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论文(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0:44:48 页码:7
2023年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论文(实用11篇)
2023-11-23 00:44:48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写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参考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总结的技巧和方法。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论文篇一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使城市的主体,为人们的活动提供空间以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是城市空间的最大价值。因此,在创造城市空间时,要贯彻尊重人、关系人的理念,使得人们的多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在以前,城市管理和规范者把生活、交通、工作和游憩作为城市的四个功能,并以此为原则来设计城市布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巴西利亚就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但它只注重汽车交通,却将步行系统排除在外,使得城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这种规划显示出了设计者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片面理解,最终使城市的活力消失不见,使人们对公共空间缺乏兴趣。现在我国处在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发展很快,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也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存在一些问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长远考虑不足;层次感不强,结构系统性不佳;城市规划没有地域文化特色;休闲娱乐空间不足,交通集散空间过多;城市广场规模过大。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在以后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规划要有系统性,要对开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给与高度重视。无论是街区,还是社区和邻里,都要做好规划,而且规化要体现城市的总体结构。第二,要适度围合一些建筑,创造积极空间,使人们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得以提高。如果空间规模过大,可以进行改造,使用地面高差、色彩、设施和植物等来进行改造。第三,尊重边界效应,在使用者容易接触的地方开展空间布局,做好空间边缘部分的设计,使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增强。第四,以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设施的群体为主要的考虑对象,同时也适当兼顾其他群体的需要,使各个群体都有自己合适的活动场所。此外,把残疾人、母婴和儿童的需要也要考虑进去,体现人文关怀。第五,公共空间应该建设一定的设施,使人们的活动需要得到满足。此外遮阳、日照和通风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使人们能在空间了舒适地享受生活。第六,在公共空间设计要将可能的磨损和后期的维护考虑在内。以前在进行公开空间环境设计时,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一般考虑很少;现在设计者却非常注意环境与人的协调,想法设法使环境满足人的需要。

2.2系统性原则。

对城市建筑的研究和分析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古与今,远与进这是整体进程的。城市与分区、单元、地段,体系与城市,地区与城是等等相对的整体。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社会、建设、管理、教育等是各个层次。建筑的内外、单元的内外、城内与城外也是相对的整体。粗与细、上与下是设计操作和系统规划的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应该以工作作为突破口,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环境客体、环境主体和环境主客体之间的交互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三个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造的复杂系统。系统的核心是整体。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功能正常、要素结构稳定和要素和谐共存。城市空间的一个部分是城市公共空间,所以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应该综合考虑。整体性的思想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意义,还有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意象理论认为,每个人眼中的城市环境是多种视觉元素叠加而形成的整体效果,也是几个空间场所的叠加。根据系概念,如果城市街道是点,那城市空间就可以看做是线,点线要完美结合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3动态性原则。

很多城市的寿命是很长的,它不像某些建筑存在的寿命比较短。时间跨度长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特点,它从建立起就会一直新陈代谢,城市空间的塑造也不是某一个建造者或设计者完成的,而是很多代人的智慧结晶。动态性原则主要有四个表现。首先,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是一个建设,反馈,在建设的过程,所以是动态的;其二,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使其系统性逐步增强。其三,互动的动态性。与人为本的原则与互动原则联系紧密,互动原则是基础,实施其他原则要以互动原则为前提;互动原则的发展依赖于其他原则。第四,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施过程中,其具体设计的的约束条件是政策框架和三维轮廓所提供的。空间尺度、形态及其与周围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等众多因素都应该考虑进去。这使得城市设计框架的弹性增加。其实质是要求动态把握公共空间使用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层面、人群细分的关怀。综上所述,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城市整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功能的发挥有较大影响。开展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有三个,即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

参考文献。

[1]付永芳.禅文化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

[2]赵娟.北京高校新校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

[3]李毅.北京地铁重点车站地下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论文篇二

(1)前导空间就我们目前的居住小区来说,有层次的划分室外空间,有助于为促进整个空间顺序更加流畅,在进行实际设计的环节中,可以把居住区的入口看作前导空间,同时,在小区每一个入口位置都设置相应的标志,合理规划地面空间,可以用于小区内部停车,也可作为活动广场,对居民起到引导作用。进行前导空间结构布局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入口处景观设置,不但可以以中心绿地当作参照物,还可以利用公共建筑作为对景,合理运用虚拟现实对比法,把居住小区的前导设计的更加完美,景观优美,让人们走到小区入口就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与舒适。(2)公共空间当居住区的前导空间设计完成后,就要对内部环境空间做好完善的设计工作。一个小区的公共空间是整个小区最重要的位置,进行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可以把公共位置进行优化配置,像是设置一些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项目,像是托儿所、健身广场、中老年活动中心等。在色彩运用的方面,需要以鲜活的色彩为主色调,要与整个小区的环境特点相一致,力求把小区的公共空间变成居民交往、活动、健身、观赏风景的中心位置。

2.2水体方面的设计。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一个空间或是角落离开水,都会缺少生命的气息。所以,我们在对城市小区空间环境进行优化设计的时候,相关的设计工作者一定不要忽略水的重要性。水本身带有灵动的气息,可以使整个环境空间变的生动活泼,可以弱化高大建筑的呆板性,把小区整体衬托的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让人们有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特别是到了夏秋季节,人们更愿意亲近水,常在水边展开各种类型的活动。对水体景观进行合理布置,能够有效装饰室外环境,使人们享受绿色化的生活,在水体周围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岸旁配置小品,都可以对居住环境起到美化作用。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要点:第一,设计中要首先考虑居民亲水性。可以在水面上设置小桥或者木道,以便观赏水景,欣赏水中的莲花。与此同时,设计师还可以根据人们的切身需要做一些深度设计,可以在水面上开展一些小活动,比如说儿童可以在水中嬉戏,还可以在水底绘制丰富多彩的图案,吸引大家前来观赏;第二,对于居住小区的空间设计中,还应该具备一些有助于聚集大家进行交往的形式,像是在水中央设置喷泉,居民在欣赏的时候,会主动进行交流,有助于促进小区的和谐发展。

