太网;不仅介绍网络操作系统,还介绍嵌入式网络操作系统。

这些专业的工作岗位里经常用到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和嵌入式系统,学生需要知道两种网络及嵌入式和非嵌入式的区别和应用领域,从而更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一)类比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很多抽象的、晦涩难懂的概念和术语,这就需要经常使用类比教学法,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化枯燥为生动,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下面介绍两个使用类比教学方法的例子。

例1:对计算机名、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关系的理解,可类比为日常生活中的信件投递过程。

1.信封上收件人名字相当于计算机名或物理地址。

如果信是给本班同学的,则在信封上仅写名字就可在班里投递成功,因为范围小,大家都认识他。

这就像局域网中两台计算机使用计算机名或物理地址(不用逻辑地址)也可以通信一样。

早期局域网netbeui协议就是使用计算机名作为地址通信的,而ipx/spx协议则使用物理地址通信。

2.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就相当于逻辑地址。

如果信是寄给外省的同学,为保证信件的投递成功,要在信封上写上详细地址、名字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含有省、市、区等层次信息,有了邮政编码就知道信件应送往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区了。

同理,范围较大的网络通信不能仅使用计算机名或物理地址了,要使用逻辑地址,如ip地址。

ip地址像邮政编码一样含有网络号和主机号两个层次的信息,根据ip地址就知道要与哪个网络的哪台主机进行通信了。

例2: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过程可类比为不同的通信方式。

1.对讲机通信相当于集线器通信。

当每个人在同一栋宿舍大楼里但在不同房间时,可使用对讲机进行通话,特点是一个人说话时其余人都能听见,说话和接听不能同时进行,同一时刻只能一个人说话,如果两个以上的人同时说话就会发生冲突,这种工作模式就是半双工模式。

这就像用集线器组建的局域网,集线器信道是共享的,某一时刻只能有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集线器简单地将某个端口收到的数据“广播式”转发给所有其余端口,只有目标计算机才会响应。

2.内线电话通信相当于交换机通信。

使用对讲机这种半双工模式不方便,所以同一栋宿舍大楼里的人可使用内线电话进行通话,特点是点对点通话不用广播,允许多对电话同时通话,说话和接听同时进行,这就是全双工模式。

这就像用交换机组建的局域网,每部电话相当于交换机上的一个端口,电话簿相当于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当某台计算机要发送数据时,交换机读取数据包中的目的物理地址,根据“端口号/mac地址映射表”转发到相应端口,这就是点对点通信。

交换机允许多对点同时通信。

3.外线电话通信相当于路由器通信。

当两个人不在同一栋宿舍大楼里时,要通话就必须拨打外线,总机负责把电话转接到目的号码,总机就相当于路由器。

这边的总机负责找到对方的总机,并将内线号码转成外线号码,这就相当于路由器的路由寻址和网络地址转换nat功能了。

(二)使用工具软件辅助教学。

除了类别教学法,充分利用一些工具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一般的工具软件是幻灯片、flash动画和教学影视片段等。

这里要介绍的是使用虚拟机和sniffer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的例子。

例1:使用虚拟机演示局域网组建和网络操作系统配置。

通过虚拟机软件在一台电脑上组建多台虚拟机,每台虚拟机运行单独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干扰。

有了虚拟机,我们就可以在虚拟裸机上演示如何安装网络操作系统;演示在多台虚拟机之间或虚拟机与真实机之间搭建对等网和c/s模式的局域网;演示internet连接共享的配置;演示windowsserver的活动目录、应用服务器的配置等。

图1所示是使用vmware软件构建的虚拟网络环境。

具体形象的操作演示使得局域网组建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学习不再空洞,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得到真实感受。

例2:使用sniffer软件学习分层和协议簇。

sniffer是一套获取、分析和产生网络数据包的软件,sniffer可以在各层协议上进行解码,每一层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

对于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进行协议分析并不是课程的重点,但协议分析器在说明局域网工作原理和通信流量、通信内容的构成、网络安全、网络病毒攻击等方面,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生动的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sniffer对数据包的`分析解码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分层和协议簇的概念。

