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1:44:47 页码:14
最新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汇总18篇)
2023-11-24 01:44:47    小编:ZTFB

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写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多次修改和润色,确保语言清晰准确,逻辑流畅。总结是一种寻找进步方向的有效工具。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写一份好总结的关键。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一

[1]赵阔。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65(1):11―12。

[2]蒋兴红,王征兵。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结构特征及其变动分析[j]。理论探讨,2013,(3):103―106。

[3]郭静利,郭燕枝。技术创新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机遇和挑战―――以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36(12):5196―5197。

[4]徐元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6):58―62。

[5]张亚平,曹晓惠。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及我国政府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8):102―103。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二

摘要:现代科技的越来越发达,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业近30年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在内涵和外延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更少不了国际贸易的支持与融合,二者是息息相关的。现代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影响,物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为了发挥物流在各行业的巨大作用,文章着力于介绍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提出合理建议,使现代物流能更好的为国际贸易服务。

关键词: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影响。

1发展现状。

1.1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国际贸易则是维护各国利益的首要因素。科学技术的普及使各国了解市场的能力变得“精”、“准”、“快”,国际贸易使现代物流发展更加迅速,致使现代物流呈现了以下特点。

1.1.1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度上升。

国际市场是一个获得直接财富的“聚宝盆”,各个国家都希望获得一份永久的利益,因此加大对现代物流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使其更好的服务国际贸易。很多外资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加大业务量的投入、实施资源整合等措施抢占国际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现代物流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1.2物流企业正确定位,各有千秋。

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对物流企业要求的数量不断增多,服务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型企业注重服务质量和规模的扩展,中小型企业则偏向精细和服务理念,都能更加明确的定位市场,找准自己的位置,各有特色和优势,是现代物流行业呈现了“百花盛开”的局面,大大的提高了现代物流的能力。

1.1.3现代物流还处于成长阶段。

我国现代物流如初生“婴儿”,物流理念从“小而精,大而全”向“主辅分离,服务外包”转变,从简单的仓储和配送到一条龙式的增值服务,使现代物流取得了新进展,但现代物流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仍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不断完善,向成熟阶段发展任重而道远。

1.2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2001年我国加入wto,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一席之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取得了长远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我国国际贸易进入新发展趋势。

201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较2013年增长近3.5%,但2014年年初预计增长目标是7.5%,实际增长金额比预计目标低了4%,显然,2014年国际贸易发展速度降低,但这并不表明国际贸易发展不好。增速放缓的缘由是我国将对外贸易向多元化发展,采用更加合理的贸易方式,使对外贸易的内生动力增强,对外贸易新的发展确实渐渐确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加规范。2015年对外贸易增长目标比2014年低,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最低目标增长点,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新常态下的首要目标。

多年来,我国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持外贸发展,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国内市场,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我国紧紧抓住了各种有利发展国民经济的机遇,使我国出口迅速增长,并与其他国家建立贸易合作关系奠定了有利基础。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巨大的市场潜力更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重视,是我国制造研发、仓储、物流等各服务行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为我国其他服务业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2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2.1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动力。

现代物流就是将实物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地区进行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实物交换的贸易活动。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的发展,现代物流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贸易的产生,相应的需要物流的运输和配送,因此,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产生的前提条件,现代物流是为更好的服务国际贸易。2014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见表1。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货物交通运输总体处于平稳状态,货物运输总量439亿t,较上一年增长了7%以上,货物运输周转量184619tkm较上一年增长了近10%,处铁路运输外,公路、水运、民航、管道均处于增长状态。报道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近112亿t,比上年增长近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5亿t,增长近6%。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现代物流给予了十足的动力,推动了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

2.2高效的现代物流是国际贸易的催化剂。

现代物流的高效益已成为国际贸易可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物流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最大限度的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成为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科学合理高效的现代物流,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为国际贸易发展添加了催化力量。

就物流费用来说,大规模的商品运输可大大减少物流费用,如一批大规模的商品一次完成,包括仓储管理费、包装费、装卸费等费用比采用多次小规模运输要节约许多成本开支,有效地控制了因多次运输而产生的成本费用,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价格优势。就物流时间来说,商品运输效益提高,贸易交易成功率就能提高,资金回笼则越快,能加快现金流量速度,更好的实现资源的配置和整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三

近年来,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影响.文章主要从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加工、农业污染、农产品加工业的卫生以及养殖业用药和疫情四个方面,分析了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国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张星联唐晓纯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刊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economist年,卷(期):“”(8)分类号:f752关键词:绿色壁垒国内原因对策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四

首先,由于早年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并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直到臭氧层被破坏、全球升温、各种有毒垃圾污染了土地和水源、大量物种逐渐消失,而且人们的身体健康被严重威胁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何其之重要。其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商品全球流通,尤其中国商品依靠其价格优势席卷全球的时候,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开始着手于利用各种方式限制其它国家相关产品的进入,其中以环境保护等为限制原因的绿色贸易壁垒便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二、对其主要表现类型的分析。

要想分析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类型,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绿色贸易壁垒。按照当前学术界和社会上公认的定义,就是指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市场上,一些进口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相关企业和经济,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保护当地居民身体健康等为由,阻止其他国家产品的流入。同时他们将这些壁垒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和标准确定下来,给予其合法的权利来制约其来自其他国家产品的数量、质量、种类等。

按照当前常见的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

1、绿色技术标准。这个标准并非是全球固定的,而是根据不同国家自身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国内产业布局、外交政策等方面的情况,由各个国家决定的。由于发达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较高,国民购买能力较大,市场较为广阔,所以其市场受到很多国家和产品的青睐,但相应的他们的技术标准也比较高,极大的限制了其它国家产品的竞争能力,保护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2、绿色环境标志(标签)。这个标志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并非是所有厂商都可以随意使用的,是由厂商向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申请,在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和程序审核之后,才能显示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志。

3、绿色卫生检疫制度。这个制度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乌拉圭通过的sps协议,这个协议主要规定的是动植物方面的检疫内容,主要为了避免各种化学制剂、毒素或其它污染对人类和牲畜等带来的危害,对于一些带有以上危害因素的入境动植物,进口方有权禁止其进入本国境内。

4、绿色包装制度。这个制度主要在于对产品的包装进行规范,根据相关规定产品的'外包装应当是符合环境保护需求的,减少不必要包装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改善包装所用材料以达到充分降解,以减少对地球的污染。

5、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这种壁垒形式是最为常见且明显的,很多国家会直接阻止危害人类健康以及环境的产品的进入,或者对超标产品加征部分环保税,以降低该产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力。

