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8:46:54 页码:9
最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优秀10篇)
2023-11-23 18:46:54    小编:ZTFB

总结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如何培养财商,合理规划理财是人们追求财富的关键。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作为思路与参考。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篇一

中国古典的歇后语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第21回 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 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个二爷的蓝点颏--又哨起来了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第21回 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 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 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 蒋济)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篇二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个二爷的蓝点颏——又哨起来了。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篇三

书,是我们的好伙伴。最近,我读了很多书,在这些书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讲的是在风光旖旎的泰晤士河畔,住着四个好伴侣——忠厚的鼹鼠、机智的河鼠、傲慢自大的蟾蜍和老成持重的獾。他们每天游山玩水,享尽大自然的恩惠。财大气粗的蟾蜍迷上了开汽车,车祸不断。伴侣们为了让他不再沉迷于汽车,就把他关在自己的房子里。谁知,蟾蜍竟然逃走了。自由了的蟾蜍偷了一辆汽车,结果被捕入狱,他的庄园也被野林里的黄鼠狼等侵占了。在监狱,他得到了狱卒女儿的关心,化妆成洗衣婆逃了出来,奇迹般地回到了河鼠的家,最终,在三个伴侣的关心下,夺回了庄园,改邪归正。

这本书讲的是关于伴侣的.事情,由此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伴侣的话只要对自己有益,就要多听一听。看看蟾蜍吧!他一味孤行,不听劝说,伴侣们把他关起来,他还逃出去,最终被抓进了监狱、失去了庄园,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古人说“开卷有益”。读书,不仅让我体会到书中的乐趣、增长了学问,更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在我成长的道路上陪伴我一路前行。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篇四

我们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拥有灿烂丰富的古典文化。下面是由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

人生。

1、《吕氏春秋》。

作者:(战国)吕不韦。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由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纂,其目的是为了集粹各家精华,成一家之言,最终为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寻找理论根据。《吕氏春秋》的内容主要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主,同时又汇集了墨、法、兵等学派的学说,成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的主要思想武器。

2、《三十六计》。

作者:李翰文。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三十六计》是一部兵书,包括胜战、攻战、混战、败战等计策,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思想,不仅适用于行兵打仗,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本书史论结合,充分发挥战争事件对计谋的诠释,让读者能够在故事中理解计谋。

3、《素书》。

作者:(西汉)黄石公。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素书》为汉代黄石公著,全书分为六章,把道、德、仁、义、礼综为一体,融会贯通,对复杂的人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阐释,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洞察入微。全书虽只有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

名言。

蕴涵着极大的智慧。内容包括治国安邦的大谋略和。

为人处世。

的小智慧,被誉为罕见的谋略学和智慧库。

4、《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出版社:岳麓书社。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这部巨著中,作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

成功。

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5、《新编千家诗》。

作者:袁行霈。

出版社:中华书局。

《千家诗》继承了流行本通俗易懂、便于记诵的优点,诗、书、画三者的完美结合,“新编”删除了以往千家诗中个别反映士大夫的哀愁和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篇目。选诗的范围仍然以唐宋近体诗为主,还包括了汉代的五七言古诗到近代的作品。

1.《红楼梦》。

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之作,一部最伟大的文学奇书,由此创立的红学研究为史上罕见。

2.《西游记》。

充满奇情幻想的浪漫主义杰作,神话小说第一书,在缤纷的神话之境中展示生活的真实,是荒诞与完满的结合。

3.《水浒传》。

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众多带有鲜明反抗精神与乐观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部璀璨的群英图。

4.《三国演义》。

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一部充盈智慧与计谋的政治百科全书。

1.《鲁宾逊漂流记》。

一个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会觉得,被上帝从罪恶中救出来,比被上帝从患难中救出来,幸福更大。

——摘自原文。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航海探险小说的先驱,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不朽经典。小说从出版至今,已有几百种版本,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是除了《。

圣经。

》之外出版最多的一本书。

2.《战争与和平》。

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

——摘自原文。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1863~1869年间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的、英雄史诗式的宏伟巨著,以其恢弘的构思和卓越的艺术描写震惊世界文坛。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篇五

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曹雪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2.《东周列国志》。

以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3.《三国演义》。

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4.《三言》。

明代冯梦龙纂辑的短篇小说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三言”为通俗世情小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从单纯的伦理说教或色情描写中走出,成为一部儒雅与情俗,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高度融合的杰作,在中国小说史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5.《水浒传》。

