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学习习惯集锦(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9:13:59 页码:14
2023年学习习惯集锦(大全9篇)
2023-11-23 19:13:59    小编:ZTFB

有了一段时间的学习经历,我们可以利用总结来梳理思路。总结要有层次感,结构清晰,避免内容杂乱无章。推荐以下几篇阅读材料,希望能给大家的总结提供一些启发。

学习习惯集锦篇一

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体验之后,幼儿开始要进入小学校园。幼儿园生活与小学校园生活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导致很多幼儿在进入小学后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幼儿园阶段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于幼小衔接,对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学习习惯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小衔接;大班教育;学习习惯。

幼小衔接,简单来说,指的是衔接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与小学学习的过程。幼小衔接是当代幼儿在学习道路上必经的一个阶段,也是会决定其进入小学后整体学习状态、学习基础的重要条件。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对升入大班的幼儿加以指导,基于幼小衔接视角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培养幼儿的聆听习惯,可以使其在进入小学之后认真听讲,遵守老师的要求,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也可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自身素养的提升提供稳定支撑。相比于幼儿园阶段来说,孩子升入小学后,所接触的学习内容会更多,难度也会更高。并且,在小学阶段,一堂课的时间为40分钟。在近一个小时的课堂上,孩子要接受大量的信息。同时在一整天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会接触到不同的科目,而每个科目所传授的信息也是不同的,多以理论为主。但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所接触的学习方式大多为游戏,在两者完全不一样的前提下,幼儿进入小学后极容易产生抵触心理[1]。对此,教师应基于幼小衔接,做好前期引导,培养其聆听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有趣的姓名”这一活动。活动中,幼儿依次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的来历。其他幼儿认真聆听,在几个幼儿为一组完成介绍后,教师可随机点名刚才介绍过自己的幼儿,并要求其他幼儿讲出这名小朋友的姓名以及他姓名的来历。以此培养幼儿的聆听习惯,也可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其记忆能力。

阅读是推动幼儿智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需要通过阅读,刺激幼儿智力的进一步发展,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为其进入小学开展学习活动做好铺垫[2]。首先,教师可创设读书区域,并在这一区域内为幼儿提供一些适合其阅读的绘本。其次,教师可不定期地组织幼儿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中,幼儿可以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阅读过的一些故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书写习惯,也是教师应关注的一大重点。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指导,促使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方式。这一习惯的培养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应对小学阶段老师所布置的一些任务或者作业,同时也可保证幼儿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不会因为不良的书写习惯、书写姿势而伤害到自己的身体。在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可设定一些严格的规章制度,利用规章制度对幼儿的书写姿势形成有效管控。在长时间的坚持下,使之养成肌肉记忆,转化成良好的书写习惯[3]。

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专注能力,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幼儿比较贪玩,身边的事物都能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许多幼儿在进行阅读和绘画时不能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专注能力的训练,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提升幼儿专注能力时,可以通过绘本阅读的方式来进行,在课堂上为幼儿安排阅读时间,首先教师结合绘本中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故事情节的讲述,然后再以声情并茂的形式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高度集中注意力,让幼儿将这种专注的态度投入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在趣味性的讲述活动之后,教师要求幼儿自主进行阅读,鼓励幼儿在专注的学习状态之下对绘本中的画面和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幼儿能够切实提高专注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黄珈琦.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研究[j].电脑迷,20xx(12):189.

[2]王婷婷.在幼儿园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好家长,20xx(96).

[3]严虎.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xx(36).

