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6:39:54 页码:12
2023年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模板18篇)
2023-11-19 06:39:54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应该突出重点,突破大众思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正在写总结,以下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要点。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一

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化经济已成为趋势,电子商务作为新兴起的交易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给我国的经济市场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震撼。为了迎接日趋强烈的企业间竞争的挑战,如何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来有效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建立更合适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平台,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大效益,是眼下各大企业急需面对和解决的理由。

一、传统供应链管理基本特点构成分析。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采用了“横向一体化”的管理理念,把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客户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横向的集成,即供应链。这种供应链上所有的相关企业只有达到同步协调,才能使其正常运作。否则一个环节断了,会致使整个供应链无法运转。相比较那些依靠互联网进行发展管理和运作的企业,没有使用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是毫无优势的。面对纷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传统企业无法根据信息传递方式和业务流程来快速做出正确判断和应对措施,结果往往造成库存积压、成本倍增的严重后果。同时,物流从上游供应商那里到下游,最后再到客户的速度很慢,严重影响了顾客的满意程度,效率很低。

(一)大批网络企业应运而生,打造网络经营方式。

无论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还是供应商、制造商与物流配送中心的货物输送,都可链进行了整合,把一些专业性极强的业务直接交给外部企业来负责,进而使内部经营更加便捷、轻松。通过将同一个业务项目交给不同的专业公司来完成,很好地使计划和信息在这些不同的企业当中得以传播,实现了资源和目标的共享,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增强供应链环节影响,为供应链瘦身。

供应链各环节在电子商务兴起、发展和大量应用后,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一体化倾向。这种倾向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效益。另外,电子商务的发展有效地削减了供应链上不必要的供应环节。由于依靠着互联网、计算机软件和通信技术,生产厂商可以不走传统物流渠道,略过分销商或者零售商直接在网上把货物卖给顾客,既减少了运输销售等费用,又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可谓一举两得。同样的道理,在网上发货、订货,退货,快速、准确,可以有效避开库房货物积压过多,达到降低营业费用开支的目的。

(三)转变销售模式,形成虚拟化企业组织。

一直以来,企业的销售模式始终以生产商为核心来进行推动,在电子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的影响下,这种销售模式已完全转变。在商场活动中,正所谓:“顾客就是上帝”,一切活动计划的开展和实施,都要以服务客户为最终目的。消费者有权对自己需要的商品进行私人定制、提出个性化要求,那么供应商和生产商必须按照顾客的倡议和诉求来完成商品的改造和定制,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一切条件。例如:武汉某地有一家生日礼物定制专卖店,他们就是秉着“客户就是一切”的经营理念,通过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模式来吸引顾客,满足顾客。完全按照顾客的想法来制定生日礼物,新颖又饱含作用,难怪生意一直不错。由此,不难看出,企业的销售模式已转变成靠消费者拉动的形式,对进一步提高消费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二

1引言。

供应商,是指可以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及其他资源的企业。它可以是生产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供应商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供应商选择和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物流决策问题。企业希望通过第三方达成什么目的?企业应本着什么样的宗旨去选择供应商?如何去评价和考核已选定的供应商?对于评价结果不理想或考核业绩较差的供应商又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在选定和管理为数众多的供应商时要考虑的问题。

(1)风险分散策略。这是个选择数量的问题。如果仅由一家供应商负责供应100%的货物,则风险较大,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势必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按照风险分散策略,一种物料由多家供应商同时供货,且供应商的供货额度有区别。例如规定一种物料必须由2-3家供应商供货,一家供应商承担的供应额最高不超过一定比率。这样既可保持较低的管理成本,又可保证供应的稳定性,并且在出现意外时,迅速从其他的供应商处得到补充供应。

(2)门当户对策略。这是一个选择谁的问题。行业老大不一定就是首选供应商。门当户对策略是指选择的供应商应足够大,其能力要能满足本公司近远期的需求;同时又要足够小,使得本公司的订货在对方的销售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这样,供应商才会在生产排期、售后服务、价格谈判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相当的优惠。

(3)供应链策略。指的是与重要供应商发展战略合作关系。其管理思想是把对方公司看成自己公司的延伸,是自己的一部分。为了能够参与对方企业的业务活动,有时会在产权关系上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互相投资,参股等。例如三洋科龙就参股了其制造冷柜最重要的元件——压缩机的制造厂商,并在其董事会取得席位。当然,这个策略安排是要以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基础的。

(1)首先进行市场分析,评估该材料的供需状况,了解主要供应商的市场定位及特点等。

(2)供应商的初步筛选。一旦确立了挑选准则,就应该建立一个潜在的第三方物流候选人名单,即供应库。这些候选人应该拥有相似的商业优势,且通常都被专业机构、企业厂商和顾客所确认。一些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和有持续改良记录的供应商都可能成为企业的选择范围。评价的指标主要有:产品质量、技术服务能力、信誉、产品价格、能否对用户的需求作出快速反映、延期付款期限、员工关系等。

(3)对供应商实地考察。企业应组建一支由来自诸如销售、市场、生产、财务和物流等重要部门的成员组成的多功能工作组去完成这个任务。在实地考察中对供应商管理体系、合约执行能力、财务状况及稳定性、设计开发、生产运作、测量控制和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现场评审和综合分析评分,甚至对其是否符合环境标准也要进行考察。

(4)供应商审核完成后,那些通过最终审核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应该收到一份企业的rep。一般包括规格、样品、数量、大致采购周期、要求交付日期等细节,并要求供应商在指定的日期内完成报价。如果可能的话,要求供应商提供成本清单,列出材料成本、人工及管理费用等,并将利润率明示。

(5)价格谈判之前,应充分准备并设定合理的日标价格。不同的产品分类,如战略产品、杠杆产品、瓶颈产品、一般产品,都会对企业设定目标价格有重大影响。关于价格,这里指的并非单纯的交易价格,而是商品的总购置成本,是购买商品和服务所支付的实际总价,包括通讯费、税、存货运输成本、检验费、不合格品的维修和更换费用等。低的交易价格可能导致高的总购置成本,虽然是个很明显的事实,但却常常被忽视。

对现有供应商在过去合作中的表现做全面的资格认定。一般采取日常业绩跟踪和阶段性评比的方法。

(1)不同级别的评定及考核:采购员每月提交一份对每个供应商进行评价的报告,包括交货记录、生产状况、供应商的发展动态和其他用户的意见。每季度都需要提交一份所负责采购的材料市场报告,汇报当前市场的情况。除了最低级别的评定之外,企业也应该保证与供应商之间有一定管理层次上的沟通,一方面交换双方的`意见和未来发展规划,协调双方的技术和产品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检查采购员层面的工作成绩。在每一年度结束之后,应该由一个联合评审小组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价,考核包括现场考察和有关业务的跟踪记录,各部门对其一年来的合作评价等。评价结束之后,对主要供应商给出考核报告。这种高层次的考核应该着眼于长期的合作及各自的发展。

(2)考核体系的建立:这主要对他们的技术、质量、交货、服务、成本结构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在评价供应商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合理地选择评定标准。对于供应商的评价,质量指标是最基本的一项。这些指标包括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合格率、米料在线报废率、米料免检率等。当然也不能忽略包括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和订单变化接受率在内的供应指标。另外,供应商报价是否及时、价格水平是否合理、对订单、交货、质量投诉等反映是否及时迅速、答复是否完整,对退换货等是否及时处理、是否主动征询顾客的意见等一系列问题都应该成为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供应商的最终评价报告可以依据考核情况分为若干等级,如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然后根据评价等级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对供应商的评价应注意透明化和公开化,所有流程的建立、修订和发布都通过一定的控制程序进行,保证稳定和持续性。评价指标也尽可能量化,以减少主观干扰因素。

(3)供应商的激励机制:要保持双赢的合作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对于那些在以往的合作中表现较好的供应商,价格的激励作用是显然的。将供应链的部分利益让渡给供应商有利于合作地稳定和运行的顺畅。当然,更大额的订单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关系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一般来说,这样的长期关系是和一些主要的供应商订立的,也能够帮助大幅度的缩减产品研制周期。

(4)与不合格供应商的拆伙——淘汰机制。

就其本质而论,淘汰出是一种激励,只是它是一种负激励。优胜劣汰是世间事物生存的法则,供应商管理也不例外。对于业绩较好的供应商而言,淘汰使其能够获得更优的业绩;对于业绩较差者,为了避免被淘汰它更需努力求进。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三

2.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3.你一生中卖的唯一产品就是你自己——乔·吉拉德。

4.销售专业中最重要的字就是“问”。——博恩·崔西。

5.一次季度盈利可以是侥幸,连续两次可以是巧合,但是连续三次就是一种趋势。

6.——雅虎ceo塞梅尔。

9.我的经营理论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数得清。

10.——杰克韦奇。

11.推销的要点不是推销商品,而是推销自己。——乔·吉拉德。

12.不要过度承诺,但要超值交付。——戴尔。

15.管理就是用合适的方法管人管事。

16.作为管理者你必须明白,你的决策不可以建立在个人好恶和兴趣的基础上。

17.管理的关键:要有良好的执行力!

18.一分钟经理的精髓是: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表扬、一分钟惩戒。

19.质量要求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包括高质量的供应商和销售商。

20.质量方案不能够挽救劣质产品——一个质量运动并不能够补救产品缺陷。

21.质量是可以得到改进的——要靠每一个人去不断地改进每一件事。

22.绝口不提“不景气”这句话。——藤田田。

25.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

27.为了能拟定目标和方针,一个管理者必须对公司内部作业情况以及外在市场环境相当了解才行。

28.——青木武一。

31.一味地增加员工、扩充门面,而不改善编制,好景是维持不了多久的。—松下幸之助。

34.管理职能包括明确地说明目标及获得实现所定目标必需的资源和努力。——巴纳德。

35.管理的第一目标是使较高工资与较低的劳动成本结合起来。——泰罗。

36.质量改进有时需要数量上的飞跃——较大的改进必须有新的解决办法和更精明的工作的方式。

37.质量并不导致成本上升——改进质量要求“一次性做好”,以减少补救、修正和重新设计的成本,更不必说在顾客满意度方面有什么损失了。

38.质量提高必须同时建立在三个领域之上--技术革新、过程革新和领导革新。

39.标准不是决策的来源,客户满意才是。

40.质量以顾客的需要为开始,以顾客满意为结束。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四

摘要:供应商管理是旅游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关系是提高旅游供应链效率的有效途径。共同开发旅游产品使供应商与旅行社处于平等的地位,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这有助于合作的深入。面向旅游产品开发的供应商的管理划分为基础层、运作层、机制层和目标层四个层次,根据各层次要求的不同,提出了构建旅行社协作网络、组建优势互补的团队和建立利益保障机制的管理策略。

旅游供应链是一条服务型供应链,自身的特殊性造成了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关系复杂。对于如何协调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已经从多角度进行了研究。国外对旅游供应商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建立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模型、供应商奖惩体系以及与供应商维持稳定合作关系的因素与方法等进行探讨。国内对于旅游供应链上企业关系的研究,早期主要是对旅游企业组织和合作联盟的探讨[1]及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讨论[2-3]。对于旅游供应商管理的研究也较多,主要是以构建相应的模型来进行问题的探讨:张晓明等对于旅游服务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问题应用博弈模型、经典报童模型进行了具体研究[4];吴琳萍通过建立基于“时间—价格(成本)”的期权合同模式构建了旅行社与供应商的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了旅行社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协调[5];吴春尚等用委托代理模型在分析旅游服务供应链上企业的协作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服务供应链企业有效协作的条件[6]。

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旅游企业关系研究的重点在于旅游企业的横向和纵向联合。由于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差异,国外以旅游企业实证分析为研究基础,重点在如何评价和选择供应商,以及如何维持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方面。国内旅游供应链管理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探讨、供应链诚信问题、与供应商关系等研究上。随着研究的深入,运用各种方法解决旅游企业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问题、旅行社与供应商合作问题的研究也随之展开。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将立足于旅行社的产品开发,探讨供应链上各旅游企业的关系,划分支持旅游产品开发供应商的管理层次结构,提出旅行社供应商策略的管理。

