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井冈翠竹散文(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0:18:34 页码:8
最新井冈翠竹散文(模板11篇)
2023-11-22 20:18:34    小编:ZTFB

总结是不断进步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思想的方式,如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井冈翠竹散文篇一

去年起意,今年才动身前往武功山,皆因想去的地方实在太多,想登的山也太多,可时间又都是从忙碌的指缝里挤出来的,也就拖到了现在。

这次没有约上三五好友,只一个人上路,原意是带上睡袋和帐篷,又担心山路不熟,便作罢,背包却也没能因此轻便多少,带足了衣物雨具,几天的路餐,头灯,防晒用品,沉甸甸一袋就出发了,上午还在上班,下午收拾妥当匆忙赶往火车站,许是刚好清明收假,人不多,一路都很顺畅,只是没有买到到萍乡的卧铺,9个小时的硬座让人全身生疼,几乎是彻夜未眠。

早上6点到萍乡火车站,事先约好了去沈子村的车,这是通往武功山的其中一条户外路线的起点,上车扔下一句:到目的地叫我。就一头栽到后座呼呼大睡,我倒是从来对这个世界都充满信任,安全感十足,而回馈给我的也从未让我失望过。就这么一路睡到目的地,补了一个多小时的觉,快到终点时师傅叫醒我,精神也好多了。

登山口就在沈子村的山水客栈旁,吃过早餐,补足体力,背起行囊出发,在客栈遇上一大叔,也是第一次来武功山,便结伴同行了,起点处有几个岔路口,好在提前做了准备,在各种游记里面将岔路口都标记下来了,对于一个没有方向感,分不清东南西北的人来说,准备工作自当是要做充分的。

起点还算得上是大路,到了真正的登山路口就没有明显路的痕迹了,我们选了一条能省下2个小时但带虐的路径,绕过九龙山直上铁蹄峰。说是路,其实前半段都是陡坡和丛林,好在刚刚过完节假日,被先行者们踏出了足迹,一路爬一路暗自庆幸幸亏没有下雨,不然四脚并行也是不够用的,也亏得平时锻炼对自己能下得去狠手,能在睡眠不足体力不支时提起一口仙气往上挪,长腿大叔走得比我轻松,我不由得感叹:腿长果然是有十足优势,走一步能顶过我三步。一路闷头前行,爬完了整个灌木林也没再遇到一个人,只有一个接一个的缓坡陡坡。

总算是到了开阔地带,能看到四周绵延起伏的山峰和山下聚集的村庄,想着估计不远了吧,拿起轨迹一看,还没过三分之一呢,啃几口干粮,补足水分,继续前进吧,一路除了几个施工的师傅,再没遇到过同行的人,想想朋友圈刷屏时看到的山上的人头,转而对我的工作由喜欢变成热爱了,能错峰出行不光省钱省时,还能把整个大自然都当作私人所有尽情观赏啊。

到达金顶时还不到15:00,总算在金顶见到伶仃几个从其他方向上来的旅客,我对武功山的想象是一大片的草甸,可现实嘛……哈哈,其实是没有挑好黄道吉日出行,只要再晚一个月,五一就是绿油油的草甸了,我倒是很知足,看着一个个黄绿相间的山头也是别有风味,况且老天厚待,天气出奇的好,蓝天白云日出日落星空一样没纳下,和这一座座耸立的高山形成了大自然最美的景象。

我在帐篷和客栈间稍作了犹疑,最终选择了帐篷,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实在英明,虽然风大,但夜晚的天气倒没像想象中的冷,比起住在密闭狭小的房间,我倒是宁愿听着一晚的风声,时而扯开帐篷看几眼漫天繁星的夜空,然后喃喃自语几句自己都不一定懂的外星文。

第二天,闹钟响起完全没有半点迟疑,就为看日出,小跑到最佳观景台,这几乎成了我每到一处的必备行程,太阳是同一个,可地点不同,景象不同,心情不同,于是每一次都能保持婴儿般的新奇与兴奋。

今天的目的地是发云界,我只知道会途经”绝望坡”,可没想过这一路处处都是绝望坡啊,完全数不清翻过了多少个山头。

出发不久碰到一个正提着大塑料袋和长铁嵌的清洁人员,他说每天都要走40公里的路,就是为了清理留在山上的垃圾,我几乎是用既崇拜又真诚的口吻对他表达了感谢,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山还是山,没有成为垃圾堆积站,可看着这绵延起伏的群山和蓝天相间的美景,实在忍不住呼吁,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像这位大叔一样每天守护这片土地,但至少不要给它再增加多一丝负担,不成为垃圾的制造者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大自然的尊重,若想下次再见时看见的不是堆积的垃圾,闻到的不是焚烧垃圾的异味,而依旧是那绿油油金灿灿的一片,是空气里青草的气息,我们就有责任保护好它。

来到绝望坡已是出发两个小时以后了,可能是做足了心理准备,它倒比我想象中的轻松许多,只是再接下来翻越的一个个山头却是我始料未及的.,支撑我的除了断了的后路还有接连映入眼睑的奇景,这条路属于户外路线,没有被开发,又是非节假日,整座山只有风声和偶尔的鸟鸣声,加上没有任何树木遮挡视线,开拓的视野下一座座黄绿相间的山峰配上蓝天白云已经让人心旷神怡了。

