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母亲的恩情教案(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9:11:48 页码:7
最新母亲的恩情教案(大全15篇)
2023-11-13 09:11:48    小编:ZTFB

教案应该具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掌握,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通过阅读这些教案,你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学环境下的编写思路和方法。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一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沐浴生机勃勃了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从小就会背这首诗,听老师讲,孟郊50岁做了官时把自己的妈妈接到自己身边;而写了这首有名的诗。

记得上了初中,我就到街上来读书(因为我上小学的时候我是到我的村子里读的)。一个礼拜才回一次家,我每次回到家,都要等到很晚才看到妈妈回来。每次看到妈妈显得更黑,更老了。妈妈每天早出晚归,每天总是辛辛苦苦的。

她每天都来不及整理自己的头发,那双手又粗又糙,总是洗不干净。我每次回家,总先要找一点事做。扫扫地、煮饭和到菜园摘一些菜,因为这总能让妈妈少辛苦一点吧。

过了两天,等我下午去学校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衣服干净了还多了两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小补丁,口袋里装好了一个月的饭费,我要去坐车了,妈妈就说:我送送你吧,我说:不用,我自己去就可以了,但是妈妈拒绝了,出了门,冷风吹在我脸上,一直凉到耳根,小路上出现了一大一小两行足印。

到了车站,妈妈停住:我不送了,自己会小心。我点点头,强忍即将流出的眼泪,转身走到车站,过了一会儿,我本能地回过头去,发现妈妈还站在路口,望着这里一动不动。我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眍而出。

妈妈不但给了我读书的条件,更是给了我刻苦学习的动力,每次一想起妈妈,学习上再大的困难我也能克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文档为doc格式。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三

1、导语: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在他50岁那年,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下面听老师来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你好象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2、交流反馈。

1、出示图,说说图中的内容。

2、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

诗中哪句话让你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丰富“夜深了”的内涵:这时人们都在干什么?母亲不想睡吗?劳累了一天的母亲,非常疲倦,多么想躺在床上美美的睡上一大觉。缝着缝着,眼睛竟……指导朗读“夜深了”

自由读一、二自然段,体会其中母亲对儿子远行的担忧、期盼、不舍、牵挂之情……。

指导朗读句子:“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他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3、紧密联系诗句,朗读一、二两句。

4、再读“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读出深情。

5、出示“恩情”,这就是母亲的恩情呀!面对母亲如此深沉的爱,孟郊的眼睛湿润了。

我们来读读此时孟郊的表现。出示: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有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7、自读课文第三段。

8、交流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说“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9、讨论:为什么小草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

小结:太阳赋予了小草生命,在太阳的光辉下,小草才能生机勃勃,这份恩情,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呀!母亲赋予了我们生命,在母亲的精心照料和庇护下,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这样的恩情,我们无论怎样报答都是应该的呀!

10、联系课文读诗、背诗。

11、过渡,母亲这样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怎能忘记呀?

12、播放录象。

13、再次吟诵全诗。

1、过渡:读到这里,不由得让我想起我的妈妈,我们的妈妈。想起了日夜为我们忙碌的妈妈。(出示)孟郊要远行,母亲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

我生病时时,妈妈忙着————;

天冷时,妈妈忙着——;

肚子饿时,妈妈忙着——;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四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1、分析字形

“恩迟言寸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2、把《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和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五

2老师很羡慕你们,你们都有一个好妈妈,老师更为你们的妈妈感到欣慰,因为你们从小就铭记母亲对你的恩情!而孟郊同样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在他50岁时写了著名的诗篇《游子吟》。千百年来,多少游子吟诵这首诗时心灵震颤,热泪滚滚,他道出了每个游子的心声,哪位同学愿意为在座的同学和老师吟诵这首诗。

二出示古诗:指名朗读。

这首诗为什么如此动人心弦?它蕴涵着怎样的深意呢?让我们带着这首诗走进课文中去细细地品位,去感悟。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2 (出示“忙着”)“忙着”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用忙着来说句话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母亲正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板书(夜深缝补衣裳)。

3 结合词语“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体会忙着。从这句中同学们还体会到了什么呢?(母亲做了很长的时间了)(母亲做的相当认真和仔细)。

