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7:52:47 页码:14
最新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通用20篇)
2023-11-23 17:52:47    小编:ZTFB

一份好的报告能够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报告要注重整体框架的构建,使得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核心信息。以下报告范文中的案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主题的报告撰写过程。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一

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老师们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效率,而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现就本校五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落实的原因、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普及度、预习的质量和预习的价值性认识;从侧面了解教师布置预习的质量。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1.调查对象。

从本校五年级选了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0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结合本校学生的预习情况自编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问卷。

(一).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调查内容如下。

1、你觉得语文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a有必要b没必要c不清楚。

2、你经常进行语文的课前预习吗?()。

a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课前总会预习的;约17%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3、你的语文预习时间一般是:()。

a15分钟以内b15-30分钟c30至60分钟。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2%的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没有用。

4、你的语文预习的主要内容是()。(可多选)。

a读通、读熟课文b自学生字词c了解课文大意。

d查阅资料e质疑问难f根据课后题,尝试探究。

g其它。

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二).预习的主动性。

1、你之所以进行课前预习是因为:()。

a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必须完成。

b为了课堂更好地学习,我必须完成。

c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d不知道。

2、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主要是()。

a提高听课效果b得到老师表扬c提高自学能力。

d上课可以不听。

分析:有30%孩子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有20%的孩子预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预习的独立性。

1、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a自己主动预习b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c不预习。

分析:35%以上的孩子有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他们也能主动问或主动预习。30%的孩子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2、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指导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分析:有一半学生在预习时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是十分重视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四).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如下:

1、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

a直接跳过b做好记号,上课认真听。

c请教别人d查阅资料。

分析:20%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45%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30%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2、预习中你使用过《教材全解》之类的参考书籍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分析:在课前预习中,70%的孩子都使用教学参考书。也就是说有多一半的孩子在依靠参考书进行预习。

3、使用参考书籍是为了:()。

a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好回答老师的问题。

b仅作参考,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c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分析:34%的孩子使用参考书是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见孩子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视,38%的孩子是为了把作业做正确。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参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多数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课前预习是值得的。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通过调查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二

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上课情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xx年3月5日至4月5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瓜州县岷县小学度过了我一个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还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小学四五六年级中,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三年级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同等重要,要想要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善于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往往能使小学生更好地集中思想上语文课要善于把枯燥的语言变作生动的画面,要借鉴名人讲学的长处,把一些好的典故、寓言引入课堂,通过一些情节化的讲述,让小学生有想向的空间和参与的联想,以此激励学生学好语文。此外,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多鼓励,少批评。要引导学生与语文课程中的角色交流,深入课本,与角色对话,让小学生品尝到学语文的快乐,从而喜欢上语文这一门功课。教语文,首先要爱语文。尤其是语文老师的语言表述能力,它是师生之间知识交流、情感交流的桥梁。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能感染人、启发人。通过语文老师优美的语言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去深刻领会文学作品的博大精深,接受文学作品带给人的精神享受。小学语文教师应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传播美、传播爱。教语文,要善于和学生沟通。要懂得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尤其是小学生,更希望老师能注意到自己、关心自己。更要多观察小学生们的情绪动向,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喜好,随便流露出喜欢这个漂亮孩子,不喜那个有点丑的孩子;喜欢这个安静的孩子,不喜欢那个淘气的孩子。这样会伤害到小学生的自尊心。只有当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时,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起到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孩子人生启蒙教育阶段应有的积极作用。教语文,要注重推进素质教育。除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应学的知识外,尤为重要的是在小学期间应重视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为宗旨的基础性教育。因此,要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一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要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掌握素质教育理念,掌握教改动态,不断实施素质教育。三要对所有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将时间精力只花在少数“天才”儿童身上。素质教育要求每个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都能成才。四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小学语文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开发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打好小学语文基础,关乎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担当起培养兴趣、教会方法、提高素质教育的职责。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三

作为一名参与教改的老师,对于教育局所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教改模式,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学习外校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导学练案,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学校领导为了使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更好的学习教改理念,举办了多次的培训活动。邀请了学校优秀语文教师讲了示范课,并对我们的讲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使用导学练案,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吃透教学内容,贯彻生本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贯彻生本理念,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

三、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

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在农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制约,导学练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2.导学练案中有些错误没有修改更新。3.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

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习和钻研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一笔。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四

一、调查概况。

20xx年3月,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瓜州县岷县小学度过了我一个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还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小学四五六年级中,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三年级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四、实习体会。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同等重要,要想要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善于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往往能使小学生更好地集中思想上语文课要善于把枯燥的语言变作生动的画面,要借鉴名人讲学的长处,把一些好的典故、寓言引入课堂,通过一些情节化的讲述,让小学生有想向的空间和参与的联想,以此激励学生学好语文。此外,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多鼓励,少批评。要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要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掌握素质教育理念,掌握教改动态,不断实施素质教育。三要对所有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将时间精力只花在少数天才儿童身上。素质教育要求每个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都能成才。四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小学语文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开发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打好小学语文基础,关乎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担当起培养兴趣、教会方法、提高素质教育的职责。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五

