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3:00:36 页码:14
最新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优质12篇)
2023-11-12 23:00:36    小编:ZTFB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沟通和交流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怎样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篇一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它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几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知识。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素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

2、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此外我将准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诵读体验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观察对比,知识的迁移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看、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孩子的兴趣点燃了。所以,我设计了游戏导入的环节:在扑有粉笔灰的黑板上做手印板画游戏,引出“小画家”,再播放课件进一步引出银装素裹的雪世界,然后言语激发兴趣:在这美丽世界里,谁来啦?他们是怎样把这世界打扮得生机勃勃的?如此激趣导入新课,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层层递进,初读识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b.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记?

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

3、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1)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2)开火车读。(3)齐读生字。(4)男女生比赛读。

(三)、品析课文,指导朗读。

1、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比较差,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播放课件,创设情景,以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进文本,让学生自然流露出高兴、激动的心情,跟随雪地里的小朋友一起喊:“下雪啦,下雪啦!”并引导学生从“啦”字和感叹号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2、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播放课件,(听叫声,猜动物),引出小画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指导学生高兴地朗读第2句话,并引导学生理解“一群”的意思。

3、由于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又少,我就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脚印,并与实物进行对比,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能直观地发现四种动物脚的形状各不相同,而且知道动物的脚印与实物非常相似,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我还补充问:他们的脚印还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再引导学生用赞赏、夸奖的语气读第3句话(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4、课中轻松活动(听歌曲,律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

5、同学们平时画画要用什么工具?而小画家呢?学生通过对比就能读出轻松、得意的语气。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我还补充问:他们都是用脚画画,可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呢?(表演读、指名读第4句)。

6、过渡语导入第5句话,引导学生从“为什么”和问号体会奇怪的、疑问的语气。(这堂课两处这样安排都是为了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标点培养语感,同时指导了学生正确使用标点。)。

7、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轻且慢地读第6句话。合作读,表演读5、6句。(渗透青蛙冬眠的知识)。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做找脚印的游戏,即补充了板书,又完成了课后的练习。

2、为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呢?还有谁也没参加?(学生分小组讨论,仿照课文编儿歌,同学们可选一项或几项来说,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学生在学习第3句话时已经进行了知识迁移的练习,因此学生能编得比较丰富有趣。这一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又将学习延伸到文本以外,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编动作读全文。

(五)、教师小节,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背诵课文。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生动有趣,抓、住重点,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篇二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裁形式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他们不同——正在冬眠呢!课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种动物爪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七单元,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和提高的作用。、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且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有感情地朗读、、表演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

重点与难点。

本文采用拟人、、比喻的手法介绍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特点,生动有趣,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就成为本课重点,了解青蛙冬眠的习性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因为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依据教材特点,拟订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法、。通过课件创设美丽的雪景图,以及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等,为学生创设美妙的情境,使学生醉于境中,开心学语文。2、以读代讲法。新课标强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因此,教学中,我不越俎代庖,多读精讲,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获得个性话的情感体验,在读中积累、内化语言,培养语感。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读书入境法、合作探究法和联系生活法等进行学习。

1、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的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过程中,我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表演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

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2、合作探究法。新课标倡导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小画家们怎样作画?”等等。在讲到动物冬眠习惯这环节时,让学习小组合作问答句式进行创编等。

3、联系生活法。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正如美国某位教育家所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上,我积极引导他们把学习语言的触角伸向课外,给他们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如:“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冬眠的特点?”学生兴趣很高,一下说出了“蛇、狗熊、刺猬”等等很多动物。再此基础上进行问答句式的创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导入:咱们班小朋友个个都是画画能手,说说你们会画些什么?你们会画这么多画,太棒了!现在有一群小画家,不用颜料不用笔却能画出画,太神奇了!想去看看吗?如此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随后师揭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齐读课题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课文,画出生字,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音读准,之后让学生认识生字,可采用自由读、学习小组读、班上交流等多种形式,使生字在课堂多次利复现,让学生迅速记住生字。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可按以下流程组织初读课文:同桌一起读——指名读,读完评议——小组赛读——师生合作读。

四、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激情范读,引生入境。课件演示雪地背景图,师激情范读一、二句,学生学学文中小动物,读出小动物来到雪地中的欢快心情。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重点引导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小画家们画了什么?怎么画?

(2)它们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

(3)青蛙为什么不参加?哪些动物也要冬眠?

