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孩子的散文(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5:39:11 页码:8
孩子的散文(精选8篇)
2023-11-13 05:39:11    小编:ZTFB

总结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的作用。总结的完美是基于对自身成长的深入思考和整理。这些总结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

孩子的散文篇一

小孩子爱挑食,大人责怪说:“怎么又挑食了?”小孩子憋了一肚子委屈,嘀咕道:“买菜时尽挑些符合大人的口味儿,你们当然不会挑食了。”

或许有老人带孩子,总是絮叨不停,孩子怎么又不好好吃饭?尽看电视之类的。其实,当今社会整体物质条件丰裕了,不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都饿着肚子,还要养活一大家人,有啥吃都是稀罕物。

孩子也一样,出生就沐浴在物质充裕的社会。家庭的爱,已经将他们包覆得喘不过气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怎能不叫他们朝着“享受”的方向惰滑?习惯性地接受,习惯性被娇宠。以自我为中心不是天生俱来,而是家庭环境所赐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害怕他们受到委屈,重复自己儿时的苦难,把他当成心肝宝贝,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有什么好的东西都留给他,进一步加剧了他们贪图“享受”的'情愫。

这些发现,作为父亲开始是不以为然,但从做家务中就会慢慢体会到,该是多么大的失误。孩子将米饭粒、菜羹汁吃得满地满桌子都是,去清扫时,他却双眼盯着电视一动不动,让他挪一下位子,那直勾勾看电视的眼线是多么不情愿被折断了。时间一长,就像老鼠和猫的情节一样,吃饭便成了他的“任务”,看电视才是他的“工作”,而其他的家庭成员则是专职服务生。或许在大人的吼叫声中,淫威怒斥下,他才匆忙地将一整碗米饭捣鼓完毕。还是“工作”重要,伏案专注,周遭事宜,一概充耳不闻。

老人看了,又气又急,自己看他日渐憔瘦,也于心不忍,便问怎么回事儿?他一脸正经地回答:我要吃大餐。好啊,吃大餐就去餐馆呗!小时候我们在农村,或许对麦当劳、肯德基闻所未闻。而现今他们把它当作至宝,膨化、油炸食物,热量大,营养价值不高,他们才懒得管这些。吃就吃吧,可不到三天,就腻歪了,又回到从前状态。

于是,问他,这又是怎么回事?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啊!你就不能换一道口味儿?!啊,这样啊!好吧,我们今天去吃披萨。进了意大利餐馆,异域风情,又是刀啊叉的,挺新鲜的,好玩儿!孩子勉强吃了四分之一,算是填饱了肚子。

回家便开始琢磨,下次去哪里吃呢?要变着花样儿,换着口味儿吃。

再次,陷于沉思。感悟到孩子还是挺能吃的嘛,也会自己服务自己!只是愿在享受中愉悦,在欢乐中感受佳肴,每一次餐饮都是艺术,生活才会有滋有味。不会重复我们那辈或者更早辈的简单饭食,只为填饱肚子,社会太没进步了。

我便开始学习,努力钻研厨艺,一个星期变着花样儿布置生活,一周没有重复的菜肴。人累、心累,但看着孩子“享受”,姑且原谅他一回,但还是要教育他,体谅别人,做一个不挑剔、不刁难别人的人。

有需求,就会再创造,他激励着我进步。从植物的培养,阳台布置到墙纸张贴、绘画装裱。无一不是提高生活品质,享受人生,感受活着的无穷乐趣。把我们原本单一的生活,只为“挣钱”复杂化了,有“花钱”的成分,把养家变成了自娱的场所。卸下负担,不必太过权衡得失,回位最原本的自我。人活着不单是苟且,还有自我“享受”。