2.3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

在上文中已经简单的提及过,公共设施的建造设计是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灵魂,在这个区域内部融入了包括医疗、教育、商业、市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公共设施进行规划的时候,应该了解居住小区的具体人数,不仅如此,还要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功能特点和空间的整体布局,交相辉映,做到与小区住宅和绿地建设同步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方式。设计公共空间景观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对于老弱病残孕,要增加一些专用区域,不断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结束语综上所述,居住小区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居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不容马虎,在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不但要全方位考虑一些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要素,更应该以人们需要为主题,从而使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功能性、观赏性、生态性达到协调统一,为居民构建起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论文篇三

杨立云,李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为更好提高土木工程本科学生专业素质,加快建筑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对“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教学的目的,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教材选用给出了建议,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课堂讲授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

引言。

“作为解决城市资源与环境危机的重要措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人类21世纪是隧道及地下空间大发展的年代。伴随地下空间利用的开发,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而来。高等教育应当适应时代的需求,积极为社会培养地下工程专业人才[1-2]。

“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即是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而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它主要对城市地下建筑中的建筑学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和研究,涉及地下工程结构、地下工程施工、地下建筑设备、隧道工程等课程阐释的建筑学方面的主要内容,进一步认识地下各类建筑的规划与设计。

目前,在各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开设的本科课程中,大多是围绕地下空间结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而专门开设地下空间建筑学内容课程的高等院校还很少;且市面上流通的地下工程建筑学方面的教学用书也不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多数高校对地下空间利用的开发和市场的需要未来得及做出相应反应,没有充分认识到地下建筑学的重要性;二是人们传统思想局限,认为地下建筑只要满足其功能、安全分区等基本要求,无须进行复杂的建筑学设计与考虑;(教育论文)三是人们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重点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结构和施工方面的内容是本科生的黄金课程,相对而言,建筑学方面的知识便显得不太重要。

鉴于以上三点以及地下空间建筑大发展时代的到来,高等院校,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开设地下空间建筑课程对本科生在未来社会的职业发展、对我国地下空间建筑开发利用的前景、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都有着重大意义,并且时间紧迫。

事实上,地下建筑和地面建筑一样,需要满足人类各个方面的.需求。不同类型的地下建筑为人类提供的功能和服务不同。比如,地下办公建筑需要满足安静、通风、采光的要求,人们长时间在地下工作,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对环境的要求会比对普通地下建筑要高得多,如何让地下建筑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要求建筑师们打破传统的地下空间开发思维,更加合理地布置和设计格局,这是对未来地下空间开发设计者的严峻挑战。随着地下建筑结构利用的普遍化,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实的发展需要亟须一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去设计和规划不同类型的地下建筑。此外,地下建筑由于处于岩土等工程介质中,不同于地面建筑处于空气中,所以,地下建筑对建筑物外形、立面结构等没有过多要求,但却更加重视建筑物内部空间的设计、划分。同时,地下建筑由于其密闭性,因而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更为严格。由于地下建筑的上述特征,使得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在建筑学方面的设计和规划重点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地下建筑中公共建筑是最大的应用,其影响范围与力度最为广泛,进行合理、高效的地下建筑设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与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越来越复杂,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地下空间建筑本学科的知识要深入扎实,同时对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要求充分地掌握,才能在工作中轻松应对高速的发展。因此,开设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培养全面合格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共同语言就是教材,教材就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既然是一个工具,那就要求工具用起来顺手,所谓的顺手就是有实效并且最好是高效。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紧跟时代技术发展的趋势,更应对其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做出全面的、深入浅出的阐释,起到引导、指导学生学习、实践的作用。

目前,图书市场上有关地下空间建筑的建筑设计学方面的书籍很少,主要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由童林旭教授编写的《地下建筑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的由耿永常、赵晓红编著的《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其中,《地下建筑学》[3]是地下建筑学学科领域的专著,对我国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建筑规划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作用。虽然该书内容翔实,面面俱到,但主要是面向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领导干部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其提供参考的,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专业师生的参考书,但是不适合作为本科课堂教材采用。而《城市地下空间建筑》[4]是城市地下空间建筑规划与设计理论方面的著作,结合大量国内外实例,研究了地下空间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方法与技术,并探讨了其空间组合规律,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规划建筑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该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阅读参考用书,但相较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专门课程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差别。

目前,我校选用《城市地下空间建筑》一书作为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的教学教材。鉴于该课程内容涵盖较广,教学安排40学时。主要讲授地下空间建筑的历史与发展,地下街、地下车库、地下铁道、地下民用建筑(窑洞、覆土住宅)、地下贮库(水库、粮库、油库等)、人防建筑、地下综合体、地下高速公路等地下建筑形式的设计和规划理论与方法,还对一些特种地下空间工程的管线综合廊道和地下工程灾害防护(地震、火宅、水灾)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介绍。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地下建筑的基本概念、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掌握地下街的规划与设计、地铁的规划与设计、地下车库的规划与设计、地下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人民防空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环境及灾害防治等各类地下空间的规划原则、布局形态和规划方法、程序,并且能应用一般理论和方法进行城市地下各类主要建筑的规划设计。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进行科学研究夯实基础。

教学方式是知识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目前,我校围绕该课程采用的主要的授课方式是课堂讲授与学生设计相结合。课堂讲授主要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上述教学内容进行介绍、讲解、分析,先让学生对各种地下建筑有概念上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设计主要是指在课堂讲授结束后的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在两周时间内完成地下空间建筑中的一种地下结构形式(比如地铁车站、地下停车场等等)的建筑设计,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设计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地下工程建筑设计的重点,并充分掌握地下空间建筑设计的方法与要点。