下午5点左右到达目的地发云界,比起金顶,我更喜欢这里的清净,入住驴友驿站,比起金顶的帐篷和350元一晚的小单间,绝对算得上豪华且物美价廉,90元入住,含早晚餐,老板人好,厨艺也棒,恨不得一顿下肚吃多几碗,虽是上下铺床位房,但因着没人,整个客栈都被我承包了,再次过足了假土豪的瘾。

晚饭过后,屋后的小山坡是绝佳的落日观赏之地,墨水少,找不出诗句来形容它的美,只一句”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草草带过了。

清晨的日出比昨天更胜一筹,驴友驿站前就是赏日出的圣地,强烈建议走到发云界的朋友可以入住此地。晚上的星空更是没有辜负期盼,可惜没有带相机,只能把它浩瀚无垠的美存留在记忆里了。

最后一天是下山前往龙山村,奔着温泉去的,一步并作两步走,三个小时的路程硬是被我走到了两个半钟,一来是温泉的诱惑太大,二来是下山便是丛林地,路虽不难走,可遮住的视线和丛林里偶尔传来的声响让我脑补了不少画面。起点时意外收获的美景却让我驻足半响,中间是路,左边是一片金黄,右边是一片翠绿,再次将武功山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到达龙山村已近中午了,乍一看,这个村庄多了几分熟悉感,找到一大叔问路,见我一个人背着大包,长得人畜无害,就一口答应完工后摩托车稍上我到温泉酒店,所以说好山好水的地方民风就是淳朴。

要受虐,更要懂得享受,这样才能走得长久,洗净三天的污垢,再在温泉里好好舒缓神经,最后坐上已经预订好的回广州的软卧票,美美的睡上一觉,立即启动工作模式,这一趟算是完满结束。

武功山的四月天,没有秋夏季或金黄或翠绿的万亩草甸,却有着新旧交替中万物初生的美。

井冈翠竹散文篇二

古有山,今无山,这是大家的共识,但笔者却不这样认为。所谓山,无论大小,只要是自然形成,且高于四周均可叫山。

据目前笔者的观察和考证,武功就有四座山。其一,是观音堂村、高村、赵村和肖马村一线的北坡,他的顶端西高于漆水河南北川道;北高于张寨、邵寨、马庄;东无论从海拔和视觉均高于贞普路以东;南高于渭高干渠,老百姓们叫它莽原,我们不妨叫它莽山;其二,是肖马东南一二里的高岗,它的顶端有一座军事管理区,它东西南北均高于四周,我们不妨叫它小孤山;其三是闫家村和半个城村之间的高岗,它的顶端甘皇殿北高于闫家村,南高于半个城村,东到史家村西到大东村均有坡降,我们不妨叫它甘皇山;其四,是苏武墓东北漆水北岸的`印台寺所在地的独立高岭,它顶端不足100平方米,高出四周10米左右,四周是陡崖,我们不妨叫它印台山。

莽山是自然形成无疑,从小孤山的面积来看也不是人为的,甘皇山也不像是史家遗址和原甘皇殿遗址的堆积,印台山面积虽小,有可能是漆水河冲刷出的孤岛,应该出自大自然的造化。大家不要认为这些山太小、太低,有机会你去胶东半岛看看,就知道我们武功这四座山不小、也不低。请大家记住我们武功有山,它们分别是:莽山、小孤山、甘皇山和印台山。

我愿与大家共同商榷和共同发现。

井冈翠竹散文篇三

走进武功县境内南十八里村,这里是一个小市镇,山脚下窄短的黄土路边,十几所木石房屋接幢而立,李府别馆就是其中之一。李府别馆俗称“武功别馆”。这老宅子那可是一套普通的前后两进院落,并不富丽轩敞,后院直接依山而建,庭中几棵大树已有合抱粗,夏季荫凉蔽日,此刻则是苍虬劲展枝丫朝天。这是我对武功别馆作思维与意念上的回溯,史载,一千四百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就出生在这里。

那时公元5的1月,李渊奉旨限期内赶往陇州就任刺史。而此时窦夫人也已临近产期,他既不敢耽搁去上任的时间,也不愿把临产的.妻子丢下不管,思前想后,只好备了车轿,带着家眷上路。毕竟车马劳顿对孕妇影响很大,等他们刚走到武功境内,窦夫人就出现了产前征兆。怎么办?好在李家在这里原本就有一幢别馆,李渊夫妇只得暂时住下,等到窦夫人产后再走。

此刻的李府别馆内,婆子、仕女们忙成了一锅粥。那些仆妇、下人在前厅后院间进进出出的,神色慌张、脚步匆匆,李家人的心也随着紧张起来,都在猜测着将要出生的是公子还是小姐。两个多时辰过后,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哭声,一个男孩出生了。这个婴儿呱呱落地,虽然与寻常人家的幼婴一样,红肤细眼,模样并不好看,只因为出生在世代贵族之家,所以,就显得特别的尊贵了。

据说,在孩子降生前,李渊的堂弟十四郎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两条大蛇,挺胸昂头驱之不去,他认为那是种征兆,便在告诉李渊时,将两条蛇说成了两条龙。孩子降生后,家里突然来了一个神秘的穷书生,说他会看相。李渊当时正直得意之时,就让他看了婴儿,那书生仔细端详后惊曰:“此子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十八,必能济世安民!”书生走后,李渊从中忽然悟出了原委,就给此子起名李世民。

有龙降生于此,武功才千百年风调雨顺,祥瑞频临。借此由头,近数年来,武功县便以“李世民出生的地方,唐太宗的第二故乡。”为导言,吸引游客关注武功,走进武功,为武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井冈翠竹散文篇四

今年春节,小侄又回来了,和三年前相比,他更懂事了。

每天天刚亮,小侄一边唱着儿歌,一边穿衣起床。我问他为啥起这么早,小侄眉飞色舞地说:“公鸡都叫了好多遍了,早该起床了。”接着还很认真地给我讲了“闻鸡起舞”的故事,那神情可真像一个小老师哦!

