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校体育工作计划(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29:41 页码:13
2023年高校体育工作计划(优质10篇)
2023-11-12 20:29:41    小编:ZTFB

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实际情况、目标要求以及可行性等因素。制定计划时要做到务实和可行,并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如果你对计划制定和执行感兴趣,我还准备了一些相关的资源和链接,供您深入学习。

高校体育工作计划篇一

经管系的体育部走过了丰富的一学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运动会中我们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新的学期里我们会再接再厉。本学期体育部工作计划大体如下:

一、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1。积极组织各项体育活动(院、系)。

2。坚持不懈的抓好体育方面的工作。

3。协同好学生会其它部门做好相应的工作。

4。带动起系同学热爱体育的风气,提高同学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举办运动会。

又到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这样好的季节里,我体育部会开展多项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热爱校园和热爱体育,努力成才的热情。

1、拔河比赛。

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认真学习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头脑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我们会举行一次拔河比赛,这样的比赛还可以促进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让大家相互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2、趣味运动会。

为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加强各班级同学的联系,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能力,特举办趣味运动会,并且选出优秀的运动员代表我系参加校趣味运动会。

三、工作要求:

1、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办好各项活动。

2、积极配合好其他部门的工作。

3、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4、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树立经管系良好形象、让经管系更加壮大。我部将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为我系争光。

文档为doc格式。

高校体育工作计划篇二

体育部还将充分发挥体育部人力和智力资源,做兄弟部门的得力助手,在院内重大活动中,尽自己一份力,帮助各项工作的协调与开展。

在新的一届学生会的带领下,各项学生工作一定会蓬勃开展,外国语学校学生会一定再次取得骄人的成绩。

高校体育工作计划篇三

1、“迎新”篮球,足球赛:学期伊始,为了让大一的新同学更快更好地融入外院大家庭,体育部将会组织迎新篮球,足球赛。新老同学共同在球场上共同拼搏,友谊也在不经意间加深。此项活动的目的不仅与此,它还在于为外院的篮球,足球队选拔了人才,形成了强大的后援队伍。为外院体育持续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送旧”篮球,足球赛:为了欢送大四毕业生,也为增进毕业生与在校生的友谊,体育部将举办“送旧”篮球,足球赛。它让体育成为沟通同学间感情的桥梁,体育也深入了每一个外语人的生活。

3、外院篮球联赛:为了加强体育活动的参与性与竞争性,体育部将于上学期初期借着大一新生刚入校的激情,组织诸如各年级之间,或系与系之间的篮球对抗赛。这样不仅把体育活动的参与群体,从个别的体育爱好者进一步扩大,而且又可以更好的促进年级与年级,系与系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高院内凝聚力。

4、多样化的体育比赛:为了适应广大外语人的广泛体育爱好,体育部还将不定期举行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学期初体育部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同学们对各种体育活动的热衷程度,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各项活动,做到真正活跃同学们的生活,体现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

高校体育工作计划篇四

5、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安排的教研活动及各项培训,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

二、群体工作。

1、制定本学期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体育活动安排表,督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并筹划、组织好全体学生的体育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并做好成绩的登记、计算及统计上报。

2、抓好学校三操和校本课程活动,逐步形成为本校的两大特色群体活动。

三、体育业余训练、竞赛工作。

1、各位体育老师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认真制定本人所负责项目的选材、训练及竞赛计划。选好材,抓好各队的常年系统训练工作,备战市区的各项竞赛。

2、积极准备,加强训练,为学校培养一批具有专项运动能力的人才。

3、强化学校优势体育竞赛项目的开发,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比赛,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四、体育器材维护与保养。

1、体育器材由体育组长牵头,安排组员轮流定期进行管理维护;

2、每位老师负责本年级各班体育活动器材的发放、回收;

3、定期向全体学生宣传爱护体育器材的实施办法;

4、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维护、清点、补充,并尽量减少器材不必要的损耗与流失;

5、安排老师定期清扫体育器材室,保持室内清洁;

五、工作重点。

1、教研活动。

1、体育组每星期组织组内听课每人2节。

2、每周六上午组织组内教研活动一次,总结本周工作和布置下周工作重点。并邀请相关领导参加。

3、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即使向学校领导汇报活动内容。

4、尽量多去市兄弟学校观摩学习,提高全组教研水平。同时也希望领导多给予我们和兄弟学校交流的机会。

2、校内活动组织。

9月,校广播操比赛。

10月,校金色年华体育节。

11月,校拔河比赛。

12月,校跳绳比赛。

总之,在新学期里,体育组应竭尽全力,完成好学校的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群体工作,为学校的体育特色兴校增光添彩,为学校体育事业尽心尽责,使体育组真正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全体老师、全体学生。