身在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

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研究。

为了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研究》,就本校五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落实的原因、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1、调查对象

从本校五年级选了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0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自编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问卷。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上表中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特别是那一小部分孩子的预习意识。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

2、应该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对待预习作业,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超前预习。

4、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6、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7、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六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新聘小学语文教师快速成长,早日承担明光小学教育的重任。各学科教研员,在教育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我们自11月8日起,历时一个余月的时间,对20xx年新聘分配的小学语文教师和从乡镇小学选调进城的语文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课堂教学调研。本次调研我们充分发挥教研分会的组织作用,让他们牵头安排,把本分会各校新聘的教师,集中在两三个乡镇的中心小学,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我们教研员按照所任学科逐一听课,听后进行面对面交流。在交流中,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着重提出改进方案。让这批新聘的老师们实实在在地受到教益,为他们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现将具体调研情况略述如下:

1、这批新聘的小学语文教师平均年龄23.3岁。他们是经过教育局严格按照招考简章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层层筛选,最终获胜的同志,才得以上岗,可谓来自不易。因此,他们年轻气盛,精力充沛,工作态度端正,情绪饱满。

2、这批新聘教师学历均是大学专科,中文占70.6%,初教29.4%,可谓专业棒,文化知识扎实。教师资格均是初中,层次高,完全可以胜任小学教育。

3、通过认真的调研,我们发现他们具有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具有一定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能初步掌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知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能掌握一定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基本上能运用普通话实施教学,语言清晰,教态自然。

1、缺少教学理论素养。不少教师至今没有完整地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不知道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知道语文教育的总目标,阶段性目标,以及教学的建议、评价的建议等。

2、没有掌握备课的基本步骤,只是机械地抄写现成的教案,至于人家教案设计的理念,不得而知,仅仅是为了学校的应付检查。

3、缺乏岗前培训。基本的教学常规欠缺,常常在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下,仓促教学。教学时,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回答问题,也仅仅是前排的几名同学,不能够照顾到班级的全体学生。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去,教学没有实质性效果。

4、不能掌握教学的基本环节,步骤混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一般是两个课时完成,在教学时,他们是常常混淆,分不清课时。

5、课堂板书,粉笔字很差,基本上是属于“火柴棒体”,很不规范。也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难点,课文的基本内容。

1、定标即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这批新聘的各科教师,他们有知识,有精力,有热情,但缺乏经验,因此,进行岗前培训是他们教学的重要步骤,是他们走好教学人生的关键环节,我们学校领导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根据学校的工作特点,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确立培训目标,专人分管,并扎扎实实地实施。

的基本步骤。一课一般分两个课时教完。第一课时重点是认读字母;第二课时重点是学会拼读。具体的步骤是:

第一课时。

(1)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

(2)认读字母。

(3)利用“表音表形图”加强对字母的记忆。

(4)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的认读成果。

(5)描红仿影学写字母。

第二课时。

(1)复习字母的认读。

(2)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把握拼读方法。

(3)运用拼读方法进行拼读练习。

(4)描红、抄写音节练习。

“词串识字”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般可以分两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

(1)激趣入境。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

(3)将词语与事物挂钩。

(4)词串连读,识写结合,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生字。

(2)读词成串,边读边想。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七

在教学中,我们一线老师会发现,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凡是在课前做好预习的,课堂上就能积极参与、大胆发言;而没有在课前进行预习的,就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不能产生共鸣,直接影响了学习新课的效率。我们都知道,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有效途径,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学习就会事变功倍。而且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

针对以上现状,我组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一番研究。于是,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本校中高年级学生目前的课前预习现状,寻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进行有效的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调查内容。

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主动性、预习的有效性、预习内容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1.调查对象。

本校三、四、五、六年级随机各抽30名学生。共发出问卷120张,收回有效问卷120张,收回率100%。

2.调查方法。

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可见,学生们普遍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在动机上也认为应该对新课进行提前预习。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预习的重视度仍然不够,,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3、你喜欢预习吗??

可见,作为旁观者,学生认为预习有必要;但作为实施者,在主观认知上却不喜欢预习。

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由图可见,少部分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但有很多同学是为了完成老师或家长的任务,这样的预习目的不利于预习习惯的养成。

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可见,被动预习现状仍然很严重。但也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主动预习意识强,预习习惯良好。

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可见,只有极少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很关心。大部分学生家长完全不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或是将子女完全交与学校和老师。

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29.74%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51.46%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18.81%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可见,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提出问题,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预习的内容和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8、预习中你使用过教学参考书籍吗?