受到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限制,各个国家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和标准并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在该方面的标准和要求要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绿色贸易壁垒也被发达国家作为减少从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量的重要工具,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难以进入国际高端市场,也难以获得较高利润,由于缺乏必要资金和相关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也只能在中低市场中徘徊,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一)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实际上一直以来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主要依靠由低价资源和劳动力所带来的低价产品,出口产业主要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中,“世界工厂”这一称号既是对我国的一个美誉,也是一个提示,提示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并不合理,缺乏高科技技术和产品的支持,虽然在近些年中也出口了一些机械、电子等产品,但其中属于来料加工的占据了大多数。

(二)对出口市场的影响。

从90年代至今,我国一直关注出口市场问题的多元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比前一年增长6、8%,而对拉美却增长了14、6%,对非洲则增长19、1%。这两个区域由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更低,购买力也相对较弱,但发现其出口的实际总值却较少。

(三)对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的影响。

虽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发到现在,我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但身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出口贸易已经被绿色贸易壁垒深深拖累,我国出口贸易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重现1978-的辉煌的期待是不实际的。

(四)对出口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使全程性的,从产品的开发到生产再到回收销毁等环节,都要考虑到进口国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律制度。受到相关规定的影响,我国以往依靠低廉劳动力所带来的价格上的优势逐渐消弱,甚至近些年来一些国外废旧的工业垃圾进口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当地政府为了治污反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四、我国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所实施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为了提高避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我国要做好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将这种环境保护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从过去被迫改善产品质量,到现在主动思考如何使产品从设计到制作都更加环保。另外,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各国相关产品进口制度的宣传,既然无法避免就勇敢直面,使绿色环保意识在人心中长存,减少绿色壁垒带来的损失。

(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链。

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需求的不断提高,为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绿色产业应运而生,这种产业主要采用了高科技清洁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或少排放污染物,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最终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这些产业从源头到生产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了一大批新兴企业的发展,据专家预计,这种绿色产业会在未来十几年内成为市场中的领导产业。

(三)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引导产业转型。

为了让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得到改善和好转,同时能让我国的绿色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并能产生竞争力,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对其投入,这种投入不仅体现在资金上,还体现在辅助支持上,例如有的地区政府积极在企业和高校之间联线,使高校的研究更加具有实用性,企业也能够在和高校联合中获得技术上的支持,最终达到共赢。另外,政府也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有的地区政府对高新产业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少税收、简化程序审批等,使相关产业在当地得到更好的培养,从而逐渐打开国际市场。

(四)积极申请绿色环境标准认证。

从客观角度来说,绿色标志本身是一个中立的,不带任何倾斜的标准,只要利用好这个标志那么其便不再是一个障碍,反而是一个推动力。所以相关企业可以在这个角度入手,积极申请绿色标志,使人们认识到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是符合国际保准的,是绿色环保的,从而加强人们对此产品的信任度,增加产品的竞争能力,使之能够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

(五)鼓励企业进行跨国投资。

跨过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方式便是在进口国本地进行投资,这样一方面可以在当地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利用当地先进的科研环境和人才,加强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能够加强与发达国家企业的直接沟通和合作,减少壁垒带来的影响。同时在进口国当地投资,能够有效利用当地的资源,减少运输、关税等方面的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五、结语。

绿色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只要我们摆正对其的认识,积极应对,便能够减少其对我国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我国政府也应当加强相关宣传,并对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加强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加强对环保的认识,积极改良产品,同时加强对外投资,与进口国积极合作,利用当地的政策和资源优势,避过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爱新.绿色壁垒法律探析[d].山东大学,2005.

[3]邓兰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几个问题辨析[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06).

[4]邢凯旋,邓光娅.中国应对欧盟绿色壁垒措施研究[j].特区经济,2006(03).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五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标准或手段,一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或动植物健康)而实施的限制乃至禁止贸易的措施。它有另外两个别称是“环境壁垒”和“绿色保护主义”。“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主要有四个:第一是有合理名义,第二是有广泛保护对象,第三是有隐蔽保护方式,第四是有歧视性实施效果。从表现形式来看,“绿色壁垒”可分为六类:

一是绿色技术标准,二是绿色环境标志,三是绿色包装制度,四是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五是绿色补贴制度,六是绿色关税制度。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这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更多机遇,同时严峻的挑战也是必须要面对的。

我国并非农产品出口强国而仅是出口大国,较低的环保水平决定了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质量都偏低,距离进口国要求标准还有相当的差距。

为此,了解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进而认清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的影响,对加大我国农产品出口意义重大。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越发重视环境问题,民众环保意识更强,为实施贸易保护,作为“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绿色壁垒”应运而生,并被广泛运用。

至今,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我国可谓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大国,也是较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进口国所设定的技术标准很严格,我国多数农产品因很难达标而屡遭“绿色壁垒”,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以前,我国农产品贸易一直都处于“顺差状态”,而自20开始,这种“顺差”急速转为“逆差”并持续至今,且逐年扩大。

相较于进口增长,出口增长呈明显滞后趋势。,我国农产品贸易额世界第四,在世界农产品总贸易额中占比3.4%,而“进口额”位列世界第四,“出口额”则位列第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农产品出口涨幅趋缓而进口涨势迅猛,“贸易逆差”于当年迅速加大。

此外,农产品进出口额991.6亿美元,相较于20增幅27个百分点。

从“出口额”、“进口额”来看,前者为405亿美元,同比增幅-9.4%(年为17.9%);后者为586.6亿美元,同比增幅42.8个百分点。“贸易逆差”181.6亿美元,同比涨幅3.4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历史性地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757.7亿美元,同比涨幅12.9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额、进口额分别为632.9亿美元和1124.8亿美元,而同比涨幅额则分别为4.2%和18.6%;贸易逆差491.9亿美元,同比增幅44.2个百分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866.9亿美元,同比涨幅6.2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678.3亿美元和1188.7亿美元;同比涨幅分别为6.2%和5.7%;贸易逆差510.4亿美元,同比涨幅3.7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贸易逆差”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客观现实,而就贸易逆差产生的因素来看,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作为国际非关税贸易壁垒之一的“绿色壁垒”的盛行。

(一)正面影响。

首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及规模化效益提升有利。我国农业能否进步长足、农产品能否赚取大量外汇,首要在于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并积极出口。这势必需要农业现代化标准作业以确保农产品质量。而能否实现标准化在于农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作业标准,实现农产品生产全程控制。

