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百家姓·许文言文的历史来源汇总(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1:06:43 页码:10
2023年百家姓·许文言文的历史来源汇总(通用9篇)
2023-11-13 11:06:43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实现成功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耐心。总结的过程中要注重客观分析和冷静思考,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的评价。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写作总结时有所启发和帮助。

百家姓·许文言文的历史来源汇总篇一

作者:佚名。

「季」源出:

以次为氏,古代同一辈份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季者少子也,据《元和姓纂》所载:「陆终氏之子季连之后」。《通志.氏族略.以次为氏》云:「春秋时鲁桓公的小儿子季子友之后为季孙氏,亦日季氏。

家族名人。

季布。

生卒年不详。楚人。楚汉相争,初为项羽部将,数围刘邦。及项羽灭,被刘邦追捕,后由朱家透过汝阴侯滕公,乃得赦免,并官郎中、中郎将及河东守等。其人为气任侠,重然诺,当时人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季札。

生卒年不详。春秋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寿梦见其贤而欲立为王,不受;后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简称为季子。曾出使鲁国,并从观乐中,听出各国的兴衰。他与徐君间重友谊、守信用的故事,亦为世人传诵。

地望分布。

山东曲阜,安徽寿县。

注释。

翻译。

练习和答案。

百家姓·许文言文的历史来源汇总篇二

「皮」源出;。

出自姬姓。以王子字为氏。据《风俗通义》及《元和姓纂》所载,鲁献公次子仲山浦,曾辅佐周宣王中兴,受封于樊邑,其后有樊氏。樊侯之后有樊仲皮,食采于皮氏邑(在今山西河津县一带),其支孙以王父(祖父)之字皮为氏。

家族名人。

皮日休(834~883)。

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为唐代诗人。性傲诞,尝隐居鹿门山,以文章自负,尤善箴铭。咸通年间中进士,官太常博士,后为黄巢所害,着有《皮子文薮》。

地望分布。

甘肃天水郡,江苏下邳郡。

百家姓·许文言文的历史来源汇总篇三

作者:佚名。

「周」源出有四。

一:周平王儿子烈封在汝州(今河南省),当地人称他周家,便以周为姓。

二: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将赧王废为庶人,王族亦称为周氏。

三:唐玄宗李隆基于7,因避讳「基」,下诏改天下的`?姓为周姓。

四:代北复姓贺鲁氏为周氏。

家族名人。

周文王,周武王。

周勃(?-前169)。

西汉开国功臣,江苏沛县人。为人质仆敦厚,为汉高祖刘邦之重臣,和陈平合谋平吕氏之乱,立文帝刘恒,为一代忠臣。

三国东吴大都督,建安十三,联合刘备,火烧赤壁,大破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创造以弱胜偷恼嚼。

地望分布。

百家姓·许文言文的历史来源汇总篇四

1、出自虞姓,来源于舜的后裔,以祖名为氏。相传舜有八个儿子,都是聪颖精明的,号称“八恺”,其中就有一个叫仲容的,他的后代便以容作为姓氏。

2、以官职为姓,周朝的礼乐之官官名为容,其后便以祖上的官职为姓。

3、来自古代的.容国,以国名为氏。古代有国名叫容,这个国家的子孙后代后来以国为姓,成为容姓。

4、出自黄帝的史臣,以祖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黄帝的时候有一个史臣名叫容成,是太岳的后代,相传他创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法。他的后代以容为姓。

5、出自春秋南容氏的后裔,以父字为氏。据《万姓统谱》记载,春秋时期有一个以南容作为字的人,他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作为姓,称容氏,于是相传成为容姓。

家族名人。

容萱:金朝人,朝廷任他当知府官,他夫人很能干,名叫适姑,发生战事时,容萱死后,朝廷就让适姑承继他的军权,统帅军队。

容闳:清朝维新派,字达明,号神甫,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他早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是我国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第一位留学生;回国后曾到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市)向洪仁干提出新政建议。1867年,他通过江苏巡抚丁日昌向清政府建议选派留学生、开采矿产等,后任驻美副使,专管留学生事务。1900年他因参加上海“张园会议”被清政府通缉,被迫前往香港,后移居美国。宣统二年曾经邀请孙中山到美国商谈,表示支持革命。民国元年逝世。终年84岁。著有《西学东渐记》等。

容悌舆:字行白。明朝时期香山人。个性敦厚,学问渊博,孝敬父母。永乐年间,他在家乡香山担任教谕,母亲得了风瘫,卧床13年,都不能起来活动,他于是日夜侍侯,从来没有厌倦。于是乡人称赞他为“孝行先生”。著作有《云岚集》。

容若玉:明朝人,举为进士当官,朝廷派他去江西。容若玉治理地方,为百姓着想,办了许多好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死后,家贫没有财物,他的同僚朋友周济拿银子将他灵棺运回老家安葬。

迁徙分布。

(缺)容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传黄帝有个史官名容成,他是历法的最初制定者。相传他还会修炼论道,懂得采阴补阳之术,后道家尊称容成真人。而容氏就是他的后人纪念他而定的。相传,黄帝有另一位臣子容援作钟,他的后人就以容为姓氏。而在帝舜明高阳氏时,舜的儿子中有一位名为仲容,是为不可多得的贤才,他的后代中有以容为姓的。在周朝,掌管礼乐的官也曾被称为容,这些官吏的后代就以此官名为姓。史书上又有一说,古代有容氏国,这个国度的子民大多以“容”国名为姓的。源自上古的容氏家族,数千年来,繁衍于南方吴地,当初以国为氏,或以官为氏。容姓的望族居住在敦煌(今天的甘肃省敦煌)。

