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9:52:32 页码:12
最新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通用13篇)
2023-11-23 19:52:32    小编:ZTFB

总结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可以提炼出一定的规律和经验。写总结时,我们需要注意总结的篇幅和字数,以免过度冗长或过于简单。以下是市场调研报告总结出的消费者需求和趋势,请大家关注。

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篇一

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共同体》一书中提出了两种社会控制模式———“全景监狱”和“蜂群”。在现有的课堂管理模式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全景监狱”式管理:学生是被管理者,被彼此隔绝地“关押”在独立的“铁笼”中,每个举动都被密切监视;教师是管理者,密切监视着学生,防止他们挑战教师权威,并随时准备实施惩罚。“全景监狱”式的课堂管理让班级呈现出整齐划一、高效推进的形态,其即时惩罚的要求也符合行为主义教学取向,因而运用广泛、影响深远。而蜂群则不需要人的刻意监督,会自然地向蜜源飞去。虽然每一只蜜蜂都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飞行方式,而且一群蜜蜂凑在一起也许给人一种乱哄哄的印象,但实际上,整个蜂群都在向共同的方向飞去,在尊重个体独特性的同时,实现了整体的和谐。“蜂群”式课堂管理即把每一个学生视为独立的“蜜蜂”个体,把整个班级视为“蜂群”;教师不再充当“看守人”,而是发挥“养蜂人”的作用,设置好“蜜源”,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实现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全景监狱”式课堂管理能够高效达成教育者的预设目标,但也日益呈现出弊端。改变“全景监狱”式课堂管理方式,实施更适合当下教育实际情况的“蜂群”式课堂管理,有其必要性。

1、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要求必须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

“全景监狱”式的课堂管理建立在教师具有无限权威的基础之上,如果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那么,实施“全景监狱”式的课堂管理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教师的权力和权威一方面源于教师的职业;另一方面,在与学生的交往与互动中,教师可通过自身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展示,使学生形成“向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拓宽,教师在知识上的压倒性优势不复存在。而且,随着民主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学生越发注重个体的自由和价值。这导致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使得学生不再像从前一样盲目服从教师,从而让实施“全景监狱”式课堂管理变得困难重重。而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方式时,教师不再是一个看守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引导者不需要紧握权威、强制学生向目标前进,而是需要在实现目标的路途上设置一个个辅助措施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接近目标。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能够降低教师对权威的依赖,使得在当下这个教师权威地位受到冲击的时代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成为可能。

2、“蜂群”式课堂管理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氛围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焕发其学习能量;对教师来说,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让教师专注于教学,获得职业成就感。“全景监狱”式的课堂管理,使师生处于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对立状态。这种对立关系导致教师不得不提防学生可能挑战自身权威的举动,学生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逃避教师的惩罚。这样的课堂氛围是紧张的,是让人不适的,是不利于教学活动开展和学习效率提高的。而“蜂群”式课堂管理,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园丁”和“蜜蜂”的位置,形成一种目标一致、互利共赢的良性关系。在这种互利共赢的状态中,师生成为了并肩奋斗的盟友,可以推心置腹地表达想法,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避免恐惧和对抗。这样的课堂氛围一定是轻松愉悦、美好和谐的。

3、“蜂群”式课堂管理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处于猛烈的变革之中,知识的更新换代也让人目不暇接。新的时代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外界的飞速变化,如何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如何造就自己的洞察力和创造性。可是,“全景监狱”式课堂管理只允许有一种声音、一种意见,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的自由思维,没有为学生提供造就洞察力、创造性的机会。而“蜂群”式课堂管理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性,他们不会被强制灌输某种观点,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洞察力和创造性自然而然地得到了锻炼。“全景监狱”式的课堂管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紧张、焦虑、对立、压抑,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负面印象。一旦离开学校,离开教师和家长的强制,学生很可能不再主动学习,很难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而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的是轻松、愉悦、合作的快乐;在离开校园之后,学生也更容易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革。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不作为,而是要更科学、更合理地作为。

3.1教师角色要从看守者转变为引导者。

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首先需要教师明确自我定位,不要将自己定位为看守者,而是要定位为引导者。看守者的职责是看管,对一切不符合规定的举动都要严防死守、及时纠正;而引导者的职责是引领,引领前进方向,创设便利条件,并适当加以引导。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并最终有所收获。在这种管理目的的指引下,教师会“有为有不为”,会更关注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学生的某一种行为。例如,有些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时会出现一些咬笔杆、身体前后晃动、抓耳挠腮等看似不符合规矩的行为,只要不影响周围的同学和课堂秩序,教师大可“不作为”。如果教师为了维持表面上的秩序而纠正学生的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情绪,还可能打乱正常的教学节奏。同时,作为引导者,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更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做到多强化、少惩罚。针对学生的不合理举动进行及时惩罚,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减弱或消失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受到惩罚后,学生的情绪通常会受到影响,其他学生或许也会产生抵触心理。害怕惩罚只会让学生避免做出不合理的行为,而不能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而强化则能够让学生知道怎样的行为是会受到认可和赞赏的。换句话说,就是想让学生怎样做,就使劲表扬已经这样做的学生。这样一来,不仅受表扬的学生的'行为会得到强化,其他学生也会将这种行为视为榜样,他们的积极性也就会有所增强。

3.2增强课堂设计的吸引力。

蜂群的行为看起来是自发的,但这并不说明养蜂人就无可作为。虽然养蜂人不会用强制手段驱赶蜜蜂飞行,但却能够通过柔性的方式———设置蜜源———引领蜜蜂飞行的方向。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就应当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内容一定不会让学生望而生畏;而生动、多样、富有乐趣的教学形式也一定会让学生乐在其中。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就像“蜜源”,吸引学生主动融入其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有了寄托,自然无心去扰乱课堂秩序,教师也可以从紧张的看管状态中解脱出来,享受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3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蜂群的行动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却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这种管理制度并非由养蜂人强加,而是由蜜蜂们自发创造并沿袭下来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不是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建立起学生自主管理制度。要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首先要由学生共同制订班规班纪,明确哪些事情课堂上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并确定奖励和惩罚措施;其次,让学生成为执行班规班纪的负责人,例如,课堂上的优秀表现和违纪情况都由专门学生进行记录,奖励和惩罚措施由班委会执行,教师则起监督作用。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管理的参与者,把学生从被看管、被监视的尴尬位置上解放出来,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认为教师偏心或故意挑刺,提升了学生对课堂管理的认同感,对改善师生关系也有一定效果。由上可知,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了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认同感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长远发展。同时,对教师来说,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可以改善师生关系,赢得更好的工作效果,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和谐共赢。

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篇二

摘要:关系营销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一门科学,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每个企业都应从实际出发,确定与渠道成员保持何种程度的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及战略联盟是一种新型的渠道关系,强调的是制造商与渠道成员之间持续和相互的支持关系,其目的是建立更加主动的渠道伙伴联盟。

