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汇总(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9:38:03 页码:9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汇总(汇总8篇)
2023-11-23 19:38:03    小编:ZTFB

总结是学习的目标,通过总结可以检验和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总结不仅要注重事实的陈述,还要分析原因和找到问题的根源。掌握一些总结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写出精彩的总结。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汇总篇一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

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我曾定义英雄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这是刘劭《人物志》上的话)随后又自己加了一条道德高尚。有人指出按照这么说法三国还有几个英雄?—对了!此兄可谓一针见血,我的目的本来就在缩小英雄的范围,先框定在操,亮,瑜三人之内,最后再把我所说的英雄桂冠带在我最心仪的人物周瑜身上。我的英雄之说本来就是耍个小花招,现在自己露馅,目的不言自明。因为按照我说的条件周瑜最符合,所以我今天就在这里具体说说周瑜怎么是个正真的英雄,一个完美的英雄!可能我本人对他很偏爱多少有些溢美之词,但周郎受歪曲这么多年,难得正正名也是应该的。

下面就总论一下他的完美,因是总论文章分几个部分,可能冗长了一点。

一.周瑜的完美。

翻开正史我们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好象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周瑜除了符合我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如说诸葛亮是高风亮节的话,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无可挑剔的。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至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谣言流传,非比那些凶凶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如果仅具德,才,风度,和诸葛亮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诸葛是名士风度)但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我最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啊!

二.周瑜历来受到的误解。

由于三国演义为了塑造诸葛亮形象把周瑜当作了主要陪衬人物,小说中和他在大众心里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虽然由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好多人已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并不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但还是有些人对周瑜有误解,我即说了周瑜完美就要说清这些误解,当然和小说有关的不论,只谈历史层面上的。

误解一:周瑜的成功就是一个赤壁之战,而赤壁之战本是糊涂帐。可能是曹操烧船自走,周瑜是侥幸成功没什么了不起。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汇总篇二

自董卓及其部属李傕、郭汜之乱后,那位叫做刘协的献帝,不仅是名存实亡,而且已命悬一线,最先刘协为董卓手中的玩偶,前边的那个小皇帝刘辩已作出样子,在被废黜不久就被董卓所鸩杀,献帝还能存活多久,全在董卓一念之间。之后为李傕绑架,成为同郭汜争权夺利的筹码,担惊受怕中,汉献帝及其百官、内宫嫔妃宫女们从长安逃到河南,诚为当时民谣所说的那样:“侯非侯,王非王,千骑万乘走北邙”《献帝春秋》。中经杨奉、董承赶来救驾,最后为曹操迎接入许昌,自此才得以安身。

曹操迎接汉献帝未必是忠君勤王,更多的是,他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以膺服天命为己任,迎接汉献帝安居许昌,就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听”的特殊资格。打着皇帝这面旗帜,不仅受到封建士大夫拥戴,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戴,招兵买马、积蓄粮草容易一些;更重要的是,讨伐不听命皇室的军阀时候(实际是不听命于曹操),未曾出兵已占尽政治优势,已将对方推到不义境地,戴上了叛逆谋反的帽子。因了他挟有政治优势,更兼之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从公元192年——2的中,曹操陆续剪灭了军阀韩遂、马超、陶谦、吕布、袁术、袁绍、袁谭、袁尚、袁熙、刘琮等,平定了乌桓叛乱,使黄河流域亦即全国三分之二富庶地区得以统一,仅留下东南六郡的孙权,益州的刘璋,汉中张鲁和四处流窜的刘备四支军阀。