一方面,可使农产品安全及其规格质量有所保障;另一方面,又可以高质量水平为标准平衡供需。

近年来,在全球“绿色壁垒”条件下,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已获得提升。年初,黑龙江省超过1万个农产品种类获“绿色无公害”认证,在全国农产品总种植面积中,绿色食品种植占比45%。

目前,新疆通过认证的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超过10个,其中我国最大的有机水产养殖区总占地面积约150万亩。西部地区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位于四川,占地面积1512亩,年产量187万吨。

其次,对我国农业包括农产品出口市场未来发展有利。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而以传统种植业为核心,我国出口农产品环保水平不高,但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并不低。“绿色贸易壁垒”的诞生初衷是对环境、人类健康及生态平衡形成保护,全社会必会因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而加强环保意识。

目前可能徒增农产品生产成本,或提升销售价,不利于出口;而未来,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资源配置也将更合理,利用率也会更高,不但农业水平可全方位提升,且农产品出口也将赢得更大契机。

(二)负面影响。

首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主要以两类市场为主:一是西方发达国家;二是一些新兴市场。它们大多都是“世贸组织”和“环境委员会”的成员,既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环保技术又堪称世界一流。

为维护本国及公众利益,它们以自身优势为依托,积极推行国际环保措施,倡导环境结合贸易,环境标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较高。欧美农产品生产、包裹、处理等较高的技术标准致使我国苹果、龙眼等无法进入美国市场;而肉制品无法进入欧盟市场,带给农产品生产企业极大损失。

据测算,出口总额中,24.88%的出口产品受此影响。其次,绿色贸易壁垒实施范围越来越大。

针对我国出口农产品,除了传统农产品,如水果、蔬菜和粮食等,有些发达国家绿色技术壁垒现已拓展至农产品中的大多数,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类:茶叶类、水产品类、禽产品类、畜产品等。自从南京“小龙虾致肌溶解案”发生后,欧盟国家多数已停止从我国进口动物源产品,我国很难再向欧盟出口禽、畜类产品及水产品等;连带着,同动物有关的产品,诸如蜂蜜等的出口也难上加难,我国未进入欧盟市场的农产品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三、规避绿色壁垒的政策。

(一)政府层面。

首先,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为参照,设立“绿色贸易壁垒”体系,对我国环保贸易法律进行完善。推行新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以产品质量提升促其国际竞争力的加强。

其次,加强扶持绿色生态农业。当前,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渴求越发加大,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尤其重要。应借由法律法规加大扶持示范性绿色生态农业项目而严控高污染农产品生产,并持续拓展绿色融资渠道、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绿色化产业结构的形成。

政府还应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强化生态环境教育,逐步提升民众自觉消费绿色农产品。此外,积极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掌握国外市场准入条件,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主动应对绿色壁垒。

(二)企业层面。

首先,加大研发投入并持续创新。当前,绿色贸易壁垒盛行,我国农产品因难“达标”而屡屡被拒。为此,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持续创新,使生产的农产品能更多达标,从而突破西方壁垒限制,进而提升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其次,主动申请国际绿色认证,施行国际环保标准。企业应认真学习国际环境标准内容,并争取获得“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haccp管理体系认证”等,尽快接轨国际。获得国际认证,尤其是具有针对性的出口认证,就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最后,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目前,我国农产品多出口于美、日、欧盟等绿色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地区。它们科技水平较高,所制定的环境标准极为严苛,大大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所以,国内农产品生产企业有必要着眼于全球,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其他新型市场,从而分散出口波动风险。

(三)农民层面。

提高农业素质,把握好化肥农药的用药标准。我国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技术滞后,劳动生产率持续走低。因此,农民可借由政府搭桥多参与科技讲座,强化绿色生产理念,合理利用农药、化肥,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实践,尽快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六

内容摘要:本文在中韩两国农业现状的基础上,对中韩两国农产品在互补性、竞争性与比较优势等方面定量与定性分析贸易形势。从而得出如下结论:为了更好促进两国间农产品自由开展贸易,中韩两国有必要建立自由贸易协定(fta)。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562.9亿美元,是1988年的3.4倍;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金额29.8亿美元,是1988年的13.5倍,但比降低了44.6%。农产品贸易品种由以粮食为主,拓展到粮食、蔬菜、水果、花卉、肉类、水产品和部分农产品加工品;出口范围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到欧美、中东、非洲和大洋洲等农产品主要贸易地区。对外农业交流与合作从一些传统友好国家发展到亚洲、非洲、拉美等许多国家,推动了我国农作物品种、成套技术和设备的出口。

从进出口看,韩国是一个农产品进口大国,而且增加速度很快。以当年美元价格计算,1970年农产品进口值为3.5亿美元,为76.2亿美元,20为130.7亿美元,34年来增加了37.3倍。但由于同期非农产品的进口增长速度更快,农产品进口在全部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下降到了5%左右。韩国也出口少量的猪肉和特种农产品,1970年韩国农产品的出口总值为5500万美元,占整个出口总值的6.l%;19农产品出口总值增加到15.l亿美元,但在整个出口中的比重却下降到1.1%。

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相应的结构调整,这必然会反映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变化上。一般来说,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就业和外贸中的份额减少以及恩格尔系数下降是一个国家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重要特征。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从上述指标的变化中得到了反映。从农业在gdp中的比重看,二战后韩国农业gdp占整个国家gdp的比重大约为50%。尽管农业gdp的绝对值逐年增加,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一比例在1970年下降到23%,更是下降到4%左右。从农业就业在全部就业中的比重来看,其下降的速度更快。1970年韩国农业中的就业人数(包括农林渔)超过整个就业人数的一半,到年已减少到11%(有所回升,为12.6%)。同期农业就业人数的绝对量从485万人减少到232万人,农业人口从1440万人减少到450万人,少于总人口的10%。从国内生产来看,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由于投入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上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的农业生产仍有相当的发展。1970年韩国农业总产值只有8亿韩元,1997年达到了293亿韩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7年间增长了1.38倍。1970年农业所创造的gdp仅为6亿韩元,1997年增加到207亿韩元。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七

一、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影响所谓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名通过苛刻的环保、卫生检疫等法规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加以限制的措施.目前它以其明显的.合法性、广泛的适应性以及保护的隐蔽性等特点被广大发达国家所采用.

