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1:11:18 页码:8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通用8篇)
2023-11-24 11:11:18    小编:ZTFB

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经典文学作品,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灵感和启迪。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篇一

3、基于新时期工商管理职能的思考。

4、工商银行经营发展战略研究。

5、中国石化集团重组的效应分析及策略研究。

6、工商资本下乡种粮的增收机制--基于案例的实证分析。

7、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

8、产学研用“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9、商业银行电子供应链金融与风险控制研究。

10、浅谈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中的重要性。

11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12、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设数字媒体营销课程探索。

13、大数据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服务和监管能力。

14、基于在线评论的产品选择方法。

15、绿色创新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16、基于消费众筹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预售模式研究。

17、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分析。

18、工商资本下乡种粮的增收机制。

19、基于共词网络分析的我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电子营业执照及其在工商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中的应用。

21、平台型网络市场”平台-政府“双元管理范式研究--基于阿里巴巴集团的案例分析。

22、工商管理中的系统性风险与应对措施解析。

23、黄金岛游戏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24、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监管制度研究。

25、中国信达金融不良资产商业化经营模式的研究。

26、企业和谐评价指标构建。

27、某市农产品物流供应网络设计探讨。

28、企业”黄金周“管理。

29、物流企业效益评价。

30、运输企业效益评价。

31、施工企业效益评价。

32、论安全与人本。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篇二

摘要:童话对于少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教育界反复论证,但小学教师在实际中却很难将童话教育当作是一个常规教学手段来使用,这与高校小教专业培养缺乏相应拓展模块有关。目前童话教育存在以下问题:忽视童话教学是专项技能训练的本质;过度强调了童话的教化功能;忽视趣味性从而丧失了寓教于乐的功能。在小教专业中应增加童话写作应用的针对性教学环节,才能让他们具备驾驭童话的能力。

关键词:童话写作;小教专业;去中心化;趣味性。

小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基本覆盖了全学科,而他们也是按全学科内容覆盖的培养方式接受高等教育。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一直强调突出实践、应用环节,增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加中小学见习实习的模块。但在小学教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有不少同学自进入高校学习伊始,就是以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自身未来的职业定位。针对此类同学在专业化训练上尚有完善的空间,开设童话相关课程对完善该专业同学的职业化训练大有好处。

一、童话与小学教育的关系研究概况。

教育界对童话的研究涵盖了方方面面,以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七种:一是关注儿童成长心理方面:从儿童成长心理需求方面入手,如:战胜恐惧的需求———战胜女巫(恐惧)的情节设计,对儿童自我认定有巨大的影响;克服困难的信念———成功都要经过艰苦奋斗;满足幻想功能———对黑暗和阴影的恐惧与隐藏在森林和黑夜之中的怪物猛兽对应等。二是儿童教育规律方面:从儿童的成长规律入手,探讨童话的作用。如:儿童独特的心理特点分析,包含超现实的儿童幻想世界,自我中心的状态;“泛灵性”思维;“同化”心理等。三是童话在教育中的功能,具体来说包括:开启思想、发展想象、培养美感、愉悦童心等。四是在中小学课堂如何利用童话资源;如《浅谈中小学语文中童话的衔接教学》、《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思考》等。五是对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进行研究。六是童话自身的艺术价值。七是童话在中国的发展史。可见,多数研究停留在如何认识童话及对童话功能的讨论上,一线教师反复论证童话对于少儿教育的重要,但是却不能把童话教育当成一个常规的教学手段来使用,关键在于他们自身的技能缺乏。小学教师有足够的童话理论修养,但实践环节略显薄弱,与高校该专业学科童话写作教学的实践环节少的模式是一脉相承的。在小学教育中已经充分认识到童话的价值,但在多数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却没有相应课程给予指导,未将童话素养纳入未来小学教师的培养体系中。在高校的小教专业教学改革中,把童话教育的教育作为一种手段与该学科相结合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二、童话和童话教学的问题。

在高校对小教专业的培养规划中,针对童话的教学环节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整体对童话的认识存在误区:。

1.对童话的认识误区。

(1)童话是雕虫小技。我们通常说的文体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童话作为虚构类的一种,甚至还不能列入其中。因为受众低龄,知识层次低,语言追求朴实简单,还不能用技巧繁杂的叙事手段。这些写作针对的读者都是一些文化水准不高的群体。但在高校承担写作教学的老师,多数是专业作家或者写作学研究者,他们关注的问题更多是文学性较强的传世之作,但童话的浅显和“低智化”让他们避而不谈。尤其是文学中“结构主义”的批评观点,主要分析的对象即是童话———模式化的定论让诸多学者认为,童话是缺乏技术含量的东西。然而,对于儿童而言,童话的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他们的幻想。尽管情节雷同,结构相似,自有其审美特性。

(2)童话需要承载着教化功能。“童话是给孩子看的书,一定要反映某种思想、主题,能让孩子从中得到教义:比如勇敢啊,做事要认真,团结友爱,坚强啊等等,否则,没有什么意义。”[1]追寻意义是文学研究批评惯用的方式,如哲学的追索,是为了理解世界的本质,宇宙的真相,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对童话的期待远远超过于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将文本思想提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是惯用的逻辑;阐述做人的道理和伦理价值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这一教学思维移植进了童话教学,就很难把童话本身的优雅和趣味当成教学的重点。童话如何开拓个人想象去理解世界的本质,以及童话背后那些鲜活的灵魂被彻底忽视。语文教育中过度提倡教化功能,把微言大义作为学习童话的主要目的,是让受众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意义被承载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故事,我们更应该去关注故事本身之美。抛弃故事中好的细节和充满魔力的语言而去追求一个干涩的教训(结论)是本末倒置。我们应该在童话阅读中追求审美性高于追求意义,而不是追求意义高于审美。“童话的本质属性是诗性、游戏性、幻想性。”如何理解儿童世界的诗意,是理解童话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天性中的诗意远远比我们意料之中来得充分,笔者曾经带3周岁的女儿在公园玩到天色将晚,她突然指着天边的水墨一般的云朵说:“爸爸,你看!天上的云快溢出来了。”这是她对诗意的自我阐释,笔者并未有任何提示;而游戏性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另外一种特性,我们一生都在扮演着不同角色。比如,过家家等,艺术起源说中把“游戏说”当成是可靠的起源之一。童话让孩子们能迅速地找到自我角色认同的可能。许多幼儿园的孩子听过《白雪公主》后,“公主梦”会成为她一生相伴的理想梦境,美丽、善良和优雅还有友爱会成为公主的自我追求。再者,幻想性是人类世界的基本表征,我们通过幻想完成自己的平凡世界与诗意世界的联接。比如:用比喻等修辞完成对本体的想象,获得审美的空间,而童话则通过对虚拟世界的假想,获取来自超现实世界的生存经验,尽管多数幻想现在看来不切实际,但终有一天,会成为照进现实的可能。而童话中世间万物皆有生命的出发点,对儿童观照世间万物,体会平等和学会尊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童话写作教学的问题。