当时曹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汉献帝不过是一具傀儡,是图章皇帝,然而曹操并没有黄袍加身,代汉自立。这不是曹操对汉室心存耿耿忠贞,是政治形势不允许取代。所谓的政治形势不是别的,是封建士大夫和民众的皇室情结。东汉王朝虽在黄巾大起义后已名存实亡,但依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皇室情结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始终阻止着正常的改朝换代;更加之汉献帝虽年幼无知,却不是暴戾专横、作恶多端的独夫民贼,社会方方面面对他还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独当一面的异姓带兵将领,虽然都是曹操一手培植提拔或者收服笼络的可靠将领,但在长期征战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成为地方实力派人物,很难保证在东汉王朝和曹氏集团二选一时候站在哪面,所以曹操不轻举妄动,不愿因取代引起内乱,引起战争。公元212月,曹操曾说过:“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以此表明没有觊觎之心。这不是曹操真心话,权臣和皇帝之间诡谲多变的微妙关系,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危险平衡,牵动一发就可能造成宫廷地震,两者都不会君明臣忠的泰然处之,以曹操之明,他当然看到其中的风涌雷动。之所以还要这样说,不是掩耳盗铃式自欺,而是在麻痹别人,增加自身的安全系数。

公元2,孙权上书称臣时,同时说天命劝曹操称帝,曹操看罢来信后骂道:“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耶!”这不仅是曹操对孙权捧杀的警惕,也是对代汉而立政治风险的评估。当时夏侯惇、陈群、桓阶等认为,曹操南征北战30多年,功勋卓着,羽翼丰满,人心归附,时机已经成熟了,应顺从天理民心,黄袍加身,代汉自立。曹操知道自己的来日已经不多,宁可将阻力估计得高些大些,不能将阻力估计得小些低些,不愿意天亮时尿在床上,那时会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上天不会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也没时间改过重来,故而委婉谢辞道:“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操有两次可以名正言顺地代汉自立的机会。第一次,公元2,车骑将军、献帝妻舅董承怀揣衣带诏,纠集长水校尉种辑,将军王子服、吴子兰,议郎吴硕以及刘备等人,准备发动宫廷政变杀害曹操。这标志着,曹操同汉献帝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发展到你死我活的程度,而且已麻风出面,不可协调。阴谋破败后,如果加以彻底追究,汉献帝这位幕后黑手难辞其咎,乘机废除不无不可。但是曹操并没有追究到底,只是严惩了前台的董承等人,甚或,连核心成员都未仔细清查,以至于使刘备这样的大鱼得以漏网,汉献帝更安然无恙地稳坐龙椅。第二次,公元2,汉献帝通过伏皇后指示父亲伏完,阴谋再一次发动宫廷政变杀害曹操。照理说,一之已甚,岂可再乎?汉献帝这次应该受到惩罚了,但依然没有!只是伏皇后父女弟兄等人伏法被杀,汉献帝依然坐在龙椅上免予追究。这不是曹操宽仁厚德,他没有这种雅量。没有废除汉献帝原因,依然是顾忌到当时的政治形势,担心抢摘了生西瓜。

东汉王朝的江山,在董卓和李傕、郭汜之乱后,葬送得一干二净,点滴未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24年,南征北战得来的整个北方,都是曹操打下的,同东汉王朝的江山社稷没有瓜葛,汉献帝不过是曹操委托的保管员而已;套一句现代经济术语,整个北方的疆域,是戴着公有制红帽子的私人企业,曹操才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曹操以家族子弟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等人为为核心执掌军队,异姓军事将领臧霸、张绣、张辽、徐晃、张合、乐进、李典、于禁等,都是曹操通过多年考验信得过的铁杆哥儿们,已经成为清一色的曹氏党徒。朝廷官员。相府官员等,也是曹操通过不断筛选,不断清洗,不断培养提拔的亲信。东汉皇室早被边沿化为一具空壳,并逐步从封建士大夫和民众的头脑中淡出。即令如此,曹操不敢贸然的黄袍加身,说明由臣位荡向君位的秋千摆动,是一个极其复杂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联想一下诸葛亮。西蜀的益州地盘,是刘备打下来的,同诸葛亮没有多大关系;西蜀的文臣武将,是刘备多年培养提拔或收降,同诸葛亮没有渊源;诸葛亮执政时候,军权还在涿郡籍和益州籍将领手中,诸葛亮身边不仅没有掌军者,甚或,荆州籍帮派体系尚未形成;更加之诸葛亮同益州民众没有建立起信赖关系,凭什么取代刘禅自称皇帝!形式决定,诸葛亮取代刘禅的,只能是一个漫长过程。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汇总篇三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魏太和元年,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督战。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郃乘势困败,失去要地。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平二郡。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诸葛亮于上邽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待魏军逼近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设伏张郃后,还师汉中。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驻五丈原。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汇总篇四

