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3:40:06 页码:14
最新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大全11篇)
2023-11-11 23:40:06    小编:ZTFB

总结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要重点突出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识别和反思自身的不足和问题,为改进提供方向。下面是一些写作总结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篇一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篇二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篇三

参加高考,绝对是目标最明确的一次行动,并不是像人生以后的发展,存在好多未知。高考的你首先需要了解考试要求,明确考试目标和具体考试要求,这样有目标的学习对复习有更好的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和反馈功能。而物理考题的基本命题趋势是:重基础、查全面、验方法、考能力。

重基础,就是指复习重点仍是考纲中所要求的基本概念、规律、理论和技能。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高考中的大多数试题都可以从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总复习题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因此,高考复习不要总把眼睛盯在课外题上,要花力气吃透课本上那些有特色、概念性强、构思新疑和方法灵活的习题。

查全面,就是指考题覆盖面宽,力学、电学、热、光、核与实验等等都会全面被考察到,甚至是近代物理一般知识的考查也都涵括在内。因此,总复习时要系统地把握住物理课本内容的整体知识结构。

而所谓“验方法”,是指物理高考中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解答物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分析法、综合法和基本解题思想,如实验证明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等等。

而关于考能力,是指重在考查考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体把握考试要求的前提下,还要弄清考试内容的结构安排。

二、掌握要领,通过概念看本质。

复习物理一定要正确掌握物理概念,因为这些概念要领是对客观众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思维的细胞,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如果概念不清,即使把公式、定理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能找到解题的正确途径。比如高考中普遍丢分的问题,如静摩擦、功能关系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概念没有搞清楚。

因此,对于每一个概念,必须搞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搞清它与其他要领的联系和区别,把它纳入的概念体系中去。要站在全部教材之上,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些要领需通过对比的形式,明确它们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再如动量和动能,由于形似,容易混淆,复习时应对比其各自的特征,利用“相反相成”的原理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有很多物理量都有其决定式和量度式,可通过进行比较。

三、

难题不过多纠结,错题本必不可少。

有很多考生,尤其是中等偏上的考生,往往很喜欢攻克哪些比较难的题目。但是对于大部分高考复习物理的你,一定要控制难题,多做“错题”,错题本必不可少。迎考复习必须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但其难易程度与数量应有所控制,成绩优异者可适当做一些难题,一般同学应少做或不做难题,因为一道难题,往往要消耗我们许多精力和宝贵的时间。做题不在多,但应达到练一点带全面的效果。

总体来说,高考物理试题,就涉及的内容可分为重点知识、一般知识(即方方面面的知识点)、实用知识、学史常识(有关物理学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年代等)、量具与实验、方法与能力等几大类型。而核心是重点知识和方法能力。实用知识、学史常识和量具实验中的某些内容,一般情况下记住就行了。

对于较有代表性的知识,像力矩、传动、振动、波动、声、分子运动论、固液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静电平衡、伏安电表量程的扩大、自感现象、交流电、变夺器、电磁振荡、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及核物理中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强调对其理解和应用。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篇四

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小伙伴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

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追遇”问题。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中很常见,但考生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

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离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

值得说明的是,最难的传送带问题也可列为“追遇类”。还有在处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追击问题时,用相对运动方法。如,两处于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某一时刻相距最近,当问到何时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时,的方法就将一个高轨道的卫星认为静止,则低轨道卫星就以它们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运动。第一次相距最远时间就等于低轨道卫星以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做半个周运动的时间。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篇五

力学知识点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改变运动状态.

力学知识点2、重力:

力学知识点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接触;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力学知识点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篇六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篇七

所谓“动量守恒”,意指“动量保持恒定”。考虑到“动量改变”的原因是“合外力的冲”所致,所以“动量守恒条件”的直接表述似乎应该是“合外力的冲量为o”。但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表述中,其“动量守恒条件”却是“合外力为。”。究其原因,实际上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予以解释。

(1)“条件表述”应该针对过程。

(2)“条件表述”须精细到状态。

‘弹性正碰”的“定量研究”

“弹性正碰”的“碰撞结果”

质量为跳,和m:的小球分别以vl。和跳。的速度发生弹性正碰,设碰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二,和二2,则根据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和弹性碰撞过程中系统始末动能相等的相应规律依次可得。

“碰撞结果”的“表述结构”

作为“碰撞结果”,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表达式在结构上具备了如下特征,即:若把任意一个小球的碰后速度表达式中的下标作“1”与“2”之间的代换,则必将得到另一个小球的碰后速度表达式。“碰撞结构”在“表述结构”上所具备的上述特征,其缘由当追溯到“弹性正碰”所遵循的规律表达的结构特征:在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和碰撞始末动能相等的两个方程中,若针对下标作“1”与“2”之间的代换,则方程不变。

“动量”与“动能”的切入点。

“动量”和“动能”都是从动力学角度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参量,若在其间作细致的比对和深人的剖析,则区别是显然的:动量决定着物体克服相同阻力还能够运动多久,动能决定着物体克服相同阻力还能够运动多远;动量是以机械运动量化机械运动,动能则是以机械运动与其他运动的关系量化机械运动。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篇八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篇九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g称为重力加速度或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所处位置的高低和纬度有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南北极或赤道上指向地心。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2、万有引力。

存在于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万有引力f与两个物体的质量m1、m2和它们之间距离r的关系是,g称为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其大小通常取。万有引力的方向在两物体的连线上。

3、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弹簧的弹力f与其形变量x之间的关系是f=kx,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与弹簧的长短、粗细、材料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弹簧都有弹性限度,超过弹性限度后,前述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不再成立。

4、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当两个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两个物体刚刚开始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和静摩擦力fmax之间。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n之间的关系是f=ufn,u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6、静电力。

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力。静电力f与两个点电荷q1、q2和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是,k称为静电力常量,其大小为。两个点电荷带同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斥力;两个点电荷带异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静电力也称库仑力。

7、电场力。

试探电荷(带电体)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电场力f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之间的关系是f=eq,e称为电场强度,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其单位为n/c。

8、安培力。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当直导线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安培力f与导线中电流强度i,导线的长度l,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bil。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

9、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力。当粒子运动的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时,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与粒子的电荷量q,粒子运动的速度v,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qvb。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是大量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10、分子力。

存在于原子核内核子之间的一种力。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的多;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之内。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篇十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本篇十一

(2)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2。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