(1)写作教学理念落后。写作教学基本停留在写作常识和理论的普及上:比如、知识储备的重要性;观察的分类,如何进行观察;观察的内化(构思);内化(内心)的表达(外化),如何表达;表达的技巧(修辞)等。另外附加一些好文章的鉴赏。这些基础知识是多年来人们对写作研究的某些共识,但以共识来概括写作本身是个误区,这些共性的东西很难成为写作成功的法门。另外,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这一群体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忽视童话故事的写作和其他文学创作的差异,导致未来的小学教师丧失对童话最为直观的感受力,而是把写作的理论当作是解构童话的重要依据。(2)写作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部分授课教师因为缺少创作经历,缺乏儿童视角更是造成童话审美和写作本身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而且童话写作缺少相应的教材,因此童话写作很难进化成专业化的写作教学。

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高校小教专业的培养中,必须建立并贯彻职业化教育的理念,针对性地对培养方案进行设计。以语文方向为例,对童话的教学和写作要增加新的内容。

1.建立并贯彻职业教育的理念。

当下的小学教师分工也日益精细化。教招考试已经要求他们在入职之前选择好自己的学科方向,更好的做法是让他们在高校学习期间就要预先作好职业定位。对于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目标的同学,应该也有职业化的素养拓展模块。职业教育的观念应该也成为学校该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这一概念有三个基本元素:职业、技术和教育[2]。小学教师作为一个职业,自然也需要系统化的教育,比如需要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培训,以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当然,也包括教师需要的一些基本技能训练,比如听、说、读、写、唱等基本功,主要涵盖了教师作为授课主体需要的基础能力,相对应的技能主要是教育思想理论、三笔(硬笔、软笔和粉笔)一画(简笔画)等以及艺术方面的基础表达。因为课程有限,学校的课程设置,都是以基础课程为主,比如写作———主要是普及基本的写作规律和技巧。但这却忽略了他们职业化的需求———面对一群特殊群体(儿童),那些理论概念化的规律和技巧,很难适应小学教育的需要。三笔一画等技能作为小学教师的外功,是极为基础的要求,但是童话教育不仅仅是外功的一部分,也是内功的一部分。尤其是对童话的审美和把握,对儿童的成长极为重要,童话能极好地保护儿童想象力。当下小教专业和幼教专业的设置已经被大众接受,但是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却依然有很大的讨论空间。童话写作,作为写作课中常被人忽视的一环,在小教专业却极为重要。

2.审美化的语言训练。

随着教育的深入,语言的程式化是所有高校学生要面临的共同问题。多数学生在写作时选用的语言表达,常常可见模式化的痕迹。一方面受初高中应试作文培训影响,喜欢生硬植入名人名言;另一方面,则是在报纸等媒体的渲染下,习惯了某些口号式的词汇和句式。这些词汇和句式被应用于文学写作之中。比如,我们在童话里可以读到“在士兵的精神感召之下,王子学会了勇敢坚强”之类的表达。这些表达一旦程式化,学生就很难摆脱语言的惯性,并且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不得不承受语言表达同质化的后果。这些语言的特点是僵化,生硬,含混,看似表达了什么,其实又什么都表达不清,看似通向公众话语,但语义的指向性却不明确。另外,同学们习惯了陈述,而非描述。陈述式的写作,大多数是介绍式的,像记流水账,把人物的行程遭遇陈述一遍;而描述是对写作的基础要求之一,描述意味着填充细节,用我们通常所说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段,和各种修辞技巧,把故事形象化,具体化。写作是极其私人化的工作,童话写作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可以按照结构主义去设置情节人物,但如果童话要出彩,必然需要在其他方面有更加突出的地方。需要有更多有趣的想象来作为构思情节,填补细节的部分。当然,语言的生动活泼也是让童话有趣的重要方面。因此,摆脱固定的语言程式,学习审美化的语言表达,是改变写作状态的根本。

3.童话写作要重趣味,轻意义。

如前所述,多数同学习惯了追寻文章的意义,包括童话,总希望让童话承担教育别人的功能。小学教材的课文和老师的讲解,附加着许多这样的内容,比如:《落花生》教育我们要朴实无华;《狼来了》教育我们不要说谎……正是这些看起来冠冕堂皇的道理,伤害了文学本身具有的趣味性。比如《落花生》中的段落: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4]这个段落被我们解读为值得提倡的某种生活哲学,人生态度。但它也可能是不同人群之间分歧的源头:苹果、石榴、桃子长果实,其实也是生来如此。它们和花生的区别不在于强行提升的生活哲学,而是作为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我们应该学会欣赏不同事物的美,而不能为了突出某些品质,而贬低另一些品质。这本是值得每个老师带着孩子们去讨论的趣味性议题,却被盲目追求意义的行为强行切割了。对于孩子而言,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文让他们选择成为花生,即使成为花生,也不可能杜绝它们对光鲜生活的艳羡。反倒是种下了歧视差异的种子,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选择日益同质化。对于儿童而言,趣味的魅力远远超过道理本身。《猫和老鼠》之所以长盛不衰,即在于它们带来的谐趣成分远远多于教诲。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把故事当成故事,而不是有意识提升的教诲,也许我们的童话写作和教学,都可以呈现出新的格局。可以说,童话是一条与诗意和优雅联接的通道,在保护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小学教师时,将童话审美和写作教育带入课堂是十分紧要的任务,通过这一途径,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多的童话艺术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所有师范生不仅参与童话的听、说、读,还都会参与童话创作,对童话的创作规律,会有更深的了解。当他们走上小学讲台,诸多小学童话教育难以推广的问题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更有利于开启“寓教于乐”的新教学模式。长期推广该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春瑛.教化:童话本质的背离[j].理论建设(7-8):19.。

[2]孟景舟.职业教育基础概念的历史溯源[d].天津大学,.。

[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6]谢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11).。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篇三

什么是选题?“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标准或要求,从自己所意识到的无现成答案的诸多真问题里,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的认识过程。”题目字数不多,看起来似乎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它是一篇论文思想的浓缩和灵魂的体现。当前很多中小学教师的论文选题不准确、不恰当,影响着整篇论文的形象与质量。对中小学教师论文选题的常见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解决,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必要途径。