可见,在课前预习中,学生缺乏独立性,表现为过多地依赖参考书进行预习。

9、使用参考书是为了?

可见:55.73%的孩子使用参考书是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见孩子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视,30.01%的孩子是为了把作业做正确。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参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动机不利于预习习惯的正确养成。

10.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果吗?

可见,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对于课前预习的效果是亲身体验到其价值的。

11.你认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

可见,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对于预习内容能正确认识。

12、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由此可见,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存在不少问题:

1.不重视课前预习。

老师不布置预习任务,有些学生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进行了预习,但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属于被动接受,不是从自身的需要主动进行。学生对课前预习普遍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学生对新课的预习内容侧重于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学生预习任务完成后,主动去做课后习题进行检查的很少。绝大部分学生所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发现问题并质疑问难,而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是没有创新精神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在预习,但却不善于思考,流于表面形式。由于没有精准的目的性,所以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够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4.不善于内化资料。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往往不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来解决,喜欢借助于参考资料。参考教辅资料解决相关问题是一种比较不错的预习方式,但绝大部分学生照本宣科,不能将所参考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观点。长此以往,对思维会产生束缚,不利于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来看,我觉得应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我们要在思想上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并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动态,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同时,更要让学生不要依赖教参,要多方位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于预习,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其兴趣。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同时,我们对于学生的预习内容要及时评价,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比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等,从而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前预习。

3.在研究开始阶段,我们对于学生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步骤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要明确预习的要求和目标。此过程的指导要有“扶”有“放”。对于预习内容,我们应让学生逐步指导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把预习的问题用标志记下来,通过各种方式寻求解决的渠道;对于预习步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预习时应该以各种方式的读为基础,争取将预习任务在读中完成。阅读是理解的“知音”,我们要让学生读多读、有任务的读。

4.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中高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的学生预习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因材施教,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后进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5.要有多角度的教育机制。我们应建立全面覆盖的联系网,应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教育的辅助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的配合监督。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八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为了配合《新课标》,我们课题组想就本校初一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为了解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的情况,了解你们的内心感受,分别从学生的预习认识、预习的必要性、预习内容、预习的有效性、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设计。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要内容。

(3)学生预习的方法等状况。

1。调查对象。

从本校初一两个班选了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5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我们自编了《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调查问卷,有10道选择题组成。我对我校七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调查,以不记名方式完成,以发现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第1题a37%b58%c5%。

第2题a19%b9%c72%。

第3题a55%b43%c2%。

第4题a52%b45%c3%。

第5题a17%b34%c31%d18%。

第6题a6%b17%c54%d23%。

第7题你预习一般用多长时间?

a10分钟左右25%30分钟左右63%b一小时左右12%。

第8题问答:你认为怎样预习数学更有效?

第9题问答关于预习你想说什么?

回答的内容大概有:预习对学习会有帮助的、预习要坚持下去……。

第10题对比课前预习与课前不预习,那种情况学习更有效?

回答课前预习更有效。

1、学生不经常预习数学。

2、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喜欢预习数学。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无所谓,因为他们没有在课前预习上查到甜头。

3、有一半的学生预习数学是在老师与家长的要求下,是被动学习。可见,课前预习数学的习惯还有待培养。

4、有一半的学生都认为预习对自己学习新课有所帮助,部分学生认为帮助很大,个别学生说没有帮助,可见,课前预习的习惯急需培养。

5、学生对预习还不够重视,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画、做做,有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少,看来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6、对于预习作业有一半的学生还没重视起来,尽量少做。

7、众多的学生认为预习一般用3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个时间有点长,要给学生预习给予正确的指导方法,这样学生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有用功。

8、很多的学生知道阅读、思考、练习是基本的方法。

9、学生能感觉到预习要坚持下去并养成习惯。

10、学生知道预习对于学习新课更有效。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多数学生在预习时采用看看书、画一画、做一做的方法,同学间相互合作、交流较少,这说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因此课堂上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积极思考问题,所以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特别是那一小部分学生的预习意识。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

2、应该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对待预习作业,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教育引导学生不要依赖别人,要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超前预习。

4、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6、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九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即在老师讲课以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这也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句话,课前预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可是,令人担忧的是:虽然预习很重要,很多教师也非常重视预习,但事实上学生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的预习只限于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语,给课文标注自然段,对于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与知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则不求甚解,甚至不管不顾。像这样低效至无效的假预习能对语文课堂教学起什么作用,其效果不言而喻。

我个人认为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必须确保所有学生都养成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预习有效性的理解。

1、预习应对教和学起到真正的铺垫作用。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教师的预习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操作具体的预习练习,有自学生字新词的,有理解词语的,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有质疑提问的,有对课文进行感悟理解的,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自学课文的难度,又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