(4)仿照书上问答句式,进行问答句式创编训练。

(如:狗熊为什么不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4、形式多样,感情朗读。

通过师范读,生带动物卡片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

五、拓展思维。

演示课件:老虎等动物雪地作画。

引导学生谈话: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画出来的画会是什么样的呢?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动笔画一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篇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第一册教材中不多见的一篇美文。我觉得贾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开放的语文教学的设计思路,重点突出,整节课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析这堂课的教学。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首先,她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让人身临其境。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欲望。老师说:下雪了,你最想干什么?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出了很多好玩的游戏,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学好了生字,真是一举两得。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课件的精彩运用,可以说是这节课一大亮点之一。

二、挖掘、拓展让识字教学更扎实更有效。

新教材提倡"多认少写,"有"自主识字"的愿望。识字是低段语文课的一个重点,识字教学中,余老师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领读、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教学中,叶老师充分调动孩子的已有识字经验,放手让孩子剖析识字过程,让一部分识字能力颇强的孩子,带动了识字能力较弱的学生。另外,叶老师教学生字时,让孩子交流识字方法,学习生字也各有特色,让同桌互说,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记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基本是形声字,学生基本能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特别是“睡”,眼皮垂下来了,这样一说很形象,学得更扎实,让学生记住字形的同时也记住了字义。

三、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在读中感悟。

四、写字教学细致扎实,充分体现大纲要求。

老师用课件演示“小雪花”给小朋友带来的礼物,一个“几”字,先让学生拼读这个生字,然后说说在哪里见过,并且给这个字组词,巩固新知。在指导写字时,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让孩子发现生字的书写位置;教师范写,时刻提醒学生把笔画写美观,再让学生临写;最后展示学生字体。做到了写字教学时间上有保证,教学计划有落实,反馈有实效,同时也充分体现老师的语文基本功。

今天贾老师呈现的这堂《雪地里的小画家》,虽然只是一个研讨的课例,但给了我不少的启示。低年级的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或者说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到底如何安排,如何教学?我的感受是现在不能说语文教学在“返朴归真”,但切切实实在强调语文教学的“扎实”和“语文味”。我想,作为我们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就应该重点抓好学生的字、词、句的学习,抓好朗读训练,让学生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正确运用所学过的汉字,努力让课堂书声琅琅,充盈着鲜活的有效的对话,这才是我们所应该追寻的。这节课余老师都做到了,感谢叶老师,让我不出家门,就可以听到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另外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开火车读生字,说实话的确是用得老掉牙的方法,到了现在已经是流于形式了,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病。是否可以改为开火车组词,孩子很喜欢自己组词,对自己组词兴致很高,可以把开火车读生字的时间挤给开火车组词。这样也能激起每个孩子的参与欲望和表现欲望。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篇四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本节课,我谈谈几点值得我学习的方面。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潘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引用“画的古文字”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出“画家”这一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对“画家”一词有所了解,再由生活中的画家进入文本导读,去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样循序渐进的语境设计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潘老师还运用课间展示了美丽的雪景图,让学生有了直观的体验。根据已有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学生自然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除此之外,潘老师在教学“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句时,邀请学生运用不同颜料用手指作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把小手想象成动物的小脚丫,模拟小动物的作画场景,为学生理解句子创设了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学生学的积极。

潘老师上的这堂课设计新颖,思路清晰。她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再加上板贴“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实物展示,激发了学生主观探索课文的欲望。其次,潘老师重视朗读的训练,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以各种形式的练读,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潘老师设计了多处句式练习的环节,如:用完整的话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还有,我会说:“叽叽叽,我是()我的脚印像()等句式。这种拓展说话,让学生实施知识迁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使学生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也增添了学生热爱生活,学习语文的乐趣。

识字是低段语文课的一个重点,潘老师在教学生字词时,能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识字。用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蛙,睡”生字时,特别让学生回忆生字的偏旁,同时还结合语境对生字进行教学,如学习词语“一群”时,能让学生先观察雪地里的小画家,用不同的量词展现,再引导学生用一群来表示。这么多小画家都来了,学生对“一群”的词义理解就很浅显了。使识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篇五

大家都知道《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老课文,已经不知被多少位教师传讲过多少遍了。我再说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我认为虽然教材改版了多少次,但它依然存在,这就证明这是一篇极为优秀的课文。如何把老课文讲出新意境,让它在新课程理念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把40分钟的语文课堂上得活而实,并不失语文课本的本色,是我这堂课所追求的目标!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童诗,读起来琅琅上口。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他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画画的原因,介绍青蛙要冬眠的知识。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阅读教学起步阶段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知识与技能:

1、自主识记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2、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体会下雪时小动物的快乐,感受冬天特有的情趣。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的情感。