吃过早饭,小侄把凳子搬到院里,开始做《寒假生活》。做完两页,让我给他批改。小侄不时总要犯点“粗心”的错误,有的字明明很简单,他又会写,可他就是要写错。我总是耐心给他指出。小侄很用心地听着,这样的字再出现时,他便不会弄错了。偶尔,遇到没学过的`词语,小侄急切地询问我。我故意不告诉他,只是拿给他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乖乖,先查查词典吧,如果还不明白,三叔再给你讲哦!”小侄翻开词典,仔细查阅。过了一会儿,我让他给我讲解,他讲不清楚的地方,我再给他补充。末了,我告诉小侄:“乖乖,记住哦,词典是很优秀的老师,随时随地有疑问了,别忘了向它请教哟!”小侄点点头,记下了我的话。以后每当他再遇到疑难时,便自觉地翻阅词典,如果还有不明白的,才蹦蹦跳跳地向我跑过来。我向他竖起大拇指,夸赞道:“乖乖真好啊,有进步哦!”

井冈翠竹散文篇五

今年春节,小侄又回来了,和三年前相比,他更懂事了。

每天天刚亮,小侄一边唱着儿歌,一边穿衣起床。我问他为啥起这么早,小侄眉飞色舞地说:“公鸡都叫了好多遍了,早该起床了。”接着还很认真地给我讲了“闻鸡起舞”的故事,那神情可真像一个小老师哦!

吃过早饭,小侄把凳子搬到院里,开始做《寒假生活》。做完两页,让我给他批改。小侄不时总要犯点“粗心”的错误,有的字明明很简单,他又会写,可他就是要写错。我总是耐心给他指出。小侄很用心地听着,这样的字再出现时,他便不会弄错了。偶尔,遇到没学过的`词语,小侄急切地询问我。我故意不告诉他,只是拿给他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乖乖,先查查词典吧,如果还不明白,三叔再给你讲哦!”小侄翻开词典,仔细查阅。过了一会儿,我让他给我讲解,他讲不清楚的地方,我再给他补充。末了,我告诉小侄:“乖乖,记住哦,词典是很优秀的老师,随时随地有疑问了,别忘了向它请教哟!”小侄点点头,记下了我的话。以后每当他再遇到疑难时,便自觉地翻阅词典,如果还有不明白的,才蹦蹦跳跳地向我跑过来。我向他竖起大拇指,夸赞道:“乖乖真好啊,有进步哦!”

初春的阳光就像个害羞的大姑娘,总是姗姗来迟,每每待到正午,才朗照山岭。每逢阳光烂漫的午后,小侄便要我带着他去爬山,而他最喜爱,去得最多的还是他三年前拟名的“竹子山”。这天,登上“竹子山”,小侄自告奋勇地说,“三叔,我给你背唐诗,你看我背得对不对?”我一把搂住他,“小乖乖,快背吧,三叔洗耳恭听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小侄开始背了,我认真地听着。此处地高,风徐徐吹来,春风拂面,已不觉寒意。清风载着清脆的童音,飘向远方,宛如百灵鸟在山间歌唱。我的脸上慢慢绽放了愉快的笑容。小侄一口气背了10首唐诗,抬起头看着我的微笑,高兴地说,“三叔,我背得好吗?”我向小侄竖起了大拇指,连声夸赞,“好,实在是太棒了!”听着我的夸奖,小侄也笑了。“来,三叔再教你一首王维的《鸟鸣涧》,想学吗?”“想!”小侄睁着大眼睛,兴奋地望着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一边教小侄背,一边给他讲解诗句描写的内容,抒发的情感,表现的意思。小侄似懂非懂地跟着我念。春阳明媚,洒给人间万千光辉。在太阳的照耀下,山川草木瞬间增色不少。我告诉小侄,“背完这首诗,我们就下山回家去。”小侄用心地念着,念着念着就会背了。我让他想一下诗句的内容,然后给我讲解一下。他想了想,便很流畅地讲了出来。我惊喜地牵起他的手,一路高歌,向山下走去。

小侄也爱看电视,而且和三年前回家省亲一样,只看少儿频道。一次,小侄和堂哥的孩子(较小侄小些)因争频道发生了争执。他弟弟抓着摇控器不放,小侄则紧紧按着电视上的频道按钮,两人谁也不让谁。我见状,急忙把小侄拉到一边,“乖乖啊,三叔很想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你能告诉我吗?”瞬间,小侄似乎明白了什么,立刻跑到他弟弟身边:“弟弟,你就看喜羊羊吧,我玩去了。”说着一溜烟跑了出去。看着小侄活泼的身影,我欣慰地笑了。

一周后,小侄要随二哥回河南了。我知道小侄那儿没竹子,而他又那么喜爱,便特地挖了三根翠竹让小侄带回河南栽种。小侄准备把竹子栽在乡下姥姥家,这样,小侄就能经常看到翠竹了。

那夜,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的竹子好翠好绿,小侄正围着三根翠竹,高兴地唱歌呢……。

