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河南博物院范本(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9:41:49 页码:11
最新河南博物院范本(精选16篇)
2023-11-13 09:41:49    小编:ZTFB

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为自己的成长做出调整和规划。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助适当的图表和表格来更直观地呈现数据和结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一

自从放暑假以后,我一直都期盼着能去河南博物院看一看,今天妈妈终于带我来到了河南博物院。

走进河南博物院的大门,我有喜有忧,喜的是我终于来到了这里,忧的是博物院的主体展馆还未开放。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博物院西侧的一个展厅。为了让我更详细的了解每一个文物的历史和背景,妈妈给我们请了一个讲解员。在讲解员阿姨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展馆的顺时针方向认真的参观着每一个文物。阿姨细致的给我们讲解每一个文物,从夏商到西周,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和文物的一些特点。在这里我看见了贾湖骨笛和各种石器,以及一些精致的酒具。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制造出这么精美的东西。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参观完了,在妈妈的允许下,我又绕着展馆,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然后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展馆。

在回家的路上,脑袋里一直回味着展馆里的每一个文物,心想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再来一次。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二

今天我去了河南博物馆,从外观上看,中高两低以弧形方式将建筑平面对称铺开,像一座金字塔。开始参观了。

进馆后,我第一眼就看见了一个酷似我们现在的茶几一样的文物,果然不出我所料,这个文物叫云纹铜禁是禁为承置酒器的,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我们现在的茶几就是它演变而来的。

我有看见了一柄被锈蚀剑,我心里想着这是什么剑竟然锈蚀了,我带着疑问上前一看,这把锈蚀懂的剑原来是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这把剑是属西周晚期器物,剑身插在精心制作的牛皮鞘内,剑外有丝织品包裹的痕迹,剑柄是由和田青玉制成,仿佛一株破土而出的竹子。它是由铁、铜、玉三种材质于一体的。它的出土,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走着走着,我又看见了一支做功精细的笛子,我心想这又是什么“何方神圣”?走近一看,这原来是贾湖骨笛呀!它的出土时间为1987年,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该骨笛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细,7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值得注意的是,该墓出土有两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据测音研究,它们是一雌一雄,印证了中国自古雌雄笛的传统。此笛经试奏,证明是一种竖吹骨笛。而且现代音乐家们使用此笛仍能吹奏五声阶的曲子《小白菜》。

看了这些不仅精致,而且具有丰富知识的文物后,我很佩服以前的人拥有很大的智慧——以前的人没有挖掘机之类的东西,还能把墓地造的很隐蔽、合理,也觉得现在的人很厉害——科技非常发达。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三

大年初八,我和姑姑、姑父一起乘坐916快线,来到了郑东新区的河南博物院。

一进博物院大门,我就看见一小黑板上面写着4d电影。姑父买了票,我们进了电影院,在电影院的箱子里拿了一副很特别的塑料眼睛就坐了下来等电影开始了。

没一会儿电影就开始了,这是一部有好玩又恐怖的电影,说的是小恐龙在地球上一段奇遇,不过那时还没有我们人类呢!

小恐龙出来了,它一蹦一跳的向我们走来,伸着长长的脖子慢慢的向我们靠近,舌头一伸就好像要舔着大家一样,大家不约而同的发出了一阵阵惊叫。随着小恐龙的活动,我们就好像走进了大森林:有鲜花开放、有蝴蝶在飞、有蜜蜂在采花蜜、有眼镜蛇嘴里吐着舌头向我们扑来,我感觉头上真的有一股凉风;当电影上刮沙尘暴的时候,电影院的两角刮起了凉风;……啊!就像是真的一样。太刺激了!

一会儿,天空中下了一阵陨石雨朝着地球砸来,也向着我们砸来,我连忙躲闪,害怕砸着自己,觉得脚底下真的有很多的石头一样。好恐怖,大家都在叫喊,真是太神奇了!

后来我们又去了别的展厅,参观了恐龙的化石,恐龙蛋、乌龟蛋……看到了侏罗纪时期的恐龙,白垩纪时期的'恐龙以及中生代时期的恐龙——翼龙的样子。可是他们却在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了,真的是一个谜!