1、关系营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关系营销理论的出现起源于消费品主导环境中对服务和产业营销特例的研究,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一门科学,在北美大陆广泛传播。尤其是服务产品的特点和工业品技术上的复杂性使人们突破了产品交易的局限,引起了对营销交换过程,特别是企业与顾客接触过程的足够重视,建立、维持和加强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成为开展市场导向营销活动的前提。关系营销学者以服务市场营销为背景,并从中借用大量的概念和术语,经过一定的概括和精炼,创建了一套全新的营销理论体系。关系营销理论的提出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肯定了由一般营销向关系营销的转变是当今营销学科变革的重要趋势,而且关系营销理论是对现代营销学从理论到方法的有益补充。

目前,关系营销理论呈现出角度各异、门派众多的丛林状态。在众多的关系营销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学派,即imp小组的产业营销关系理论学派和nordic服务营销关系理论学派,他们代表着当前两种重要的研究倾向。imp关系营销理论从对产业市场供应商与客户之间长期、复杂的供应关系出发,把买卖双方单一的关系扩展到企业网络关系的研究,分析多种关系间的联系和影响,并把企业看成是处于买卖方、合伙人、政府等组成的多元网络之中,其买卖关系要受到其他关系的影响。以芬兰学者格鲁诺斯教授为代表的nordic服务营销关系学派则以顾客与企业的`关系为研究核心,从服务和实体产品的重大差异入手,认为建立与顾客的持久关系十分重要,提出了许多分析方法和概念。

近年来,理论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讨论制造商与其渠道成员在批发或零售业务上的亲密关系问题。根据他们的观点,只有通过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即“伙伴关系”或战略性同盟关系,制造商和渠道成员才能通力合作,以使得分销业务迅速、高效地开展。事实上,绝大多数渠道管理观点的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以制造商与渠道成员的亲密关系为基础。与此同时,相反的观点几乎不存在。

在这场一边倒的争论中,有关制造商与其渠道成员间发展何种程度的关系,完全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如果渠道管理者认为,保持亲密关系可以帮助他更好地进行渠道管理,并达到分销目标,这种关系就应予以重视与发展。相反,如果渠道管理者认为这种亲密关系并不是进行有效渠道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份子,那么它就可以不必重点发展。有时,它甚至可能会造成时间、精力和金钱上的浪费。每个企业都应从实际出发,确定与其渠道成员应保持何种程度的关系。

伯特·罗森布罗姆认为,在解决关系亲密这个战略性问题上,渠道管理者可将它与分销程度相连。一般情况下,如果渠道管理者已经设计了一个强调深度分销的渠道,他或许应该考虑与其下属的许多渠道成员保持一种松散的关系,而不是仅与几个或一个成员保持亲密关系。当然,分销程度并不是决定制造商与其渠道成员间关系亲密程度的惟一因素,诸如目标市场、产品、公司政策、中间商等许多因素都同样起着决定作用。但分销程度至少可以被认为是用来解决与渠道成员建立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3.1关系营销的利益。

尽管制造商往往容易忽视供应商或渠道的多种活动对其企业活动的成本效益的影响,即使认识到这些联系,由于涉及各个独立的企业,协商和利用这些纵向联系以及如何分配由此产生的利益也可能相当困难,但是,不应否认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关系可能使企业产生某种综合优势和无形的利益。

(1)供应商关系提供的利益。

供销关系中,当价值链中的活动互相联系时,改变其中一项活动的实施方式便可以影响企业的综合效益。有意地提高一项活动的成本不仅可能降低另一项活动的成本,而且也可能降低总成本。如采购和组装之间的协调,可以降低库存的需要。佳能就是通过购买质量较高的钢材以提高锻造作业的质量并简化加工,从而降低总成本的。所以,有时企业可以增加外购投入的开销而降低总成本,把外购投入的单位成本压缩到最低限度,并非总是适宜的。当然,在选定了投入的适当类型和质量以后,为外购投入谋求最佳、可能的单位成本显然是理想的。

企业也必须系统地追踪目前尚无购买关系的潜在供应商,这就会保证能定期考虑可供选择的供应商和观察现有供应商的业绩。企业应选择那些效率最高或者那些提供最低价格的供应商。企业除了要提高自己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之外,还应该设法协调与供应商的关系,在必要时支持供应商的技术开发,并鼓励供应商通过加强联系以降低企业成本的做法。例如,马克斯(marks)积极致力于帮助供应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从而在英国零售业取得了低成本的优势。

(2)分销商关系提供的利益。

正如供应商关系一样,与销售渠道保持良好的联系可能使企业及其销售渠道的成本降低。例如在美国,精工(seiko)付给其珠宝商丰厚的费用以报答后者接受精工表修理并把表运送到精工厂,这就使精工把需要的服务点减少到最低数目并降低了加工修理和把修理程序通告顾客的成本。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制造商和分销商能否从彼此信任的关系中获得更多有形的利益。通过对美国和欧洲的1500对制造商和分销商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如果制造商与分销商能保持彼此信赖的关系,制造商可能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3.2合作伙伴关系及战略联盟。

在最近几年,诸如分销伙伴关系、渠道伙伴、分销商伙伴、经销商伙伴及战略联盟这样的术语在营销渠道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些术语所指的是一种新型的渠道关系,它与制造商与其渠道成员传统合作关系中特别设立的即时交流部门有所不同。这种伙伴关系或战略联盟强调的是制造商与渠道成员间持续的和相互的支持关系,其目的是建立更加主动的团队、网络或者渠道伙伴的联盟。在这种渠道伙伴关系或战略联盟中,传统的“我们―他们”的观念已经被“我们”所取代。

营销渠道合作伙伴(或战略联盟)的观念并非最近才出现。在二十多年前,webster对一系列制造商及其分销商的关系进行了一项创造性研究,其中就提到了建立这种伙伴关系的方法。webster指出,在渠道成员间建立“伙伴关系”要经历3个阶段。第一、制造商必须在可能提供的产品、技术支持、定价及其他相关的领域公布明确的政策条款;第二个阶段是对现有供销商完成任务的能力进行评估;第三个阶段,制造商必须定时评估它与渠道成员之间制订的政策的适用性。最近几年,webster的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营销渠道通常由许多各自谋求自身利益的公司组成,因为这些利益是相互竞争的,所以渠道成员常常无法合作,甚至各自目标完全相反,由此产生的渠道冲突往往导致渠道效率下降。分销中的联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在一个战略联盟中,两个或更多的组织发生联系从而使得他们按照各方的共同利益进行运作。当组织之间的联系是持久的和广泛的,并涉及到各方业务的许多方面时这种联盟就是战略性的。

斯特恩(louisstern)与艾-安瑟理(-ansary)认为一个合适的联盟必须同时拥有3个条件,即:一方有特殊的需求;另一方有满足这些需要的能力;双方都面临着退出关系的壁垒。前两个条件是创造特别的价值增值的基础,这是战略联盟的根本。最后一个条件,即退出壁垒是保护一方不被另一方剥削的必要条件。哪些是壁垒呢?一般来说,有严格规则的或者双方具有相互依赖性的关系联盟,解脱关系会非常困难,于是各方宁愿投资以维持关系。