孩子的散文篇二

今早带到菜市场买菜,在进菜市场前我对说:“今天自行车没地方停,我推着自行车,你来买菜,并且买什么菜我不管,你自己挑选.”虽然买菜对来说并不陌生,但之前买菜挑选时都会问我.今天我想让他自己做主按排.听了问:“你不告诉我要买什么菜吗?”我说:“你自己想想我们俩爱吃什么,你就买什么.妈妈相信你会挑.”听了又问:“那价格呢?”我说价格都标的有,你自己比价,自己选择.想了想问道:“那有没有规定要买多少钱的菜?”我说:“够吃两天的就行.你自己定量.”听到这,心里有数了.马上在菜市场逛了一圈看价.然后着手选菜.因人有自行车不方便,我只远远的在一旁等着.

半时后,买了青辣椒,,花菜,白菜,上海青,玉米,肉.并且还给我按排好,每餐的搭配,说:“青椒炒肉,花菜是今天中午吃的.青瓜凉拌和青椒炒家里的鸡蛋是晚上吃的.第二天中午是家里的龙骨和玉米堡汤,再炒个上海青.晚上就白菜还有家里的小鱼干.”还别说,听他这一按排感觉还不错.还知道把家里现有的菜利用一起核算.

当我看到青瓜买了四条,这是两餐的量.因为家里就我俩吃饭.于是问青瓜怎么想到买这么多的呢?回道说:“因为便宜,四条才两块钱,反正这菜放几天也没事,所以就多买了.”看来还考虑的很到位,看菜能存就知道多买不会浪费.后告诉我青椒有的卖3.5元/斤的.有的是3元/斤,自己就挑了3元的.我问为什么呢?说:“这价格有差异,但货都差不多,你说不买便宜的那我还买贵的呀?”好小子,不但知道比价格,还知道比货了.我不忘夸奖.可却说:“你不是把买菜的任务交给我了吗?那我当然要把这事办好.”

到家后,我说没老干妈了,让下楼去买一瓶.开始还有点犹豫说,担心自己去买,店家看他是小孩,会给过期的货.我说:“没事,你自己可以看生产日期,一般店里也不会这样做.”十几分钟后回来了,一进门就对我说:“开始店老板给我袋装的,我说不要,要瓶装的.我想袋装的一定不会很卫生,并且那袋上日期也没有.”我说:“做得真很不错,懂得看产品做选择了.”却说:“妈妈你不是说我自己会看的吗?我当然会看清楚了.”看来对信任,他果真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孩子的散文篇三

那天走下火车已经是中午两点多了,早已饥肠辘辘的我只想快步走出出站口,找一家餐馆饱餐一顿。出站的人很多,带的行李也很多,挤挤扛扛一窝蜂的拥堵在出站验票口。验票的工作人员是一位50岁的中年妇女,她沙哑着嗓子大声叫着排队!排队!可没人听她的,大小箱子已经阻塞了窄窄的出站通道。面对如此场面,我只有忍饥挨饿的等着,等旅客都走出出站口后我才疲惫地走出了火车站。

走出火车站,我发现一个姑娘正在懊恼地拖拉着自己的行李,艰难地走在广场的台阶上。那姑娘大学生的模样,两只手各拉了一个行李箱,背上还背着一个挎肩包,让她懊恼的的是,一个行李箱上还放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她下一个台阶,那个包裹就会从行李箱上滚落下来,难为的她一脸汗水,原本一头的秀发乱蓬蓬的,清秀的脸上满是用手擦过的痕迹。咕咕叫的肚子呼唤着我急匆匆地走过那位姑娘,只想尽快找一家饭店解决肚子问题。可看那姑娘狼狈的样子,我想,出门在外都挺不容易的,她可能和我一样饥饿和疲惫,应该帮她提提行李,帮她送上公交车或出租车再吃饭也不迟。于是,我回头走到姑娘面前说,“你这是到那里去,拿这么多行李,我来帮你拿一个吧”。她抬头看看我,不睬不理地继续下她的台阶,我想,她也许没明白我的意思,就伸手接她右手里的行李箱,并继续说道:“我来帮你拿一个,这么热的天,真难为你了!”