民间艺人“说话”特色的具体表现。它在群众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保存了群众口语的优点,具有洗练、明快、生动、色彩浓烈、造型力强的特色。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流传。

6.《二拍》。

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与“三言”合称“三言二拍”。它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反映了中国十七世纪正在崛起的城市市民阶层的普遍要求与思想情感,从中折射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时代精神。

7.《西游记》。

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8.《聊斋志异》。

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9.《封神演义》。

全《封神演义》书内容以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封神演义》的故事,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民众的世界观(道教和神仙思想,佛教,等深深地互相缠绕了的中国独特的宇宙印象)。

10.《官场现形记》。

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社会末期极端腐朽和黑暗的官僚制度。作者成功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官僚形象,是一幅封建社会的官僚百丑图,曲妍尽态,呼之欲出。《官场现形记》是一部优秀的谴责小说,具有诙谐讽刺的现实主义特色。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篇六

记得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名字叫《水浒传》,从字面上来看,可以说是武侠小说一类,但深刻理解的话,可以说是揭露当时朝廷腐败黑暗的一面的。我认为那些口口声声说为国家效力,对皇帝忠心不二,而背后却贪污勾结对国家有威逼的人,他们就没有一点耻辱之感吗?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去残害对国家最忠心的臣子,莫非他们不觉得自己是罪该万死吗?再看看那个皇帝,成天听信谗言,受奸臣的挑拨,不理朝政,听不得任何对自己不利的话,专听自己心悦的话,而事后又感到懊悔,他不认为自己昏庸无道吗?再想那个宋江,为了做官,竟宁愿牺牲自己诞生入死的`兄弟,做什么都依靠他人,最终害死了102位兄弟,他不觉得自己无用对不起兄弟们吗?我想不管谁看完了这本书,心中都为那些英雄们不平,而对高求,庞太师等人恨之入骨。为什么社会上会消失这种人呢?不就是为了争权夺利,享尽荣华富贵,甚至想当上皇帝吗?即使得到了,他们会从心里兴奋,或者他们会因此而收手吗?不,事实告知我们,那是永久也不行能的!再反过来想想,那些贪官污吏都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钱权,是钱权一点点吞食他们的良知,吞食他们人性的一面,而吞食完了,他就会变得残暴无仁。不错,爱钱爱权,人人皆有,但大多数人都有理性,知道什么是该什么是不该。俗话说的好,不义之财,不行久享,那些死有余辜的贪官,在九泉之下也应当反省反省自己了,他们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付出应有的代价!而那些忠臣,也可以仰天长笑了。假如这世界没有贪官的话,我信任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那世界都会变得无比的美妙!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篇七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诸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鹅毛扇。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刘备编草鞋--内行。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曹操转胎--疑心重。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篇八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个二爷的蓝点颏――又哨起来了。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篇九

学无止境的人生一定非常充实。在这一点上,孔子可以说一辈子以身作则。我们阅读《论语》的时候,有时候甚至会听到一种声音在对我们说:“学而时之,不亦乐乎。为何不能更加投入一点呢?”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海无涯,亦无止境,且所学有时候还会淡忘。对上进心强的人来说,这种紧张感能够化作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而对那些满足于低水平的懒惰者来说,就不会有这种紧张感带来的阳光感和霸气。学不是什么乂务,而是一种权利。如果觉得上学没意思而且讨厌学话,一切都等于无意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学,把学视为一种享受,属于一种精神方面的技能,如果我们趁着自己年轻锤炼并养成了这种精神技能,我们就获得了足够一辈子享用的前进动力。《福翁自传》福泽偷吉像《福翁自传》这样既有趣味又励志感人的好书,实不多见。日本人的自传当中,我首推它是最高杰作。展卷阅读,仿佛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福泽谕吉先生阳光明快的感觉,吹进了我们的心田,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敢于挑战的勇气。“我能行!不必畏畏缩缩的,谁怕谁啊!”福泽谕吉最讨厌两种事情。一是人世不公平,二是为人卑屈。他力倡言论自由和普及教育,将日本引向了一个没有压制的、个人能力可得到充分发挥的新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每一位国民都能够无所顾忌地挑战各自的目标。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篇十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两名大将率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觉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东西。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再次大败而归。

最后一把火,火烧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品评历史演义,感受三国风云——《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