通过上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地下工程建筑学方面的内容知识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深造与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但是,在教学课时安排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比如:地下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如何合理分配每部分的学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让学生对每种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和理论都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专业课程教师亟须去思考和解决的。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涉及了城市规划、建筑空间技术与艺术、环境物理、历史、城市防御与防灾等多个学科,所以,对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自身不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积累,同时还需掌握一定的工程实际经验;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大,课后需要较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消化。

为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已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安排,确定增加现场实习的机会和现场授课的学时,定于课程开始授课之前和结课后课程设计开始之前,带领学生到已经建成的地下工程建筑中去现场参观、学习。开课前的参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地下空间建筑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性了解与认识;课程设计开始之前的参观是为了巩固学生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结合实地结构,让学生在设计地下空间建筑时更为理性地将诸多客观自然因素考虑入内,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水平。

四、结术语。

“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教学根本目的在于,使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的本科学生掌握一定的地下工程的建筑学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为其从事地下建筑设计与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适应工程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专业课程教师应遵循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如何去教和学生如何去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校将采用教师讲授、实地参观考察、学生动手设计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种各样的地下空间的建筑和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带领学生现场参观、现场实物情境讲解,让学生身体力行设计锻炼,可以对该课程学有所知、学有所获、学有所思,从而实现“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3]童林旭。地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耿永常。城市地下空间建筑[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论文篇四

[摘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形象建设逐渐深入人心,我国正式进入到城市改造和建设的高峰期。公共空间环境是城市形象的具体表现,其中标识导向系统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不但具备信息传播重要作用,且能够创建良好的环境秩序。为此,从公共空间环境概念入手,阐述其与标志导向系统之间的关系,并立足于当前我国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现状,深入分析和研究基于标识导向系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要素。

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公共环境也得到了相应的优化,标识导向系统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城市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不仅要具备信息传达功能,且应结合公共空间环境特点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设计,将其与空间环境、人类生产和生活有机整合,最终创建和谐的城市环境。因此加强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概念及其与标识导向系统之间的关系。

1.1概念。

所谓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主要是指为人们提供享受自然和社会活动的聚集场所,是展示城市景观特色与真实生活场景的具体表现。其对于改进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新时代的到来,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正面对着政治、经济等方面带来的巨大挑战,其设计目标及理念已经由单一满足生活功能朝着提高城市整体品质方向发展。

1.2关系。

就传统角度而言,城市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等。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愈发重视。而城市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作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能够代表城市发展水平。一般情况下,该系统主要从物质与精神两个角度影响城市形象。一方面该系统作为城市公共环境的一部分,通过文字等多样化形式,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另一方面该系统设计过程中,涉及人们情感因素,与地域环境相结合,得到了居民的认同[1]。由此可见,城市导向系统设计应侧重对城市特色的展现,而非简单的箭头、符号。

目前,很多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导向系统设计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创新性。且削弱了该城市特色,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系统局部混乱。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其中的建筑物层出不穷,促使信息量日渐增多,对导向系统需求越来越明显。但是很多导向系统设计忽视了人们的视觉感受及心理需求,如城市十字路口指示牌并未因为新建道路而调整,难以准确反映相关信息,与其设计初衷相悖。第二,缺少系统性规划。很多城市公共环境中,标识导向系统并未进行系统性规划,具有较为明显的随意性,且与周围景观等空间环境十分不和谐,缺少人文关怀。如城市街道而言,随意凌乱树立的标识导向牌,难以与花坛等设施形成统一性,对城市整体形象产生了消极影响。第三,缺乏对特殊群体的考虑。现代社会发展更加强调人性化。当前城市中的标识系统主要服务普通人群,本质上属于视觉信息传递。然而社会中的特殊人群难以接收到该类服务,严重缺少人性化。为此,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标识导向系统的优化设计。

现代城市改造规模日渐扩大,公共建筑空间愈发复杂,因此准确快速地传达正确的空间方位信息成为环境设计的首要目标,促使标识系统能够成为整个城市与环境的外延,并更好地彰显城市独特的地域特色及人文精神。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1转变传统观念,坚持合理设计原则城市空间环境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盲目进行,应坚持合理原则。如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建设越来越快,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导向系统也随之更新,在设计中应保持二者和谐统一[2]。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耐久性材质,并加强对导向系统的后期维护,以烘托城市人文气息,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人性化原则。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能够创建良好的条件,让人在其中具有愉悦的心理感受。近年来,国外为残障人士提供的无障碍通道等,无处不在人性化,能够增强城市居民认同感。因此城市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应坚持人性化原则,通过标识导向系统的完善,营造和谐的城市氛围。通用性原则。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在具体设计中,应面向全体大众,而非一小部分人群,特别是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应采取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箭头、符号表示,配合合理的图形,真正发挥其信息传达的作用。

3.2合理布局城市公共空间,优化标识导向系统。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应结合具体人口分布情况进行设计,避免对空间资源的浪费。如针对标志性的公共广场,但由于其居民区较远,其公共效应不够明显;而一些超市附近小广场人流较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场所,但由于其面积较小、且过于分散,难以满足人们对公共设施的需求[3]。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结合超市等人气较高的场所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提高对空间的利用率。同时,针对标识导向系统的图形符号的设计,应强调功能性与美观性,注重采取国际通用性图形和符号,并充分与当地特色有机整合,不断优化导向系统设计,为人们提供导向服务,促使人们能够在公共空间环境中准确找到方向。

3.3整合公共空间环境与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实现统一规划。

在具体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应立足于整体设计框架,着眼于各个导向标识的形态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强化其在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功能,促使公共空间环境呈现一定秩序化,以便营造结构分明的空间环境,实现统一规划,同时保持环境标识导向系统与整个城市的协调性,树立良好的城市环境[4]。如就城市公园环境的设计,在指示牌设计时,可以采取木质材料,中英文对照,采用绿色字体,呈现自然本色,给人们在喧嚣城市生活一片静谧之地。科学、合理的导向系统设计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增强环境层次感,好像浑然天成的一张壁纸。此外,在建筑空间设计中,人们也可以将楼层导向信息进行系统分类,突破传统沉闷的空间形态,丰富公共空间语言。