井冈翠竹散文篇六

武功山,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因为山、因为水、因为高山草甸。

主峰白鹤峰(俗称金顶)海拔达1918.3米之高的武功山,早在宋代就小有名气,她逶迤在罗霄山脉北段的三市三县(区)。即吉安市的安福县、萍乡市的上栗县,以及宜春市的袁州区,在这三个地方,都可以领略到她不一样的风景。除宜春市叫明月山外,其余两地都称之为武功山。

之所以说去武功山,是因为山、因为水、因为高山草甸。主要是其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还有连绵十万亩的“高山草甸”、“红岩峰瀑布群”、“金顶古祭坛群”堪称江南三大绝景。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和文学追随者,我愿意去、经常去,去看武功山不同季节风景,去听她不同季节的水。

沿着安福县景区开发的上万个石板拾阶而上,良好的树木遮天蔽日,盛夏的阳光从茂密的树林缝隙里斜射下来,犹如点点碎金散落在石板上,风吹树动,碎金开始游离起来,活泼泼地一群行走嬉戏的金娃子。熙熙攘攘爬山的人群,就踩着幸福的金光大道,小心翼翼地朝着目标奋进。

临近山腰的“观音庙”时,已是午饭时分。

我们一群人马打算歇歇脚并用斋饭果腹,寺庙的小佛堂香火绕梁,一位出家的老婆婆在供奉的佛像前,安详地为拜佛抽签的香客敲响佛钟,嘴里也念念有词。

在用斋饭的时间,我们了解到观音庙是在原“白法寺”的遗址基础上改建,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由白云禅师开建,寺庙所处的位置于武功山朝觐、观景古道必经之地。要不是听介绍,怎么也想不到,这看似不大的庙宇里,早在明清盛时,会有僧侣千人,还有“千人灶、万人床”这一说法。

武功山是我国少有的道佛并存,文化兼容的山川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道佛两家文化的并存,让武功山不仅拥有了攀登健身之乐趣,更有善男信女朝拜之虔诚。

武功山的草甸,放眼望去,绵延起伏的绿色,如地毯一样自然地覆盖于大山,偶尔有几块鬼斧神工样峭峰穿破地毯,傲然地挺立于云海之间,却也是那样的得体、和睦。极目远眺,只见山峦时而壮观雄浑、层次分明,时而山脉逶迤绵亘,山色渐次变幻,与天连接处,蓝天是草绿的映衬,草绿是蓝天的浸染。那和谐的.美丽,不是可以用言语所能表述的。

而徜徉茫茫千亩高山草甸丛中,沿着细细长长的山路蜿蜒步行,顺着脚下绵软的山脊梁向前望去,武功山脉又如一条腾飞的巨龙,驰骋于莽莽草甸之中,凌驾于若隐若现于云雾之上。

再往远看,简易的“白鹤峰”就在眼前。

向导告诉我们,白鹤峰寺最初为纪念白鹤仙人而建的,因晋葛洪结庐修道成真而名声大震,影响远播赣湘两地十余县。寺庙门口的千年石刻楹联“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读着读着,就会让人兴奋。

还有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由葛仙古坛、汪仙坛、冲应坛、求嗣坛四座古祭坛组成古祭坛群,更是被国内专家誉为研究江南民间古祭祀文化的“活化石”,谓之为“华夏一绝”……听着向导的讲解,敬畏之心一如祭坛原始质朴的外观一样,无需粉饰便会油然而生。让人仿佛看到“仙山”的开拓者葛仙翁身披青袍观服,手执拂尘,焚香念咒,静心修炼的身影。

如今,仙人已乘鹤去,空留“金陵葛公弟子白日飞升”神话于人间。

俗话说:有山必有水,有水就有了味道。

武功山更不例外。说完高山、草甸,就不得不说到水。武功山的水,除了安福境内山涧流水潺潺外,要看红岩峰瀑布群,那是要有机缘的,因为其在萍乡市上栗县那头。必须从安福方向攀登,从萍乡方向下山,才算可以游览了武功山全貌。

很多登山的游客,因为脚步匆匆,大多会选择园路返回,因而错过了美丽的风景。

其实,只需乘缆车俯瞰就行。透过飘渺的云层,武功山的深壑幽谷,涌泉飞瀑尽收眼底。说不定,耳边还会传来宋代诗人郑强《登武功山》的诗句:“绿色青黛梁群山,院锁屋恋迭嶂间,金顶插天云漠漠,飞瀑泻地不潺潺。拔地凌穹吊马桩,巍然在望葛仙坛。灯荧星点清霄静。炉烟燎绕白云还。俯瞰日山齐到眼,江南尽境属吴邦。疑是神仙真洞府,公余幸得一跻攀。”

下得山来,华灯初上的嵘源温泉酒店。美美地泡上一通温泉,让绵柔的武功山玉液温泉,洗去一天的疲惫。再点上几盘美味的当地菜肴,温一壶正宗的农家米酒,相约月光和远处绰约的村子,一醉方休。

醒来时,武功山便在你的枕下……。

井冈翠竹散文篇七

闪着灵动的眼睛,涌出汩汩甘泉,披挂日月星辰,用流动的尺寸丈量着群山,计算着年轮。

不知从何时起,明月山上掘开了泉眼,一条条溪流像银龙似的在群山丛林中游历,它们穿越森林、绕过岩石,时而汇合时而叉开,遇到悬崖挂壁而下直冲山谷,一路奔波,挥汗如雨,从不回头,姗姗而去,汇入江河、流入大海。