作者:朱桂方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经济学系刊名:北方经济英文刊名:northerneconomy年,卷(期):“”(11)分类号:f7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八

韩国作为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一直是逆差,而且逆差的数额越来越大。如图1、图2所示,从20世纪60年代前期到90年代后期,韩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从1亿美元增加到了69亿美元,与韩国不同,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余额,既有顺差也有逆差。

中、韩两国由于农业生产水平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结构也有很大的区别。对中国而言,水果和蔬菜成为最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中国蔬菜与水果出口贸易额的.份额,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保持在20%以上,以后是27%,远高于其他类别农产品的出口。中国水果与蔬菜出口的主要对象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亚洲地区,欧美市场的出口量相对较小。

韩国的主要出口农产品是水果与蔬菜,肉类与肉类制品、食糖与蜂蜜、还有水产品等其他农产品。上世纪90年代后期,水果与蔬菜出口的份额为16%,肉类与肉类制品出口的份额为14%,水产品等其他农产品出口的份额为41%。

互补性表现为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很低。产业内贸易指数是衡量贸易伙伴之间贸易结构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反映,其计算公式为,bi=1-|xi-mi|/(xi+mi)。其中,bi表示i产业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与mi分别表示第i类产品出口值与进口值。当bi接近于0时,说明双方间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可以得出,农业产业内贸易指数(详见表1所示)。

此外,蘑菇p蕨菜p芝麻籽p花生p赤豆p面条p糖p威士忌酒等主要进出口产品的计算值都几乎为零。这说明,中韩间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正在逐步利用各自的资源禀赋,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惠互利。

(二)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本文选取了韩国的农产品另一主要进口国美国,与中国的农产品进行国际比较分析。21种主要农产品竞争力指数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中国只有在大米、茶叶、花生、蔬菜和水果、水产品上与美国相比占有优势,其他均是劣势。这些优势产品是将来中国农产品发展的重点。特别是蔬菜和水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应该大力发展。总体而言,受资源禀赋条件的影响,中国各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差距明显。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始终是我国的优势产品,而资本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国内市场将一直受到国外产品较大的冲击。

结论。

首先,中韩两国的农产品进口近年来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主要进口农产品的品种不同,不存在进口上的竞争问题。

其次,从世界范围来看,中韩两国都属于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高缺少竞争力,入世后都面临国际上低价农产品的进入对本国农业带来的冲击。中韩两国都是wto的加盟国,在依据wto有关规定,逐渐降低关税,去除非关税壁垒的同时,加大扶持农业生产的力度,以维护本国的农产品消费市场的稳定,保护农民的权益,积极提升农业生产的国际竞争能力。两国在此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

最后,中国农产品在质量上的不稳定,也容易引起韩国更为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韩国在农产品贸易法律法规的执行过程中,人为的添加了政府保护本国农产品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法律法规的初衷,造成了政策法规的不透明,给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造成了障碍,增加了农民生产的风险。如何改善政府职能,做到公开公正,也是两国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实际情况,在目标的制定和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上进行创新。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九

由于农业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农产品贸易一直游离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以外。自乌拉圭回合启动以来,农产品贸易才被纳入谈判的议程之中。农业贸易谈判在“多哈回合”谈判中最为引人注目。根据多哈宣言,新一轮农业谈判的目标是要大幅度削减乃至消除各种形式的出口补贴,大幅度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以建立一个市场导向的、公平的世界贸易体系。然而,无论对发达成员还是对发展中成员,农业问题都是特殊而敏感的。尤其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虽大,但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这使它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成员不仅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还为本国农民提供大量补贴,因此,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一)高关税仍是当前世界农产品的主要保护手段。乌拉圭回合将农产品全面纳入自由化谈判之列,大幅度削减农产品关税也是多方关注的议题。但据wto综合数据库显示,所有成员的农产品配额内平均关税达62%,配额外关税达123%。而且,仍存在大量非从价关税、关税高峰、关税升级现象。如,美国的非从价关税占43.8%,欧盟的占43.6%,日本的占15%,加拿大占28%。大量非从价关税的存在隐藏了实际保护水平,未能实现wro关税透明化目的。根据gernat、lairt和turrini研究显示,关税高峰农产品中,关税超过30%的农产品,美国有20%,欧盟有25%,日本则达30%。欧盟的加工食品(不包括初加工阶段)占所有关税高峰的30%,税率从12%到100%不等。美国实行关税高峰的产品包括橘子汁(31%)、花生油(132%)以及某些烟草产品(350%)。日本的加工食品占关税高峰产品的40%,包括罐装的肉和肉制品、腌制水果和蔬菜、果汁、咖啡及烟草等。

(二)各国仍继续运用各种支持农业的条款扶持其农产品出口。价格的不稳定性是农产品市场的一个普遍特征,也是所有wro成员关注的一个政治性、社会性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进行干预,避免国内市场受变幻莫测的世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保障农民的收入水平及国内生产的存续。在市场不稳定及价格持续低迷时,美国通过贷款扶持计划和差价支付,欧盟则通过共同农业政策的不同计划,经合组织成员国通过多项国内支持计划来保障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业生产的存续。据经合组织(oecd)统计,oecd国家农民收入中的40%来自政府的补贴,其中日本、挪威、韩国和瑞士达66%。oecd国家目前每年对农业的补贴总额达3600亿美元,其中90%集中在欧盟、日本和美国。高额补贴使发达成员的农产品得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价格优势。而我国在人世承诺中提出不使用扭曲贸易的补贴。

(三)发达国家采用新兴的贸易壁垒保护其国内市场。乌拉圭回合谈判以来,国际农产品竞争已从过去单纯的关税、非关税措施,转向以技术性壁垒为主的限制政策和措施。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农业保护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据调查,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遭受国外技术性壁垒的影响,每年造成的损失达90亿美元。技术性壁垒占各种贸易壁垒的比重已上升到80%左右,发达国家在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力密集产品的进口上设置的品质、标准等技术壁垒、环境壁垒不断加强,特殊保护措施和反倾销诉讼的运用也日益增加,使我国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势头受阻,农业结构调整受到很大限制。,美国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因技术壁垒扣留的达816起,占其总数的43%;日本达476起,占其总数的43%。总体而言,我国出口农产品受到较为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约。以来,我国出口农产品被通报或扣留数量不断增长。就领域而言,主要集中于加工食品和饮料、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传统农产品领域。被通报和扣留的原因,按照批次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不符合卫生要求、限量超标、未经注册批准、包装与标签问题、缺少证书、有毒有害物。目前,发达国家实施的农产品技术壁垒又有新的变化,增加了食品反恐壁垒措施、身份认证壁垒措施、知识产权壁垒措施等新的名目。从发展变化趋势看,技术壁垒对我国农业造成的长期影响很快就会超过大宗农产品进口的压力,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随着农产品协议的实施,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削弱。《wto关于新一轮农业谈判市场准入问题的研究报告》认为发展中国家需要一定水平的关税保护。该报告提出:尽管所有wto成员都对市场的不稳定性及其对农民的影响表示关注,但整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处理这些问题的手段和能力尚不充分。另一方面,鉴于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绝对重要性,包括大量农业人口的生存安全问题,价格的波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大。对中国来说,根据人世承诺我国20以前处于过渡期,20,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降至15.4%,而全球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为62%,我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取消各种非关税壁垒,对大宗农产品的关税配额大大放宽,最少达国内产量的5%,大豆及菜籽油产品已在取消配额。虽然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对延迟关税化做了例外规定,但该例外条款的时限性很强,规定农业协议生效时满足特定条件的产品可推迟关税化。中国作为农业协议生效后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员,已失去利用此例外条款的权利。因此,目前中国的农产品传统保护性措施相当薄弱。