1、自主识记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法:情境教学、朗读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童话般的白雪世界后导入新课。出示飘着雪花的雪中森林王国,先让学生说说在这样美丽的雪地里,你最想干什么?由此引来许多小动物,告诉学生它们几个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而是了不起的小画家,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下雪图,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2、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我再让学生上台贴画,玩找脚印游戏等形式解决本课难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转换、引读,体会小画家们本领高强。自己读读句子,从哪看出小画家很能干?“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品读句子,理解重点词;再利用引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感受到小画家真了不起。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小孩子好奇、好胜,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使他们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篇六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笔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来介绍他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说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蹄子的不同形状特点,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说教法】。

本课教学安排用两课时完成,写字安排在第二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所采用的教法。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中,我将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

1、演示法。

演示法直观形象,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这种方法在本课的教学将多次运用。如在解决了解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这一教学难点时,则用实物进行演示,这样就使难点迎刃而解。

2、读中悟情。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说学法】。

新的时代对于孩子们的要求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自主识字。

新教材最大变化是多认少写,有自主识字的愿望。教学中,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并适当进行点拨,让他们自己悟出识字的方法。如: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教给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请同学帮忙等方法认字。又如,认识完生字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把生字画出来,这都是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识字能力。在这样过程中,教师只要及时进行鼓励、肯定,相信我们的孩子对识字会越来越有兴趣。

2、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思促讲。

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老师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了大地,人间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回答),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色的地毯,今天我们来邀请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小动物出场了,谁来替它们自我介绍“我是……”老师说:它们几个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中有几句话。

2、要求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全文,动手画出本课的生字。

3、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再出示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印图作比较,直切入课文的重点句。

2、通过自由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并知道青蛙“睡着了”是青蛙冬眠现象。

三、感情诵读,升华情感。

1、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说效果】。

总之,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的欲望,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篇七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面我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主要设计理念,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板书设计四方面为大家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人教课标实验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语言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充满儿童情趣。全文共六句话,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后半部分用设问的形式写出了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据此,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本课3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根据低年级学习的侧重点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因此我把观察了解四种动物踩在雪地里的脚印的形状特征和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作为本课要解决的难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课题、突破难点,用多种形式的读,培养语感、强化体验。同时将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内容整合融入本课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在学法指导方面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一读,说一说,唱一唱,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孩子们在自我独特的体验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我将此部分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让学生在观看中激活体验,在诵读中加强体验,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一)、创设情境,激活体验。(播放雪景,边看边说)。

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指出:“语文反映生活,生活是处在情境中的,离开了情境,很难理解和运用知识。”我用课件展示下雪的情景,把孩子们带进了粉装玉砌的冰雪世界,然后引出课题,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强烈兴趣。在孩子们的期盼中,赶快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朗读)欣赏完精采的动画朗读,孩子们早已跃跃欲试,我让他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生字词是低年级阅读中的拦路虎,为了更好地阅读,自主合作,认识生字的环节便必不可少。

(三)、自主合作,认识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接下来小组合作识字、请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卡,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之后,老师才出示教学课件,让学生再次感知。

(四)、诵读感悟,丰富体验(此环节又分为五个小部分)。

1、个性朗读,体验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读,在学生个性朗读后我采用“生活经验的迁移”、“体态语言暗示”等方法来指导朗读,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2、课件展示,突破重点、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对课文的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实际生活中的东西孩子们有的熟知,有的陌生,而且它们与动物脚印之间还有着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我向学生展示了课件,让课文的难点在学生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轻松的突破。(根据学生观察后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接下来利用课件上的画面做连一连的小练习,用练习巩固对重、难点的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课间休息,轻松体验。

学习到了这里,孩子们会感觉到疲劳,这时我便安排了一个课中休息环节,让学生听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小嘴唱起来了,小手舞起来了,此环节让学生消除了疲劳、又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对课文的记忆,将课堂上浓浓的学习气氛掀到了一个高潮。

4、故事讲解,了解冬眠。

课间休息之后,我用自编的小故事《小鸡找青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故事中鸡妈妈的话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冬眠,了解到蛇、龟、熊、刺猬等动物都要冬眠的。

5、美读成诵,强化体验。

听了,读了、唱了,该是孩子们大展身手的的时候了。听着美妙的音乐,配上美的动作、表情,美美地读着儿歌,背诵儿歌,相信他们一定会感受到小动物们的可爱,生活的美好。课文的又一个重点得到了凸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在孩子们的美读成诵中得到了体现。

(五)、扩展活动,深化体验。

1、我真棒!

