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8:07:40 页码:7
2023年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精选13篇)
2023-11-12 18:07:40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采用具体事例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和结论。以下是一些经过整理和筛选的总结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篇一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按照市减灾委员会通知精神,结合我市交通运输系统实际,制定我市交通运输系统防灾减灾工作要点。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好“防灾减灾日”活动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平安交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精心组织,确保实效。要紧紧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提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要着力丰富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各类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基地、纪念馆、体验馆的宣传教育和警示作用,以拉横幅、放置展板(各单位至少制作一块)、观看影片、聆听讲座等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

各单位要针对潜在的灾害风险和区域灾害特点,组织、指导相关企业在防灾减灾宣传周开展防台风、防火灾、防踩踏、防地震、防地质灾害等应急演练,演练前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演练方案,通过演练熟悉各类灾害预警信号、应急避险知识技能和逃生疏散路径,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单位的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减少灾害损失。

各单位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认真排查各类可能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要对办公楼、车站、码头、地铁、桥梁道路等公共建筑设施,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排查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特别注意检查疏散通道是否通畅,安全门设置是否合理。要教育引导从业人员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及时报告在日常工作活动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各单位要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落实责任、及时进行整治,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各单位要根据部门职责和行业特点,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做好消防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雷电防范等各类灾害只是和防范应对措施的宣传普及。请各单位将活动开展情况的影像资料、活动总结于5月17日报局安监处。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篇二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为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提高广大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xx县深入开展了以“减轻社区灾害活动、提升基层减灾能力”为主题的防灾减灾知识集中宣传活动。

本次集中宣传活动由县政府应急办组织,县安监、教育、公安、消防、交警、电力、气象、民政、卫计、住建、人防等11个单位共同参与。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各单位均悬挂了横幅,制作了宣传展板,并向过往行人发放画册、知识手册、宣传单等资料,广泛宣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热心为群众讲解如何避免人为灾害的发生以及在灾害发生时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此次活动共悬挂横幅15条,展出内容丰富新颖的展板30余块,发放各类防灾减灾宣传资料30多种6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350余人次。

此次集中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宣传材料通俗易懂,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对进一步深化全县基层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促进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篇三

1、滑坡。滑坡山坡上建筑物变形、树木向一个方向倾斜;斜坡发生垮塌,并且垮塌的边界不断向上发展,局部沉陷;斜坡发生丘状隆起,出现裂缝;井水、泉水水位突然发生明显变化、水质浑浊。

2、泥石流。泥石流多发生于暴雨或连续下雨的山区;溪流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带有较多杂草、树木;沟谷发生巨大的轰鸣声或有轻微的振动感。

3、崩塌。陡坡上有土块、石块掉落,小垮塌不断出现;陡崖不断有响声出现。

1、雨季不要在沟谷中或危岩附近长时间停留。2、不要顺坡跑,而应向两侧逃离。3、不要停留在沟谷中坡度大、土层厚的低洼处或躲在滚石、乱石堆后。4、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攀爬树木躲避。5、当发现滑坡、泥石流或崩塌征兆时,应及时报警或报告当地政府,通知临近的村民尽快撤离。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篇四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新交安监xx号文件要求,为有效提高社会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坚决遏制和避免道路重大道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叶城路政管理局充分营造“防灾减灾”宣传氛围,加大社会各界的“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开展落实了道路安全、减灾防范工作。

具体总结如下:

根据“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主题,我局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5月10日上午在局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召开了“防灾减灾专项工作”座谈会,就叶城路政管理局如何开展防灾救灾工作展开讨论。

我局机关在防灾减灾周里通过led显示屏、悬挂宣传条幅和发放宣传材料的形式来向社会公众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经统计我局在治超站点共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此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也为“防灾减灾”工作的落实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5月11日上午,局领导安排路政执法人员在辖区治超站磅秤附近设立法律知识咨询点,并在治超站内张贴宣传标语。

宣传点的路政执法人员对过往治超车辆驾乘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并积极向各族群众广泛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引导沿线群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路政设施,遵守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以实际行动确保公路平安、和谐、畅通。