2、预习是对教学内容的预测。对于教师来说,预习具有侦察作用,应把它看作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在指导学生质疑提问时,原先是放手让学生随意提问,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而杂乱突不出重点,教师难于把握。我认为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教材中自相矛盾处进行质疑,这样既有利于指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新的学习内容,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

3、预习要为学生提供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预习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预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预习题,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生学习具体课文的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等的能力。

古人说得好“砍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因此要提高预习的有效性,除了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外,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

预习的方法主要有:。

一读:读的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

二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句段。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浪线标出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标示重点语段;用问号表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

三查: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四问: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五写:中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当然要使预习真正有效,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预习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愿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打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读书感悟内化的过程。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十

20xx年3月5日至4月5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瓜州县岷县小学度过了我一个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还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小学四五六年级中,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三年级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同等重要,要想要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善于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往往能使小学生更好地集中思想上语文课要善于把枯燥的语言变作生动的画面,要借鉴名人讲学的长处,把一些好的典故、寓言引入课堂,通过一些情节化的讲述,让小学生有想向的空间和参与的联想,以此激励学生学好语文。此外,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多鼓励,少批评。要引导学生与语文课程中的角色交流,深入课本,与角色对话,让小学生品尝到学语文的快乐,从而喜欢上语文这一门功课。教语文,首先要爱语文。尤其是语文老师的语言表述能力,它是师生之间知识交流、情感交流的桥梁。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能感染人、启发人。通过语文老师优美的语言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去深刻领会文学作品的博大精深,接受文学作品带给人的精神享受。小学语文教师应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传播美、传播爱。教语文,要善于和学生沟通。要懂得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尤其是小学生,更希望老师能注意到自己、关心自己。更要多观察小学生们的情绪动向,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喜好,随便流露出喜欢这个漂亮孩子,不喜那个有点丑的孩子;喜欢这个安静的孩子,不喜欢那个淘气的孩子。这样会伤害到小学生的自尊心。只有当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时,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起到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孩子人生启蒙教育阶段应有的积极作用。

教语文,要注重推进素质教育。除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应学的知识外,尤为重要的是在小学期间应重视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为宗旨的基础性教育。因此,要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一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要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掌握素质教育理念,掌握教改动态,不断实施素质教育。三要对所有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将时间精力只花在少数“天才”儿童身上。素质教育要求每个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都能成才。四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小学语文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开发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打好小学语文基础,关乎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担当起培养兴趣、教会方法、提高素质教育的职责。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十一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春天,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但在此学习阶段,却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感觉到很吃力。因此,明确为什么学数学,怎样学数学,是每一个中学生必须认识和学会的问题。

数学知识像海洋那样辽阔,像大山那样宏伟。一个人无论天资多么高,精力多么充沛,毅力多么顽强,学习条件多么优越,也不可能把所有数学知识学到手。有的同学总想学到一切,他们希望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边又开放着朵朵鲜花,可是,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呀!我们必须从第一步起,一步一个脚印,脚塌实地的走下去,才有可能度过那个辽阔的大海、攀上那座宏伟的大山。

数学知识的学习,单靠认真听讲、死记硬背是不行的。相传有一个人巧遇一位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点石成金的指头。这个人为什么要指头呢?因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头,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我常常给学生讲这个故事,但我却启发学生:仙翁的指头固然好,但那毕竟是别人的。如果我们拿来使用是否灵呢?可见,我们更应该学到仙翁的点金之术。古人说:“受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已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就是这个道理。

数学学习方法是数学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数学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权。所以,数学学习方法并没有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智力相同的两个学生有无学习计划,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科学的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的学习,这是科学学习方法的一条重要原则。所以数学学习缺乏计划性是一些学生天长日久感到吃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任,应把握几个步骤:第一步:抓好课前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特别是,要运用数学学习阅读法,即不能像语文阅读一样,从头看到尾。对于有些例题,则是仔细审题,然后合起书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之后再翻开书对一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所做,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指对自己和自己的对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也才可能克敌制胜。预习就是“知己知彼”的准备工作,就好像赛跑的枪声。虽然赛跑的规则中不允许抢跑,但是在学习中却没有这一规定,不但允许抢跑,而且鼓励抢跑。作好数学预习,就是要抢在时间的前面,使数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简言之,数学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习,也就是在老师讲课前,自己先独立的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预习抓的扎实,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第二步: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

处理好听讲与做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思考及回答问题,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十二

5.课堂展示,寻找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课堂检测的最佳契合点。

为尽快将课改理念落实到实处,进一步构建“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效课堂,从开学第二周开始,学校规定课题组成员每周至少有一位教师举行一节研究课,寻找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课堂检测的最佳契合点。并全程强化研究过程。包括强化课前集体备课、课后反思研究、跟踪改进研究,力求每两周至少解决一个教学重点,完善一种教学模式,并以课例的形式呈现出研究之后的每一学科的具体的每种课型的课堂模式。

