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3:39:44 页码:9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优质10篇)
2023-11-13 03:39:44    小编:ZTFB

积累经验是人们不断成长的过程,总结自己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情况。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希望以下范文能为你提供一些总结写作的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篇一

情景教学就是指通过语言、实物或音乐的氛围创设,形成一种模拟真实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刺激学生的情感流露,引导学生进入到环境中进行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效果。

2.1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认知,被动的感知,在知识的接收上占主导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比较简单。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够顺应学生的心理,弥补了在普通教学模式上产生的缺憾。

2.2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情景教学利用多种方式将本来不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出现的其他课程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带领学生们在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学习,避免传统枯燥的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掌握的内容也更加的牢固。

2.3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情景教学的方法需要学生的全程参与,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语言动作、肢体表现等合为一体,促进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运用情景教学法促进儿童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中运用,即通过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句子或片断训练;第二阶段是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创设一个“恰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提高作文训练的效果;第三阶段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通过“生活、实物、音乐、图画、扮演、语言”等不同途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情景中,使学生由感受美而入境,到爱美而动情,至理解美而晓理;第四阶段是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景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统一在情景中,并凭借学生进入情景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使其受到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及意志的陶冶,从而保证语文教学所肩负的“文”与“道”两方面教学任务的完成,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所谓“带入情境”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学语文就会感到“易”、“趣”“、活”。因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4.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老师要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引领小学生进入课文中描写的境界,靠近作者的心灵,融合文章的旨意。因此,老师必须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创设恰如其境的情境,拉近小学生与课文的审美距离,将美的种子撒在小学生的心田。

4.2激发情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量文字优美的作品里都有作者的主观烙印,文章里字里行间都表现着作者的爱恨,这使得情境教学具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文章中每一个有趣纷呈的情境都能激起小学生心中情感的回荡,感人肺腑,利用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来诱发小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课时,要会引导小学生怎么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融入课文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情思和遐想。比如,老师讲到孟浩然的《春晓》这首古诗时,教一位小学生如何扮演诗人孟浩然把“诗”朗诵给大家听。该小学生假装正在睡觉,深夜里,忽然被风雨声、鸟叫声惊醒,揉眼睛起身后,一边念念有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边走到窗前看。他忽然拍了一下脑袋,好似灵感忽然从天而降,饱含伤感地念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个表演创设的情境不仅使表演的小学生深有体会,也深深感染着观看的小学生,使小学生们对诗歌的意境有了更深的体会。在课堂上将小学生熟悉的内容组合起来创设情境,给小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也锻炼着小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4.3凭借情境理性分析创设情境。

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小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吸收新知识。当小学生的思想进入到某一情境中去体验情感的境界时,老师就要引导小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如何保持进行理性地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作品。就比如,卢纶的《塞下曲》,诗歌中没有高大、英勇、威武等字眼,但却描绘了一个月夜出猎的将军形象,但这些意思尽含其中,这就是古诗所包容的形象美。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在诗歌的情境中不仅要发挥想象力,还要理性地思考。智慧的老师还会在在情境中,鼓励小学生探究、合作、思考,鼓动小学生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让小学生由情感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灵活地掌握知识与学习方法,个性化地解读作品,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有时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将之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篇二

摘要: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教学法是一种新课改要求下的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将语文教学的价值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景创设。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法来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和场景创设出来,达到引起共鸣的目的。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课堂情境。

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来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给小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容量,给小学生提供丰富的课文背景知识,便于小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帮助小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使用了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情景视频,让学生观看老班长牺牲时的具体场景,笔者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进行旁白,用抒情的语言讲述老班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随着视频情节的深入,学生无不动容,甚至有学生当场流下了热泪。可见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文情境之中。

2.巧用课堂小故事创设课堂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故事有着天然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对故事的爱好,巧用柯达小故事来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在小故事中巧妙的引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将教学内容故事化,将生动的课堂情境创设出来,从而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小学生更倾向于教师的口语化的、故事化的叙述方式[1]。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关上书本,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中来。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用了故事法来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先关上书本,笔者开始为学生讲述圆明园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圆明园的精美和华丽,引起学生的向往之情后,笔者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去圆明园游玩?”当学生纷纷表示非常渴望去圆明园游玩时,笔者话锋一转,向学生讲述了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残忍的毁灭圆明园的罪行,学生的情感被极大的激发起来,从而创设出了非常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游戏创设课堂情境。