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流通过程不同,旅游产品的流通是在旅游者的空间移动之中实现的,旅游者旅游消费的过程就是旅游企业生产旅游产品的过程。从供需两方面来看,旅游产品以旅游者的空间移动为核心,以服务为主要内容,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消费与生产同步性、异质性与雷同性并存等特点,是一种以旅游设施为依托,以供应商的产品为“原材料”,经旅行社的设计、组合或营销等开发活动后被销售给旅游者的商品[7]。旅行社的供应商是为旅行社生产旅游产品提供必要生产要素的企业,在旅游供应链上位于旅行社的上游,包括饭店、交通部门、景点、娱乐购物等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有需求的企业。从旅游产品的定义可以看出,旅行社是联系众多供应商的纽带,起到组织者、生产者的作用,它受饭店、交通部门、景区、娱乐等各供应商的委托,以合同规定的价格向旅游者出售旅游产品。旅行社在旅游活动中除主要承担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各项产品的组合与出售工作外,还承担了收集旅游者信息并反馈给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品供应商的任务。现阶段,虽然我国旅游供应链的发展还不十分完善,对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确立还有很多争议,但按照发达国家旅游供应链的发展方向看,旅行社作为核心企业的潜力非常大。在完整的旅游供应链中,旅行社在旅游活动中既直接和旅游者接触,又根据游客需求对食、住、行、游、购、娱等企业的产品进行集成。在这一过程中,旅行社具有其他单个旅游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承担着供需双方信息汇集交流、服务等各方面调度、旅游行程安排、各环节关系协调以及资金往来结算等工作。旅行社作为游客与其他旅游企业连接的纽带,在旅游供应链上具有链接组织的特点,并承担了核心企业的大部分任务[8]。从旅游供应链的发展现状看,旅行社特别是大型旅行社在实际工作中的确发挥了核心企业的主要作用。

(一)面向产品开发的供应商管理的意义1.保证旅游产品的质量传统的旅游产品从本质上讲是提供给旅游者的一种服务,是由包括旅行社在内的所有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的组合。虽然最终是由旅行社将产品按顾客要求组装,但是旅行社对于旅游产品各要素质量的控制远超其本身力所能及的范围,产品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整个旅游产品。要使旅游产品质量得以保证,仅靠旅行社一方努力不行。旅行社作为组织者,要承担起协调各供应商关系的'任务,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共同开发旅游产品。以旅行社产品开发为核心的旅游供应商的合作,能够加强旅行社及其供应商的核心竞争能力,对旅游市场上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反应,并提高旅游产品整体服务质量。2.降低旅游产品成本旅行社和交通、金融、饭店、景区等相关的供应商实行合作,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可以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旅行社与供应商通过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形成联合经营网络,提供优势互补的产品,不但有利于满足顾客的需求,这种稳定的协作关系还可以减少旅行社寻找合作伙伴、评估合作伙伴和维持合作伙伴关系的支出,对于旅行社和相应的供应商而言都意味着经营的稳定,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边际成本。

(二)面向旅游产品开发的供应商管理的特点相对于旅游产品开发的旅行社供应商管理而言,在以往供应商管理研究中,旅行社作为旅游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处于主动地位,而提供旅游产品其他组成要素诸如食、住、行、游、购、娱的供应商,相对而言处于被动的地位。旅行社对各旅游要素进行采购时,考虑最多的是价格因素,有时也会以质量、合作诚意等作为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标准,但是总体而言没有从战略角度管理旅游供应商。从与供应商合作的现状来看,当前旅行社与供应商之间仍然是一种较为松散的买卖关系,在利益上,很多时候双方处于对立面。当市场需求变化较大的时候,如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双方更加注意在每一次买卖过程中如何使自身获得的利益最大化,一味讨价还价,最终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产品的质量。与以往的供应商合作与管理不同,在面向旅游产品开发的旅行社供应商的管理行为中,存在以下特点:旅游产品开发不再是旅行社单方面的行为,供应商也不再是旅游产品各组成要素简单的提供者;供应商要介入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双方建立起联合开发的团队,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9];旅行社应当承担起协调各供应商关系的任务,注重供应商的发展;各供应商之间应制定共同发展的战略,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防止为追求各自的经济效益在利益分配方面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运用先进的技术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在此基础上,最终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五

目前,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兴起,在此背景下导致各企业之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也渐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则变得至关重要。

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义。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指的是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于供应链中有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形成的目的通常在于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水平,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交货、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2.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类型。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需要减少供应源的数量,相互的连接变得更专有,要求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杰出的合作伙伴。根据与制造商的密切程度,可以把合作伙伴分为两类:重要合作伙伴和次要合作伙伴。其中,重要合作伙伴是少而精的,是与制造商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次要合作伙伴是相对多的,与制造商关系不很密切的合作关系。

根据合作伙伴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和竞争实力,供应链分成不同的类型,以分类矩阵表示:第一象限为战略性合作伙伴、第二象限为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第三象限为普通合作伙伴和第四项象限竞争性(技术性)合作伙伴。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指标。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是否能够快速的扑捉到市场讯息、把握消费者需求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时,主要从增值率、竞争力和电子商务化水平三个指标来加以考虑,其中增值率是指合作伙伴在企业中的增值作用。竞争力是指某个合作伙伴与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设计能力、特殊工艺能力、柔性、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竞争力的区别。电子商务化水平主要指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业务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三项指标达到最好,那么企业所建立的必然是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三项指标都达到最弱,那么企业建立的必然是普通合作伙伴关系。在三项指标中则以电子商务化水平最为重要。

1.信息化程度。

供应链是由多个独立的企业构成,供应链作为一个虚拟的扩展型企业,它的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各节点企业相互依存。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取决于节点企业的协同行动,而信息及其有效传递是企业协同的基础,信息化程度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基础软硬件建设、计算机专业人员比例、信息共享集成能力。

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建设主要包括企业使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和硬件设施。比如:erp系统、crm系统、srm系统、cao系统、crppos系统和jit等等。企业使用上述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优化组织之间的结构,加速信息流动速度;可以有效地处理客户关系,控制库存,提高物流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等多方面的优势。专业的`计算机人员可以对运行的信息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对硬件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以提高信息系统的运作效率,节约成本。企业的信息共享集成能力对于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基于电子商务供应链下交易产生的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供应链中的企业能够做出迅速的分析和处理,将有用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给下游或者上游企业。

2.业务反应能力。

随着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消费者的自主意识在日益增强,期望值越来越高,并且客户的忠诚度却越来越低,背离风险逐渐增加。因此要求供应链能够快速的对于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反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业务反应能力就是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相互配合,以最快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与地点为消费者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

在进行业务反应能力分析时,主要从企业的硬件设施水平、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者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企业的硬件设施水平从运用条形码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动补货系统和快速反应集成的水平分析。通过实施条形码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以将edi系统同厂商和零售商现有的内部系统集成起来,可以有效地加快信息流的速度,并提高通讯数据的准确性,使合作伙伴之间顺利的进行信息沟通。自动补货系统可以实现保证销售商多次、重复订货要求,能够更快的、更频繁的运输重新订购的商品,以保证店铺不出现缺货。同时先进的自动补货系统还可以预测需求,通过对以往销售数据的检查制订未来需求计划和预测。快速反应集成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组织绩效评估系统和信息系统,将快速反应的前期步骤和公司的整体业务结合起来,支持供应链的整体战略。通过集成的信息技术,使零售商和消费品制造商密切合作,加快完成产品从设计、生产、补货、采购和销售的整个业务流程。

3.服务水平。

从企业客户对象来说,它选择自己的卖家时必然考虑种种因素,会详细考察选择企业的交易历史记录,企业的信誉,品牌的影响力等等。它还会要求供货方必须在准确的时间以最快捷的方式将准确数量的产品送到准确的地点,同时还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在使用过产品之后,企业还会要求供货方要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对自己已购产品提供维修和保养工作,对于产生问题的产品提供双方都满意的善后处理方案等等。服务水平主要包括企业的信誉和柔性。企业的信誉又包含历史交易记录、客户满意度和品牌美誉度三个方面。柔性包含产品柔性、交货柔性和数量柔性。

信誉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石,对于供应链的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可以增强供应链的生命力和供应链的活力。诚信也是增强供应链凝聚力的源泉,是一个企业和供应链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有信誉的供应链体系可以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不断赢得创业和发展的机遇,其信誉度就会不断提高。信誉良好的企业对于消费者肯定是最受欢迎的,在客户背离风险不断加大的今天,它无疑会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会给供应链节点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客户资源。产品柔性主要针对制造商等处于供应链中间环节的企业。由于市场环境多变,供求信息产品要求等各方面都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因此要求制造商具有很强的产品柔性、交货柔性和数量柔性,以满足由于市场变化而随时发生的产品、交货和数量方面的变化。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策略。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对所有节点企业的资源进行集成和协调,强调战略伙伴协同、信息资源集成、快速市场响应及为用户创造价值。但是在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时,为了达到战略协同、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的目的,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来建设自己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1.自建电子商务平台。

在电子商务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有很多企业先于其他企业而意识到了供应链建设的重要性,通过自己的力量在逐步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只是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这些企业比其他企业基础设施更加的完善,资金力量更加的强大,管理人员也有强烈的意愿,同时企业还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和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人才。有的企业有良好的内部信息基础设施、erp系统、流程和职责也相对明晰。但外部供应链资源的集成状况不佳,在相当程度上依然是传统的运作管理模式,而并没真正面向整个系统开展供应链管理。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应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来建设自己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2.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企业的管理者有足够前瞻的眼光去谋划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但是企业资金实力不够雄厚,企业规模不够庞大,这些因素制约着企业不足以去改善自己的基础设施。企业中使用的信息系统也比较落后,比较先进的erp系统、crm系统、srm系统、cao系统、edi技术、crppos系统和jit等都没有使用,并且企业内部也没有专业的人才去完成这些先进系统的建设。针对资金实力有限、规模不大的企业应采用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来建设自己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六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酒店实习就是一种实践教学,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绝对性的主体,因此,学生对于酒店实习的满意度应该是这一过程中首先考量到的问题。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当前社会背景下,服务产业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增长已经远远超出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数流向了第三产业中,包括酒店业、旅游服务业等。

通常情况下,旅游管理专业会组织实习活动作为实践教学,酒店实习满意度是一项针对学生的调查方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满意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留在岗位上继续任职,以及影响到学生对职业的全面认识。

本文主要基于旅游管理本科生酒店实习满意度低的现象,阐述了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酒店学习满意度的相关对策。

一、旅游管理本科生酒店实习满意度现状。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酒店实习往往是一种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学校通过与中介机构达成协议,由中介机构代为与酒店交涉,酒店向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并支付一定的薪酬。

在这种教学模式上,理论上是可以得到四方共赢,酒店为学校的实践教育通过了实践生产的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专业,接触社会的学习机会,而酒店需要支付的薪酬往往也比正是员工来的少,当实习达成协议后,中介机构也能够获得相关的费用。

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讲,酒店实习就是一种实践教学,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绝对性的主体,因此,学生对于酒店实习的满意度应该是这一过程中首先考量到的问题。

从许多调查研究报告中显示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经过酒店实习后,对于酒店满意度较低,留在酒店继续就业的比率较低,而选择酒店行外就业的现象十分普遍。

旅游管理本科生的行业内“低进入”和“高流失”成为众人皆知的规律。

二、旅游管理本科生酒店实习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分析。

导致旅游管理本科生行业外就业的原因很多,学者们从学生个人、世俗观念、高校、行业等方面归纳了众多影响因素。

本研究认为从源头上来看,学生在校期间酒店顶岗实习环节的满意度状况是造成行业外就业的罪魁祸首。

以下从酒店实习实践活动中参与的各方主体的不同角度,对于学生酒店实习满意度低做出原因分析。

(一)学校方面。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大上的,也是为学生着想的。

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致旅游管理本科生的酒店实习满意度差强人意。

有数据显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日后的择业,包括实习酒店内及酒店行业内就业。

许多学校将学生引导至酒店实习后,便完全对学生的实习生活与学习不管不顾,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心理指导和实践指导,过分依赖酒店的就业实习指导,实际上,许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畏惧心理,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学生会产生放弃的念头,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和抱怨,更加毫无工作满意度可言。

(二)酒店方面。

从酒店的层面来说,提供岗位给学校进行实习教学,主要原因是为了进一步的为酒店经营培养储备人才,同时还能够某种层面的减少人力成本。

由于酒店行业属于服务产业,工作服务性质含量较高,对于学历的要求并不高,所提供的薪资普遍不高,这也使得酒店行业的用工荒问题呈现常态化。

酒店人力资源部忙于招聘新员工,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整个酒店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酒店提供机会给即将毕业的本科生进行岗位实习,本是一件有利于酒店人才储备的事情,但由于许多酒店对于本科生的认识存在偏差,对于学生的管理经验不足,在管理上存在过于严厉或者过于宽松的现象出现,对于学生的工作述求往往也没有尽可能的满足,也没有耐心的去跟学生沟通和解释,反而是在各种推卸和踢皮球。

(三)学生方面。

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含有:其一是对实习工作的不重视,许多学生不喜欢酒店行业的工作,他们讲实习当作是一种生活体验,对实习本身的专业认识不够,其二是在实习过程中的消极表现十分严重,在真实生活实践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感到紧张和气馁,由于酒店和学校也没有及时的去沟通和安慰,学生得不到很好的心理和行为疏导,许多学生产生了消极的表现,实习过程中迟到早退,浑水摸鱼、逃避任务现象十分严重。