道路安全法律的`宣扬,让群众自觉形成爱路、护路的意识。

为推动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实施,叶城路政管理局安排电工对机关单位和治超站点的电器、插座、线路接头等部位进行电路安全隐患检查,安排消防人员对灭火器具和明火使用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为进一步切实维护路产路权和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我局在防灾减灾周内安排路政执法车辆对辖区国道219线和省道234线沿线的公路、桥梁、涵洞及其附属设施进行隐患排查,针对沿线存在的非公路标志、未经许可擅自设置的平交道口、摆摊设点等违法现象,加大打击力度,切实做到维护路产路权,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此次行动的深入开展和防灾减灾工作的贯彻落实,让社会群众意识到自觉维护路产路权的重要性。

道路防灾减灾工作的稳固、有效地实施,为创造一个良好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篇五

在家中。

就近躲避,震动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

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旁边,如:桌、床等;也可跑到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等。

如果来得及,要先打开门,以保证通道畅通;关闭煤气开关、电闸。

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也可蹲下或坐下,尽量卷曲身体,注意保护头颈部。

公共场所。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不要急于涌向出口,保持跟前面人的距离。

遇到拥挤,解开领扣,双手交叉胸前,护住胸口。

被困废墟。

尽力保证呼吸空间,如有可能,用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

不盲目呼救,节省力气,用敲击的方法呼救,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

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候救援。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篇六

xx年5月12日是我国第期xx个”防灾减灾日”,为做好今年防灾减灾日的宣传教育工作,突出“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的宣传主题,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积极与县防震减灾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宣传效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围绕“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的宣传主题,向社会公众普及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通过制作宣传展板、挂图、横幅、标语、印制宣传单等,在长征公园组织宣传活动。

二、精心组织,整合资源,人防办与防震减灾局、县教育局联合印发文件,在全县范围内举办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充分利用于都之声报、于都手机报和县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宣传活动的浓厚氛围。

三、在县城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防震减灾演练知识教育和紧急避险训练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中小学生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掌握基本防护技能。一是通过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广播站、校报、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宣传防震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震减灾舆论氛围。二是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地理课、科学课、第二课堂等教学中落实防震、防空减灾知识内容,并确保教学时量;在内容上,突出知识性和常识性。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篇七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呢?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

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能力。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人们感觉到的振动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造成的。

地震时,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左右摇晃。这是由于地震波的特性引起的。地震波主要由纵波、横波等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比较弱,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传播速度略慢,但比较强,能造成巨大的摇晃,给地表建筑带来严重破坏。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严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散,烈度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地震时,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个点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球上的地震分布并不是均匀的,从世界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全球地震分布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大陆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上。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从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以知道,我国地震分布很广,全国约有20多条主要地震带。

第二部分地震宏观前兆现象。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异常有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

微观异常如地形变、地电磁异常等,主要靠高精度科学仪器探测。

宏观异常指人们感官能感觉到的异常,主要有地下水异常、动植物异常和地声、地光等异常。

井水变化。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无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

这是地下水中井水的宏观前兆现象。

当地下水发生冒泡、变浑浊、有异味等现象时,就可能是地震前的'异常反映。当然,很多原因都能引起地下水的异常,地下水也可能受到其它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历史上很多大地震前,许多动物表现出程度不一的“异常行为”。所以,老百姓把动物称作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

老百姓把这些异常编成谚语:

骡马牛驴不进圈,挣脱缰绳往外逃。

猪不吃食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鸭不下水鸡上树,鸽子惊飞不回巢。

冬眠麻蛇早出洞,老鼠成群满街跑。

泥鳅蚂蝗上下窜,鱼浮水面又打旋。

晴蜓结队迁飞去,蜜蜂惊巢螫人畜。

引起动物反常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

地光是指大地震时人们看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的颜色除了蓝白色也有其它颜色的。一般情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地光的来临,往往预示着大震很快就要发生了,1975年我国辽宁海城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前,地光现象非常突出。如果此时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一些避震措施,是有可能躲开地震灾害的。

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称之为“地声”。据调查,唐山地震前,在没入睡的居民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听到了地声。这些地声比较低沉,忽高忽低,与平日城市噪声全然不同。

第三部分识别和杜绝地震谣言。

由于地震巨大的灾害性,容易使人们对地震产生恐慌心理,这时地震谣言就出现了,并很快地传播开来。地震谣言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它不仅有可能打扰我们的学习、生产和生活,而且可能扰乱社会安定秩序。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篇八

从2009年起,5月12号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1、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2、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3、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4、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5、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6、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7、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8、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9、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10、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人人保平安,祝愿人人保平安!!