3.4展现空间个性特点,突出人文性。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且受到历史、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在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将城市的自然等因素作为设计源泉,充分挖掘本土化资源,将本土特色融入到空间构成当中,形成鲜明的主题,充分体现人文性[5]。如美国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采取意大利传统坚持的符号构成新景象,与人们内心产生共鸣,为人们创建充满活力和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4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其中标志导向系统在其中具有信息传达等积极作用。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切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将空间环境设计与标志导向系统有机整合,为人们构建和谐的生活氛围,从而推动城市化建设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论文篇五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资源。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加快,我市城市土地可用资源减少,地表面积逐步递减,我们在向地上空间寻求发展的同时,必然要适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还只是部分的、无序的、单一的,这就需要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

一、 目前我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的现状。

现状一: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缺乏规范性。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规划法》主要就城乡规划区内地表以上的规划管理进行了法定,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仅在第三十三条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缺少可操作性。

现状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缺少系统性。

由于对城市地下空间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目前,我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呈现以下几种情形:一是附带式使用地下空间。建设地上项目时,随之一并建设地下建筑(主要为防空地下室或普通地下室等)。二是单一式使用地下空间。有关部门和单位需要在某一地域建设地下建筑时,仅就该项目进行规划审查。三是重复式使用地下空间。这一点主要是指地下管线的敷设。水、电、气、电信、市政等部门和单位从各自需要出发,各自开发地下空间,敷设管线。有的时候,会在同一地点,先后出现数次重复开挖地下空间的情况。 现状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缺乏权威性。

从现状看,规划部门仅对使用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审查把关,缺乏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整体规划和管理。人防部门仅对人防工程建设的设计进行审查,对其施工竣工进行监督检查,基本不涉及对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实际上,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涉及到建设、规划、发展改革、文化、旅游、人防、电信、供电、供水、供气和辖区政府等各方面,目前,这些部门和单位相互之间没有一个信息互通、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也就是说,对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缺少一个管理严格、运转规范的综合工作机制。

现状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模小,不配套。

目前,我市城市民用住宅总面积约为二千多万平方米,已建人防工程的规模仅相当于住宅的1.5%左右,此外还有一部分普通地下室,其数量也约为住宅的1.5%左右;每年,城市民用建筑新建面积约为150多万平方米,新报建人防工程面积约为它的2%左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不配套,仅限于人防工程、普通地下室。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共同沟等公共设施为零,地下工厂、地下医院、地下环保设施也一点没有。

1、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是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的需要。随着我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日益增多,城市地表空间不足,使原本紧张的土地资源更为紧缺、匮乏。现在,有些城市已经关注这一问题,并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如:向地表以上空间发展,适当增加建筑层数;改造老旧城区;向地下空间发展,建设地下交通设施,修建平战两用的防空地下室等。可见,城市建设在向地表空间发展、改造老城区的同时,必然向地下空间发展,以节约城市有限的土地。然而,向地下空间发展,不是随意的、无序的,而应是有序的、规范的。

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是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节约土地资源的基础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适度规划、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这是许多发达国家遵循的一条城市建设原则。他们在抓好地表以上空间建设的同时,在地下建设共同沟,有计划的将水、电、气、通讯等管网分别固定在共同沟内的上方、侧方,共同沟的下方则用来排水;在地下建设部分交通设施、环保设施、生活设施等。这些地下建筑通过规划管理,做到了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相互协调,即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人们的工作、生活。

近年来,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早日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马鞍山的宏伟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 在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同时,我市也要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现在起,就注重抓好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这样做,一是有利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通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地表土地,可以用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二是有利于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改善市容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车辆逐渐增多,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扩张。从而造成城市地面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在地下建设交通设施,可以将部分车辆、人员分流到地下,缓解我市地面越来越重的交通压力,改善市容环境。三是有利于改善管网建设各自为政的状况。目前,我市城市管网虽然缺少建设地下共同沟的经济实力,但是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各自为政,重复开挖地下空间的状况必须改变。通过加强对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既可以相对集中、合并管网建设,又可以节约建设资金及人力物力,减少管网建设带来的重复开挖地下空间、环境污染、浪费资金等诸多不利。

《关于对我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论文篇六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中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住宅小区。对于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设计,已经成为一个城市靓丽的风景线,也是城市文化的象征。众所周知,小区是一个需要容纳城市中一部份人群的聚居之所,需要满足小区人们的基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为他们提供舒适优美,健康和谐的居住环境。所以小区空间不止属于个人,而是属于居住在小区内部的所有居民,因此,对于小区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全体居民的共同需求,设计出令大家满意的空间环境。

引言: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们国家的各大城市也在不断进行改造,一时间高楼大厦平地而起,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房屋建设的需求。但是,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对居住小区的环境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想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纵观我国当前住宅小区的发展环境,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很少有设计师能全方位的考虑到居民在精神方面儿的追求,更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区空间构成与大环境适应的`层面上。这样的设计方案,致使很多居民产生不满的心理。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设计理念方式,坚持人本设计理念,在进行小区空间设计的时候不断彰显人性化的设计思路,在促进小区和谐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

1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1.1总体原则。

在居住区环境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将城市设计设计理论导入其中,同时还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这样一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楼盘附加值,而且根据楼盘的整体情况来看,其景观与多方面因素都有紧密联系,比如说要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在对小区进行绿化面积、绿化植物种进行优化设计时,要对路面进行科学的布置与铺砌,保证居民的休闲活动所用场地。

1.2生长原则。

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时,要注重自然环境,尽可能的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到既能够保证景观的独特性,又能够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这要求设计师们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并且能够根据居民需求的改变做出应对的措施,从而完成生长原则。