联盟的基础是信任,是一方对另一方诚实度的信心。而经济性满足(eco?鄄nomicsatisfaction)既是联盟的动因也是联盟的结果。这是因为作为一个成员,从关系中得到的财务报酬越多,其信任度就会越高。这会加强联盟,从而会更高效地共同工作。一般认为在能够提供资源、成长和机会的环境中,与已知的渠道成员最有可能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成为好的伙伴。

另外,有两个基本因素对所有建立信任和创建联盟的努力是关键的。第一是坦率、双向和经常的沟通。第二是要经历时间,联盟的实现需要进行培育———成长、成熟和发展成为有价值的资产。虽然联盟能够被迅速破坏,但它们无法很快被建立起来。建立和保持渠道联盟关系的战略需要资源和耐心。

4、结束语。

关系营销是营销理论上的一大突破,由一般营销向关系营销的转变是当今营销学科变革的重要趋势。制造商与其渠道成员在批发或零售业务上的亲密关系问题受到了理论界的极大重视,大部分学者认为制造商与渠道成员之间应该建立亲密关系,事实上如果渠道管理者认为这种亲密关系并不是进行有效渠道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份子,那么它就可以不必重点发展。关系营销为处理渠道成员关系提供了一种思路,即每个企业都应从实际出发,确定与其渠道成员应保持何种程度的关系。建立在坦率、双向和经常性的沟通基础上的战略联盟对渠道关系的处理十分重要,当然维持联盟需要时间、耐心和资源。

参考文献。

r,jr.,theroleoftheindustrialdistributor[j].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1978(8)。

4甘碧群.关系营销:传统营销理论的新发展[j].商业经济与管理,(1)。

5陈涛.国外营销渠道冲突及其管理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8)。

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篇三

[摘要]农村教育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全局,甚至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城市化”与“乡土化”的悖论,最终导致农村教育发展陷入“内卷化”的窘境。本文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对农村教育价值取向悖论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农村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村教育;乡土化;内卷化;城乡一体化。

1乡土化与城市化分立: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悖论。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的力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伴随着农村教育长足进展的同时,“农村教育乡土化”与“农村教育城市化”的二元分野悖论凸显[1]:一是教育功能上的对立。学者们对于农村教育“乡土化”与“城市化”的两种价值取向,反映了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思想,认为“乡土化”与“城市化”之间不存在缓和的中间状态。二是发展取向上的对立。农村与城市在医疗、教育、卫生、社保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城市生活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相比之下,农村更多的却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乡土化”的价值取向要求学生固守在农村,虽然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但却阻碍了农村学生的社会流动,压缩了其个体发展空间,并且有“社会地位再生产”的嫌疑。“城市化”的价值取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村学生的人力资本,提高了他们进入城市的可能性,但却加剧了农村人才的流失速度,使得农村社会更加衰败,与城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不利于农村社会的长远发展。三是主体意愿上的对立。农村教育的供给主体是中央及地方政府,他们大多是“乡土化”价值取向的支持者,他们希望农村学生能够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奉献农村。然而,传统农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属于弱势产业,绝大多数农村也处于弱势地位,“乡土化”取向的农村教育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此,农村学生并不愿意继续做农民,并普遍对“乡土化”的农村教育产生不满情绪。对于农村学生及其家庭而言,摆脱农民身份早已成为农村教育的最大动力,他们因此更倾向于“城市化”的价值取向。但农村教育质量差、费用高等诸多问题却使大多数农村学生难以进入大学,再加上农村学校课程设置与农业生产关联不大,他们逐渐成为徘徊在城乡之间的社会边缘群体。

2城乡二元结构与内卷化:农村教育价值取向悖论的逻辑根源与负面影响。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为了走出战争伤痛并增强综合国力,我国开始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战略,通过“剪刀差”等方式从农业、农民与农村汲取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于城市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发展,让农村为城市发展做贡献,这不仅加剧了自古有之的城乡差距,甚至还产生一些歧视农业、歧视农民与歧视农村的思想与做法。改革开放后,我国仍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并鼓励部分城市先富起来,其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具有城市偏向的赶超型工业化发展战略。至此,农村与城市差距进一步扩大,最终形成了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在当前阶段,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实行“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对农业、农民与农村从政策与财政上进行大量补助。然而,长期形成的城乡对立结构却并非短时间可以消弭的。我国城乡二元对立结构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该结构主要由于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出现了断裂,是现代性结构与传统性结构的极端分裂,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极端化[2]。

我国城乡二元对立结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二是城乡之间的分割与封闭,而我国农村教育就是在城乡二元对立背景下展开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将会更加繁荣,农村也终将走向消亡,这必然导致农村教育在价值取向上的对立。一方面,农村与城市间的巨大差距使得农村人财物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学生个人发展与村庄发展间的对立;另一方面,城乡之间的分割与封闭也使得农村与城市之间缺乏交流沟通,造成农村教育在功能上的单一对立。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乡土化”与“城市化”价值取向悖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当前阶段农村教育的“内卷化”现象。农村教育“内卷化”指的是:由于城市教育的压倒性优势或者外部资源的投入不足,造成了农村教育被结构性瓦解或剥离,形成了无法突破的机制壁垒与相对固化的发展模式,致使其在办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行为模式变迁过程中出现了渐进式的自我锁定,并且很难自我认知与改变,从而形成了内敛型且发展效能相对低下的状态[3]。

当前阶段,农村教育“内卷化”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内生型“内卷化”,一种是外源型“内卷化”,这两种形态的“内卷化”也都是在城乡二元对立的背景下由于农村教育价值取向悖论而产生的。内生型“内卷化”指的是城乡二元对立背景下,农村教育处于弱势地位,与城市教育存在较大差距,突出的表现在农村教学质量低下、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等方面,最终导致农村学生较高的辍学率与较低的升学率。外源型“内卷化”同样是在城乡二元对立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城市化”的价值取向下,农村教育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竞相模仿城市教育,使得农村教育成为一种物质主义而非自然主义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外部资源投入不足与村庄内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农村教育难以追上城市教育步伐,在学校办学、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中的逐渐陷入“内卷化”状态,最终蔓延到农村教育整体。