小鸡踩在雪地里的脚印像()小狗踩在雪地里的脚印像()。

小鸭踩在雪地里的脚印像()小马踩在雪地里的脚印像()。

(这道题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独特的想象力)。

2、争当小诗人。

第二天,又有一些小画家要来雪地上画画,它们是谁呢?会画些什么呢?又会有谁没参加?让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合作也来写首《雪地里的小画家》吧。(这道语文实践题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之外,同时培养学生从小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课板书直观形象,突出了重难点,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认知特点。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篇八

背景知识。

儿童诗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是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这首诗的作者程宏明是一个成人,但他仍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

2、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为了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这首诗就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因此这篇课文十分符合《语文新课标》第四条教材编写建议:“选文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这是由两方面的要求决定的;一是儿童诗语言的表达需要,即它必须是诗的语言;二是儿童诗还承担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即它必须规范、得体。《雪地里的小画家》文质优美,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

1、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朗朗上口的韵文,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学生一般比较喜欢读。

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部分都是“高频字”,例如“啦、用、几、为、加”等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接触过,“认读障碍”不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防止“识字教学零起点”现象的发生,即预先假设所有学生都不认识这些字,要求所有学生统一经历教师设计的“识字步骤”。

3、在内容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理念。

1、实现学问性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强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教学实践,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强调通过图画、表演、想像、朗读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体验的频度,加深学生体验的深度。尤其要强调让学生通过“朗读”这种语文形式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2、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明显提升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本课的教学志在让学生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后面的结果固然要紧,但“朗读、观察、讨论、查阅资料”等得出结果的`方法和过程更是凸现在我们的教学视野之内。

3、实现学科性知识向综合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准倡导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体现为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鼓励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到大自然中观察,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以及“虫、目”这2个偏旁,会写“几、用、鱼”3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背诵;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到雪地上去尽情地嬉戏、玩耍。

教学精彩片段设计。

一、两个识字教学片段比较。

(一)。

师:学习小组请注意了,这里有11个字,每位同学在小组内“骄傲”地读。

一读自己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并且要读得响亮,让小组内的其它同学都能听清楚。

---------------------------。

(生小组内学习)。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自己认识的字。

生:(上台带领大家读)。

师:(生欲下)你是老师,你不抽查一下吗?

生:(抽查)。

师:你是老师,学生读好了,你不评价一下吗?

生:(抽查并评价)。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篇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笔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来介绍他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蹄子的不同形状特点,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本课教学安排用两课时完成,写字安排在第二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所采用的教法。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中,我将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

1、演示法。

演示法直观形象,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这种方法在本课的教学将多次运用。如在解决了解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这一教学难点时,则用实物进行演示,这样就使难点迎刃而解。

2、读中悟情。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新的时代对于孩子们的要求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自主识字。

新教材最大变化是多认少写,有自主识字的愿望。教学中,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并适当进行点拨,让他们自己悟出识字的方法。如: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教给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请同学帮忙等方法认字。又如,认识完生字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把生字画出来,这都是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识字能力。在这样过程中,教师只要及时进行鼓励、肯定,相信我们的孩子对识字会越来越有兴趣。

2、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思促讲。

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开课之初,力争把学生带入童话般的'白雪世界后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老师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了大地,人间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回答),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色的地毯,今天我们来邀请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小动物出场了,谁来替它们自我介绍“我是……”老师说:它们几个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1、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中有几句话。

2、要求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全文,动手画出本课的生字。

3、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1、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再出示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印图作比较,直切入课文的重点句。

2、通过自由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并知道青蛙“睡着了”是青蛙冬眠现象。

在细读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读出感情,在读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1、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本课设计不提背诵两字,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总之,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的欲望,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篇十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它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几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知识。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素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语文重在“读中感悟”,所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

2、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图文结合,指导朗读,游戏助学,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等,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上课后,首先和同学们玩一个手印版画的游戏,把孩子们带入雪的世界。随后引出课题,现在,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你们知道是谁吗?请听老师读读吧!让学生带着问题听一遍,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初读课文,学生自主认读生字。

让学生再次感知课文,扫清生字障碍。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开始认读时会比较困难,但可以从小培养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认读生字,将不会读的生字划记出来,知道自己哪些拼音学得好,哪些学得弱,在教师示范读写时才会更有重点。

3、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课文内容,并带学生逐句分析课文,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全文共六句话,教师用多个问句引发学生思考。

第一句:下雪了,小动物们要在雪地里玩耍,它们的心情怎样?(高兴)让学生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第二句:说说谁来到雪地里?“一群”是什么意思?