爱好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能够在与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入生动有趣的课堂游戏,则能够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在利用课堂游戏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时,教师要注意既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是课堂游戏紧扣课堂教学的主题,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避免造成课堂纪律的散乱。

角色扮演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游戏,非常受到小学生的欢迎,比较容易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适应。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小木偶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采用了课堂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老木匠、小木偶、小红狐、熊、小兔子、老婆婆和蓝鼻子小女巫这些人物角色来进行对话表演,使学生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对课文中各个角色的见闻和感想进行更为深刻的领悟,对自己的心理位置进行转换和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情境生动活泼,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

4.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得越紧密,越有利于课堂情境的创设。教师要能够将课文中的情景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对小学生的直觉性进行培养[2]。

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感受,使小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打开,对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从而使其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或者图画来拉近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幸福是什么》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以及自己在生活中感悟到的幸福的瞬间。之后笔者又向学生展示了几幅图片,分别为妈妈送儿子上学的场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的场景、孩子给爷爷奶奶洗脚的场景、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场景等等,勾起学生对于生活中平凡的场景中蕴含的幸福的感受,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5.结语。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创设生动活泼的小学语文课堂情境。要让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还要从课堂情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帮助小学生确立正确的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香国.探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方法和途径[j].中小学电教(下).2011(07)。

[2]曹卫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1(03)。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篇三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低,因此学习数学中的难题就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要他们理解数学这门难懂的学科是不容易的。因此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现实情况,利用情境教学法建立情境模型,将很难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易懂的生活问题。具体化的数学知识,可以更容易地理解与吸收。3.情境教学法联系科学与实际,激发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情境教学法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把数学问题放到情境中来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除了便于理解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类似的情境,不由得就会想起情境教学法中的数学问题,并且会自然使用数学方法来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难得的思维基础。

数学老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虽有效好用,也需要教师经过多番实践与探究。课堂上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下是笔者对于该方法开展的一些建设:

小学生最常接触的情境就是生活,把问题放在生活的情境中,他们能够对事物进行更快的认识。如果把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其结果是学生能够更有效更有兴趣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同时学生也会从情境中得到启发,以后在遇到生活中发生的类似情境时,也会思考,加深巩固了数学知识在他思维中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多设立生活化的情境,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法,来给学生上课。那么,如何设立生活化的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善于思考的脑与善于实践的手了。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多取材,多思考,在生活中收集足够的素材,再把数学知识巧妙地放置到情境中,再引导学生走入情境中,进行思考与学习。当然,教师也应互相讨论共同思考,提炼更好的情境。在通过使用贴近生活的情境法教学后,学生能够很快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并且很乐于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很大,因此在很多数学教学中,它是被广泛使用的。一些教师开展课堂活动时,每一节课都一定要开展情境,强行进行情境创设,让情境教学法流于形式,反而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舍本逐末,不便于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所以在创设情境前,要明确一个明题,就是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不能生搬硬套,反而让数学问题很难理解。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更着眼于教材,仔细研究教材,提炼出一些适合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数学知识,要立足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本质上是要让学生通过情境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跳跃、喜爱玩耍的年纪,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分散,如果强行要求他们投入到课堂中,尤其还是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中,他们更难进入状态。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而要顺应这种天性,并且利用这种天性,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到情境中,让他们在玩的同时学会这些数学知识。同时,更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创造性思维。

因此,可以设立一些小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说,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竞赛的元素,在进行“100内加减法”的学习时,每个小学生会从老师那里拿到数量不等的糖果,老师可以设立问题,要求学生找到合作对象,糖果的加和,正好就是问题的得数,答对最多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氛围,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游戏热情,让全体学生都有兴趣投入到其中,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数学能力,体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快乐,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对于喜爱玩闹的小学生而言,面对着枯燥的数学练习不甚热衷,可是如果将游戏与数学题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小学生会对游戏十分热衷,并且乐此不疲地玩着数学游戏,既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熟练度,又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的观感,更有兴趣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作为新课标中提出的重要方法,确实是有着种种优势的。