地质博物馆很好,也希望我的同学和老师们一起去看看,尤其是体验一下4d电影的魅力!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四

上周六,我和班里面的同学参观了坐落在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的河南博物馆,这次参观,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灿烂。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

这所博物院是一座现代化博物院,它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配备有先进电脑网络系统、多媒体触摸屏系统、数码式语音导览系统,及同声翻译的多功能厅,可接待多层次的学术会议和多语种的参观团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了解郑州地区的历史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文明历史。它的展品分布在主展馆一、二层八个展室内,汇集河南出土的精美文物约2000件,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发生在河南的最突出的古代文化科技成就。主展馆三层西侧展厅,有六个专题性文物展览,分别是《河南古代玉器馆》、《楚国青铜艺术馆》、《明清工艺珍品馆》、《天地经纬——地动仪与观星台》《河南古代石刻艺术馆》和《国之重宝馆》。虽然时间紧迫没有看完所有的展览品,但是我们对博物院还是有了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我们先到精品展厅对面的草坪上,中间是一个14米的正方形喷泉水池。水池的四角各有一棵垂柳,柳条一直垂到地面上,微风轻轻吹来,柳条轻轻摇摆,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丝丝凉意。博物院里的保安告诉我们十一点五十五分喷泉准时开放。我们就在那池边等待,望着池中的几株睡莲,开着红白二色的荷花,远看像小小的烛台,真是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在我们背后是长约五米,高约一长的透明艺术玻璃。上面前文简明扼要的介绍的中原地理,政治文化,经济及文物精华。

进入大厅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型的基本陈列室,《河南古代文化之光》展览由序厅、“文明曙光”、“三代辉煌”、“兼容并蓄”、“盛世荣华”、“余光明媚”及观众参与部分组成,汇集河南出土的精美文物约2000件,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发生在河南的最突出的古代文化科技成就。主展馆三层西侧展厅,有六个专题性文物展览,分别是《河南古代玉器馆》《楚国青铜艺术馆》《明清工艺珍品馆》《天地经纬——地动仪与观星台》《河南古代石刻艺术馆》《国之重宝馆》。展览选择河南历代古玉、河南淅川楚国墓地的青铜器、馆藏石刻等文物精品,分门别类向观众开放。而《天地经纬》展览则是从古代天文学、古代科技史的角度,向观众进行科普教育,有多种可供参与的模型与仪器。中原远古文明辉煌成就的震撼会使观众在精神上得到升华。

韶文化时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绝伦、玲珑剔透之作。尤其是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是目前时代最早的一件。馆藏的古代雕刻艺术品,诸如汉画、佛教造像、砖雕和其他浮雕、圆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艺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著名的戏车画像砖、田延和造像碑、刘根造像碑、鲁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观音像、盘龙石砚等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典之作。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有“中华第一笛”之美誉,是中国最早的乐器。与之同出的刻符龟甲、龟腹石子,与我国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金银器中,河南登封出土的武则天除罪金简、邓州福圣寺塔地宫中出土的金棺银椁,堪称稀世珍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在博物院里的珍贵院藏是莲鹤方壶、骨笛、云纹铜禁和象牙萝卜、象牙白菜,其中最让我喜欢和迷恋的事象牙萝卜和象牙白菜,这两件艺术品造型自然,形神兼备。萝卜由深到浅的红色,直到下端的象牙白非常自然,连萝卜上面的根须,和须上没有洗干净的泥土,都看得清清楚楚。白菜翠绿鲜嫩,形象逼真,叶子脉络清晰,显得生机盎然。趴在萝卜、白菜上的大肚蝈蝈,造型饱满逼真。真是美丽极了。据说具有代表的作品是莲鹤方壶,此精品够思新颖。设计巧妙。集清新活泼与凝重神秘为一体,被郭沫若先生誉为时代精品之象征。其造形复杂,是春秋时期青铜器分范合铸的工艺代表作,与龙耳双壶相比一南一北,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春秋方壶的绝代双骄!