“你要干啥?抢东西啊!”她右胳膊一甩,打回了我伸过去的`手。她的话让我有些尴尬,我忙解释说,我是真心想帮你的,你看这大中午的,我把你送上车快回家吃放吧!

“帮我,谁知道你安的什么心,你这样的好心人我见得多了,我自己有手,走开!离我远点!”她的话就像一根根刺扎在我的心上,让我即难堪,又无地自容。我悻悻地离开了她,找到一家饭馆,点了两个小菜,要了两罐啤酒。可刚才的食欲全无,一种纠结的郁闷折磨着我。

还有一次是在去年的腊月二十八。那天寒风刺骨,星星点点的雪花不紧不慢地飘着。在我买完年货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中年妇女背上背着一个女孩,怀里抱着一个男孩,手里还拉着一个行李箱在匆匆赶路。虽然天气寒冷,但她的头上却在蒸发着淡淡的雾气,刘海上却结上了白霜。看着她艰难的样子,我急忙走上前去:“大妹子,你这是去哪里,你如果信任我的话,我给你抱个孩子,送送你”。她满眼狐疑地看了我一下说:“谢谢你大哥,要不你帮我拉着箱子吧,孩子认生,还是我抱着吧”。她的信任让我感到身上暖洋洋的,就愉快地接过了她手中的箱子。原来她家是驻马店的,她和老公在本市开了一家钢窗装饰店,腊月二十六那天她丈夫家中有事先回去了,今天她才把店关门了,赶着坐长途汽车回家。我问她何不打出租车去汽车站,她说坐出租车至少要15块钱,这15块钱够他们家一天的生活费了,她说离汽车站也不远,赶几步路也就到了。我们聊着走着,突然她似乎想到了什么,死活不让我再送她了。说快过年了,家里都忙,让我快点回家。虽然她说的很婉转,很贴切,但从她那充满狐疑的眼光中始终对我有一种防范,有一种怀疑。我无法解释,更不能证明自己真正的行为,只好看着他们娘仨艰难的在风雪中踯躅地前行着。

乐于助人是我一生的行为准则,也是几十年我所接受教育的最大收获,大到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捐钱捐物,小到帮上坡的车夫推推车,把摔倒的老人扶起来,在公共场所给老人和儿童让座、开门等等。可如今,人们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没有诚信。诚信的缺失又导致了人们相互间的不信任。对一个社会,一个群体来说,人们相互间的信任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幸福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从学雷锋到五讲四美三热爱,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已经走过了近70年的路程,可我们如今还在天天纠缠于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公交车上该不该让座,路见不平该不该出手,见义勇为该不该做等等这种最基本的道德层面上,就像我,也在天天纠结在以后该不该再去帮助别人的事情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国家的悲哀,一个民族的悲哀,也是我自己的悲哀。

我在美国住的半年时间里,遇到了不少人们之间相互帮助的事,最多的是我和妻子到海边或公园照相,会遇到许多外国人主动上前帮我们合影。久而久之,我们看到别人在照相,也会主动上前帮他们拍照,上万元,有的高达几十万元的相机就交到我的手上,相互之间没有猜疑,没有顾忌,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只有礼貌地点头微笑和用汉语或英语说“谢谢!”“没关系!”

