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敬畏之心美文(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3:09:30 页码:8
2023年敬畏之心美文(实用13篇)
2023-11-23 13:09:30    小编:ZTFB

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总结的事情。总结的关键在于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希望大家能从这些范文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敬畏之心美文篇一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亨。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井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渎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足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d.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c.上个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1.d。

2.d。

3.b答案解析:1.(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不是文化至上)。

2.(是对文化的一种态度,不是自觉)。

3.(唯一标准绝对化)。

敬畏之心美文篇二

我们的先祖仰望无垠的宇宙星空、放眼浩瀚的山川湖泊,畏,惧风雨雷电、猛虎虫蛇;我们的先辈徜徉在科学与哲学的海洋,害怕前路为之的黑暗,神秘的生死……所以他们敬畏,他们仰望。敬畏自然力量道德的约束。今天的我们俯瞰蚂蚁般的车水马龙,平视亮如白昼的万家灯火,我们不再害怕似乎无法穿越的黑暗长夜,不再害怕倾盆大雨,我们似乎无比安全却处处感到危机四伏安全感极度缺失……也许当我们什么都无所畏惧,世界就变得更加危险。

不知是哪位智者说过这样的话:“曾经在长夜里遇见一个同类,我们感到宽慰;如今在长夜里遇见一个同类,我们反而感到更加害怕。真是再精妙不过了。“地沟油”“毒大米”……从何时起只要入口的东西我们吞下的便是五味杂陈,“念斌案”“内蒙古错杀案”等事件更是让我们在面对同类时,甚至是官方是有丝毫的信任。

当我们不再害怕饥饿,良知与正义再也不能触动我们时,人类的心便染上了污渍,什么都敢做,失去了伦理良知:人类是心产生了隔膜,从小就被教育“不能把自己的事告诉别人”,学会不信任同类,甚至家庭与亲情都蒙上利益与谎言的阴影。我们真的比“追禽,逐肉”,“采薇采薇”的质朴时代更加安逸,满足?不,我们没有,当人们失去敬畏,不再,更加没有安全感无法避免。

人类对自然的毫不畏惧,换来全球变暖和农业减产、频繁地震与地质灾害。我们不害怕自然的力量,落得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一个渺渺的未来。

“唯一比希望更强大的就是恐惧”当我们不害怕历史,不害怕未来,不害怕自然的神秘,不害怕社会的力量,不害怕真理与正义……我们除了是有无穷欲望的动物,只会肆意撕咬的空壳,行尸走肉的身体,还会存在吗?以何种形式存在呢?帕斯卡尔说,:“人比让他毁灭的东西加在一起还要伟大,因为人知道他要毁灭。”也就是,人怀敬畏之心,仍的勇者之路。

敬畏生命与自然,敬畏道理与正义,怀着敬畏之心,才能真正走在充满尊严与阳光,通往前方的路上,才能咆哮着进入那漫漫长夜。

敬畏之心美文篇三

敬畏之心是一种让人们对于一切伟大事物心生敬畏的心态。它不仅是一种对神圣和权威的敬畏,更是一种对世界和自然的敬畏。拥有敬畏之心能够让人们对于自身的存在和周围的事物保持谦虚和感恩之情,同时也是一种对未知和未知的探索的激励。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对于敬畏之心的体会。

第二段:敬畏对生活的影响。

敬畏之心对于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敬畏之心让我对于自然界产生了无限的敬意。当我开始观察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时,我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奇妙和复杂所震撼。每一次赏花、观云、听鸟鸣都能够唤起我内心深处的敬畏之情。我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其次,敬畏之心也让我对于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珍惜。当我看到一片小草从土壤中生长出来,茁壮成长,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力量和奇迹。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天,更加感恩拥有这个美丽的世界。

第三段:敬畏对学习的激励。

敬畏之心不仅在生活中对我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我的学习道路产生了巨大的激励和动力。当我开始探索科学知识时,我被科学的广度和深度所震撼。每一次我学习新的科学理论或是发现新的科学事实时,我都深深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和对于自然的探索。我对于未知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我希望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去解开自然界的奥秘。敬畏之心也让我对于知识持有一种谦虚的态度,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但也对知识的无限可能性充满希望。

