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旅行中的故事简短(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8:48:50 页码:13
最新旅行中的故事简短(模板9篇)
2023-11-13 08:48:50    小编:ZTFB

总结是成长的一种方式,借此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写作需要锻炼,只有不断练习才能进步。"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

旅行中的故事简短篇一

不知不觉又到了年尾,广播、电视里不时地播报一条关于如何抢购火车票的信息或者夫子庙的扎灯艺人们今年又推陈出新了哪种花灯的报道;去商场、超市购物时,忽然发现,各类年货已经辟出了采购专区供人挑选;春节的脚步一天天近了,生活中、空气里“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

或许人到中年了吧!念旧的情节也日益加重。

记得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常年吃不到的食物和零嘴,还有父母和其他长辈一年一次封“耀眼”的红包,都是物资匮乏年代小孩子们心驰神往的东西啊!年,也就显得格外珍贵!而且新年里,孩子们可以说是百无禁忌。可劲地吃,可劲的玩,再淘气的举动,大人也会没奈何、好脾气地包容了。就算没有丰富的电视节目观赏、没有灿烂的烟花、爆竹可放,光节日里呼朋唤友约上几个小伙伴去秦淮河边的夫子庙转转,在喧闹的人群里嘻笑、扎堆,尝尝难得一吃的地道小吃,看看买不起的花灯,逛逛有趣的花鸟市场,那就是莫大的享受!至于我,能阔气地揣着够买几本小人书的钱去新华书店看半天的闲书,那感觉就像大富翁一般底气十足,心情舒畅。

那时候过年感觉很忙,兴奋的起点一进腊月就开始酝酿。大人们早早的开始准备过年的各种食材。拿出攒了许久的各种票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还是计划经济供给制,买食物与用品要同时用票据和钱购买)与钱像小鸟搭窝一样一点点从菜场、供销社换成数量有限鸡鸭鱼肉和瓜果蔬菜,然后再煎炸烹炖制成半成品摆放起来备用,小孩子们也被家长们安排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而年的气氛就在人们精心劳作中慢慢发酵、变浓。

做熏鱼、炸春卷、炒花生、煎蛋饺,样样都要从头做起,至于杀鸡、宰鸭、剖鱼、腌咸货等活计皆得事事亲力亲为,因为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现成的,何况那时大家都没有多少钱!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的能力在过年时就能完全体现出来。多幸运,我有一个能干、好脾气的妈妈,不仅能烧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每年还很有爱心与耐心为家中的老人、孩子准备难得一见的甜点与零嘴。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至今提起我母亲,还会念念不忘她烧的“咸肉炖黄豆”、“红烧猪蹄”、“银耳红枣羹”。因为能干的母亲,我童年里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过年前半个月,家中过道里那只小煤炉开始发挥它一年中最大的功效——有时炖着笋干烧肉,有时炖着糯米红豆蜜枣粥,有时炖着咸肉烧黄豆,往往满屋飘香时,我和弟弟就忍不住蹲在煤炉前迈不动脚,直到妈妈主动提出让我们挖一勺子尝尝鲜才罢休,而家中那只“可怜”的猫咪也懒懒地趴在炉灶旁不肯离去,大概它也被食物的香味熏迷糊了,就算吃不着,闻闻香味也好吧!

现在的人们靠手机、电脑、电话、快递将彼此的心意与祝福送到,却也少了面对面的欢畅地交流,那时候流行互相串门似的去拜年。三十多年前的部队大院,每排房子是以单位为编制的,于是过年那几天常常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一两个要好的同事,相互邀约去某一家拜年,喝茶聊天后,这家的男主人再与来者一块出门去下一家,最后往往变成一群人去某家拜年,人一多就热闹,有时房子小,人都坐不下,大人们就索性开着门,有的站在屋里,有人站在屋外,不分彼此、笑眉笑眼地随意拉呱,那场景喧闹得快把房顶掀了,小孩子们也趁机像条小鱼一样溜到邻居家的饭桌上多抓一把瓜子、糖果放到自己小口袋里潇洒一回。这时候的大人们常常假装看不见,甚至主动将零嘴分送给起哄的孩子们。如果亲戚朋友多,关系又走得近,主人是要留饭的,可能直到小年,互相之间还没转完呢!