4 出示图片瞧,她就在这盏油灯下为儿子缝制衣服,请同学们看,她缝得怎么样?(母亲缝制非常仔细,针脚细密)。

5 民间有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妈妈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所以也给孩子的衣服缝上细密针脚。时间就在这一针针一线线中不知不觉的流逝,此刻夜已经很深很深了,瞧她前倾着身子,依然在为儿子缝补着衣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擦汗)谁愿意把母亲此刻的动作表演出来呢?(动作展示)。

6 看到这位母亲细密的针脚和她劳累的身影,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生1:夜很深了,母亲还在缝衣,我觉得母亲很辛苦,疲劳!;我觉得母亲为了孩儿出门能穿上又好又暖的衣服而熬夜,她太疼爱自己的孩子;一针针一线线都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我读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情)。

7 这细密的针脚透着母亲深深的爱,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8 此刻妈妈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不知孩子出门是否顺利;我把针脚缝的密密的,你一定按时回来的;儿子啊,你能不能早点回来。……)。

9 是呀!此刻妈妈的心里是多么盼望儿子能早点回来呀!

10  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11 谁能体会此刻孟郊妈妈的心,用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好吗?(试读、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天不知不觉就亮了,一晃眼就是第二天清早了,妈妈早早的起来送儿子上路了。

2 这一路她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对儿子说,所以她送呀送,一直送到村口的路旁。同学们想一想:这一路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相机板书:清早临行送别)。

3 出示图片(村口送别),

5 儿子转身就要离开了,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句子:“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6 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不舍和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7 听了母亲的话,诗人是怎么做的呢?(不住的点头)。

8 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为什么诗人的眼睛会湿润了呢?(母亲这么大年纪还在为自己操劳,把头发都染白了,作为儿子心里很感动)。

9 此时此刻,诗人的心里想到了什么?他会说些什么来和母亲告别呢?

(母亲,你放心,儿子长大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母亲,我一定争取金榜题名,让你过个幸福的晚年;母亲,我不在你身边的日子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10 母子俩彼此挂念,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呀!这里,哪句话也特别能体现诗句意恐迟迟归的意思?(“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过渡: 虽然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于是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也带着母亲殷殷期望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在晨曦中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自读第三小节。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六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沐浴生机勃勃了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1、读读生字词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1、指名读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1、分析字形

“恩迟言寸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2、把《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和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1、比一比,再组词

补()摸()针()恩()

扑()漠()什()思()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着身上的衣服,()着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3、默写《游子吟》这首诗。

4、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课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认真自读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想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吗?那么请你再读读课文,待会儿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出示:

n我想读书。

n我想说话。

n我想提问。

二、初学古诗。

出示古诗。

(1)指名读。(2)请学生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孟郊的'母亲对孟郊好不好,好在哪里?

(1)抓住忙着、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的恩情,指导朗读。

(2)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母亲边缝衣边会想些什么呢?谁能用上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她想,孩儿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得给他。

总结:想着读着,读着想着,我们就能把书读懂了。再一起读一读,你会有更深地体会。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请你轻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你能读出母亲的担忧吗?边读边画一画。

1、指名读这一段。。

2、出示第一句。

母亲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母亲是多么地不舍呀,想一想这句该怎么读?

3、一句话一颗心,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她的语言上。出示第二句: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一生读)师:这就是娘的叮咛呀!

(一生读)师:这就是娘的嘱托呀!

4、出示:他看到母亲。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即将远行的孟郊,看到满头白发的母亲,你不想说些什么吗?

出示:母亲呀,您的白发就是为我的结果啊!

学生说。

师:读到这里,你对母亲是否有了更深地了解?母爱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他的爱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教师引读一二段。

孟郊回忆着这一幕幕,不由地写下了下面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五、教学第三自然段。

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后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你的理解。

孟郊看到太阳,觉得它就象。

而路上生机勃勃的小草就象。

我们这些孩子,无论怎样,都啊!

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游子吟》记录着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寄托着儿女对母亲的恩情,轻轻地读这首诗。(配乐朗读)。

孟郊到了50岁,还一直不忘母亲的恩情,同学们,你们的记忆里,一定也有感动着自己的事情吧。谁来说一说。

六、感情升华。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这样一首赞美妈妈的歌曲!