方法是在sniffer软件中设置捕获访问某网站的数据报文,选取其中的http数据报文,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应用报文是如何从应用层到传输层再到网络层接着到链路层逐层进行封装,并且可以看到各层中相应协议规定结构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三)网络教学法。

由于互联网信息丰富,所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查阅常用网络产品的性能和参数,对学生学习网络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例如,上网查看市面正在使用的交换机的图片、类型、参数和价格,学生就能产生感性认识,明白所学知识在选购交换机时的作用,增加对交换机性能和价格行情的了解。

又如,对域名的认识,除了介绍域名结构、域名解析原理外,还可上网搜索查看域名申请过程、域名和ip地址的绑定和域名价格等。

上网搜索所需知识已是获取知识的最快捷有效途径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教会学生上。

网搜索知识的技巧和培养学生上网主动学习的习惯。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通过实验环节,可以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然而,由于网络设备价格高等原因,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无法建设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

利用虚拟机和sniffer软件来架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网络实验可开设如下:(1)使用虚拟机软件学习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2)将两台虚拟机组建成对等网;(3)将两台虚拟机组建成c/s模式局域网,并配置ftp服务器、web服务器、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和防火墙;(4)使用sniffer软件捕获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的交互信息,分析所捕获的数据包数量、数据包类型和数据包内容,从而掌握子网掩码、网关、arp协议、icmp协议的作用和工作机制。

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后原本晦涩难懂、抽象空洞的课程变得形象易懂、真实可见,学生好学,教师好教,“教学做”得到了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篇五

针对目前高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分别对理论课授课内容、理论教学方法、课堂实验教学模式及课外实训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实践,对于改革实践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

作者:赵长容马美萍曹建明连国军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温州,3250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7)分类号:g71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理论课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篇六

本文对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双语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例提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改善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方式的方法策略。

双语教学改革是现代化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和必然趋势,而计算机网络课程受到自身网络技术发展快、专业知识更新迅速快的特点影响,在课程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篇七

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通过此课程的研究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分析方法,为以后学习web应用程序开发、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计算机网络》不但能为后续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能积极适应信息技术新发展的不断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开创与创新意识以及实际组网技能。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最尖锐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教学矛盾,提高教学质量是该课程教师的亟待解决一大难点。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符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情境。那么,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该如何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来解决教学难题?本文笔者将根据该课程特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思维以及教学实践,在教学理念的确立、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方法拟定、实践项目的设立和组织四个环节谈谈如何围绕建构主义理论开展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以更好地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服务。

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和他对学生需要的考虑,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它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对课程的培养目标设立与实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行为的产生,且教学理念支配着教学行为,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态度决定一切。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应遵循以岗位需要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教学服务社会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课程原有的知识体系,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将课程进行重组与创新,实行整体优化。

1.以理论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对《计算机网络》的行业情况重新调研后,酌情逐渐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并强化实践实训项目,使课程设置与国家对高职高专课程相一致。

2.以就业及市场需求为教学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去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要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根据以上具体需求,对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修订和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并对实验环境进行优化,对课程内外教材进行丰富等。

3.为了建设质量高、具体、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作为依据;为了建设先进的教学和实训环境,必须以现代的技术作为依靠。

4.为了让学生具备其基本的网络知识,就必须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其具有搭建基本网络的能力,掌握安装、配置、和调试各种网络设备,以及管理和维护网络的能力。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相应的策略。教学模式的建构对教学理念的实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时代在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变革,教学模式也要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和需求,各种各样的模式都在不断的被提出和被试用。对于高职高专来说,由于自身职业性质的设定,使得这些高校在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要更多的把实践教学、操作推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目前来说,工学结合的模式是被普遍认可和被广泛推行的教学模式,以下就以此模式作为分析对象,浅析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之路的开展和展望。