1.主题宏大,难以把握。

中小学教师论文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选题比较宏大,涵盖的内容宽泛,许多选题动辄就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性或综合性改革。由于在教育科研方面花费的时间、精力都十分有限,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无暇进行宏观性的研究。宏大的选题本身包含的因素较多,往往是一个大问题关联着一系列的小问题,如果不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难以提出有价值的见解。一般而言,选题越大,越不容易把问题讲清楚,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要么浅尝辄止、不能深入,要么狭窄单一、挂一漏万。有些中小学教师即使做了某种具体的研究,也习惯于给自己的论文带上“大帽子”,比如,有的教师对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进行了研究,选用的题目却是“中小学校德育有效性的研究”,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表现出论文的高度和价值。

2.追求理论,脱离实际。

有些中小学教师不是从自己熟悉的工作实践中选题,反而去挑选一些理论性很强的题目。比如“论素质教育”,这种属于纯理论研究的选题,即使是高校或专门研究机构的专职研究人员,也不敢轻易选择。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这类研究既没有直接的现实指导价值,又很难操作。有一些论文选题侧重于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论探讨,而不是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来研究教学内容,偏离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结果常常是泛泛空谈。理论问题是抽象的、概括的、系统的,实践经验大多是具体的、个别的、零碎的,二者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或相互转换,但这种结合或转换不是短时期内轻易实现的。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脱离自己的工作实际去研究自己并不擅长的理论问题实非明智之举。

3.名为创新,实为重复。

一些中小学教师没能理解创新的'真正含义,他们不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不知道别人在哪些方面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是:把一些人们早已达成共识或已经解决的问题作为新问题去研究。有一些教师在选题中使用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名词、新概念,使论文呈现“名词眼球效应”,但并没有真正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新的阐释或者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有些题目乍看似乎是一个新鲜的选题,但实质仍然是“新瓶装了旧酒”。还有一些教师选择了研究题目之后,一旦别人指出或自己发现已有他人研究过,他们就匆忙抛弃原来的选题,不是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进行调整,而是在短时间内重新选择一个与之前的选题没有任何关联的所谓新的选题,结果往往是生编硬造、难上加难,背离了创新的本意。

4.总结工作,没有论点。

有些中小学教师把教育科研论文作为工作总结来对待,似乎要用一篇论文承载全部工作业绩。由于不希望把任何一项工作成果落下,就要细致地罗列情况,这无疑给选题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论文的题目既要体现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又要对其繁杂的工作业绩进行高度概括,于是出现了一些口号式的选题,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这类选题可以通用于多个论文,让人有无所适从之感。有些论文仅停留于对教育教学现象或教育教学工作的感性描述,有些论文不过是“阐述了一些人们已知的或熟悉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工作方法等程序和规则层面的东西,并未进行理性的反思、提出新的方法和见解”[2],不具备研究的特质,更不可能提炼出有点睛之意的论点作为选题。

5.文采飞扬,不知所云。

一些中小学教师将教育科研论文选题混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选题。他们不是致力于用简洁、鲜明的语言直接、准确地将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而是追求题目的新颖、生动、引人注目。他们不遗余力地堆砌华丽辞藻甚至调用各种修辞手法,在选题中既未界定研究目标,也未说明研究内容,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使人不知所云,例如,“入山方知林茂,潜海始觉水深”。看到这类选题,让人有生搬硬套、莫名其妙之感。有些论文选题充满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或理想愿望,呈现出情绪化倾向。作者似乎不甘于采用平实的表述方式,而是喜用主观抒情的语言手法,例如,“让爱温暖心灵”、“让初绽的情智之花盛开”等等。作者似乎有一腔激情要挥洒,让人感叹于其斐然文采,只可惜没有用在合适的地方。

1.对选题的关注度不够。

对于有些中小学教师来说,选题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情。他们安于现状,满足于已有的文凭和教学工作水平,不愿意去进行教育科研,不愿意去探讨论文选题的问题。对于有些中小学教师来说,选题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他们很少进行相关文献的收集,很少深究已有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解决了哪些问题,澄清了哪些自己所关心的困惑[3]。中小学教师主观上对选题缺乏严谨、深入的态度,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为了评职称或完成任务,他们匆忙地把别人的论文拿来,照猫画虎地拼凑成一个选题,研究什么的多就研究什么,于是,出现了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选题大量雷同的现象。很多论文选题关注的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你也谈他也谈,篇篇差不多。

2.选题经验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院校普遍不重视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方面的教学工作,使中小学教师在读书期间就缺乏系统的教育科研训练。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虽然积累了不少教育教学经验,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中小学的信息、资料环境也有一定的差距,很多中小学教师无暇顾及教育科研。再加上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专业培训也对教育科研方面工作重视不够,教育科研很少能够得到理论提升。中小学教师既不懂得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方法,也不具备教育研究的基本功底,更不了解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规范,其论文选题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由于没有必要的教育科研训练,一些中小学教师不懂得对日常教育教学事件进行观察和思考,难以从大量鲜活的教育科研素材中提炼出适合中小学实际的教育科研选题。

3.没能利用自身优势选题。

中小学教师身处教学一线,是教育实践的躬行者,拥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从事教育科研的优势条件。但一些中小学教师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科研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专业研究者看齐,习惯于在教育教学文献中寻找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大量鲜活的教学实践从眼皮底下白白溜过。实际上,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独特价值并不在于发展某种教育教学理论,其生命力就在于对教育实践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对教育教学行为的理性分析和判断。中小学教育科研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它不同于理论研究,不是“纯粹的书斋想象,它必须是一种行动中的研究”[4]。这种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积极利用中小学教师的实践经验,最大限度地收集实践材料,探讨教育实践和研究主题之间的关联性,这也恰恰是专业研究者难为或不能为的。

4.不善于从具体材料中提炼选题。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选题中以事说理的比较多,有的选题直接命名为某学校的实践经验,有的选题本身就是事例性的东西,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不能称之为论文选题。实践只是为教育科研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如何利用这些素材提炼出令人期待的选题,这是个关键的环节。它要求研究者对具体实践进行概念性描述,并提炼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个由实践到理论的转化即是思维的转化,即将实践性思维转化为理性的、概念化的思维。这对研究者特别是从事具体实践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具有转折性意义。很多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将所谓的教育科研等同于经验总结,正是没能完成这种思维转化的结果。