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从今天起,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下课)。

附板书:

孟郊铭记在心。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八

这篇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知识背景,展示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

这篇课文与学生在一年级所学的《咏华山》类似,属于文包诗类。教学中,应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借助课文提供的几幅插图,加强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增强对诗句的感受,从而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只识不写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一、以诗揭题。

1、小朋友们,你们还会背这首诗吗?(出示诗题:游子吟),集体背诵。

2、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根据回答板书:孟郊,学习生字:孟,读准字音)。

3、孟郊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母亲的恩情》,认真读好课文,你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学习生字:恩,注意读音和字形。

二、初读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

2、圈画出本课生字词,标明自然段序号。

3、在课文中画出与答案有关的句子。

三、课堂检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课文检查生字词。

2、简要回答思考题。

四、精读课文。

1、孟郊为什么要写《游子吟》这首诗呢?

学生。

自读(13)段,思考:孟郊的母亲对孟郊的恩情表现在哪些地方?

(1)、理解出远门就是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缝补,就是缝新衣,补旧衣,为儿子出远门正做着准备。

从这里你能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师小结:是呀,俗话说:儿是娘的心头肉。儿要远行,母亲怎么舍得,怎么不牵挂呢?她要把对儿的思念,牵挂,缝在那细密的针脚里。真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有感情朗读上面句子。

4、母亲又是怎么把思念牵挂说出来的呢?出示句子: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5、指导看图:在村口的大柳树下,母子作最后的告别。从哪里可以看出母亲舍不得郊儿,郊儿也舍不得母亲?读句子,理解母亲话语中的思念和牵挂。

看郊儿的动作、神情,体会郊儿舍不得离开母亲。

6、师:这是一个不忍离别的场景,这是一场母子情深的感人离别。

7、看第三幅插图、读第三段。说说看到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理解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迷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8、师:孟郊看着阳光照耀下生机勃勃的小草,他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迷的针脚。他想到了谁?他怎么想的?读句子: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9、比较: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哪句好?体会反问句所起的强调作用。

10、孟郊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你能替他说吗?

享受着母爱的孩子,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

11、指导朗读第三段,读得意味深长。

12、读诗《游子吟》,理解意恐,三春晖。

13、读最后一段,从哪些地方读出孟郊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

理解:铭记,抓住:50岁,写成了,著名,想象孟郊从十几岁到50岁,这么多年来,一直牢记着母亲的恩情最终写成了小诗《游子吟》,体会孟郊不忘母亲养育之恩。

14、再读《游子吟》,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九

恩情-母亲。

不知什么时候,望不见你那缕缕白发,我的泪水已经湿润眼眶。母亲!您为我做得太多太多,让我怎样报答?我试着用最美的`语言描绘您,可似乎还有些不足;我试着用最妙的歌声唱出您,可似乎还是有些不满。母亲,我该怎么办?我的声音您可听见?我的心声您可听见?望着窗外的雪松,泪水已一点一点开始漫延。我轻轻地把您写下,我又小声地把您唱起。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对太阳许下心愿,“祝您健康!”如今愿望未能实现,您已为我落下了不治的病根,有它相伴,让您痛苦。我不知如何报答,此情此恩,终生难忘。

当夕阳再次出现,我对它许下心愿,“愿母亲快乐相伴!”如今还未实现,您已走入了“天昏地暗”,您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在家与工作岗位之间,快乐已经离您忽近忽远,不知此情此恩,我如何能了。

母亲,一千一万个“我爱您”,一生一世的“我爱您”,天长地久地“我爱您”,都难解下心头的恩情,您给的恩情太多太重,我怎样回报。此情此恩,女儿只有慢慢回报,也许无以为报。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十

孟郊写的.这首歌颂母爱的诗,真挚感人、流传千古,在这首诗背后还有一个母子情深的感人故事,想知道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母亲的恩情》这一课,齐读课题。打开书,读读课文《母亲的恩情》这一课。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词,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生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师:认识了生字就能更好的理解课文,这些生字谁都认识了?

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去掉拼音谁还认识它们?齐读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就认识生字了,同学们真聪明!

3、师: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谁愿意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心里跟着默默地再读一遍,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评价师评价:你们真能干,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课文读通顺了,可能有些同学读得还不熟练,不要着急,在我们下面的学习中可以继续练习。

1、生读课文。

2、出示插图一:

(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正忙着干什么?)。

从图上你还看懂了什么?

从哪些句子中能看出来?出示句子:夜深了,一句,理解: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对比一针一线)(很细心,很用心,缝的时间很长)母亲把深厚的爱都融入到这一针一线中去了,把母亲着深厚的爱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恩情。

省略号的意义。

她还会想到什么。

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b.点出:“深、还在、一针针一线线”

c.你觉得母亲怎么样?(很辛苦,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体贴入微)。

谁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自由、指名、齐读。

a.指名说说。

b.出示:她一边缝一边在想,孩儿这回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干回来……。

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说,出示:“郊儿,娘天天挂念着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1)自由读句子,想想:这时,母亲的心情怎样?