如今简单了,一个电话或者一条短信就搞定了,人与人的距离却反而远了。我想这祝福的传达可能不仅仅限于能看、能听,或许那一张张相互熟悉的面庞上质朴、真诚的笑容在彼此心间的流淌才更让人窝心、心动吧!

过年是什么?过年就是让亲朋好友有个相聚、沟通的机会啊!让由于地域而隔开的家族成员、老少爷们再次聚集,让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们有一个孝敬父母、陪伴长辈唠嗑的宽裕时间;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以节日的名目放松、亲近,在家人精心准备的香味扑鼻的饭菜香中感受家的温馨与舒心。

中国人的过年,说白了,就是以家的名义招唤远方游子归巢的号令。所以过年了,就带着孩子回家看看吧!家乡的山水还是如小时候一样亲切吗?看到邻居叔、婶们日渐衰老而微笑的脸庞,好像自己再次回到当年活泼、可爱的孩童时代,让父母冷清了一年的老宅多了一份难得的热闹。而家家户户,因为有了老人与孩子的欢笑才更有年的味道。

本文作者:周华(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旅行中的故事简短篇二

那是一口窄窄的,浅浅的池塘。在家乡的怀抱里,它有一个唯美的名字-----雪儿塘。

雪儿塘虽小,不过是弯浅水,但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自我有记忆起,第一个带我踏入这塘的是爷爷。那时爷爷大概六十来岁。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爷爷一手拿洗脸盆,盆里装着一团细糠,糠用酒浸湿过,爷爷说这是诱饵,单是它散发出的谷酒清香就很有吸引力了。一手拿着几根麻绳和一块塑料薄膜。来到雪儿塘,爷爷利索地把塑料薄膜罩在脸盆上,把几根早已不成样的麻绳对接成长长的一条绳,套住薄膜。又捡来树枝,在薄膜中间捣鼓几下,挖出个鹅蛋大小的空儿。有时薄膜是用过多次的,早有一道口儿,爷爷总是左右腾挪,尽量让口儿位于脸盆中间。爷爷双手按住盆,看水顺着口儿欢快地流进盆里,他就握着麻绳松开手,盆也打着旋涡悄悄影入塘里。虽然这东西简单,但爷爷说这样可以在水中捞鱼虾。

塘边有石板砌成的几级码头,爷爷等待鱼虾进来时,便嘱咐我坐在码头上玩。玩什么呢?码头露出水的石阶,赤脚踩在上面,凹凸不平的阶板摩挲脚底,痒痒的。太阳早早地亲吻过它,虽然比不得足蒸暑土气,但烫得我一踮一踮地。爷爷就边卷纸烟,边哈哈大笑起来。趁这着当儿,我神不知鬼不觉地溜下一级。雪儿塘的水,像柔柔的纱巾,漂浮在石阶上,它才刚刚没过我的脚背,凉沁沁的。石阶两旁绿绿的水草悠闲地飘舞,我总是忍不住伸出脚,让水和草拂过脚心,那一份天然的凉爽与温情在心里蔓延开来。再下一级,是需要勇气的,慢慢探下去,脚趾牢牢地抠住石板,这时我才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塘水已经齐我的膝盖。心里其实像有条毛毛虫在爬,胆怯中暗涌着一丝兴奋。小鱼虾也来欢迎小主了,它们悠闲地游过去尚还能相安无事,可偏偏有顽皮的小米虾,好奇地碰一下我的脚。有时我能触电般跨到上一级,有时我便慌张得光荣落水。爷爷也不恼,伸过手拉我时,贪玩的我顺手在石阶边捞上一把,小田螺就乖乖地捧在手心,坐在最上一级,我仔细挑选那种花纹特殊的,清洗干净后放进自己的小袋子里,回到家便可以向小伙伴炫耀自己的劳动成果了。

第二个带我走进雪儿塘的是我姐。

夕阳快落山了,姐姐拽着牛走在前面,牛尾巴牵着我。我看到雪儿塘的水里,像一块块蓝汪汪的水晶,又像一团团雪白雪白的棉花。往前走,水里还会有火红火红的云霞。雪儿塘像一个万花筒,我怎么也看不够。姐姐提醒说:“妹儿,塘坝这一段很窄的,塘最深的位置也在这里,你别光顾着看其他的。”我口里应着,继续欣赏雪儿塘里的天地。姐姐像长了后眼,“妹儿,牛脚板把塘坝踩了个大缺口,你别踩空······”