第四段:敬畏对人际关系的改变。

敬畏之心也对我的人际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敬畏之心让我对于一切生命都心存尊重和平等。每一次与他人的交往,我都会尽力关注对方的感受,体谅对方的困难。我不会轻易妄加评论或批评他人,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困扰。我会用敬畏之心来看待他人的成就和优点,而不是嫉妒或挑剔。敬畏之心也让我感受到和他人的共同点,让我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协作。

第五段:结语。

敬畏之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心态,它能够让人们对于自然、生命、知识和人际关系持有一种敬畏和尊重之心。敬畏之心让我们与世界和谐共存,内心充满谦卑和对于未知的渴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培养并践行敬畏之心,从而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注:以上文章为人工智能生成,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

敬畏之心美文篇四

印度有一位教授曾经用他的神奇计算方法算出了一棵树的价值,他的结论是:

一棵生长50年的树,一年对人类的贡献高达十几万美元,其中产生的氧气价值是3.12万美元,防止大气污染价值是6.25万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肥力的价值是3.125万美元,涵养水分等价值是2500美元。

这个故事没有任何情节,但里面的道理很深。尽管一棵树的价值远远高过一座房子的价值,但人们还乐意砍树去盖房。原因是:树的价值是对地球和全人类而言,而房子却是只与我个人有益。生态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灾难不会只是临到我一个人的,所以尽管树“价”昂贵,砍了它我心也不疼。

由于人的自私和贪婪,肆意乱砍乱伐,地球被破坏的面目全非。地震,洪水、泥石流、沙尘暴......。灾难临到了全世界,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人类应该悔改了。我呼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心存敬畏,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敬畏之心美文篇五

我抬头仰望天空,心中萌生一种情,我低头俯视大地,心中感发一种怀,我立于芸芸众生间却总有些耀眼的名人将我的目光吸引,让我仰望……对于这一切,我总有种莫名的情怀,因他们的高伟而生发的敬,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让我久久仰望而不可企及,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思想在在徘徊和失意中让我萌生了畏。这些令我敬畏之物如美丽的千纸鹤,在生命的天空里踩着云朵飞过,却又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思考的越深入敬畏之情越是扎根于心中,于是,我懂得了何为敬畏之心。

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在沿途我曾看见特雷莎修女蹒跚的脚步在风雨中定格,我看见她低下高贵的头颅,只为恳求瑞典皇室里每一位高贵者省下诺贝尔午餐的六万英镑,只为用温暖的春风吹散苦难者脸上所有的泪花;当我们看见她被疾病缠身时,却获得所有苦难者最深情的祝福,我们会油然而生对她由衷的敬畏之心,而因此,我们亦明白了什么是善良与邪恶,明白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内涵,她用一生践行了对生命的敬畏。

沿途中,我看见任长霞扫恶打黑的铁面无私,看见她救济百姓的柔肠百转;也看见黄花满地,挽幛如云;一位弱女子,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她成了百姓心中永远的丰碑,而因此,我们亦对其高大的人格产生了敬畏之情。她用一生践行了对责任的承诺,对法律的敬畏。正是这些让我心生敬畏之人真正的向我诠释了敬畏,亦让我学会了如何敬畏生命,怎样敬畏法律,于是,我懂得了自己为何要常怀敬畏之心。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怀一颗敬畏之心,我们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我们也会有陶潜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之超然,敬畏亚里士多德的威望,伽利略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敬畏先人的成就,牛顿完成了力学三定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前进是历史的必然,超越是这必然的先决条件,因为这敬畏使然,是敬畏让我们仰望,让我们超越而让他人敬畏,于是,我懂得了应如何怀有敬畏之心。

书页泛黄了,记下的文字活了;故事少了,感悟的道理多了;冥想多了,心中的敬畏之情重了,在成长的道路中,唯有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方能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做人,就该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美文篇六

敬畏之心应该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法纪和职业,以及自然和社会规律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敬畏之心具有自省与自律作用,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对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促进作用。