但是情境教学法的设立也需要老师妥善思考、小心实践,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反而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将数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使学生一听到上数学课就会心中有期待,建立起正向的激励;此外,还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容易理解,减少他们学习的阻力。另外,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他们乐于思考,乐于在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与使用,培养了对数学知识的实践与探究的态度。因此,情境教学法的恰当使用,确实可以在教学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恰当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教学的局面得到改善。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篇四

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情境设置”作用,是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义。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积极去探索语文的奥秘。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从愿意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引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中体验、领悟、把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甚至“我会学”。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设置”呢?下面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设疑引入设置情境

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令性的信息,设计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考题,给学生造成悬念,使课堂上荡起一种情感的“小浪花”,创设积极思考的氛围。无论是导语,还是内容的挖掘,只要教师做到这一点,课堂上就会出现既紧张又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的讲读课时,我首先创设这样的氛围:“同学们,在旧中国,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取得新中国的.胜利,被-迫离开祖国,他们在异国他乡,多么盼望新中国早日成立啊!如今,又有多少爱国华侨、港澳同胞,他们多么渴望祖国早日统一啊!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看看作者是怎样依恋自己祖国的,作者的爱国之情是怎样来表达的。”这样的几句话,使学生从心理上激起一种情感,带着这种情感进入分析文章之中,从文中捕捉作者的爱国热情。

二、多种手段营造情境

其一是巧用板书设计。清晰、合理、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板书是情境创设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常规手段,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辅助教学,同时还能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使学生的心理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与教师的授课过程冰水消融、产生共鸣,而彩笔的运用更有画龙点睛之妙。其二是善用画面和音乐。《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一段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象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三、感情美读渲染情境

语文教学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区别的标志,就是书声朗朗、朗朗书声,如果没有读书声,就不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法,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美读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把文字中静止的感情变为跳动的情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了什么,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情熏陶,因此,美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

四、调动想象拓展情境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展开想象,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植树造林给小动物带来了好处”,我摒弃了诗歌读读讲讲的一贯方法,而是创设了一个具体的说话情境:“如果你就是动物家族的一员,你会怎样生活呀?”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要飞到大树上快乐地歌唱。”“假如我是一只小猴,我最喜欢在树林里荡秋千。”“假如我是一只小鹿,我要尽情地在树林里飞奔。”……孩子们张开了一双双想象的翅膀,似乎来到了茂密的丛林,与小动物们为伴,去体验绿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五、合作学习感受情境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索,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为保证教学的有趣性,每次活动,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返回辅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体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培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发展道路上的合作者、鼓励者、指导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探索的喜悦。

六、态势语言制造情境

一方面,教师随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教材感情的共鸣,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关注学生表情、动作的反应,并据此判断学生感知和理解的程度,及时调整情境,改变手法,推进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篇五

随着教育的发展,识字教学越来越受重视。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其他语文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呢?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以供交流。