有一次坐儿子的车从纽约回纽黑文,在驶出纽约市的一条岔道时,儿子驶进了其中一条。突然,周围的车都按响了喇叭,滴滴的喇叭声响成一片,开始我们不明就里,继续往前开,这时一辆车追上了我们,一位白人老汉开着车窗对儿子挥着手说,前面路不通,不能走。儿子这才明白走错路了。原来按喇叭的车都是在提醒我们。这让我很感动,感动一次小小的迷路,竟有这么多人提醒帮忙。

还有一次是跟儿子去郊游回来的路上,天已经很晚,我们的车在一个加油站加满油驶出加油站后,感到有一辆车一直跟着我们,并不断按着喇叭。路上的车很少,四周都是黑魆魆的大山,儿子不敢停车,怕遇到拦路抢劫的,就没有搭理他继续往前开,大约走了两公里,那辆车还跟在后面按喇叭。我坚持让儿子停下,看怎么回事。儿子停了车,后面的车也停了下来,一位中年妇女打开车窗微笑着对儿子说,你的油箱盖没有盖。说完,一加油门消失在了夜幕中。真的,当时我的眼泪差一点就要夺眶而出,在这样一个傍晚,这样一个偏僻的群山中,一个妇女就为了提醒我们油箱盖没盖,竟跟了我们两公里。

我顿时有种大祸既要降临的恐惧这时一位年轻的女店员来到我们面前,用手比划着,哇啦,哇啦地不知说着什么那位留学生翻译说:“她说,她对不起你们,在商店没有提醒你们去哪里付款,麻烦你们回去把衣服的款付了”听了留学生的话,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害怕回到商场后遭到谴责和麻烦,就让留学生跟着我们进了商场进了商场,那位女店员一直微笑着把我们领到收银台,看着我们刷了卡后用中文说了一声“谢谢!”我马上说,“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留学生把我们的话翻译给那个店员,那个店员连着说了好几个no!no!而后又说了一大串英语那个留学生翻译说:“她说,不,都是他们的错,是她们没有提请到,让你们多跑了一趟,不要介意”面对那个一直微笑着的女店员,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位留学生提醒我们说,回去吧叔叔阿姨,这事不要放在心上,年龄大了都会出现这样的事,对他们商场来说也是正常的事。

孩子的散文篇四

信任是什么?只是一个无微不至的关心。

信任是什么?只是一句不经意的话题。

信任是什么?只是一个很小的'动作。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被别人信任比信任别人还要累。

你永远猜不到他在想什么?永远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只是不断的去怀疑别人。

不断的在心里说要信任他。

“要信任他......要信任他......”

可是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再去信任他了。

我害怕再一次受伤,我害怕再一次伤心。

我好累,真的好累......

我想闭上眼睛,我想到一个只有被信任的地方。

只有信任大家才可以互相了解,只有信任大家才可以............

人与人之间最高的信任,无过于言听计从的信任。

因此,有些人甚至这一生也没有真正信任过任何一个人。

我独自一人徘徊在这寂静的小路上。

雨水不停的打再我身上,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只知道这样我才可以清醒。

你答应过一直陪在我身边,一直信任我............

可到头来只是一场骗局罢了。

孩子的散文篇五

问题抛出来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回应对方的问题,而是询问了一句“脾气大,怎么说”。也许,有人会不理解我,明明是向我问问题,而我却将问题,给抛回了对方。我没有急着回答对方问题,而是问对方说“脾气大,怎么说”,意在询问对方说,孩子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能不能详细地说一说,不然,在孩子的事上,我们轻而易举地就将其定义为“脾气大”,这很容易把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给一点点地拉远。如果,长久以往下去的话。

紧接着,我们就将话题,给一点点地聊开了。孩子因为动不动就会拿着自己的小手儿,冷不防地,就往身边的大人脸上扇去,孩子动作快,在家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那巴掌就下去的了,大人在这其中,就难受,疼痛。有的时候,还都直接被打得生气了。孩子动作灵敏,反应快捷,大人的这一反应,我能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纵孩子,支持孩子,鼓励孩子,赞美孩子。对孩子进行宽泛的赞美,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

相反,我们应该是,发现孩子问题,及时纠正。而这纠正的方式,千差万别,有的人,看见孩子动手打人的了,我们就怒斥,责备,谩骂,否定。有的人也会动手打回去,让孩子自己体验一回,被人打是什么滋味着,企图以此来让孩子长点记性。有的人则会表现得更为温软,更加的委婉与含蓄。不同的做法,对于孩子的身心影响,往往是不大一样的。我比较支持委婉而含蓄的`做法。