孟子者,也要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以表明自己对天的敬畏之情。

中国古代有一种天能“赏善”而“罚恶”的观念和信仰,这一信仰在孔子以前非常重要,在孔子以后也长期流行于民间,如同敬鬼神的传统一样。但这不是对某一具体的神,如山川土地之神的信仰,而是对最高神即天神的信仰。民间所信仰的天神似乎是人格化的,人的一举一动天神是能够“看”得到的,就是说,天神是有意志的,天神的意志就是使人作好事而不作坏事,作善行而不作恶行。人如果作了好事,天会行赏;人如果作了坏事,天会惩罚。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永远不能穷尽,永远不能达到“终结”真理的一天。在人与自然界之间,除了认识关系之外,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关系。因此,对于自然界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不能仅从认识时去考虑,,即不能只是如何认识而制服之,还要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去对待,要从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和谐的价值意义上去考虑。这样,人类不仅能够完成德性,“参赞化育”,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能够从某些异常现象中进行反省,保持警惕,始终不忘对天的敬畏,而不致作出愚蠢的事,否则,很可能受到“惩罚”。

敬畏之心美文篇七

常怀敬畏之心,使自己的内心与外在和谐,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达到和谐!接下来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敬畏之心。

演讲稿。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是新到任的a市市长,对a市了解并不多,只知其治安混乱,经济落后,是一个“难治市”。今天将要召开第一次市会,听说委员们准备了不少新议案,我要好好听听,对如何治理,我心中还没底呢。但记住,常怀敬畏之心。

会上,规划局长提到:“我建议将市北边的林地改造成耕地,以解决我市粮食问题。”

“然而那是我市仅有的一片林地,不可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啊。”我回答。

“有哪个地方建设经济不开荒砍林?何况改为耕地后利益大大,不仅能自足,或许还能外销他市。呵,‘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我被他的话镇住了,确实许多地方都毁林改地,然而有好结果吗〉大自然不是任人宰割的,这样最终都会遭报复的,怎能不敬畏自然?污染了再治理那损失可大了!大跃进的时候不就是因为有人定胜天的思想,违背客观规律,才导致了往后的三年饥荒吗?居然现在还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想,再听听下个议案吧。

“这个等我们讨论一下。下一个!”

城建局长提议建设一个巨大的雕像,只与人民公园,作为我市的标志,也作为我市的政绩工程。

这个提议还好,“预算耗资多少?”

“约三百万。”

“造价这么高,如何负担得起?”我惊讶。

“这怕什么,建好了可以在公园设门票,一张五十,再将他设为什么教育基地,规定中小学生必须去,这不很快收回成本。”

天啊!用人民的税收建大雕像,却还要封闭公园,收取门票,价格不菲。五十元,中小学生如何付得起?这哪是为人民服务,分明是搜刮百姓财产嘛。这怎么可以!

会上委员们的建议都让我吃惊,他们的敬畏之心哪去了?我终于知道a市贫穷混乱的原因了。

会后,社保办主任满脸堆笑地走上前来,在我耳边低声说:“市长,我有个提议,将我市退休年龄延后至65岁吧。”“为什么?”我又吃一惊,“劳动力不足吗?”

“嘿嘿,不是,不是,这社保金……就是可以付少点。”他一脸堆笑,眼神诡异。我一听,不禁怒火上窜,恨不得立马免他的职。这些人怎么了?然而我压制着愤怒,说:“这个明天会上再议。”

看来,还得从思想抓起。

第二天的会议上,我一字一顿地说:“有人说,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因为他们容易失去敬畏之心,内心才能平静,社会才会和谐。同志们,作为领导干部,请大家常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百姓。”

他们似乎被我这番话敲醒了一般,行动起来。五年后,a市已跃居省内强势。市委们会心一笑——“常怀敬畏之心!”

人,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地球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这样说来,人类什么都不用敬畏了。这样说其实是不对的。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人类并不全能,目前为止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让人们困惑。所以,我们应该常怀一颗敬畏之心。

我们要敬畏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敬畏大自然。自然创造了生命,创造了人。人是自然界的一员。我们要感谢地球给我们生命,食物,水和空气。现在,各种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更是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总有些人去杀害稀有动植物,或是不治理工厂废水,就直接排到河里去。培根说过: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若是人类不保护自然环境,就会发生地震、洪灾、旱灾、海啸、森林大火等大灾难。所以,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然后,我们要敬畏宗教。如果你信教,请忠诚。如果你不信教,那么也要尊重他的信仰。因为宗教引发的战争频频出现,人们信教就是为了在精神上找到依靠,如果人们因此开战,破坏力是非常可怕的。