识字的过程并不是充满乐趣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倘若单调地开展识字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主动性,这样就会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时,通过建立相关情境能够有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比如,老师在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时,可以创设“开小巴教学情境”,小巴车开到哪位学生,就由哪位学生念出相关的字。此游戏活动形式活泼,组织简便,能够充分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学习生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猜字谜、唱儿歌等活动融入识字教学中,例如,老师在教“看”字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其看成“手”字与“目”字的组合,并且引导学生展开表演,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加深对生字的记忆与掌握。老师还可以通过图片以及简单的动漫开展生字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运用,只有真正学会运用才称得上是掌握了该字。老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字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中。讲解一个生字,老师可以让学生组词与造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生字,并且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例如,老师在讲解“虎”字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虎”字进行组词,如“老虎”“虎仔”“虎视眈眈”“羊入虎口”等。再引导学生用有关虎的词组造一句话,学生们会积极地思考与讨论,把新字正确运用到相关情境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记得快,但是忘得也快,因此只依靠课堂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课外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从而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拓宽其思维以及知识面。学生在掌握拼音后,老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拼音读一些较为简单的儿歌以及小故事,这不但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积极性,而且能复习拼音的知识。老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识字,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自己遇到的生字。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主学习与积累,掌握更多的汉字。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应当让学生学会拼音识字、部件识字以及比较识字等方法。此外,还可以教给学生特定的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与运用汉字。老师在生字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将生字与已经学过的字的偏旁结合起来,正确理解生字的结构。此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与记忆,当学生掌握了此种方式后,就能够产生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生字,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发现这些汉字中的异同之处,教给学生相关口诀,通过口诀轻松记忆生字。例如,“戎”“戊”“戌”等字很容易混淆,老师可以为学生编出相关的口诀,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与掌握。识字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引导学生把握认字的方法,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体。不论是哪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结合。老师在生字教学时,不但应当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以及理解字的含义,而且还应当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生字。例如,老师在讲解“笔”字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此字的结构,学生自然会想到毛笔的构成成分,从而准确把握此字的结构,对所学生字留下深刻印象。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本着简单、有效的教学原则,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增加其识字量。应当深入研究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字,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篇六

摘要: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与事物。”强烈的求知欲,对科学爱之入迷,才使无数科学家取得了成功。教学也是如此,学生是否对学习有兴趣,效果大不一样。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强烈的毅力与自我求索的精神。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语言描述。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情境,它依赖学生已经拥有的表象和想象起作用,要求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能诱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感知所学的语言材料。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思维、记忆和想象而进入特定的情境。

教学《雨铃铛》,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丁零当啷”时,以语言描述为主,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我用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地讲述:蒙蒙细雨随风飘洒,落在房檐上他们唱起了欢乐的歌儿,你们听“丁零当啷、丁零当啷”,真是一幅绮丽的图画,动听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真实情境中学习语言,学生跟随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调动了学生储存在脑海中对春雨的表象,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感受了语言文字蕴含的美,陶冶情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我还通过示范朗读,吸引学生读书的欲望,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朗读,把握好感情基调,与学生共创一种学习场景。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已常用的手段。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还必须有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这样才能有效地再现课文中用语言描写的情境。

在教学《小鸭子回家》一文时,我精心设计、创设意境:天空黑黑的,一只小鸭子孤独地走在森林里,孩子们看到了这幅图,他们完全被吸引了,多么勇敢的小鸭子呀。他们非常感兴趣地想知道《小鸭子回家》的故事,在教到小鸭子走在这样的环境中时,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他们了解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小鸭子仍然勇敢地往前走,体会小鸭子的勇敢。就在学生处在紧张的氛围中时,我又在漆黑的夜晚出示了月亮的画面,学生通过画面紧张的心情一下轻松了许多。小朋友们都像画中的小鸭子一样从紧张又轻松地笑起来,情感上产生了共鸣。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入情入境地朗读,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中心,从而培养了他们勇敢的品质。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率。

三、模拟情境,激发兴趣。

模拟教学情境,能给学生的.学带来生机,给教师的教带来活力,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为了创设比赛情境,我让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代表田忌和齐威王两方,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为三个等级的马,边演示边讲解两次比赛的过程。让学生在这种演示情境中领悟孙膑的善于观察和机智聪明。实验演示,把静态化为动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直观可感的动作场面,妙趣横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培养了思维的有序性,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以模拟的情境演示田忌赛马过程,创设了一个具有探究性,又可操作的情境。不但突破了课文难点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儿童探究的精神。