姐姐的话还没说完,只听见一声尖叫,牛尾巴后面已是空荡荡的了,我踩空了掉到塘里去了。我惊魂未定,好像那尖叫声不是自己发出的!也许是我还太小,根本不知道溺水的危险,也许是雪儿塘的水凉爽得太过瘾了吧。总之留在记忆里的没有害怕,只留下第一次投入它怀里的新鲜刺激。我不知道只有八岁的姐,在情急之下是怎样把企鹅身材的我拖上塘坝的。我只看见她衣服湿漉漉的,左膝盖不知磕碰到什么了,鲜血汩汩的冒出来。她顾不上擦血,一把搂住我,喃喃地说:“妹儿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现在想起,我还能清晰地感到当时姐姐的身体筛糠似的颤抖。

回家后,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姐姐,说她没有照顾好我,还恶狠狠地罚跪。姐姐跪着,我也无声地跪在她旁边,默默地流泪。姐姐怜惜地望着我,我们鼻涕眼泪一巴交的傻笑。

以后,无论是爷爷还是伯伯,只要经过雪儿塘,总会聊起我四岁的经历,他们总会夸姐姐是一个勇敢聪明的孩子,长大后一定有出息。他们并不知道,溺水的经历,姐妹情更深了更纯了,连雪儿塘的深邃与清亮也比不上。

长大后,举家搬迁,我已很少有机会去感受儿时乐园里的小鱼虾和它身体的清凉。我们这些当年在她的怀抱玩耍嬉戏的小孩子,如今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之水。然而,老家的雪儿塘,记忆中的乐园,却时时萦绕梦里,那般清晰,那般温馨。

本文作者:刘亚卡(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旅行中的故事简短篇三

光阴荏苒,有种味道,虽尘封已久却历久弥新,纵使岁月蹉跎,却香远溢清,那便是尘封记忆中的那杯水的味道。

那天屋外细雨如丝,吧嗒吧嗒的下个不行,天阴沉沉的,教室里也比往日暗了许多,自己的心情也倍感低落。

那是一节语文课,虽说老师看着年轻,20几岁,一双浓眉大眼,一张樱桃小嘴,瓜子脸,眉宇间温文尔雅,却是有名的严厉,颇有闻风丧胆的感觉。虽说不舒服,我只能老老实实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用左手勉强撑住脑袋,时不时地还要用卫生纸擦擦鼻子。

脑袋也迟钝了许多,木木的盯着老师,偶尔回过神来,瞅瞅同桌晃动的笔,才知道该做批注了,便也夹根笔,在书上画上几道。这一节要不是语文课,我都请假了。时不时地总忍不住瞄几眼那挂在墙上的表,感觉就在熬时间,只愿时针过的快点吧,快点吧。

突然,我与老师的'目光相遇了,那犀利的眼神,一下子刺伤了我,我赶紧低下头,瞥一眼周围,才发现同学们都在纸上沙沙地写个不停,只有我还在默默地发呆,又瞟一眼老师,等待着她严厉的指责,等啊,等啊,她却连一句批评的话也没有。我的内心难过极了,接下来的时间更是如坐针毡。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铃声想起,下课了。这或许是那刻最美妙的声音。我也便如倒塌的城墙,先用胳膊枕着头,再戴上帽子,趴在桌子上,此刻,什么也不想想,只想好好睡会,谁也不要打搅我,实在是太难受了。

不一会儿,感觉不停的有人喊我,推我,本已无力的我,睡梦中迷迷糊糊的,颇为恼火。谁这么恶心,没看我病着呢,烦死个人,我不情愿地抬起头,“操!”当这个字刚出口时,我便望见了语文老师,只见她早已坐在我的身旁,手里捧着一个粉红色的卡通杯。回过神来,我顿时羞红了脸,赶紧坐端正。只见她轻轻地把杯子放在我面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摸了摸我的额头,接着便从口袋里摸出了一袋药,小心地撕开外包装,一边往杯子里倒,一边用筷子细心专注的搅动着,此刻的她,红色的发卡,浓眉大眼,乌黑的头发,是那么美。

“好了,趁热喝了,你的感冒就会好点。”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捋了捋她那披肩的长发,我发现她是那么温柔。就这样,我慢慢地喝着那杯水,只觉得甜甜的,暖暖的。