(2)交流:她非常舍不得儿子,盼望着儿子早日归来。

(3)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点出:天天、挂念、早点儿。

(4)指导读好这句话:指名、齐读。

3.师: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你能换个词吗?他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青丝,想想母亲的青丝是怎么来的?(是为儿子操心,日夜劳累而来的)想到这,孟郊的双眼禁不住——(齐)湿润了。为什么?(他感受到了母亲的爱,体会到了母亲的恩情,感激母亲为他的劳累。)。

4、齐读第二段。

第三自然段。

1.出示插图三:孟郊含泪告别母亲动身了。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么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太阳的温暖。)。

(1)指名答(……抚摸……注视……心里想……)。

2.出示句子,指名读,此时此刻,孟郊心里在想,齐读,(注意句子最后的标点符号,了解反问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就象小草,母亲就象太阳,母爱就像这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从来不求回报。就象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一样,我们这些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太阳把光和热无私的洒向大地,让小草茁壮地生长,小草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作为子女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母爱的阳光下,我们又怎么能报答得了这么深厚的母爱呢?让我们来听听两个关于母爱的真实的故事。配乐讲故事。

听完了故事,谈谈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这伟大的母爱确实震撼人心,很多时候我们的身边的母爱就象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细微的母爱同样令人感动,想想你从身边的哪些事中能感受到母爱。生谈,师小结。母爱是床头那杯冷好的开水,是冬夜悄悄掖好的被角,是你生病是焦急的目光,是雨天为你撑开的一把伞。

让我们包括着对母爱的感动再读读此段,指名读。

第四五段。

2.指名读《游子吟》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1、每人说一件家长或长辈关心自身的事,说说你该怎样报答家长或长辈?(尊敬、孝顺,听从他们的教诲……)。

2、齐读《游子吟》。

3、指导背诵:自由、同桌互背,指名、齐背。

对于春天阳光般深厚广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呢?

回家后为家长做一件或几件事。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2.珍爱母亲的情感,体会孟郊的思念母亲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课文。

2.听写生字。

3.出示《游子吟》指名读,齐读。

二、细读课文。(由诗入手,结合课文,理解诗意)。

1.学习第5自然段。

1这首诗是谁写的?(孟郊)。

2默读课文,思考:孟郊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3.学习第1-3自然段。

(1)揭示学习方法:用边读边想,再讨论的方法学习这三小节,读一读古诗,小组内学习,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

讨论;你能读懂什么?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古诗: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谁已读懂这句话了?在课文哪儿找到的?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

“慈母”、“游子”指谁?

看第二句诗: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自己读,你读懂了吗?在课文中哪儿读懂的?

母亲一边缝,一边想了什么?引读:意恐迟迟归。

3看图:你觉得母亲怎么样?(板书;一片恩情)。

4有感情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孟郊外出了,母亲生怕儿子迟迟归。你从文中哪句话能读出来?到第二自然段中去找找。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

a想一想,母亲会挂念儿子哪些方面的事?

b母亲天天不仅仅挂念而且怎么样?

c母亲在家天天挂念儿子,天天盼望儿子,说明了母亲对儿子什么样的情意?用题目上的词语来说。

3出示图(二)请大家看这幅图,充分发挥联想,感受一下母子离别的情景。

2.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挂念。

指名读,比赛读,齐读。

3.再次齐读: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含泪告别了母亲,继续往前走,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书中哪个词语写出了小草长得好?指名读第一句。要让同的人感到小草是长得好。

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好?如果没有太阳妈妈,小草就会怎样?

