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9:32:13 页码:12
最新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优质17篇)
2023-11-12 19:32:13    小编:ZTFB

总结是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意义。没有人能够百分之百地做到完美,我们只需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一

摘要:知识可以传授,技能无法传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光顾传授知识,而应把重点放在学生技能的培养上。这就要求“教师拿做来教,学生拿做来学”,所以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我们要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能力。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而且教学效果好。

关键词:中职教育;任务驱动;计算机课程;技能。

由于高中扩招,中职的生源素质下滑。中职学生的现状是不太爱学习,尤其不喜欢学习理论,倒是喜欢动手操作,对这一点,教师要充分加以利用。中职计算机课多数都在机房上,机房上课有优势,那就是直观,因为,多数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中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个个的任务来驱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不仅动手,而且动脑,这就是“任务驱动”的思想。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先由老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一个总任务”,教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总任务”下的每个“子任务”之中,然后学生通过逐步完成具体的“子任务”,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在边学边做中完成最终的任务,最后进行任务成果的展示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任务分析与分解―任务探究与实施―任务评价―总结归纳―任务拓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特征。

三、“任务”的设计与分解。

《办公自动化》是中职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程具有中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那就是实用性强、操作性强,学生学好了非常有用。这门课程学生主要学习两大块内容,word和excel,当然,学习了word和excel,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就可以自学另外一块内容powerpoint.下面,我就讲讲,在excel的教学中,所设计的任务。

如,在讲授excel的函数时,我设计的任务是一张学生成绩表,包含sum、average()、rank()三个函数的应用,rank()函数又涉及绝对地址的引用。在任务分解时,我们要将这个大任务分解成三个小任务,分别是三个函数求和函数sum()、平均值函数average()和排序函数rank(),个个击破,给学生讲解三个函数的功能和用法,还要讲解三种地址引用的区别,相对地址引用、绝对地址引用和混合地址引用。

四、“任务”的探究与实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将学生分成小组,每。

组民主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小组的任务讨论。教师将任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如何才能完成任务。经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可以将新知识点呈现给学生,求和函数sum()、平均值函数average()、排序函数rank(),可以用这三个函数来达到目的。给学生演示操作过程,边操作边讲解三个函数的功能和用法,难点是排序函数rank(),这个函数引用了绝对地址,给学生讲解三种地址引用的区别,相对地址引用、绝对地址引用和混合地址引用。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不懂,可以请教小组成员,小组成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

五、“任务”评价。

任务评价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任务完成的效果评价,一方面是任务完成的过程评价。效果评价由三个评价组成:一个是学生自我评价,占30%;一个是小组评价,占30%;一个是教师评价,占40%.这样,让学生参与评价,自己给自己打分,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过程评价由小组和教师给出,各占一半,过程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看学生遇到问题,是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给50分),还是求助于同学和教师来解决问题(给40分),或者是遇到问题就知难而退,不努力解决问题(看问题的难度适当扣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互评,让学生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总之,中职学生年龄小,自信心缺乏,这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很不利,所以中职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评价学生时,应以鼓励为主,当然,该批评时还得批评。

六、“任务”总结。

任务总结,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是如何来解决问题的。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肯定不一样,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多个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问题。这个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进一步理解了操作要点。

七、“任务”拓展。

教师提出与当前任务相近的任务,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进一步巩固知识,熟悉操作。任务拓展的任务,是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不再分解任务和演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小组合作。

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我常常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效果相当不错。“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适合《办公自动化》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推广此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王振友。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01.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财经学校)。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二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否能够早日实现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信息化。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是我们应该努力去探究的。在探究的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脱影而出。它受到了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喜爱,但事实上还有许多教师并不是十分了解“任务驱动”教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将浅谈一下对“任务驱动”教学的一些看法。

单从“任务驱动”字面上看,好像是学生在老师布置的“命令(任务)”驱动下完成某些学习,如果这样的话,那学习过程就不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而是被动积极的学习了,学生主体仍然没有从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我们这里所说的“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讲画图中的图片翻转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任务:画出一个倒“福”字来。学生得到这一任务后,他们就会主动的思考并学习完成这一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完成这一任务需要用到“为图画添加文字”这一旧知识和图片翻转这一新知识,学生就可以通过完成该任务学习并复习新旧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把知识综合起来运用。