还有一例,让我的感触更深:在教学《山沟里的孩子》这篇和城市孩子生活实际很遥远的课文时,如何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山沟里孩子求学的艰难,成为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这一点,我结合课文内容努力创设情境:在漆黑的山路上,伸手不见五指,天边的云黑黑的,地上的路黑黑的,远处狼在嚎……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我又运用课件适时播放狼的叫声来增加效果,把学生带到那令人害怕的情境中,让其“亲身”感受条件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领悟山沟里的孩子不怕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同时对自己的心灵又是一次深层次地触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实物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我在执教二年级课文《龙眼和山里红》时,就给学生带来实物龙眼和山里红,让学生不但从外观上感受龙眼和山里红的诱人,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直观兴趣。他们内心激动不已,嘴上不停地赞叹和发问。在这种情境之中,我就趁机问孩子们:想了解龙眼和山里红的故事吗?运用创设情境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以及积极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时他们就争先恐后地读起课文来,这时候的读书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再去指导学生品读、理解课文,孩子们十分乐意地学习。

五、创设艺术情境,激发兴趣。

音乐是一种以系统的声音旋律为媒介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艺术,与文学有共同之处。运用音乐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表达的感情。

《爱我中华》一课是一首诗歌,描绘的是56个民族的大团结快乐的场面以及人们高兴的心情。我选用了歌曲《爱我中华》来创设欢乐的情境,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哼唱。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对歌词比较生疏。第一次播放后,让学生想象欢乐的场面,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这首歌的歌词就是由今天学的课文改编的。学生听到这快乐的歌曲,巴不得马上就会唱,于是他们学习情绪高涨,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再教学生哼唱这首歌,巩固教学内容并感受欢乐的心情。

教学中利用学生表演也可创设艺术情境。如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课,首先让学生熟悉角色,感知角色,进入课文的世界。然后让学生仔细领会课文中角色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创设书中的情境。学生对此有强烈的兴趣,当他们真正进入角色时,表演更是栩栩如生。通过表演,他们真正领悟到了“只有劳动是最光荣的”.这样,不但使学生认识到这篇课文揭示的是美的真正内涵,而且还开发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利用艺术手段来创设情境,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十分注重让儿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创新、实践,通过创设情境,为儿童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插上“基础”与“发展”的翅膀。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的情绪。在教学中巧妙创设语文情境,既能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能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又能促进儿童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最大限度地发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篇七

1.利用导入艺术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科学合理地导入新课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因为,良好的导入能够促生出特定的情境,通过情境能多角度地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若有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导入,学生才会有跟着教师往下学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用幻灯片、图片等和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营造一个唯美、适当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讲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文时,教师可用导入语构建一个充满景象感、画面感的情境。“同学们闭上双眼,感受自己站在大雪皑皑的山巅之上,远处一片片苍山翠柏,凛冽的狂风,大雪漫撒,我们的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并为此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世纪伟人如何描绘雪景、抒发情怀和谈论古今。”这样生动、富有画面感的导入能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愉悦感中,渐渐进入课文佳境。再比如,讲授《敬畏自然》时,教师可用三组图片导入:一组展现大自然的美,一组展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另一组则表现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在学生得到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提出:“人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严春友的《敬畏自然》。”这样的导入,是让学生有疑而读,学生对答案好奇,课堂参与也就更积极。

2.运用朗读方式创设情境。

朗读,它把无声的文字转变成有声的语言,它是学生体验文本的音韵、感知文本内容、体验文本情感魅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情境可以通过对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来实现。融入感情的朗读可以完整地再现作者创作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心理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意境、主人公的情感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通过有声语言的传达,会让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同时,朗读还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文本上,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课文,理解并体会文本所写的内容和情感。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是我们课堂上的两种基本的朗读方式。

教师在示范阅读之前,要对文本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有完整的理解和掌握,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朗读的风格,力求通过自己的朗读,能够将文章描绘的景色、意境,以及蕴含的情感完全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通过真情感悟独特的阅读情境。例如: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充满了真挚的感情色彩,生活化的气息可以在朗读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学生在朗读时,如果能够融入感情,就能够体会到春天的生机盎然、五彩缤纷和人们的愉悦之情,同时也能读出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的人生趣味,这不但对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有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气质。与此同时,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增强了。