3城乡一体化:农村教育价值取向悖论的消解途径与发展方向。

当前阶段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高速转型时期,这一过程突出的表现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城市二三产业升级换代等方面,其实质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因此,按照这一发展趋势,我国农村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服务于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整体发展逻辑。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活动。与世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转型过程一样,我国农村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就是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城镇化的过程,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二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实现非农化就业;三是农村工业化发展与城镇化水平提高。所以,我国农村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必须服务于以上三点。然而,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也都是由人来推动的,农村教育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农民身上。因此,必须通过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为农村学生与农民服务,不仅要帮助农村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技能以便更好的进入非农产业,从而走出农村到城市或者小城镇居住,还要帮助留守农民更好的从事升级改造后具有现代性质的农业生产领域,最终共同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因此,根据农村劳动力走向,我们可以将农村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概括为:一是要将留守农业领域的农民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要为流向城市从事非农领域就业的农民提供知识技能培训,三是为农村学生的升学服务。这样一来,农村教育既包含了“乡土化”的价值取向,又包含了“城市化”的价值取向,二者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合二为一。

4结语。

综上,我国农村教育存在诸如农村教育质量低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等“非正式”教育并不规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令人堪忧、农村寄宿学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教育依然任重道远,既要满足不同年龄群体农民的教育需求,又要解决教育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还要使农村教育既能够服务于城市又能服务于乡村,但通过政界、学界与社会各界的努力,这些问题终将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篇四

关于儿童教育的价值取向,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认为教育应该发展健全的人,有认为儿童教育要兼顾前瞻性和后顾性两方面,前者立足于现在、后者注重未来。还有研究者认为:“教育就是使个体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促进人的认识能力、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赋予个体生存的本领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借用熊华生教授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观点,笔者以为,儿童教育在兼顾上述四个方面即儿童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儿童当前生活与其未来成人生活的同时,应当有所侧重,即侧重于儿童的个人发展及其当前生活。儿童的教育应以为儿童提供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促进儿童个体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而心理安全教育更应以为他们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维护其心理安全为价值取向。因为,毕竟儿童还小,他们无法肩负社会发展的重任;再者,儿童还只是处于对当前的世界充满未知、充满好奇的时候,在对当前的世界都无法控制、无法预测的前提下,谈何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总之,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安全舒适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要保证儿童的心理安全,绝不能忽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安全感。这里所谓的安全感,不仅包括对生理安全的体验,也包括心理安全的体验。安全感是整个儿童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学前期儿童尤为重要。因此,儿童心理安全教育应着力于帮助儿童建立充分的安全感,只要有利于提高安全感水平的办法或策略都可以而且应该要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双桥.论人的需要[j].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1.

[2]叶志平,李卫兵.心理安全同样重要[j].中小学管理,2004.4.

[3]王福显.保障小学生心理安全[j].教学与管理,.6.

[4]刘翔平.青少年为什么安全感匮乏[j].北京日报,.3.26.

[5]江琳.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童年[j].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2003.1.

[6]刘宣.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述评[j].幼教园地,2004.9.

[7]刘世民.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儿童中心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3].

[8]陈宝祥.试论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j].辽宁教育研究,[3].

[9]罗虹苑.安全教育勿忘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02.

[10]李建梅.教师应维护学生的心理安全[j].教学与管理,.6.15.

[11]张卫,杨宁,王穗苹.当代西方国家早期儿童教育方案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6].

[12]刘宣.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述评[j].幼教园地,2004.9.□。

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篇五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于强化医院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合理的配置医院内部的卫生及财务资源,降低医院经营管理成本,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规范约束作用。然而,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医院内部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完成,因而增加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难度。进一步的规范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日常经营管理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升医院的公益服务效率质量与水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指按照医院的经营管理目标以及整体规划,通过相应的预算预测与决策,对医院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通过预算的方式进行安排,并通过预算的控制调整以及分析考核等一系列的手段,最终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在医院内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医院内部采取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与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相比较,将预算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了医院内部的各个科室,实现了全流程的预算控制。这有助于严格按照预算指标对医院内部的各项收入及开支进行全程的监督管理,既可以确保医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起到了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

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一般是由医院内部的财务部门主导,医院内部各个科室共同参与到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管控,更加注重内部各科室全员的协同配合,因而采取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加快了各项经营管理以及财务信息在医院内部的沟通共享,对于指导改进医院的经营管理决策非常有利。

(三)全面预算管理是确保医院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

全面预算管理往往采取责任化管理的模式,通过配合采取必要的预算绩效考核,可以有效地调动医院内部各个科室及职工,严格执行全面预算,是对医院经营管理目标的细化分解,对于确保医院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也可以形成有力的推动。

全面预算管理不同于传统的预算,需要医院内部各个科室的协同配合。为了提高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层次,应该在医院内部成立由院领导负责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统一调度管理全面预算工作,并下设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完成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考核。同时,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应该采取归口管理的方式,在医院内部设立预算归口部门,器械、人事、耗材、机械、药品、总务等归口部门,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相关事务。此外,在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设置中,还应该明确具体预算管理责任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权责清晰,各项管理措施有效落实。

在医院内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预算法、医院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则等完善预算管理的制度体系。首先应该明确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的组织、编制、监督、执行报告以及分析考核等进行明确规定。其次,应该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特别是对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各个流程的相关工作标准要求等进行明确。此外,还应该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各类配套制度,诸如开支标准、物资设备管理办法、药品管理办法、差旅报销办法、接待管理办法等相关的配套制度。

全面预算的编制水平对于预算的具体执行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医院全面预算的编制阶段,应该具体明确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即对医院的总预算(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归口预算(人员、药品、设备、基建预算)、责任预算(业务、科室收支预算)等。在全面预算的编制方式上,一般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汇总的原则,首先确定全面预算目标,并将目标分解至预算责任部门,再由各个科室结合实际编制后汇总至归口部门,在综合平衡以后形成医院的整体预算,经审批以后执行。在预算的编制方法上,应该综合采取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弹性预算等多种预算编制方法,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四)加强对全面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

为了真正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在医院的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应该加强监督控制,全面预算管理部门应该重点通过对月度报表、预算执行数据、经济活动数据等对医院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全面预算计划进行差异比较,及时总结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动态监控管理的方式,确保各项预算指标得到有效地执行,防范超预算支出行为的发生。此外,为了提高医院全面预算执行效率,在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依靠医院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将财务、会计、预算、成本以及业务等平台联接,提高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水平,确保各项预算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三、结束语。

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实施过程中,医院管理部门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预算的编制,提高预算的科学化水平,同时加强预算的执行控制管理,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提高医院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馨。刍议公立医院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3]吴欣。新医改形势下开设医院预算管理课程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

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篇六

工程造价的管理最初的最初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这个时间在英国出现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分工的细化,这种项目专业管理细化的需求诞生了工料测量师,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

这一从事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的专门职业。19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尝试着在工程建设中逐步推行招投标承包制,而招投标承包制要求处于主要地位的工料测量师在工程项目设计后和开工前进行工料的测量和估价,同时也要根据设计出的图纸计算出项目的实物工程量,汇编后即得到工程量清单。这就是工程预算诞生的标志。至此,工程造价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1868年,英国在皇家批准下,成立了“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作为最大分会之一的工料测量师分会,它的成立,是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诞生的标志,同时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成立之初,工料测量师的主要工作只是在开工前预测项目所需要的投资额,而对于在设计阶段项目所需的投资额还无法进行准确的预算。这种造价管理方式使得工程实际造价成本过高,投资额不足,从而不能按设计阶段预定目标完成工程。为提高投资的效益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到了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造价工作开始把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考虑在造价管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又把技术经济综合地运用到造价管理中,于是工程造价管理逐渐开始向重视投资效益评估和重视工程项目经济与财务分析等方向发展,“投资计划和控制制度”就在英国、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应运而生了,这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篇七

