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钢琴课的教案范文如何写 钢琴教学方案怎么写(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09:54:21 页码:14
钢琴课的教案范文如何写 钢琴教学方案怎么写(二篇)
2022-12-21 09:54:21    小编:ZTFB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钢琴课的教案范文如何写一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以及现场所有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光临xx音乐舞蹈学院,这里即将开始的是xx钢琴独奏音乐会。现在请大家将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关闭或调至静音状态,另外曲目进行时请大家不要在音乐厅内随意走动或出入。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音乐的学习道路上更是如此。历经四个春夏秋冬,今天的xx在恩师的精心栽培和指导下,已经在这个迷人的初夏季节含苞欲放,今晚各位来到这里无疑是选择了与音乐做伴,与美丽相约,与艺术对话!

第一首:

今晚xx将演奏5首曲目,首先,您将欣赏到的巴赫的作品。

巴赫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集十六世纪以来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洛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音乐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十二平均律》下册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在这首前奏曲中全部采用半音阶的写作手法来表现。在巴洛克时期,上行半音阶代表希望,而下行办音阶则代表伤心或哭泣,这首曲目采用的下行半音阶较多,蕴含了作者异常悲伤的情绪。曲目的赋格部分赋格,巴赫仅用28个小节,精心地将各声部按不同曲调和音响组合起来,从而表现了圣经中耶稣受难的“真实的”戏剧过程,主题的四个重音代表十字架,其中的音阶则代表抽打耶稣的鞭子。掌声有请演奏者xx,(掌声结束,xx就坐)请欣赏。

第二首:

常言道,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音乐是心灵的良药。相信各位已经在第一首曲目中或多或少地感悟到了思想的真谛。下面大家将欣赏到的是贝多芬的作品。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是维也纳乐派伟大的代表人物。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他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物家之一,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而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既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痛苦和欢乐。

这首曲目是唯一一首第一乐章比第四乐章快的古典奏鸣曲。曲目共有四个乐章,分别是第一乐章 急板 presto ;第二乐章 广板 largo; 这一乐章最难也是最长的,它是整首曲目的核心,浸透着命运的悲剧气氛;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 menuetto;第四乐章 回旋曲式的快板 rondo allegro;为保证作品的完整性,请大家不要再乐章与乐章之间鼓掌。下面,请欣赏d大调奏鸣曲。

中场嘉宾表演:

美妙的音乐让人陶醉,但钢琴演奏既是技术活还是力气活,接下来让xx稍事休息。大家也可以换一种感觉,掌声有请陈杰带来萨克斯独奏《 》

非常感谢表演嘉宾,接下来大家将聆听来自李斯特的作品。

弗伦兹·李斯特 是19世纪匈牙利天才作曲家、钢琴家。生于匈牙利雷定的他革新了钢琴演奏技巧,奠定了现代钢琴音乐写作技巧的基础,并创立了钢琴独奏会的表演形式。我们今天听到的是《音乐会练习曲》, 音乐会练习曲又称为炫技练习曲。此曲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练习曲这种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类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请欣赏f 小调音乐会练习曲《轻盈》。

第四首:

接下来,xx将为大家演奏的是肖邦的作品。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是19世纪波兰伟大的音乐家,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因此被称为“钢琴诗人”。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祖国。

g小调叙事曲op.23。这部曲目是肖邦最为成熟的第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闪击波兰,纳粹疯狂迫害犹太民族为背景,作者饱含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用双手敲击琴键的方式表达对德国法西斯的不满与抗争。

下面请欣赏一曲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第一叙事曲》

第五首:

下面大家讲欣赏到的是今晚最后的一个曲目,来自前苏联谢德林的作品。他作为一名技艺精湛的钢琴家,经常演奏自己的作品,他将俄国经典文学作品引入到歌舞剧院,这些作品全部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使他成为该剧院200年历史中,第一位有七部作品在该剧院上演的作曲家。他是前苏联乐坛上的活跃人物,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有的

第三首:

充满紧张的戏剧性,有的富于优美的歌唱性,内涵深邃、构思独到,蕴含着充沛的活力和强烈的感情力量。1992年,因为作品《被禁锢的天使》,叶利钦总统授予谢德林俄罗斯国家奖。《模仿阿尔卑尼斯》。这首曲子是谢德林模仿阿尔卑尼斯的西班牙风格,创作于挚友去世之后,曲目中既有对知己离世的深切的怀念,又满含极度低落悲伤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哀思。

结束语:

(xx起立,收花谢幕)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一路走来,今晚要特别感谢奥利卡〃伊万诺夫娜〃萨马苏耶娃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另外非常感谢盛喜誉教授和马东青教授的教导和指点,当然同样感谢xx的父母、朋友以及今晚所有的观众朋友们!最后,我提议大家再次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马xx,让我们共同祝愿她在今后的音乐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xx钢琴独奏音乐会到此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光临,朋友们再见,祝大家晚安!

钢琴课的教案范文如何写二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取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透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取。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取,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取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选取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仅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终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明白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我的目光来理解大师。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之后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可是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能够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美国的西部片中,快枪手一对一的较量很是惹眼,但欧洲人能够用钢琴当武器。让人喘可是气来的钢琴比赛才结束,1900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出此刻了舷窗外,他弹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内,柔情似水。这一幕,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的浪漫经典,这一曲,也必将成为传世之音。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留意,时而大胆,时而活力,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可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我的音乐一齐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先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其实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终,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

还有的就是影片最终的结局—1900和麦克斯的谈话!我喜欢这个情节的原因不是因为1900怎样选取他的生活,怎样选取他的死!相反我很不赞同他不下船的解释!因为这是一种不负职责,对生活不用心的看法!可是最终1900跟麦克斯开的玩笑才真正让我明白1900为什么这样选取,因为他死后到天堂还是想弹钢琴,弹只属于自我的曲子,因为没人能用两只右手弹琴!如果1900下船估计他会和杰里一样,不再会为自我喜欢而弹琴,而是为了别人或钱而弹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1900如果下船再也没有灵感弹出属于他自我的曲子了!简单说1900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不简单啊!

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到达共鸣。

我们都有自我的世界,都想划定自我安全的范围,都想过自我所谓的“生活”。可是,那真的是我们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吗,会不会因为太贪心而不欢乐。1900把自我的生活缩小到钢琴这头到那头的距离,又放大到88颗琴键上能够演奏出的音符排列组合的矩阵里,他用自我的尺度取舍,懂得人生的自由是无限的,而自我能享受到的又何其有限。于是他总是欢乐的,嘴角微微上翘,于是他总是思索的,观察着人们眉梢眼角一丝细纹的变换,于是他是注定不能留给这个世界任何痕迹的,过于纯净的生命是没有抵抗力的。他说,至少我能够决定结束自我的生命,语气是心甘情愿的放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