当然,博物院还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莲鹤方壶、四神云气图、武曌金简和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共九件宝物。

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它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教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响!

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身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西周晚期器物。剑身为铁质,铁质剑身与铜芯相接,铜芯部嵌入玉茎内。剑首及茎身接合部均镶以绿松石片。出土时已折为两段,剑身外包一层丝织品,并被装在用皮革精心制作的剑鞘内。考古学将漫长的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三个时代,分别对应于历史学上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三种社会形态。玉柄铁剑玉柄、铜芯、铁身,它的发现,把中国冶铁史向前推进了200年,标志着作为社会生产力新代表的铁器已经萌芽,宣告封建社会即将来临。称的上是中华第一剑!

在这九件宝物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四神运气图:画面上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灵芝及云气纹等,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久、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这幅西汉时期的墓室壁画比煌壁画还要早上600多年。国家档案里就有一集专门介绍过它。站在它的面前,安静的展厅只有从别处传来的隐隐人声,感觉自己好像就要被四神兽带着踏云而去了?十分壮观么!

在馆内,最让我感到可笑的是有一个唐三彩的头像,远处看,很像刚出现的“囧”字实在是太搞笑了。

中原大地,群雄逐鹿,演绎了多少风云变化,河南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无数的英雄史诗!

河南博物院还收藏有二千多枚恐龙蛋化石,在世界各博物馆中首屈一指。另有部分珍贵的近现代文献、文物,其中如太平天国的布告、义和团的旗帜、吉鸿昌烈士就义时的血衣、彭雪枫烈士的遗物、《响导》周报、《红旗报》、《中州评论》《拂晓报》等,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物一样,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高兴的是现在的博物院已不仅仅是一个参观的地方,同时,许多文化节目也在博物院内举行,让博物院不仅仅成为了古代文物的陈列地点,同时,也是现代的流动站,让博物院真正的活了下去,而不是成为了一个死物。例如: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增强团员青年意识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结合省直文化系统“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廉政文化”读书活动,厅直团委开展“文化旗帜、青春力量”主题演讲比赛。同时,博物院也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集结地点,在校园文化日,开展以“牵手博物馆、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同学们也更多的了解到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文明。

总之,观光过河南博物院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灿烂和厚重,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时下,我们正在进行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此时,我可以很骄傲的说我是一名中国人,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是华夏儿女!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五

放假的时候我们一家到河南博物馆参观。

从西门进入,可以看到一大片草坪,中间有一个小池塘,旁边,杨柳依依,绿草如茵,给人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再往里走就是西配楼。

西配楼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里面放着许多文物,共有145件。其中包括,镇馆之宝贾湖骨笛,杜岭方鼎,玉柄铁剑,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和象牙白菜,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让我们赞叹不已。其中我最喜欢玉柄铁剑,虽然他已经氧化,像一块烤红薯一样,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它当时有多么的美丽,剑柄用的是新疆产的和田玉,玉质非常好,温润白亮。整体非常像一杆破土而出,英姿飒爽的翠竹。玉柄铁剑的出世打破了中国最古老研制铁器的纪录,将中国铁器研制推进了2。可谓是传奇之剑。没想到古代的研制技术已经这么先进了,这多亏了古代劳动人民才旦和善于研究的精神啊!

第二层是华夏古乐—音乐考古复原展演出。里面会定期表演,开展音乐会,他们的演出非常精彩,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们自成立以来,就去各国演出,成为了中原文化对外交流的特色品牌,深受大家喜爱。

再往里走就看到了主展馆,它造型独特,因为主建筑以元代的'观星台为原型,夸张演绎成带冠的金字塔,所以深受大家欢迎,吸引了很多人来观赏。他的后面为库房,但还在休整,所以并没有开放。

再往里走就是东配楼。年初在举办,乙亥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连展。那些惟妙惟肖的小猪,非常的可爱,让我们赞不绝口。

河南博物馆让我对历史文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知,让我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灿烂辉煌与生生不息。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六