1.3共生原则。

共生原则,从客观角度出发,其是指将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二者统一在一个网络体系之中,使二者可以达到共生状态,无论是在多样化的秩序方面,还是在现象上都具备共融互生的特点。1.4地方性原则在设计居住区景观过程中,要根据地域进行设计,而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众多,而自然区与文化地域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整合,由此才能够全方位优化利用已有的各方面资源,借助各方面优势(地形、地貌等),从而确保所设计的景观能够更好地突出所在地自身带有的特色内容,构建出独特的景观空间。另外,在旧城区的改造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在设计时将时代元素与历史内容相结合,完成对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论文篇七

全球化趋势一方面使我们了解和学到发达国家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而提高我们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城市地下空间有极大冲击,使一些地方的城市地下空间失掉民族和地域特色。但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可能使它们完全消失的。特别是中国本土城市地下空间有许多具有很高科技和艺术价值的东西。

(2)大型化和多元化。

随着人地矛盾加剧、土地资源稀缺;社会生产、生活对大型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加之城市地下空间科技的进步,人们建造出体量巨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设备齐全的城市地下空间来。这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城市地下空间形式、风格、艺术倾向也日益多元化。这对改变我国城市不良形象有重大作用。

(3)工业化和自动化。

我国当前城市地下空间业的总的技术状况,是处在工业化过程中。与此同时,前工业社会的手工作业、粗放经营与信息社会的少数高新技术应用同时并存。

(4)高强化和优质化。

新材料的品种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上世纪末我国建材发展很快,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很落后。由于实现下一步战略目标的需要,我国建设仍将大规模地进行,城市地下空间材料也将会因此继续得到发展。

(5)生态化和节能化。

“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地下空间”或“绿色城市地下空间”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它们是中国城市地下空间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关系到城市地下空间业转变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模式,涉及到城市地下空间业可持续发展,由城市地下空间业来影响到整个国家,就是说绿色城市地下空间甚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是每一个企业、行业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6)智能化。

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向城市地下空间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智能化大厦群、智能街区、智能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陆续出现。我们认为智能城市地下空间迅速崛起,标志城市地下空间跨入一个新时代,城市地下空间智能化在时间上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空间上应分为不同层次,不应只是一个模式;智能城市地下空间也必然是一个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地下空间或绿色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地下空间智能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通过上述对当前和以后城市地下空间行业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城市地下空间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城市地下空间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城市地下空间行业以后还会有持续发展的势头,就目前来看,城市地下空间行业最缺的就是城市地下空间方面的人才,所以城市地下空间行业是一个前景非常好的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城市地下空间对于人们来说也将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城市地下空间行业也会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利用当前的政策形势,经济实力和技术强度来完成更高的技术方面的适合当前发展的城市地下空间物。

三、大学期间的计划。

发奋努力的学习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做一个大学生的分内之事。

一年级为试探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具体活动可包括多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为可能的转系、获得双学位、留学计划做好资料收集及课程准备,多利用学生手册,了解相关规定。

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

三年级为冲刺期: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准备toefl、gre、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四年级为分化期: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不能再犹豫不决,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四、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计划:

1.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英语。

2.努力学习专业不能放松,这是以后生存的根本。

3.多看课外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量。

4.争取有实践的机会,为以后积累经验。

5.每周去一次图书馆了解最新动态。

6.英语过四级。

以上只是目前的一部分计划,以后会逐年的添加!

五、结语。

老实说要写这样的一篇论文的确要小下一番功夫,可是当论文接近尾声,快大公告成的时候,满足感油然而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了这次经历,让自己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接下来目标和方向。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路应该怎样去走,怎样朝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论文篇八

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功能的具体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做好公共空间的设计,整个城市的布局合理性会更加突出。就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来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环境设计,因为环境设计的优化可以让公共空间的具体社会效益有更显著的发挥,对于城市环境的美化也有积极的意义。分析目前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对环境设计的具体创新途径做分析,然后探讨环境设计的基本导向,这可以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实践提供更多实效性的帮助。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无不对其给予特别关注。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具有突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可以实现城市形象的美化。从城市的具体布局来看,景观设计是重要的设计内容,而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强化环境设计实际上也是在优化景观设计,这会使城市的美观性得到提升。第二是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对居民生活需要来讲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居民的生活娱乐需要环境做基础,通过设计实现环境的优化和改善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无论是对于城市布局还是对城市居民的具体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总结实际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对具体的环境设计途径做创新,这样,环境设计的具体效果会更加突出。以下是对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创新途径的具体分析。

(一)以“用户体验”为基础的人文精神体现。

就当前的实践总结来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创新途径之一是以“用户体验”为基础的人文精神体现。就此途径的具体利用来看,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是强化景观体验。从当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们对特定环境的体验追求,所以以景观体验为依据做环境设计的创新性表现十分突出。就具体的园林设计来看,其反映的是园主对景观的观赏性需求,同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延续的也是这种理念,不过单一的园主开始变成了形形色色的城市居民,所以其体验性要求更加丰富。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环境设计中,需要以景观体验为主,考虑参与艺术、交互艺术以及数字艺术等,这样,景观体验感会更强,环境设计的人文精神突显更加突出。第二是强化社交体验。从具体作用来看,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主要作用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交流、活动的空间,因此在环境设计的时候需要重视空间在社交方面的作用。简单来将,就公园这类的公共空间而言,人是景观的一部分,在具体的活动中,人们能够对他人的活动行为进行观看,也能够参与到其他人的活动中,这就体现了一种社交性,因此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需要对空间环境的体验感做强化,这样,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会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意义。第三是事件体验。目前的社会,体验式消费在持续升温,所以大众对于空间赋予个人的特殊体验关注度在普遍性增强,如果将社交体验视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常态,那么空间内的体验活动,比如体育活动、文化活动等会成为空间内能够被定期激活的事件,将事件体验和空间体验进行结合,空间和活力以及魅力会得到长期的保持。从事件体验的角度出发做环境设计的考虑,需要对事件发生的必要性设备做设计考虑,比如公园内的体育锻炼设备,文娱活动场所等,这些会成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考虑的重点。第四是定制体验。所谓的定制体验,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化。空间的规划设计者对人的生理、心理特殊需求做考虑,从而设计出具有个性化需要的场所环境,这样可以满足更多人的个性需要。比如在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小范围的空间花园,其可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综上所述,在公共空间环境的具体设计中,以人为本突出体验感,将环境设计的人文精神进行体现,这样,空间环境设计会更具人文情怀。