6.打破学科界限,以教室坐班的方式进行跨学科监督、交流和研讨。

为取长补短,学校要求每位干部教师每周至少到教室坐班听课2节。坐班除了在教室学习外,同时还要关注课堂是否是自主学习的课堂,关注教师备课是否是备教一致,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纪律,还同时对教师的授课进行了有效的监督,覆盖面广,进一步巩固了“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

三、研究取得成效。

1.课前预习扫除了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极大的提高了课堂听课和学习的效率。

我们知道,上课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学习新知识要用到很多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每上一节课我们都会发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由科学的知识体系决定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循序渐近。如果你在学习新课时,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了或遗忘了,那就意为着你头脑中知识的序列或者说学习的阶梯中断了,结果就只好听“天书”了。另一个特点是老师要面对全班学生讲课。因此,只能按照一个速度去讲,你在听课时出现了知识障碍,现查书来不及,也不可能;问老师和同学,就要中断老师的讲课和干扰同学听讲,可见,上课时,再来“搬”知识障碍是不可能了。而预习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预习中学生可以了解新课要学习的知识的重点、难点,可以对暂时遗忘的学习新课用得着的旧概念、旧知识进行即时的复习,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极大的提高课堂听课和学习的效率。

2.充分的预习使“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出发点初见成效。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的目的是达到不要教。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某些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如何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我们所使用的这种课前预习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使学生逐步具备这种能力,当学生形成习惯之后,已不需要老师天天详细的指导,对于同类知识,他可以运用所学会的方法去独立获取,而且即时他忘掉了所有的旧知识,他仍然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获取新的知识。

3.充分的预拓宽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以前,我们往往将学生看书自学的时间放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紧,更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总有一部分学生学得不够充分,有时也给人一种匆匆赶课的感觉,充分的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从容,查阅资料的途径更广阔。大大拓宽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充分的预习使教师的三讲三不讲成为可能。

因为有了充足的预习基础,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直接的检测,有了检测的结果作为参考,学生可以找到学习的重点,教师也可以比较准确的找到讲点,同时课堂对于规律的寻找,对于知识的提升甚至于对于达标检测的进行就会有更充分的时间,三讲三不讲可以得到落实,为高效的课堂的实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5.充分的预习使优生更优,弱科生也得到有效的发展。

预习后的优秀学生,听课时可以对老师的板书,讲课的内容迅速做出判断,哪些是出自课本,哪些是补充内容。这样就可以抓住重点,决定取舍,进行记录。由此,课堂上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学习能力会迅速提升。而有了充分预习作为基础的弱科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即时复习,也已经建立起新旧知识间联系,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避免了听“天书”现象的发生,所以也会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如果在上新课之前,教师能在他们身上多一点检查,多一些鼓励,或许弱科生会越来越少,优秀生会越来越多。

四、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建议: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方法,建立起小组学习共同体,借助生教生、生帮生的力量,让弱科生在督促和帮助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或许会让他们有较大转变。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十三

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因此,预习是绝对必要的。

为了课题《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预习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就本校中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落实的原因、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1.调查对象。

从本校四年级年级选了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自编了《小学中段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

(一)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中年级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1.你认为学习语文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a、有必要b、没必要c、说不清。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课前预习是有必要的;约2%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

2.你经常进行课前预习吗?()。

a、总会预习b、有时会预习c、从不预习。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新课前总会预习的;约5%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3.你做语文课前预习是因为()。

a、老师布置才做b、自己已经养成了习惯c、不知道。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3%的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没有用。

(二)的主动性。

4.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对课堂学习有帮助吗?

a、有帮助b、没有帮助。

分析:有30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

有70孩子预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习的独立性。

5.没有布置或忘了布置语文预习作业,你会怎么做?

a、自己主动预习b、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c、不预习。

分析:22.8%有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他们也能主动问或主动预习。77.2%没有养成预习惯。

6.你在家进行语文预习时,家人会给予指导和帮助吗?

a、经常指导b、问了就会指导c、偶尔指导d、从不指导。

分析:有一半学生在预习时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是十分重视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见下表。

7.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a、直接跳过去b、在书上作记号,上课时认真听或问老师。

c、请教家长d、查阅资料。

分析:25.5%孩子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30.2%的孩子愿意把问题做上记号,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44.3%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8、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果吗?

a、有b、没有。

多数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课前预习是值得的.。

9.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

a、认识字词b、读通、读熟课文c、理解重点词句。

d、了解作者或课文大意e、其他。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10.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a、自学生字词b、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c、了解课文大意d、查阅资料。

e、质疑问难f、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上表中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特别是那一小部分孩子的预习意识。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

2、应该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对待预习作业,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超前预习。

4、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6、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7、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十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往往比较被动,一堂课下来他们疲惫不堪,而且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原来好多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有的虽然预习了,由于方法不当,或者预习不到位,结果也不理想。