(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生产,同时要提高自身的能力,除了要实践操作以外还需要从理论上研究其特性,获得创新。为使得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特色得到保证,应该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根据当前的就业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可以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参与网络的组建及维护工作,扩大学生的.知识而。再次,学校或课程教师可以努力地发掘其他外部可利用资源,在多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以更好地与社会紧密结合。最后,还可以聘请企业内高级工程师以及其他专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教育,让学生们能亲身感受到行业知识的魅力。

(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独立去解决相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要想真正地掌握课堂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构建结构,必须要深刻的理解此知识内容反映的性质、规律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感受,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因此,教学模式可以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论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让人们意识到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网络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网络可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各种各样大容量的信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内容的决定者,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教学思想,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记和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和协同工作的能力,有利于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进程,有利于学校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课程、建立共享区、留言板等形式把《计算机网络》课程资源上传、共享,学生可以在课外对将要学到的内容进行预习,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四)学历教育应与证书培训有效结合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学校的毕业生应取得学历和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这既是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各行业逐渐把专业上岗证书和专业等级证书作为毕业生就业的必备条件。此外,双证书教育的管理及实施效果,还是高职高专人才评估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对学校办学成果的综合检验的指标之一。学历教育与培训证书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重新构筑课程内容新体系,可以实现教学环节与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教育教学手段是在思想理念提高后用于实践的具体表现,也是检验思想理念的正确性、合理性、完善性、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在提高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教学手段也不能停滞不前。所以,我们为了促使教学手段与教育理念的配套和同步,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上尝试了很多创新的办法,以服务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一)本课程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灵活多样。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考虑到学生记笔记、思索的需要,又考虑到扩大教学容量,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灵活的教学形式。对于需要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问题等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问题直观、形象、易理解,也可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公式推导等需演绎的内容,采用黑板加讲解的方法。

(二)通过类比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标。

讲课中可以把课堂内容与生活的事件相类比,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易懂,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如讲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时,用城市中的交通问题作类比,使学生较为轻易理解。尤其是拥塞控制,通过类比,很轻易就能理解网络中的packet包太多是导致拥塞的原因,然后就有采取一些算法来控制和解除拥塞。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除了教师讲授,还应鼓励学生讨论,课前提问,课后总结。课后的习题训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定期给出关键词,让学生查阅文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态,了解计算机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应用的能力应着重培养,毕业设计应该采用实验操作、综合练习、课程设计、而向应用和开发服务等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调查分析综合和实践理论实践的逐步深入中,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去,实现自身价值。

(一)根据学生兴趣开设实验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根据本课程的实验进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兴趣实验小组,使学生勇于创新。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几乎每节实验课都有实际操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不再是千人一面,让实验内容有更好的发展,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这样就需开设实验兴趣小组来得以实现。

(二)综合作业与课程设计结合,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

对于不同内容的课程,进行综合作业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技术得以进步,需要通过各种各样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体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只有本着以学生为本、以教学理念为导向、以教学模式与方法为源头,以提高人才的培养为宗旨,使人才的培养模式得以创新,只有这样《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才有更大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篇八

学习能使一个人充实自我,不断进步。从思想到认识,到行动都不断的取得大的进步。远程研修,使我明白了和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技巧,使自己受益匪浅,通过这些日子的的所观,所学,所感,所悟,所得,自己在教学中有了更多的理性的认识和对教学的更多的反思。相信自己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会更加自觉地进行课改,同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学习,感受颇深。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堂改革的关键。更新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动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一、远程研修让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刚进入远程研修平台时,我还以为远程研修只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但是学习下来后,看看其他老师的作业、评论、文章;看看课程团队专家的指导意见、建议,我恍然惊醒: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这次远程研修中,只要投如足够的精力和热情,就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正是由于意识到这一点,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渺小,才知道这次机会是多么地珍贵。所以,在研修中,我如饥似渴地观看视频资源、课程文本、拓展资源,努力从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以之来充实自己。

二、远程研修让我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见识。

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这些老师的学习精神真是值得我努力学习。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行文优雅俊秀。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远程研修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些经验和教训,对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