(二)以“城市自然”为目标的生态意识体现。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第二个重要的创新途径是以“城市自然”为目标,做生态意识体现。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的当前社会,人们对美好的生态环境有强烈的渴望,所以在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强调生态意识,构建城市自然十分重要。以下是城市自然设计的重要内容。第一是做好弹性景观设计,以应对气候问题和生态危机。从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以低碳理念、可持续理念以及弹性理念为基础做环境的规划和设计,这样,空间内的景观可以更好应对上述环境问题,其在具体作用的发挥方面会更加显著。简言之,利用弹性景观设计,公共空间环境的自我调节性会更加突出,其应对环境问题的效果会更加显著。第二是做好应对资源短缺现状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从目前的社会资源需要分析来看,水资源、森林资源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缺,所以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具体的回应:其一是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可以设计雨水收集系统,这样,其可以将空间降水做收集处理和利用,这样,空间环境不仅通过设计做了改善,其利用价值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二是做都市森林重建。主要指的是在公共空间环境中合理规划用地,将树木增植作为主要的内容,这样,公共空间可以成为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场所。第三是做好应对能源危机的节能再生环境设计。从目前的具体数据统计来看,城市能源的消耗占据能源总消耗量的75%,这对于能源利用控制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因此在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做好空间系统的具体分工和明确,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可再生资源做积极的利用。比如公共空间当中的`落叶、公共空间所存在的风能等,可以通过具体的设计做回收和利用,这样,公共空间可以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回收场所。第四是公共空间设计要体现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必须要保持,因此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做考虑对环境进行设计,其生态特点和自然属性会更加的明显。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要体现生态意识,所以各个方面的设计都需要和生态挂钩,这样,公共空间的设计会更加明显地体现“城市自然”的内涵。

(三)以“学科技术”为交叉的景观技术创新。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第三个创新途径是以“学科技术”为交叉的景观技术创新。此途径的具体利用为景观设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了帮助,以下是具体的分析。第一是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和最新的园艺技术做结合。从现阶段的具体分析来看,屋顶花园、垂直绿化带等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和设计的重点,因为其能够为城市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空间增加而服务。再者,利用屋顶花园以及垂直绿化带可以将城市的自然元素构造得更为多样,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利用最新的园艺技术和环境设计做融合,这样,环境设计的创新性加强,现实利用的实效性更加显著。第二是与公共艺术实践进行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作用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交流活动的场所,所以在具体的环境设计中,需要为群众交流和活动考虑。而群众的具体交流和活动又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公共健康等内容,因此在设计实践中,将环境设计和公共的艺术实践进行结合,这样,空间的作用价值发挥更会更加显著,艺术实践在具体的环境设计中也能得到突显。第三是强化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数字技术体现着一种时尚感,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将环境设计和数字技术进行结合,整个空间环境的设计会更具现代化的气息,这样,城市空间的现代化十足,时尚的意味明显,其在具体作用发挥方面会更加显著。

四、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帮助巨大,分析研究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创新途径以及具体的导向可以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和设计提供参考,因此强化相关分析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孙媛.城市公共交通环境中的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

[2]吴命.城市高密度中心区建筑导向的城市型公共空间补偿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3]王艳秋.城市步行公共空间导向标识系统规划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

[4]隋晓莹,李书博.室内公共空间景观创新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恒温系统[j].科技创新与应用,,(07).

[5]史竹君.景观造型语言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本土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

[7]郭文萍.校园文化环境设计研究———以盐工院艺术楼公共空间设计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论文篇九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地上空间的日益减少,人们将眼光转向地下空间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指对地表以下地层空间实体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地下工程具有许多地面工程无法比拟的优点,但也有一些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和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文章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三项关键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关键技术内部防灾通风与空调采光及照明。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将成为21世纪建筑行业的着眼点,随着不断地摸索和新技术的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将日趋成熟和先进,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与惊喜。根据地下环境的特殊性,关于内部防灾、通风和空调、采光及照明这三项基本的关键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应该继续探索和完善,使其能更好的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

一、内部防灾技术。

1.内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原因。

按照灾害的不同类型,地下空间内部灾害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火灾:电气故障、违章操作、用火不慎、防火系统不健全等。

(2)爆炸:易燃气体泄露、感知迟缓、报警延迟等。

(3)缺氧中毒事故:感知迟缓、报警和救援延误。

(4)淹:相邻施工现场发生水害后因无阻隔,水进入地下空间,外门因内部空气超压无法开启排水。

综合各种灾害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设计问题、设备问题、管理问题。平时管理不善导致设备遇灾后失灵,感知迟缓,疏散和救援困难等都是引起灾害的重要原因。对于这些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少。

2.内部灾害防治综述。

对于不同类型内部灾害的防治大致相同,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尽量杜绝灾害源,比如限制易燃易爆物品,严格控制装修材料的性质,限制明火的使用等。还要加强感知系统灵敏度以及保证通信设备的畅通。并且完善内部自救系统和指挥管理系统。