河南博物院(henanmuseum)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始建于1920__年,5月1日新馆落成开放,馆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河南博物院展馆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馆藏文物多来自于20世纪初安阳、淅川、洛阳、商丘、开封、三门峡、辉县、新郑、安阳等地的考古发掘,数量达13万多件,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河南博物院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博物馆,也是一座凝聚了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标志性建筑。

主展馆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位于河南登封)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主馆后为文物库房。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遒劲,造型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堪称一座凝聚着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标志性建筑。

河南博物院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博物馆,它包括广场、序幕大厅、基本陈列馆、专题陈列馆、临时陈列馆、文物库房、学术报告厅、电教楼、观众参与和娱乐厅、观众餐饮茶座、观众休息厅、贵宾接待、河南博物馆室、纪念品商场、广播室、计算机中心、文物保护中心,图书资料馆和培训服务楼等部分。建筑群外部还设计有40%左右的园林绿地,形成“馆中园、园中馆”的优美格局。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七

我以前去河南博物院,它只开了旁边的小馆,而中间的大馆一直不开门,据说一直在维修之中。而在今年的国庆节期间,它终于以全新的面貌开馆啦!

我得到了这个消息后,求爸爸带我去参观,爸爸一口答应。

10月2日,我和爸爸来到了河南博物院。一到门口,放眼望去,只见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排起了一条长龙。我和爸爸等呀等,终于进入博物院啦!

我们进入展馆,感觉眼前焕然一新,展馆里富丽堂皇。而且展馆还分了好多个展厅。

展馆一共分了12个展厅,从远古时代到明清,按时期分别介绍了每个时代的文物,每个展厅各有各的特色。在这众多的展厅中,我特别对1、9和10号展厅感兴趣,一起和我去看一看吧!

走进第1个展厅,我透过一个个的玻璃窗,看到了在远古时代用骨头做成的形态各异的东西,其中,用骨头做出了骨笛,还用骨头做出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慢慢的,远古人又会用石头做出各式各样的武器,用武器打猎生存。再后来,又会做出陶罐,并在上面添加花纹,又会做出房子,又会在地底下用陶罐排水,不让水冲毁房屋……看了这些后,我十分佩服我们的祖先聪明的智慧。

在第9展厅中,我又在展馆里亲眼看到了《清明上河图》,将当时北宋人民表现的淋漓尽致,描绘的一笔不苟,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进入9、10号展厅,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精致美丽的瓷器,琳琅满目,从这些精美的瓷器和文物中,呈现出宋元时期的精神气质与时代光辉,又呈现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学的发达……这些文物让我大饱眼福,目不暇接。

这次博物院之游,让我留恋忘返,又让我见识了祖先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正是用这些智慧,才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奇迹。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八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河南博物院,如果你没去过,一定会后悔的。

河南博物院位于郑州市农业路8号,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浓缩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史,非常值得我们去参观和学习。

博物院内馆区中心部位为主展馆,由我们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登封元代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子塔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造型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堪称一座凝聚着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标志性建筑。

因为博物院在整修,目前只开放了一个展馆——大象中原。从走向文明的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到盛世荣华的隋宋元明清时期,中原古代文明博大而厚重,久远而深邃,大象中原为我们一一展现。

中原文明史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主流历史,想了解中原文明史,就一定要来河南博物院哦!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九

星期六雨下的很大,但妈妈还是带着我和姐姐参观了河南博物院。我发现,虽然下这么大的雨,但博物院却是人山人海。

在这里我知道了战国的青铜器和唐朝的瓷器,我最喜欢的文物有三件。第一件是妇好鸮尊;第二件是云纹铜禁;第三件是象牙白菜。

我们先说第一件妇好鸮尊。它是1976年在安阳妇好墓里找到的,那是一个按照猫头鹰的样子做的一个盛酒的容器,上面记着一位商代的女将军的赫赫战功和她的爱情故事。

我们再说第二件云纹铜镜。它上面有12条龙,我和妈妈本以为他是一个酒器,但它却是一个放酒杯的的桌子。整个桌子,器形非常大,是用失蜡法做的`,我感觉现在的人也做不出这样精美的东西。