学习习惯集锦篇二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我是钟xx的妈妈。

钟xx在本学期听老师的话,团结同学,认真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为此,我首先要感谢一年级五班的老师们,是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换来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严格要求,培养了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把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的浓厚起来。

同时,感谢在座的家长朋友们。大家相互帮助与支持,结下了真挚的友谊。钟xx说,她很荣幸,在一年级五班,结识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是在座的家长们,养育了一群好孩子,成为了钟xx生命里的小伙伴。

钟xx是个普通的孩子,在本学期里,作为家长,主要做了以下事情,帮助她的成长与学习。钟xx是个普通的学生,优习才露尖尖角,还要再接再励,继续努力。

1、让孩子吃好早饭。常听到有人说没吃早餐就出门了,这可是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对于青少年来说,不吃早餐直接影响智力水平,科学研究表明,吃蛋白质早餐的孩子智商最高,吃高糖分早餐的孩子智子次之,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最低。所以,我每天都为孩子认真准备早餐:蔬菜海鲜面条,鲅鱼水饺,小油饼,黄米包,杂粮粥,茶叶蛋,牛奶,只要她喜欢的,都给她做来吃。只要是新鲜的食物,孩子都吃的津津有味。孩子的小肚饱饱的,精神头足足的,就容易专心听讲,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2、认真写好作业。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了一天的知识,回到家时,孩子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还是清晰的,但不是最牢固的,老师有的知矢的布置了作业,这些作业就是用来巩固学习成果的。做好了作业,就可以把知识点记得牢靠,记得扎实。所以,我一直要求孩子在第一时间做作业,做作业的时候,不但要做得好,还要做得快。当小孩偷懒,拖拉的时候,我就严肃的对她批评教育,不允许她浪费时间,尽快把作业做完。

3、保证睡眠充分。12岁的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每天的睡眠时间在10小时左右。钟瑞婕现在晚上不看电视,晚饭后外出喝奶、散步,大约在20:30到家,21:00前睡觉。早晨尽可能的让她自然醒,不喊她起床。醒了以后,快速穿衣起床。

4、做一个快乐的小孩。现在大家都看重童年的快乐对于小孩成长的意义。快乐,是衡量小孩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父母除了扮演家长的角色,同时,也是孩子知心的朋友,玩耍的伙伴,学习的榜样。我常常带着xx外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新鲜的环境,新奇的事物,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各种各样的笑,常常洋溢在她那张稚嫩的小脸上。

谢谢老师们,谢谢家长们。

学习习惯集锦篇三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内容如下。

学习习惯是一个人成绩好坏的重要基础,如果你的学习习惯好,那你的成绩肯定好。相反,如果你的学习习惯不好,那你的成绩肯定上不去。

1.爱惜学习用品。

2.专心听讲,积极发言。

3.经常阅读课外书籍。

4.认真完成作业。

5.学完一课后要预习复习。

6.要做课堂笔记。

7.读书要做记号。

8.做好课前准备。

9.按时交作业。

10.不懂就问 。

看了上面这一番话,你应该知道了怎样做良好的学习习惯了吧。

学习习惯集锦篇四

高中尖子生特别会学习是天赋来的吗?非也。特别会学习的高中生一般有一些“特别”的习惯。今天将搜集高中尖子生的学习秘诀给各位高中生参考,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日常的学习,看看能在什么方面改进,向尖子生进发。

什么样的学生才是“特别会学习”的学生?

这就是学习态度。特别会倾听,就是在学习上,特别会学习的尖子生会认真对待老师的建议,例如怎么听讲、怎样记笔记、怎样学会知识、怎样提高能力、怎样拓宽知识、怎么扩大视野等等。这些都是老师经过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很具有实用性。

特别会学习的高中生会善于吸纳老师的箴言,根据老师给的建议,以及自己实际中遇到的情况,深刻领悟学科的特色,适时调整学习方法,进而在学习上得心应手。

这是学习行为的表现。吸纳了老师的箴言,如果完全不行动,最终也不可能获得好的成绩。特别会学习的高中生没有一个是不勤快的。勤能补拙、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是讲学习的深度。问是思考的体现,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去思考,没有去探究,一般真的是很少能够问出问题。