百家姓·许文言文的历史来源汇总篇五

一﹕以国为氏。据《广韶》载,周文王之舅父为孝伯,又称为考伯,本为姜姓参卢氏。成王;分封孝伯于狄国。(在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正定县。)。

二﹕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姓氏,高车族有一部为狄氏。北史载,唐昭宗时曾俘获契丹人惕隐,赐其姓名为狄怀忠,其后亦为狄氏。

家族名人。

狄仁杰。

字怀英。唐朝太原人。为武则天时名相。力劝武则天力唐嗣。以举贤为意,凡举之臣,皆为唐朝中兴之臣。

狄青。

字汉臣。宋朝人。善骑射。为延州指使,勇而善谋,经略尹株,范仲淹待之甚厚。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佑四年(1052)上元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百家姓·许文言文的历史来源汇总篇六

「霍」源出;。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广韵》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朝初年,文王第六子叔处,受封于霍国(在今山西省霍县)。其时霍叔与管叔.蔡叔共同监管殷商遗民,称为“三监”。周成王时,武庚伙同霍叔等叛乱,平息以后,霍叔降为庶人。霍国后裔,以国名“霍”为氏。

家族名人。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

为一代名将。十八岁任侍中。六次出击匈奴,穿沙漠,远征至狼居胥山。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元甲。

地望分布。

山西太原,四川成都。

百家姓·许文言文的历史来源汇总篇七

1、出自九黎族,是蚩尤的后代。相传,上古时代,黄帝与炎帝两个部族联合起来,在涿鹿与九黎族大战,擒杀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遂将其部族人收入自己的`部落。其中一部分人愿意归顺的,就迁到邹、屠两地定居,形成邹、屠二姓,均以居住地名为姓。邹、屠二地均在今山东境内。

2、出自子姓,是商朝王族的后裔。商朝建立之后,分封同姓诸侯,其中一支封于弦国。弦国灭亡后,其族人遂以国名命姓,为弦姓,后来又去邑为屠,称屠氏。

3、以职业技术命姓。古人有屠宰为业者,其后便姓屠,称屠氏。

家族名人。

屠迁:晋代,安定人,字清介。自幼好学聪慧,日诵百言,过目不忘,稍长博籍经典、礼乐、为河徽间通判,为官清廉,风节凝峻,狱讼破剖决如流,民无有叫冤者,百姓深敬之,公务余闲时以吟诵自得其乐。

屠隆:明代戏曲家,鄞县人,字长卿,号赤水。万历进士。曾任青浦知县、礼部郎中。有传奇《昙花记》等。能诗能文,有多部诗文集留世。

屠本畯:明大山子,字田叔,以荫树明间任历太常典、辰州知府。生平博览群书,至老,书仍不离手。别人讲他:“老矣,为何还如此辛苦也”。本畯曰:“吾以书饥时当食,渴以当饮,欠介以当枕席,愁寂以当鼓吹,未尝苦也”。著有《太常典录》、《田叔诗草》。

屠庸:明代浙江鄞县人,字朝宗。成化进士,任御史,巡按四川、湖广,清廉自律,勤于政事,皆留有惠绩。晋升为吏部尚书,办事公正无私,尤其爱惜人才。清宁宫落成,下诏请番僧入宫庆贺,他再次上书谏止。武宗登极,加太子傅,兼管掌院事。

屠勋:明朝平湖人,字元勋。成化进士,历任刑部郎中,有疑狱或事关权贵,谨慎审理剖决无滞,治无冤狱。弘治初为大理少卿,漳州温文进作乱,勋往逾之,惩其首犯,吓从者不闻,一方遂平安。晋升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顿苏州边防,政绩卓著。武宗即位后,进刑部尚书。有《太和堂集》留世。

屠仁守:清代,孝感人,字梅君。同治进士,官至御史,时醇王当国,政局**,屡对天文算学深研究,尤精于性理研究。品格端庄,时人敬之。

迁徙分布。

堂号:书斋堂;陈留堂。汉朝,隐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县)。

望族:居广平(河南鸡泽县东20里)、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

广平郡:汉景帝置。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百家姓·许文言文的历史来源汇总篇八

「应」源出: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克商后,封其第四子于应(在今河南省鲁山县境内),其子孙以国名为氏。

家族名人。

应劭。

汉末汝南郡南顿人。字仲远,官泰山太守。博学多识,着《汉官仪》、《风俗通义》等十一种。

应夷节。

唐代人。游天台山,栖真道元院,相传尸解成仙。栖真,保其根本,养其元神。

应旸。

汉末汝南郡人。(公元?-2),字德琏,曹操征为丞相掾属,后为武官将文学,与孔融、陈琳等齐名,称建安七子。。

应舜臣。

地望分布。

河南省中部偏南、安徽省淮河以北、河南省许昌市。

百家姓·许文言文的历史来源汇总篇九

「孟」源出;。

以次为氏.古代兄弟排行次序为:伯(孟),仲,叔,季.伯为嫡长子,孟为庶长子.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鲁国有孟孙氏,盖为鲁恒公之子庆父共仲之后.本为”仲孙”氏,因弒君之罪,更为孟氏.又,春秋时卫襄公之子,字孟公,其支孙以王父字”孟”为氏.

家族名人。

孟母。

孟子的母亲。仉姓。曾经三次迁移其居,以激励孟子勤奋学习。后世奉为贤母的典范。

孟子(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受学于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之说,后世尊称为亚圣。着有孟子七篇。亦称为孟子。

孟浩然(689~740)。

字浩然。唐代诗人,襄阳人。少好节义,隐居鹿门山。曾于太学赋诗,一坐叹服,其诗属于自然一派,有孟浩然集。

地望分布。

山东省历城县东,山东省曲阜县东南,甘肃省汉置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