我们再说第三件象牙白菜。它是清朝人在一整个象牙上进行雕刻出来的,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白菜的根和叶子,上面还有一只蝈蝈,一只七星瓢虫和两朵花,远远看去,真是栩栩如生呀。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吗?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十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参观了河南最著名的博物院。这里面的文物,包含了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朝时期的文物。从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像骨笛之类的,接着就到了炎黄二帝时期,炎黄二帝时期就有了单做的衣服,逐渐向文明发展,然后出现了文字,乐器,之后便到了尧舜禹时期。这个时期就有了陶瓷之类的器皿。然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到春秋战国时期,有了青铜文物,比如说像青铜做的俑,还有鼎,许多青铜器逐渐从粗糙到精致美观。到秦朝时期统一了货币,就有了铁做的文物,之后便是汉朝开始有了学习,孺子学问,当时汉朝字体就是小篆和隶书,南北朝时期经历了大风大浪,终于到了文化繁华盛典,隋唐朝和五代十国,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虽然他开通大运河是与文武百官及后宫美女一起同乐,但是他开通大运河和修建船只,为以后的水运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之后便到了中国最繁华的`时期唐朝,之所以说唐朝这么繁华,无论军事,教育,还是医学,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这个时期的文物已经有了彩色,唐三彩就是最重要的见证。唐朝是中国最繁华的时期,对之后的宋元明清的发展,有了好的基础。到最后,清朝的文物都非常的漂亮,有了漂亮的颜色和雕刻,展览馆的中央有一个很大的茶桌,雕刻之精美,令人感叹。

所以从古到今的进步,从无色,到有色,文字的出现,纸张的发明,每个时代都在进步。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华夏而闻名,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卓越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华文化,留下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希望大家爱护我们的文物。了解我们的历史。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十一

周六,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同学一起去参观河南博物院。

当时河南博物院还没有修建好,我们就去了后面的展厅进行参观。在参观前我仔细看了博物院的样子。博物院的形状就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上面还有一个像宝石一样的石台,博物院是由石砖拼成的,颜色是土黄色,有豪华的气息,外面还围绕两大排松树,很是漂亮。

我参观博物院,我们就开始参观展品了,展示厅展示了上至远古时代,夏至明清时代的河南历史文物。在参观时,我们遇到一个很懂历史的姐姐,她为我和我的同学讲了很多自己了解的展品历史和来历,讲的比专业的讲解员讲解的更让我们清晰每一件历史文物的由来和文化底蕴,我们很高兴遇到她,且内心十分感谢她。

看过各种展品后,我对中华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也感受到了河南历史文化厚重的气息和古代文明延绵不断的传承。

文档为doc格式。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十二

来到河南博物院大象中原展厅,我仿佛站在了时间的彼岸,感受着时间的洪流迅速流淌,一段段历史融入遗忘的海洋,一切都触手可及,却又无比遥远,那一件件文物为我们诉说着一段段已被遗忘的历史,使人身临其境。

踏入青铜器时代展区,那一件件硕大却精美的青铜器映入我的眼帘,器身上雕刻的.一条条复杂的花纹,告诉我们那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技术已经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顶峰,让我们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间又不知跨过了多少时代,我来到了这样一个炫丽的时代——宋朝。这个时代是如此的柔美动人、绚丽多彩,但它如缤纷的泡泡、美丽的幻梦一样,都是脆弱的,经不住时间的沧桑与风雨的磨难,终于有一天,它如一件瓷器一般,被重重地摔在地上,破碎了。而与我邂逅的它,也如它所在的时代一般,美丽而脆弱。它身着一件天蓝色长袍,颈部修长,形态优雅美观,小巧精致,它就是--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它做工之精细,形态之优雅,让人不禁啧啧赞叹,是无与伦比的美物。

在清朝展区,我被一件象牙白菜吸引住了,这件文物小巧玲珑,十分注重细节雕刻,连白菜上爬的小虫子身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使它看上去栩栩如生。