十多年过去了,我在感冒时,总会调制同样的一杯水,却再也没有甜甜的味道。

旅行中的故事简短篇四

炎炎夏日,知了在枝头歌唱,荷叶轻轻托着荷花发出阵阵清香。窗外的景色真美啊!我现在正坐在通往镇江的高铁上,我旁边坐的是老爸跟他的同事。由于暑假到了,他们要带我去镇江一日游。

导游在为我们介绍着什么,我可没功夫仔细听,我还要去爬山呢!来到了台阶下,我深呼吸一下冲了上去!我挥着膀子,张大嘴巴开始念叨:‘草上飞,我飞飞飞’!那样子一定要多难看又难看!大约飞奔了三四层后,突然发现刚才宽大的阶梯怎么变得这么狭小啦?不仅如此,它看起来还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让人直打冷战呀!我停下来喘了口气,决定继续往上爬!只不过,这次我紧抓扶手,一小步一小步爬了。那小心翼翼的样子,跟前面来了个360度大转弯啦!

下山的时候,我们沿途欣赏花朵。粉色的小蝴蝶花‘飞来飞去’,像是在和真正的蝴蝶比美。紫色的喇叭花怒放着,我真想凑上去‘听听’里面有什么夏天的消息。接着我们去了一家饰品店。在那里,买了一个紫豆荚项链、一把小蒲扇之后满载而归。

我们登上了回南京的高铁,窗外的景色还是那么迷人。我无比留恋的看了看镇江,这真是一个开心的暑假之旅!

旅行中的故事简短篇五

乡村年味是三分春联、年画及浆糊。红彤彤的春联贴在家家户户的屋门上、房门上,连一些饲养牲畜的猪圈、牛圈、羊圈和鸡圈也都贴上了大红对联。家里的新年画更是贴满了墙壁,连房门上也贴上了年画。儿时最爱贴年画,什么“红灯记”、“沙家滨”、“美丽的黄山”等等年画,至今还记忆犹新。于是,过年期间最好奇的就是到各家各户看春联,欣赏精美的年画。记忆中的年味是在红春联的海洋,是年画的集中展销会。

乡村年味是三分声声鞭炮响。有人说,年味是由鞭炮烘托出来的,没有鞭炮声就不像过年。在关于年的古老传说里,鞭炮就是主角之一,此俗延绵至今,已经成为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从大年三十一直陆续地放到正月十五。而年味的鞭炮声又与平常不同,它不是集中在一个方位响呀响,而是从早到晚东响一下西响一下,南响一下北响一下。儿时的过年,最期盼的就是拥有一挂鞭炮,如果拥有,不是一下子放个底朝天,而是把整封鞭炮拆开来,一个一个或一小段一小段地放,营造出浓浓的年味。如果谁家放鞭炮,孩子们便一拥而上,去抢那些没有放干净的鞭炮。

乡村年味是二分压岁钱。据说,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于是,大年三十晚上,大人们都要给孩子们压岁钱。而去亲朋好友家拜年时,长辈们或多或少都要给孩子们压岁钱。记忆中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刚吃完年饭后,爹妈就塞给我们压岁钱,七、八十年代农村经济落后,压岁钱都是分分钱、毛毛钱,最多的一、二块。于是,为了多挣压岁钱,兄弟姐妹之间争相跟着父母去亲戚家拜年。

乡村年味是二分拜年。儿时家里亲戚特别多,七大姑八大姨,足有一、二十家,家家都要走访到。记忆中那时给亲戚们拜年的礼品,也就是饼干、红糖、糕点之类的,撑死几块钱就打发了。由于到亲戚家拜年“油水”多,不仅而有大鱼大肉好吃的,还有鞭炮放,给压岁钱,孩子们都争着去。

乡村年味是二分穿新衣裳。一到过年,不管是大人小孩,都穿着新衣裳。那时候物资短缺,经济落后,平时穿的要么是旧衣裳,要么是打了补丁的,只有过年了,父母才给你做套新的,等过完年后就将新衣裳脱下来洗净,来年过年再穿。记忆中父母给我做了套“的卡”上衣和“的确良”裤子,过完正月初七后就脱下来,每年过年穿,一下穿了五年。

乡村年味是一分看大戏。过年唱大戏是儿时那个年代最特有、最热闹的文化生活,唱的一般都是地方戏,在露天搭一个舞台,演员们穿着古装戏服,吸引着三乡五镇的群众扶老携幼。只见戏台前后左右,人山人海,好多附近的人家邀请远处的亲戚前来村里看戏。其实看戏是大人们的事,我们这些孩子们只是看看热闹而已,要么零星放鞭炮、吹气球玩,要么购买像甘蔗那样的零食。记忆中的大戏如《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公众号:南粤作家。