当然,这并不是说,怒斥等其他的方式方法,就一次都不能使用的了。必要时候,比如孩子有了危险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制止,这时,也许会是控制,会是怒斥,乃至直接拉住孩子,以让孩子避开这一危险,而后才是选择放手。值得注意的是,在放手之前,要对孩子作出相应的解释,以让孩子明白采用控制等方式进行制止的真实而具体的缘由。

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可能会是听不懂我们的话语。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做表达,孩子多半都是能够听懂的,只不过说,他们尚且不会表达,也不懂得采用更多的词汇,来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时,我们可以是试着给孩子表达,暂时性地当一当,孩子的话筒。

比如,遇见孩子的手儿,又来拍我们脸蛋的了,我们在第一时间里就抓住孩子的手,拿着他的手,在我们自己的脸上去抚摸,问他说,“宝宝。你是不是想抚摸妈妈。来,这样是抚摸。妈妈就舒服了。刚才那力度,重,妈妈是会疼的”。带着孩子多做几次,慢慢就好的了。这样的事儿,别想着示范了一次,孩子就彻底记住的了。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去学着观察,密切观察孩子的这一行为,是来自于哪里。有的时候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内在需求,我们待见他的方式,太过于严肃了些,过度控制,管得太多,以让他产生了叛逆;有的时候,不懂孩子,不理解孩子的内在,也会引发孩子脾气大,脾气大就是孩子的一种情绪表达;有的时候是孩子从别的地方学来的,视频,电视,邻居等等都有可能会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言行举止,也是能够互相感染的。

此外,我们自身要去检讨我们自己。没事的时候,尤其是在与孩子互动的时候,多去观察我们自己对待孩子,及其他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当下发生的每一个情绪状况,也都尽可能地不放过。因为,有的时候,孩子能够经由观察我们自己与人的交流处事方式,进行模仿学习。如果我们自身都是简单粗糙的处事方式,那孩子极有可能会是喜欢动不动就打人,管不好自己。两三岁的孩子,模仿学习的能力,是极其强悍的。

从身体结构来说,一个孩子的大脑结构,如果还没有真正地完备起来,大脑对于自己手的把控力,也往往会是有所欠缺的。三岁孩子,对手的掌控还不够的话,也有可能会是出现,冷不防地,就把自己的手儿,给打到身边人那去的了。不是每一个三岁孩子的大脑发育,都是极其健全的。不同的孩子,其大脑发育,往往会是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性。

不管怎么说,尽可能地少责备孩子。收好电子产品,让孩子多睡觉,充足的睡眠,就是大脑发育的最好方式之一。因为,闭目能养神,神安身便康,那自然地,大脑发育,也就要健全而完备多了。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不支持孩子,尤其是太过于年幼的孩子,长时间地对着手机,或其他的电子产品。这一观点,同样地,在“华德福”中,也有详细的解说。

在这其中,身为父母的我们,要多看书,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阅读的兴趣。真的不爱看书,那就远离手机,去做一些自己喜欢而擅长的活动吧,比如养花,比如瑜伽,比如跑步,比如画画,比如手工,等等不一而举。如此坚持下去,一年半载的,孩子打人这一毛病,也就慢慢有所减少,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大脑对手的掌控,日趋成熟的了,知道管理自己,就不会乱打人。

虽然主张不控制孩子,多给孩子自由,但,有一些事儿,是需要告诉孩子的,让孩子知道,这是不可以,这是不能够的。不然,孩子不知情,不了解,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孩子往往会是一直这样下去,而形成习惯的。这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当然了,面对孩子打人,不一定就是我所说的那样,趁机让孩子学会,如何抚摸,并识别抚摸与打此二者的区别,让孩子知道,这两种行为的力度,是不一样的。但也可以是其他的任何一种表达,让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可以的,手是拿来吃饭的,玩玩具的,温柔抚摸的,劳动的,画画的。等等,都是可以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孩子的散文篇六

父母,孩子人生路上第一盏明灯期中考试后第三天,儿9岁,三年级,他告之我说,“明天,要开家长会,老师说,必须要带一支笔。”

其实不是家长会,没有往常的通告、总结、家长代表讲话。确切的说,这是一场考试,面对家长的考试,或者是一次调查。

题目简单,直接,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

第一题是这样的:“你家有藏书吗?有多少册?