所以求取真知,一定要问。但不去思考,不加探究,看到、想到就问,即使得到了结果,也不一定就理解。所以,自己会干得自己干、自己能做得自己做、自己能想明白的自己想,自己想了还不明白的再去问,自己问时要有准备,问什么,哪里需要指导,何处需要帮助。无疑处生疑,有疑处质疑,遇疑未必即问,有疑不仅要问,而且会问。所以提问是一门学问,“特别会学习”的高中生就能问到点上,人们常说问的有深度,常夸问的好。

思考是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也是整合与加工,更是巩固与创新。想明白了,就是懂了,就是理解了。慎思之,才能明辨之。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就容易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就能够触类旁通,就能够举一反三,就能够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能力提升提高。“特别会学习”的高中生就特别善思考,特别会思考。

能够把自己的看法讲出来,能够把自己的讲解谈一谈,能够把自己的所知说一说,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能力。自己会了、自己懂了还不是真会真懂,能把他人教会教懂,就要自己特别明白。碰撞激活思维,交流促使顿悟。所以,“特别会学习”的高中生就特别愿交流。不会给别人讲述的学生,给别人讲不明白的学生,一定不是“特别会学习”的高中生。

这是讲学习习惯。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应该怎样才能保持优势,减少劣势,才是一个在学习上的明白人。“特别会学习”的高中生知道何时该做什么,下一步该干啥了,哪些内容知识需要加强,哪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哪些知识点需要与老师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特别会学习的高中生把学习的过程安排得充实而有序。

这是讲心态。一个没有信心的高中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逃避的可能性会很大。而一个对自己有信心高中生,遇到困难,首先会想到如何想办法去克服。特别会学习的高中生会特别有信心,无论是面对考试成绩的波动,还是课程难度的加大,都会以淡定的态度去面对,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

一切美好的梦想,在达成之前的那个过程很可能都是很枯燥无味的。圆梦的感觉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在圆梦的这个过程中,自己克服了各种困难、枯燥,不断的去坚持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那个有毅力的自己散发迷人的魅力,整个状态都是积极、向上的。学习上也是如此。在高中,毅力是我们最终考上目标大学的一个保障。无论严寒还是酷暑,特别会学习的高中生总是特别的有毅力,他们能够坚持不懈,他们始终保持热情,他们斗志不减,奋然前行。

目标可以让自己有毅力去努力。人人得有信念,人人得有追求。信念犹如汽油,引领走向卓越。追求就是航向,射击所不可或缺的就是成功击中靶心。没有目标的火箭,在天空中只能盲目地乱窜。没有想法的人肯定是个废人,没有追求的人一定一事无成。理想就是指路灯,鼓舞去进取去奋争。如果相信会成功,信念就会鼓舞你达成;如果你相信会失败,信念也会让你经历失败。特别会学习的学生就是有奋斗的方向、就是有追求的目标。

学习也要有相应的精神面貌。世有朝气才生机。朝气是在任何困厄的环境中都能站起来的力量。无精打采、暮气沉沉,只能削弱斗志,只会丧失进取力。阳光灿烂,花儿才会绽放;阳光明媚,小鸟才会歌唱。朝气蓬勃,才能激情飞扬;充满生机,才能点燃希望;活力迸发,才能铸就辉煌。特别爱学习的学生,每天都是精神抖擞进入教室,拿起书来朗朗诵读,回答问题洪亮清晰,探究思考聚精会神,写记练习走笔如飞,质疑答辩对抗激烈,自习时间专心致志,课间调节兴高采烈,一天都是灿烂,浑身都是活力。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我们一道用信念支撑生活,用行动塑造明天,用激情点燃未来。拼搏进取,昂然前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老师坚信,是鸟就会飞上蓝天;是雄鹰就会穿越高山;是小溪一定会流向大海;是春天花儿一定会绽放。“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城,不倾国,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

学习习惯集锦篇五

为了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主要的途径。下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具体论述农村留守儿童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本文主要以临河小学学生为例进行分析,其原本学校生源结构良好,后来随着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导致该校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从而让该校整体生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社会和学校的因素导致语文学习习惯较差。其中,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书写习惯差、缺乏自主预习和复习习惯、拖欠作业等。