公元2,张绣跟随曹操去柳城征讨乌桓,还没有到达就死了。《三国志·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曹操的儿子曹丕因为曹昂的死对张绣不满,说:“你杀了我哥哥,怎么还有脸面见人呢?”张绣心里很不安,最后自杀身亡。

但在民间评书中却是这样描述张绣之死的:张绣被封“宛城侯”,人称“北地枪王”,使一杆虎头金枪。他是武术名家童渊的大徒弟,战宛城时因胡车儿偷走典韦的双戟,张绣才得以枪挑典韦,他的“百鸟朝凤枪”便威震天下。后来,他与赵云大战三百回合,被赵云的“七探蛇盘枪”杀死,从此赵云成了真正的枪王。赵云和张绣的武艺可是同一师傅传授的。

现在,有一本网络小说《北地枪王张绣》,主要讲述一个现代男子穿越回到三国时期,成了“北地枪王”张绣,演绎了一段“张绣”的全新故事。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汇总篇五

历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

学习。

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青少年儿童学习的心理特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魏明帝太和元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密谋反曹。当他得到孙吴、刘蜀的暗中支持后,便在新城(今湖北房县)举起了义旗。

消息马上传到驻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阳)的曹军元帅司马懿那里。司马懿一听,左右为难。因为按一般程序,举行重大军事行动要获得朝廷的批准,自己应请示报告,得到皇帝诏书才可对孟达进击。但那样一来,从宛城到朝廷所在地洛阳(今河南洛阳)来回有1200里地,快马也要十来天。若孙、刘兵再来相助,那就难征讨了。怎么办?自行采取行动吧,朝廷已有嫌自己权势过大的迹象;等皇帝诏令吧,将对国家不利。思量再三,司马懿觉得还是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于是一边上疏报告情况,解释原因,一边率大军即刻进发。

为偷袭敌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懿让三军偃旗息鼓,分为八队齐头并进,昼夜兼程,1200里地八天就赶到了。

司马懿兵一出现,马上在孟达军中引起一片惊慌。原来计划,司马懿请示朝廷后率兵至此,少说也要一个月。孟达已按一个月的。

时间。

安排了加固城墙的任务。新城内粮草充足,而司马懿劳师远进,粮草不可能带多。待坚固工事修成后,则坚壁不出战,等司马懿粮草不济无奈退兵时再突发袭击,定能取胜。哪知司马懿仅八天便到了新城,一下子打乱了孟达的部署,新城目前城墙不坚固的弱点一下子暴露出来。

司马懿稍事休整,便挥师杀来。孟达部将邓贤和李辅等见大势已去,开城门投降。司马懿挥师杀进城去,斩杀孟达,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受到朝廷嘉奖。

刘备新亡,称帝不久的曹丕乘机联络五路大军伐蜀,想成就统一大业。这五路兵是:一、辽西(今辽宁义县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二、南蛮王孟获起兵10万,攻打益州(今云南晋宁东)、永昌(今云南保山)等郡;三、孙权起兵10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今四川三台西北);四、降将孟达起上庸兵10万,西攻汉中;五、曹军以大将军曹真率兵10万,攻打阳平关。50万兵马五路来犯,蜀国闻此消息,上下惶惶不安,倾国之危,迫在眉睫。这时。

诸葛亮。

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这可急坏了众君臣。后主刘禅亲自去亟相府探望,却见诸葛亮正在池边悠闲地观鱼。原来诸葛亮这几日正闭门考虑退兵之策,他告诉焦急万分的后主:“陛下不必忧心,四路大兵我已退了。惟东吴一路,我正考虑派谁作使者前去,退之容易!”刘禅一听大喜,这才放下心来。