“有多少?不太清楚了?”我摸了摸脑袋。

已经有好几年没逛过书店,也没有认真地读完一本书了。这些年来,房子倒是宽敞明亮了些,但曾经梦想的书房,却最终泡了汤。家里那些书籍,是刚工作那阵子买的,现在,被遗忘在角落里,满是尘埃。

“随便填个数字罢,现在,谁还正儿八经地坐在书房里看书啊,要想了解信息,电脑、手机里到处都是。”我在心里滴沽着。

没想到紧接着的第二题竟然是:“哪些书是你读完的?你还记得主要内容吗?你和孩子讨论过书里面的故事情节吗?”

我的汗一下子掉了下来。

这些年来,我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工作和孩子的培养上,没心思完整地读过一本书,也没有和孩子聊过多少书中的故事。

第三道题:“你陪孩子去过哪些地方,你和孩子一起照过像吗,?”

第四道题:“每周有几天,你能和孩子共进晚餐?能和孩子欢乐时光?”

第五道题:“你能说出孩子的几个同学?你知道孩子最喜欢和最讨厌?”

……。

我努力回忆着,这九年间,和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回味着,这些年来和儿子互动的频率,我已然汗流浃背。

其实,题目都是和孩子互动的的小细节,我也留意了一下身边的家长,但很多家长,还是被难住了,或者说是被震住了。在这些简单的试题面前,我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所担负的角色定位,都一一呈现出来了。

交卷后,班主任走上了进台,一脸的意味深长:

“与其说,这是一次考试,不如说是一次问卷、一项调查。其核心是:在孩子的成长中,作为孩子父母的我们,会带给孩子一些怎样积极向的的情绪,或者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若是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孩子也会拿起书本来,你若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孩子也会适时站起来,把位子让给老奶奶,你若坚持每天对你的爸妈送上一杯茶,有一天,孩子也会给你递上一杯温暖身心的茶。”

“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拼爹妈”的时代,但这个“拼”,拼的是,我们是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父母,是不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好榜样?拼的是,我们有没有为他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是不是和他建立了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拼的是,我们为他打下了怎样的基础,为他指明了怎样的方向。”

所以,我的结论是:作为家长的我们,给你的孩子树立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将深层次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我的话完了,感谢你们今天能参与这次活动,但愿你们有启发,在孩子的教肓方面,在自己人生的旅程之中。”

最后,班主任,面对我们,深深鞠了一躬。掌声如潮的响起来。

听到这儿,我终于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很不到位。换句话说,自己很多时候只在意孩子的成长,而忽视了作为父母自身的提高,忽略了自身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这次考试,真的一下子考进入了我的灵魂深处,让我更明白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责任,幸运的是,这明白还不是太晚。

是的,我们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对孩子来说,我们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他的成长过程的标尺和榜样,就是他人生路上永远亮着的那盏灯。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正能量,我们牵着的他的小手往哪个方向走,那很可能就是他的未来,他的明天。

所以,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别让我们的孩子,从我们这里没有得到任何可“拼”的资本。