面对未知事物,我们不懂,就千万不能乱说,乱说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最近,热议的20xx是世界末日的话题。中考时期,我常听到同学抱怨生命短暂,马上就20xx了,活不成了,不学了。原来成绩比我稍好些的同学,因为绝望于“20xx”这件事,提前招生上了职高。其实,时间不到,是真是假都是猜测,我们不能乱说话,只要做到珍惜现在的生活就好。我们要敬畏自然,不能随便开玩笑。

当然,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并不是说所有事物都要敬畏的。那些邪教,坏人的言论,思想我们既不能听信,也不要害怕。要及时报警,以保护自身安全,社会治安。

敬畏之心是对世间事物心怀尊重的态度,以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规范自己,引导自己的行为,使自我心灵宁静,满足,同时也使世界逐渐失去丑陋的一面。

因此,我们面对自然时要时刻抱着敬畏之心,节制自己的生产,生活、行为与欲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常怀敬畏之心,还要始终地尊重生命。

特蕾莎修女对贫苦人们的爱就是在于她对生命的尊重,哪怕如此卑微,但值得我们思考。她把一个濒临死亡的老人带回救护所,老人躺在床上,紧紧地握住修女的手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如今我活得像个人,谢谢你!”尊重人的生命,视他人与自我生命平等,看到每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而不因他的种族,财富,地位等而鄙视他,漠视他,特蕾莎修女用敬畏生命的准则使自己成为“上帝的沉思者”,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这个准则,用“伟大的人爱做小小的事“的理念唤起世界的良知。这就是常怀敬畏之心的最高体现了。

因此,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每一个生命,平等地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常怀敬畏之心,还应该对消费者有一种敬畏的态度。

如今,食品的质量越来越差,就比如过期的月饼,中秋节到了,有些产家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用过期的月饼来骗取消费者。还有那些假药、假酒、毒牛奶等,无不在侵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我们要怀敬畏之心,保证食品的质量,让消费者安心地消费。

无论是对自然,对生命,还是对消费者,我们都要常怀敬畏的心理,不要纵容自已逾越那条道德准线,让自己的行为始终与起码的道德操守,人的良知相一致。否则,我们不仅背叛了自己,也造成世界的混乱、无序。

常怀敬畏之心,使自己的内心与外在和谐,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达到和谐!

敬畏之心美文篇八

我是新到任的a市市长,对a市了解并不多,只知其治安混乱,经济落后,是一个“难治市”。今天将要召开第一次市会,听说委员们准备了不少新议案,我要好好听听,对如何治理,我心中还没底呢。但记住,常怀敬畏之心。

会上,规划局长提到:“我建议将市北边的林地改造成耕地,以解决我市粮食问题。”

“然而那是我市仅有的一片林地,不可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啊。”我回答。

“有哪个地方建设经济不开荒砍林?何况改为耕地后利益大大,不仅能自足,或许还能外销他市。呵,‘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我被他的话镇住了,确实许多地方都毁林改地,然而有好结果吗〉大自然不是任人宰割的,这样最终都会遭报复的,怎能不敬畏自然?污染了再治理那损失可大了!大跃进的时候不就是因为有人定胜天的思想,违背客观规律,才导致了往后的三年饥荒吗?居然现在还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想,再听听下个议案吧。

“这个等我们讨论一下。下一个!”

城建局长提议建设一个巨大的雕像,只与人民公园,作为我市的标志,也作为我市的政绩工程。

这个提议还好,“预算耗资多少?”

“约三百万。”

“造价这么高,如何负担得起?”我惊讶。

“这怕什么,建好了可以在公园设门票,一张五十,再将他设为什么教育基地,规定中小学生必须去,这不很快收回成本。”

天啊!用人民的税收建大雕像,却还要封闭公园,收取门票,价格不菲。五十元,中小学生如何付得起?这哪是为人民服务,分明是搜刮百姓财产嘛。这怎么可以!

会上委员们的建议都让我吃惊,他们的敬畏之心哪去了?我终于知道a市贫穷混乱的原因了。

会后,社保办主任满脸堆笑地走上前来,在我耳边低声说:“市长,我有个提议,将我市退休年龄延后至65岁吧。”“为什么?”我又吃一惊,“劳动力不足吗?”