摘要: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存在内容空洞和方法机械的突出问题,政务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困境,以及“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影响,并探索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

挖掘和利用“互联网+”专业和行业信息资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早在2012年,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创新”,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2]。在这种形势下,国内高校开始探讨如何将“互联网+”与专业课程教学要素相结合的问题[3]。这种改革不仅是指在形式上采用网络课程、微课、慕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处理好专业课程如何学、学什么等关键问题,也就是如何挖掘和利用“互联网+”专业和行业信息资源来改革和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改变专业课程教学“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问题。在本科专业课程中,“互联网+”专业信息资源给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影响最显著。

一、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空洞。

尽管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以来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但教学内容空洞依然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公共管理学科主干课程的理论都产生于西方,因而国内所使用的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基本都以西方的理论体系为蓝本,脱离了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4];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类课程讲述的问题与党政机关事务密切相关,问题的政治性强,信息公开程度低,长期以来外界很难知晓其真实信息,尤其是在我国,政务信息的披露十分谨慎,任课教师往往不能了解真实的公共管理实践过程,教学过程中基本无专业信息资源可用。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公共管理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都单纯地介绍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导致教学内容空洞。例如,在讲述《公共政策学》政策过程理论时,教师往往只能讲述布鲁尔()和德利翁()很多年前提出的“阶段论”(thestagesheuristic),并将政策过程理想化地划分为政策问题、政策议程、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分离的环节,而对于我国独特的“边制定边执行”的“政策试点”机制等相关内容鲜有涉及。

(二)教学方法机械。

教学内容空洞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教学方法机械,我国任课教师往往单纯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较少使用案例式、启发式、探讨式等教学方法。由于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同时部分教师对西方理论本身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导致教师在讲授时经常是机械地、苍白地对理论进行介绍,无法激发学生对我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探究兴趣和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述《行政组织学》组织结构时,仅依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解什么是“科层制”及其特点,什么是“管理宽度”,什么是“管理层级”等,而对于我国从中央政府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地区、盟)、县(区、自治旗)、乡镇(街道办)等各级行政组织体系的复杂结构及其职责配置不了解,导致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

二、“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影响。

随着政务信息进入“互联网+”时代,包括我国在内的各个国家治理过程中各级党政机关的方针政策、数据资源、管理过程甚至是核心的决策过程,已经基本全方位、关联性地通过网站、移动政务平台、政务微博等载体公布于众,真实的“公共管理活动”逐渐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展现。这种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活动及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将会对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也为走出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困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

(一)“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拓展教学内容。

“互联网+”对教学的直接影响是“拓展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5]。一是“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拓展教学内容的宽度。教学内容的宽度是指教材容纳的教材章节数量,发达的网络信息资源将教学内容从章节数量有限的教材延伸到了各级网站甚至是全球各国网站的全部内容,其能够提供远超出教材章节范围的教学内容。例如,loom&uk著名公共管理导论教材《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经》,对美国国家行政、联邦制与府际关系、联邦预算、美国公民行动等内容的讲述中链接了大量网站信息资源。此外,类似因“互联网+”政务信息时代的到来,的《公共政策导论》、nicholashenry的《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无限延展的教材”。二是“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内容的深度是指某个章节知识点的纵深程度。“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能够以提供现实案例和数据资源的方式深化传统教材文字表述的理论内容。例如,的著名公共政策导论教材《理解公共政策》,在讲解美国的刑事政策、健康与福利政策、教育政策、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环境政策时链接了丰富的源于政务网络信息的案例资源和数据分析资源,使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具有立体化和通透性特点。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教材而言,“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增加教学内容深度的最核心表现就是提供了教学内容本土化的途径。所谓教学内容本土化就是注重总结和讲述中国本土的公共管理实践,以及基于实践提出的理论。例如,近年来在《行政组织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基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中,有学者尝试提出“职责同构”“政策试点”“协商民主”“党管干部”等本土化内容,但基本都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丰富的实践信息,而“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提供了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本土化。

(二)“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优化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政务信息时代,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优化。首先,政务信息资源的丰富和获取方式的便捷,为教师广泛使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方法提供了现实条件。例如,案例教学的前提是必须有丰富的、真实的、可供讨论的案例,如果所需的教案案例都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一般高校教师不可能做到,但“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为所有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提供海量的案例原始信息。.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所指出的,政务网络信息资源在第一手调查资料之外,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公共管理案例的途径。其次,可以提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互联网+”政务信息时代打破了传统教学囿于有形教室课堂的局限,能够实现“课内课外”与“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并提供“永不下课”的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上热闹一下,教室外就抛脑后”的状况。例如,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探讨式教学,丰富的“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在教室课堂外开展自主式和研究性学习,甚至能够吸引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长期深入的探究,从而大大提高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三、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我国自2005年10月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国务院网站正式上线以来,已经持续实施了10多年的政府上网工程,尤其是近年来的“互联网+大数据”和“互联网+公共服务”项目的推进,使我国从中央层级到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乡镇级的党政机关和公共管理机构的政务信息甚至是内部流程信息和数据公之于众,形成了庞大的“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而如何将“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有效运用于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是亟需探索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探索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见图1),其包括持续循环的5个环节。

(一)分析课程教学对“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全方位调查,确定“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类课程中挖掘使用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情况,形成学生和教师在公共管理类各门核心课程、各章节教学中对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详单。

(二)“互联网+”政务信息教学资源体系开发。

“互联网改变了知识的存储、流动与获取方式”[6],“互联网+”政务信息为教师挖掘“实践中的公共管理学”提供了广阔空间。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能够以“互联网+”时代各级各类党政机关网站、非政府组织网站、官方媒体网站,以及相应机构的微博平台、移动政务平台等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参照《行政管理学》《行政组织学》《公共政策分析》《政府经济学》等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范围,运用信息资源挖掘理论,开发和挖掘可用的教学资源。其中,开发和挖掘可用的教学资源既包括可以直接获取开发的资源,如网站上的政策数据库,也包括需要间接挖掘和加工分析处理的资源,如统计部门网站上的公共管理行业数据。

(三)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课程教学设计。

运用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中以基本章节为依据,重新设计和安排每门课程各部分的具体教学体系,形成系列规范性的教案或自编教材。例如,在讲述《行政组织学》中关于“我国政府结构”的内容时,可以引入各级政府的网站,在讲述基本理论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网站直接观察不同层级政府的架构。