孩子的散文篇七

(杨多奇/北京市亚运村第二幼儿园)。

一次亲子园活动中,我发现有名男孩就不参加教师组织的活动。妈妈怎么哄他都无济于事。他好像故意作对,不一会甚至躺在地上耍赖。妈妈没办法只有把他抱起来。这时,他发现地上有一根小纸棒,就跑过去拿起来挥舞。妈妈怕他打了旁边的小朋友,提醒他放下小纸棒。可他根本不听。妈妈急了,一把夺过纸棒交给老师。孩子当即大哭,妈妈赶紧把他抱到教室外去哄。

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我立即出去问他妈妈,孩子是否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因为他原来挺喜欢参加活动,今天却有点反常。妈妈很着急地问我:“老师,为什么我们孩子每次只要一生病脾气就见长,可难带了?”我问妈妈,孩子得的是什么病。妈妈说,就是一般的感冒咳嗽。我又问孩子生病时是怎样护理的。只见这位妈妈叹口气,用非常无奈的口吻对我说:“我们全家,尤其是奶奶和爷爷,看到孩子生病就非常心疼,可以说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不想吃饭,全家除一人喂孩子吃饭外,其他人轮流用跳舞或其他方式逗孩子乐、让孩子吃饭。这孩子现在一吃饭,我们大人可苦了,累得筋疲力尽。平时,只要不顺着他,他就躺在地上耍赖,我们只能迁就他。老师你说这可怎么办,这孩子脾气越来越大。”

我听后很是惊讶!孩子不过是得了一个普通的感冒,可家长却给孩子“全方位的照顾”,连歌舞伴餐的招数都用上了。这样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给孩子照顾,得到的当然是脾气见长的结果。

我很严肃地告诉这位妈妈:“孩子的脾气见长与病本身没有关系,反倒是你们全家那种惊恐万分、小心翼翼的态度在影响着孩子,使孩子感觉到生病就可以为所欲为,只要以耍赖、哭闹为要挟,不论合理还是不合理的要求家人一概都会满足!其实,孩子生病了,本来就不怎么想吃饭,用不着兴师动众想办法来强迫孩子,这样对孩子的健康也不好。再说,这也不是培养良好进餐习惯的方式。等孩子病好后,你们觉得有些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孩子当然不愿意,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你们的迁就。但你们就认为是因病引起。其实,是你们没有用一个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生病,导致了教育方法的偏离。孩子生病了,我们应该在生理上照顾好孩子,但并不等于对他的行为习惯就可以一味迁就。本来孩子只是机体生病,由于大人不适当地照顾和迁就,使得行为习惯也‘生了病’,那就难以医治了!”

妈妈听了我的话,默默地点了点头说:“我们奶奶担心孩子因为生病身体就差,所以就不再管习惯的养成了。”我一听立即引导她:“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你们全家的教育态度都要统一,才会有结果。”

这件事使我们看到现在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仅靠教师在教室里组织活动和教会孩子操作某个玩具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多与家长沟通、多去发现问题,并从中寻找出孩子行为表现偏离的根源,才能找到教育的对策,真正给孩子创造出一个适宜的教养环境。

来源:《学前教育》.7、8。

孩子的散文篇八

给朋友发了个短信,想问问她到家没有,但是没有收到她的回复,没几分钟,心里便有点火急火燎的,便忍不住直接给她打电话,一次又一次,越是不接,心里越慌,越是着急,终于等到她的回话:哎呀,我正忙着呢,你放心好了。放下电话,心里这才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想起前几天给妈妈打电话,想问候一下她老人家的身体,妈妈也是没接,就给她发了个短信,写明了我的意图,然后心安理得的去忙我的事情去了。

这不是人对人之间的.感情有所区别,实际上是人对人之间信任的差异的表现。

我知道妈妈是绝对关心我的,我对她的关心她也是不用怀疑的,但是我不确定我的朋友是不是还在乎我,没确定之前,我大脑中会生出无数个想法,所以我要不遗余力的去得到印证。

真正的感情是勿用置疑的,一个未接来电,就相当于在桌子上给对方留了个便条:我在找你,不忙的时候给我回话。

只有相互信任了,活的才不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