蜀大将马超世居西川,在羌人中威信极高,被称为“神威天将军”。诸葛亮星夜传檄,令马超伏四路奇兵,镇守西平关。西番兵出西平关,见到马超,不战自退,吓回去了。这是第一路兵马。

南蛮孟获兵马强悍,但他们生性多疑。诸葛亮派人飞报大将魏延,令他率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入左出,以疑兵之计阻击孟获。孟获见到蜀兵四出调动,以为主力兵马在此,撤退回洞了。这是第二路兵马。

叛将孟达,诸葛亮了解到他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故他派人送了一封李严的亲笔劝诫信给孟达。孟达接到信后,兵马走到半路,“忽然染病不能行”。这是第四路兵马。

阳平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诸葛亮谴调赵云引一军把守,守而不战。曹真率大军无法攻破,只好折道而回。这是第五路兵马。

关于第三路东吴之兵,诸葛亮后派邓芝为使者前去说项。邓芝从容不迫,向孙权陈述了联蜀对魏的利害,孙权为之所动,又见其它几路兵马都不战而败,他干脆没再发兵。

一场气势汹汹的五路兵马来犯,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军师诸葛亮兵不血刃地消解于无形之中了。

刘备闻听关羽被杀,悲愤交加,他不顾诸葛亮等人的苦苦劝谏,亲自率领70多万大军出川伐吴。蜀军一路连战皆胜、势如破竹。东吴上下恐慌,孙权采用阚泽的建议,拜年轻小将陆逊为兵马大都督。陆逊受命于危难之际,沉着镇定、巧用智谋,最后用火攻一举击溃了刘备大军,从而改变了三国的局势。这就是被。

毛泽东。

誉为以弱胜强典型战例的“吴蜀彝陵之战”。

面对刘备的强盛攻势,陆逊采用了坚守不出、拖垮敌军的战术。他下令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得出兵迎战。这使得东吴一班急于出战复仇的将军大为不满,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嘲笑陆逊的书生懦弱,无奈陆逊有尚方宝剑在手,他们不得不从。

刘备派老弱兵士在关前辱骂搦战,后面隐藏重兵,想诱敌深入,然后围而歼之。

东吴将领被骂得火冒三丈,都请命出战,陆逊看出其中有诈,仍不让出战。刘备无奈,只好率大队人马出走。东吴将领见到武装齐备的蜀军经过,胆颤心惊,心中暗暗钦佩陆逊的胸有成竹。

当时正是酷暑盛夏,远道而来的蜀军既累又热,刘备久攻不下,只好傍山林下寨,待秋天再出击。陆逊见蜀军树栅相连,纵横700里下营,正中下怀。如此宿营,首尾兼顾,的确坚固,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最怕火攻。一旦火起,无法营救。陆逊正希望蜀军如此,以便他大显身手。当时的魏主曹五及远在成都看守大本营的诸葛亮都事先看到了这一点,诸葛亮前去通知已来不及,而曹石却想等东吴大胜追击时偷袭江东。

时机已到,陆逊却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首先进行了一次试兵,以骄敌志。他派末将淳于丹率5000兵马攻击敌营,这是东吴坚守以来的第一次出击,结果大败而归。

刘备得胜,愈发轻视陆逊,不再警惕。第二天夜里,陆逊派主力来到时,蜀营已察觉先兆,刘备却毫不介意:“昨夜已杀尽,他们还敢再来吗?”陆逊首先在大营前后纵火,火借风势,蔓延开来,蜀兵大乱奔窜。陆逊的兵马四出夹攻,蜀军大败,死伤无数。幸而从川中赶来的赵云搭救了刘备,逃往白帝城。经此大劫,刘备一病不起,最终死于白帝城。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汇总篇六

历史本身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合起来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历史故事,那么三国演义的故事又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三国演义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那是东汉晚期时候,知识分子地位比较高,有一些所谓名士,占据着相当可观的偶像地位,常有粉丝主动扑上来,给他们高官厚禄或者自己的女儿。有个叫黄允的,就遇到了这种好事。