5.没有掌握选题的表述方法。

一些中小学教师不重视选题的表述,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结果呈现出来的选题依然不能令人满意。论文的选题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但有些中小学教师却经常出现题目与内容不相符的问题。他们不是通过论文题目准确反映研究内容,而是习惯于用行政化的语言来承载工作业绩。论文的选题要简洁,它要求以最少的文字向读者表明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有些中小学教师没有把握这一特点,追求选题的文学色彩,经过精心润色的选题常常让人有不知所云之感。论文的选题要明确论文的研究类型,让读者能够对研究特点、方式一目了然。有些中小学教师缺少这种意识,不能给自己的研究准确定位。他们甚至搞不清楚自己研究的类型,当然也就无法通过选题来让读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选题大小要适度。

基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条件,中小学教师不宜选择高深的教育教学理论问题,而是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教育教学理论或方法的应用上,放在教育教学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实际上,教育科研论文选题的价值,不取决于它所涉及的范围的宽窄或包容的内容的多少,而主要取决于选题的角度和深度。一般情况下,选题的范围越窄,涉及的内容越少,越容易把问题阐释清楚、论述明白。工作任务繁重、科研条件不足的中小学教师更适于选择小题目。概括起来说,选题小的优势在于:其一,容易进入,容易把握;其二,以小见大,于细小处折射大问题,具有迁移效应;其三,便于聚焦,进行有深度的探究。因此,中小学教师在选题时,要把握选题的大小、范围,学会聚焦。

2.选题要基于工作实际。

中小学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观察和分析工作中的教育教学现象。多问些为什么,多思考一下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形成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工作实际需求的选题。在工作中可以从检验教育教学原理、规律或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入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再发现,从而提炼出更具创造性的选题。在教育科研的初期,中小学教师可以适当引进或借鉴一些别人的选题,通过这些选题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但从长远来看,每个中小学教师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个实际既包括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也包括个人的知识、能力的实际,更重要的是个人工作岗位的实际。中小学教师要学会关注自己的工作实际,善于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工作实际作为论文选题的立足点。

3.选题要有明确的论点。

论文,顾名思义,首要的要素是论点。题目是作者给论文起的名字,它要求用最简洁、最鲜明的语言直接、具体、准确地将论文的中心论点概括出来,之后再有选择地添加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要素,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选题。好的选题能传内容之神,让人对论文的核心思想一目了然,切忌官话、套话、空话。中小学教师主要从事具体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往往积累了比较丰富而鲜活的实践经验,但实践经验和教育科研论文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事情。要确定论文的选题,需要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普遍规律,抽象、提炼出论点。选题的过程应该是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重新审视和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要不断整理思路、深化认识,实现从常规的经验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4.选题要体现创新性。

好的论文选题一定要有创新点。在确定选题时,研究者要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了,要做和别人有所不同的研究,甚至只有不同还不够,还要在别人的基础上发展、创造新的认识,提出新的观点。所谓科研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道理就在于此。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又可以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受到启发,找到选题的突破口,提高选题的创新性。选题的创新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具有时代感,符合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能够反映新时期的新经验和新理论。二是选题中提出以往教育教学研究中没有提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的新的矛盾点。三是选题中体现新的研究方法。不论是对于旧有的研究主题还是对于“热点”、“时髦”的研究主题,都可以从研究方法上赋予新意。

5.选题的表述要恰当。

“一个好的选题离不开恰当精彩的表述形式。好的选题表述犹如画龙点睛,用寥寥数语便将论文的核心理念和思路完美地呈现于读者面前。”[5]研究者要把握论文的题材特点,采用合适的表述方法,主要应该注意这样几点:其一,论文选题应该力求清楚、明白,而不是越生动越好。也就是说,文字要精妙,不要花哨。其二,论文选题应该是客观、冷静地阐明观点,而不是要抒发情感。也就是说,文字要理性,不要感性。其三,论文选题应该采用叙述式或说明式,而不是描述式。论文重在用论据来论证论点,一般多用归纳与演绎的方式来阐述事理。也就是说,文字要简练,不要繁杂。其四,论文选题的表述应该严谨周密,注意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要犯学科性或常识性错误。也就是说,文字要准确,不要模糊。

参考文献。

[1]刘本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问题探析.江西教育科研,(10).

[3]周均东,杨世武.中小学教研论文写作误区分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5).

[4]甘剑梅.近十年来我国德育模式研究述评——兼论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4).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篇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和深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但学校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受经济的冲击,让学校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学校的管理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受到应试教育的桎梏,为了应试教育中成绩的提高而重视知识,把能力培养放在其次。

结合今年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以下一些细节上入手。

一、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在今年的教学中,课前预习,发给学生一份学案,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进入独学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进一步重视独学的课堂检查。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在常规听评课中,积极汲取其他老师的优点以弥补自己的缺点,同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心得,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通过听故事、看资源视频、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诉说自己心中所想。在轻松、和谐、乐学、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3、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与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4、教学资源。

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三、自觉反思,提高教学监控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监控与对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

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监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还应该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篇五

这两种说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所强调的主体不一样,新课程提倡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引导者,"讲"字表达的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只是讲完了,学生有没有学完呢?还不得而知。"学"字表达的主体就是学生,只有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学到了,教师才算完成任务了。

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应该私底下跟他谈论,赞赏他:1、赞赏他的文笔,2、赞赏他的勇气,3、赞赏他的努力,告诉他,他就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最后征求他的意见,愿不愿意拿到班上做范文。征得同意后再读给班上同学听。如果事情已经发生,那么首先就应先找这位同学谈话,表达自己的歉意,如果有必要,要在班上道歉。其次再赞赏他,告诉他他是同学们的榜样,自己只是很欣赏他的文笔,忍不住就拿去做范文了。

3.你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

讲课时自然的走到这位学生旁边,如果没有吵醒他,那就小扣其桌子。下课后再找其谈话。

4.你的一位成绩很好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伤心地哭了,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办?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篇六

2、小学思品课旧大纲与新标准之比较研究。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于农村小学古诗文诵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4、心灵相约——做一位教育的艺术家。

5、不可低估的动漫魅力——将动漫引进美术课堂中。

6、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孩子?——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思考。

7、实践“对话”课堂。

8、从对话的理想到理想的对话——由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对话想开去。

9、一次交换试卷的**。

10、童真童趣童心——童谣与儿童美术教学的研究。

11、《小学语文生活化导学片段的设计与实施》结题报告。

12、巧妙运用“相似论”提高教学有效性。

13、让“问题教学”彰显新课程理念。

14、新课程下,寻找数学教育的平衡点。

15、理性思考,诗意创作——从创作《月光启蒙》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16、课前调查——你开始了吗?