高校体育工作计划篇五

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1、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方针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使用权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5、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标准学制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总学分17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4学分、教育学及社会实践等课程有34学分,专业必修课70学分、选修课总数为40学分。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性环节三大部分。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必修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程两部分,安排1854学时左右,根据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6类课程领域的相关内容,组合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主项提高课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副项提高课每个学生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而且不能与主项提高课重复。

选修课程分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学生至少要选修40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至少要选修16学分,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方向,从第二学年开始选择。公共选修课至少要在科学技术类和人文社会类各选修4学分,专业选修课是选修课程中的重点,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主要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才能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合格人才。实践性环节分为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和科研实践,约需16-18周时间。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

为了实现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结合我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和人力、物力资源状况,课程设置就必须满足以下特点:

1、增大学科课程设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为:主干课程“模块”化,必修课程“学科”化,专业选修课程“方向”化,公共选课程“领域”化。

2、拓展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具体表现为:增加课程门类,力求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合理化,课程结构弹性化,课程形态多元化。

3、从课程设置的改革入手,促进教学管理体制进入到完全学分制。

运动训练、社会体育。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高校体育工作计划篇六

我们继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按照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一要进一步端正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二要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三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四要以加强学校体育为重点,全面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形成人人参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为了充分体现我校体育工作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我们体育组还要将继续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扎扎实实搞好体育教学教育工作。为此体育教研组对本学期体育工作,作如下计划与安排。

一、主要工作目标。

1、认真制订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学期体育教学进度,课时计划等。

2、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真备好课,上好每堂体育课。

3、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4、认真上好“两操一课一活动”,做到保质保量,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5、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继续抓好学校运动队的业余训练。组织好全校各项比赛等。

6、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

二、教研工作具体措施。

1、组内采用参与式、互动式、进行教学设计、案例的研讨。

2、加强备课制度,在教师教科研能力及业务能力上要进一步突破,要积极参与各级的业务竞赛,特别是年青教师要力争出成绩。鼓励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校公开课、校际公开课。

3、加强体育组的教育教学研讨。以课程标准为主体,结合学校的情况,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的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4、坚持教研组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相互切磋,相互帮助,通过努力和不断完善,以促进全组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1、加强广播操的队列队形训练,进退场的纪律、秩序和上下楼梯安全教育,纠正广播操的错误动作及规范动作教学,提高广播操的质量。各教师应主动协助班主任老师组织落实好各班级的广播操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互协调,不断提高我校广播操的做操水平。开展学生广播操评比活动。

2、大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口号,营造和谐校园和校园体育气氛,影响和渲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根据各年级具体情况,举办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小型多样的校竞赛。

四、搞好校业余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创建体育工作特色。

学校指导教师应发扬以往的积极奉献,埋头苦干的工作态度,组建学校田径队、广播体操队和乒乓球运动队,从零开始,组织训练。

文档为doc格式。

高校体育工作计划篇七

》,供您借鉴。

一、概述。

201x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xx〕13号)。本纲要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订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也是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回顾历史,在历届校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在体育教学部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努力工作下,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历了一个从不断认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到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和体育社团建设发挥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国外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视角全面认识体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厦门大学新一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1)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需要学生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2)放开修课时间限制。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在大一、大二修完全部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修课计划,除大一第一学期要求修完规定的基础体育课1学分外,其他3个学分均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修完,不再对大学体育课课程的修课时段做限制。

(3)获取学分途径多样化。除大一第一学期1个学分外,其它3个学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得,一是学生通过正常的体育选修课获取学分;二是通过特色项目来获取学分。特色项目学分:是指学生根据专长自选特色项目,如游泳、马拉松项目等。选择特色项目的同学必须要参加体育部组织的测试并达到规定要求,或者直接获得体育部认可的相关体育运动奖项。一个特色项目为1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

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根据学生需要来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内外体育运动实践中,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根据体育课程独有的学科性质特点,通过运动竞赛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体育课程设置。