黄允所在的时期,政治黑暗,宦官当道,知识分子出于对社会现状的反对,就拒绝做官出仕,以表达自己不与宦官同流合污的决心。慢慢的社会上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你越拒绝,就越出名,人家就越觉得你有才和清高,达官显贵们也就越想和你结交。纯粹的名士会拒绝到底,并且保持自己作为一个在野党和批评家的姿态。有些聪明的名士则把这种方式作为一种炒作手段,自己的身价炒高价钱合适时择机上岸做官,只要姿态做得好,一样会被人尊为有社会良心的清官。因此此举可说是名利双收、人财两得的良方。

黄允之前的炒作一直很。

成功。

首先他的确有才长得又帅因此年少即有大名。当时最有权威的人物品评大师郭林宗曾感慨说:“你要是能笃守善道凭着你的过人之才足成伟器。”黄允后来表现得很“守善道”许多高官慕名拜访他他都自称养病不见宾客。高官们派人早晚到门上问候病情他也拒绝不见。如此一来他的名声就更响拥有了更多优质粉丝。其中一名“铁丝”袁隗官位司徒属于政治局委员级别粉黄允粉得不行非要把侄女嫁给他就派人去提亲。

这倒是个上岸的好机会,等于一步跨入太子党行列,唯一的障碍是黄允已婚了。对袁隗来说,这不算什么,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何况是件普通衣服,换掉就行了。而对黄允来说,考验他的时候到了。究竟是真清高还是伪君子,就看你面对诱惑时的表现,而黄允,没能抵抗住飞黄腾达的诱惑。他决定休妻。

他的妻子夏侯氏,此时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女人应有的风度,她没哭没闹没拒绝,仅提了个要求:夫妻一场,亲戚一场。临离开黄家前,希望能和黄家亲友一起吃顿饭,也算是个送行仪式。这个要求很合理,黄允答应了。

吃饭那天,到场亲朋好友共达三百人。那时候没有电视直播、没有无线信号,想扩大影响,只能让人到现场来——这就是夏侯氏策划的场景。

酒过三巡,夏侯氏作临别发言。当全场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她身上时,她开始说话。毕竟夫妻一场,没有人比她更了解黄允——不仅包括黄允的那些优良名声,还包括黄允做过的各种龌龊事。一个能用妻子换前途的人,想必私下还干过不少表里不一的勾当,这一切,夏侯氏都掌握。就在这三百人面前,她将这些都数落出来,共计15件。发言结束,从容离席回家。

这个男人从此身败名裂。10天后,黄允在一片指点声中悄悄逃离家乡,不知去向,他的前途完了,他炒作多年的名士身份,也结束了。

曹操为立太子的事拿不定主意。大儿子曹昂,二儿子曹铄,一个战死,一个早夭,三子曹丕。

勤奋。

听话,各方面还不错,按长幼顺序当然应立曹丕为太子,但是,他的另一个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深得他的宠爱,立哪个为太子,曹操举棋不定。

一日,曹操屏退左右独留下贾诩,曹操先是长叹一声,说出自己的心事,然后问贾诩有什么建议。贾诩站在旁边,眼望帐外发呆。

曹操又问了一遍,贾诩还是没有听见。曹操大声喝道:“文和!”

贾诩这才反应过来,转头作揖,面无表情地回答:“丞相。”曹操不满地说:“我和你说话呢,你为什么不理我呢?”

“我在想一件事,所以才没理你。”

“你想什么呢,说来听听。”

“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啊。”(袁绍临终前立了三子袁尚为太子,后导致自相残杀,造成袁绍势力的最后瓦解。刘表也是如此。)。

曹操盯着他老半天,突然大笑起来,不再提此事。公元220xx年,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曹丕即位后,封贾诩为太尉、魏寿亭侯,几年后贾诩病逝,享年77岁。

几十年后晋武帝司马炎一心想让自己的傻太子登上皇位,傻太子司马衷发表了雷倒众生的话语“饥民们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太子的老师卫瓘认为此人若是做了皇帝,天下堪忧,一直伺机劝告晋武帝改换太子。

一日,晋武帝大宴群臣,卫瓘假装喝醉,倒在晋武帝的御座面前,他用手抚摸着座位,嘴里含含糊糊地说:

“这个座位太可惜了!”