“嘿嘿,不是,不是,这社保金……就是可以付少点。”他一脸堆笑,眼神诡异。我一听,不禁怒火上窜,恨不得立马免他的职。这些人怎么了?然而我压制着愤怒,说:“这个明天会上再议。”

看来,还得从思想抓起。

第二天的会议上,我一字一顿地说:“有人说,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因为他们容易失去敬畏之心,内心才能平静,社会才会和谐。同志们,作为领导干部,请大家常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百姓。”

他们似乎被我这番话敲醒了一般,行动起来。五年后,a市已跃居省内强势。市委们会心一笑——“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美文篇九

人,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地球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这样说来,人类什么都不用敬畏了。这样说其实是不对的。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人类并不全能,目前为止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让人们困惑。所以,我们应该常怀一颗敬畏之心。

我们要敬畏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敬畏大自然。自然创造了生命,创造了人。人是自然界的一员。我们要感谢地球给我们生命,食物,水和空气。现在,各种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更是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总有些人去杀害稀有动植物,或是不治理工厂废水,就直接排到河里去。培根说过: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若是人类不保护自然环境,就会发生地震、洪灾、旱灾、海啸、森林大火等大灾难。所以,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然后,我们要敬畏宗教。如果你信教,请忠诚。如果你不信教,那么也要尊重他的信仰。因为宗教引发的战争频频出现,人们信教就是为了在精神上找到依靠,如果人们因此开战,破坏力是非常可怕的。

面对未知事物,我们不懂,就千万不能乱说,乱说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最近,热议的20xx是世界末日的话题。中考时期,我常听到同学抱怨生命短暂,马上就20xx了,活不成了,不学了。原来成绩比我稍好些的同学,因为绝望于“20xx”这件事,提前招生上了职高。其实,时间不到,是真是假都是猜测,我们不能乱说话,只要做到珍惜现在的生活就好。我们要敬畏自然,不能随便开玩笑。

当然,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并不是说所有事物都要敬畏的。那些邪教,坏人的言论,思想我们既不能听信,也不要害怕。要及时报警,以保护自身安全,社会治安。

敬畏之心美文篇十

人的一生,所需要的并不多,一个懂你的人,无论穷富,始终不离;无论美丑,始终不弃。懂你的人因为一份懂得,所以知道珍惜,因为一份珍惜所以爱护。懂你的人,始终有说不完的话,看不厌的笑。与一个懂你疼你的人牵手一生吧,如此,你就是世上最富有的人!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做好每一份工作。生活是用来过的,日子是用来度的,不要以为日子混着混着就过去了,人生糊里糊涂就结束了。

人的一生或长或短,活的是一份心境,过的是一份精致,品的是一份优雅,度的是一份从容。活着,最舒服的状态莫过于做最真的自己。假如你很随性,不必刻意去模仿别人的拘谨;假如你很率真,不必去模仿别人的世故。花有花的芬芳草有草的清香,树有树的`挺拔,山有山的高度,云有云的飘渺,水有水的柔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最好的人生莫过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懂得欣赏并学习别人的长处。

水越清,可视度越高;心越轻,快乐源越多。水里的杂质越多,越看不清;人的想法越复杂,越不能轻松。凡事抱一颗欢喜心,往简单处想,就不会那么难过。凡事太计较,全都要搞清,岂不是活得太累。有些话,听完就随风飘走,既是垃圾,何必去脏自己的耳,留着它;有些人,微微一笑不去计较,既是无品,何必脏自己的心,存着他。人活着,多装些阳光在心里,路途才会少些阴霾。

拨开浮萍就能看到清水,日子久了就能见到人心。行走在纷扰的尘世,最难的是一份问心无愧。世间再乱,尘世再喧嚣,都不要忘记自我本色。通过走捷径或不择手段赢来的掌声和荣誉,只会让自己摔得更惨。一时荣誉易得,一世清誉难守。人活着,不是表演,而是一场修心的历程。不要介意别人的质疑声,有真才实学不怕时间的考验,更不畏外界的纷扰声。

靠自己,安心;懂自己,温馨;疼自己少憾;惜自己值得。人活一辈子,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来帮你走路,不要指望谁帮你挨疼。痛,要自己扛;伤,要自己愈。走过才知道辛苦,累过才知道不易。有些路不合脚,却必须走;有些选择不合心,却要知道适应。人只有经历过不如意,才知道生活真的不容易。路是自己的,要走;心是自己的,要懂。所求越少得到越多;心越简单快乐越多。