三、远程研修让我认识了自我,提高了水平。

远程研修平台的课程资源当中的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我以前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些课程资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和新方法理念运用上的不足,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本次培训给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文章,评论,特别是每天各位老师的文章和评论得到老师和专家的点评指导,及时的反馈信息。我在阅读中也得到了学习。

四.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教学寻找突破,教师要寻求变化和创新,靠的就是教师的终身学习。

正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永葆教学生命的鲜活,要不断的给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但是单单有学习精神是不够的。只“学”不“研”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教师要真正的行动起来,进入“研究”的状态。用学到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来研究自己的教学。我们做教师的,要不断的学习着,研究着,行动着。一个优秀教师除了具有学习精神、实践精神之外,还要有反思精神。反思可以促使教师渴望与他人的交流。有了反思,才有了继续探究的动力。

今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快乐教学:教师的适当引导,情景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激情参与,主体地位得以真正发挥,学习和参与的过程成为一种快乐和享受。学生从不会到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会一些东西,本身就是一种大的进步。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过程中可充当不同的角色:他既可以是导演,演员,又可是主持人,教练,要不断的变换角色,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同时让教师的引导作用真正的`体现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得的时间和平台,让同学们从每一天的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同时,

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发挥了学生语言交际的功能。

学习的过程是从初步的认知,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到自我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去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积极探索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单调的,枯燥的,程式化的,需要创新和教师的灵活应变的能力,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运用不同的策略。通过各种途径,能够做到学生课课有进步,天天有进步,从而使学习不再枯燥。

3、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所以,要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分析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个人网络研修总结。

4、给孩子开放的空间。

给孩子开放的空间,让教室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而不是限制学生活动的框框,可以让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派分组进行辩论;学生在自由读课文时,为了便于学生进入情境,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站起来读,或者在教室里手捧书本走动读诵,甚至边读边演等。

5、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的和谐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形成无拘无束、生动活泼的课堂生态氛围,也是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从而也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形成积极向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并且,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有良好的生态氛围,使师生在水乳交融的环境中形成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氛围。

6、以语言文字的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之与学生的情感相整合。个人网络研修总结。

要使学生对陌生的语言产生学习的愿望,首先得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感悟能力,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教学中体会英语语言简洁、流畅的美。

7、尊重信任学生,发扬教学民主。

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全面发展自我。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发现者、倾听者和参与者,要善于发现、珍惜学生的创造冲动,倾听、理解、尊重学生的内心表露,善于将学生的不同观点联系起来,积极地与学生的思维同步,并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员融入其中。

8.积极进取,做人,学习,求知,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度。寓教于乐,勤于实践,努力让每个孩子学有所成,让他们在成就感中一天天成长。

9、在教学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加强学习与实践,早日向优秀的教师的影子靠近。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篇九

根据高频电子电路在电子行业的基础作用和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本文作者结合本校高频电子电路的教学现状和自身教学的`经验与体会,介绍了本课程在教学形式、内容、方法上进行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实践证明,新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黄成玉赵立永马红梅薛伟宁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北京,东燕郊,101601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6)分类号:g71关键词:《高频电子电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篇十

为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质量,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构建新的立体化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是必然之举。文章结合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总结阶段性教学效果,剖析存在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诉求,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对深化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1],是各种系统开发的基础平台,是计算机网络构建、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核心能力的支撑课程。因此,追求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网络人才,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不竭的动力源泉。

文档为doc格式。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篇十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型学科,要确保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进行教学方式革新时要着重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宏伟目标。

2.1教学方法革新案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近十年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建立起了系统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了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不灵活等问题,极大提高了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推广双语教学的实践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转变教学理念。要提高计算机网络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应用现状,首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明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思想理念促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最后,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我校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和创造平台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切实改变了过去讲细、讲透、“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我校采用了讨论式、推演式、课内外结合式、理论联系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和发现。