(五)我国设置新的贸易壁垒的技术水平有限。科技水平的差异导致技术贸易壁垒的强化,由于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农产品技术标准水平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难于构成贸易保护的壁垒。虽然我国对农产品制定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我国农产品在制定标准时偏重国内市场。由于对is09000国际质量管理系列标准和is014000国际环境系列标准论证缺乏了解和研究,对引用或参照采用国际标准考虑不多,现有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很多产品的环保、检测技术标准更是空白,在我国制定的《标准化法》中,农业标准化工作没有纳入其调整范围之内,对农业标准化的管理没有相应的法律基础作为依据。因此,我国的标准难于构成技术壁垒。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潮流中,我国的农业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农产品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因此,各国政府都对农业进行程度不同的保护。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减轻城市的人口压力始终是政府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对农业实施可行的适度贸易保护策略。

(一)继续利用农产品配额管理手段。作为农产品关税化的产物,关税配额制度延续了乌拉圭回合前的农产品保护格局。农产品的关税配额也作为我国农产品保护的重要手段。在关税化过程中,虽然关税配额能使少数农产品增加市场准人机会,但由于实施期内一般不增加关税配额量,且配额主要分配给传统的贸易伙伴,关税配额制度中的关税高峰超过了30%,因此,配额制度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目前保护农产品的可行选择。从我国对11种重要农产品的配额管理来看,配额内税率不足10%,配额外最惠国税率平均50%,普通税率平均达128%。因此,配额以外的农产品成本过高几乎难于进口,关税配额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我国农民的利益。

(二)运用特别保障条款。在农业协定中规定,当进口农产品的数量急剧增加影响到国内生产时,就可以动用特别保障条款,即当某种农产品进口突然增加,或价格剧跌到一定限度时,允许进口国对该产品征收一定的附加税。特殊保障机制有两种形式,一为对付数量急增的“数量触发”,另一为对付价格剧跌的“价格触发”。进口数量触发指当农产品某年度的进口数量超过前3年进口量的平均水平(即触发水平,是依据该进口国的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而确定的),则该进口国可动用此特殊保障条款,但税额最高只能达到约束税率的1/3,且加征期以当年为限。价格触发指当进口产品价格下降且低于1986~1988年进口参考价格平均水平的10%时,可动用特殊保障条款。

(三)采用绿箱措施。农业协议规定:政府执行某项农业计划时,其费用由纳税人负担而不是从消费者转移而来,没有或仅有最微小的贸易扭曲作用,对生产的影响很小的支持措施,以及不具有给生产者提供价格支持作用的补贴措施,均被认为是“绿箱”措施,属于该类措施的补贴被认为是绿色补贴,可免除削减义务。我国可以使用的绿箱措施包括: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支付的储存费用;粮食援助补贴;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地区发展补贴。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十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

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双边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20.3%,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语。1998年,双边贸易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中韩贸易的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降幅达11.6%。1999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

2.贸易不平衡趋势渐大。

[1][2][3][4][5]。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一

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表1中的数据表明,在1998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行业普遍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全部商品出口仅取得0.5%的增长率,但机电产品出口仍保持了12.2%的增长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机电出口势头更猛,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此后更是加速攀升,出口的增长率一直在30%以上,到2005年短短的5年时间内,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翻了三番多,这么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国外贸史上都不多见。

2.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随着机电产品出口总量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机电产品出口大国之一。198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6.8亿美元,排在世界第28位,约占世界机电产品贸易额的2‰;1996年以482.1亿美元上升至第15位,但出口额仅相当于美国、日本的1/7、德国的1/6;200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突破千亿美元,占世界机电产品总出口额的3.4%。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世界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8.5%,在世界机电产品出口国排位升至第四,仅次于德国、美国和日本,迈入世界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大国行列。

3.机电产品出口结构明显改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呈增长趋势。

在保持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机电产品出口结构明显改善。由2000年的350.3亿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逾2000亿美元,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50.1%,年均增长43.5%。另外,据来自商务部机电产品进出口司“2005年全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前十大类”的统计表明,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结构有所优化,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其中:计算机设备及其部件、家电及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及零件、电子元器件这几类产品出口净增额占机电产品出口净增额(1034.9亿美元)的62.5%,是带动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technicalbarrierstotrade)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即大家所公认的三类: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各贸易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一)tbt对机电产品出口影响分析。

目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国外tbt的冲击极为严重,已远远超出“反倾销”与“反补贴”案件诉讼的影响。据wto统计,近年来,tbt的通报呈上升趋势,涉及各行业,但重点还集中于机电产品、农产品及食品、化工产品等领域。1999—2001年,wto成员在机电产品这一领域的通报累计为568件,占通报总量的29.82%,居第1位。2002年、2003、2005年机电产品累计通报数量分别为200件、298件、290件,分别占各年通报总量的31.2%、30.0%、32.5%,一直高居榜首不下(如图1)。来自商务部科技司2000年和2002年两次调查结果分析也充分表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技术复杂、隐蔽性强、扩散效应大、影响面广,已成为长期制约中国出口发展的最大障碍。根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国有71%的出口企业和39%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约17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受此类壁垒的影响而受阻,相当于当年出口额的5.2%。从各行业出口企业受tbt的限制比例来看,轻工产品和机电类产品比例分别达到67.4%和64.7%。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出口损失的分布情况:欧、美、日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95%。其中,欧盟所占份额最大,为41%;日本和美国分别占30%和24%。他们所设置技术壁垒的主要方式是提高进口产品的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制定新的技术法规。