水之无忧,缘于随性;叶之无憾,缘于心空。无谓于得,不计于失,才能真正体会到追求的快乐。人最怕,挫折时放弃;人更怕,有点得到时放不下。心态放平,心灵放空,真正的快乐缘于一颗随性的心。淡泊宁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看淡得失,才能体会到奋斗的乐趣。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清烟,人活着,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付出了多少,体会了多少,又感悟了多少。

不要轻易炫耀你自以为富有的东西,往往越炫耀失去得越快。很多东西总是经不起炫耀,阳光越强水分挥发得越快。今天的拥有,或许会在明天失去,能保持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有些东西藏比晒好,藏着,才能存得住。真水无香,有些东西,经历岁月的沉淀后,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人之幸福,可以享受;人之幸运,可以洒脱;人之快乐,可以随性。一份淡定,一份自在从容。

人这一生,有艳阳高照,有阴霾迷雾。有时会困惑,有时会怀疑,有时会迷茫。总有些希望,在无路可退时;总有些坚强,在无依无靠后。人生,就是生下来活下去,虽然很难。活着,可以有无奈,但不能无奈地生活;可以有悲哀,但不能悲哀地迷茫。越过山一程水一程,走过风一阵雨一阵,学会了勇敢,懂得了淡定,知道了坚强。树木,随时间而长大;人心,随经历而成熟。

有所经历,才有所阅历;有所挫折,才有所收获。每一次坎坷,都是一场蜕变;每一次跌倒,都是一番领悟。别去怨,坚持走完。没有人会得意一世,也没有人会失意一世;没有人会穷一世,也没有人会富一世。谦虚一点,少一些自满与得意。人之低调如淡雅之花,经久而香。做一个低调的人,不要急着证明自己,时间会说明自己。懂你的,无需解释太多;不懂你的,多说又何益。

人在世间走,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人分三六九等,不要奢望所有人的想法都一致,也不要奢望所有人的想法都能同步。对于不可理喻的,无需去理会,更无需生气。拾得大师曾说过:忍他、让他、容他、再看他。星云大师说过:我忍了一辈子,当我退休时,众人俯首相送。我想说:忍你、让你、容你、再看你,你会怎样,我会怎样。做一个宽容淡定的人,宽容是慈悲,而非懦弱,是不与之等同。

敬畏之心美文篇十一

正如张丽君说过:“畏惧才是真正的怜惜与恭敬。”一个理智的人,过分大胆无畏,有时只是暴虎冯河,我们应当明白:有所畏惧,收获的将会是柳暗花明的结果。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他的畏惧其实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智慧。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中,想起张良临别时的告诫与自己灭秦雪耻的理想,明白拔刀杀人与受胯下之辱的后果的轻重,最终隐忍不发以了却一场不必要的纠缠,难道称不上是善谋略吗?不知是那位哲人说过:无论怎样学习,都不如他在受到屈辱时学到迅速、深刻、持久。只有忍辱,才能负重。那些曾经讥笑、嘲讽、辱骂甚至落井下石的人,其实也充当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畏惧并不是面对挫折时的退缩,而是在权衡再三后适当的低头,将风险与错误减少到最低,而此时的畏惧是一种智慧。

我常在听音乐时产生一种如履薄冰的畏惧。当那天籁般的音乐响起时,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魂魄都被摄走,我不敢大声呼吸,不敢发出响声,我唯恐一丝杂音的`产生,会使那美妙的音乐在瞬间消失。于是我总是怀着敬畏的心情静静地聆听,从中解读出音乐里所表达出的美丽、快乐、深沉与忧郁。

记得亲戚家的小孩子出生时,在窗外看着那个粉粉的可爱的小生命,我突然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述的畏惧,生命的延续竟是这样的庄严神圣。小心翼翼地触摸着孩子的身体,心头涌起一阵难以言语的感觉。我生怕因为自己的动作过大,而伤害到那个美到极其娇嫩的生命。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看到她,我都不敢大胆地搂抱她。