司马炎马上懂得了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假装听不懂,说:“你在胡说些什么,准是喝醉了吧。”接着,吩咐侍从把卫瓘扶起来送走。

司马炎一直没有改换太子,公元290年,司马炎病死,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即位后,皇后贾南风以“废立之谋”的罪名,将卫瓘及全家斩杀,卫瓘享年72岁。

作为著名谋士,贾诩与卫瓘都以智谋著称,卫瓘被称为三国后期第一谋士,至于贾诩,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这样评价:“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

时间。

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在太子人选的表达上,两人都运用自己的机智,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可见二人水平不相上下。只可惜,一个是谋士装傻,一个是皇帝装傻,谋士装傻是为了保全自己,皇帝装傻那就没治了。

东汉末年,曹操在朝中官居丞相。一日,他将家乡美酒二十坛晋献给朝廷。当时的皇帝是汉献帝。献帝品尝之后,连称“佳酿”,即将其中十坛赐给各位大臣。为了赏赐酿酒者,将御用二十只白瓷坛赐给酿酒人。

曹操进贡朝廷之酒,是当时谯城北四十里减家店的减洪槽坊酿造的。减洪得此白瓷坛,如获至宝,不敢擅用。一天,他忽然想了一个主意,决定做一件千古美事。于是就把这二十只青花白瓷坛,全都装上自酿的好酒,封好口,深埋地下,告诉子孙:千年后始得扒出。说此酒至千年,人喝了如饮仙丹,可以壮骨长寿。子孙们无不遵从。其实这酒究竟埋到了何处,也只有他老人家一人知道。直到他老人家去世,也没有说出来。日子一长,也就无人提起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弹指间五百多年过去了。到了唐朝,减家槽坊的人挖井的时候,挖出一个黑瓷坛来,打开封口,你猜里面是什么?只有一枚竹简。简上有字,写道:“御赐白瓷坛十双,装自酿佳酿埋于三尺地下,千年后始得出窖。大汉建安三年四月吉日,减洪窖。”

减家人看了,竟也莫名其妙,在周围挖了一挖,没发现有白瓷坛。消息传到城里,县官感到稀罕,命将坛子和竹简送到县衙。县官一看,认为是宝物,不敢隐瞒,就进献给朝廷。当时的皇帝是玄宗皇帝。玄宗嗜酒,就下了一道圣旨给减家槽坊,命将那二十坛美酒挖出,进贡朝廷。减家着了忙,发动族人,将附近宅院全翻了一个遍,也没找到。可是圣命不可违,怎么办呢?他们就暗中到城内古董店里,买了一个白瓷坛,把自己酿的古井好酒装了一坛,献给朝廷,声称是刚从地下挖出的。

玄宗皇帝打开坛口,立刻满殿醇香。他品了一口,立刻拍案叫绝,连说:“好酒!好酒!”即与贵妃杨太真尽情享用。一天,杨贵妃对玄宗说:“再令他们着力挖,总能挖出,不过得派钦差监视,不然,人情大似圣旨呀,怕挖出十坛也送不上来一坛呢!”玄宗觉得有理,就派钦差赍圣旨,前往亳州减家店挖取千年古井酒。可是,适得其反,在钦差的监视下,直挖了七七四十九天,几乎把整个减家店地翻三尺,一滴酒也没找到。钦差垂头丧气地回京交旨,玄宗皇帝大为扫兴。不过,杨贵妃恍然大悟:“皇上,这里面一定有人欺君枉上!能挖出一坛,为什么那十九坛竟挖不出来呢?”于是玄宗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派钦差前往查讯。经过审理,减家槽坊的人说了实话,说以前献上去的那坛美酒并不是从地下挖出的,而是新酿的。钦差品尝一下他们新出的佳酿,果然醇香无比,就带了几坛新酿的古井酒返回京城。