(四)中介方面。

中介作为学生、学校、酒店三方的中间桥梁,理所应当的起到良好的三方沟通作用,但现实中,许多中介在将学校的学生带入酒店实习后,便不再与酒店、学校以及学生产生沟通,中介的失职往往也是学生酒店实习满意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三、提升旅游管理本科生酒店实习满意度的对策。

(一)学校方面。

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做出的改进措施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第一,对于酒店的选择应该秉承着双向选择原则,学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能够在工作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会能力和专业素质水平。

因此,选择一个资质好的酒店至关重要,但同时,资质好的酒店对于学校的办学水平也有一定的选择。

基于此,学校在选择酒店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考虑学校自身的水平,向中介提出合理的要求,不能够完全依靠中介的推介去选择。

第二,应该做好学生实习前的鼓动教育和心理辅导。

大学生初入社会,难免会产生许多心理反应,他们在实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负面情绪,学校应该在学生酒店业顶岗实习之前,做好相关的動员工作,辅导员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单独谈话,特别是对于弱势学生,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

第三,实习中期,建立健全看望学生的'体制和日常的实习指导体制。

如可以采取导师制,每个教师负责一个酒店的同学,每周必须和每位同学交谈一次,可采取视频、电话、邮件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本周内的工作生活情况,便于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

第四,应该加强与酒店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帮助酒店去有效的管理学生,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

(二)酒店方面。

酒店应该为学生提供差异性的薪酬制度,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予以不同的激励性薪酬制度,刺激学生的实习热情。

与此同时,酒店还应该在实习过程中提供一定范围内的轮岗制度,让学生尽可能的多接触到酒店行业的各项工作,提升他们对于酒店工作的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寻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工作,继而能够产生最佳的实习体验,提升实习满意度。

除此之外,酒店还应该积极的面对学生提出的实习问题,要做好相应的响应,体现酒店对学生实习工作的重视性。

同时,对于学生实习的人员管理,酒店应该派专人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应该在学生产生工作问题的过程时,积极的出面解决,不仅要避免学生与客户之间起冲突,更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引导以及工作专业性的引导。

(三)学生方面。

从旅游管理本科生个人来讲,主要是思想上的重视及角色的转换及适应。

首先,在实习前,学生应充分认识实习工作的重要;其次,解各岗位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在心理上形成适当的预期;最后,在实习工作中,尽快适应从学生到实习生角色的转变,做好岗位要求的工作并与周围同事搞好关系,以乐观的态度积极对待实习生活。

(四)中介方面。

在实习期间,中介方应做好酒店、学校和实习生之间的协调工作中介方每周应深入酒店跟进学生动态,并和学生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七

国库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国库发展与改革的方向与必然趋势,在电子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国库业务与管理只有与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国库会计管理职能,拓展国库信息功能,实现国库统计信息的决策有用目标,提升国库在国家预算执行中的重要地位。以“3t”为核心的国库信息化系统框架的建立,是国库顺应信息化发展对传统国库业务流程及会计管理进行变革的重大举措,其本质是国库会计业务与电子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促进了传统国库向现代国库的转变。国库业务信息化不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引入国库工作,并与传统的国库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及账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更深刻的内容,国库信息化建设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以实现国库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依据国库业务发展目标,按信息管理原理与电子信息技术重组国库业务流程;国库信息的提供能及时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国库业务信息的传输空间范围进一步拓宽;国库信息数据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国库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电子信息技术在国库业务中的综合运用和对国库管理决策的支持,国库信息化是国库从内控理念、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与国库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相匹配的过程。国库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变革预算执行组织框架、规范国库业务流程、实现国库数据集成化处理,以完善国库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国库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下,国库内部控制不仅仅局限于业务操作的单个环节,而是将上升到国库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其内涵和目标得到进一步扩展。

二、信息化背景下国库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国库风险防控意识的增强以及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库已经形成一套层层布防、多位一体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与国库信息化带来的风险相比,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国库内部控制环境。

1.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内控意识是国库内部控制的基础性因素,是保证内控制度有效执行、国库人员自觉遵循的文化保障。但目前国库人员的内控意识仍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部分国库管理人员将内部控制简单理解为规章制度的汇总,认为开展内部控制就是制定各类规章制度,恰恰忽视了内部控制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机制。

2.人力资源瓶颈约束及绩效考核困境。由于国库业务及资金运行的特殊性,国库工作对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具有刚性需求,内部牵制不允许存在不合理兼岗,人员瓶颈比较突出,中心支库层面,由于人民银行机构设置限制,大部分中心支库普遍采用一机多库做法,同时经理市级和区级财政国库业务,虽然近年来不断补充人员力量,但相较其他专业部门仍处业务量饱和状态;县支库层面,人员老化、配备不足、学历水平低情况突出,个别甚至无法满足正常业务岗位需求。同时,目前约束过度和激励不足的问题在国库专业普遍存在,造成干的越多错的越多的不平等状态,影响了国库业务人员积极性的发挥。

(二)国库内部控制活动。

1.“制度规范”模式为基础的规范体系灵活性不足。国库会计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一直采取“制度规范”而不是准则规范的形式,对科目设置及使用、核算流程及方法、报表编制进行详细具体的规范。在实践中,这一模式却存在一个固有不足,即所有的会计事项都要在现有制度中进行规定,一旦会计环境发生变化,出现新的问题,某个方面的规定便不再适用,内控制度就会失效。在国库制度建设实践中,以“制度规范”模式为基础的规范体系弊端仍旧明显,制度滞后和制度真空问题客观存在,而要求制度建设随着各项基本业务和会计环境的变化随时更新不仅是不现实的,更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以静态的事后监控手段为主,难以实现动态及时监督。目前,对国库业务进行实地业务检查仍是国库内部控制体系中对业务过程进行监控的主要手段。这一手段是对一个时间段内所发生的业务进行抽查,这属于事后监督的范畴,对业务差错及问题的处理也是事后处置,缺乏对国库业务整体链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前预防性的监督检查,也不能做到业务处理流程的动态的实时的日常监控,降低了风险识别、风险提示和风险防范的效果。

3.监督控制手段落后,监督效率与业务信息化水平不匹配。随着各项国库业务系统的推广,国库业务处理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与此相对应的,国库监督检查还处于手工翻阅原始资料阶段,国库监管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库业务系统,进一步影响了监督控制作用的发挥。另外,随着国库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库业务系统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传统的监督控制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库监管的需要,更无法实现内部控制要求的监控作用。

(三)国库内部控制评价。

1.没有进行事项识别,国库风险揭示不足或揭示过度现象同时存在。事项是源于内部或外部的影响战略实施或目标实现的事故或时间。作为国库风险管理的一部分,认识、发现和了解各类内外部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引发的事项的类别非常重要。事项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所产生的影响效用也不尽相同。为避免忽略相关事项,需要把识别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和评估事项产生的影响区分开来,后者属于风险评估的范畴。目前的国库内部控制体系中,没有明确的事项识别过程和环节,而是直接对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风险揭示不足或过度同时存在。

2.风险评估简单,评估手段落后。国库内部控制及监督长期以来以内部风险监控为主要方面,因此通常将风险评估的重点用来防范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但是随着国库业务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国库关联业务系统建设,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既有自身存在的操作风险、管理风险等,也有外部关联系统及业务带来的风险。而且,由于服务对象需求的推动,国库创新业务种类不断增加,针对新业务的风险评估也尚未开展,这些都对国库风险管理提出更大的挑战。

三、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国库内部控制体系再造。

(一)国际主流内部控制理论及发展-coso理论。

随着组织治理结构的完善及信息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内部控制成为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1992年,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组织成立了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coso委员会,并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划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提出: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指出任何性质的组织,任何层级都存在各类风险。各类管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自身面临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2.将内部控制视作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不断优惠的过程。3.强调内部控制的过程与组织的经营管理过程高度统一、相互结合。4.明确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二)国库内部控制发展新趋势。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持续发展,信息化环境下国库内部控制应立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发展的趋势应是基于:。

1.内部控制贯穿于国库业务操作和管理的全过程,这一过程中所有的的参与者都是内部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根据业务岗位不同对相应内部控制环节的有效性负责。

2.内部控制真正发挥其作用,需要良好的国库内部控制环境,需要国库人员从根本上理解和接受内控思想,并转化成自觉的行为准则。

3.确保岗位设置、业务流程设计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才能做到既保证业务处理顺畅,又能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4.国库信息化建设的`全面铺开,为提高内部控制手段和水平、降低成本、提升内部控制有效程度奠定了基础。

5.国库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事后控制,而是贯穿于国库业务和管理活动各流程、各环节、全过程。

6.国库内控要强调风险意识,强化对国库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采取风险控制活动。

7.信息化环境下国库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一个信息运动的过程,通过信息互动引导国库资金、业务操作按照预定方向运行,实现组织目标。

8.国库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在一定成本约束下进行。

(三)国库内部控制体系再造。

1.通过国库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国库内控环境。国库文化具有较强的伴生性,是与国库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被全体国库人员认可接受并遵循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总称,也是国库文化、人员素质和制度体系的复合体。国库部门应高度重视国库文化建设,通过完善奖惩制度、加强业务培训等形式,引导国库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积极健康的国库内控环境。

2.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首先,对国库风险事项进行识别,对国库风险种类、特征以及影响进行专业识别,对风险事项收到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甄别判断。其次,科学开展国库风险评估,使国库主题能够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事项产生的影响。再次,进一步完善风险应对措施。风险应对是指国库制定风险防控措施的过程,其目的是降低国库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力的控制。

3.科学开展国库内部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为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国库开展风险管理而采取的相应政策和程序。国库内部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国库业务环节和流程,遍及各级次和各核算主体。控制活动与国库工作的各个岗位、各个流程、各个环节相结合,包括一系列不同的业务活动,例如授权、审核、检查、岗位制约等。

4.畅通国库内控信息的交流沟通。畅通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保证所有国库员工能够及时获取、传递、交换和反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在满足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前提下,满足总库、分支库、岗位和相关人员的信息需求,保证国库内外信息交流渠道畅通。畅通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既有利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国库内部控制建设,国库信息化也为内控信息交流沟通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

5.加强国库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控。监控是指国库内外部监督部门,对国库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合规性等进行日常监督,对内控体系进行持续改进的过程。国库内部控制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这要求国库部门不断的对内部控制的目标、政策、程序及制度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合规性。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八

1.质量以顾客的需要为开始,以顾客满意为结束。

2.软件需求是度量软件质量的基础。

3.建立顾客驱动型质量成为企业经营理念,要求企业从战略高度来看待质量问题。

4.质量要从顾客的角度来看——质量始于顾客的需要,终于顾客的理解。

5.质量不仅要反映在企业的产品上,而且要反映在企业的每一个行为上。

6.质量需要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应使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都感到满意。

7.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利润的最大化!

8.管理的最高目标是社会价值最大化。

10.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九

1.1采购和供应商关系的转变。

供应商跟采购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普通买卖变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外采购操作在跟供应商合作时,都是尽力去采用压低采购价格的手段,费尽心机让供应商妥协。而新型合作关系的建立,完善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得采购可以寻找到更多的供应商,并采用了分散单独治理的方法。在采购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在供应关系链上,双方可以共同分享库存的数据信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库存积压成本,很好地解决了产品质量和成本问题,最后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标。还有很多的企业跟供应商建立了技术合作组织,也有效地缩减了新产品的开发成本。

1.2采购的运作必须结合生产的订单需要。

在以前的模式中,采购运作的目标都是为了能够及时的补充库存,以防止库存出现空缺的情况。而在现在的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模式,就以生产的订单需要方式进行的,所以企业的订单需要在客户的需求订单后才产生的。而适合时期的生产订单驱动方案,使得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可以直接配送到制造部门,从而降低了采购部的库存积压和运作成本。

1.3采购管理的重点转移。

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重点转移。传统的采购活动最大的缺陷就是跟供应商没有进行良好的合作沟通,更缺少对客户需求做出及时积极反应的能力。因此,适时生产采购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对企业的采购管理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且企业必须大力改革,改变过去“为库存而采购”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柔性管理和市场反应能力,大力加强和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和合作,努力建立一个共同双赢的战略发展合作模式。在跟供应商信息沟通过程中,通过供应商的信息反馈,及时地做出必要的调整,同时也加大对供应商的培训力度,也要积极参与到供应商的新产品设计开发中,把握产品质量,在这些参与过程中,把事后把关转变为实时把控。

1.4在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有利于采购流程增值。

过去的采购管理模式,采购的完成往往需要几个不同部门协助才能完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这种管理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第一,采购的申报需要经过多个不同职能的部门的审核,工作效率低下;第二,由于各个部门之间本位主义的作用,使得信息不能够顺畅的流通,导致内耗的加大,最后也造成经营成本上升。而供应链管理的经营模式下,信息化技术日渐成熟,加快了管理审批流程的速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1.5库存管理方式也发生改变。

在过去的采购活动中,供求关系的作用使得采购跟供应商分离开来,企业采用单独的保持一些库存来解决需求变化带来的波动,并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高库存的`管理模式已经使得企业负担加剧,把企业推进被动的位置。而供应链管理下库存管理,从各个细节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2.1采购管理策略制定的关键要素。