讨论式教学: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多路访问相关协议时,首先划分小组让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创设情境来启发学生将协议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较,并尝试自己归纳总结出协议的基本步骤、思路以及特点。另外,对于实践性强的内容可以安排专题让学生自学,在实践前可以安排实践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或小组事先完成实践任务,比如网络设备互连及基本配置时,可以事先安排一组学生在课前完成实践内容,在上课时让学生来进行课程讲授及演练操作过程,事后全班对此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

推演式教学:针对较复杂,具有一定层次性且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的逐步分析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比如在讲授网络可靠性原理时,通过推演式教学使学生理解可靠性原理,并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思想。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大多数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比如在讲授回退n帧协议、流控机制、分组排队等内容时,在讲解协议原理的'同时使用可视化模拟软件来实现协议运行的动态演示,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增强了教学效果。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在高校的普及,为了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方法来实现教学手段的丰富。

多媒体课件制作:所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难点都制作了演示文件,通过融入多媒体(含动画)让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形象。比如在学习多路访问相关协议时做了演示文件,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协议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整体的提高。

建立网络学习的平台:通过建立起校内网络课程学习交流平台,教师在教学前将制定好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全部传到网络课程学习的平台上,学生登录到平台去下载资料和在线学习。此外,教师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建立qq学习群,微信群),做到及时向学生分享最新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并及时提醒学生在线学习、准备学习资料、完成线上检测、在线提交项目任务等,让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理论联系实践:推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实践教学法,其通过选取、模拟、参与工程项目来创设实践情境,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来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完成项目实践来实现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是适应计算机网络双语课程教学需求的有效教学方法。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推进实施项目教学法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具体实施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选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由于项目教学法具备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在项目制定或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五个特点因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等选择合适的项目,通过制定阶段性项目和长期项目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能力,并确保项目的主题与实际生活相符合,让项目教学更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

(2)项目实践:保证教学的开放性。要确保项目实践的开放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需求来精心设计项目;创造实践可行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项目设计的层次性,要确保每个阶段的项目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构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在制作网页时可以给出一个开放式的专题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网页内容来进行设计,在设计时首先划分好小组;教师给出项目任务——制作一个类似网易的网站,给出科技、军事、时尚、女性、历史、财经、旅游、汽车、房产、新闻、娱乐、体育等网页专题,每个小组选择两个专题来进行网页制作(每个专题不少于十张显示网页),并确立起短期项目计划(每个小组完成网页制作)和长期项目计划(专题网页制作汇总并制作首页,以及后期运行、管理维护等)。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巡查来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并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讲解、提出建议,从而引导学生围绕项目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的知识应用能力,确保整个项目过程的开放性,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有效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3)实践延伸:设计留白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在项目设计时教师应当适当留白,通过故意制造漏洞来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考虑并不总是全面的,教师也像学生一样需要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去积累、去提升、去完成新的知识体系构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为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带动他们一起去完成项目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潜能。

3结束语。

当前计算机网络双语课程教学方法应用的主要问题是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等方式来丰富双语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篇十二

中高职贯通培养不断扩大,推进了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进程,随之而来的一些现实问题也不断显现,课程的有效衔接尤为重要。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探索专业课程衔接,减少衔接过程中教学消耗,确保教学效益和培养目标的落实,为其他专业的课程衔接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课程衔接。

20xx年,上海试点“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涉及4所中职学校、3所高职院校,4个专业,共招生480人。至20xx年,贯通培养已覆盖全市33所高等学校、51所中职学校,涉及68个专业、100个专业点,在校学生9000余名,扩大了18倍。本文以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和上海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该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为例,对其专业课程衔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层次上的差别。一般通过企业调研、问卷、毕业学生回访、头脑风暴、专业指导委员会议等多种方式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见下表。根据企业调研、毕业生情况反馈、企业人事调研问卷确定该专业的职业生涯路径,以及迁移岗位(详见图1)。中职毕业后第一份就业岗位有网络工程施工人员、系统集成人员、网站运维人员、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人员等。高职毕业后第一份就业岗位除上述岗位外还有系统运维人员、rfid施工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需考虑其职业生涯发展情况,在学校毕业3至5年后可能变为技术支持人员、项目经理、网络工程监理师、也有部分同学转到培训讲师、售前工程师、客户经理等;毕业5至10年后可能升职到产品线工程师、高级网络工程师、区域销售主管,也有部分同学最终成为企业的技术总监和销售总监。