明月山属于武功山脉,坐落在江西宜春温汤镇,那里有丰富的地下温泉,有满山的翠竹和娟娟的溪流,是一个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有一年清明过后,我随旅游团去明月山观光,踏着一条石头小路,刚刚进入山口,就听见山间泉水“叮咚”响,我寻声望去,只见一条清澈的溪流在我的身边静静的流淌,水中沙石光滑洁净,不见一丝尘染,有小鱼戏水,群虾争斗,见人影倒入,便“呼啦”散去。我抬头环顾四周,前方是山冲,由于被左边的山沿挡住,看不到尽头,左右两侧是连绵的群山,山上的翠竹层层叠叠,有几条瀑布从竹林深处滑出,像深居闺阁的少女的裙带,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常醒目。

沿石头路往前走,便走进了左侧山沿的竹林中。放眼望去,只见从山顶到山脚满山都是翠竹,一根根流动似的伸向高空,那竹节由密到疏向上延伸,在蓝天下叉开枝叶,遮天蔽日;一杆杆竹子,像列队的士兵,直挺挺的拉直着腰杆,显得特别的威严。竹林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竹笋,麻麻点点的洒落得满地都是,它们挤出石缝,欣欣然向蓝天伸展。看着这满山的竹笋,我才突然发现,这山上几乎没有泥土,怎么能长出这么多的竹子?奇迹!奇迹!

石路变成了石阶,我躬背攀登,拾阶而上。刚过清明,天气还有点凉,我却走得全身发热,汗流浃背,只好脱掉外套,拿在手上,继续前行。竹林中散发出缕缕清香,在春风的吹拂下,飘得很远、很远。一路上,我见到过许多不知名的鸟类,它们扑闪着翅膀,在丛林中、在石头上追逐着、嘻戏着,偶尔拉着长长短短的嗓子啼叫几句,视乎随心所欲,目中无人。还有那翩翩起舞的彩蝶,它们成群结队,时而落在树枝上,像一束束美丽的花朵;时而落在游客的青丝上,把游客妆扮成花枝招展的姑娘,令人觉得滑稽可笑。此情此景,一切疲劳,都像水中的沙石,被溪流洗刷得一干二净。我一边尽情地呼吸着这天然的氧吧;一边兴致勃勃地看着明月山的景物,似乎明月山的一切,是一幅构思完美的'图画、是一首与众不同的天然绝句!

道路蜿蜒曲折,溪流总在我的附近,虽然我在竹林之中,但溪流的声音一直没有离开过我的耳根。不仅如此,我已感觉到溪流由一条变成了多条,声音由单一变成了交响,再往前走,我将要参加一个交响乐的盛会!

石阶拐向右边,开始向下延伸,我昂首挺胸,顺级而下,两条腿却直打哆嗦,战战兢兢地走下了山坡。这时候,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在乡村时听樵夫说过的一句话,“上山容易下山难”,我觉得很有道理,如今已亲身体会了。跨过一道溪流,横穿一条山冲,又蹬上了右边的山沿。这里,也是满山的岩石,山沿上生长着一些杂木,歪歪扭扭、稀稀疏疏的,虽是天然生长,却又像是园林艺术家的杰作,很有风格。竹子长在山腰以上,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像没有地方生长似的,把整个山顶拥挤得不留一丝缝隙。我继续往上攀登,快到半山腰,忽见一瀑布从天而降,犹如仙女下凡,扭动着身姿,轻轻地飘落在一洼清池。路过的游客都会在这里小憩一会儿,与“仙女”一起照相留影,喝上几口泉水,然后继续前行。

清池的水,明亮温柔,把蓝天白云、青山翠竹全部揽入怀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细心地呵护着这里的一切。如此爱心,连上苍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汇集了这涓涓的溪流,为明月山添加了不少灵气。喝一口清泉,清凉甘甜,直通心底,明月山的水不仅好喝,据说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元素;硒,所以明月山的矿泉水在市场上很有名气。

我们沿着山腰继续前行,前方是一道山梁,山那边有泉水轰鸣,声音由远而近,似乎有无数条山泉交汇在一起,自上而下直击山谷。我加快步伐,蹬上山梁,只见不远处有一面瀑布,声音就是从那里传过来的。石阶到山梁上为止,我脚下是一个很深的山谷,只有一条带着泥浆的小路往下延伸。有许多游客就此止步,在这里作最后的留影,而我等却游兴正浓,于是冒着风险,攀着路边的树木,小心翼翼地向山谷滑去。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激昂,像一个庞大的乐队奏着一首进行曲,我踏着节奏时快时慢地向前迈进,终于接近了那面瀑布。这是山冲的顶端,前面悬崖百丈,那瀑布悬挂在山崖上,飞流直下,击石如雷,轰动山谷,震撼群山。阳光下,紫烟弥漫,水珠四溅,浪花腾空,把周围的植被都震得频频点头,清洗得一尘不染。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让我想起了李梦阳的“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的诗句,我觉得这里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而且还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幅用色彩都难以表现的有声有色的天然画卷!

举头仰望,那瀑布群的上头翠竹苍苍,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山头。虽然如此,但还是可以隐隐的看到,有一条溪流来自天边,像一位文静的姑娘,带着山里人纯朴而天真的梦想,款款走来!款款走来!

如今,每当明月当空,我就会想起明月山上那汩汩的清泉,似乎这山间的泉水对我有着无穷的诱惑。要是在夜间漫步山野,采着悠悠的月光,看着幽幽的竹林,听着“叮咚”的泉水,那肯定另有一番风趣。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到温汤镇去泡泡温泉,那里的人世世代代呼吸着天然的氧吧,还享受着天然的沐浴!