采购方案考虑的关键因素就是价格,所以过去传统采购模式,就是采购人员通过不断地增加供应商数量,提供多方货源,让多个供应商之间相互形成竞争,从而降低采购材料的价格,最后赢得采购的价格优势。而在现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部门人员所面对考虑的问题,相比于原来情况要复杂得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比如质量、价格、能否及时交货等因素。而且在目前的交易市场中,同一类产品材料的价格涨跌或质量的优劣,都会严重地影响到采购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能否及时的交货,同样也对企业的采购方案的实施产生巨大冲击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客户能否及时的按时交付货物和对客户的要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都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总的来说,在新型供应链模式下,交货及时性和交货提前期是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重要指标。

2.2采购要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过去传统的采购管理早已经不适合日益更新的经济发展需要,所以企业采购必须跟供应商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企业采购管理和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1)在制定采购方案时要对各种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对有意向供应商可以先发出招标文件,等供应商接标后再进行初步的审核。

(3)要详细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评估,择优选用。

(4)与选择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5)和供应商共同提高经营利润。

(6)实施供应商的风险防范方案。

供应商的考核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在对供应商的考核指标务必要公正、科学、合理。此外,对供应商的考核指标中,不仅仅要重点考察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时期、价格等核心指标,同时也要注重其相互协调能力、开发能力等因素的评比。

2.3对库存管理要精细化。

库存管理在一个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和采购管理中占据着重大的作用,是价值链实现增值的关键一步。因此,科学合理的建立和改进库存管理模式,是企业实施采购策略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只有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实施科学有效库存管理,才可以跟供应商建立和谐优势的合作关系,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完成采购计划的制订,实现零库存管理。所谓零库存管理,就是在客户订单的作用下,从客户到生产,再到采购,最后返回到供应商这样一种逐级驱动的拉动式生产模式。零库存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库存量,还可以提高库存的运作周期。

3、结论。

总而言之,在采购中降低采购价格,从而获得稳定有利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也要密切跟进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沟通,能较快速的针对新产品设计做出反应,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能力。而对供应商而言,跟采购达成的战略合作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采购需求,改善生产的流程和质量,也获得较高的利润。所以采购管理策略的实施,可以让采购方和供应方实现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薛丽.应用战略采购优化化工采购成本管理[j].上海化工,(1).

[2]陈耀峰.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竞争优势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5).

[3]薛文情.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策略研究[j].机电技术,(6).

[4]许兴奋.运用战略采购优化采购成果管理[j].中国市场,(22).

[5]丁宣,洪跃,王俊杰.集中采购供应链稳定性研究[j].中国市场,2013(19).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十

经笔者研究分析,现阶段,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主要是供应链风险管理,随着制造企业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企业想得到更好的经济利润,就需尽快的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就必须加强对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管理控制,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工作,充分企业供应商队伍的稳定和可靠,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将从: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分析、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经笔者研究,部分制造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还具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外部环境限制,我国制造企业对于供应商管理还未形成一定制度,各项体系的构建缺乏完善,最终限制供应链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其次是制造企业协同意识不足,未能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且对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共享平台,无法将供应链与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整合在一起。综上,我们发现制造企业在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上明显力度不够,不能对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给予有效防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发展,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化道路造成不少障碍。

综上,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了促进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构建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采用适当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强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等,为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给予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构建供应商管。

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实际上是对供应商管理工作予以规范,提高供应商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综合评价模型,还必须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为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奠定重要条件。要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做好供应商评价选择工作是十分关键的,选择的好坏对采购物品的质量和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能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制造企业还必须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供应商管理工作给予充分重视,确保供应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总的来说,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与制造企业管理不当有直接联系,企业要想降低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就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做好沟通交流,建立有效,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以此促进供应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充分降低管理风险,使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制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增添一臂之力。

(二)采用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综上,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供应商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供应链风险。据此,要想降低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的出现,制造企业必须构建适应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制造企业经营特点及发展规划与其他企业不同,那么制造企业在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时必须对企业自身特点足够了解。在这里,笔者将以某大型超市为例,该超市实行的qr供应链管理体系,该体系是通过edi等信息技术来实现订货补货等经营信息的交换,该超市利用该体系大大缩短了交货送货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超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只有对企业自身特点充分了解,才能构建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他们必须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核心企业供应链体系,制造企业供应链的建立必要以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为核心,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建立一个范围相对较小的资源共享平台。实际上,核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不论是对于制造企业本身还是供应商本身,都具有一定益处。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核心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将欺诈等不良行为的出现。另外,对于供应商而言,供应链体系的建立能让制造企业与其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其业务的拓展,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不过,核心供应链的建立对于企业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它必要以严谨的科学技术为主,以防共享的资源被违法利用。事实上,制造企业在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上完全可以选择由第三方服务公司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的asp模式,该模式充分应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拓展供应链范围,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信息平台日常维护开销,同时也能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及时变更供应伙伴。

(三)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基础是供应链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也离不开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因此,如何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成为制造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部分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基础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些许进展,他们将信息技术引用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海尔集团,在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选择的`mysap供应链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了物料管理、制造计划、销售与订单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等多个信息模块,该系统实施后,海尔集团逐渐完成了信息同步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与准确性。海尔集团的成功为其他制造企业也带来了发展契机,部分制造企业开始复制海尔集团的成功之路,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了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效率,也大大缩短了工作流程。上述,笔者提到制造企业可以通过asp模式来开展供应链管理工作,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链管理风险,还要对自身企业准确定位,充分挖掘自身优点,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制造企业应注意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努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四)对供应链管理体。

制进行长远合理的规划。

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离不开供应链管理体制的建立,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为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以龙岩卷烟厂为例,改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有效构建了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实施长远合理规划,从而达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目的。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制造企业上下的共同参与,制造企业要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对供应链风险加强管理,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大大减少采购成本,实现了制造企业的长效发展。此外,制造企业还必须大量吸纳人才,并对在职人员实施相关培训,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为供应链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发现不少问题,为了改善管理现状,制造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握住发展机遇,充分提升制造企业自身竞争力,对供应链管理体制进行合理规划,为制造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制造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供应商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管理力度,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良好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创造基础。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十一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在尼日利亚承建的kda(卡诺k、杜赛d、阿扎瑞a)输电线路总承包工程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了业主的竣工验收,同年5月18日签署临时移交证书,20xx年3月16日业主签署最终移交证书。

kda在整个工程建设期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工程验收、测试、通电合闸一次成功,工程进度按承诺工期完成,工程质量和组织管理获得业主好评;工程进度款、变更索赔款和竣工付款及时收回。

回想这几年工程实施的经历,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国际工程在国外现场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又相当特殊,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圆满完成。下面,结合工程实际谈谈对国际总承包项目现场管理的认识和体会。

一、国际工程现场的特殊环境。

(一)艰难的工作环境。

中国企业在国外实施项目面临的困难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技术标准接轨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尼日利亚是英联邦国家,合同技术规范是bs体系下的国际标准并聘请欧洲咨询管理项目;业主咨询强调遵循合同技术规范,任何不符合之处均要单独报批,如果采用中国标准则必须提交相关的英文版中国规范并解释与bs的差异。

第二,kda工程是中国电力在尼日利亚的第一个项目,当地电力领域以前是西门子、abb、日本丸红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天下。由于对中国公司不了解,业主、咨询的不信任态度延长了设计审批的磨合过程。

第三,尼日利亚本身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素质差、官员办事效率低,由于外部条件的可控性差,工作目标往往无法按预定计划实现,加大了工作难度。

第四,项目部在现场面临大量的管理工作。如:基地建设、当地雇员招聘、管理制度完善、安全措施制定、建立内外沟通协调程序、进度和质量计划调整、勘设,采购/施工的组织实施、签证准证、车辆和物资购买、工程保险。许多工作存在着大量的不可控因素,必须不断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和优选,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艰苦的生活环境。

非洲地区的生活环境较差:天气燥热、沙尘弥漫、蚊虫肆虐、水电缺乏、物品短缺,疟疾、霍乱和伤寒等流行病横行,再加上交通事故高发、部族宗教冲突频繁以及抢劫绑架等因素,直接影响国外人员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三)脆弱的心理环境。

国外现场与公司总部相距遥远且当地通讯不畅,燥热的天气、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长期远离亲人的痛苦会使人烦躁不安,中非文化差异较大,使中国人难以与一般的当地人建立互信和谐关系;当地治安恶化、绑架事件频发,易引起焦虑和不安。出国人员的工作生活联系紧密,缺少缓冲环节,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二、国外现场管理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面对国外工程现场的特殊环境,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主要应做好如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生活工作平台。

在国外做工程必须先建立生活平台,解决好住、食、行和安全保障等问题,才能确保工程各项工作的正常展开。首先要建立生活基地,制定基地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做好水、电、食品、空调、电视、车辆、通讯、医疗、娱乐和安全保障工作;要尽快与大使馆、当地政府、警察、移民、税务、审计等机构建立联系以便必要时寻求帮助。工作平台是在筹建项目基地时随生活平台一同建立起来的。主要包括: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建立办公、财务、例会、信息、文件等各项制度,明确工作分工和流程。

(二)加强沟通协调。

国际工程现场项目部直接面对业主、咨询,直接负责采购和施工的组织实施,又远离国内总部,沟通协调非常重要。在项目初始阶段,项目经理就必须对沟通进行系统的`策划,制定有效协调程序。

一是项目初期针对圈定的项目范围列出与项目有关的所有机构和干系人,根据干系人的层次和特点对沟通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确定沟通的方式和策略。

二是明确业主、咨询工程师和承包商三方的工作范围和责任,确定技术审批、变更、索赔、制造检验、试验、船运、进度质量审查、竣工验收、付款批准等重大问题的处理程序,建立代表人的通讯簿和联系制度。此外,还需定期举行季度会、月会、周会及专题会议讨论解决业主、咨询和承包商共同关心的问题。

三是项目部对于分包商特别是施工分包商的沟通主要通过协调会、工程联系单、通知单、报表、会议纪要和检查记录等方式进行。

四是项目部与总部的沟通主要通过邮件、电话和传真进行,重大问题通过专题报告请示和协商。

五是项目部内部的沟通主要采用工作例会、专题协调会、技术讨论会和内部交流等方式。

上述沟通过程所形成的所有文件,包括致函、报批文件、会议纪要、进度报告、往来邮件和内部传递文件等都必须按文件管理规定进行编目、登记并存档。

(三)做好工程组织实施。

一是组织好勘测设计、沿线清障、基础试验、清关运输、施工管理;二是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做好合同管理和进度、质量、费用及风险的控制;三是与业主咨询配合做好文件报批、付款催收、过程检查、竣工验收、移交。上述工作最关键的环节是技术审批、清关运输、施工管理和付款催收四个环节。

工程技术审批是影响国际总包项目进度和费用的主要制约因素,标准和设计习惯等差异因素往往造成沟通困难、审批过程延长、图纸和技术文件反复修改,致使工程进度延误、设计资源过度投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转变观念,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对需要沟通的技术问题要事前吃透。项目部做好与业主咨询沟通协调的组织工作,缩短磨合过程、尽快达成共识。

在清关运输方面,由于设备材料发运工作在国外受准入制度、单据确认、港口规定、业主关系和清关公司信义等因素影响较大,必须事先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好全方位各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设备材料到港后能够及时、顺利、无损地清关并运到现场。

对于epc总承包项目,施工环节对工程的成败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总承包商在施工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控制手段,工程执行和进度质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制约。作为总承包商,应密切关注施工进程,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包方的作用。

付款催收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商务工作,由于当地政府机关部门众多且办事效率低下,签字审批手续异常繁杂,文件不能妥善保管、递交文件丢失现象时有发生,这都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因此,商务人员一定要做到耳勤、嘴勤、腿勤,对审批和付款程序了如指掌并对各个环节逐一进行跟踪,才能确保付款工作顺利进行。

(四)寻求公司最大支持由于现场距离总部遥远,通讯不畅等原因往往影响国外现场与国内的沟通效果。现场项目部应设法利用电话、邮件、月报、通报、分析报告和实施计划等方式,在第一时间内将现场的真实情况和迫切要求直接传递到总部相关的办事机构并反复追踪,最大限度地寻求公司总部的支持和帮助。

国内总部需要将对工程现场的支撑工作进行经常性的规划和梳理,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人员,以免因职责不明造成拖延误事。

(五)管理好当地雇员。

国际工程需要逐步推行本地化才有可能长期坚持并提高效率。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对当地雇员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当注意以下环节:

一是当地雇员必需由可靠的人员进行担保并经过至少三个月试用后方可签订正式合同。司机要有正式的驾驶证和三年以上的驾龄并经过考察后方可试用。

二是当地雇员的工作内容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工资标准符合尼日利亚的有关法律并参考当地中国公司的惯例,如包括基本工资、交通费、相应的补助费(如加班费)、节假日及税费等。由于尼日利亚的各种节日比较多,需在合同中明确哪些假日是公共休假日。如:一般性的穆斯林假日不允许基督徒休假,门卫不安排统一休假日。

三是当地雇员的日常管理由后勤经理负责,包括工作任务安排、车辆调配和日常性的检查和督导。在当地重要节日(国庆、新年和古尔邦节等)应根据考核给雇员发奖金。

管理人员要尊重当地雇员的宗教和习惯,注意文化和风俗的差异性,避免出现管理秩序的混乱。

四是项目部应为聘用的当地雇员制作id卡,并给正式签订合同的人员制作统一的工作服。

五是解聘当地雇员需提前一个月通知本人,并先收回工作服和id卡,然后再结算工资。如果雇员自行离岗,需找担保人协商处理并收回项目部配发的公用物品。

(六)确保团队稳定。

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项目团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队是项目顺利执行的可靠保证。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经理是核心。

项目经理的性格、思想境界、工作目标、管理理念和办事作风等因素对团队的影响起关键作用,直接关系到项目团队“品格”的形成。项目经理要在工程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备坚毅果敢的性格、统揽全局的意识、海纳百川的胸怀、清晰顺畅的思路和乐观豁达的态度,才能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带出一支生力军。

2核心成员做表率。

项目团队人员一般由公司本部员工、临时聘用员工和当地雇员所组成,所谓核心人员是指项目部各主要部门的主管和骨干人员,这些人员绝大多数由公司本部直接派遣,其素质和作风对团队的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岗位的核心人员必须坚定信念,勇于克服困难,加强团结协作,当好项目经理助手,为团队稳定和谐做出表率。

3以德为先聘能人。

在招聘人员时既要考查能力、更要看中品质,要把是否愿意去非洲长期工作,是否愿意在项目中锻炼提高,是否愿意从最基本的工作干起,是否愿意融入团队和公司文化作为选定人员的重要因素。

4薪酬绩效应重视。

要确保团队人员的稳定,薪酬问题不容忽视。出国补助需要与同一地区中国公司的标准相适应,还需根据对项目的作用、在国外的年限以及汇率变化等因素对不同人员的出国补助区别对待。另外,在奖金分配上应加大项目经理的考核权限,真正做到个人收入与绩效个挂钩,按劳、按贡献分配。

5信任激励最关键。

项目团队成员来自四面八方,个人经历和特点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希望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才干,获得理解和尊重。要想使团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项目经理首先要做到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和充分放权。在工作中,项目经理要注意发现和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对于在各个阶段为项目做出贡献的人员,项目部要及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激励,鼓舞士气。

6和谐环境是保障。

在国外创建一个和谐工作生活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对稳定项目团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坚持以人为管理原则让团队成员都能感受到理解、尊重和信任;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使工作衔接、信息通达,使团队成为有机的整体;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促进团队成员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充实提高;建立针对所在国安全状况和工程特点的各项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人身安全;安排有序的作息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保持团队成员身心健康和工作激情。

在国际工程总承包建设过程中,现场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认识其特性和难点并在项目策划和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高度关注和及时应对,我们就会顺利地闯过一个个暗礁险滩,最终驶向成功的彼岸。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十二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女|25岁(198*年11月1日)。

居住地:上海。

电话:139xxxxxxxx(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5个月]。

公司:xx半导体有限公司。

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学历:本科。

专业:物理学。

学校:上海师范大学。

自我评价。

扎实的理科背景,学习能力强,具有钻研精神,在校期间多次获得甲等奖学金,在国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几篇,发表发明专利一项;英语以及计算机水平良好,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强,勇于接受各类挑战;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主动,有一颗追求上进的心,抗压力强、处事有弹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善于人际交流,考虑问题全面,成熟。

求职意向。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部门主管。

工作经验。

5月—至今:xx半导体有限公司[1年5个月]。

所属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1.带领10人团队开展来料检验、质量问题处理等日常供应商质量管理工作;2.负责生产线工艺质量问题和金属材料质量问题的协调处理;3.负责工艺改进、材料国产化、新材料替代等质量改进项目的策划、开展、推进和总结等工作,降低产品成本;4.负责供应商技术质量指导,帮助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5.参与公司年度质量体系内审工作。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十三

本文通过对我院越南太平二期项目执行阶段质量控制工作的总结,同时结合国内外电力工程总包项目管理中供应商设备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对供应商设备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进行详细的论述,并对我院海外总包项目的供应商质量控制模式提出了改善方案,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海外市场业务对项目质量管理的要求。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院在越南总包项目的陆续执行,包括永昂一期、沿海一期、太平二期及永新一期,供应商设备质量的控制对项目执行成败的影响越来越凸显。而另一方面,随着“走出去”的形势越来越迫切,我院将会承接越来越多的海外项目,给我院的项目执行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海外项目一般标准要求高,例如本人执行的越南太平项目,要求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完全执行g7标准,其要求与国内核电项目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对国内常规项目来说,同样的设备质量问题发生时,则需要更长的解决周期、更高的人力及物力成本。而且因为合同中对工期及质量的索赔条款苛刻,问题发生时,需要总包方不惜一切代价解决。

同时,随着上述总包项目的执行,我院项目管理人员也在不断学习、理解、总结海外总包项目的执行模式。在总包项目中,无论是ep项目还是epc项目,设备金额在项目总金额中占很大比重,因此供应商的设备质量对我院总包工程的质量水平有很大影响。因此,有效控制总包项目采购与外包设备质量风险,可以避免因供方质量问题造成较大成本损失,避免因供方质量问题造成对我院工程质量声誉的影响,进而避免影响我院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及开拓。

设备采购与外包的质量控制执行阶段由项目主合同签订后,采购专业接收主合同开始,至设备无故障运行为止,此执行阶段工作目前主要由采购专业完成。主要划分为4个环节。

(1)质量策划:

依据合同质量要求、设备等级、以往项目质量问题等信息制定项目的整体质量控制方案。接收到项目主合同后,采购专业消化主合同并摘录其中所有与质量相关的要求并按照信息类型进行逐层分类,如质量通用要求、文件提交要求、各个设备对应的质量要求、标准及规范要求、油漆包装要求等。

同时需进行潜在质量风险点识别。如越南永昂项目的油漆与包装问题、越南沿海项目的缺件问题,已列为太平二期项目的潜在风险点,以便在质量要求审定阶段确定供应商对潜在质量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并在过程控制阶段执行现场监造等方式以求尽量避免类似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清晰统一的规范性文件模板,如为保证越南太平项目的顺利执行先后编制了制造试验与检验计划模板、原产地检验通知模板、供应商质保书、检验放行通知单等。

(2)质量要求审定:

该阶段的重点是保证合同质量要求信息清晰全面传递给供方且确保供方质量控制文件满足合同质量要求。时间点由设备采购签订合同开始,到对应的合同供方开始生产前,工作内容主要有确保设备的招标文件/技术协议中不仅包括设备的参数要求,还应涵盖制造技术条件、质量要求等,并且确保这些内容贯彻到供应商的质量文件中去。对于重要设备,会到工厂召开预检会,进行面对面的讲解与沟通。如太平项目执行期间本人多次与三大风机与高温高压管道供应商召开预检会,使供应商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合同要求。

合同中的部分质量要求或条款与供应商的实际能力、技术规范等存在差异,需要对该部分技术差异进行澄清。这种差异在总包项目中还是较多的,即要本着尊重合同、对业主负责,同时还要在了解供应商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项目执行团队及供方共同努力最终解决这些差异,使业主、供方达成共识,为项目的后续执行扫清技术障碍。

(3)过程控制:

该环节主要通过对制造过程实施现场监造,以保证经审核过的质量要求贯彻到设备制造与检验的整个过程。要做到有依据、有条理的执行现场监造,检验人员需对将设备及检验要求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供应商提交的质量文件,该环节能否顺利执行,对设备质量是否合格起到关键性作用。而此环节,恰巧是我院海外项目执行过程的薄弱环节,将在后面的章节里进行详述。

(4)检验放行及问题处置:

对于在监造过程中发现的供方质量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处理周期,可以选择现场返修并复检、监造完成后供应商进行返修并发送复检报告及照片报告给业主确认、下次现场监造过程中复检等方式。另外对于后续总包项目的执行,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将作为项目质量策划阶段潜在质量风险点识别的输入并通过后续的应对措施以期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检验放行及问题处置阶段是实现对供应商质量控制环节闭环管理的关键阶段。由于产品的发货与项目款项的结算存在联系,而产品顺利发货的前提之一是质量符合合同要求,因此通过该阶段的控制确保产品符合合同要求顺利发货进而协助公司得到相关款项;另外通过对质量工作的总结使后续的工作得到改进与完善,不断提高公司的质量控制能力。

3.质量控制环节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我院现行项目组织管理模式下,项目部只设置了负责内部质量体系控制的qa岗位,但并无管理供应商质量的专责。因此监造工作一般依附于采购团队之下,由采购专业外委给监理公司进行,并且由采购人员统筹协调供应商自检、监理公司监造以及业主的点检。

在越南太平二期项目执行初期,把驻场监造的服务外委给了国内某家监理公司,但是随着项目的进展,发现该公司所派监理师存在诸多问题:不懂英文,对该项目业主已经审批通过的英文文档无法确切的解读;未接受过正规的质量管理及检验试验的`教育,在监造过程中一般不遵守严格的流程,难以发现供应商设备制造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了解国内通常执行的国标,不熟悉国际标准,因此无法在监造过程中检验国际标准是否得到贯彻执行。由于以上几种原因,虽然花费了成本,派驻了监理,但实际上无法起到真正的质量管控作用。在已有的监理公司无法满足项目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项目部又与某国际监理公司签约,对重要设备及重要检验点进行双重审核,以弥补本土监理公司技术上的不足。虽然最终解决了问题,但是对项目的顺利执行有一定的影响。而通过研究比较发现,一般情况下,国际电力工程总包项目中,都有独立的质量保证部门和采购部门,供应商质量管理团队连同其职责都会一起纳入质量保证部,与采购部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这样,才能体现质保部的独立性,不受费用和进度的压力,使质量管理更纯粹。即便是与采购为同一个部门,也需有质量专责,负责供应商质保监督及计划管理、质量控制组织等。最好能设置项目qa/qc部,负责项目质量控制,同时监督分包商制定质量经理和qc工程师,以规范实施项目质量控制。

4.思考与总结。

通过对越太平项目设执行阶段质量控制模式的梳理与反思,本人认为供应商设备质量管理应该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主旨,力求做到对设备质量的有效控制并随着项目的进展对操作层面进行改进与完善。质量控制的四个环节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可能导致发生严重的问题。质量策划阶段需要对质量控制框架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合同要求制定适合该项目的整体实施方案;质量要求审定是保证质量策划的结果能有效落实到各个供应商的制造检验过程的保障;过程控制是验证供应商产品是否满足合同要求的有效手段;检验放行及问题处置则是实现对供应商质量控制环节闭环管理的关键阶段。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十四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在尼日利亚承建的kda(卡诺k、杜赛d、阿扎瑞a)输电线路总承包工程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了业主的竣工验收,同年5月18日签署临时移交证书,20xx年3月16日业主签署最终移交证书。

kda在整个工程建设期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工程验收、测试、通电合闸一次成功,工程进度按承诺工期完成,工程质量和组织管理获得业主好评;工程进度款、变更索赔款和竣工付款及时收回。

回想这几年工程实施的经历,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国际工程在国外现场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又相当特殊,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圆满完成。下面,结合工程实际谈谈对国际总承包项目现场管理的认识和体会。

一、国际工程现场的特殊环境。

(一)艰难的工作环境。

中国企业在国外实施项目面临的困难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技术标准接轨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尼日利亚是英联邦国家,合同技术规范是bs体系下的国际标准并聘请欧洲咨询管理项目;业主咨询强调遵循合同技术规范,任何不符合之处均要单独报批,如果采用中国标准则必须提交相关的英文版中国规范并解释与bs的差异。

第二,kda工程是中国电力在尼日利亚的第一个项目,当地电力领域以前是西门子、abb、日本丸红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天下。由于对中国公司不了解,业主、咨询的不信任态度延长了设计审批的磨合过程。

第三,尼日利亚本身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素质差、官员办事效率低,由于外部条件的可控性差,工作目标往往无法按预定计划实现,加大了工作难度。

第四,项目部在现场面临大量的管理工作。如:基地建设、当地雇员招聘、管理制度完善、安全措施制定、建立内外沟通协调程序、进度和质量计划调整、勘设,采购/施工的组织实施、签证准证、车辆和物资购买、工程保险。许多工作存在着大量的不可控因素,必须不断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和优选,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艰苦的生活环境。