玄宗皇帝得知,又品尝了古井美酒,非常高兴,不但赦免了减家的欺君之罪,还令他们年年用此酒向朝廷进贡。古井贡酒从此就更名响了。

再说,汉朝时候减家埋的那二十坛美酒哪里去了呢?人们议论说,当时埋于三尺地下,事隔五百多年,由于历次黄水泛滥,层层淤积,再加上修房垫地的积土,恐怕沉没地下三个三尺也不止了!地翻三尺如何能见得到呢?现在此酒深埋地下已将近两千个年头了,若能挖出,说不定比蟠桃会上王母娘娘的千年酿葡萄酒还美呢!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汇总篇七

建安十三年七月,刘表新死,曹操率军五十万南征荆州,刘表次子刘琮袭职,降了曹操。曹操攻刘备,刘备不愿诱杀刘宗以夺取荆州,弃新野而移兵樊城。后又弃樊城往襄阳撤退,百姓随其同行。

众人劝刘备齐民先行,刘备不肯。来到襄阳城下,刘宗拒绝刘备入城,刘备无法治好前往江陵。行进途中,曹军杀来,冲散了刘备队伍,赵云七进七出救下阿斗,张飞在长板桥断后。

张飞叫随从的二十余个骑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立马桥头,面对桥西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大吼,吓死了夏侯杰,一时乱了曹军阵脚。曹操只得急令退兵,使得刘备在关羽、诸葛亮的接应下退入江夏。

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慌乱中,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军中寻找。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

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

曹将杀来,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董卓收服猛将吕布后,威势更盛。并于当年(189年)九月废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而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然后,董卓自任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第二年,董卓又派部下鸩杀少帝(弘农王),。绞死唐妃,甚至夜宿御床,篡位之心毕露无遗,他的行为激起了朝臣的普遍愤恨。

渤海太守袁绍与司徒王允秘密联络,要他设法除掉董卓。但文弱书生出身的王允面对骄横的董卓无计可施。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他便以庆祝生日为名,邀请群臣到自己家中赴宴,商讨计策。

席间,酒行数巡,王允突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司徒贵诞,为何悲伤?”王允说:“今日其实并非我的生日,因想与诸位一叙,恐怕董卓疑心,所以托言生日。董卓欺君专权,国将不国。想当初高皇帝刘邦诛秦灭楚,统一天下,谁想传至今日,大汉江山即将亡于董卓之手!”

王允边说边哭,众官也皆相对而泣。唯骁骑校尉曹操于座中一边抚掌大笑,一边高声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吗?”王允闻言大怒,对曹操说:“你怎么不思报国,反而如此大笑呢?”曹操回答说:“我不笑别的,只笑满朝公卿无一计杀董卓!我虽不才,愿即断董卓之头悬于国门,以谢天下。”王允肃然起敬说:“愿闻孟德高见2”曹操说:“我近来一直在奉承、交好董卓,就是为了找机会除掉他。

听说司徒您有七宝刀一口,愿借给我前去相府刺杀董卓,虽死无憾!”王允闻言即亲自斟酒敬曹操,并将宝刀交付曹操。曹操洒酒宣誓,然后辞别众官而去。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到相府,见董卓在小阁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董卓一见曹操,便问他为何来得晚。曹操回答说:“乘马羸弱,行动迟缓。”于是,董卓即让吕布去从新到的西凉好马中选一匹送给曹操。吕布领命而出。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即想动手,但又怕董卓力大,难以制服。正犹豫间,董卓因身体胖大,不耐久坐而倒身卧于床上并转面向内。曹操见状急忙抽出宝刀,就要行刺。

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到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道:“曹操干什么?”此时吕布已牵马来到阁外。曹操心中不免暗暗发慌,他灵机一动,便表情镇静地双手举刀跪下说:“今有宝刀一口,献给恩相。”董卓接过一看,果然是一把宝刀:七宝嵌饰,锋利无比。董卓便将宝刀递给吕布收起,曹操也将刀鞘解下交给吕布。然后,董卓带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趁机要求试骑一下。董卓不加思索便命备好鞍辔,把马交给曹操。曹操牵马出相府,加鞭往东南而去。