17、蓄情·体情·抒情——浅谈阅读教学的情感流程。

18、别“伤”着孩子——当今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隐性伤害”的一点思考。

19、用“延时评价”点击学生心灵的鼠标。

20、让课外阅读成为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餐后甜点”

21、今夜没有暴风雨。

22、让课堂变“水平如镜”为“波澜起伏”

23、创设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亲”数学。

24、自觉进行“知识教学的革命”

25、以生活为本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

26、我会和一年级小朋友说话了——浅谈教师口语的艺术表达。

27、创设“听”的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28、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学习地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提纲。

29、晨会,您有效利用了吗?——晨会活动开展现状剖析及整改策略。

30、在学生眼前悬一把“青草”——让“草香”飘逸在课堂始终。

31、让阅读课“写”起来。

32、“协商”——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33、亲近“白纸黑字”:谨防阅读教学平面化。

34、爱的吐蕊。

35、从错别字现象反思小学识字教学。

36、校本课程“识字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的生成和实施。

37、融入生活,超越文本,碰撞情感--我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初浅认识。

38、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39、一颗被丢弃的红五星。

40、儿童心理问题的个案研究和反思。

41、多渠道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2、感悟——语文教学活的灵魂!

43、构建绿色音乐课堂,把音乐课上到孩子们的心里。

44、让作文充满生命的绿色--浅谈小学生个性写作的培养。

45、让语文教学走向智慧。

46、从新的视角探究儿童画教学的指导方法。

47、低年级语文课引导学生“倾吐”的做法和体会。

48、用语文细节创设书香四溢的班级文化点滴谈。

49、读书--永远的情怀。

50、小学教师课堂困境成因的社会性探析。

51、晨会,一道可口的精神早餐--通过晨会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52、我们怎样开始上课--关于“上课开始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53、体验:让阅读教学课堂绽放生命之花。

54、对“生活英语”打假。

55、丑小鸭在这里变成天鹅——浅谈一年级新生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的培养。

56、浅议教学难点与难点教学。

57、“温柔”是一剂良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人性化教育例谈。

58、给学生一对能遨游书海的翅膀——浅谈小学快速阅读教学。

59、课堂,让语言与能力同构共生——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60、我和秋天有个约会——小学语文《秋游》教学例谈。

61、课堂:师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小学语文学科个性化教学的研究。

6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塑音乐新课堂--浅谈师生角色互融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63、给予什么。

64、别让精彩与课堂擦肩而过--例谈语文教学中生成资源的利用。

65、论师生交往中理解关系的缺失与重建。

66、理解:语文课堂生活的诗意状态。

67、三思“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

68、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69、有效教学,源于“适度精彩”——对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若干过度现象的反思。

70、基于理解的朗读才有生命力——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三引领”

71、回归生活紧贴教学触及心灵--“构建生活课堂实施生活德育”研究初探。

72、让每一片花瓣都散发芬芳-案例研究四则。

73、还学生言语的权力。

74、短信,让心灵“零距离”

75、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

76、打造校本教研文化提升课程实施品质。

77、一个都不能少——浅谈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78、成就真而美的课堂——美术公开课教学本质的突围与坚守。

79、真实,在过程中凸显——堰桥中心小学校本教研阶段性回顾总结。

80、增强生活体验,让学生享受“绿色作文”

81、生成:课堂教学的本质与诗意所在。

82、谈谈小学生的数学阅读。

83、智慧在这里徜徉。

84、智慧课堂:让课改向理性深处漫溯--关注课堂教学的实践智慧之文化书写。

85、从纠缠到和谐--与品德学科的两组课程对话。

86、生命之花在文化严霜的摧残下凋谢——应试教育对生命的摧残及其文化归因。

87、终极关怀:现代教育应有的视界。

88、从课本、课堂、课程的基本含义看教育的三种境界。

89、数学教学应突出学生的数学思考--兼对课改实践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90、新课改,让数学课本默默地离开?

91、音乐,让美术课堂更多彩--浅谈美术教学的情趣教育。

92、善待错误,点“石”成“金”

93、作文,要说爱你也容易。

94、我的一堂标点教学课。

95、赢在起点——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

96、数学游戏是儿童获取数学礼物的最佳方式。

97、煎、炸、烹、妙——美味英语课。

98、小学生社会交往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对策的浅析。

99、关注生成,保留课堂真实本色。

100、直面心理惩罚。

101、让“流行”的课堂多一点理性的思考。

102、抓契机重渗透——谈小学低段作文意识的培养。

103、让学生在日记中获得精神的成长——新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104、让计算教学“活”起来。

105、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

106、若想取之,必先予之——谈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

107、教师成长:滴水穿石的守望。

108、口语交际教学的再思考——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症结及对策。

109、学名师上课。

110、学海泛舟心有舵——课堂生成问题处理的导向。

111、真诚对话,让阅读充满人性关怀。

112、作业“变脸”,价值提升。

113、教学资源:从“被动使用”到“有效开发”

114、听的精彩听的收获——培养学生听力阅读的心路历程。

115、我们在对话中成长——校本教研案例一则。

116、悟出语文学习的灵性和情趣,练出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价值。

117、让课间活动成为孩子生命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118、换一种评价——小议“即时性学生评语”

119、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

120、从“文本”到“人本”——谈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121、痛着,并成长着——我对挫折教育的一点认识。

122、打造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底气。

124、课改不需要作秀——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问题。

125、学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

126、让智慧奔涌在笔端——学生撰写“流动日记”随笔。

127、让学生的“自主”不浮于表面。

128、花开有声——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早恋”情结。

129、倡导有生活意义的语文对话。

130、语文再语文些。

131、课改,盲目跟风要不得。

132、慎防“泡沫改革”

133、用文化的力量引领教师的发展。

134、课堂,激情的旅程--浅谈语文课堂中有关动态生成的几个问题。

135、开启思维之窗,让风自然流动--语文学科思维训练之我见。

136、过程--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137、授“语”以“渔”--谈如何拓展中年段学生言语实践的空间。

138、自己摘的果实最有味儿。

139、反思,魅力无穷——记《观察物体》一课某一片断的改进过程。

140、课改,更应演绎常态课的精彩。

141、谁为我们的成长负责——教师成长的困惑与反思。

142、让孩子真正拥有“权”

143、二次讨论,打开语文课堂一扇窗。

144、守住文本价值的底线。

145、低年级学生也能成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者。

146、“得寸进尺效应”给我们的思考——我对转化“差生”的一点想法。

147、期待的美丽——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148、合作时机选择:从“随手拈来”到“恰到好处”