(生读第三句)。

5.看见了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草,孟郊想到了母亲的慈爱。他为什么会想到母亲的慈爱?请读第二句后回答。

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句。

指导学生读好二、三两句。

7.出示古诗: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这句话的意思,你们懂了吗?指名读好这句诗。

第四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2.背诵古诗。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2/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2、小。

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2、出示生字、教认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沐浴生机勃勃了。

(1) 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十三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投影片。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

指名试读课文。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1、抄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2、读课文。

细读课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图片。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写诗?(他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

2、谁能读读《游子吟》。

3、理解诗歌。

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天明送别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岁写的《游子吟》这首诗,反映诗人不忘母亲的恩情。

学生谈体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指导背诵,课堂练习。

背诵《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课堂练习。

1、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2、分两个大组,一个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

3、同桌交替背、听、互评。

4、指名背诵。

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说,再写下来。

忙着。

看到。

补()摸()恩()。

扑()漠()思()。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朗读中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难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母亲的恩情》。

教学"恩"。

3、谁来读读课题?突出“恩情”两个字。指名读。齐读。

二、复习课文内容和诗歌。

1、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谁能完成这个填空。《游子吟》的作者叫(    ),是(  )朝的一位诗人。这首诗是他在(  )岁那年写成的,表现了诗人永远铭记着(             )。

2、这首诗你还会读吗?谁来试一试,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古诗的韵律来。

指名读。齐读。

2、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诗人永远铭记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恩情呢?小朋友你知道在哪里能找到答案吗?对,在文包诗的课文中,诗句的意思就藏在课文里。只要你认真读,仔细想,就一定能读明白。

2、指名说。

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夜深了,

夜深了是什么时候。半夜以后,已经很晚很晚了。

深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1、距离大2、时间长3、深度。夜深了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

这么晚了,其他人都睡着了,母亲在做什么?

(2)比较     。

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写出又细又密,母亲缝得认真仔细)指名读。

(3)母亲为什么要把针脚缝得又细又密呢?

补充:这还与我国古代流传的一个习俗有关。传说每当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总要为出门人做衣服。据说针脚缝得越细越密,外出的人就能早点回来。否则,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

这正是我们诗中所说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意恐的意思是?

指名读这句话。齐读。

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送别图:

1、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母亲舍不得儿子走,希望他早点回来。

出示图:瞧,这就是他们母子分别的场面。看,年迈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走到小村口仍不愿松手。

谁能读好这句话,读出母亲的不舍和期盼,指名读。

2、母亲还会对孟郊说些什么?生说。

说的时候还可以加上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母亲___________对孟郊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行千里母担忧,总之,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齐读“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4、引读:孟郊听了——。他看到——,眼睛——。孟郊眼睛湿润了。

5、此时此刻,诗人他会说些什么来和母亲告别呢?

出示:孟郊说:

6、小结:母亲担心着儿子,儿子也牵挂着母亲。这正是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

7、读到这里,我们就理解了《游子吟》中的两句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简简单单20个字,表达了感受一下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母亲的恩情教案篇十五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如“忙着”。继续学习运用“文包诗”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

多媒体课件、词卡。

1、导语: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在他50岁那年,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下面听老师来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你好象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2、交流反馈。

1、出示图,说说图中的内容。

2、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

诗中哪句话让你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丰富“夜深了”的内涵:这时人们都在干什么?母亲不想睡吗?劳累了一天的母亲,非常疲倦,多么想躺在床上美美的睡上一大觉。缝着缝着,眼睛竟……指导朗读“夜深了”

自由读一、二自然段,体会其中母亲对儿子远行的担忧、期盼、不舍、牵挂之情……。

指导朗读句子:“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他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3、紧密联系诗句,朗读一、二两句。

4、再读“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读出深情。

5、出示“恩情”,这就是母亲的`恩情呀!面对母亲如此深沉的爱,孟郊的眼睛湿润了。

我们来读读此时孟郊的表现。出示: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有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7、自读课文第三段。

8、交流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说“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9、讨论:为什么小草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

小结:太阳赋予了小草生命,在太阳的光辉下,小草才能生机勃勃,这份恩情,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呀!母亲赋予了我们生命,在母亲的精心照料和庇护下,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这样的恩情,我们无论怎样报答都是应该的呀!

10、联系课文读诗、背诗。

11、过渡,母亲这样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怎能忘记呀?

12、播放录象。

13、再次吟诵全诗。

1、过渡:读到这里,不由得让我想起我的妈妈,我们的妈妈。想起了日夜为我们忙碌的妈妈。(出示)孟郊要远行,母亲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

我生病时时,妈妈忙着——;

天冷时,妈妈忙着——;

肚子饿时,妈妈忙着——;

2、如果马上我们回到家中,见到我们的妈妈,你要对她说什么?还要对她做什么?

五、写诗献妈妈。

千言万语都融入这首小诗中,让我们一起怀着感恩之心把这首诗写下来,献给我们伟大的妈妈!

(学生写诗)。

板书设计: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铭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