二、通风与空调技术。

地下工程两种通风方式。地下工程的通风按驱使空气流动的动力不同,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是指风压和热压作用下的空气运动,具体表现为通过墙体缝隙及窗体的空气流动。根据自然风压的形成原理和实际工程环境中自然风压的计算,可以通过设置竖井和平风道对地下建筑进行自然通风。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方位、朝向、门窗开启程度、自然风向以及季节性对自然风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由于自然通风的不稳定性,只有摸清它的规律性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另一种地下工程中常用的通风方式为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利用通风机的运转给空气一定的能量,造成通风压力以克服地下空间通风阻力,使地面空气不断地进入地下,沿着预定路线流动,然后将污风再排出的通风方法。使用的扇风机按其构造原理可分为离心式与轴流式两大类。通风机设在入风口一侧,向地下空间内送风,成为压入式送风;通风机设在出风口一侧,从工程向外抽风,称为抽出式通风。为造成工事的正压,风机和过滤装置应设置在入风口一侧,由通风机向工事做压入式通风,供房间、车间等人员呼吸用。某些单独房间必须排出废气时可以设置抽出风机。为保持地下工程内有一定正压,抽出风量必须小于压入风量。目前,综合考虑优缺点,地下工程常采用两种通风方式相互辅助共同作用的形式。

2.地下工程通风系统布置。要注意因地制宜决定通风系统。根据情况决定通风方式、风机位置、分区划段、网路联接等。减少串联风路,广泛利用并联风路可以减少通风距离,降低通风阻力。若工程由长风道组成的风道网,应采用分区通风。在划分通风区时更要注意大小适宜合理,重视节约。对于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要谨慎科学地进行设计安排。

3.地下工程空调技术。地下建筑的明显优势是冬暖夏凉,具有热稳定性,可使室温不致有很大波动。但湿度环境却存在较大的问题。若通风除湿措施不当,会使地下空间相对湿度超过允许范围。相对湿度过高,人体散热困难,会让人产生闷热和不适,还会促进霉菌的增长,当人员拥挤时还会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灰尘、异味的增加,危害人体健康。为增加地下空间舒适度并解决除湿问题,最基本的手段就是采取空调技术。常用的空调系统形式主要分为:集中式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集中式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由于地下空间和室外存在很大温差,在加大新风量的同时会消耗巨大的能量,所以要采用一定节能措施,在新风与排风之间加设能量回收设备,采用节能装置对地下空间能量的回收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采光及照明技术。

1.天然采光。天然采光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照明和节约能耗,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光、空间方向感、白昼交替等自然信息感知的心理要求,从而减轻或消除人员的压抑和恐慌。相比于人工照明,自然采光具有许多优越性。天然采光的方式主要有被动式采光法和主动式采光法两类。被动式采光法主要取决于采光窗的种类,可归纳为侧窗和天窗。侧窗及高侧窗采光法主要用于半地下室地下空间、山坡上的台阶式地下建筑、覆土及窑洞式建筑侧墙采光及竖井侧窗采光等。天窗采光,又称顶部采光,是将在房间或大厅的顶部开窗,将天然光引入室内。著名的蒙特利尔“地下城”,日本神户地下城等都广泛应用了这项技术。主动式采光法需要主动太阳光系统将自然光通过导管、孔道等传递到地下空间。原理是根据季节和时间计算出太阳位置变化,利用集光、传光和散光等装置与配套的控制系统将自然光传送到需要照明部位。

2.人工照明。纵然天然采光具有诸多优点,但地下空间很难完全利用天然采光来满足地下各个部分的照明需要。所以要运用人工照明技术来进行补充。在采用人工照明技术时应综合考虑照度、均匀度、色彩适宜度等因素,力争创造出符合人视觉特点的光照环境。

参考文献:

[1]童林旭.地下商业街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胡汉华,吴超,李茂楠.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中南大学出版社,.

[3]黄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童林旭.地下建筑图说100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论文篇十

从本质上讲,工程的成本、利润和缴纳的税金三个重要部分组成了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但是建筑工程产品较其他工业产品有着显著的技术和经济上的特点,例如建筑产品一般体积较大、生产周期较长、单件不具有重复性等特点,而且建筑产品的价值往往很高,且是交易发生在生产之前,这就决定了建筑工程产品在价格形成过程以及机制方面都与其他的商品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之处。而每一个建筑产品都是唯一的产品,设计单位会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量身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也是按照业主的要求和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这就意味着建筑工程产品不具有批量生产的可能性,即便是设计单位根据业主的要求使用既往的同一套图纸,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也会由于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与使用图纸的工程所在地不同而发生必要的变更。另外,各个地区人工、材料以及机械使用的费用也均不相同,各地的取费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这就造成建筑产品在定价时即便是同一套设计图纸的使用也会出现价格的不同。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施工企业通过投标的方式来获得建设工程的承建权利,而这其中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将会对建筑产品的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筑产品价格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造价人员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之多,最终的价格具有强烈的区域性、政策性、技术性、专业性以及实践性等特色,这也就意味着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要具有上述的全部特点。

1.造价专业课程要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严格秉承为产生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宗旨,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要注重对课程实践性的突出,在造价专业的课程改革中尤其要突出这一特色,由于建筑工程产品的特殊性,每一个建筑工程的预算和造价控制都是不相同的,而单纯的依靠理论知识去推理显然不能够满足建设工程实际的需求,因此对于造价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也就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最高目标,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更加突出实践性的特色。

2.紧跟行业变革步伐,补足课程教学内容。

长久以来我国建筑工程在造价上都是采用定额单价的计费方式,因此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教材也是按照定额和预算的方式进行编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定额计价的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技术和专业复杂而面积又相对过大的工程,同时定额计价的方式是先将工程量确定,然后根据定额单价相乘得出工程总成本,然后再加上利润和税金等,最终汇总形成工程总造价,这种计价方式并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建筑市场,对于每个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反应也不充分,不利于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竞争。因此我国建筑行业引入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计费方式,这种计费方式更加能够体现施工企业在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上的优势,让施工企业能够在工程投标时站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平台上进行竞争。但是如前文所述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造价课程的教材对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讲述并不是很多,所以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紧跟行业变革的步伐,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补入我们的教学内容,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