2.“任务”怎样设计才科学合理?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的去学习还是被动的去学习。就如上面的例子,如果把任务设计成“告诉老师怎样进行图片翻转?”,那学生就只能围绕这一问题去学习该知识,这就成为被动的学习了。

任务的提出首先要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其次要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该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

[1][2]。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三

摘要: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任务驱动法是很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起源于建构主义,它的宗旨是以学习任务的完成为主要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应积极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类院校的学生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强,基础薄弱等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养成自主的学习的习惯。而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会帮助他们由被动的学习变主动的学习,由不会学习到会学习,加强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计算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设定教学目标,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并更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任务驱动教学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成为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任务。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恰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设计和操作计算机,就会想方设法寻找一些规律和可行性路径,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为他们在今后工作中寻找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设置学习任务。

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社会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培养实践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当作主要目的。教师在教学目的的设置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因人而异地制定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有法可循。

2.教学任务的设置。

(1)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任务。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来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并依此为学生设定任务。教师在为学生设定任务时,要规定任务完成时要掌握的方法,要完成的目的,以及完成任务后产生的结果。

(2)教师根据大纲外的内容设置教学任务。

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去向是面向社会的实际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置时除要规定教学大纲内的教学任务外,教学大纲外的教学任务也是教学目标之一,而且是很主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配合当前工作形势,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熟知当前状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学习与工作的对接。

(3)教师提出教学要求后,由学生来确定教学任务。

这个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级形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提出要求,而由学生确定任务目标、任务实施过程、和任务评价方式。这对学生是个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想像力、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1.案例式。

教师在课堂上准备好一个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案例,然后让学生参照这一案例进行设计,让学生设计出如何设计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方案。教师要首先让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目标进行设计。学生要完成任务的完成过程演习,评价任务的过程等项目,然后由教师评判,这样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完成教学任务。

2.设计新任务。

教师设计一个新任务,让学生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可以允许学生在课内完成或课外完成,可以允许学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广开言路,多采纳别人的意见,开动脑筋,使任务的完成具有创新性。例如,在讲《计算机应用基础》一门课中“演示文稿软件应用”一章中的动态效果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有关圣诞节的演示文稿作品,学生们会被精美的图片、动态的文字和优美的切换效果所吸引,然后布置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对“欢乐圣诞”演示文稿动态效果的编辑,看哪组的作品最漂亮。在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powerpoint的操作知识,再结合课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虽然有挑战性,但是经过努力还是能够完成的。

3.教师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间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设计与完成,这次的评价是为了下次的工作打基础,做准备。因此,评价时一定要分清优缺点,指出优势与不足。可以说,评价也是一次任务的实施与完成,也是学生们的再一次学习。评价进行的好,对于任务的完成也是有益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也需要学生全力配合。因此,它要求整个过程的准确性,不能有疏忽。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设计ppt方法,让学生从头至尾参与教学的设计过程,教师设定目标时,要紧密配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设计水平,让学生能够恰如其分地设计出任务,并完成任务。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程度不同,水平不一。因此,在不同班级上课会发现不同问题。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设计出能符合所有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这样一个教学法的教学下能够掌握技术并完成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以设计初、中、高等不同的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完成任务。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经常发现的问题就是,教学理论性太强,不适合高职学生;任务的目标,实施手段和方法不明确,学生无法操作;任务脱离实践,学生无法完成。针对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要使教学目标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切实落实实践的操作性,使学生真正能够操作起来,完成任务。

五、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制定任务目标,设计任务步骤,并进行综合评价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淑红.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02).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四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就是根据会计职业岗位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以“虚拟企业”完整的某个月会计资料为载体进行实训,使学生掌握企业账务处理的整体流程。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实现高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实现高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的驱使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依据现代中小企业的电算主管、电算操作员、电算审查等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的。根据会计职业岗位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以“虚拟企业”完整的某个月会计资料为载体进行实训,使学生掌握企业账务处理的整体流程。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中应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能力培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遵循“教、学、做”一体的原则,让学生在完成职业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养成适应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的职业素养。考虑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中小企业,经过实践专家、课程专家和教学一线老师共同研讨,我们构建了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系统初始化、账务处理系统、会计报表编制、职工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和供应链管理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设计了具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实现了“所教即所需,所学即所做,所做即所用”的教学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行仿真职业环境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采取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为有效途径,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学习内容任务化课堂教学根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索学”。

3.设计任务单元过程性考核与评价[3]。

为配合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本课程的评价将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小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将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主要内容。

三、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把“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穿插到各个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工作任务进入学习情景,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老师给予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永华,夏明会,陈飒.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6).

