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0:00:03 页码:12
最新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模板9篇)
2023-11-13 00:00:03    小编:ZTFB

编写教案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教案的设计应该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理念。这是一份经过实践验证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一

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那咱们济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2~4自然段。

1、聆听2~4段录音,感受冬季之美。

2、解决字词,交流背景。

在预习基础上排除生字词,学生竞读。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3、理清思路,总观冬天。带着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2-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山)

1、齐读2-4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段具体写了什么景色?分别有什么特点?

总结:阳光下——温静;雪后——秀气;城外——淡雅

(2)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可不可以替换?为什么?

(3)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

总结:重点体会“晒”、“睡”、“小摇篮”等词句,体悟运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

(4)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体会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并仿写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回忆济南的山的景象,在这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处的景色,为什么?

2、对比阅读朱自清的《春》,讨论二者的在写景上的异同。

乘兴练笔,来描绘喜爱中的夏天。

济南的冬天

阳光下——温静

山雪后——秀气

城外——淡雅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二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伦敦 宽敞 水藻 济南 贮蓄 镶 响晴 温晴 安适 秀气

绿萍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

得 薄 济 着(多音字)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响晴 唤醒 空灵 境界 慈善 贮蓄 狭窄 澄清 设若 宽敞 着落

2、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及感受的写法。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山山水水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教法:点拨法、比较阅读法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大学本

课时安排:3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冬天,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作者及其作品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老舍一生著作丰富。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的山和水: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2世纪的原始部落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城的历史达4、5千年以上。这里古迹众多,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历代文人墨客讴歌和推崇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济南的山: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山”,连最高的千佛山,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的水:济南多泉水,自古有“泉城”之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大致为趵突泉、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千姿百态,蔚为壮观,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三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标: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本文的语言美。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细腻传神的景物描写,掌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讲授法、点拨法、问题引导法

学法:勾画圈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二、检查预习,落实基础。

1.简介作者和创作背景:

多媒体出示课件,指名朗读。

2.检查字词:

多媒体出示课件,先指名朗读,后学生齐读两遍加深印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作者情感

1、朗读音频播放:

(1)播放音频朗读文件,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和重音的把握。

(2)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画出重点词句。(用ppt出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出示的问题: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再浏览课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温晴这一特点的?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归纳: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宝地。

总结为两字:温晴(贯穿全文的线索)

2.是从山、水两个方面来表现温晴这一特点的。

3.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板书:热爱、赞美之情)

四、再读课文,内容探究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

学生讨论、明确: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刮大风,济南的无风声;伦敦的.重雾,济南的响晴;热带的毒日,济南的温晴;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

2、指名朗读2-6段,每段分别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然后从中找出一些能够表现山、水特点的词语。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水,(暖、绿、清)。

城外的远山(淡雅)。

五、品读赏析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好的文章就是三分赏析七分读,只读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特点和美景,下面我们就逐步赏析这篇课文。

老师先举个例子,给你们做个示范,然后你们自己从文章中找出句子赏析。(ppt展示例子)

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的这一特点。

学生可能找到下列句子:

1.“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形象地描绘了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雪后小山的娇气的情态。

3.“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矮松比喻成看护妇,形象生动写出了小山下雪后矮松的柔美。

我们刚刚赏析了文中许多优美的句子,作者通过这些句子赋予了济南山水无穷的魅力,抒发了他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的爱。

六、课堂小结: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细腻传神的描写,抓住温晴这一线索,绘山景描水色,角度独特,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济南冬天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布置作业

大自然一年四季风景都有各自独特的美,请同学们以《校园的冬天》为题写一篇文章,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将校园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不少于400字。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四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朗读、品味、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的冬天之美。

一、导课: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散文《济南的秋天》中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夏日的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 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大屏幕展示瑞士美景)。而我国的杭州西湖更闻名天下。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诗单道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之美由此可见一斑。”(大屏幕展示西湖美景及苏轼的《饮湖上初晴》)而我们的省会济南竟得上帝之钟爱,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她。济南该是一块何等到宝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

1、请同学们说说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

提示:温晴、慈善、美丽、绚丽多彩等词语均可。老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确定自己的板书。

2、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本文该怎样朗读?

提示:语调柔和,节奏缓慢,语气亲切,还要读出对济南的热爱。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处理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自然段: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能具体说说是怎样对比的吗?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家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第二、三、四段写济南山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美丽多彩;城外远山——是张小水墨画。

第五自然段写济南的水——不结冰,清亮、空灵等。

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提示:“济南的冬天”是指所写的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 是别处的冬天。而“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特有的明丽色彩后,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就反映出济南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总结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在课文中发现寻找、品味用得好的词或句子,用大大的圆圈在课本中标出,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提示: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3、“小山整把济南围了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

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中的“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6、“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孕育着的无穷春意。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和仔细揣摩。

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笔下冬天的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发自肺腑的热爱。我们现在正处隆冬季节,请你用你的心,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咱们这地方的冬天。

提示:让学生当堂宣读,老师给以适当点评。

提示:《济南的秋天》是《济南的冬天》的姐妹篇,描绘了济南的秋天诗意的山水,语言优美。与本文进行比较,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并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济南的冬天

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情

济南冬天山的特点:温暖可爱 美丽多彩 是张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水的特点:不结冰 清亮 空灵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五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教师手记: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课后心得: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六

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精读、摘录。

[4][5][6][7]。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七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老舍先生用优美、亲切的语言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品位文章生动形象语言。

两课时。

1.创设情境2.引导点拨法3.对话教学法。4.自主探究。

一、导入。

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美誉的济南,真可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漫步垂柳掩映的小径,柳丝拂面,空气清新,近看湖水碧波荡漾、荷叶田田,远眺青山起伏,连绵不断,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老舍先生对济南更是情有独钟,他把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济南的冬天》就是他其中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简介:

提问:谁能介绍老舍的有关知识?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剧本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年)、《茶馆》(1957年),另外还有《女店员》《全家福》《宝船》《神拳》等都曾轰动一时。这中间,《龙须沟》影响最大,为此,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

四、播放课文录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听读过程中请同学们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的冬天天气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突出天气的这一特点的?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的?

考察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附:重点字词。

设若:假若。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明确:1.(1)济南的冬天主要特点是“温晴”。

(2)作者以自己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冬天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赞扬了济南独具一格的风貌。

2.在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后,作者又从济南的山和水两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

五、分析与探究。

1.分析第1自然段:

明确:

对比写法:北平(多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多雾)济南(无重雾)。

热带(日光毒、“响亮”)济南(无毒日)。

特点:“温晴”——推论:“宝地”

2.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明确: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3.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明确: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出示课题)。

2、大家看了课题,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点是济南,季节是冬季)。

(二)本文作者简介:

1、本文的作者是谁?

2、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

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

(三)听读课文。

听读课文,请大家带着几个问题去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问题见课件。

(四)分析课文。

1、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济南冬天的特征的?

2、有诗云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讲到济南一定得说说它的山水,那么,在文章中,作者用哪句话对有山有水的济南美景做了总体的概括描写。

(1)第二段写了济南什么的景物?

(2)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用一个短语来形容一下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3)第三段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找出表示变化的词。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5)作者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6)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笔把济南的山描绘。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

3、把握品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把握品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品味作者的情感。

导入语。

一、学生朗读课文。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请学生划出文中有关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投影显示)如:

(1)组: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3)、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

各得其所,用得准确,你如何理解的。

三、学生总结课堂,并谈一下学了比喻、拟人修辞后对于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