(二)遭遇tbt成因分析。

1.机电产品出口存在对重点出口市场过于依赖。美国、欧盟、中国香港、日本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根据商务部海关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出口额在上述国家和地区分别达到765.46亿美元、684.19亿美元、627.48亿美元、321.46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4%、21%、19%、10%,其中对美、日、欧盟的出口占到了我国出口总额的55%;另外,由于对香港的出口大部分是转口贸易,将其计算在内,我国的机电出口商品有将近74%销往美国、日本、欧盟等。这三大经济体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制定上具有长期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均制定了大量严格的技术标准与法规,其中大部分高于国际标准,且名目繁多。所以,机电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二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许多企业的业务都愿意选择将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分散到世界各国完成,现代物流不是简单的搬运过程,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许多程序来完善和外界因素的配合,对此,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品的生产成本低是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贸易中的优势之一。产品的成本不仅仅表现在原材料、人工费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方面,运输途中产生的费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一件产品的生产成本是6元,而产品在出售时的最终成本则是8元,运费则占产品最终产品的25%。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下,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改进,缩短了产品的运输时间,降低了产品的运输,加大了产品的流通量,减少了存货和管理费用。

3.2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代物流最显著的特点是加快产品的销售速度,提高了产品的生产量。许多国家选择各国贸易合作,一种产品需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零部件组装完成,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实现了使资源得到了合理运用。各国贸易联系密切,贸易合作关系紧密,使各国产品的设计和理念相互借鉴和学习。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享。在国际市场上,各国和消费者都非常重视产品的速度和质量。现代物流的运输速度和运输质量,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存储时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3.3促进国际贸易多元化发展。

现代物流的运输模式主要有航空运输、水陆运输,陆地运输又分为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运输模式多元化发展。物流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的主要决定因素则是运输模式的效率和品质。全球联运和分段式运输是现代物流运输的主要模式。全球联运模式的开启为国际贸易的持续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段式运输使现代物流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输品质。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对现代物流业来说是高效可行的必须模式。对国际贸易来说,产品的运输一般都是采用容量大、安全可靠的集装箱为主,这样能更快更好的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大型物件采用专门的汽车配送,小型物件则可采用方便灵活的电动车配送。不同的运输方式满足不同的贸易需求,使国际贸易向多元化愈来愈明显,有利于满足国际贸易多元化需求。

3.4加强了国际贸易联系。

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世界各个国家间相互配合与融入,国际贸易要迈向新台阶,走向新征途,现代物流也需要不断升级和完善,跟上国际贸易的步伐。国际贸易不断加大的交易量离不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在国际市场传递着创新、时尚、潮流的理念,国际贸易信息给国际市场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给国际市场的时效性提供了动力。世界各国都在与时尚潮流接轨,因此,在此过程中少不了各国的联系,吸取他国文化精华,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各国的现代物流操作体系更趋完整,合理化,科学化,从根本上加大了国际贸易的交易量,也是各国关系和睦友好。加强了国际贸易联系,为融入经济全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存在的必要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结果。对此,为了让现代物流更好的为国际贸易服务,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现代物流。一是要将我国的现代物流融入到国际物流中去,与国际物流接轨,更要加大变革现代物流业,不断完善升级,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发展。二是单靠企业来完善现代物流也是不可能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做好现代物流业有力的“保护伞”。三是培育高端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业要不断升级变革,需要高端的物流管理人才,所以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环节。成立物流人才培训学校,培育物流高端人才。建立一套更加符合现代国际贸易发展需求的物流操作体系。

发展现代物流,是考验我国能否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考验,因此加大现代物流业发展,缩短与国际物流的差距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必须实现的重要目标。有利于我国能更好的融入到国际贸易这个良好的大环境中,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2]张帅.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0,(28).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三

绿色壁垒也称环境壁垒.当前,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的一些原有贸易保护措施的作用逐渐削弱,但是,绿色壁垒正不断加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严峻的考验,并且,它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深刻的认识绿色贸易壁垒,明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对我们如何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有着深刻的意义.

作者:齐子磊王志刚吴浩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611130刊名:现代商业英文刊名:modernbusiness年,卷(期):“”(4)分类号:f7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四

摘要:社会的发展,推进了电子商务时期的到来,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顺势成为了大势所趋。本文将对新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剖析,简述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必要性以及当前新农村建设目的下所面临的应战,并据此提出对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途径的考虑,以期可以为更多研讨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小论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全球化发展至今,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日益深化,为农村共享变革开放的成果提供着无限多的便利。近些年,应社会经济程度的提升,农产品的价钱也在不时上涨,即使如此,农民的增收仍然是“三农”问题所关注的重点。城乡二元差距在国务长期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全球迈进了电子商务时期,当代农村基于新农村建设普遍应用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成为了殊途同归。因而,应当深化发掘新农业经济当中电子商务的位置和作用,以更好地于当代农产品企业当中提升电子商务的价值,促使其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亦是经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整协作用而完成,相比之下,农村地域的经济程度固然随同着全球化发展的新格局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城市的效劳业和工业化程度大局部农村地域依然不具备,如何重新农村建设视角动身探寻到可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商途径也就成为了摆在农村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面前的理想问题。

一、新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概述。

农产品电子商务,从定义上来看就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组成局部,其特性同普通状况下的电子商务相分歧,亦是需求互联网的作用而完成电子化买卖的一种商业活动。主要用处掩盖了农产品的推行及销售,效劳于于农产品的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理论的过程主要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辅助作用下经过对农产品的普遍宣传提升农产品的影响力,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为详尽的农产品信息供消费者理解并选择,进而经过互联网营销同农产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树立起良好的关系,以便于提升农产品的销售效率。由此可见,农产品电子商务全程均需求依托网络系统,关于协助农产品企业信息传播的普遍性拓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进而全面提升农产品企业的中心竞争力。新农村建设理念自年被提出以来,农村的建设便开端调整方向,集中地努力于打造更多渠道以为农业经济的增长提供更大的空间。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承当起了拉动农村经济的重要义务任务,只要不时提升新农村对发展电子商务必要性的认识水平,才干有效推进电子商务在新农村建设中价值的提升。

二、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必要性。

(一)有利于经过信息对称性的提高降低市场风险。

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农村地域经济程度的落后加之地域条件等限制,致使农村市场很难与经济市场对接,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极为普遍。农村地域是农产品的发源地,保证农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对称性实为保证农户效益的必要前提。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时发展的新时期,互联网的`应用也提高到了新农村的建设中,关于农户来说,传播农产品信息的渠道被全面拓宽,农产品的消费加工等技术也可以经过电子商务平台被更新,协助农户提升农产品消费与加工的技术程度。同时还有利于使农户充沛理解市场行情,从而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诸多风险。