(四)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方法改革。

互动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而“互联网+”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手段[7]。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方法改革要以互动式教学为核心,探索“模拟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模拟现场教学”是充分利用政务网络信息资源,当场展示公共管理的“真实面目”和“现实问题”,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引导学生自主挖掘政务信息资源,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公共管理问题,其彻底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理论的方式。

(五)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效果评价。

在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均实施教学改革后,通过在线互动技术广泛征求学生、教师和专家的意见,并评估每门课程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下一轮“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资源挖掘和教学方法优化提供依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篇八

渠道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公司分销的目标而对现有渠道进行管理,以确保渠道成员间、公司和渠道成员间相互协调和通力合作的一切活动。渠道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同一品牌的分销商之间会发生价格冲突和窜货。渠道管理的关键就是要确定冲突的根源及其潜在隐患,从而建立和完善高效的渠道管理体系。

企业要做好渠道管理,就要做好对经销商的管理。企业要保证及时供货,并且帮助经销商建立并理顺销售子网,分散销售及库存压力,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加强对经销商广告、促销的支持,减少商品流通阻力;提高商品的销售力,促进销售;提高资金利用率,使之成为经销商的重要利润源。企业在保证供应的基础上,还要对经销商提供产品服务支持。妥善处理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产品损坏变质、顾客投诉、顾客退货等问题。切实保障经销商的利益不受无谓的损害。加强对经销商的订货处理管理,减少因订货处理环节中出现的失误而引起发货不畅。加强对经销商订货的结算管理,规避结算风险,保障制造商的利益。同时避免经销商利用结算便利制造市场混乱。

企业要做好对经销商的管理,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管理设计。据专家介绍,设计一个成功的渠道系统,要求在分析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渠道目标及限制因素,确立主要的渠道替代方案和评价方法。

首先,市场营销渠道的设计者必须了解目标顾客需要的服务产出水平。

其次,确定渠道目标和限制条件,不同类型的企业都会根据限制条件来确定它的渠道目标。

最后,确定渠道模式。

渠道模式分为直接销售渠道、间接分销渠道、长渠道和短渠道、单渠道和多渠道、宽渠道与窄渠道,下面分别做一下介绍。

直接销售渠道是指生产者将产品直接供应给消费者或用户。没有中间商介入。直接分销渠道的形式是:生产者――用户。具体方式企业直接分销的方式比较多,但概括起来有订购分销、自开门市部销售和联营分销。

间接分销渠道是指生产者利用中间商将商品供应给消费者或用户,中间商介入交换活动。间接分销渠道的典型形式是: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个人消费者。

分销渠道的长短一般是按通过流通环节的多少来划分,具体包括以下四层:(1)零级渠道。(2)一级渠道。(3)二级渠道或者是制造商――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4)三级渠道:制造商――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单渠道和多渠道。当企业全部产品都由自己直接所设的门市部销售,或全部交给批发商经销,称之为单渠道。多渠道则可能是在本地区采用直接渠道,在外地则采用间接渠道。

宽渠道与窄渠道。渠道宽窄取决于渠道的每个环节中使用同类型中问商数目的多少。企业使用的同类中间商多,产品在市场上的分销面广,称为宽渠道。企业使用的同类中间商少,分销渠道窄,称为窄渠道。

有利渠道管理设计之后,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企业还要注视以下渠道管理中经常遇到这些问题:(1)渠道不统一容易引发厂商之间的矛盾。(2)渠道冗长造成管理难度加大。(3)渠道覆盖面过广。(4)企业对中间商的选择缺乏标准。(5)忽略渠道的后续管理。(6)盲目自建网络,企业不能很好地掌控并管理终端。(7)新产品上市的渠道选择混乱。企业如果对这些问题控制与管理不当,势必会引发渠道混乱,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企业要做好渠道管理,还要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据营销专家分析,采取以下方式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渠道管理中常见的那些问题。

首先,统一企业的渠道政策。使服务标准规范,解决由于市场狭小造成的企业和中间商之间所发生的冲突。为防止窜货应加强巡查,为防止倒货应加强培训建立奖惩措施,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有效结合,培育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厂商关系。

其次,减少环节,缩短货物到达消费者的时间,厂家有效掌握终端市场供求关系,减少企业利润被分流的可能性。

再次,厂家必须具备关注每个区域的运作的实力,提高渠道管理水平,积极应对竞争对手对薄弱环节的重点进攻。

还有,对中间商的选择,不能过分强调经销商的实力,而忽视了很多容易发生的问题,厂商关系应该与企业发展战略匹配,不同的厂家应该对应不同的经销商。选择渠道成员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如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合作精神、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其下游客户的数量以及发展潜力等。

营销渠道的控制与管理是个非常细腻的问题,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篇九

知识舞蹈也是对舞蹈家价值取向的定位。它体现在智力与知识的占有和艺术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改变观众对舞蹈演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看法。我们不能容忍把歌舞艺术降低为在歌舞厅里卖弄风骚,我们必须加以正名,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因此要加大教育的力度。

舞蹈编导家和舞蹈教育家都应该把知识运用在精品舞蹈与精英人才的把握上。同时行政领导与艺术管理者应给予人力、物力和经济上的保证,给予有成就者以奖励来促进知识舞蹈的成功率,达到优秀作品的成功与优秀人才的真正实现,并引导社会观众对舞蹈审美的正确认识,唤起民众对舞蹈审美的积极性。好的舞蹈,观众喜欢看,就必然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那么舞蹈精品也可以与商品名牌那样树立自己的名牌走向市场,通过演出扩大影响。

知识舞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提出是对广大舞蹈工作者一种新的呼唤。我们要加强舞蹈学的研究,提高认识,探索知识舞蹈的规律,去充实丰富它的内涵。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舞蹈界特别是舞蹈教育界的关注与重视,使更多的编导、教师的智能在生产力上发挥作用,为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和培养出智能型的人才做出贡献。

[1][2][3][4]。

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篇十

市场营销渠道是一套系统性、完整性的组织,致力于推动产品及服务的顺利使用或者消费。市场营销渠道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对营销策略产生深远影响。

(一)确保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企业作为生产与经营商品的基本单位,企业产品既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需要通过一定渠道销售,才能真正体现产品价值,实现企业的经营利润目标与战略目标。而企业产品的及时销售,只有通过一定的销售渠道才能完成,如果渠道不畅通,难以回收企业产品价值,造成企业再生产的障碍。

(二)影响产品决策。企业市场营销的销售渠道,与产品决策密切相关。也就是满足时间、空间及数量、质量等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策略的成功与否。通过确定营销渠道,决定了产品的促销与定位状况。