地震发生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饮用水被大面积污染,蚊蝇孽生,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腐烂变臭的畜禽尸体更成为各种病菌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大批灾区群众集中在临时住所,居住拥挤,人口密度大,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

另外,灾区群众普遍惊慌失措,身心交瘁,肌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也成为传染病流行的诱发因素。因此,自古就有“大灾之后防大疫”的警示。

“灾害对于人群健康的威胁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滞后性,灾后的卫生防病工作丝毫不能掉以轻心。”传染病防治专家、解放军302医院杂病科副主任医师姜天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灾区的传染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对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而言,认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传染病自身防护知识至关重要,甚至生命攸关。

姜天俊指出,大灾之后可能出现大疫绝不是危言耸听,必须严密关注,加大防范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杜绝灾区传染病的蔓延和传播。现将灾区可能发生的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如果灾区饮水和饮食卫生得不到保证,肠道传染病就会是大灾过后的最常见传染病,比如感染性腹泻、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甲型肝炎等。

预防措施:

自救小常识:

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尽量因地制宜喝开水和经过消毒处理的水,饮食中可加上大蒜、醋消毒肠道。万一出现腹泻、口干等脱水症状,可自己用“白开水500毫升、一啤酒瓶盖食盐、糖10克”配置液体服用,不能单喝开水。

目前灾区正值夏季,天气潮湿,污水较多,正是蚊虫滋生的理想场所,蚊虫能传播许多严重的传染病,比如让人寒颤高热的疟疾、致人昏迷痴呆的乙脑、使人一瘸一拐的登革热等。

预防措施:

1.防蚊、灭蚊、驱蚊:注意引流居住地附近的污水,喷洒消灭躲藏在倒塌建筑物下面、瓦罐、树洞等隐蔽部位的蚊虫;睡觉地方最好有蚊帐,周围喷洒驱蚊药剂;饮用水加盖、勤换水;野外救援时尽量穿吸汗的长袖服装,裤腿要包扎严实,必要时戴防蚊面罩。2.有条件者在夏季来临之前注射乙脑疫苗。

随身携带风油精备用,睡觉时在身体暴露部位喷洒。万一出现寒冷、高热、举动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寻求帮助。

灾区气候变化快,早晚温差大,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身心疲惫,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发生感冒、麻疹、风疹、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而且呼吸道传染病在灾区人群聚集地、救援人员驻地一旦流行,后果严重。

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夜间露宿,防受凉、淋雨。人多地方戴口罩;2.室内空气流通、清洁;3.消除过分紧张情绪,保持充足睡眠;4.足够营养摄入饮食结构合理平衡;5.老人、有慢支肺气肿糖尿病尿毒症等易发肺炎者,可注肺炎链球菌疫苗1次;6.预测有麻疹、风疹疫情时,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和风疹疫苗;7.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要多休息和饮大量开水,服解热止咳化痰药,必要时用抗生素。

自救小常识:

干活流汗时不要立即脱、减衣服,可先解开几粒纽扣,等汗退去后在逐渐脱衣。轮番作业,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透支体力,多饮开水,出汗较多时饮用加有少量糖和盐的开水,不要长时间喝纯净水。

灾区的老鼠等动物也处在极度恐慌之中,已经死亡和从洞中跑出来并混进人群的老鼠明显增多。老鼠能传播不少疾病,比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钩体病等。

预防措施:

防鼠、灭鼠,圈养动物;动物粪尿消毒后集中处理;临时居所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地带,四周挖防鼠沟,保持一定坡度。床铺距离地面2尺以上,尽量不睡地铺。

自救小常识:

接触粪便、污物最好戴手套和口罩,救援作业地方有污水的或雨中救援应穿长统胶靴。食品要放置在安全部位,避免老鼠触及。

抗震救灾难免皮肤被划破、受伤,厌氧菌等可能会从伤口侵入身体,导致严重的破伤风、气性坏疽等传染病。

预防措施:

救援时戴好手套,避免皮肤破损。一旦出现破损,特别是有比较深的伤口,应及时清理创口,用干净水冲去污物和血迹,不要让破损伤口与土壤接触。及时找到医生寻求进一步治疗和观察事宜。

自救小常识:

受伤后仔细观察并记录致伤物品、伤口部位和深度、出血情况,及时向医生反映,以决定是否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类毒素。

