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枫桥夜泊教案(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9:25:08 页码:9
枫桥夜泊教案(实用10篇)
2023-11-13 09:25:08    小编:ZTFB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编写一份合格的教案呢?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立中心任务;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外,教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编写教案时,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教学更加有效。最后,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教案编写的常见问题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指导。

枫桥夜泊教案篇一

转欹—枕风—轩梦长。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星斗阑干,孤月独照,起程了,天高道远,飘飘所似的沙鸥,漂泊久了;起程了,断桥残垣,飞来的却只是声声叹惋。萦回的波纹滟潋,如细绉榖纱包裹着记忆,淅淅沥沥的雨夜,孑然一身。

扼腕叹息,衷曲难倾。今夜的张继望向今夜的苍穹。

是谁?陨落了星星纷纷而下,要这个落魄人仰视星空的坟茔,谓然叹息!

月儿像块石碑,残碑断碣,仿佛刻着:

“你失败了,张继!”

水声潆潆,幕霭弥漫,幕地一片,一如来时模样,月影映波,仅见碎光凌乱。双脚仿佛陷入困苦的泥淖,尊严,青春,奋斗,在刹那间倾圮坍塌。任情思迷乱,却一脸彷徨。

我举起酒杯,邀残星孤月对饮。饮吧,张继,让迷蒙的月色刻下你的皎容,让霜露的侵凌熄灭你生命的青焰。

路过得失,路过悲喜,成败聚散。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处暇顾。欹斜月影,一切静了。闪烁的渔火似安慰失落的孤魂,凄凉悲苦。

你醉了,世界亦醉了。

当身后的枫桥仅留下模糊的暗影时,我累累地坐在船头,任秋风飀梳篦我的枯发,任冷雨息列索落打向憔悴的容颜。

咚,咚……。

睽别的钟声敲打着最后的轮回,我举起金觥,轻擎宝剑,宣誓长空:“命为志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枫桥夜泊教案篇二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想象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1课时。

收集作者的.资料。

2、读诗题,理解诗题。

3、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再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1、抓住“客”字,理解诗人孤独寂寞、思念家乡之愁。

2、介绍作者,补充资料,理解诗人人生求索之愁、忧国忧民之愁。

3、诗人的愁绪,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4、从哪些景物中,你能感觉到诗人的忧愁?

5、创设情境,朗读、背诵。

1、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2、在诗意的氛围中,齐声诵读诗文。

枫桥夜泊教案篇三

1、 读准字音,读通整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诗歌。

3、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座桥成为名桥,让一座寺庙成为旅游胜地。

2、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引导学生齐说)

解题

师板书:夜泊

(1)泊是本课的生字,谁来读?这还是一个多音字。(分别组词)

(2)在这里停泊的是什么?(船)所以“泊”在这里就是停船的意思。

(3)诗人在什么时候停的船?(晚上)评价:你真会思考。这儿写的是夜泊。

(4)诗人将船停在哪里呀?(枫桥边)师完成板书。评价:你们真厉害,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诗题。指名读。

(5)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

3、同学们,是谁在枫桥边停船啊?(唐朝诗人张继)是的这就是诗的作者。

师板书。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张继,一起来感受这首名垂千古的诗。

1、请同学们借助书后的生字表,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请生读生字。

3、读整首诗。注意断句,读出诗的韵味。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这首诗,来到这枫桥边。大家边听边想,诗人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把听到的用小三角表示出来。

2、师范读。

3、相信大家眼前一定浮现出了许多景物,也听到一些声音。四个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所划的景物和声音吧!

4、先来说说看,张继看到了什么?

月落:

(1)这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残月)这还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月亮快要落下去了)

(2)是的,月落的意思就是:月亮快要落下去了。

生:惨淡、无光,凄凉

(4)是的,这是凄凉的月光。谁来读这个词。

霜满天:

(1)已经是深秋了,下霜之后的天气更凉了。为什么是“霜满天”呢?(霜很大,很浓,很多)

(2)你们说,在这霜满天的夜晚,诗人能感受到这种寒冷吗?(能)

(3)我们在家里也许很难感受到这种寒冷。而张继此时身在哪里?(外地、船上)你们说得都很对。张继本是湖北省襄州人,但他此时在哪里?(苏州),从哪里知道?(姑苏城)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苏州是我们江苏的一个城市,湖北和江苏之间相隔1000多公里。我们古代的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行驶的速度非常慢,由此可见,张继已经离家很长时间了。我们把漂泊在外的人称为什么?你能体会游子的感受吗?(生交流)

这满天的霜呀将游子张继团团包住,张继是什么感受呢?