吕布见曹操乘马远去,便对董卓说:“刚才曹操似乎有行刺的迹象,及被发现,便佯装献刀。”在吕布的提醒下,董卓也觉得曹操刚才的举动值得怀疑。

正说间,董卓的女婿李儒来到。李儒是董卓的谋士,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一听董卓介绍曹操刚才的所作所为,便说:“曹操妻小不在京城,只独居寓所。今差人请他来,他若无疑而来,便是献刀;若推托不来,必是行刺,便可逮捕审问。”董卓即依照李儒的主意,派遣四个狱卒前去传唤曹操。良久,狱卒回报说:“曹操根本不曾回寓所。他对门吏声称丞相差他有紧急公事,已纵马飞奔出东门去了。”李儒说:.“曹操心虚逃窜,行刺无疑。”董卓大怒,便下令遍行文告,画影绘形,悬赏通缉曹操。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汇总篇八

有一个女孩,16岁那年,她问老师,中国哪所大学最好?老师说,北大。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坚定地说,我一定要上北大,而且一定要读到博士。后来,她果然考上了北大,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那年,有的同学去了社科院,有的留校任教,她也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她拒绝了。有人问她,为什么放弃稳定而又受人尊敬的职业呢?她说,这种生活我已经历过,我更希望有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恰在此时,中央电视台创办《东方时空》,她颇有兴趣,就去试了一下,这一试还真成了。

她叫王利芬,从象牙塔出来后,她开始了一段不同以往的人生道路,成了央视《新闻调查》的一名记者。此后几年,她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全都奉献给了《新闻调查》,节目做得风生水起,颇得观众好评。她再接再厉,先后担任《对话》栏目的制片人兼主持人及《经济信息联播》《全球资讯榜》等节目的总制片人。然而,就在一切步入平稳的轨道后,她却产生了一个暂停的念头。她觉得,自己在国内的电视圈子里游刃有余,但好比坐井观天,要想知道更广阔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必须跳出去看看。

她再一次上路,风尘仆仆地奔赴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留学期间,她除了完成异常艰苦的英文论文外,还陆续完成了多达几十人的访问。采访对象既有享誉世界的节目主持人汤姆·布罗考、蒂姆·卢瑟特、华莱士等,也有《60分钟》《早安美国》、cnn国际频道等著名栏目和机构的总制片人、总编辑、高级撰稿人。在美国先进的电视制作理念洗礼下,她越发感到,中国应该能有个节目以赢者的姿态激励年轻人,让他们相信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创造财富神话,找到一条接近梦想的现实途径。

回国后,她以“创业”和“励志”为主题,马不停蹄地创办央视重点栏目《赢在中国》,任主持人兼总制片人,并亲自为主题曲作词,歌曲的名字意味深长,叫《在路上》。《赢在中国》吸引了15万怀揣创业梦想的选手、3000万的风险投资、数十位如马云、史玉柱、牛根生、柳传志这样的企业家。节目一经推出,立刻好评如潮,收视率达到了同一时段播出的其他财经节目的350倍。然而,《赢在中国》的大获成功并不能停止她追逐和前进的脚步,一个声音在她的内心日益萌动——我要创业。

2009年9月,她在博客里公布:我已辞去央视公职,创办网络电视平台优米网。为什么要创办这个平台,她深有感触地说,我曾经在学校读了23年的书,然而每一本书都不如与一个智者的谈话精彩,这种谈话可以开采出心灵的富矿。因此,网站创办伊始,她就推出一个名为“名人时间拍卖”的栏目,首期参与时间拍卖的,是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对她选择创业,有人很不解,问,你已是知名主持人,又有央视的平台,何必从头开始创业呢?她笑答,因为创业是在寻找自己的路,而不是走在一条别人已经铺好的路,人生不该一成不变,我喜爱挑战与创新,喜欢在路上的感觉。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