旅行中的故事简短篇六

一次,一朋友从日本旅游带回来一盒寿司送给于我,对于不是本国的土特产产品,我一向是比较好奇,看着礼盒里排放着十个做工精美的寿司,味觉上立马被视觉感官诱惑,在美食这方面我承认自己有点趋向于土包子作风,一看那做工精美的食物,便迫不及待地取一个,囫囵吞枣般快速塞进肚里,经过胃里搅拌的作用,通过感官的传输,才发觉那味儿除了含有日本那种芥末的调料味,便就是海苔中隐含的海水腥味,并无其他特别,朋友要求多品尝几个,要我一口一口慢慢的细作品嚼,连着品尝几个,个中滋味,还是感觉少了点什么,是糯米原始的香味还是作料的原因呢.;朋友在旁开口道:“你有没有感觉这寿司就像我们小时候母亲为我们做的饭团,但我总觉得它没有母亲做的饭团那般香!“朋友的话并没有错,此刻我才明白这份做工精美的寿司为何吃在嘴里却激不起味蕾强烈的反应,原因就在于它少了一种妈妈的味道!

小时家住在农村,80年代末的农村并不富裕,孩童一日三餐除了面食米饭,很难得有额外的零食,除了逢年过节,大人才会用自己种养的食物亲手制作一些原生态可用来招待客人的土家点心,那时候的美食并没如今花样多,但简简单单的粗细粮却是吃得格外香甜!

记事时起,小时差不多六七岁光景,我还是一个特调皮的小姑娘,上学比同龄人要晚一些,在同伴的圈子里号称孩子王,一天的光景,除了一日三餐,大部分时间成天不是忙着往东家跑就是往西家窜,常是玩得肚里唱“空城戏”才想到回家,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往厨房的方向奔,傍晚四五时,总能看到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淘米,烧火,洗菜,只有这时我才会安安静静的搬把凳子坐在灶角旁,就如一只等待喂养的猫,等待母亲在用那大灶上的锅煮饭时,用那熬剩的米汤锅巴给我做饭团吃。母亲是个勤劳的农村妇女,一个懂得持家的女人,那时没有富余的金钱与外在的借力作用,母亲她常是用她那双粗糙的巧手,为她的孩子们做一些简单而又美味的食物来填补孩子们味蕾上的遗缺,饭团就是母亲常给我们提供的一道特殊点心。饭团它是用米饭与熬稀饭所剩的米汤,在刚熬完稀饭的大锅里,通过锅铲的按压,撒一点盐巴,再继续一按一压,最后把熬稀饭时留在锅四周边沿的锅巴一并收拢到米汤与饭粒中,直到三者融合黏稠在一起,便起锅,用手趁热搓成圆圆的饭团,里面在夹几片蒸好的自家腌制的咸肉,那时的猪肉并不像如今市集上出售的早催猪肉,而是农家人辛辛苦苦用米糠与猪草喂养了有整整一年时间的草猪肉,那肉结实有嚼劲,这种肉腌制出来的咸肉,放锅里蒸一蒸,那飘出来的肉香、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掺和着饭粒的香,让你味蕾顿时起舞,让你五脏六腑陶醉,那时饭团就是我们这群孩子们心中最美味的“肯德基”,那时饭团就是我们这群农村孩子最奢侈的“日本寿司”宴,而为我们做饭团的母亲当是我们心中最美最心灵手巧的田螺姑娘。

如今时过境迁,家家户户几乎都用上电磁炉,或是液化气,哪怕是有大锅灶,但会做饭团的已经很少,孩子们的胃已被五花八门的零食所替代,又有哪个孩子再愿意吃那种简陋的饭团呢?如今就如我的孩子,对于“饭团”这两字她是陌生的,甚至不知饭团的风味是如何,她也无法理解她的母亲为何总爱拿她喜欢吃的美食来与她外婆做的饭团来作比较。在当今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代,食物花样变化万千,但我还是对那原始的乡村风情却情有独钟,它外表没有大都市里包装制作好的食物那样高大上,它也没有精雕细琢的美丽图案,它有的只是原始的香味,它只是一贯保持自己独特的独有的妈妈味道,尽管它外表看起来是如何的粗糙,但它内质含有的精髓却简单不参杂任何添加剂,给予安全的滋养;哪怕多年以后,当你偶然间再一次看到或吃到,总会莫名的在记忆中泛起无限的涟漪,无限的念想!