149、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五大突破。

150、警惕评价中的负面效应——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评价现状的思考。

151、小学生职业志向的调查研究。

152、用对话式教学重构语文课堂。

153、别忘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对私拿他人物品行为的个案干预。

154、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执教《摆的研究》一课后心得体会。

155、我爱我的读书卡——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的思考与实践。

156、切合实际的才是最好的——从一个案例谈课堂活动。

157、在文本价值与独特体验之间寻求平衡。

158、面对“麻烦学生”的教育反思。

159、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从一堂识字课看探究学习。

160、教学的成功从“课前预设”开始。

161、感悟不能让训练走开。

162、“读”占鳌头。

163、赏出“水”来品到“渠”成。

164、梅花香自苦寒来——抓校本教研,促教师成长。

165、少讲新奇典型但求平常真实——谈学生习作的取材。

166、浅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人文关怀。

167、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使用的研究。

168、领悟语文教学的春天——浅谈构建语文新课堂。

169、在课改中重建我们的校本科研文化。

170、如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171、“学生插嘴现象”的理性思考与应对策略。

172、从视觉文化角度看课文插图的现代教育价值。

173、几经风雨,初见彩虹--开发校本课程《小公民》的实践与思考。

174、“教学机智”的养成与实践。

175、于细微处解读学校团队精神。

176、数学课中“挑战性问题”设计之初探。

177、“预设”诚可贵,“生成”价更高。

178、数学学习别“冷落”了课本。

179、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求平衡——谈新课程下的课堂常规。

180、让孩子拥有阅读的三大礼物:兴趣方法习惯。

181、数学阅读:引领学生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

182、让课堂流程在动态生成中“变奏”——谈《长方体的体积》的两种不同教学方法。

183、网络教学热的冷思考。

184、让“别样的声音”变得精彩。

185、“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实施有效教学关注预设与生成。

186、情感,还朗读美丽的容颜——从学生的朗读谈朗读教学。

187、莫让“人文”虚化了语文——教《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有感。

188、什么样的数学吸引学生?——《角的认识》教学片断及反思。

189、追求真实的课堂教学——对公开课的一些思考。

190、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

191、让语文走向生活。

192、“孩子,别趴下!”——防止“差生”向“接受失败者”转化的策略。

193、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

194、将新闻引入语文课堂的尝试。

195、校长追求什么?--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

196、以意逆志活化对话--新课程视野下阅读对话的价值审视。

197、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浅谈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198、对话——生命因你而精彩。

199、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三“心”二“意”

200、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回归。

201、渗透数学文化丰富教学内涵。

202、让孩子过有道德的网络生活。

203、自主参与探索创新享受学习。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204、让学生插上“积累”的翅膀——浅谈新课程下小学生语言积累的实践。

205、建立记录袋,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206、给小草开花的时间——谈课堂教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

207、生命化教育:对“流行的激励”的理性思考与追问。

208、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堂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9、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

210、思维——课堂教学的不竭动力——几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对比思考。

211、数学课堂,我们迷失了什么?

212、通过对话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天游峰的扫路人》反思与评析。

213、要给孩子的学习补充心理营养。

214、再现生活享受快乐——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15、班级特色文化——学校德育的新天地。

217、沟通与交往从容谈吐与智慧齐飞——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18、让数学和文学联姻。

220、给我一个“支架”,我将……——浅谈“支架式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22、让音乐课堂在“人文评价”中前行。

223、在数学教学细节中体味多元评价的魅力。

224、表扬或批评,我们应该持怎样一种态度?

225、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艺术的价值。

226、浅谈小学校本人力资源的管理。

227、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本效果分析。

228、浅谈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策略。

229、陶行知的经验论及其现代启示。

231、追寻最美的阳光仙——由心理辅导访谈带来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思考。

232、音乐始于人自身内——有感于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233、语文创造力构成的心理因素及培养。

234、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把低年级数学教学童趣化的几点做法。

235、“诺亚方舟”是否有我们的风吹过——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研究与对策。

236、当心,别让表扬变为美丽的`“谎言”——论表扬孩子的误区。

237、精彩源于学生的“错”

238、基础教育场域中教师对学生的“新”评价。

239、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诗意的栖居”

240、沟通往来于文字之间——谈谈数学作业的批阅方式。

241、别让文本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242、不该小视的——课堂“小结”——浅谈《品德与生活》课堂小结环节的设计。

243、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爱上写作的理由——从作文评语入手指导学生写作。

244、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诗意的栖居。

245、“亲情、和谐、创新”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46、对新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几种误区的诊断及治疗。

247、演绎数学文化,倾注人文关怀,构建生态课堂——为数学课堂画上文化的坐标轴。

248、潜心开发课程资源优化动态生成过程。

249、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250、论学校形象的审美设计。

251、数学“生态课堂”建构刍议。

252、演绎数学文化,倾注人文关怀——为数学课堂画上文化的坐标轴。

253、议教学中学生的从众行为。

254、“数”山有路巧激趣学海无涯“乐”作舟。

255、教育随笔——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256、羽化课堂生命。

25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文化解读。

258、感悟快乐的课堂情绪——谈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259、给孩子一个金话筒——浅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60、收放·适度·并重·反思——三年级乘除法竖法计算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61、寻回教学目标在教师心中的位置。

262、爱可以这样表达——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探讨。

263、“做数学”,让智慧出在指尖上。

264、让童心在校本课程学习中浸润和飞扬——浅谈校本课程的开放和使用。

265、在缘情会文中还“语文味”于课堂。

266、老调需重弹钻研是真经。

267、活起来的“精彩”——作文课教案从“有”到“无”的思考。

268、数学离生活究竟有多远?——有效使用生活素材,创设高效合理的数学课堂。

269、太仓市小学体育教师教科研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70、构建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脚手架。

271、让爱“导航”,请严“护航”——试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与“严”

272、在文本中成长——《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273、优化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谈《角》的教学。

274、绿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275、语文教育呼唤人文性。

276、诗意地栖居幸福地享受——浅谈语文课堂诗意地追求。

277、让考试的感觉象春天——小学体育学科考核评价的探索。

278、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279、情感元素,让德育课堂洋溢生命的气息——从执教《有多少人为了我……》谈起。

280、让你不再“听”数学——浅谈提高探究有效性的三点做法。

281、小组合作,你准备好了吗?

282、论小学教育中的“赏”与“罚”

283、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艺术课《猜猜我是谁》教学案例与反思。

284、书山有路“疑”为径。

285、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收获。

286、课堂:因朴实而精彩!