(4) 读读这个词。

江枫:

(1)江边的枫树。

(2)因为是晚上,江边的枫树在作者的眼里是什么样子的?(暗红,昏暗、黑乎乎)

渔火:

什么样的?江面上的点点渔火,忽明忽暗,隐隐约约。

连起来读读这两个词。

5、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张继所看到的,那张继还听到什么了呢?

乌啼:

(1)这是什么意思?人们喜欢听乌鸦的叫声吗?(不喜欢)为什么?

(2)是的,乌鸦的叫声十分刺耳,在夜晚听到乌鸦的叫声,更加的凄惨,凄凉。

(3)读词。

6、同学们,张继看到的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副图,一副凄凉的秋夜图。请你们回过头来想想,用自己的话描述给你的同桌听,从天空再到江面的顺序来描述。

7、理解感悟“对愁眠”

(1)诗人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听着凄厉的乌鸦叫声,张继又怎样的感受?(压抑、难过、郁闷、心情很不好)

(2)此时的张继睡得着吗?(睡不着)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对愁眠”?

(3)作者为什么睡不着?(圈出“愁”)张继心中满是忧愁,那这里的“眠”是睡觉的意思吗?那是什么眠?(失眠、无眠、不眠、难眠)

(4)是的,张继根本睡不着,他带着忧愁,难以入眠。

(5)连起来,读读整句诗。个别读,分组读,一起读。

8、感受钟声。

(1)诗人在船上难以入眠,所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他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默读第二句。

(2)寒山寺:简介寒山寺。寒山寺在哪里?是近在咫尺吗?(不是,而是在姑苏城外,只能是远远看到。)

(3)张继听到了什么?(钟声)

(4)哪里传来的钟声?(寒山寺)

(5)为什么远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张继也能听到呢?(因为是半夜了)从哪里看出来?(夜半钟声到客船)

(6)这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哪里?(客船)在这里“到”就是传到的意思。

(7)客船能听到钟声吗?真正听到钟声的是——张继。

(9)读这句诗。

9、张继的心中有无限的愁,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诗,字字都是发自肺腑。自己读读这首诗,感受这深深的愁。

个别读,想读的读,齐读,比赛读。

咱们学习的《山行》和《枫桥夜泊》都是写的关于秋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两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补充习题》上的《暮江吟》和《秋词》。

枫桥夜泊教案篇四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借助工具书、资料、注释理解诗意。

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目标一、二、三。难点:目标二。

课件,电子琴。时间:一课时。

师:在学习新课前,我请各位欣赏一首歌曲。

放课件1:一幅与诗的内容有关的图画,并伴有《涛声依旧》的歌声。

[师与生一同欣赏完毕]。

师:这首歌好听吗?生:好听。

师: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称?[请平时喜爱流行歌曲的同学,未说出]。

师:这是九十年代初流行的一首歌曲,在座各位那时还未出生,不熟悉有情可原。著名歌手毛宁因唱这首歌而红遍大江南北。它的歌词是根据一首古诗改编的,那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2、说。师:昨天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过这首诗,下面请拿出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关作者张继的生平以及他写这首诗的背景。

3、读。

(2)检查初读成果。[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课件5:

a、找出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六种景物(或景象)。

b、以上景物(或景象)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听到的,那些是感觉到的?

c、这些景物(或景象)给人什么感受?

d、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e、从诗中找出表达这种情感的一个字来。)。

(4)检查再读成果。[抽同学回答]。

(5)师点拨:作者在诗中没有写一句伤感失落之语,那么他是通过什么向读者传达出这种情感的.呢?是景物(景象)。这就叫做借景抒情。这种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所行成的笼罩全诗的特殊气氛就叫做意境。意境美是古典诗歌的特点之一,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用心去品味它的意境。

课件7: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叫做张继,满腹的文才,科举考试却不能及第,失意的夜晚辗转难眠,写下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唱熟后,抽学生背。]。

5、聊。师:前几天大家都看了第四届夏新杯电视主持人大赛。假如张继现在还活着,请你学学参赛选手的样子,以《人物专访》这个栏目主持人的身份,对这位因落第作诗既而成名的诗人作一个专访,同他聊一聊心中的感慨。(师生共参与。)。