井冈翠竹散文篇八

武功山的毛竹,村庄路旁,山野河畔,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其挺拔玉秀的身姿。

在我的面前,鱼塘边,花红草坪旁,就有一大丛小径竹,每天天朦朦亮,无数小鸟在竹丛雀跃飞翔,随着竹枝摇曳,各种不同的鸣叫声响彻耳际,这是鸟儿出巢前的欢唱,到了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百鸟又啁啁鸣叫地回归竹林,一幅美妙的《百凤归林图》:“翠竹依依漫梳条,百鸟翻飞荡竹影,取次竹丛花点红,喳喳鸣曲入林间”,竹林成了鸟儿温馨的家园。从此,我也爱上了这清新淡雅的竹了。

我爱竹,不单单因为其温柔依人的胸怀,更敬慕它桀骜不驯的品性。一回深秋,雨后天晴,一次工作的需要,汽车载着我在盘旋的文家南坪山路上行驶,从窗口向外张望,群峰相连如黛裹雾中,满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毛竹,绿的透亮,绿的`深沉,密密匝匝威威蕤蕤罗列有序,仿佛整装待发的队伍,只要旌旗一摇,就会发出怒吼的波涛。

下得车来,徒步走进竹林,我触摸着满绿的竹径,这些毛竹,有的粗壮挺拔俊俏,直冲云霄,仿佛森严壁垒的哨兵;有的细条妩媚多姿,亭亭玉立,又如婀娜初春的少女,那竹杆上镌刻的数字,记载着它们生长的年轮,齐整的枝条从不旁逸斜出,支撑着片片叶子形成了如伞似的华盖,遮天蔽日,偶尔从那华盖间漏下几缕阳光,在竹林间穿梭折射,形成斑驳陆离的七色彩线,不禁心胸荡漾:“霞光几缕映竹苍,翡翠氤氲荡气生,千军万马波涛涌,千古流芳万年长”。

当春风吹绿漫山红遍的时候,武功竹子也悄然蕴育着新的生命,那淡黄稚嫩的笋尖从地上冒出来,尽情地吸吮着空气的乳汁,顽强地向上生长,不出一个月,就窜成了十多米高的参天大竹,与松柏共争光辉,难怪诗人赞曰:“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生动地写出了竹旺盛的生命力。

在春天,竹不引人注目,因为它没有花儿一样的色彩缤纷的容颜,朴实无华,淡雅而不刻意装饰,而在冰封大地的冬天,只有松、梅与之作伴,故人们把松、竹、梅亲切地称作岁寒三友。竹能够抗严寒、斗傲雪,君不见那寒风凛冽的武功苍穹与漫天白雪覆盖的金竹交相辉映,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雪压枝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青青武功竹,更与其嶙峋怪石齐名于画家的素练锦帛中,墨竹扎根于石缝罅隙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其威武不屈的风格,有郑板桥《竹石》诗为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试想,武功竹子这种内柔外刚不屈不挠的品性不正体现了在这里独傲孤独、不畏艰难、用生命保护森林资源的林业工人的创业精神吗?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庇护下,安福人民才能象竹一样,四季常青,从容自若地过上幸福美好的快乐生活。

井冈翠竹散文篇九

在公园里游览,疲惫或无聊之时,我总喜欢在竹林旁的一具石头上闲坐小憩。尽管附近有精致美观的长椅,舒适地靠在上面,尽可品尝花卉的姹紫嫣红,映得满目生辉;尽管不远处有凉亭高耸于苍翠之上,端坐其间,极目远眺,尽可让居高临下之豪气充盈胸间。而我,却偏偏青睐于竹影之旁,青青之地,似乎这一方幽幽的空间,最适合安置我的身躯和心灵。

在江南的土地上,竹子实乃寻常之物。小时候,我家的房后就有一片小竹林.。春暖花开之时,我常徜徉于其间,或观拱土而出的点点笋尖,沉浸在惊奇的疑惑里;或采一片竹叶,衔在嘴边,咿呜咿呜地吹奏稚嫩的平朴。到了夏天,砍一根竹子,制成水枪,采几枝竹稍,圈成草帽。几分乐趣,几分潇洒,炎热、寂寞的藩篱在欢声笑语中消失,无影无踪。

童年的梦里,浸染着竹子的色彩。可懵懵懂懂的我,却不知它所隐藏的深沉意蕴。至今想来,常常为曾经的无知浅薄,禁不住暗自窃窃发笑。

竹子太普通了,与杨树、柳树一样固守在广袤的乡野,登不上珍稀的殿堂,引不来惊异的目光。可自古以来,却成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间的瑰宝,精神居所里不可或缺的清供,赞之颂之。有人封之以“四君子”、“寒岁三友”的美名,彰其清雅澹泊,凌寒傲雪的风范;有人诵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褒扬之词,直白无华,爱竹之情袒露至极。翠竹青青,青的,是那份清雅之韵;亭亭玉立,立的,是那种不屈之性。人以竹为楷为友,自然渐趋竹化,青青挺立于世。