287、关注学生:从现象走向本质。

288、让批评充满人情味。

289、小学语文课上渗透人格教育——浅谈学生自信培养。

290、关注课堂生态构筑生态和谐课堂——由教室中出现的“中间地带”说开去。

291、金玉当作外,败絮勿为中——浅谈合作学习之“橘”

292、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初探。

293、从“必然”中求得“自为”——班主任工作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的深入研讨。

294、让儿童的“梦”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回归。

295、亲历探究感悟——指导学生西瓜栽培的实验案例。

296、学生喜欢语文书,却不喜欢语文课——一次发书后的反思与实践。

297、让语文作业与“大头贴”同具魅力。

298、“蝴蝶”飞起来了——浅议一堂新课标下的自然课。

299、培养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浅谈写“数学日记”的意义。

300、沉默是金,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静思默想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301、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特殊的葬礼》教学随想。

302、感悟评优课《神秘的地下宫殿》。

303、让学生变成“读书郎”——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初步尝试。

304、“课改热”后的“冷思考”

305、德育,需要教师“共同遭遇”

306、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冷思考。

307、让“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助跑器”——“质数和合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308、自编教材其乐无穷——记一次数学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309、大拇指教育的智慧——浅析赏识教育。

310、掀起你的盖头来——是是非非话“奥数”

311、沟通,预约语文教学的和谐有效——一次特殊的语文回家作业引起的思考。

312、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313、数学课堂的生命——走进学生生活——低年级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314、不急着演——苏教版第八期《推敲》教学片断反思。

315、透视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

316、用爱心营造阳光——刍议“新时期孤离学生”与教育的急功近利。

317、当数学课遇上网络——从一堂数学网络课说开去。

318、让“作业”和“自由”共舞。

319、错误,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篇七

摘要:童话对于少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教育界反复论证,但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将童话教育当作是一个常规教学手段来使用,这与高校小教专业培养缺乏相应拓展模块有关。目前童话教育存在以下问题:忽视童话教学是专项技能训练的本质;过度强调了童话的教化功能;忽视趣味性从而丧失了寓教于乐的功能。在小教专业中应增加童话写作应用的针对性教学环节,才能让他们具备驾驭童话的能力。

关键词:童话写作;小教专业;去中心化;趣味性。

小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基本覆盖了全学科,而他们也是按全学科内容覆盖的培养方式接受高等教育。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一直强调突出实践、应用环节,增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加中小学见习实习的模块。但在小学教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有不少同学自进入高校学习伊始,就是以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自身未来的职业定位。针对此类同学在专业化训练上尚有完善的空间,开设童话相关课程对完善该专业同学的职业化训练大有好处。

教育界对童话的研究涵盖了方方面面,以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七种:一是关注儿童成长心理方面:从儿童成长心理需求方面入手,如:战胜恐惧的需求———战胜女巫(恐惧)的情节设计,对儿童自我认定有巨大的影响;克服困难的信念———成功都要经过艰苦奋斗;满足幻想功能———对黑暗和阴影的恐惧与隐藏在森林和黑夜之中的怪物猛兽对应等。二是儿童教育规律方面:从儿童的成长规律入手,探讨童话的作用。如:儿童独特的心理特点分析,包含超现实的儿童幻想世界,自我中心的状态;“泛灵性”思维;“同化”心理等。三是童话在教育中的功能,具体来说包括:开启思想、发展想象、培养美感、愉悦童心等。四是在中小学课堂如何利用童话资源;如《浅谈中小学语文中童话的衔接教学》、《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思考》等。五是对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进行研究。六是童话自身的艺术价值。七是童话在中国的发展史。可见,多数研究停留在如何认识童话及对童话功能的讨论上,一线教师反复论证童话对于少儿教育的重要,但是却不能把童话教育当成一个常规的教学手段来使用,关键在于他们自身的技能缺乏。小学教师有足够的童话理论修养,但实践环节略显薄弱,与高校该专业学科童话写作教学的实践环节少的模式是一脉相承的。在小学教育中已经充分认识到童话的价值,但在多数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却没有相应课程给予指导,未将童话素养纳入未来小学教师的培养体系中。在高校的小教专业教学改革中,把童话教育的教育作为一种手段与该学科相结合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在高校对小教专业的培养规划中,针对童话的教学环节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整体对童话的认识存在误区:。

1.对童话的认识误区。

(1)童话是雕虫小技。我们通常说的文体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童话作为虚构类的一种,甚至还不能列入其中。因为受众低龄,知识层次低,语言追求朴实简单,还不能用技巧繁杂的叙事手段。这些写作针对的读者都是一些文化水准不高的群体。但在高校承担写作教学的老师,多数是专业作家或者写作学研究者,他们关注的问题更多是文学性较强的传世之作,但童话的浅显和“低智化”让他们避而不谈。尤其是文学中“结构主义”的批评观点,主要分析的对象即是童话———模式化的定论让诸多学者认为,童话是缺乏技术含量的东西。然而,对于儿童而言,童话的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他们的幻想。尽管情节雷同,结构相似,自有其审美特性。

(2)童话需要承载着教化功能。“童话是给孩子看的书,一定要反映某种思想、主题,能让孩子从中得到教义:比如勇敢啊,做事要认真,团结友爱,坚强啊等等,否则,没有什么意义。”[1]追寻意义是文学研究批评惯用的方式,如哲学的追索,是为了理解世界的本质,宇宙的真相,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对童话的期待远远超过于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将文本思想提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是惯用的逻辑;阐述做人的道理和伦理价值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这一教学思维移植进了童话教学,就很难把童话本身的优雅和趣味当成教学的重点。童话如何开拓个人想象去理解世界的本质,以及童话背后那些鲜活的灵魂被彻底忽视。语文教育中过度提倡教化功能,把微言大义作为学习童话的主要目的,是让受众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意义被承载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故事,我们更应该去关注故事本身之美。抛弃故事中好的细节和充满魔力的语言而去追求一个干涩的教训(结论)是本末倒置。我们应该在童话阅读中追求审美性高于追求意义,而不是追求意义高于审美。“童话的本质属性是诗性、游戏性、幻想性。”如何理解儿童世界的诗意,是理解童话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天性中的诗意远远比我们意料之中来得充分,笔者曾经带3周岁的女儿在公园玩到天色将晚,她突然指着天边的水墨一般的云朵说:“爸爸,你看!天上的云快溢出来了。”这是她对诗意的自我阐释,笔者并未有任何提示;而游戏性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另外一种特性,我们一生都在扮演着不同角色。比如,过家家等,艺术起源说中把“游戏说”当成是可靠的起源之一。童话让孩子们能迅速地找到自我角色认同的可能。许多幼儿园的孩子听过《白雪公主》后,“公主梦”会成为她一生相伴的理想梦境,美丽、善良和优雅还有友爱会成为公主的自我追求。再者,幻想性是人类世界的基本表征,我们通过幻想完成自己的平凡世界与诗意世界的联接。比如:用比喻等修辞完成对本体的想象,获得审美的空间,而童话则通过对虚拟世界的假想,获取来自超现实世界的生存经验,尽管多数幻想现在看来不切实际,但终有一天,会成为照进现实的可能。而童话中世间万物皆有生命的出发点,对儿童观照世间万物,体会平等和学会尊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童话写作教学的问题。