(三)加速企业产品流通速度。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营销渠道,可确保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营销渠道状况、数量多少等,与企业产品销售直接挂钩。因此,科学的营销渠道,可加速企业各项管理职能顺利实现,加快开拓新渠道及产品流动速度,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转效率,以确保企业通过同样的资金生产出更多产品,降低成本,并减少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不断拓宽销售通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环境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市场上的空间界线已经被打破。因此,随着技术变革的加速以及信息爆炸发展,造成环境要素联系的复杂性,这些都对拓宽销售通路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营销渠道的拓宽,是对原有市场营销不当之处的修正与创新,可结合市场实际需要情况,加快渠道的优化和开发。实际上,拓宽通路是不断创造价值的方法,将是未来企业发展中,市场营销渠道创新的主要形式之一。当前市场提出的“超级终端零售”,就是凭借强大的通路规模优势,加快渠道创新,实现企业利益的扩大化。

(二)加快建立分销联盟。在传统市场营销渠道中,大多以生产厂家为出发点,首先确定一级经销商;然后从一级经销商逐次确定次级经销商,直到产品流到终端零售商。在这种层层下放的模式中,企业仅参与了一级经销商的选择,而对后续营销渠道及终端渠道等缺乏绝对的控制权。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应根据产品特性及消费者需求等要素选择零售终端,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并根据中间商的信誉、实力以及中间商与零售终端的利益关系等,向上决定中间商,直到参与企业直接联系的一级经销商,进而将整条渠道纳入到企业的营销体系中,建立统一的分校战略联盟。通过这种合作关系,消除了商家与厂家之间的各自利益冲突,二者结为利益共同体,确保渠道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实现合作营销。所谓合作营销模式,并不单纯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简单共享与交流,而是通过企业之间的结盟与合作,分享不同的消费群体,同时也促进消费群体享受结盟企业的商品和服务。例如6月,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戴姆勒股份公司签订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达成协议,将北京奔驰和奔驰中国的在华营销领域实现深层合作与资源整合,实现了二者在市场推广、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协调一致、统一部署,充分利用各自的人脉资源与市场资源,形成营销合力。通过这种合作,奔驰的营销渠道实现了进一步整合,双方将通过协议合资成立销售公司,奔驰品牌的国产车和进口车实现在华的销售统一。因此,通过合作营销,一方面,本企业的消费者,既可享受由该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同时也可按照企业签订的联盟协议享受其联盟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售后服务规模与水平,让消费者获得更多优惠,而消费者既享受了联盟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也会因此成为联盟企业的下一个消费者,实现合作营销企业之间的共享与进一步交流。

(四)产品的分解与渠道组合。所谓产品的分解与渠道组合,就是在整体渠道中,促进产品的良好分解和组合。实际上,这种系统是一个真正的“统一体”。在“统一体”中,内部成员的利益关系实现了统一性、一致性,可确保长期的均衡与稳定。渠道内的成员,在产品分解与创新方面,需保持一致,因此共同发展及长期利益的最大化,成为营销渠道的最佳选择,也是行动规范。例如,北京奔驰公司与经销商、国际金融租赁专业公司等加强合作,在授权经销商的前提下,推出了一种全新客户购车模式——汽车租赁业务。北京奔驰公司,希望通过与金融租赁公司的合作,在汽车厂家与经销商、购车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通过租赁购车的方法,减少了过去贷款购车的复杂手续,再加上前期购车手续的简单化、高效化,而首次支付费用远远低于银行贷款的首付,月租更具吸引力,为消费者和企业节省了首付资金及各种税费、保险费等,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便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可见,租赁汽车是当前企业融资的创新手段之一,不仅给北京奔驰公司添加了全新营销渠道,扩大消费通路,也可通过对二手车的回收,给经销商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稳定二手车源。利于加快二手车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租赁售后服务的盈利点,为更多间接消费者提供利益及便捷服务等。因此,汽车租赁业务对于北京奔驰来说,是一种多方共赢、共同发展的汽车营销策略。

通过产品的分解与渠道组合,建立的系统不再需要大额投资,这种低成本运营,让更多企业负担得起,敢于创新,减少了市场营销风险。对于低成本的产品投资来说,这是最好的营销渠道选择方法。

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篇十一

很多传统类型的大学,在转型过程中,要购置大量的科研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提高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但是仪器设备在更新之后,却没有得到高效的管理,管理仪器设备的专业队伍也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导致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水平出现严重的问题。

(一)科研费用配置不合理导致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高校在获得大量的经费之后,开始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但是高校的专业类别多种多样,需要进行科研的项目也非常众多,所以高校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也多种多样。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大量的科研人员,在内心中产生经费是自己通过科研成果所申请下来的,那么经费的使用权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导致当前的高校当中出现众多仪器设备重复购买,甚至将科研资金私有化的现象。而同一项科研工作拥有很多的工作者,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比如关系不熟,或者院系不同等原因,各自开展各自的工作,没有过多的交流,在资源上也无法达成共享,并且也没有共享资源的意识,导致很多仪器设备在同一所高校当中反复购置。

(二)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只有完好无损的仪器设备,才能最大化自身所具有的作用,但是当前大多数高校科研期间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科研完成之后都直接退役,并且在退役之后也没有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这主要是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在购置仪器设备的过程中,考虑的'只有仪器设备的质量和价格因素,对于设备在使用完成之后的去向和折旧价值完全忽略,导致很多仪器设备出现损坏之后直接弃置不用,甚至出现丢失的情况,国有资产在这个过程中严重流失,但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三)师资力量不足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下降。虽然说科研仪器设备的种类非常多,并且也非常精密,但是大多数仪器设备仅仅在科研工作当中短暂使用之后就会进入闲置状态,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不超过几个人,但是却依然无法摆脱需要科研仪器设备的限制,当科研工作完成之后,仪器设备就会丧失使用价值。而在部分高校中,会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课程设置少,而教学时间短暂就意味着科研仪器设备投入使用的时间变少,并且很多高校都不会将科研仪器设备开放使用,这就导致设备的利用率大幅度下降,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一)改变岗位责任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很多仪器设备都拥有较强的精密性,而且这部分设备仪器不能经受碰撞或者其它损伤,所以应该严格管理这部分仪器设备,并且明确划分责任,从部分划分到个人,保证每一个设备出现损伤都有专人负责,并且在购置仪器设备阶段,就制定详细的计划,对设备仪器之后的使用和闲置之后的处理方式做出详细的规划,保证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资金浪费,并且还要灌输给学生和教师们仪器设备的重要性,在使用阶段规范操作,避免出现人为损害。

(二)建立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给所有的设备仪器配备完整的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项目负责人,保证仪器设备的管理有相关人员负责,另外一定要提高相关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保证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并且积极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在政策上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避免出现工作人员频繁流动的情况。并且定期对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保证管理人员能够跟上仪器设备的更新趋势。

(三)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高校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来开展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当中,所有的科研教师都应该参与到其中,并且将设备的闲置情况和采购情况公示在平台当中,增强互相之间的沟通交流,避免由于重复购置仪器设备出现的仪器设备闲置,开展有效的资源共享工作,也能够给国家省下大量的资金投入,统一化管理之后,也可以给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带来有效提升。并且对于已经完成科研工作但是无法应用于教学当中的科研仪器设备也不能闲置,可以放置在统一地区,开放性使用,提升闲置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回馈社会,方便有兴趣的学生开展研究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应用技术型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当中,应该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让相关人员认识到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改变传统岗位责任制度,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在信息化的支撑之下,建立统一管理平台,有效提升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作者:王野单位:吉林大学。