1.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较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习的难度。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合理利用语文教材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同时,老师还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生动例子,让留守儿童的心灵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除此之外,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在遵循公平的原则下,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机会。如: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课堂教学过程中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其能够感受到语文课堂学习的乐趣;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而是应尽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科学应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以此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指导留守儿童写好字。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主要采取下列几项策略:其一,不管是在批改作业和板书的过程中,老师都应该坚持以身作则,做到工工整整。同时,还可以将部分书写工整的学生作业向全班学生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其二,要求学生练字应做到少而精。在指导留守儿童练字的过程中,应该让其明白练字并不是简单的机械抄袭活动,而是一种复杂和繁重的脑力活动。因此,应尽量减少留守儿童练习写字的数量,让学生在长期练习过程中逐渐提高写字水平;其三,提高写字要求。老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写字的过程中,应该制定严格的要求。尤其是留守儿童,应该让其写好每一笔、每一画,从而逐渐养成好好写字的习惯。3.培养儿童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指导留守儿童学会预习的有效方法如下:其一,制定明确的预习目的和要求。老师应在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和要求。其中,主要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阅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且将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这样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其二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习惯。首先,老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向留守儿童布置复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老师明确的任务引导下去展开复习,以便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但是,老师在布置复习任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布置主要的复习范围,而具体的复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同时,老师还应该全面做好复习成果检查评比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辅导措施,促进留守儿童学习语文。4.改变儿童拖拉的不良习惯,培养按时完成语文作业的习惯。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养成拖拖拉拉、应付了事的不良习惯,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作为语文老师,便需要以较强的责任意识对待教学任务,尽量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因此,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留守儿童按时、保质的完成语文作业。首先,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育时间,教育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端正态度,深化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逐渐提高按时完成语文作业的自觉性;其二,老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分层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语文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量。如: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辅导,其完成作业的速度较慢,这样老师便可以给这部分学生预留较多的完成时间。针对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适当放宽作业完成要求,避免打击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其三,严格要求留守儿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应保持字迹工整,坚决避免应付了事,让学生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语文作业。

总之,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学校、语文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够让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只有当留守儿童具备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够促进留守儿童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这对提高留守儿童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李侠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临河镇中心小学。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习惯集锦篇六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那么何为习惯?习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释义: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概括起来就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更改的自动化的行为倾向和需要。那么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长期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一种自动化行为倾向,包括学习的技能,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笔记,看书的重点等等行为。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更是学生今后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终生学习的基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作为常年工作在一线教师岗位的历史教师,在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方面有几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种不同的教育工作者也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在其著作《习惯培养六步走》中就谈了这么五条:一心向学的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的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笔者通过多年的认真观察和研究,结合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具体概括为以下四个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积极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客观评价,能于交流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复习归纳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主动学习而是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于知识的深入探究和为探究活动而做的诸如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等的活动。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教师必须革新观念,由传统的“教”学生变为“导”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历史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在讲述某件史实时,不能只单单看其表明泛泛而论,而是还要深层次的探讨其深层次的原因,背景推动力和影响等,另外某个史实也必须需要其他的相关资料来进行佐证和补充(包括史籍、图片、实物、遗迹、遗迹等)。这些要就就决定了教师在平常授课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通过引导,提供交互式的对话平台等方式,引领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通过一二堂课的示范和讲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这是紧跟着第一个习惯的第二个良好习惯。在学生探究学习资料和收集资料的时候由于学生个人能力和认知水平所限,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可能会对整个历史事件进而产生误读,从而产生完全相反的学习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一旁时时的引导和帮助,时刻关注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的每个阶段,并在关键时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在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比较重要和关系到全局性的地方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在学生收集到了新资料的时候这样提问:这是一段什么样的材料,为什么用这段材料,用了之后有什么问题,在学生通过推论得出一个结论时候提问:为什么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可不可以推出别的结论,还有没有别的材料可以推出该结论等问题。