童年,已是回不去了,那片小竹林也早已消失在楼宇的茁壮成长里。不过,在我工作的校园里倒是有竹的。这多少为我寻找曾有的情趣,弥补那份久远的缺憾,提供了现实的凭籍。

竹林位于围墙边,一个不起眼的僻壤之地。闲暇之时,我常常独自在林间的小路上踱步,在噼啪噼啪的缓缓挪动声里,滤去困惑和烦躁的心绪,尽享悠然之趣。两旁的竹子,一竿竿修长挺拔,嫩绿的的躯干上,结节叠叠向上伸延,细柔的枝条缀着青叶潇然轻扬。和风拂来时,一股清香暗然轻浮,顺鼻而入,舒心怡情。在风与竹款舞的绰约里,簌簌的天籁之音轻轻荡漾开来,飘然悦耳。身处幽静之境,不知怎的,我时常仿佛看见那位隐居在辋川河畔的摩诘先生,端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手弹琴弦,口出长啸,头顶一轮明月朗照,身伴翩翩竹影婆娑。这种清幽澄净的环境,超尘脱俗的的神态,如一幅心仪而隽永的美画,常常使眷爱和羡慕成为不辍的反射。

清幽之地,该是读书之处。一卷在手,青青相伴,神驰古今,遨游千里,览遍天下奇观,阅尽人间沧桑,那是何等自在自得啊。可我,却享不了这份雅兴,聚不了精,会不了神,甚至恍惚起来。这该是竹子惹的。迷茫之时,我的脑海里常常会生发出些奇怪的疑惑来。竹固守于乡野,整天摇摇曳曳,潇潇洒洒,全然没有博取名声的念想,可为什么却能名声斐然?古老的《诗经》中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经典的《兰亭序》有“茂林修竹”的字形,李白有“青梅竹马”的童真逍遥,苏轼有“竹杖芒鞋”的洒脱自在,“竹林七贤”吟啸在竹林,“竹溪六逸”寄兴于竹林,《竹枝曲》里竹风悠扬。竹一生绿色,绝无显妖争艳之嫌,可为什么会博得青睐之情,赞美之词?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以怪异和狂傲闻名于世,却一生拜倒在竹林之下。他视竹为天下之大美,不懈于种竹、画竹、咏竹。一幅《竹石》图,展现着咬定千年苍翠不放松的情愫;两行归野诗,“写取一枝青瘦竹,清风江上作渔竿”,不随污俗,清气横贯。古人说,君子无所争。也许正是“端居无俗情”的质朴之性,与世无争的君子风度,使竹子赢得了不朽名声和大美之誉。

竹林之下,是可以读书的。但倘若要是读些功利之书,那就如竹子开着红花斗奇争艳一样,有点不着调了。明代道家隐士洪应明编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书中说“读易松下,读经竹下”。看来,读书之地也是有讲究的。我等凡俗之辈,做不到物我两忘,竹下读书实属牵强。也许,翠竹有点清高,难与陋俗之气苟合,唯与清雅之气相伴融融。我去过道教的发祥地,终南山上的楼观台。那里山竹比肩叠迹,密密匝匝,铺天盖地,蔚然若无垠海域:那里香烟缭绕,木鱼声笃笃,诵经声囔囔,清风徐拂。据说,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挟东来紫气,曾来来此地谪居。这里常年云雾绕绕,山顶若隐若现,让他产生无限的遐想,以为这自然的缥缈之地,高远之境,是修身问道的理想之所。在竹风柔曼之时,竹影曳曳之下,他写出了那足以名扬天下,流芳千古的不朽之作《道德经》。看着层峦叠嶂的山峰,仙气腾腾的幽谷,心驰神往之时,我不免为翠竹的神奇玄妙,顿生出不尽的崇敬之情来。

住在城市的喧嚣里,“居有竹”已是可想不可得的奢望。出于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几年前,我从花鸟市场买回了一盆文竹。在我看来,文竹也是竹。十几枝纤细的竹竿,挤挤挨挨挺立在青花瓷盆里,头顶着细小羽薄的丛丛绿叶,恰似微型竹林图景。稍有风吹,枝颤叶动,便显婀娜翩翩之姿,摩窸窸窣窣之音,实有竹之丰韵。文竹置于案前,一抹绿色映在眼帘,漾在心头,自然有“相看两不厌”之感,我时常好奇地凝目注视它,极力想从季节的转换中找它的变化来。可除了对它有长高的模糊感觉外,什么也没得到。这倒也好,免得我为“一岁一枯荣”悲喜起落纠结了。

我家楼下墙边,有几株凤仙花。一到秋天,嫩绿的茎叶间就会爆出许多花来,有火红的,有粉红的,还有紫色的,绚丽灿烂,光彩夺目。那些爱美的小姑娘,时常围在花边,专门采摘红花的花瓣,搓染指甲。凤仙之花,可谓红级一时。可寒风一起,风光顿逝,只留下残茎败叶,一片苍凉。

我也养过水仙。冰天雪地的季节,水仙花开了,金黄色的花蕊,洁白如雪的花瓣,宛如蛰伏在绿丛中的一尾尾彩蝶。清香也弥漫开来,似有一种“含香体素欲倾城”的气势。因此,有人称它为“凌波仙子”,“岁朝清供”的珍品,赞它“不许淤泥侵皓素”的品格和“不怕晓寒侵”的精神。可一个月一过,就风景就不再了。精致的瓷盆里,如稻草似的枯叶散乱地斜横在鹅卵石上,残落的花瓣在浅水间沉浮,一片萧瑟笼罩。看了,不免使人歔欷不已。而竹,虽无璀璨之时,却能长守恒久之绿。在平平淡淡的的守望里,无欲无求,无悲无喜,这也许是竹的哲学,也许也是让人趋之若鹜的境界。