3.突出教学重点。

工程造价工作中,施工图的预算的编制非常关键,其他环节,如涉及概算、施工预算以及竣工结算的编制方法都与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相类似,而施工图预算是施工企业投标和建设单位招标的关键性依据,也是施工合同签订的基础性环节,因此在工程造价工作中这个环节的工作非常之关键,这也就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一个方向,那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环节进行重点突出,让学生在这一环节具有过硬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奠定一个有力的基础。

4.广收市场信息,充实教学内容。

工程造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在造价工作中,造价人员既要对技术和施工图纸非常精通,同时又要对经济有着一定的掌握,同时在计算一个建设工程的造价之时,还要综合考虑建设工程所在地的政策、市场上人、材、机的价格等因素,而这些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能力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培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不能闭门造车,甚至是应该开门教学,将社会上的一些相关的信息包容进我们的教学之中,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不断充实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过程也会更加具有实践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

5.加强应用软件的教学。

随着建筑工程行业和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在造价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而目前建筑工程正在向着工程量大、周期长、技术复杂方向发展,单纯地倚靠手工进行工程造价的编制则会非常辛苦,也会很容易出现疏漏,给工程参与各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然后用计算机软件来代替手工计算则有效的改变了这一局面,因此在造价专业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加强对软件使用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一些造价软件,为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帮助。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论文篇十一

【内容摘要】与城市地上空间环境设计不同,地下环境空间设计多样性的特点非常显著,是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从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内涵出发,对其组成要素进行诠释,并对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理念进行探索,以期为城市实践活动提出些许建议。

城市地下空间为人们缓解了出行、用地不足等问题,也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地下空间环境设计作为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载体,在为人们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这种集交通、购物、商业、娱乐等城市功能为一体的设计理念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涉及众多方面的内容。地下环境空间设计多样性的特点非常显著,是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不仅仅属于视觉审美效果系统的范畴,它既包括环境规划、整体布局、管理保护和恢复在内的整体复杂性、综合性的系统,也是融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应用科学等众多学科在内的系统性工程。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内涵的多元化特征,导致其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心理层面、情感层面、艺术层面、历史层面等。

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具备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在抗灾防灾、节约能源层面具有众多优点。但也有通风不佳、采光不足等劣势。在对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将多种要素相互结合,进行综合性考虑。

(一)植物视觉要素。

植物是环境空间的载体,具备限定空间、引导指示以及丰富空间的意义。五颜六色的植物能够有效缓解地下空间环境的压抑和冰冷,缓解人们内心的`消极感受。在植物要素选择种类时需要注意:一是针对地下空间环境的具体特点,应选取耐阴、耐酸、耐碱性植物;二是以观赏价值较高的常绿植物为主,并辅之以城市特色季节性花卉;三是选择容易成活的植物,便于栽培管理。

(二)山水视觉要素。

在设计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中意义深重的山水景观引入到地下空间,能够直接仿制出户外环境,让人心旷神怡。山水景观是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要素之一,能够制造宜人的环境氛围,供民众休憩娱乐。山水景观包含形式多样,与植物视觉要素形成整体性配合,能够形成山水园林景观。

(三)公共艺术要素。

公共艺术景观是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要素的核心部分,更是展现城市文化、体现城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城市地下空间环境公共艺术要素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地面装修情况。城市地下空间地面装修应考虑到安全、材质、肌理、图案等方面的需求。艺术性较为强烈的地面装修能够有效的提升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整体效果。其次,立面装修情况。除了考虑地面装修基本要素之外,立面装修还应与地面保持相互和谐。墙面处理最好简洁明了、色彩轻快,满足吸声防潮等实际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立面处理都会考虑采取竖向线条,形成独特效果,减少人们内心的压抑感。最后,天棚设计应考虑到抗震减声、防火防潮。在天棚处理过程中,设计者最好能够营造出错落有致、变化丰富的地下空间,并结合灯光照明,引导地下空间方向。

(一)满足身心愉悦基本需求。

首先,良好的空气品质是满足身心愉悦需求的基本前提。城市地下空间封闭性使得空气品质尤为重要。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采用多种通风系统、洁净空气设备,确保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空气品质,满足人们身心愉悦的基本需求。其次,良好的光照条件同样能够使得人们身心愉悦。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应该综合考虑自然光线和人工照明,克服地下空间昏暗、封闭的感觉,尤其注意出入口光线照明度反差大的现实需求,确保城市地下环境照明度均匀、舒适。最后,提供辨明方向的准确环境信息。科学表明,方位感已经成为地下空间环境中最重要的评价要素,直接影响着人们舒适感和安全感的形成。一般而言,可以通过标识系统、建筑装饰、地面信息、立面秩序等建立完整的地下空间信息体系。

(二)满足安全疏散现实需求。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封闭性,对安全防火和应急疏散功能要求非常高。首先,在安全防火层面,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应该立足于“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从材料选择、杜绝火源等层面努力。以材料选择为例,立面装修应选择阻燃材料,天棚材料选择易熔材料。前者阻止火源扩大,后者则便于浓烟排出。其次,在应急疏散功能层面,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应该布局清晰明了,避免过多曲折。安全通道应结合自然光进行疏散,并设置完整警报系统,提供明确标识体系。

(三)满足传承文化历史需求。

城市文化特色是历史积淀的重要表现。相对于物质环境建设,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更加侧重于文化氛围营造,以体现出特定区域内城市的文化特色,满足文化发展多样性。首先,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应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处理,创造城市地下特色空间。其次,由于历史传统、地域景观不同,城市文化特色也不同,这是城市景观设计、整体布局的重要依据。在当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坚持民族性和地域性已经成为世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能够直接增强空间文化性,突出城市个性化色彩。

四、结语。

总之,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发展为城市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在地下空间中得以实现。但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发展在我国尚不成熟,设计者应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和经济实力,并参考国外成功的建设案例,合理地发展地下空间环境,创造符合社会与人的需求的地下空间环境,丰富和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吉迪恩s格兰尼.城市地下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刘莉.浅谈城市地下空间中的景观营造[j].福建建筑,(5).。

[5]李潇茵.自然光与地下建筑[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