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常常需要对某个历史人物或某个历史史实进行客观评价。在教材中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有比较确定的评价的,而有一些是没有的评价的只有一些模糊的描述和大致的经过。这就要求学生在对待那些有确定评价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迷信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没有评价或评价模糊时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评价。当然在进行这些评价时许多学生可能存在着片面化,单一化,情绪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团队合作来进行交流和探讨,以期能达到尽量全面和尽量客观的评价。尽管小组讨论后提出的评价也不一定是全面的,也有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多是创见,是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评价显然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体现。所以学会合作交流并能给予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以恰当客观的评价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来学习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

这是最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作为学生必须学会的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虽然课堂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和无可取代的。教师在必要时刻的提醒和引导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教师这种作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的学习中都是其他模式或形式所无可替代的,因此在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地位确立的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应该动摇的。在课堂上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最重要表现就是认真听讲,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维持良好的纪录,及时制止开小差,乱讲话等影响课堂纪录的行为,保持一个宽松却纪录严明的课堂氛围。布置适当的课堂作业,使学生保持一种相对紧张的学习氛围和动力。教师在课后可以进行小结,大体归纳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分析和归纳具体的知识点。在学生准备材料时也可以布置相应的分析归纳题目,让学生养成归纳的习惯。课后作业中布置相应的复习题目,在上课去利用一定时间回顾之前的知识点,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养成复习的好习惯!当然最后一条学习习惯是放之各学科皆准的好习惯,也是学生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非智力因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在坚持不懈的教学实践中,在日积月累中逐步形成和实现。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的坚持下去。相信良好的学习习惯必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从而完成学生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完成教学的最根本宗旨。

参考文献:

【1】孙云晓习惯培养六步走【j】少年儿童研究所,20xx年3月。

【2】付忠莲浅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成功(教育)20xx年1月。

学习习惯集锦篇七

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将轻松地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会独立学习、认真思考,分辨是非,找出要点,学有所成。反之,不良的习惯将阻碍他们正常、优秀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还不知道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他们已经习惯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玩玩乐乐、跳跳蹦蹦;另一方面,刚过了两个月的暑假,娇惯自由。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我们一年级的教师得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们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根据教材内容和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好习惯。

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难免改变不了幼儿园的习惯,课堂上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所以做好小学生的常规,就显得有些困难,怎样才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应做到:

第一,不要太早着急学习课程,要把常规放在首位,因为如果你不把常规搞好,小学生就会很不守纪律,在班上乱跑、乱叫,所以只有把纪律搞好了,你才能正常上课,才能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知识。

第二,如果有一项常规没做好,就要反复的提,反复的练习,严格把关,直到做好为止,例如坐姿不端正,就让他们安静的坐在椅子上五分钟,看看谁坐的最端正,夸夸他们,并在每节课上都反复练习,时间一久,就会养成习惯。也可以采用多提醒,常抓不懈,比如我们班的叶周一鸣,个头小,上课总是坐不住,小手老是不停地动,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举手随口回答问题,我每天不知要提醒他多少遍,现在终于有点成效了。

第三,让他们养成上课看黑板的习惯,努力吸收黑板上的知识,以便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1、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

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生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此时此刻,此材此图,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这是儿童乐园,有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2、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发言。

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他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此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某些不良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地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例如,在教9加几时,我创设了小朋友感兴趣的小猴卖桃子的情境:10个一盒装的盒子里有9个桃子,盒外有4个桃。要求小朋友帮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几个桃?借助这一情境,我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第一层次:让学生借助桌上的学具边操作边表达:从盒外的4个桃子中拿出1个桃子放进盒子,盒里的9个桃添上1个凑成10个,10个加盒外3个得13个。第二层次:教师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的过程,设计好板书,为学生提供思维图式,让学生看着思维图式,清楚完整地表达计算过程。第三层次:脱离各种模式,借助表象进行思维,让学生看到9+4就能说出计算过程和得数,那就是看9加4,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是13。一定的情境,直观的操作,循序渐进的、有层次地训练,为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一年级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我为了指导学生写字,做了一块专用的小黑板,画有四线格和田字格,教学生把字写规范。我经常组织学生展开比赛,展出写得漂亮的作业。特别是优秀的在旁边加红。学生对老师的奖励敏感度极高,经过这种评分制度的实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努力地想得到教师奖给他们的红。教师也可以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必然让学生终身受益。