作者:何金宝。

公众号:南粤作家。

旅行中的故事简短篇七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里呈现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的美景很适合欣赏,当然更适合游玩啦!

在万众期待下,我们迎来了春游。坐上大巴,一路欢声笑语,我们就这样来到了横店影视城。根据春游前的安排,我们各自组队,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明清宫苑前。站在大门前,抬头仰望着这威武的大门,有刹那间的恍若隔世,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王朝。曾经的皇宫就是这样的吗?怀着满心的好奇与崇敬,我们踏进了明清宫苑的大门。

走进大门,过了几道拱形门,又穿过白色的大理石拱桥,我们来到了阶梯前。正中间的阶梯分左右两道,中间刻着龙的图腾,尽显帝王贵气。走进正殿,抬头便可看见高高在上的龙椅,不禁感叹,古时候王权是多么的至高无上啊!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路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在途经御花园时,我们望着里面的满园春色,禁不住诱惑,我和几个同学脱离了大部队进里面拍照。御花园的桃花开得十分漂亮,哪知凑近了一看,却发现那桃花原来是假的。御花园中的形态各异的假山、姿态曼妙的树、鲜艳缤纷的花,互相映衬,美不胜收。怪不得后宫里的嫔妃都喜欢到御花园来赏花呢!欣赏够了美景,我们一路小跑着跟上大部队。

我们在看台前停了下来,各自找位置坐下。舞台中穿着古装的演员正在上演着“八旗马战”。他们骑在马上奔驰着,做着各种高难度的动作,那叫一个英姿飒爽!据说古时清朝的贵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呢。我们一起坐着,看着台上的表演,又欢呼,又鼓掌,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看过了好戏,参观了名胜古迹,我们拍了留念的照片就离开了。

中午,我们在草地上席地而坐,几个人一起围成一个园圈,手捧盒饭,一起有说有笑的吃着午餐。

吃完午餐,我们再次坐上大巴,前往梦幻谷。进入梦幻谷,仿佛来到了一个儿童乐园。我们各自组队去玩。在玩摆摆锤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各种尖叫声不绝于耳;在坐升降机时,感觉身体一下子失去了重力,眼睛不敢睁开看地面;登上摩天轮时,放眼望去能看到横店的全景,看到下面的人群如蚂蚁在移动……耳边的尖叫声此起彼伏。

大概下午三点左右,所有人集合。坐上大巴,准备返程。在大巴上,有人和同伴聊着今天的趣事,有人忙着传照片,有人已进入甜蜜的梦乡……不管怎样,整个车厢都弥漫着欢乐的气息。

旅行中的故事简短篇八

在我的记忆中,旅行过很多次,就像天上亮晶晶的星星一样,而这一次旅行,就仿佛是夜空中最亮的、最大的那一颗星。

这次旅行是电视台举办的一次节目,是我独立和一群小伙伴和一些老师一起去的,所以我对它记忆犹新。

爸爸送我到出发集合的地方,我先换好蓝队队服,在大厅等候所有队伍的人员全部到齐,我们便去坐了几个小时的大巴车。车上的人可真多,有红队、黑队、绿队、和我们蓝队。红队、黑队都是一些可爱的小不点儿,有时说起话来,就像我们的开心果,有时说起话来,就像一个个小大人。而绿队,和我们蓝队年龄差不多,一路上基本没怎么说话,而我们蓝队队长呢,她就像个话匣子,打开了就关不上了,不停的在旁边同学耳朵旁说话。这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先去了饭店吃饭,我早就饿得不行了,所以吃的很多。

吃完饭后,老师给我们分配了房间,我是和一个红队的小妹妹在一起住。没休息多长时间,我们便去拍摄了,可到了拍摄场地,今天是红队和黑队在拍摄,我们只是在那里随便逛逛,玩玩儿游戏呀、拍拍照呀、虽然并没有拍摄可我还是很开心。晚上,有一个小朋友过生日,我们开始吃蛋糕了,蛋糕是蓝色的,香甜的奶油上镶嵌着漂亮的巧克力,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我们吃了好多块,就连打嗝都弥漫着香甜的奶油味,这让我今天更开心了!