竹影下沉湎竹的我,在春天的阳光下,已褪去了摘叶作笛的童趣,忘却了曾经在冷寂小路上走来走去的心事。在竹的气息里闲坐,总觉得那不可触摸的滋味来自生命的清香。用竹的心态看竹,每时每刻都能享受平淡的舒坦自得。也许,正是这份感觉与我愚钝的秉性有着高度契合,因此,我总喜欢与竹亲近,与竹为伴。

井冈翠竹散文篇十

我更喜欢东北的白杨树,它整齐地排在了公路两旁,迎着酷暑严霜像卫兵一样守卫着那绵远的运输线……然而,常让我动容的为之浓墨重彩的,还是我家窗前一颗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树?那树是哪年栽的,已经没有了记忆,那树叫什么名字没人知道,那树开的什么花儿,更无从寻起……就是窗前这颗无名的小树,它婆娑的身姿伴我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

当满树的蓓蕾争先绽放的时候,那雪白的花儿让人心疼的生怕有风的日子。那花像极了梨花,更像那三九天的白雪,当清晨第一道曙光照耀大地的时候,那花儿在阳光下像妙龄少女那样妩媚动人,更像那山中的小溪清澈明亮……那花曾伴我走过伤心的欢乐的难忘的时光。

去年沈阳四月飞雪,那花正好怒放,花与飞雪构成了一幅难画难描的春景图……。

不知道哪天,不知道哪个时候,枝头上有了蓓蕾的萌发,蓓蕾在风中在雨中不断的长大,也许是月朗星稀的黑夜,也许是有雨的晨曦,那含苞的蓓蕾竞相怒放……每年总有那先开的花,怒放在满是蓓蕾的枝头,仿佛在对风述说衷肠:不是唯我独尊,而是用情至深!

当满树的蓓蕾在春风中开裂了,当那花瓣绽放在晨曦的绽放在夕阳的时候,也是那花飘零的时候,那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知道哪阵风,哪场雨就让那花纷纷扬扬,纷纷扬扬的花像极了空中飘雪……零落在地的花也像是三九天那与大地亲密拥抱的雪。每每花飘零的时候就会心中生出些许的惆怅,叹!花期短暂。叹!红颜薄命。

当有一天看到了小树上的花变成了浅浅绿,心生好奇,走近细看,哦!原来是那先开的花落下就有鹅黄色的嫩芽长出,那白的花绿的叶在阳光下才呈现满树的浅浅绿。那花是绿色的使者,是春天的先驱,用她的飘零换取夏秋的绚烂……不由得对花有了敬意!

东北的春天短暂,转瞬即逝……随着花的飘零,那小树也由白色变成了浅浅绿,最后披上了新绿,那叶的嫩芽,随着温度的上升,随着日月的更迭,慢慢的变成了深绿色,嫩芽也变成了肥大的叶片,能遮风挡雨了,引来了一些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小鸟,栖息在那里。

好日子总是飞快地过去,突然有一天发现小树的叶子有些发黄,看着发黄的叶子,感慨岁月的流逝。就在还没来得及感慨的时候,潇潇秋雨如期而至,在风中在雨中那随风飘零的叶片也让我伤感过,泪流过……深夜曾听到过落叶的呜咽,也听到过那叶在秋风中的悲切。

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那落叶一天比一天的多。最后就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在风中显得孤寂与落寞,那些曾栖息的小鸟也不知道飞到南方的某地?那些纳凉的人们早已躲在温暖的室内继续着她们的家长里短。

秋天让小树变成了寂寞,冬天让小树陷于休眠的状态,它的枝条也变得麻木,随风僵硬地摇动着,洋洋洒洒的白雪,让人们有了假象,好像那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来了……枝头上的雪花,像曾经绽放着的花蕊,似乎从雪花的清香中闻到了花蕊的馨香……看到树上的白雪,就时常想起秦岑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井冈翠竹散文篇十一

我的办公桌紧靠朝阳的南窗。窗外生长着两株翠竹,一年四季绿影婆娑,姿态入画,也可算“占尽风情向小园”了。

面对挺拔的翠竹,我常常想起大文豪苏东坡的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啊,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舒心惬意。

竹子全身都是宝,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盖房子、做家都有竹的用武之地。竹笋是席上的美味佳肴。竹子还可以做成笙箫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子备受文人青睐。东坡有言:“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在尽其才的同时,也折射出自身高风亮节的人性光芒。周天侯的《颂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竹虽无牡丹之富丽、松柏之伟岸、桃李之娇艳,但她却有虚心文雅、中通外直、宁折不屈、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她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我,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一尘不染地把身躯奉献给人民,成为人们取之不尽、受益无穷的精神财富。竹,不仅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触动了人的灵魂。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因为文人雅士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修竹千杆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多少诗人为竹讴歌抒怀,多少画家为竹描绘风采。在诗人的`眼里,竹是人格魅力的理想化身,在画家的笔下,竹是精神情感的完美形象。

我也喜欢舞文弄墨,偶尔也有拙作见诸报端,也和古今文人一样,打心眼儿里爱竹。我爱竹犹如爱炎热夏日里的凉风,寒冷冬夜里的暖炉。每天有竹为伴,孤寂的心不再孤寂,枯燥的工作变得津津有味,平淡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竹与伟岸的大树相比显得矮小而纤细,但她从不自暴自弃,而是努力向上,奋斗不止。对待人生应该有竹一样的心境、竹一样的品质、竹一样的精神。人生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为了成功仍须努力。

竹,可谓自然之精髓,华夏之国粹!喜欢竹子的人们,即是虚心、正直、清纯的化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