3.以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双方是需要进行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沟通的,如果两者关系无法实现融洽局面,势必会对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不利。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文本内容的解读需要师生共同参与,而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情境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些问题,学生表达出不同的理解、看法、或者极个人的感受,教师首先要对其质疑的学习态度加以肯定,至于学生错误的理解和看法,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和纠正,不能生硬地加以批评、指责,因为轻易的指责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阴影,害怕发言,害怕与教师沟通,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要想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首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才会心情舒畅地进行文本阅读,思维活跃地参与互动,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除了课堂上的时间,教师也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写日记、心情记录、小纸条的形式以及深入学生队伍中的行为,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以及对他们的关心,使得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如此,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紧跟语文教师的步伐学习,进而在语文上取得优异成绩。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这个道理。

4.借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多媒体作为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它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教学中,运用它可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静态变为动态,平面的变得立体,枯燥的顿时转化为生动的,它能使枯燥复杂的学习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学生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因为它,也就能迎刃而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例如:讲授《桃花源记》一课时,文中虽然对桃花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由于年代久远,文言文语言特点,以及人生阅历较浅等原因,学生很难理解文本内容。

这时,借助多媒体短片模拟出具体情境,使学生很快理解课文,从而巧妙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样,学生的学习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必定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运用意境深远的诗歌朗读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抓意象,通过联想、想象的方法,描绘出诗中的画面,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更好地学习语文阅读。

5.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创设情境。

游戏是青少年的天性,同时也是他们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活泼好动,游戏绝对是他们的最爱。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竞赛等游戏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明确学生扮演“范进”“胡屠户”“范进妈”“范进老婆”“报喜人”等角色,要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课文叙述的情境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这种舞台表演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体现,他们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在表演中,他们对课文所写的情境产生亲切感,能迅速进入情境,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情感,阅读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

创设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和领悟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开展阅读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思考、钻研、探究,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轻松、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语文阅读教学怪圈,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篇八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摘要: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与事物。”强烈的求知欲,对科学爱之入迷,才使无数科学家取得了成功。教学也是如此,学生是否对学习有兴趣,效果大不一样。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强烈的毅力与自我求索的精神。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语言描述。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联想,激发美感、情感,展开理性感悟,进入品味语言表现的音色美、情感美、形态美等审美活动中去,以此发展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情境,它依赖学生已经拥有的表象和想象起作用,要求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能诱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感知所学的语言材料。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思维、记忆和想象而进入特定的情境。

教学《雨铃铛》,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丁零当啷”时,以语言描述为主,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我用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地讲述:蒙蒙细雨随风飘洒,落在房檐上他们唱起了欢乐的歌儿,你们听“丁零当啷、丁零当啷”,真是一幅绮丽的图画,动听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真实情境中学习语言,学生跟随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调动了学生储存在脑海中对春雨的表象,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感受了语言文字蕴含的美,陶冶情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我还通过示范朗读,吸引学生读书的欲望,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朗读,把握好感情基调,与学生共创一种学习场景。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已常用的手段。()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还必须有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这样才能有效地再现课文中用语言描写的情境。

在教学《小鸭子回家》一文时,我精心设计、创设意境:天空黑黑的.,一只小鸭子孤独地走在森林里,孩子们看到了这幅图,他们完全被吸引了,多么勇敢的小鸭子呀。他们非常感兴趣地想知道《小鸭子回家》的故事,在教到小鸭子走在这样的环境中时,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他们了解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小鸭子仍然勇敢地往前走,体会小鸭子的勇敢。就在学生处在紧张的氛围中时,我又在漆黑的夜晚出示了月亮的画面,学生通过画面紧张的心情一下轻松了许多。小朋友们都像画中的小鸭子一样从紧张又轻松地笑起来,情感上产生了共鸣。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入情入境地朗读,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中心,从而培养了他们勇敢的品质。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率。

三、模拟情境,激发兴趣。

模拟教学情境,能给学生的学带来生机,给教师的教带来活力,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为了创设比赛情境,我让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代表田忌和齐威王两方,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为三个等级的马,边演示边讲解两次比赛的过程。让学生在这种演示情境中领悟孙膑的善于观察和机智聪明。实验演示,把静态化为动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直观可感的动作场面,妙趣横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培养了思维的有序性,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以模拟的情境演示田忌赛马过程,创设了一个具有探究性,又可操作的情境。不但突破了课文难点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儿童探究的精神。