1.中、高职阶段专业学习层次衔接问题。根据不同阶段课程标准,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较高,在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需实现中高职“知识阶梯式增长、能力螺旋式提升”。密切与行业、企业联系,邀请企业专家指导和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企业环境要求改善校内实训条件,为学生提供“身在企业”的仿真工作场景。建设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校外实习基地,安排与教学内容衔接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操作和体验。将企业真实工作项目分解为若干教学模块引入课程。根据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完成企业真实项目,以实践体验的方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熟悉和解决就业岗位涉及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实训与岗位实践的零距离对接。目前该专业有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服务部署与管理、linux服务配置与应用、网页设计制作、web应用开发课程贯穿在中、高职阶段。在课程设计中职以单一课程操作、技能应用为主,高职以多门课程融合、理论联合实际、项目综合实训为主。以专业核心课程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为例,开设12个学分,共计192学时,开设在三、四、五、六、八学期。课程目标训练学生运用综合布线国家规范、标准,进行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测试验收的能力。通过学习,达到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任职资格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能从事综合布线施工技术员、综合布线工程师、工程监理及项目经理等岗位工作。课程主要内容第三学期(32学时)工程前期准备,施工测量与绘图;第四学期(64学时)小型楼宇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采用电缆布线;第五学期(64学时)ftth宽带接入网系统改造,采用光缆布线;第六学期(32学时)网络方案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项目管理、现场验收、验收报告编写等。如完成这部分内容,可前往相关企业完成一线的施工工作。到了第八学期(64学时)需结合网络服务部署与管理、linux服务配置与应用课程完成一个企业真实系统集成案例。在小组完成案例过程中需考虑综合布线设计、硬件与软件匹配、工程施工、软硬件安装集成、项目验收等问题。将之前所学再一次巩固提升,而不仅仅是一个操作而已,需知道为什么这么设计。学习任务层次由中职封闭性到高职设计导向性转变。2.中、高职阶段专业课程教材衔接问题。目前公开出版各类教材品种很多,但教学跟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都有关系。本校和公开出版教材相结合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公开出版教材解决理论知识和典型问题,校本紧贴行业发展,依托校企合作机制,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结合学校实验环境,为学生定制情境教学,配合课时完成工作任务。尤其是综合实训在某些情况下那可以使用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手册等。3.教学方式方法衔接。在中职学生还未成年,自我约束力差,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在教学上需要老师形式多样,关注学生职业习惯养成,需要注重人身安全。到了高职学生已经成年,学习习惯有所改善。在课程设计环节,需考虑如何将之前所学进行巩固和提高,不让学生专业新鲜感和学习热情下降的,最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么设计,为什么这样做。4.双证融通衔接。该专业职业能力考证不是简单统一对应的'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互联网管理人员(四级)、(三级)证书,需考虑个体差异,通过选修课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资格证书多样化。在中职可以选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网页制作人员(四级),高职可以选考思科网络工程师(ccna)、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se)、红帽认证工程师(rhce)等证书,完成双证融通。5.考核评价标准衔接。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制订具体的考核目标和关键考核评价指标,分别确定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的权重。在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学习进度、课程和项目特点,灵活采用项目答辩、原理测试、项目实施过程评价等不同形式、不同侧重的考核评价。中职注重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高职注重职业综合能力的考核。参照职业岗位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积极探索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校企联合评价机制。评价理念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项目组互评、教师或企业人员评价;评价内容涵盖项目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职业能力的掌握、工作操守、团队意识等综合职业素质;体现课程评价的多元化、整体性。

真正的中高职贯通应该是在职业能力上的贯通,在不同阶段能够适应岗位需求。而专业课程是一种是培养某种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对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

[3]兰小云.中高职衔接亟须系统设计[j].西北职教,20x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