充分考虑我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剔除和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增加了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地方性和文化底蕴厚实的运动项目。目前,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有:篮球、篮球裁判、排球、软式排球、排球裁判、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棒(垒)球、高尔夫球、游泳(冬泳)、太极拳(剑)、武术拳械、跆拳道、形意拳、八卦掌、木兰拳(扇)、自卫防身、散打、形意强身功、舞龙舞狮、健美操、形体塑造、瑜珈、体育舞蹈、街舞、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健身健美、马拉松、体适能、保健与康复等35门课。

四、体育课程学分设置。

体育课程设4个必修学分,除大一第一学期必修1学分外,余下3个学分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完成;可以是任选课学分或特色项目学分,详见体育课程考试内容构成与说明。

五、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体育课成绩由学习态度、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定量或定性的评分标准。体育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六、体育课程要求: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性文件要求,体育课程未修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只能作为肆业处理,只有在新学年补满必修学分后,方可补办毕业证书。

2、体育课程不及格只能重修,不能补考。如因运动受伤等原因,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缓考,并在新学期开始前三周进行补考。

3、体育课程缺课(见习、请假、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该学分必须重修。

4、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参加保健体育课学生需持医院保健科证明,在开学前3周转入保健班学习。学期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定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紧紧围绕育人的宗旨,把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结合到课程教学中。通过体育教育使全体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增强,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得以促进。

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身体锻炼;其次是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评价方式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两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为今后的锻炼打好基础。

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而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心理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和对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育教育在此方面发挥着其它课程难于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二、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授健康知识、体育技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和体育欣赏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三、体育课程的任务。

(一)全面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增强适应社会、自然环境的能力。

(二)传授运动项目的技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意义,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掌握自我监督、评价身体健康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体育欣赏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

(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高财院大学生竞技运动水平,为国争光,为校争光。

(五)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敢于拚搏、开拓创新、勇敢顽强、团结进取的优良品质。

四、课程结构与设置。

根据《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河南财经学院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对课程结构与设置应突出学习者的立体角色,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实现知识、健身、行为、习惯、情感的统一。在必修课基础上,开设选修课、保健课、体育健康等多种类型体育课,体现课程结构的多样性、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一)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通过基础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目的和意义,获得必要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使他们成为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品德高尚、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合格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男)、健美操(女)、中长跑、短跑、24式太极拳、八段锦、体育理论知识等。

(二)二年级选项体育课: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体现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健美操、健美、体育舞蹈、毽球、定向运动、体适能、体育保健等。

(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提高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专项水平和能力、培养体育兴趣、终身体育意识和健身习惯。以各项目教学比赛和娱乐健身方法为主要手段。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套路、武术散手、健美操、体育舞蹈、健美、田径、体育与健康课等。

(三)保健体育课。该课程主要针对伤、病、残、体弱、特殊体型(过胖过瘦)等学生开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太极拳、太极剑、基本素质、康复保健知识以及物理康复治疗等内容为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

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评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方针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使用权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5、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学制:标准学制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四、学分:总学分17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4学分、教育学及社会实践等课程有34学分,专业必修课70学分、选修课总数为40学分。

五、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性环节三大部分。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必修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程两部分,安排1854学时左右,根据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6类课程领域的相关内容,组合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主项提高课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副项提高课每个学生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而且不能与主项提高课重复。

选修课程分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学生至少要选修40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至少要选修16学分,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方向,从第二学年开始选择。公共选修课至少要在科学技术类和人文社会类各选修4学分,专业选修课是选修课程中的重点,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主要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才能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合格人才。实践性环节分为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和科研实践,约需16-18周时间。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

为了实现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结合我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和人力、物力资源状况,课程设置就必须满足以下特点:

1、增大学科课程设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为:主干课程“模块”化,必修课程“学科”化,专业选修课程“方向”化,公共选课程“领域”化。

2、拓展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具体表现为:增加课程门类,力求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合理化,课程结构弹性化,课程形态多元化。

3、从课程设置的改革入手,促进教学管理体制进入到完全学分制。

六、相近专业:运动训练、社会体育。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七、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

高校体育工作计划篇八

又到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这样好的季节里,我体育部会开展多项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热爱校园和热爱体育,努力成才的热情。

1、拔河比赛。

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认真学习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头脑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我们会举行一次拔河比赛,这样的比赛还可以促进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让大家相互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2、趣味运动会。

为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加强各班级同学的联系,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能力,特举办趣味运动会,并且选出优秀的运动员代表我系参加校趣味运动会。