一、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让同学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

例如我在教学《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性质》一课时,就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问题如下: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3、什么叫做小数的化简?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

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同学去预习。

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二、笔记预习法。

如果预习内容是关于教学概念、公式、定理时,可以采用这种预习方法。

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例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就让学生运用笔记预习法来预习新课。

在第二天新课前的交流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在书上写道为:“2.1756756……中的1并没有循环,那么这个数是循环小数吗?”还有的学生这样写:“我觉得如果在一个数的后面加上了省略号,那么这个数一定就是无限小数了。

”总之,不管是记下体会还是疑问,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来说,都是有益的。

不过,这种预习方法在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同学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同学独立预习、做笔记。

另外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可以要求他们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三、自主质疑探究法。

问题是学习的源泉,没有问题的学习就如一潭死水,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预习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搞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样等第二天老师讲解时,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听课就有针对性,听课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这一方法和上一个方法有类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自主质疑法主是在记录自己在预习时弄不清楚的问题。

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我让学生采取自主质疑的方法来预习,第二天我把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收集起来,大约有几下几种:

1、量角器上的数字有两圈,要怎么看?

2、有些角画得不正,怎么样量它的度数?

3、角的边太短,够不着量角器的刻度线怎么办?

4、量角器和角怎样才能对齐?

老实说,学生的有些问题我原以为很简单,可以不用讲或者一略而过,但是当我看到了他们预习中的质疑时,我才觉得原来我对学生的了解还是那么不全面。

有了这些问题,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给找准学生的“脉象”,而学生也可以做到有目的的听课,课堂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四、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

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我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先回忆“小数点的移动可以引起小数的大小有哪些变化”这一个知识点,再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预习新课的内容,这样一来,既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

五、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例如计算类课程,学生往往预习后提不出问题,觉得自己都会了,可是真正动手做题时,却是漏洞百出。

在提纲中设计“自我检测”栏目,预习时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尝试练习,比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由于本课知识比较简单,绝大部分学生在看完课本之后都能看懂,所以我让他们在预习完之后,做一做自主练习的第2题——计算并验算。

结果在做题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10-0.8=0.2,26.81+5.29=31等等一些细节的问题,当他们通过验算得知答案不对时,会再重新从课本中找答案,然后再练习。

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他们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六、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同学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

同学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这样做:先通过阅读课本知道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自己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剪下来,再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可以按课的方法来变,也可以自己想办法),最后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这样通过了学生的亲手操作,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十五

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但是长期以来,初中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主动,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课前预习效率低下。学生的预习是否落实?在落实中是否做到位?这两个问题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预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水平。基于此我们应该进行深度思考,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及时做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了解反馈工作,对学生预习方法进行有的效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目的:了解学生现在的预习情况,查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策略提供依据。

内容: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及方法等。

1、对象:从本校三个年级选取三个班级,9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3张,收回率100%。

2.过程: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由10道题组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对此事感兴趣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力。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你经常进行预习吗?

a、经常55%。

b、偶尔21%。

c、老师布置的时候24%。

经常会预习和在老师布置的时候的人数占到了78%,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预习比较重视,有22%学生课前就不预习。喜欢课前预习的占52%,不喜欢的4%,一般的44%。大多学生还是认可预习的。

你觉得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67%。

b、一般29%。

c、基本上没帮助。

d、预不预习一个样4%。

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参与到课前的预习中。

2.预习的主动性。

你的预习是。

a、老师的要求53%。

b、自己的习惯47%。

选a的占53%,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在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预习,这对培养学生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是不利的。选b的仅占47%,可见有一半的学生在被动的预习或不预习。

3、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见下表。

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20%。

b、做摘录,做练习68%。

c、提出问题12%。

学生不讲究预习方法。预习的内容偏重做课后练习,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随便看看书的占12%。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你对即将上的语文课的内容。

a、已全部掌握7%。

b、已经认真预习42%。

c、知道要学的内容39%。

d、一无所知学合作12%。

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大,全部掌握知识的仅仅只占到了7%,没有预习一无所知的占到了12%,而其他81%的学生只是浅层次的预习。结合“你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吗”的问题,经常能的完成任务的仅仅只占了37%,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五点问题。

1、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练习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但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样没有主动去动脑筋,长期不假思索、分析地被动的接受一切,久而久之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

2、没有养成预习习惯。

有些同学虽然也预习,但只是被动的去完成课前预习,他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根本没有想着自觉的预习。例如:有些学生简单地看看课文、画画词语,没有发散思维,没有动脑思考。结果在课堂上听讲时无法理解重难点,小组合作时无法完成预设的任务,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3、预习方法不正确。

学生在预习课文内容时往往偏重基础性知识,而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重视。预习结束后,能主动去做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查的学生较少,并且预习时采用的方法较单一。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而是将希望寄托在老师的帮助以及借助于资料,或千篇一律的抄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5、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敷衍了事。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听讲时无法理解重难点,小组合作时无法完成预设的任务,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所以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教师绝不代替,同时引导学生不依赖资料,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解读。