枫桥夜泊教案篇五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

一、出示挂图导入。

1、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3、幼儿跟读。

4、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三、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四、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五、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1、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整个画面给人孤独、寂寞、忧愁、寂静的感觉。教学设计中,抓住“愁眠”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让幼儿说说这个愁眠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结合诗人的心境,让幼儿展开想象,力求想象出画面,入情入境。

枫桥夜泊教案篇六

1、师:上课前,我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课件播放)

2、这首歌与你平常听到的歌有什么不同?这就是1200多年前诗人张继留下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板书课题)

1、出示目标。

2、师生共同明确目标。

(一)自主预习

1、出示预习提示

(1)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巡视。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4、教师根据课件疏通诗意。

(二)质疑问难

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向本组的同学请教。

(三)合作探究

1、出示整合后的问题:

(1)《枫桥夜泊》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诗人在枫桥夜泊时看到了什么,听到

了什么?

(2)你觉得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心情的字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小组合作探究。

3、小组代表展示。

4、教师小结。

(四)强化练习

1、体会诗人的愁。

2、用读来表现诗人的愁。

(五)归纳总结

诗人张继愁于未能金榜题名,愁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愁于不能志在四方、造福百姓时,月亮不懂事,她不肯皎洁地照着,居然落了下去;乌鸦懂事,她不肯安静地飞过,居然叫了起来;钟声不懂事,她不肯老实地睡去,居然送来一声又一声叹息;客船不懂事,她不肯给人安稳的睡眠,居然泊在这样的一刻!这一切的一切,更是让诗人愁上加愁愁更愁啊!

你能通过朗读把诗人的愁绪表达出来吗?

阅读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枫桥夜泊教案篇七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第1首诗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通过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张继、高适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读三首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吟、 残、 瑟(说说易写错的字和字在诗中的意思)借助注释和字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试着初步讲讲每首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可以师生及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

二、学习《枫桥夜泊 》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互相纠错。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时设问: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4、边看书中的插图,边读诗句,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5、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出现画面),然后指名读,再评读。(朗读指导,见教材建议)

6、背诵这首诗。

三、体会学法

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古诗的?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写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枫桥夜泊教案篇八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丽的景色图片。

1、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1、出示挂图导入。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

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

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

3、了解古诗结构。

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4、分句理解古诗。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玩玩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3)欣赏画

欣赏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画。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整个画面给人孤独、寂寞、忧愁、寂静的感觉。教学设计中,抓住“愁眠”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让幼儿说说这个愁眠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结合诗人的心境,让幼儿展开想象,力求想象出画面,入情入境。

枫桥夜泊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2.学习词语:一丛丛、一簇簇;星星点点;飞檐翘角,并能用相匹配的肢体动作表现。

3.能大胆合作,用长卷画的形式表现故事中的景物,体验创作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薛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师进行配乐讲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讨论、讲述。

“你们在什么时候也会感到孤独呢?”

二、再次欣赏故事观看ppt。

观看ppt师讲述故事第二遍。

1、刚才,你在画面中看到的枫叶,是什么样的呢?

“什么叫一丛丛、一簇簇?”

2、乌蓬船是怎样停在江面上的呢?

“那我们也来变成一条条乌蓬船,星星点点的停在江面上。”幼儿用动作表示。

3、远出一排排的寺庙是什么样子的呢?

“飞檐翘角是什么样子的啊?”

三、学习古诗。

“你们表演得真像故事中的景物。诗人在这样的景色中,写了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集体动作朗诵“让我们一边朗诵,一边来表演吧”

3、情景表演。

四、绘画创作。

“现在,就让我们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吧。”

幼儿进行古诗绘画创作。

活动反思: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整个画面给人孤独、寂寞、忧愁、寂静的感觉。教学设计中,抓住“愁眠”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让幼儿说说这个愁眠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结合诗人的心境,让幼儿展开想象,力求想象出画面,入情入境。

枫桥夜泊教案篇十

1、吟诵《枫桥夜泊》,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一课时。

背诵课文。

张继是唐代大诗人。

(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读诗歌,借助注释想象诗意,提出疑问。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睡呢?)。

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月亮渐渐落下,听到乌鸦哇哇地啼叫声,天空中布满了寒霜,诗人面对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满腹忧愁而难以入睡。这时,姑苏城外寒山寺里夜半敲钟的声音传到客船上来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的意境。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由于这首诗情景描写真切,画面清新,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甚至使得枫桥和寒山寺也因而名扬天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