走出展厅,我思索起今天所见的文物,感到收获颇丰,感悟甚多。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十三

星期天上午,和煦的春光洒落下来。我和妈妈约定好去家附近的河南博物院参观。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博物院广场正中的五个鲜明的大字“中国文字展”。整个展区大约有150米长,主要展览了从原始社会到秦朝文字的发展史,从远古世道仓颉造字、结绳记事到商朝的甲骨文,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还展出了古代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以及著名的书法作品。汉字是中国文明的标记。作为小学生,我们一定要学好汉字,写好汉字。

参观完“中国文字展”,我们就进入了博物院西展厅。我们分别参观了3个镇院之宝:贾湖骨笛、妇好鸮尊、云纹铜禁。我们我给大家讲一下贾湖骨笛。她是中国音乐史的奇迹。距今约8000多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它长20厘米,直径1.2厘米,由鹤脚制成,穿孔而成。骨管有7个小孔,分别代表了7音(1、2、3、5、6)5个正音(4,7)两个变音,声音悠扬动听,并被收进国家宝藏。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中午已到,我和妈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十四

2022年7月9日,我参加了河南博物院第十四届”国宝讲解小明星培训班”为期十天的活动,使我更深入了解了中原历史与文化的精髓,更勇于上台演讲,我要为河南博物院竖起大拇指!

我每天都早早地来到河南博物院二楼西配楼多功能厅,认真地听各位老师的讲解。他们是河南博物院院长,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国家一级国宝讲解员,教育局主任等。我认识了1993年出土于平顶山应国墓的柞伯簋,它是举世无双的.“冠军”纪念杯;还认识了距今68前的彩陶双联壶;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云纹铜禁;河南省宝丰县出土的汝瓷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

我们背诵了《甲骨文》,《少年强则中国强》,《云纹铜禁》,排练了《扇子舞》,练习了金老师发的关于中原出土的历史文物的习题。本次活动的闭幕仪式还受到了郑州晚报、大河报、郑州交通广播的关注呢!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更加热爱历史,也更加自信大胆,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我要为河南博物院竖起大拇指!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十五

妈妈带我参观河南博物院。据说在中国它的地位是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其历史厚重度非同一般,我不禁愈发,想瞧瞧它的“芦山真面目”。

一座高大的“金字塔”矗立在眼前,它既像一个方鼎魏然,屹立,又像一个沙漏,记述着时间的流逝。我心想,连外观设计都如此古色古香,里面的'东西肯定是名不虚传,我迫不急待地向馆内跑去。

一进大厅,光线暗下来了,浏览着一个展品有陶罐、陶碗、铜鼎和许多我不知道字锈迹斑斑的物件,忽然,一个奇怪的东西——白菜进入我的视野!这颗白菜就像菜市场上的大白菜一样青叶白帮,安安静静的摆在展台上。它的外观简单沉稳大气,气势恢宏,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特色,它的内部藏品繁多,是感知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的文化殿堂。

河南博物院范本篇十六

在郑州市的北部,新建了一座造型独特的大型建筑,它就是河南省博物院。

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下大上小的锥形建筑物,有点像埃及的金字塔,后来才得知,它是模仿我国古代的'登封观星台样式建造的。一楼的主体大厅非常气派,展厅很多,展出的文物珍品更多。导游小姐边走边风趣地介绍:“同学们,这件文物是商周时喝酒用的‘禁’,也就是现在说的放置酒怀的桌子。你们看它多么精致,它表明我国在商周时冶炼技术就已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为什么叫‘禁,呢?因为商朝的灭亡和统治者的狂喝滥饮有很大关系,后人为了记住这个教训,就把同饮酒有关的桌子叫做‘禁’,时刻提醒子孙后代不要因酒误事。”

二、三层的展厅同祥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闪闪发光的黄金制品,有淡雅华贵的玉器。摆放在武则天蜡像旁边的“金简”十分引人注目,它是武则天当年在嵩山祭天时的物品,直到近年才被一位放羊的老人在山涧中发现.虽然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淋,它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博物院真是传播文明、传播知识的好地方,我在这里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