(二)有利于经过营销渠道的拓展突破传统营销形式的固有界线。

农产品有别于其他产品的最主要特性在于自身的生鲜性,不只保质期限更短,对存储环境的请求也更高。从理想的角度来看,农产品的销售也具有范围限制,远销并不可行。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关乎着农户的利益,而长期以来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一直紊乱无序,营销形式被约束。电子商务的应用,直接拓展了农产品的信息传播渠道和销售渠道,传统的受时空影响的营销界线被突破,为农户的增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

(三)有利于经过流通环节的紧缩提升农民的收入程度。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在于保证农民经济程度的提高,农产品销售作为农户赖以生存的饭碗,营销的实效性也就至关重要。传统方式的农产品营销因中间商过多而提升了农产品的升本,招致农产品价钱长期高居不下,影响着农民的收入。电子商务则借互联网平台拉近了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间隔,流通本钱的降低不只能俭省消费者的经济,更在很大水平上提升了农民的收入程度。

(四)有利于经过农产品营销竞争力的提升打造国际化营销形式。

电子商务的应用优势并不只仅在于满足农户经济效益的发展,有利于推进营销供给链的整合,农产品信息的发布在更有力地支撑本身技术程度增长的同时还能有效夯实农产品于市场当中的经济位置,进而借电子商务平台的逐渐完善跟随国际化营销的发展态势。

三、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面临的应战。

(一)对电子商务的注重水平缺乏。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直接推进了电子商务的扩张趋向,固然我国在新时期也同时强调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但不可承认的是我国城乡二元差距仍然存在,农村经济程度的相对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很多农村地域信息化建设程度也就明显受限,加之长期封锁形成的农民信息认识淡薄,关于重生事物的排挤感较强,电子商务的推行无疑艰难重重,对电子商务注重水平的缺乏也就不可思议,成为限制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的主要要素。

(二)政策体系不健全,缺乏规范化保证。

我国农产品价钱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缘由即在于农产品流通标准性的缺失。电子商务在农产品范畴当中的应用起步相对较晚,属于一种新型营销形式,关于政府政策扶持的依赖性较高。但是事实是,相关部门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认识并不到位,因而也就难以构成对此的注重,政策受冷招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发难以为继,关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展开起到的障碍作用不容无视。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安隐患要挟着农产品企业的商务信誉。

农产品电子商务属于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其亦需求面临其他行业电子商务均普遍需求面临的问题,即互联网的风险问题。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中,买卖的主体之间并无理想交集,商业活动的完成也仅仅是基于互联网虚拟平台当中,互相之间的信任是商业协作展开的必要前提。但是农户遭到范围、技术程度以及买卖量等影响,很难在电子商务平台当中提升商业信誉,由此也就会在一定水平上障碍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除此之外还会触及受农村经济和地域条件等限制而形成的网络病毒等隐患,均会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不良影响。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是农产品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随同着社会经济的提高,传统物流也开端趋向于现代物流方向发展,但是这种喜人的现代物流成果常常仅在大城市之间共享,在农村地域特别是经济欠兴旺农村地域则很难装备完好的物流体系。如此,即使是新农村的建设再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再好也会因缺乏物流体系的支撑而逐步衰亡。加之农产品自身对物流程度请求较高,而很多农村地域并具备这种物流才能,比方冷链物流等。

四、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途径。

电子商务在我国历经了十余年发展进程,凭仗着诸多的优势性,电子商务得以在全社会提高,并且发展成为了全球一体化时期国际经济贸易展开的重要平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农村经济的理想意义无须置疑,而农产品营销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最直接举措,与时俱进强化电子商务的应用实为殊途同归。

(一)提升对电子商务的注重水平并加快农业根底设备建设。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因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发必需要以增强配套根底设备建设作为前提。社会的发展已步入现代化正轨,新农村建设目的曾经为我国农村地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提高应用势在必行。对此,政府应起到积极的作用引领农村地域正确认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理想重要性,并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秉着“送科技下乡”理念努力于更好地推进新农村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建设,并重点增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同步完善电子商务根底设备,以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奉献。

(二)完善相关政策以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规范化保证。

政策法规凭仗其硬性的制度约束得以成为一切活动展开的规则保证。电子商务平台自身具有虚拟性特性,因而决议了风险的难以控制性。关于风险的防备,需求相关政策的完善来构筑坚实的壁垒,进而创设出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关于电子商务的应用,国际当中已有《电子商务示范法》,但我国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政策却仍然停留在探究阶段,特别是农产品范畴的电子商务,因而应当进一步将相关政策系统化,以保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平安性和稳定性。

(三)保证农产质量量以提升电子商务企业信誉。

虽然电子商务仅作为农产品销售的一个手腕,但内涵上其又是一种思想方式,电子商务的销售状态完整取决于农产品的质量。因而,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想立足于新农村建设完成长效发展,则必需要从强化农产质量量动手。在城市化进程和全球一体化不时深化的当前,农产品竞争态势曾经愈演愈烈,农产质量量的重要性直接关乎着食品平安,因而只要好的农产质量量才干确保农产品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并有效提升企业的信誉,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树立起的高度信任。

(四)树立并完仁慈好的买卖环境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环节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流入到消费者手中的最终环节,因而在很大水平上决议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买卖质量。而碍于当前农村地域物流根底设备的不完善,只要增强对此问题的整改,才干力推新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对此,需求中央政府予以高度的注重,在给予农产品企业以必要的扶持根底之上,结合中央的各项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完善的物流根底设备,由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顺利展开创设良好的环境。

结论。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在于带动农村经济程度的提升,农产品作为农村地域的支柱产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无须置疑。随着电子商务的提高,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曾经成为了大势所趋。而遭到诸多要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仍然面临着诸多发展障碍,只要农产品运营企业实在立足于新农村的建设目的,充沛提升对电子商务开发的注重水平,才干全力推进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发展之路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2]雷玉梅.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在阜新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战略研讨[j].福建农业,2015(02):2-3.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五

中国的肉类、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曾经被业内人士预期在加入wto后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但以来这些产品却频频遭遇技术壁垒,出口形势严峻。如年初浙江舟山冻虾仁因检查出极微量的氯霉素被欧洲公司退货索赔;欧盟兽医委员会还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虾、兔和家禽肉等动物源性食品;日本对从中国进口的蔬菜实行批批检验的苛刻检验措施;中国出口欧盟的蜂蜜又被以“抗生素超标”为由遭到“封杀”,随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也加强了对中国蜂蜜的检验。如何突破发达国家以质量、卫生和技术标准等为借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成竞争优势和出口现实,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totrade,简称tbt),是指进口国采取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措施、商品包装标签及标志和环境要求等,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进入该国市场形成贸易限制作用。