非洲地区的生活环境较差:天气燥热、沙尘弥漫、蚊虫肆虐、水电缺乏、物品短缺,疟疾、霍乱和伤寒等流行病横行,再加上交通事故高发、部族宗教冲突频繁以及抢劫绑架等因素,直接影响国外人员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三)脆弱的心理环境。

国外现场与公司总部相距遥远且当地通讯不畅,燥热的天气、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长期远离亲人的痛苦会使人烦躁不安,中非文化差异较大,使中国人难以与一般的当地人建立互信和谐关系;当地治安恶化、绑架事件频发,易引起焦虑和不安。出国人员的工作生活联系紧密,缺少缓冲环节,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二、国外现场管理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面对国外工程现场的特殊环境,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主要应做好如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生活工作平台。

在国外做工程必须先建立生活平台,解决好住、食、行和安全保障等问题,才能确保工程各项工作的正常展开。首先要建立生活基地,制定基地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做好水、电、食品、空调、电视、车辆、通讯、医疗、娱乐和安全保障工作;要尽快与大使馆、当地政府、警察、移民、税务、审计等机构建立联系以便必要时寻求帮助。工作平台是在筹建项目基地时随生活平台一同建立起来的。主要包括: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建立办公、财务、例会、信息、文件等各项制度,明确工作分工和流程。

(二)加强沟通协调。

国际工程现场项目部直接面对业主、咨询,直接负责采购和施工的组织实施,又远离国内总部,沟通协调非常重要。在项目初始阶段,项目经理就必须对沟通进行系统的`策划,制定有效协调程序。

一是项目初期针对圈定的项目范围列出与项目有关的所有机构和干系人,根据干系人的层次和特点对沟通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确定沟通的方式和策略。

二是明确业主、咨询工程师和承包商三方的工作范围和责任,确定技术审批、变更、索赔、制造检验、试验、船运、进度质量审查、竣工验收、付款批准等重大问题的处理程序,建立代表人的通讯簿和联系制度。此外,还需定期举行季度会、月会、周会及专题会议讨论解决业主、咨询和承包商共同关心的问题。

三是项目部对于分包商特别是施工分包商的沟通主要通过协调会、工程联系单、通知单、报表、会议纪要和检查记录等方式进行。

四是项目部与总部的沟通主要通过邮件、电话和传真进行,重大问题通过专题报告请示和协商。

五是项目部内部的沟通主要采用工作例会、专题协调会、技术讨论会和内部交流等方式。

上述沟通过程所形成的所有文件,包括致函、报批文件、会议纪要、进度报告、往来邮件和内部传递文件等都必须按文件管理规定进行编目、登记并存档。

(三)做好工程组织实施。

一是组织好勘测设计、沿线清障、基础试验、清关运输、施工管理;二是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做好合同管理和进度、质量、费用及风险的控制;三是与业主咨询配合做好文件报批、付款催收、过程检查、竣工验收、移交。上述工作最关键的环节是技术审批、清关运输、施工管理和付款催收四个环节。

工程技术审批是影响国际总包项目进度和费用的主要制约因素,标准和设计习惯等差异因素往往造成沟通困难、审批过程延长、图纸和技术文件反复修改,致使工程进度延误、设计资源过度投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转变观念,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对需要沟通的技术问题要事前吃透。项目部做好与业主咨询沟通协调的组织工作,缩短磨合过程、尽快达成共识。

在清关运输方面,由于设备材料发运工作在国外受准入制度、单据确认、港口规定、业主关系和清关公司信义等因素影响较大,必须事先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好全方位各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设备材料到港后能够及时、顺利、无损地清关并运到现场。

对于epc总承包项目,施工环节对工程的成败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总承包商在施工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控制手段,工程执行和进度质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制约。作为总承包商,应密切关注施工进程,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包方的作用。

付款催收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商务工作,由于当地政府机关部门众多且办事效率低下,签字审批手续异常繁杂,文件不能妥善保管、递交文件丢失现象时有发生,这都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因此,商务人员一定要做到耳勤、嘴勤、腿勤,对审批和付款程序了如指掌并对各个环节逐一进行跟踪,才能确保付款工作顺利进行。

(四)寻求公司最大支持由于现场距离总部遥远,通讯不畅等原因往往影响国外现场与国内的沟通效果。现场项目部应设法利用电话、邮件、月报、通报、分析报告和实施计划等方式,在第一时间内将现场的真实情况和迫切要求直接传递到总部相关的办事机构并反复追踪,最大限度地寻求公司总部的支持和帮助。

国内总部需要将对工程现场的支撑工作进行经常性的规划和梳理,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人员,以免因职责不明造成拖延误事。

(五)管理好当地雇员。

国际工程需要逐步推行本地化才有可能长期坚持并提高效率。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对当地雇员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当注意以下环节:

一是当地雇员必需由可靠的人员进行担保并经过至少三个月试用后方可签订正式合同。司机要有正式的驾驶证和三年以上的驾龄并经过考察后方可试用。

二是当地雇员的工作内容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工资标准符合尼日利亚的有关法律并参考当地中国公司的惯例,如包括基本工资、交通费、相应的补助费(如加班费)、节假日及税费等。由于尼日利亚的各种节日比较多,需在合同中明确哪些假日是公共休假日。如:一般性的穆斯林假日不允许基督徒休假,门卫不安排统一休假日。

三是当地雇员的日常管理由后勤经理负责,包括工作任务安排、车辆调配和日常性的检查和督导。在当地重要节日(国庆、新年和古尔邦节等)应根据考核给雇员发奖金。

管理人员要尊重当地雇员的宗教和习惯,注意文化和风俗的差异性,避免出现管理秩序的混乱。

四是项目部应为聘用的当地雇员制作id卡,并给正式签订合同的人员制作统一的工作服。

五是解聘当地雇员需提前一个月通知本人,并先收回工作服和id卡,然后再结算工资。如果雇员自行离岗,需找担保人协商处理并收回项目部配发的公用物品。

(六)确保团队稳定。

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项目团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队是项目顺利执行的可靠保证。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经理是核心。

项目经理的性格、思想境界、工作目标、管理理念和办事作风等因素对团队的影响起关键作用,直接关系到项目团队“品格”的形成。项目经理要在工程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备坚毅果敢的性格、统揽全局的意识、海纳百川的胸怀、清晰顺畅的思路和乐观豁达的态度,才能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带出一支生力军。

2核心成员做表率。

项目团队人员一般由公司本部员工、临时聘用员工和当地雇员所组成,所谓核心人员是指项目部各主要部门的主管和骨干人员,这些人员绝大多数由公司本部直接派遣,其素质和作风对团队的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岗位的核心人员必须坚定信念,勇于克服困难,加强团结协作,当好项目经理助手,为团队稳定和谐做出表率。

3以德为先聘能人。

在招聘人员时既要考查能力、更要看中品质,要把是否愿意去非洲长期工作,是否愿意在项目中锻炼提高,是否愿意从最基本的工作干起,是否愿意融入团队和公司文化作为选定人员的重要因素。

4薪酬绩效应重视。

要确保团队人员的稳定,薪酬问题不容忽视。出国补助需要与同一地区中国公司的标准相适应,还需根据对项目的作用、在国外的年限以及汇率变化等因素对不同人员的出国补助区别对待。另外,在奖金分配上应加大项目经理的考核权限,真正做到个人收入与绩效个挂钩,按劳、按贡献分配。

5信任激励最关键。

项目团队成员来自四面八方,个人经历和特点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希望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才干,获得理解和尊重。要想使团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项目经理首先要做到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和充分放权。在工作中,项目经理要注意发现和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对于在各个阶段为项目做出贡献的人员,项目部要及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激励,鼓舞士气。

6和谐环境是保障。

在国外创建一个和谐工作生活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对稳定项目团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坚持以人为管理原则让团队成员都能感受到理解、尊重和信任;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使工作衔接、信息通达,使团队成为有机的整体;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促进团队成员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充实提高;建立针对所在国安全状况和工程特点的各项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人身安全;安排有序的作息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保持团队成员身心健康和工作激情。

在国际工程总承包建设过程中,现场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认识其特性和难点并在项目策划和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高度关注和及时应对,我们就会顺利地闯过一个个暗礁险滩,最终驶向成功的彼岸。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十五

随着国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旅游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对于旅游企业而言,要在行业高速发展的上升期扩大公司规模、抢占市场必须全面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强公司资金管理并有效防范资金风险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旅游企业资金管理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预算、监控、制度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旅游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预算管理有待加强。

企业资金管理是对资本筹集、调度、结算、运作等内容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的体系。从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角度来看,旅游企业在融资、投资、生产、盈利等过程中资金的合理运转首先要求企业具备专业的预算管理能力。预算管理对公司的全年资金分配规划有重要限制作用。资金预算管理的专业性同时对应着企业管理的高管理成本投入,因此部分企业会因为资金运转紧张而精简管理成本,进而取消掉预算管理。在当前旅游行业,企业集团之间的吞并以及内部调整较为普遍,在该背景下资本运营的专业性与有序性遭到破坏,资金调配不合理等问题较为普遍。

(二)资金管理和监控力度不够。

公司在生产运营中对资本运转缺乏实时有效的监控是旅游行业资金管理中另一突出问题。一旦资金监管不到位,极易导致公司内部资金调控失调或分散占用等严重问题。当前旅游行业的热潮吸引许多大集团公司的加入,以规模较大的企业为例,总公司与下属公司之间的业务运营中常见的问题是总部对子公司或分部门的资金缺乏直接有效管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快速灵活地发挥总部与子公司直接的协同配合优势。缺乏全面有效的资本监管,极易出现员工利用职权窃取企业资产,或利用财务管理漏洞严重威胁企业经济安全。

(三)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资金管理体制问题的具体体现有:首先是资本运转紧张,旅游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资本利用率明显低于行业水平。资金的集中管理需求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分散性矛盾导致资金预算计划难以实际落实,资金运转效率低下且闲置资金多于预算量。其次是财务资金管理体系结构过于落后,无法适应快节奏的企业业务需求,且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观念较差。旅游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的盲目性直接反映了资本管理的落后性无法对企业的资本操作起到应有的监督性和风险防控作用。

(一)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

预算机制是从企业运营现状出发,以其长期发展规划为指导,并以行业风险防控为依据对企业现有资本进行合理分配的科学机制。完善企业资金预算机制有助于促进企业业务活动的有序性和计划性,加强预算管理需要结合收支状况与成本现状对预算机制进行有效设计与完善。旅游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的完善需要全面考虑旅游产业的行业特性以及现代化企业运营的先进考核机制,把旅游企业运营中的成本投入以及经营收入全面包含在资金预算管理体系,以专业性的预算计划作为公司运转过程中资本调配的重要指导。从预算编制、审批、监督三大角度全面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二)强化资金管理和监控力度。

资金监督力度的加强要求旅游企业建立完善资金监控体系,首先要求大集团公司落实财务监管。总部要对子公司进行财务人员派驻,对其经营活动中资本运作进行参与性监督,还应全面深入接触子公司的财务现状,总部通过派驻人员保证全面真实地获取子公司的财务信息,为旅游企业对生产运营资本的宏观调控做必要准备,有助于完善资本管理并降低资本风险。强化监控力度的重要实施方式是建立集团化监督体系,对旅游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全方位远程实时监控,有效调控子公司的资金占有权,杜绝资金的滥用、转移等问题。资金管理监督的核心体现在安全性和收益性两大方面。资本的集团化监控体系在资金调控与风险防范两大方面表现突出,监控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有助于资本调控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调整,达到运营收入的最大化。另外集团化资金监管要求企业从部门体系结构出发,建立统一的资金调度监管机制,使各部门之间的'资本流动公开化,便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监管,在资本风险防控的同时促进资本调控的合理性。

(三)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健全资金管理制度首先要求强化管理意识,旅游企业应立足于旅游产业特征从公司内部管理现状出发,首先对各部门在业务中的资金流动环节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经办员的财务操作要杜绝专权和多权,全面完善资金管理中的责任落实机制。另外资金交易的前后期操作需进一步规范化,保证交易行为的正式性并完善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从财务人才储备角度,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企业加强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储备以及人员业务培训等活动的开展,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进行资金管理制度优化的重要保障。人才素质的改善要求公司对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的招聘流程与制度进行规范化,对重要的财务岗位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全面审查。另外在员工入职后,定期的业务培训可保障员工个人能力成长与企业人才需求共赢。

三、结语。

资金管理对旅游企业的正常运营以及长期发展有深刻影响,企业在旅游行业热潮中要想不断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并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必须对资金管理以及风险防控进行高度关注。针对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预算问题、监控不足、制度问题,企业应加强预算管理、加大资本监控力度并深入优化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李克难.企业资金管理策略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06).

[2]马琼.论企业资金管理对风险防控能力的增强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5(13).