2.教师积极的创设课堂条件,让学生体认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例如:课堂上教师创设情景,营造宽松活泼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再给予积极评价。教师积极的创设激励方法,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前预习。

3.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要让学生有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高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4.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5.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监督。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十六

《七年级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是延安市2015年度立项的微型课题,从立项至今已历时4个月,在4个月的时间里,我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我班学生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策略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现在我校七年级学生大多没有预习的习惯,只是依赖于课堂上教师的传授。

2、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实行流动学习群体,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普通教育的一种新趋势。许多教改实践也都证明,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主学习方式的教育效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

3、特别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也已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学者在多项相关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当前,很多教师很重视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近四个多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总结我的结论:

1.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好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

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课题实施过程中,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

4.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更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十七

本次小课题研究,我们选取的是《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及设想研究》这个课题,为了在研究过程中,更有目标,少走弯路,我们先对学生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结合我校学生的现状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调查内容:

一.选择。

1.你认为课前预习重要吗?

a.重要b.不重要。

2.你平时有预习的习惯吗?

a.有b.偶尔有c.没有。

3.你的预习是谁要求的?

a.老师要求b.家长要求c.自己主动。

4.你的预习一般用多长时间?

a.10分钟以下b.10—20分钟c.20分钟以上。

5.你的预习有没有目的?

a.有明确目的b.无明确目的。

6.你预习时查过课外资料吗?

a.查过b.没查过。

7.你认为课文预习中哪些问题重要?(多选)。

a.字,词b.句意c.中心思想。

8.你预习是怎样做的?

a.做记号b.不做记号。

9.你是否带着问题去预习?

a.是b.不是。

10.你预习的方法多还是少?

a.多b.少。

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初步的策略设想:

1、初期阶段,先让学生对字词句学会预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学字(生字、形近字、多音字等),词语(优美词语、词语搭配等),句子(优美的句子)。

2、中期阶段,在学生对字词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再让学生在读中初步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后期阶段,让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并培养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十八

1课前预习忌“空泛”宜“扎实”,要有操作性。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过程.他们接触到的是新的甚至陌生的学习材料,所以,预习是否具有强烈的指向,是否要求具体,便于操作,便于展开自学,直接影响学生预习的效果.布置预习“活动任务”,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例×或多少页,第几课”这样空乏的预习要求.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来呈现.

2课前预习忌“统一”宜“分层”,要有差异性。

我们在设计课前预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们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尽量分层设计,对于后进生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能力,适当调整预习的要求,增加一些他们力所能解的问题,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切实使后进生预习时有事可做,而且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适当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预习中学有所获。

3课前预习忌“脱节”宜“联系”,要有点拨性。

由于预习内容是学生尚未学习的新知,且是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设计的问题不宜大,要小,要把学习的“新知”孕伏在课前预习作业之中,“牵引”着学生在练习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设计时要深入浅出,在原有经验和新知之间搭建起“桥梁”,重现有关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支点,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通过引领与点拨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信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4课前预习忌“单一”宜“多样”,要有趣味性。

预习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而是富有色彩的、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媒介,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5课前预习忌“单向”宜“双向”,要有反馈性。

预习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预习要求时,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因此,预习作业不应只是单向的,应是双向的.作为教师则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确定授课时教学时间的分配。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十九

首先介绍阅读法和回顾法两种方法。阅读法注重对新学的知识的理解;回顾法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复习。

预习开始的时候,首先从头到尾把课文朗读一遍或默读一遍,边读边思考:新课文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思路来阐述的?这个思路的道理是什么?读过之后懂不懂?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这些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

这种预习方法,表层目的是对新课文知识的预习,深层目的是以此理出一条检验自己学识的水平线。看在独立学习的情况下,自己能掌握住多少内容。上课的时候,除了听老师讲课外,还要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有哪些差距,这种差距是属于知识方面的,还是方法上的,找到原因也就找到了补短的目标。

经过阅读预习以后仍不能理解的那部分内容,不必强求理解,把它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

回顾法主要是在预习新课文的时候,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

本来,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应该记住的。可是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学过的知识或者忘记了,或者记不全了,或者记错了而不自知,从而变成了对新课文理解的"绊脚石"。有的同学感到听课效果差,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扫除这些"绊脚石",缺少听好新课所必备的知识,对课堂上老师讲的新课很难立即理解。课堂上某一处卡壳,后面就更听不懂了。

通过回忆学习方法指导,查一查不懂的概念在哪一章哪一节中讲过,如果还回忆不起来,就找出课本或笔记本认真看看,直到弄懂为止。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回顾和听讲新课不同,新内容不懂可以搁着,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而已学过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是不会讲的,如果预习时没搞懂,就会影响听课了。