高校体育工作计划篇九

20__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__〕13号)。本纲要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订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也是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回顾历史,在历届校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在体育教学部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努力工作下,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历了一个从不断认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到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和体育社团建设发挥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国外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视角全面认识体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厦门大学新一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1)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需要学生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2)放开修课时间限制。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在大一、大二修完全部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修课,除大一第一学期要求修完规定的基础体育课1学分外,其他3个学分均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修完,不再对大学体育课课程的修课时段做限制。

(3)获取学分途径多样化。除大一第一学期1个学分外,其它3个学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得,一是学生通过正常的体育选修课获取学分;二是通过特色项目来获取学分。特色项目学分:是指学生根据专长自选特色项目,如游泳、马拉松项目等。选择特色项目的同学必须要参加体育部组织的测试并达到规定要求,或者直接获得体育部认可的相关体育运动奖项。一个特色项目为1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根据学生需要来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内外体育运动实践中,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根据体育课程独有的学科性质特点,通过运动竞赛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体育课程设置。

充分考虑我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剔除和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增加了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地方性和文化底蕴厚实的运动项目。目前,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有:篮球、篮球裁判、排球、软式排球、排球裁判、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棒(垒)球、高尔夫球、游泳(冬泳)、太极拳(剑)、武术拳械、跆拳道、形意拳、八卦掌、木兰拳(扇)、自卫防身、散打、形意强身功、舞龙舞狮、健美操、形体塑造、瑜珈、体育舞蹈、街舞、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健身健美、马拉松、体适能、保健与康复等35门课。

四、体育课程学分设置。

体育课程设4个必修学分,除大一第一学期必修1学分外,余下3个学分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完成;可以是任选课学分或特色项目学分,详见体育课程考试内容构成与说明。

五、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体育课成绩由学习态度、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定量或定性的评分标准。体育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六、体育课程要求: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性文件要求,体育课程未修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只能作为肆业处理,只有在新学年补满必修学分后,方可补证书。

2、体育课程不及格只能重修,不能补考。如因运动受伤等原因,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缓考,并在新学期开始前三周进行补考。

3、体育课程缺课(见习、请假、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该学分必须重修。

4、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参加保健体育课学生需持医院保健科,在开学前3周转入保健班学习。学期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

高校体育工作计划篇十

20__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__〕13号)。本纲要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订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也是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回顾历史,在历届校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在体育教学部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努力工作下,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历了一个从不断认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到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和体育社团建设发挥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国外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视角全面认识体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厦门大学新一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1)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需要学生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2)放开修课时间限制。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在大一、大二修完全部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修课计划,除大一第一学期要求修完规定的基础体育课1学分外,其他3个学分均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修完,不再对大学体育课课程的修课时段做限制。

(3)获取学分途径多样化。除大一第一学期1个学分外,其它3个学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得,一是学生通过正常的体育选修课获取学分;二是通过特色项目来获取学分。特色项目学分:是指学生根据专长自选特色项目,如游泳、马拉松项目等。选择特色项目的同学必须要参加体育部组织的测试并达到规定要求,或者直接获得体育部认可的相关体育运动奖项。一个特色项目为1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根据学生需要来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内外体育运动实践中,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根据体育课程独有的学科性质特点,通过运动竞赛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体育课程设置。

充分考虑我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剔除和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增加了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地方性和文化底蕴厚实的运动项目。目前,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有:篮球、篮球裁判、排球、软式排球、排球裁判、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棒(垒)球、高尔夫球、游泳(冬泳)、太极拳(剑)、武术拳械、跆拳道、形意拳、八卦掌、木兰拳(扇)、自卫防身、散打、形意强身功、舞龙舞狮、健美操、形体塑造、瑜珈、体育舞蹈、街舞、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健身健美、马拉松、体适能、保健与康复等35门课。

四、体育课程学分设置。

体育课程设4个必修学分,除大一第一学期必修1学分外,余下3个学分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完成;可以是任选课学分或特色项目学分,详见体育课程考试内容构成与说明。

五、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体育课成绩由学习态度、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定量或定性的评分标准。体育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六、体育课程要求: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性文件要求,体育课程未修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只能作为肆业处理,只有在新学年补满必修学分后,方可补办毕业证书。

2、体育课程不及格只能重修,不能补考。如因运动受伤等原因,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缓考,并在新学期开始前三周进行补考。

3、体育课程缺课(见习、请假、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该学分必须重修。

4、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参加保健体育课学生需持医院保健科证明,在开学前3周转入保健班学习。学期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