[3]韩媛媛.浅谈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现代营销:学苑版,(12).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十六

度向前发展,会展旅游正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然而与快速发展的会展旅游不相称的是,旅行社不仅对会展业的支撑作用弱,而且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大规模扩张,低效益发展的状态。本文通过对旅行社会展旅游产品概念、特征的廓清,在分析当前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旅行社会展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思路,推进旅行社会展旅游的发展和效益。

关键词:旅行社会展旅游产品;会展旅游产品;会展旅游;开发设计。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会展业以每年近20%的速度向前发展,会展旅游正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很多旅行社,尤其是具有行业优势和网络优势的大型旅游集团都介入了会展旅游这块业务。然而与快速发展的会展业不相称的是,旅行社不仅对会展业的支撑作用弱,而且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大规模扩张,低效益发展的状态。

研究旅行社会展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无论是对旅行社的开发会展旅游,还是对推动会展旅游理论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1.推动会展旅游理论研究。

由于会展旅游的复杂性,至今国内这方面的理论还处于一个起步讨论阶段,而会展旅游产品是会展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出发点,对其研究有助于清晰会展旅游内涵、理清研究思路。

2.为旅行社开发会展旅游业务奠定基础。

会展旅游产品是会展旅游经济的基础,旅行社开发会展旅游尽管包含很多内容,涉及许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是会展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会展旅游产品的结构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旅行社会展旅游的发展态势和效益。

3.有利于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尽管早在2001年,国务院第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已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休闲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但时至今日我国旅游业仍是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体产品,对其研究可以为我国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找到突破口。

4.为会展活动提供强有力支撑。

优秀的旅行社会展旅游产品,能够为会展旅游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从而营造良好的会展活动支持环境,提升会展活动的品质。

二、旅行社会展旅游产品的概念界定。

1.会展旅游者。

会展旅游是由会展参与者(特定群体)到会展地(特定地方)去参加各类会展活动等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方式,因此会展活动的参与者即为会展旅游者,包括因参加会展商务活动为目的的会展代表与将会展活动作为游览娱乐消遣为目的的普通游客,限于篇幅,本文会展旅游产品开发优化的研究仅对前者而言,所以文中所指的会展旅游者也限于前者。

2.旅行社会展旅游产品。

会展旅游产品作为一种特定的旅游产品,笔者认为其定义必须联系旅游产品的概念,鉴于迄今为止为止对旅游产品的概念,学术界仍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考虑到本文研究内容取其中一种代表性界定:即“旅游产品是指提供给旅游者的.一切吸引物及其他必需品,前者如娱乐活动、博物馆、风景点和节庆活动等,后者如食物、住宿、交通、导游服务等,它是旅游经营者所生产的、准备销售给旅游者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和[1]。

由此,旅行社会展旅游产品就是旅行社提供给会展旅游者的一切吸引物及为了满足会展旅游者因参加会展活动而产生空间移动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在购买旅游供应商的产品并进行开发后提供给会展旅游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称。

旅行社会展旅游产品是一个总体概念,它不仅指旅行社为了会展旅游者某个会展目的而提供的单一服务,也指旅行社为了满足会展旅游者实现一次会展旅游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组合,其基本功能是满足会展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显然,旅行社会展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内容不是让旅行社去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而是让旅行社发挥行业功能优势,为会展活动的举行提供外围服务,为会展旅游者因参加会展活动及由此产生的异地性需要服务。

三、旅行社会展旅游产品的特征。

会展旅游是以旅游者参加会展活动为直接目的的旅游行为方式,其产品除具有一般旅游产品的特征以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1.需求的两个层面。

会展旅游产品的需求存在两个层面,即顾客与消费者。顾客是决定或支付会展旅游者费用的雇主或组织,消费者是实际上旅行并享受会展旅游产品的会展旅游者,其本人往往不需要支付会展旅游产品的购买费用。

有时,会展旅游的顾客和消费者可能是同一个或机构,如一个国际协会会议的科学委员会可能既是顾客,同时也是消费者,他们决定会议的地点,支付出席会议的费用,然后出席会议并在其间享用各种各样的会展旅游产品。但会展旅游往往更多的是顾客和消费老师具有非同一性,这也是会展旅游消费高、会展旅游产品的价格弹性要低于一般旅游产品的原因之一。

会展旅游产品需求存在的两个层面,要求会展旅游产品更注意产品的质量和形象,使会展旅游消费者用的称心,会展旅游顾客付的舒心。

2.内涵的专业性。

会展旅游产品的专业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会展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专业性。会展旅游产品是为会展旅游者服务,围绕会展旅游者参加会展活动产生的需求而展开,具有产品应用的特定性和专一性。

二是会展旅游产品的专业性服务项目。会展旅游者商务代表的身份,决定会展旅游产品要求提供包括相关会展商务专业方面的服务,这才能使会展旅游者更好地从中受益。会展活动是为了促进贸易、促进特定资源信息交流的平台,专业信息交流是会展活动的基础,会展旅游者既希望参加会展活动前了解会展举办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基础状况,该会展活动的发展状况与水平,为他们是否参加会展活动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希望旅行社不单只是提供简单的会展旅游接待服务,更要充当他们的战略伙伴和差旅顾问,为他们会展旅游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管理,因此会展旅游者对旅行社的会展旅游产品提出了较高专业化要求。

3.经营的国际性。

我国会展业逐步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在举办国际性的会展活动时,都会自觉遵守国际惯例,以提高会展活动的品质,增强其对外国参展商的吸引力。因此作为为会展活动服务的会展旅游产品自然也就应该有国际化的视角。

会展旅游产品的国际性体现在以下二方面:一是会展旅游客源市场的国际性。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发展,外国企业若想进入中国市场,就会积极参加在我国举办的展览会,或将本国的展览会移植到当地举行,促使会展旅游者国际化趋势。二是会展旅游产品经营的国际性。我国企业为开拓海外市场,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积极参加在境外举办的各种会展活动,或将有关会展活动移植到其他国家举办,在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透露,2004年,全国共有107家办展单位赴50多个国家(地区)举办和参加经贸展览会749个,比2003年增长22%,摊位总数2.7万个,展览团总人数4.5万人。另据德国经济展览委员会统计则显示,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参展国之一,参展商总数超过5200家,排名第8;来自中国的观众人数也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根据企业国际化理论中的“客户带动论”认为,服务行业的国际化过程往往与其服务对象(客户)的国际化进程密切相关,当所服务的客户先期打入国际市场,这些客户随即产生了相应的服务需求,而这些服务性企业为了不失去这些客户就需要拓展经营地域范围,展开跨国经营,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我国旅行社会展旅游产品开发更多地还只是关注国内市场,对国际化发展的预见性规划还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4.生产的定制性。

旅行社传统旅游产品是在自身资源条件约束下独自设计的一系列旅游产品,具有非定制化的特点(如黄山三日游、海宁购物一日游等),而会展旅游产品则是旅行社专为会展活动参加者提供的量身定做旅游产品,它不仅受到旅行社自身资源的约束,同时还要受到会展旅游顾客和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影响。

其二,会展旅游者的消费习惯决定会展旅游产品实施定制化需要。会展旅游者所有消费活动都是从属于其会展商业目的,所以会展旅游者的消费偏好相对稳定,如他们很少选择不熟悉的服务供应商、很少选择不熟悉的饭店住宿,同类消费群体的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因此,旅行社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和产品,就能获得他们的长期忠诚。

5.功能的多元性。

会展旅游产品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其功能上,首先它是为了满足会展旅游者因参加会展活动而产生空间移动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会展旅游者具有属性双重性,既是一名会展参与者同时又是一名旅游者,因此会展旅游产品包括因会展活动产生的会展服务和异地性旅游服务两部分,前者可归为商务旅游服务,后者可归为一般的旅游服务。因此,会展旅游产品既包括传统旅游服务交通、食宿、导游等简单服务,还包括咨询等更多、更全面的复杂服务。

其次,成功的会展旅游产品能促进会展旅游者角色转换,会展旅游者进行会展活动通常是作为他们职业的一部分,大多数情况是在工作时间进行,并不是在休闲时间进行的娱乐消遣休闲型的旅游,此时是会展商务旅游者身份。但是当会展活动工作之余,会展商务旅游者便可转变休闲旅游者,因此会展旅游产品的另一功能就在满足会展旅游者会展商务需要之余,进一步创造并满足会展旅游者在康体、观光游览、购物、娱乐等方面需求。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十七

摘要:供应商管理是旅游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关系是提高旅游供应链效率的有效途径。共同开发旅游产品使供应商与旅行社处于平等的地位,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这有助于合作的深入。面向旅游产品开发的供应商的管理划分为基础层、运作层、机制层和目标层四个层次,根据各层次要求的不同,提出了构建旅行社协作网络、组建优势互补的团队和建立利益保障机制的管理策略。

旅游供应链是一条服务型供应链,自身的特殊性造成了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关系复杂。对于如何协调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已经从多角度进行了研究。国外对旅游供应商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建立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模型、供应商奖惩体系以及与供应商维持稳定合作关系的因素与方法等进行探讨。国内对于旅游供应链上企业关系的研究,早期主要是对旅游企业组织和合作联盟的探讨[1]及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讨论[2-3]。对于旅游供应商管理的研究也较多,主要是以构建相应的模型来进行问题的探讨:张晓明等对于旅游服务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问题应用博弈模型、经典报童模型进行了具体研究[4];吴琳萍通过建立基于“时间—价格(成本)”的期权合同模式构建了旅行社与供应商的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了旅行社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协调[5];吴春尚等用委托代理模型在分析旅游服务供应链上企业的协作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服务供应链企业有效协作的条件[6]。

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旅游企业关系研究的重点在于旅游企业的横向和纵向联合。由于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差异,国外以旅游企业实证分析为研究基础,重点在如何评价和选择供应商,以及如何维持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方面。国内旅游供应链管理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探讨、供应链诚信问题、与供应商关系等研究上。随着研究的深入,运用各种方法解决旅游企业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问题、旅行社与供应商合作问题的研究也随之展开。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将立足于旅行社的产品开发,探讨供应链上各旅游企业的关系,划分支持旅游产品开发供应商的管理层次结构,提出旅行社供应商策略的管理。

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流通过程不同,旅游产品的流通是在旅游者的空间移动之中实现的,旅游者旅游消费的过程就是旅游企业生产旅游产品的过程。从供需两方面来看,旅游产品以旅游者的空间移动为核心,以服务为主要内容,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消费与生产同步性、异质性与雷同性并存等特点,是一种以旅游设施为依托,以供应商的产品为“原材料”,经旅行社的设计、组合或营销等开发活动后被销售给旅游者的商品[7]。旅行社的供应商是为旅行社生产旅游产品提供必要生产要素的企业,在旅游供应链上位于旅行社的上游,包括饭店、交通部门、景点、娱乐购物等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有需求的企业。从旅游产品的定义可以看出,旅行社是联系众多供应商的纽带,起到组织者、生产者的作用,它受饭店、交通部门、景区、娱乐等各供应商的委托,以合同规定的价格向旅游者出售旅游产品。旅行社在旅游活动中除主要承担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各项产品的组合与出售工作外,还承担了收集旅游者信息并反馈给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品供应商的任务。现阶段,虽然我国旅游供应链的发展还不十分完善,对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确立还有很多争议,但按照发达国家旅游供应链的发展方向看,旅行社作为核心企业的潜力非常大。在完整的旅游供应链中,旅行社在旅游活动中既直接和旅游者接触,又根据游客需求对食、住、行、游、购、娱等企业的产品进行集成。在这一过程中,旅行社具有其他单个旅游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承担着供需双方信息汇集交流、服务等各方面调度、旅游行程安排、各环节关系协调以及资金往来结算等工作。旅行社作为游客与其他旅游企业连接的纽带,在旅游供应链上具有链接组织的特点,并承担了核心企业的大部分任务[8]。从旅游供应链的发展现状看,旅行社特别是大型旅行社在实际工作中的确发挥了核心企业的主要作用。

(一)面向产品开发的供应商管理的意义1.保证旅游产品的质量传统的旅游产品从本质上讲是提供给旅游者的一种服务,是由包括旅行社在内的所有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的组合。虽然最终是由旅行社将产品按顾客要求组装,但是旅行社对于旅游产品各要素质量的控制远超其本身力所能及的范围,产品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整个旅游产品。要使旅游产品质量得以保证,仅靠旅行社一方努力不行。旅行社作为组织者,要承担起协调各供应商关系的任务,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共同开发旅游产品。以旅行社产品开发为核心的旅游供应商的合作,能够加强旅行社及其供应商的核心竞争能力,对旅游市场上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反应,并提高旅游产品整体服务质量。2.降低旅游产品成本旅行社和交通、金融、饭店、景区等相关的供应商实行合作,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可以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旅行社与供应商通过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形成联合经营网络,提供优势互补的产品,不但有利于满足顾客的需求,这种稳定的协作关系还可以减少旅行社寻找合作伙伴、评估合作伙伴和维持合作伙伴关系的支出,对于旅行社和相应的供应商而言都意味着经营的稳定,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边际成本。