说起预习来,常常有些同学感到很头痛。在我平时教学所接触的学生当中,关于课前的预习有几个普遍性的误区,今天我和大家来一起讨论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借鉴。

首先,在预习的目的上,很多同学和家长认为,预习就是要提前学会。但是,因为预习阶段都是学习新知识,所以,有很多地方会让同学们感到不好理解和困惑,于是,他们往往费了很大的力气要学会读懂,结果预习的工作变得很辛苦,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提升帮助不大。

其实,这种做法是有一些偏差的,我们应该明确预习的目的,是提前对于要学习的课程有一个初步认识,而不是提前全部学会,那样的话,在课堂上的时间就变得效率不高了,而且也很不利于同学们在课堂学习时的'兴趣度培养。真正的预习目的,是要找出知识困惑,以便将来课堂学习时有的放矢。因此,也就无需彻底搞懂,更重要的是要把问题找出来,写在笔记本或者书上,等到上课时,与老师所讲内容进行对照,从而提高印象水平和学习效率。

其次,在预习的方法上,很多同学采取了死读和苦读的方法。

甚至,最近有博友给我留言,谈到要专门给孩子请家教来预先教授课程的做法。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对于预习的方法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地说,在预习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技术要教给同学们,一个是知识回顾,一个是假设联想。我们都知道“温故而知新”,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中学学习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很强,往往以前学习的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在预习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开始看新知识的具体内容,而要先看看新内容的题目,然后,就自己所能去回顾一下以前的相关知识。例如:看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先思考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同时,结合一些常识和推理性思维,思考运用旧知识研究新知识的可能性。在这个例子中,你完全可以想象,如何把一元二次方程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表示,然后让知识进入你学过的体系中去。这样,当你再去看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等知识时就会很喜悦,很有成就感,同时,知识也会变得很亲切。

当然,除此之外,关于预习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预习的时间不要过长。最好将一节课内容的预习时间限制在15分钟之内,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和学习速度,而且对于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锻炼意义。甚至,我曾经在高中学习时,经常采用1分钟提前量预习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没有足够的课前时间时运用,简单地说,就是提前1分钟坐好,然后开始看书思考,重点看大小标题。当老师开始授课时,一边就老师讲授内容对照自己的想法,一边解决没有想透要点。不过,这种方法对于思维的强度和协调性要求较高,大家最好作为一种在没有准备的时候来补救的方法中考,而不要变成惯例啊!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篇二十

本周我们工作室成员对全校三个年级195位学生做了一次关于“预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在答卷过程中态度端正、诚恳,比较详实的反映了当前我校学生的预习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预习认识正确。

学生对课前预习有着正确认识,能够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因为有241人喜欢课前预习,238人认为预案对课堂学习有一定的帮助,225人喜欢用预案完成课前预习。

2、预习态度积极。

从调查数据来看,预习案下发之后,认真预习的学生占到153人,有时预习的,有时不预习的占到110,应付了事的占31人。而预计完成情况方面,有239人能够及时完成,不能够及时完成的仅有6人,认真思考预习案中不会的问题的同学占到了241人,只有53个人不会认真思考。在小组交流讨论过程中,有197人会主动在小组内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

3、缺乏预习习惯。

学生缺乏一定的预习习惯。在老师下发预案之前,学生经常预习的只占到百分之只有61人,有时预习的199人,从不预习的有34个人。经常预习的人数是比较少的,偶尔预习的人数占大多数,可见学生还是普遍缺乏认真预习的习惯。

关于预习案。

1、学生普遍认为,当前预习案编写比较容易的有182人,认为较难的有96个人,认为偏难的`是9个人,那由此可见,我们的预习案编写也是难易适中的,在预习案编写的内容方面,学生最喜欢的预习方式是通过认真阅读教材,解答预习问题,其次是通过思考才会解答,然后是通过搜集资料能够解答,认为一眼就看出答案的,喜欢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纸栈道35个人,说明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喜欢有挑战性的内容,这一数据符合学生青春期的年龄特征,也恰恰满足了我们“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原则。

2、在预习题型方面,学生最喜欢的是选择题,其次是填空题解答题,对于判断题不甚喜欢,这为我们今后改进预习案提供了一定依据。

3、在预习方式中学生对于圈点勾画法、搜集资料法、提出疑难法和归纳整理法的态度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对于占摘录内容似乎不太愿意,因为摘录法只占到了35个人。

1、坚持用预习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2、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预期时间,对预习完成情况及时进行统计,表扬优秀学生,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3、预案设计紧扣教材,可适当拓展,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在问题设计上有一定坡度设计,由易到难按4:3:2:1的比例,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要求。

4、预习案中多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慎用判断题。

5、预习方式仍以圈点勾画、搜集资料、提出疑难和归纳整理为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