不知何时,我渐渐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岁月在我身上沉淀,而我一直在满怀畏惧地寻找着属于我的美丽,畏惧被那华丽的事物所痴迷。当我读着戴望舒的《雨巷》,心中也会希望自己能与那个带着忧愁的,像丁香一样的姑娘擦肩而过。如此美丽的女子,走在悠长的雨巷中,撑着一把油纸伞,该是多么朦胧又唯美的画面啊!仿佛时间也停下了匆匆的脚步,细细的咀嚼她的忧伤与彷徨。因她是真诚的,真诚地吐露出心中的忧愁,宣泄不满。我也会想像徐志摩一般,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追寻那最纯真的梦。溶在水中,随着那点点涟漪,一圈圈的荡漾开来。

已故的著名作家、学者戴英在遗篇文章中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人,应当有所畏惧。”他认为这是一种对自我理性的约束。畏流言蜚语,从而提高自身修养;畏落魄苦难,从而不断勉励自己奋勇前行……我认为这是对自身真正负责的体现。

所以,畏惧并不是懦弱者的退缩,而是另一种迎接挑战的姿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敬畏之心美文篇十二

敬畏之心是一种与信仰、对他人甚至对自然界产生的深深敬畏之情。它不仅能引导我们正确看待世界,也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我逐渐领悟到了敬畏之心的重要性以及它给予我的美好体验。

第二段:敬畏自然。

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是我日常生活中最常体会到的一种心情。每当我看到蔚蓝的天空、丰富的植被和奇妙的生物时,我都感受到了自然之大和自己之渺小。正是这种敬畏之心,让我懂得了尊重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开始注意到自己的生活习惯,减少浪费和污染,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希望为自然界的美好付出一份力量。

第三段:敬畏知识。

敬畏之心还体现在对知识的尊重和敬畏上。面对广大的知识海洋,我深感自己的无知,但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魅力。我的敬畏之心促使我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学海中探索和成长。在人际交往中,敬畏知识也让我谦逊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从中获得启示和灵感。

第四段:敬畏他人。

敬畏之心还与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有着密切关系。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价值。当我用敬畏之心来对待他人时,我更能够理解和包容他们的思想和选择。这种敬畏之心让我远离冲突和争吵,而是选择与他人和平相处、相互帮助。通过和不同的人交流和合作,我开拓了视野、改变了观念,为自己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第五段: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是我从深刻的生活体验中获得的智慧。在我所认识的人中,有人在短暂的生命里创造了不朽的伟业;有人却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选择了计划外的终结。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每一天,对待生命充满敬畏和感激。敬畏之心也让我懂得去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因为生命的脆弱和宝贵,让我懂得在生活中要有所选择和取舍。

结尾段: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的体会和实践,我深信敬畏之心是一颗纯净的心灵之源,它使我更加珍惜生活、尊敬他人、保护环境,并不断追求知识和自我成长。它给予我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也帮助我建立起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敬畏之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我将继续努力保持并发挥它的力量,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懂得尊重和欣赏身边人的人。我相信,只有怀着敬畏之心,我们才能拥有一颗宽容、和谐的心,从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敬畏之心美文篇十三

法国作家卢梭写《忏悔录》,起因是他小时候在一个伯爵家当佣人,因偷拿了主人家一条丝带被发现,便诬陷是女仆玛丽偷拿给自己的,导致女仆被开除。这件事给卢梭带来了终生的痛苦,晚年时他在书中坦白:“这种沉重的负担一直压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决心撰写这部忏悔录。”

卢梭自省和忏悔里充满了敬畏的,是一种对道德和良知的敬畏。

晚清名臣曾国藩有一副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这蕴藏着为官、处世的真知灼见。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坚韧不服输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是得益于他的敬畏心理。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敬畏就是人们在面对庄严或崇高的事物时一种谨慎、尊敬的情绪和态度,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曾国藩认为,身处官场,必须懂得敬畏。他告诫子孙:“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唯胸怀浩大是真正受用,谨慎更是通往幸福之路。”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有一日三省的'谨慎态度,才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政海里、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着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一生常怀敬畏之心,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原则不动、底线不松,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境中度过,最终一路平步青云,大业辉煌,成就自我。他在《曾国藩家书》中写道:“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做大官就敢欺负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就敢恃才傲物。在顺利之时,更不要忘乎所以,很多人身败名裂就是不知道顾忌。”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