到了晚上睡觉时,和我一起住的红队小妹妹,哭着吵着要找妈妈,我也被她烦的不得了,要不是我们的带队老师,来给她讲故事,她就得哭一个晚上。

第二天,终于到我们拍摄了,我们一共玩了三个游戏,我们当时玩儿第一个游戏的时候,我和一个女生背靠背夹着气球,跨过红线,到达终点了,气球马上就要飞出去了,我赶紧拿牙签扎爆了,我本以为我们会赢,可还是比绿队慢了几十秒,导致我们输了。

第二个游戏开始了,是摸箱子里的东西让队友猜,我把箱子里的梅花鹿当成了小兔子,队友也没有摸出来是什么,传递了错误信息,导致我们第一轮答错,但第二轮情况就有所好转,队长摸箱子的时候,硬是把箱子里的东西捏碎了,她才感觉到是小面包,其他人摸的也是小面包,我们第二轮就答对了,游戏结束后,我想我们答错了一轮,肯定输了,可没曾想到,绿队和我们打成平手,虽然没赢,但我们也没输呀!

到了第三个游戏,我们坐着一个雪圈从高高的雪坡上滑下来,我们玩了两次,一次故意玩得不好,就为多玩一次,因为为拍摄效果,如果玩得不好,老师就不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在镜头前。虽然多玩了一次,但这次游戏最后还以失败告终,我想可能是因为推雪圈的老师推的劲儿太小了,有些幸运儿就超过了终点,可也有一个小朋友并没有超过终点,虽然两次游戏全输了,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这段美好的时光虽然短暂,虽然我们并没有赢,有点小遗憾,但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在外完成的这些事。这次旅行我很满意,也很开心。

旅行中的故事简短篇九

前几天,在新闻里看到“金砖厦门会晤”,画面上美丽的厦门、鼓浪屿撩起了我记忆深处的厦门之旅。

一九九九年暑假,热爱旅游的我,和往年一样,带着女儿开始了去往厦门的旅程。一路颠簸,我们先后去了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福州,最后一站来到向往已久的厦门。从福州到厦门我们乘长途汽车,一路上透过车窗看到美丽的八闽大地依山傍海、沧海桑田;满山遍野的荔枝、龙眼,果实累累;道路两旁的花卉、苗木,美不胜收;路上看到头戴斗笠,身穿露脐花衫,肩挑扁担的惠安女,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高速路两旁和中间的隔离带都是花园式的,看着这一派南国风情和秀丽的山水以及优雅的环境,我心里对我们陕西当时并不好的环境产生了不满的情绪。正在心里抱怨黄土地上脏乱差环境的时候,突然从我们身边驶过一辆大卡车,车尾的车牌号前的“陕e”是那么的醒目,就在那一瞬,我和女儿不约而同的站起来说了声“看陕e”,惊扰得邻座的乘客也顺着我们的目光往外看,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听懂我们说什么。也正是这一刻让我忽然感到,原来我的骨子里对家乡的眷恋是那么深厚。

到了厦门登记好酒店,安排好住宿,我们去超市购物,刚进门就听见我们身后有两个人说着西安话聊天,回头一看她们穿的铁路服。我们两个惊讶的悄悄说:“咱陕西人,还是铁路上的”,激动的互送一个眼色便随她们一起上楼了,到了二楼,我忍不住问了一声:“你好!请问你们是从西安来的吗?”她们热情的答道:“是的,我们从西安来,你们是哪里的?”我说:“我们也是西安的”。寒暄了几句,才知道她们是西安客运段的,是西安至厦门的列车上的列车员。她们问我:“回不回?明天要回去,可以坐她们的车”。可惜,我们刚来,不能跟他们同行。过后又使我明白,无论走到哪里,再美的风景也代替不了家乡的风土人情,说再标准的普通话,也没有乡音听起来亲切,流淌在血液里的故乡情,永远不会变。