学习习惯集锦篇八

:我认为一年级刚开始学习的知识点并不难,大部分基础内容在幼儿园都学过。所以,对于刚开始上一年级的新生而言,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他们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可以重点从以下几点入手。

数学书是孩子们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怎么让一年级学生更加有效的利用数学书预习知识呢?老师首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并教给他们有效的看图方法。接着,借助家长的力量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老师会根据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预习的内容,让孩子们回家通过书或者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者一些书上的问题,让家长给孩子们读题,要求孩子们看清书上图画的意思,一些对话提出了什么问题,让孩子们把思考问题的过程说给家长听,或者思考这个问题和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多方面让孩子们在知识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在第二天数学课堂上完整的表述出来,展现自己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长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活动,自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数学就更加事半功倍,同时也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书本的学习外,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们多接触有关数学的课外书籍,来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一年级新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中,他们的思维更具形象性。大家都知道上课听讲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学生接受新知识多少的首要因素。一年级学生上课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无意识的注意力占主导地位;(2)意志力和自觉性比较差;(3)思考方式没有逻辑性;(4)动手操作的规范能力差。为了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以保障数学课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师可以做以下方面的引导:(1)首先要让学生们学会倾听,倾听老师的发言,也要倾听同学的发言,要能听懂他人的想法,教师可以时不时要求学生复述老师或者学生的发言,用来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要认真听讲;(2)其次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话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逻辑思维要清晰有条理,学生说完自己的想法后,老师可以用些许词语进行改善让他们重新复述,最后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3)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当发现表现好的学生,教师用真诚积极的言语或者通过鼓掌等举止来表扬他们;(4)在数学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会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中多采用丰富多彩的图画或动画,用一个个小故事连接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通过各种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新知识的练习,长久下来,学生就会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5)最后,要教会学生教学用具的操作,对于用具要轻拿轻放,每次用学具前要认真听老师提出的明确要求,按顺序进行操作,老师也会在操作过程中检查学生的行为,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不仅能巩固课堂上新学的知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积极的意义。由于一年级的特殊性,在做课堂作业的时候,学生经常会写写然后做各种小动作,心神不定。为了课上养成认真作业的好习惯,我会先将自己写的规范的作业给学生看,展示一些优秀的作业,然后给予盖章奖励。一年级学生对老师的奖励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也大大加强了。

对于一年级的回家作业,光靠老师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所以有机会我就会向家长渗透一年级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做到家庭辅导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上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1)家长认真读题,学生仔细听题。作业的时候要求学生边听边想,理解题意。

(2)规范书写。课堂上教给学生正确的作业方法,例如:写数要清楚规范等,在熟练情况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细心计算。计算是小学最基础的技能。我们要长期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数感。计算时要沉着冷静,切勿草率心急,不管难、易都要仔细看清题目,认真对待。

(4)检查改错。做题有错是难免的,不要怕错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的时候要认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

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记忆力也很好,所以只要老师引导得法,家长配合得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难事,也会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习惯集锦篇九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对于初中生品德的养成和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须着重从这两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习惯与品德。

关键词:品德;教学效果;家校配合。

利用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发展终身受益。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孩子、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

一个人学习习惯不好,效果就往往事倍功半。

习惯是在长时间、多方面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单靠某一方面的努力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需要家长的配合。比如:可以利用家校通、人人通实现与家长的互通,及时将上课的表扬与批评名单通过家校通、人人通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教育。

思想品德课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开始可能有点“累”,但只要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生活中很自然的事情。最终帮助孩子们在各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