灾区群众集中点和救援驻地卫生条件差,有可能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该病主要通过公用毛巾、手帕、浴巾,一个脸盆洗脸等方式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

预防措施:

勤洗手、不揉眼;严消毒、防播散。

自救小常识:

一旦染病,应闭目休息,早期可冷敷以减少渗出。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篇九

当出现电闪雷鸣时,要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不要或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附近。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线杆较近的地方避雨;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如在户外行走发生电闪雷鸣时,应两脚并拢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篇十

1、减灾知识进校园,家庭社会更安全。

2、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3、争做防灾减灾功臣,不做添灾增害罪人。

4、防灾求得平安在,减灾换得幸福来。

5、预警先导、xx组织、xx联动、社会响应。

6、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构建各谐平安家园。

7、大力宣传普及防灾救灾知识,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9、远离高陡边坡,汛期实行避让,确保人身安全。

10、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11、学习气象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2、防汛防台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13、学习防灾减灾常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14、防灾减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15、平安幸福从防灾减灾开始。

16、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促进社会持续发展。

17、天灾无情人有情,防灾减灾要先行。

18、关注民生、关注气象、关注气候变化。

19、防灾减灾,构建和谐。

21、治病于无病之日,防灾于无灾之时。

22、科学发展群策群力,防灾减灾万众一心。

23、增强减灾意识,利国利民利已。

24、加强防灾减灾,关注生命安全。

25、掌握应急基本技能,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26、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27、公民、法人有保护防汛防台抗旱设施的义务。

28、落实科学发展观,防灾减灾重如山。

30、防灾关系你我他,预防灾难靠大家。

31、手牵手积极防灾减灾心连心构建和谐家园。

32、防灾减灾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33、参与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

34、手牵手积极防灾减灾,心连心构建和谐家园。

35、常思灾难之害,常修防灾之功,常积救灾之德。

36、全民动员,群测群防。

37、预防有条有理拒灾害,治灾有勇有谋筑和谐。

39、减轻灾害共创和谐。

40、防灾连接你我他,安全和谐靠大家。

41、防灾减灾,你我同在。

42、推进防灾减灾责无旁贷,坚持居安思危义无反顾。

44、防灾减灾人人参与,美好家园人人受益。

45、积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

47、加强防雷安全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48、远离高陡边坡,汛期实行避让,确保人身安全。

49、善用气象信息和知识,增进健康和生活质量。

50、“防灾减灾日”,一天的提醒,一生的警醒。

51、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52、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53、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

54、防灾从源头抓起,减灾重过程控制。

55、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防灾减灾效果必现。

56、防灾减灾,人人有责。

57、搞好防灾减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8、普及防灾知识,关爱人类生命。

59、防灾减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

60、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篇十一

1.利用国旗下讲话,积极宣传防灾减灾有关知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通过答题使师生进一步了解及掌握防灾减灾有关知识。

学校通过看展“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防灾减灾宣传周”等安全知识的再宣传,再动员,再强调。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切实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为共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而努力。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篇十二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宣传主题是:“____”,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不要私自乱拉、乱接电线,不要攀登电线杆、输电铁塔和变压器台架,不要翻越电力设施的保护围墙或围栏。禁止在电线杆的拉线上系绳子、晾东西。严禁用铜丝、铁丝、铝丝代替保险丝,拆修或移动电器时,必须切断电源,不要冒险带电操作。切勿用湿手拔、插电源插头,不要用湿布擦拭带电的灯头、开关、插座等。发热电器的周围不能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如煤气、汽油、橡胶水等)。

液化石油气钢瓶要放在易搬动、通风干燥的地方,禁止放在密封橱拒内,最好与灶具并排放置,瓶与灶的外侧间距不小于1米;不要将钢瓶垂直放在灶台下,严禁暴晒、严禁靠近明火或温度较高的地方,严禁用火烧烤或用热水浇;严禁倒立或卧倒使用,严禁摔、踢、滚和撞击。发现钢瓶角阀漏气时,应及时送往供应站处理,严禁用户私拆私修。发现钢瓶起火,要及时用灭火器灭火或用湿棉被扑盖,无法控制时要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教育小孩不要玩火,把火柴、打火机等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不要随意乱扔烟蒂;不要在公共场所和严禁烟火的地方吸烟;不要在酒后、疲劳时或临睡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外出时、临睡前要熄灭室内外的火种。常用灭火方法三种:冲水冷却法: 将水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熄灭火焰,或将水喷到附近未燃烧的可燃物上,避免燃烧。不能用水扑救“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可燃粉尘(面粉、铝粉、煤粉等)聚集处的火灾、没断电情况下高压电气设备线路的火灾。隔绝空气法: 用湿棉被等难燃物或不燃物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将火熄灭;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或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灭火,切忌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引燃厨房中的其他可燃物。防止蔓延法: 将火附近的易燃物和可燃物移走,与燃烧区隔离开;防止正在燃烧的物品飞散,以阻止燃烧蔓延。