(1)写作教学理念落后。写作教学基本停留在写作常识和理论的普及上:比如、知识储备的重要性;观察的分类,如何进行观察;观察的内化(构思);内化(内心)的表达(外化),如何表达;表达的技巧(修辞)等。另外附加一些好文章的鉴赏。这些基础知识是多年来人们对写作研究的某些共识,但以共识来概括写作本身是个误区,这些共性的东西很难成为写作成功的法门。另外,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这一群体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忽视童话故事的写作和其他文学创作的差异,导致未来的小学教师丧失对童话最为直观的感受力,而是把写作的理论当作是解构童话的重要依据。(2)写作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部分授课教师因为缺少创作经历,缺乏儿童视角更是造成童话审美和写作本身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而且童话写作缺少相应的教材,因此童话写作很难进化成专业化的写作教学。

在高校小教专业的培养中,必须建立并贯彻职业化教育的理念,针对性地对培养方案进行设计。以语文方向为例,对童话的教学和写作要增加新的内容。

1.建立并贯彻职业教育的理念。

当下的小学教师分工也日益精细化。教招考试已经要求他们在入职之前选择好自己的学科方向,更好的做法是让他们在高校学习期间就要预先作好职业定位。对于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目标的同学,应该也有职业化的素养拓展模块。职业教育的观念应该也成为学校该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这一概念有三个基本元素:职业、技术和教育[2]。小学教师作为一个职业,自然也需要系统化的教育,比如需要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培训,以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当然,也包括教师需要的一些基本技能训练,比如听、说、读、写、唱等基本功,主要涵盖了教师作为授课主体需要的基础能力,相对应的技能主要是教育思想理论、三笔(硬笔、软笔和粉笔)一画(简笔画)等以及艺术方面的基础表达。因为课程有限,学校的课程设置,都是以基础课程为主,比如写作———主要是普及基本的写作规律和技巧。但这却忽略了他们职业化的需求———面对一群特殊群体(儿童),那些理论概念化的规律和技巧,很难适应小学教育的需要。三笔一画等技能作为小学教师的外功,是极为基础的要求,但是童话教育不仅仅是外功的一部分,也是内功的一部分。尤其是对童话的审美和把握,对儿童的成长极为重要,童话能极好地保护儿童想象力。当下小教专业和幼教专业的设置已经被大众接受,但是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却依然有很大的讨论空间。童话写作,作为写作课中常被人忽视的一环,在小教专业却极为重要。

2.审美化的语言训练。

随着教育的深入,语言的程式化是所有高校学生要面临的共同问题。多数学生在写作时选用的语言表达,常常可见模式化的痕迹。一方面受初高中应试作文培训影响,喜欢生硬植入名人名言;另一方面,则是在报纸等媒体的渲染下,习惯了某些口号式的词汇和句式。这些词汇和句式被应用于文学写作之中。比如,我们在童话里可以读到“在士兵的精神感召之下,王子学会了勇敢坚强”之类的表达。这些表达一旦程式化,学生就很难摆脱语言的惯性,并且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不得不承受语言表达同质化的后果。这些语言的特点是僵化,生硬,含混,看似表达了什么,其实又什么都表达不清,看似通向公众话语,但语义的指向性却不明确。另外,同学们习惯了陈述,而非描述。陈述式的写作,大多数是介绍式的,像记流水账,把人物的行程遭遇陈述一遍;而描述是对写作的基础要求之一,描述意味着填充细节,用我们通常所说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段,和各种修辞技巧,把故事形象化,具体化。写作是极其私人化的工作,童话写作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可以按照结构主义去设置情节人物,但如果童话要出彩,必然需要在其他方面有更加突出的地方。需要有更多有趣的想象来作为构思情节,填补细节的部分。当然,语言的生动活泼也是让童话有趣的重要方面。因此,摆脱固定的语言程式,学习审美化的语言表达,是改变写作状态的根本。

3.童话写作要重趣味,轻意义。

如前所述,多数同学习惯了追寻文章的意义,包括童话,总希望让童话承担教育别人的功能。小学教材的课文和老师的讲解,附加着许多这样的内容,比如:《落花生》教育我们要朴实无华;《狼来了》教育我们不要说谎……正是这些看起来冠冕堂皇的道理,伤害了文学本身具有的趣味性。比如《落花生》中的段落: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4]这个段落被我们解读为值得提倡的某种生活哲学,人生态度。但它也可能是不同人群之间分歧的源头:苹果、石榴、桃子长果实,其实也是生来如此。它们和花生的`区别不在于强行提升的生活哲学,而是作为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我们应该学会欣赏不同事物的美,而不能为了突出某些品质,而贬低另一些品质。这本是值得每个老师带着孩子们去讨论的趣味性议题,却被盲目追求意义的行为强行切割了。对于孩子而言,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文让他们选择成为花生,即使成为花生,也不可能杜绝它们对光鲜生活的艳羡。反倒是种下了歧视差异的种子,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选择日益同质化。对于儿童而言,趣味的魅力远远超过道理本身。《猫和老鼠》之所以长盛不衰,即在于它们带来的谐趣成分远远多于教诲。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把故事当成故事,而不是有意识提升的教诲,也许我们的童话写作和教学,都可以呈现出新的格局。可以说,童话是一条与诗意和优雅联接的通道,在保护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小学教师时,将童话审美和写作教育带入课堂是十分紧要的任务,通过这一途径,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多的童话艺术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所有师范生不仅参与童话的听、说、读,还都会参与童话创作,对童话的创作规律,会有更深的了解。当他们走上小学讲台,诸多小学童话教育难以推广的问题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更有利于开启“寓教于乐”的新教学模式。长期推广该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1]余春瑛.教化:童话本质的背离[j].理论建设2005(7-8):19.。

[2]孟景舟.职业教育基础概念的历史溯源[d].天津大学,2012.。

[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篇八

3、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4、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5、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

6、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研究。

7、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探讨。

8、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9、浅析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0、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11、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2、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

13、谈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14、谈如何做好一个出纳员。

15、商誉的计价与会计处理初探。

16、论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17、论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

18、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19、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20、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21、浅析如何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22、试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

23、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24、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25、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26、浅谈企业的`诚信管理。

27、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初探。

28、新时期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析。

29、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探析。

30、或有事项会计处理浅析。

31、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

32、浅谈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

33、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

34.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监督的影响。

35.刍议现代经济下的融资租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