第三句:一群小画家都有谁呀?他们画了些什么呢?学完后,通过“对号入座”的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加深记忆。

第四句:我们平时用什么画画?这群小画家是怎么画画的呀?并在这里制作了个微视频让同学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小画家是如何作画的。

通过多样的朗读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指导学生背诵。

可以采用填空背课文、独立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背等多种方式。

5、小结。

读了这篇文,我们知道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趾形状不一样,还知道了青蛙冬天在洞里冬眠。

6、拓展。

雪地里还回来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还有那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编成儿歌写下来。

板书设计: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篇十一

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内容,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的诗歌。诗歌采用简洁、生动而充满童真的语言和拟人的手法,通过描述小动物们在雪地里走过,踩下的脚印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使学生了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习性。

1、通过课文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小知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2、进行词句的训练和朗读的训练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3、加强识字教学,使学生认识1个偏旁,学会7个生字并理解新词的意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弄懂小画家各画了什么。

教学过程如下:

一、动手绘画,激趣导课。

讲好一堂课导言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要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开始,教师抓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指导学生依据自己平时对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等动物的印象进行简单的回画。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师在简评绘图导入新课:“雪地里也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都是谁?又画了些什么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学生画出的小动物也为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这样设计,抓住了学生画画的特点,引入新课,激发兴趣;提出统领全篇的大问题,且直入重点,能够引起学生对文章重点的思考。

二、感情朗读、文中悟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已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1、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中有几句话。

(2)要求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全文,动手圈出本课生字。

(3)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

这样做遵循了“通读、熟读、读懂、会读”的读书思路,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全文,符合低年级认读思路。

2、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再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图作比较,直切入课文的重点句。

(2)通过自由朗读,引导学生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教师指导下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并知道青蛙“睡着了”是青蛙冬眠的现象。

(3)在细读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读出感情,在读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并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这一环节,通过读书和图文结合直观感知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读懂,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由读书感悟的主动性,教师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评价,使学生受到教育。

三、巧识字形,乐趣无穷。

在初读、细读的过程中,学生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还是一种大致轮廓的印象,只有通过对字型的分析,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激励学生结合字型和字义巧识巧计:

(1)可采用说口诀或事物演示等形象记忆识记字型。

如“牙”:张开嘴,露出牙。边说笔画边指出各部位,注意第二笔的写法。

(2)可以引导学生用熟字作比较识记字型,运用以上方法学习生字,不仅可以鼓励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识记字型,初步感知汉字字型的规率,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还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这样设计是因为一年级生字教学十分重要,要根据儿童特点,指导生字音、形、识字和渗透汉字规律。

四、课后练笔,又增新趣。

在总结全文,使学生了解小动物脚趾的形状不同和青蛙冬眠的习性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练笔:

(1)画一幅画,至少画出两种小动物,展示他们的外形特点。

(2)根据学生的画,用两到三句写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突出特点。

总之,本课的设计,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的欲望,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调控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的目的,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汇总篇十二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要达到三个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2个,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爪(蹄)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其中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我围绕初读感知、识字写字、精读感悟、拓展延伸几个环节展开教学。接下来我从四方面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创计情境,引导学生开课读文,初读感知。

上课后谈话,很快引出第一句话,借助图画,加上生动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情境,接着把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4个动物图贴到图画上,图文结合,较自然地领着孩子通读课文,对全文有了整体感知。

二、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地识字、写字。

《课程标准》关于低年级阅读教学首先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识字写字的第一条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材提倡多认少写,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同时结合教学两个偏旁,对“睡、蛙”进行点拨指导,这样教师的指导就更有针对性,对于写字我重在引导学生会观察、比较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巩固识字的最好方法是重复。因此,我力求让生字多与学生见面。采用了圈画生字、拼读生字、开火车读字、游戏“看谁反应快”,“雪花飘飘”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尽快识记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三、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华东师大的杨再隋教授说:“老师讲的再多,难道还比课文本身更生动,更形象吗?……不如老老实实地指导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年级儿童善于模仿,因此我放弃朗读技巧的指导,我采用老师范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采用“生活经验的迁移”指导朗读第一句。在读部分句子时让他们边读边表演简单动作,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采用“你问我答”、“对山歌”等多种形式的变式训练,让朗读更具有趣味性和实效性。

我把挂图中的动物和相应的脚印制作成活动的卡片,主学生动手贴一贴,这样改造挂图,变静为动,拉近了图与文的距离。在学生动一动,读一读的活动中轻松理解内容。

四、拓展延伸,大胆尝试。

我想课文不过是个例子,我们应该用好教材,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里学得大胆,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