还有一例,让我的感触更深:在教学《山沟里的孩子》这篇和城市孩子生活实际很遥远的课文时,如何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山沟里孩子求学的艰难,成为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这一点,我结合课文内容努力创设情境:在漆黑的山路上,伸手不见五指,天边的云黑黑的,地上的路黑黑的,远处狼在嚎……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我又运用课件适时播放狼的叫声来增加效果,把学生带到那令人害怕的情境中,让其“亲身”感受条件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领悟山沟里的孩子不怕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同时对自己的心灵又是一次深层次地触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实物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我在执教二年级课文《龙眼和山里红》时,就给学生带来实物龙眼和山里红,让学生不但从外观上感受龙眼和山里红的诱人,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直观兴趣。他们内心激动不已,嘴上不停地赞叹和发问。在这种情境之中,我就趁机问孩子们:想了解龙眼和山里红的故事吗?运用创设情境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以及积极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时他们就争先恐后地读起课文来,这时候的读书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再去指导学生品读、理解课文,孩子们十分乐意地学习。

五、创设艺术情境,激发兴趣。

音乐是一种以系统的声音旋律为媒介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艺术,与文学有共同之处。运用音乐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表达的感情。

《爱我中华》一课是一首诗歌,描绘的是56个民族的大团结快乐的场面以及人们高兴的心情。我选用了歌曲《爱我中华》来创设欢乐的情境,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哼唱。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对歌词比较生疏。第一次播放后,让学生想象欢乐的场面,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这首歌的歌词就是由今天学的课文改编的。学生听到这快乐的歌曲,巴不得马上就会唱,于是他们学习情绪高涨,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再教学生哼唱这首歌,巩固教学内容并感受欢乐的心情。

教学中利用学生表演也可创设艺术情境。如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课,首先让学生熟悉角色,感知角色,进入课文的世界。然后让学生仔细领会课文中角色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创设书中的情境。学生对此有强烈的兴趣,当他们真正进入角色时,表演更是栩栩如生。通过表演,他们真正领悟到了“只有劳动是最光荣的”.这样,不但使学生认识到这篇课文揭示的是美的真正内涵,而且还开发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利用艺术手段来创设情境,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十分注重让儿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创新、实践,通过创设情境,为儿童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插上“基础”与“发展”的翅膀。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的情绪。在教学中巧妙创设语文情境,既能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能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又能促进儿童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最大限度地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九小学)。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篇九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氛围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1.情景教学方法的概念。

情景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各种物体或者是音乐等道具,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融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实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们的团结互助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首先,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各种道具创造一种真实环境,通过音乐等道具的采用能够生动的表现现实生活,给人们以启发和享受,触动人的心灵,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生活。

其次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改变了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小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具有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优势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最后,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情景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活动,老师通过设置多种游戏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学习合作,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在游戏参与中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拉近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审美距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首先要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设计一个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创设恰当的情境,把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进入情境激发情感,进入情感体验的境界。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的主观烙印,凝聚着作者鲜明的爱憎,这就为情境教学的进行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文章中包含的情境无一不在学生心中激起长久的情感的回荡,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异彩纷呈的情感来诱发学生心中之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引导学生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熏陶其高尚的情操。

2.凭借情境进行思考,进入理性分析阶段。

创设情境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当学生进入某一情境中去,达到情感体验的境界,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进行理性思考,将感性的知识转化为抽象的理性的知识,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与评价。教师还可以在情境中鼓励学生探究、合作、思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让学生由情感的体验而进入理性的思考,掌握知识与方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3.再创情境留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一堂好的语文课,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并不意味着内容也随之结束了,也许是已习得的知识的延续,也许是新的学习的开始。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再创情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继续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去,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中的语文。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教师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要有“境”,教师描述不仅要有“形”还要有“情”。这样,才能以“形”对学生的感官发生作用;“形”又激起“情”,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篇十

二、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技能。

四、使用基于情境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3]祝辉.情境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