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以及当地气象和防汛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适当的避险措施。发生暴雨时,要暂停户外作业,在山区须特别注意防范山洪。暴雨造成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电伤人。在街道积水中行走,要尽量贴近建筑物,防止跌入地坑、窨井。洪水来袭,来不及撤离时,要立即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等地转移,来不及转移应立即爬上屋顶、大树、高墙等高处暂避,等候救援。逃生时不要沿着山区沟谷或者河道的方向跑,而要向两侧高处快速躲避,千万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发现溺水者应尽快将其救出水面,但施救者不熟悉水性或不懂水中施救方法,不可轻易下水,可利用绳、竿、救生圈等现场器材救人,同时拨打119、120等急救电话。

野外游玩时尽量不要在沟谷中停留,特别是遇到阴雨天气,要离开低洼的谷地,避免在陡峭斜坡下方停留。开车经过山区公路时,要多观察公路边的山坡情况,看到路边警示标志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小心行驶、防止落石;遇到雨天,更要注意防范公路上方斜坡的土石发生崩塌或滑坡。身处野外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岸,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驾车行驶时,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选择空旷处停车。

室内防雷措施: 一定要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外墙壁,不要在阳台上或在阳台的铁丝上晾、收衣物。不要触摸室内与外界有联系的任何金属管线。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最好拔掉所有的电源。不要使用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以防感应电流通过管道、水流造成雷电伤害。室外防雷措施: 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或高楼平台上;不要靠近铁塔、烟囱、电线杆等高大物体,更不要躲在大树下或者到没有防雷设施孤立的棚子和小屋里避雨。不要骑车或开摩托狂奔,更不要高举铁锹和锄头等任何带金属杆的物品。

遇到地震时,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室外开阔地避险,离建筑物越远越好。来不及跑出房屋时,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险。在公共场所,要就地选择遮挡物(排椅、柜架等)躲避。身处野外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岸,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驾车行驶时,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选择空旷处停车。

重质量: 购买电动车及充电器时,应注意选择正规厂家产品,切莫图便宜而忽略产品质量。勿改装: 电动车出现故障时,要选择专业维修人员,不要擅自拆卸维修,确保电器线路和保护装置完好有效。勤检查: 经常检查电动车的电路插接点,防止接触不牢引起接触点打火、发热,避免线路老化造成线路短路事故。防进水: 尽量避免在雨天、积水路段行驶,以防止电机进水,充电时短路起火。记断电: 充电时一定要远离易燃物品,并将充电器放置在比较容易散热的地方,充电时间控制在6-8小时。严管理: 不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等处。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总结篇十三

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切实做好市直属学校(幼儿园)学生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经研究,决定开展“5.12”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展校园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活动的重要性。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在学校开展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和地震逃生演练,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和减少地震等自然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培养学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减少因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造成师生伤亡,确保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发生时,学校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学校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内容。

1、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周、科普宣传日等有利时机,认真组织校园师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

2、低年级学生在参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主要以避险逃生常识为主要内容,开展避险逃生演练。高年级学生在增加部分地震常识和逃生、自救互救技能的同时,也可开展综合性地震应急演练活动。

3、扎实开展校园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三个一”(即在各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防震减灾教育课、一次地震科普知识答题竞赛、一次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

三、工作要求。

1、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加强演练活动的领导、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和场所要安排专人监管,对演练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时间和地段要制定详细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演练不发生安全事故,同时避免地震谣言的产生。

2、各校要加强在校师生防灾减灾应急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校园安全教育,切实将地震等自然灾害知识教育形式转变为融“知识传授和应急演练”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培养。

3、各学校要积极宣传报道“5•12防灾减灾日”开展校园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情况,营造社会关注校园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4、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请各校于5月9日、16日前分别将活动方案、活动小结(附照片)报教育局安全处(电子邮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