八十年代,张暴默的一首《鼓浪屿之波》,曾经在年轻人的心里描绘出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来到厦门,鼓浪屿一定是要去的。随着我们临时参加的散客旅游团一日游,第一站就是鼓浪屿。美丽的鼓浪屿,是东海中的一个小岛,和厦门隔海相望,它的魅力不仅在于举世闻名的日光岩,还有它的各种风格的万国建筑群和收藏了世界各国100多架的名古钢琴。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雕像是鼓浪屿一处耀眼的景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人物雕像,三面临海,一面与鼓浪屿接壤。郑成功面向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宝剑,挺拔刚劲,气势雄伟。整个雕像高15.7米,宽9.2米,重1400多吨的花岗岩材质,能抗12级台风。自从1985年郑成功雕像落成,厦门再也没有遭遇过破坏性的台风,所以,郑成功成为厦门人心中的镇海之神。

在鼓浪屿除了吃海鲜之外,登上日光岩眺望是必不可少的,四周海天一色,云海茫茫,遥望宝岛台湾,隐约可见。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两岸同胞的往来。从日光岩下来,我们乘座一艘旅游小船,船上大约十几个人,驶往金门岛方向。在距离大担岛大约有200米左右距离时,船停下来。船长说:由于李登辉的“两国论”,而使得两岸关系紧张,我们不能再往前开了,只能在这里远远的看着。我们在船上清晰的看到大担岛上的标语。稍停片刻立即掉头返航。看看现在去台湾旅游如此的方便,真为今天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高兴。

到鼓浪屿旅游,品闽南的功夫茶。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海洋性气候酷热难当,口渴难耐,喝茶已是求之不得。精明的导游领我们走进一家茶艺馆,美丽贤淑,温柔典雅的茶妹子边介绍福建的乌龙茶、铁观音茶的功效,边娴熟的表演着茶艺,表演完给每个游客端上一杯浓浓的功夫茶,需要三口品完,满口苦涩。随后用开水冲洗茶杯,再给每人喝一口白开水。此时奇妙的感觉出现了,从舌尖到舌根有一丝甜味,苦尽甘来就在此刻尝到了,回味无穷驱使你继续喝茶。这时候游客不禁竖起大拇指啧啧称道:“此茶乃茶中精品”!闽南普通的乌龙茶、铁观音就这样被神化了。游客们自觉自愿的买下价钱昂贵的茶叶。我心里很清楚,这是由于感觉的对比性,出现的错觉。是白开水的淡与浓茶的苦对比使我们的感觉发生变化,人的感觉误认为是茶先苦后甜,而不是茶叶神奇。我也不会上当去买那物非所值的天价茶叶。

从鼓浪屿下岛,我们去了南普陀,当然信徒们念经我是听不懂了。但是,他们的虔诚是显而易见的。福建是我国佛教信徒较多的地方,男女信徒们的五体投地足以说明他们心目中的救世主的地位。让我感兴趣的是在南普陀寺的门前有一个很大的放生池,池里的鱼儿在自由自在的游,岸上游客在随心所欲的玩,没有人肆意喂鱼或给池里投放东西去打扰鱼儿,如此和谐相处,在当年还是不多见的。

参观胡里山炮台,观赏欧洲建筑与我国明清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由于胡里山炮台毗邻厦门大学,所以也顺便领略了厦大的风采。

在厦门一周时间,目睹南国风光,聆听悦耳琴声,感受大海波涛,遥望宝岛台湾,品尝美味海鲜,接受闽南文化。厦门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蓝天碧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回来后,最大的担心就是不敢吸气,惟恐把污浊的空气吸入肺里,呼不出来。

在返回的列车上,途径漫长的鹰厦线,当时鹰厦线还是单线。这个丘陵地带,火车翻山越岭缓慢行驶,途中站点较多,让车是常事。一路走走停停,我们整整在车上呆了五十八个小时。火车过了鹰潭站,睡在我下铺的一个乘客挂在衣帽钩上的包被偷了,包里有在厦门上车前他儿子塞给他的四千元。老头一路沮丧,自责不该要儿子的钱。

列车行驶到郑州,我女儿就不吃车上的饭了。我问她:“为什么不吃饭”?她说:“留着肚子回家吃凉皮”。于是,我们都忍饥挨饿八、九个小时,就为了吃凉皮,喝冰峰。到了西安,回到小区院子里,还没有进门,我们母女俩风尘仆仆,灰头土面就坐到摊上吃起凉皮了,行李箱就放在我们身边。那光滑耐嚼,香辣可口的滋味真够劲!走遍大江南北,尝遍各地美食,再好的美味,也比不过陕西的凉皮;无论走到哪里,还是家乡的味道最好;无论走得多远,心永远都在家里,月还是故乡圆啊!

本文作者:师宝珠(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