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篇十二

医院是以解除病人痛苦,救死扶伤为宗旨,而实现这个宗旨除了医护人员具有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护理外,伺时也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医疗仪器设备来帮助医生们进行诊断、治疗,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如何让医疗仪器设备在医疗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抓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关键。主要休现在选购、订购、验收、资产管理等四个环节。

1选购。

这是个首要环节,确定了要买何种仪器设备后,面临选择何种型号、规格的产品,要做到:第一,要考虑可行性、适用性、是否适用于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第二,要明确订购的产品应该具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第三,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选购好型号和规格。第四,货比三家,原则上选择3-4个在国内外事有信誉,有生产许可证,有经营许可证及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企业和厂家,向对方发出邀请,进行招投标事宜。首先听介绍,了解报价,医院订购医疗设备的决策人员经过认真论证、比较,做出决定。经过以上四个步骤,合理地、正确地选好所需购的仪器设备。

2订购。

选购好产品的厂家、型号、规格接下来的工作是订购。订购过程必然会产生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订购合同。合同的内容包括品名、型号、规格、生产厂家、价格、付款方式、到货日期、包装要求、售后服务、所购产品的配置和性能要求及其它附加事宜等均要考虑周详。一份有效合同应该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公平、透明、合理,明确供需方的权力和义务,同时体现出订购过程和规范性和严肃门生。

3验收。

到货后是验收,包括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验收要求验收人员认真负责,以本医院的利益为重,坚持原则,实事求是。

在物资验收过程中原则上要按有效合同和配置清单验收的要求验收。具体包括:(1)外观是否有损坏;(2)物资是否齐全;(3)是否符合订购的配置要求;(4)详细记录,记录其型号、规格、系列号或出厂编号、安装和验收时间;(5)资料收集,随机资料均要登记。

性能验收,是在仪器设备完全安装调试好后进行,由专业人员或操作人员、使用科室领导把关。对仪器设备按性能指标的要求进行逐项测试。

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达到要求后才可以正式验收。

4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以上选购、订购、验收三个阶段的延续,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资产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管理人员及设备使用人员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并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完善。我院从1993年创三甲医院以来,医疗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工作开始步人正轨,经近十年的探索,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行效益分析、对比,报院领导提供参考;通过效益分析,加强了对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及时维护和保养;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

4.3做到合理、充分利用医疗设备。对一些科室使用率不高的设备甚至个别闲置的设备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调配如呼吸机、常规设备等尽量不浪费设备资源。

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正式办理报废手续,对部分符合报废条件但可用于教学的设备按报废留用处理。

4.5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归档的材料包括从申请购买设备到验收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材料和设备的随机资料。主要包括:可行性论证表、申请表、招投标事宜、谈判记录、标书或合同、装箱清单、验收安装报告、随机资料以及办理进出口手续的相关材料等。

归档文件按照国家一级档案单位的建档要求,对全院在用的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进行档案管理。当时,这是一项偿试性工作,因为全国没有一家医院的医疗设备按国家一级档案单位要求立档,所以没有经验供参考学习,在具体立档工作中是走一步、看一步,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经过了:(1)、收集资料;(2)分类,按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分类;(3)、编码,编码在分类的基础上主要的要考虑到计算机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数字化的要求;(4)、整理、装订;(5)、归档等五个步骤。历时半年,于1995年通过了国家一级档案单位的评定。

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有利于管理人员依据原始资料处理一些履行合同中未尽的事宜,方便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查找说明书解决操作上和维修上的难题。如我院购买的通用公司核磁共振仪,2001年6月出现的一次故障,维修工程人员依据档案资料和经验查出故障为控制台一个5v300a调节器坏,更换需5.683万元人民币,工程人员自己想办法,根据资料的要求,仅仅花费80元人民币买了配件就排除了故障,短时间内让机器运转正常。病理科德国的cni-1500型的冰冻切片机,2002年3月出现一次故障,经查找为风扇坏,与供方商量,对方报价4000多元,工程师从档案室借出这台机的资料,详细查阅,根据仪器的要求在本地购买了40多元的配件进行改装,排除了故障。机器运转正常等维修事例,为临床工作赢得了时间,为医院节约了资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以上四个环节是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使用高、精、新医疗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对管理要求更为突出。现实要求医院从上到下各部门要加强管理意识,管理好设备、用好设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认真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医院在市场的竞争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论文通用篇十三

论文摘要:随着民众安全感的普遍逐年下降,对儿童进行心理安全教育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心理安全教育的价值取向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儿童心理安全教育应以让儿童体验到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为价值取向。

安全问题与人类同在。尤其是近年来,一起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层出不穷,一次次性质恶劣的人为灾难接连不断,人们的安全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有调查表明不仅我国民众安全感在逐年下降,全世界民众都是这样。成人尚且如此,那些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那些自我保护能力、应对外界突发事件的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都不及成年人的青少年儿童肯定更甚!每一次灾难过后,他们所受到的冲击肯定比成人还要强,他们的安全感经受着现实更大的挑战。因此,儿童心理安全教育迫在眉睫。但,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作何价值取向?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就这一问题略表拙见。

1安全概念。

1.1安全的基本含义。

1.1.1语词学意义:中文解释只是从客观事实、结果来论述“安全”,而英文解释既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安全感”。

1.1.2逻辑学的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与“安全”词义相近的词语,如安心,安宁,心安理得等,与之词义相对的有:危险,恐惧,害怕,不安全等,不仅习惯用法是如此,几乎每一本汉语字典也都将“安”与“危”相对立,由此,或许我们能更深切地领悟到安全的真正含义。

1.2安全的科学含义。

1.2.1生命科学中的“安全”:学会自我保护,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不仅要懂安全知识,还要具备安全意识,更要培养安全应对能力。

1.2.2社会学中的“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使之稳步快速发展。

1.2.3心理学中的“安全”:有研究者认为,心理安全是指心理的稳定感和基于现在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也有研究者认为,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

由上可见,安全一词不仅在字典里的释义有些出入,在不同学者的眼里,其词义也有不同。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安全”一词意义的理解也有差别,虽然不是基本涵义的不同,但是各有侧重。在传统文化中,“安全”多指的是人身、物质上的安全,而现代的.“安全”内涵明显扩大,不仅包括人身、物质安全和社会安全,也包括精神安全。精神安全中,最重要也是正日渐成为关注焦点的是心理安全,包括认知安全、情感安全和意志安全。

1.3“心理安全”概念的由来。

关于“心理安全”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中期,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就提出来了,罗杰斯根据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提出创造性产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但在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安全都未受到重视。直到美国9.11事件以后,心理安全才开始受到世界人们的高度关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