(二)面向旅游产品开发的供应商管理的特点相对于旅游产品开发的旅行社供应商管理而言,在以往供应商管理研究中,旅行社作为旅游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处于主动地位,而提供旅游产品其他组成要素诸如食、住、行、游、购、娱的供应商,相对而言处于被动的地位。旅行社对各旅游要素进行采购时,考虑最多的是价格因素,有时也会以质量、合作诚意等作为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标准,但是总体而言没有从战略角度管理旅游供应商。从与供应商合作的现状来看,当前旅行社与供应商之间仍然是一种较为松散的买卖关系,在利益上,很多时候双方处于对立面。当市场需求变化较大的时候,如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双方更加注意在每一次买卖过程中如何使自身获得的利益最大化,一味讨价还价,最终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产品的质量。与以往的供应商合作与管理不同,在面向旅游产品开发的旅行社供应商的管理行为中,存在以下特点:旅游产品开发不再是旅行社单方面的行为,供应商也不再是旅游产品各组成要素简单的提供者;供应商要介入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双方建立起联合开发的团队,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9];旅行社应当承担起协调各供应商关系的任务,注重供应商的发展;各供应商之间应制定共同发展的战略,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防止为追求各自的经济效益在利益分配方面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运用先进的技术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在此基础上,最终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

(三)构成层次分析旅行社组织出售完整的旅游产品给旅游者,它与旅游产品各要素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核心实际就是一种经济合同关系,供应商本身属于企业,追求各自的经济效益目标,因此在利益分割上必然会存在矛盾。为了防止供应商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对整个供应链和其他企业利益造成损害,旅行社要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对供应商关系进行协调,并建立共同发展目标。旅行社通过与旅游企业共同合作,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形成旅游产品外形部分与延伸部分的差异性,以满足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最终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从层次分析的角度出发,可将面向旅游产品开发的旅行社供应商管理划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即基础层、运作层、机制层和目标层(图1)。从图1看出,四个层次联系紧密,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再是旅行社单方面的工作。为了达到设计满足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以及形成产品和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的战略目标,信息技术的使用、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基础。运作层则强调各旅游供应商的优势,发掘旅游供应商最大的潜力,发挥核心企业旅行社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作用,组建合作的团队,提高旅游供应链整体效率。机制层主要强调激励、协调机制的建立,旅行社与供应商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协调与激励机制能够提高产品开发过程中各供应商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一)构建协作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旅游市场竞争,许多旅游网站应运而生,扩大了旅游市场供求的规模,也为旅游市场供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在现阶段,大多数旅游网站也只是信息发布的平台和一种新的宣传媒介,部分可以实现与用户之间的简单互动,对于游客更多的需求信息无法了解,业务还是通过一些诸如电话等传统人工服务的方式完成。旅游者虽然可以通过专业旅游网站选择旅游产品,设计自己偏爱的旅游线路,但除了选择自由之外,对于产品其他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少,更多情况下,游客还是希望从专业人员那里得到丰富的信息和建议来完成旅行。旅行社作为整体旅游产品的销售者,无论对于游客还是供应商都有自身优势。一方面,旅行社是其供应商(如航空公司、车船公司、景点等等)和旅行者之间的桥梁。游客通过旅行社可省去一一筛选的烦恼,由旅行社帮助其设计产品,除了价格优惠之外,还可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旅行社将根据游客的偏好聚合和组装产品,向旅游者提供更特殊化的产品及服务。另一方面,旅行社直接面对游客,更易得到游客对交通、饭店、餐饮等服务的真实需求信息,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可使供应商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应对变化。因此,旅行社作为整体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供应商只有与旅行社合作开发旅游产品,共同建立企业外部网络,互通信息,才能更及时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提高整条旅游供应链的效率。旅行社可以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即外部网,使其成为开展电子商务的平台和企业窗口,并通过这个窗口与顾客和供应商更畅通地沟通。供应商加入该网络更能准确地把握游客需求,及时发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旅行社与供应商共同开发旅游产品,他们就具有共同、共享的目标,并相互依赖。网络的建设可以包括旅游目的地介绍、产品咨询、产品预订、旅游者需求调查、产品反馈、网上营销,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图2)。网站的建设主要由旅行社来完成,旅行社构建中央数据库,与供应商和顾客连成网络结构,合作的旅游企业能从免费的数据库中获得信息,建立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及时发现市场变化,提高企业效率。通过健全网上交易,最终实现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在网络结构的中央数据库中,供应商可以获得关于市场和游客更加详细的资料和需求,旅游者可以获得关于旅游产品最新和最完善的信息。供给与需求信息沿着旅游供应链流动。作为中介机构的旅行社,整合游客需求信息,并与供应商共同探讨和开发产品,从而设计出最符合游客要求的旅游线路。在这个协作网络中,三方面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都是信息增值的受益者。

旅游的代表,开创了今天“丽江游”模式的先河。这几年,旅行社与航空公司合作频繁,开通旅游热点地的航班直飞,推出大批直飞旅游产品,既使游客行程更方便省时,产品报价大幅下降,也使企业获得了更多利润。(三)建立利益保障机制通过供应商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够改善旅游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共同的企业目标和期望,旅行社和供应商都能增强抵抗危机的能力。旅行社与供应商合作开发旅游产品,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利益,如果旅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就会失去合作的动力。只有建立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共同分担旅游产品开发的风险,才能确保合作双方利益的实现,提高供应商合作的积极性(图3)。旅行社或旅游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要保证饭店、交通、景点等旅游供应商稳定的销售量。在旅游淡季时,帮助供应商推销更多的产品,提高旅游设施的使用率,但不可借机压低价格;帮助旅游供应商提高旅游服务的能力,降低企业之间交易成本,保证供应商的利润稳定性,在宣传旅游产品的同时帮助供应商提升企业形象。旅行社与旅游供应商要经常互相沟通,建立起旅行社和供应商不同合作阶段(如淡季或者旺季)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在多种可选择的策略中挑选双方都较满意的方法,同时双方也互相监督,保证旅游产品顺利开发和旅游供应链效率最大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2]路科.旅游业供应链新模式初探[j].旅游学刊,2006(3):3133.。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论文通用篇十八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发商数量多、规模不一、能力参差不齐,处于开发趋于饱和的局面。因此,如何有效运营就成为房地产企业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供应链的兴起,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其注人了新的活力。

供应商管理一直企业关注的焦点。新环境下,供应商改变了相互敌对的局面,供应商与采购方开启了新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新的模式下,供应商与采购方双方致力于实现“双赢”的目的。建筑供应链,是指从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土地开始,通过项目承包,施工企业完成建设,竣工验收合格后,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销售,并由消费者选择合适的物业公司提供物业服务,直至扩建和建筑物的拆除这些建设过程的所有活动、所有涉及的单位组成的建设网络。”

供应商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供应链的顺利运行有巨大的影响。建筑行业因所需要的建材种类繁多,自然导致供应商数量多,加大了管理难度。杨歌谣等指出,基于建筑供应链的特性,建筑企业应重视供应商管理,并论述了实施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必要性和优点。李月琴从采购风险和采购价值两个维度将供应商分为:关键大宗材料供应商、高交货风险材料供应商、低值材料供应商、主力材料供应商,并针对不同的供应商分类,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采购策略。朱娜等从业务量和吸引力水平建立供应商评价模型,将供应商分为可发展的、重要的、可维持的、可利用的四类,以便公司在管理供应商时有所侧重。

供应商,是指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实体。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而供应商管理,则是指从供应商开发、选择、使用,到考核评估等一系列过程。

对各个行业来说,供应商管理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供应商管理工作是以后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好供应商管理,后续活动才可能保证在较高的平台上继续;其二,供应商管理能有效降低采购的成本和风险,为企业带来利润收益;其三,供应商是企业的无形品牌,选择了好的优质供应商,可以给企业带来品牌效应。

在建筑供应链环境下,供需双方结束了传统意义上敌对的局面,改变了合作方式,实现互利共赢。房地产开发商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追求企业的长远发展。供应链顺利进行的关键,需要各点企业互相协调配合,使供应链高效运转,各企业都达到利益最大化,强调的不是单次的利润最大化,而是长期整体最优。

1.供应商的绩效考核。

供应商的绩效考核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国内学者开始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对建筑供应链进行研究。刘华敏采用平衡积分卡原理,从合作业绩、合作关系、信息交流能力、协作与学习能力四方面,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可拓学的供应商绩效考核模型,并运用到实际案例中,激励供应商持续改进。邵朱山从质量表现、供货表现、价格表现、服务表现四个方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采用样决策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供应商绩效评价。

2.供应商的分类。

田晶提出了两种供应商的分类方法:一是按照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性划分;二是按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划分,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是产品还是服务,将供应商分为产品类供应商和服务类供应商。陈红以发动机行业供应商管理为例进行研究,指出应从三方面完善供应商管理,即建立统一管理的.组织、规范供应商管理的流程、统一供应商绩效考评指标。

1.供应商选择评价标准不健全。

供应商管理的首要问题是供应商的选择。目前,建筑行业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招标、议标、甲方指定等。供应商选择标准的不完善,导致某些招标程序形同虚设,而供应商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产品的质量。因此,严格把关供应商准人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传统情况下进行供应商选择时,主要采用直观判断法或经验法,主观因素较强且科学性有待提高。大多数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把价格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所占权重远大于其他指标,导致在选择供应商时,没有既定的标准;评标时,通常是价低者中标。

2.供应商分类不明确。

建筑供应商按照提供服务的类别,可以分为咨询服务类供应商、工程类供应商、材料设备类供应商。对房地产开发公司而言,材料设备类供应商是管理的重点。传统的ab分类法,只单纯地从物资价值简单地将供应商分为三类:对a类供应商实施重点管理,b类供应商实行一般管理。这样的分类方法并不科学,忽略了产品本身对建筑的重要性程度。

3.供应商资料库缺失。

建筑行业供应商数量众多,加上采购部门人员的流动性大,大多数供应商资源掌握在采购员手中,这就使得企业处于被动的局面。因此,建立完整的供应商资料库,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讲是当务之急,不仅避免供应商流失,也利于实行供应商的备案制度。

4.供应商绩效考核制度缺失。

双方合作过程中及结束之后,未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考核、划分供应商等级,未做到对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心中有数,导致后续合作也是盲目选择。

建筑供应链的实施,给建筑行业的采购方和供应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双方结束了敌对关系,转变为合作伙伴,各点的供应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状态,利益和风险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改进供应商管理,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供应商评价制度。

建筑行业采购的主要方式是招标采购,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途径。为了改变“价低者中标”的现状,应摒弃招标时只看价格的方法,做到:。

(1)建立资质预审制度。建立资质预审制度可以减轻招标的工作量,把不合格的供应商及时淘汰,保证招标的质量。资质预审表由工程部、成本部、采购部共同编制,反映各部门对供应商的要求,把对供应商的控制控制在采购之前,这有利于后续工作的进展。

(2)采用招标法和综合权重法相结合的办法确定中标者。根据物资的特性,列出其他应该考虑的指标。例如,在采购电梯时,应把质量、服务考虑进去,这些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远大于价格。权重和指标分数由各部门领导现场打分取平均值获得,综合得分作为评标时的重要依据。

2.建立完整的供应商资料库。

建筑行业的供应商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咨询服务类供应商(是指提供勘察服务、设计服务的供应商);二是工程类供应商(是指总包单位、分包单位等工程施工单位和园林景观幕墙施工单位);三是材料设备类供应商(是指提供建筑材料和所需设备的供应商)。供应商人库原则避免了优秀供应商的流失,把不合格供应商排除之外,还有利于集团内部对采购活动进行监控。供应商资料库在oa系统中的公示,使各部门对采购活动都有监督,且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供应商,减小了采购部门的工作量。

3.供应商的分类与管理。

对不同的供应商应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按照物资采购的重要程度和物资价值,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供应商:。

(1)战略供应商。此类供应商市场数量少,但提供的物资价值高、重要性大,在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采购方应注意与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重要供应商。此类供应商采购较容易,但是物资价格高,需要与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3)一般供应商。此类供应商采购金额和风险都很小,但是物资的采购频率较高,与其建立一般的合作关系即可。

(4)“瓶颈”供应商。此类供应商采购价值低,但是市场风险大,且供应商数量少,建筑施工离不开此类材料,出现断货的风险较大。因此,建筑企业应与其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4.完善供应商绩效评价机制。

供应商的绩效考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考核指标,二是选择评价方法。在建立绩效考核指标时,针对不同物资绩效考核指标要有所偏重。

从上表可看出,供应商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从供应商自身情况、合作、业绩、供应链内部合作指标三方面建立。绩效考核常用的方法因企业类别和不同,在使用时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六、结论。

供应商管理是采购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建筑供应链的兴起,对供应商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在对建筑行业供应商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建筑行业供应商管理的现状进一步剖析,指出供应商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从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分类、数量管理、资料库建立、绩效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改进,希望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能起到帮助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