这些对农产品贸易产生限制作用的技术性措施,原本是为了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经济欺诈行为。但长期以来,技术性贸易壁垒被一些实行农业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所利用,使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恶化。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之所以在最近几年愈演愈烈,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食品污染事件,如肆虐欧洲的二恶英污染畜禽饲料、比利时可口可乐污染、法国的李斯特菌污染熟肉罐头、日本“o―157”和雪印牛奶金葡萄菌污染、横扫欧洲的疯牛病、口蹄疫等,形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许多国家因此而制定了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进口农产品的质量卫生要求更加苛刻。

第二,wto乌拉圭回合谈判以来,农产品关税、非关税措施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wto规则的`约束,但发达国家并未因此而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而是藉食品安全问题,利用动植物卫生检测检验技术措施设置障碍,抬高进口门槛,国际农产品竞争已从过去单纯的关税、非关税措施,转向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的限制政策和措施。

第三,世界经济低迷和一些发达国家国内农业问题的政治化,使农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发达国家农业保护的最有效手段。有关研究估计,70年代在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中,约有10~30%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但90年代以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超过50%。

[1][2][3][4][5][6]。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六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是绿色壁垒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战后,各国纷纷致力于经济建设,普遍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使自然生态系统调节功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唤醒和高涨,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重视物质价值转向以强调非物质价值的绿色价值观,消费观念也由产品的特定需求转向对产品的安全、健康等隐性需求上来。于是,一些国家借以保护其国民的健康为由,凭借其经济、技术的垄断优势而建筑绿色壁垒。

(1)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绿色壁垒存在与发展的直接原因。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限制竞争的空间越来越小,贸易和环境这两个原本相互独立的概念被一条绿色纽带捆绑在一起。尽管国际协议及多边贸易环境公约制定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关贸总协定第20条就将与国内限制生产与消费的措施相配合,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作为“一般例外”条款对待,由于这些条款弹性较大,对例外权的使用至今尚未形成具有约束力的解决国际环境纠纷的和约或规则,这就为贸易保护主义实行绿色壁垒以谋取经济利益提供了方便。

(2)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环境标准为绿色壁垒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内部支持。由于发达国家已通过原始积累的资本使本国经济得到了良性快速发展,为谋求持续的经济垄断地位,往往利用绿色壁垒具有隐蔽性等的特点,凭借自身的先进环保技术,制定十分严格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使处于落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成本和价格优势难以显现。

(3)绿色文化的兴起与流行是绿色壁垒存在与发展的外部保障。绿色文化是以绿色生态为指导思想,以发展绿色生产为基础,以开展绿色营销为保证,以满足社会绿色需求为动力,为使人类更好地发展而设计、创造并使之产生积极成果的一种文化。绿色文化不仅要求生产出的产品是绿色的,而且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统一思想。因此各国纷纷建立专门的'绿色营销渠道或健全自己的绿色产品分销系统,以开拓绿色产品市场、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绿色产品销售量,采取绿色壁垒等措施限制对外国产品的进口。

当前我国的出口主要涉及到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药品等行业。在传统农产品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蔬菜、花生、茶叶、蜂蜜等产品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农药残余含量的标准,新标准不仅扩大了检测项目,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标准要求。严格的环保标准,致使这些农产品的出口量明显下降,传统优势逐渐削弱。在食品出口方面,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昂贵的检测费用和认证费用都增加了产品的成本,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大降低。机电产品方面,欧美、日本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但是由于我国有些出口产品在环保方面的缺陷,给了这些国家设置绿色壁垒的借口。特别是家电业,欧盟于8月13日和将于7月1日分别实施《关于报废电器电子设备指令》(简称weee)和《关于在电器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简称rohs),前者要求生产商负责回收、处理进入欧盟市场的废弃的机电产品,对投放市场的产品加贴回收标志,征收回收费用。

(1)造成了市场准入障碍,限制了产品出口市场范围。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测算,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环保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它们有条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使绿色保护主义日趋强化,而我国由于多种出口产品达不到它们的“绿色标准”而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出口数额减少。在我国出口的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

(2)增加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减少经济效益绿色壁垒的制定实施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它要求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都要符合绿色的耍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由于我国环保设施落后、环保产业不发达、环保技术不高,使国内生产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在产品的外观装潢、出口标签和商业广告上作大幅度调整,接受各种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导致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问费用和附加费用上升而增加出口产品的成本。

(3)对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增加了压力。以机电产品为例,我国现有39种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居全球首位。目前看来,对机电产品出口影响较大的环保法规主要有防止空气污染法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电磁污染防治法规等,其中有许多条款涉及机电产品的性能、排污量限制、可回收率等众多方面,这些条款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不少限制和困难,我国的大屏幕电视、大功率吸尘器等高档家电和信息技术产品对欧美的出口已受到影响。

绿色壁垒有利于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和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环境标准、绿色认证、卫生安全检疫等绿色壁垒的实施,使我国企业意识到产品环保的重要性,促使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同时促使企业为进入国际市场,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内在质量,最终有助于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绿色壁垒促进我国技术进步,有助于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环境管制和环境标准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能达到较高标准企业的发展,淘汰低环境标准产品和不合格产品,促使优胜劣汰。同时绿色壁垒促使我国贸易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促使传统产品不断减低污染密集度,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并诱发企业创新。开发环保产品,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2)绿色壁垒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由于绿色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这就意味着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该类产品的需求量将会有更明显的提高。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绿色产品将成为21世纪世界市场上主要的促销手段。

(3)绿色壁垒在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绿色壁垒促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清洁能源等有利于环境的产品的贸易发展,促进产品向低环境污染、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

(4)对于绿色壁垒,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彻底改变过去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模式和低端低价、以量取胜的外贸增长方式,认真研究对策,走上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同步协调发展的道路。绿色壁垒的风险预警是指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与出口行业、企业和产品免受国外生态环境技术壁垒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或潜在危害面采取一种预防性安全保障措施。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七

(一)教材内容过于陈旧。

(一)补充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互动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入手加以完善,使讲授内容与实际结合更为紧密,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考核方式更加体现学生解决现实贸易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才能够不断改进和提高,培养出市场真正需要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农产品贸易开发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八

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贸易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绿色贸易壁垒的逐渐形成对我国农业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以地区为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阻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旨在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现行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建设绿色防线,并推动我国农业朝着可持续性的绿色农业方向发展.

作者:刘丽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600刊名:农业与技术英文刊名:agriculture&technology年,卷(期):26(3)分类号:f7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业农产品国际贸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