[2]梁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j].财会月刊,(33).

[3]邓学浩.高职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法教学改革探索[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五

摘要:企业之间竞争的根本是人才,只有企业拥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生存和发展。正因如此,企业迫切需求高素质技能型成本管理人才。但回顾分析近些年我国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发现此项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成本管理人才。对此,应当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之中,通过设置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同时强化学生的基本能力,促使学生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探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六

摘要:知识可以传授,技能无法传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光顾传授知识,而应把重点放在学生技能的培养上。这就要求“教师拿做来教,学生拿做来学”,所以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我们要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能力。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而且教学效果好。

关键词:中职教育;任务驱动;计算机课程;技能。

由于高中扩招,中职的生源素质下滑。中职学生的现状是不太爱学习,尤其不喜欢学习理论,倒是喜欢动手操作,对这一点,教师要充分加以利用。中职计算机课多数都在机房上,机房上课有优势,那就是直观,因为,多数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中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个个的任务来驱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不仅动手,而且动脑,这就是“任务驱动”的思想。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先由老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一个总任务”,教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总任务”下的每个“子任务”之中,然后学生通过逐步完成具体的“子任务”,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在边学边做中完成最终的任务,最后进行任务成果的展示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任务分析与分解―任务探究与实施―任务评价―总结归纳―任务拓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特征。

三、“任务”的设计与分解。

《办公自动化》是中职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程具有中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那就是实用性强、操作性强,学生学好了非常有用。这门课程学生主要学习两大块内容,word和excel,当然,学习了word和excel,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就可以自学另外一块内容powerpoint.下面,我就讲讲,在excel的教学中,所设计的任务。

如,在讲授excel的函数时,我设计的任务是一张学生成绩表,包含sum、average()、rank()三个函数的应用,rank()函数又涉及绝对地址的引用。在任务分解时,我们要将这个大任务分解成三个小任务,分别是三个函数求和函数sum()、平均值函数average()和排序函数rank(),个个击破,给学生讲解三个函数的功能和用法,还要讲解三种地址引用的区别,相对地址引用、绝对地址引用和混合地址引用。

四、“任务”的探究与实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民主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小组的任务讨论。教师将任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如何才能完成任务。经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可以将新知识点呈现给学生,求和函数sum()、平均值函数average()、排序函数rank(),可以用这三个函数来达到目的。给学生演示操作过程,边操作边讲解三个函数的功能和用法,难点是排序函数rank(),这个函数引用了绝对地址,给学生讲解三种地址引用的区别,相对地址引用、绝对地址引用和混合地址引用。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不懂,可以请教小组成员,小组成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

五、“任务”评价。

任务评价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任务完成的效果评价,一方面是任务完成的过程评价。效果评价由三个评价组成:一个是学生自我评价,占30%;一个是小组评价,占30%;一个是教师评价,占40%.这样,让学生参与评价,自己给自己打分,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过程评价由小组和教师给出,各占一半,过程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看学生遇到问题,是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给50分),还是求助于同学和教师来解决问题(给40分),或者是遇到问题就知难而退,不努力解决问题(看问题的难度适当扣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互评,让学生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总之,中职学生年龄小,自信心缺乏,这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很不利,所以中职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评价学生时,应以鼓励为主,当然,该批评时还得批评。

六、“任务”总结。

任务总结,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是如何来解决问题的。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肯定不一样,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多个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问题。这个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进一步理解了操作要点。

七、“任务”拓展。

教师提出与当前任务相近的任务,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进一步巩固知识,熟悉操作。任务拓展的任务,是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不再分解任务和演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小组合作。

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我常常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效果相当不错。“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适合《办公自动化》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推广此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王振友。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01.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七

信息技术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文章作者]郭善渡[文章来源]网络科技时代教育部已正式发文将原来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程更名为信息技术课程,并强调信息技术课应成为中小学阶段“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何编写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任务。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风格。“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在某些讲话或文章中也把它称之为“单刀直入法”或“黑箱方法”。

黑箱(blackbox)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这就是黑箱方法。

计算机科学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初学者在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而利用“黑箱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科学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时,可以把深层次的系统视为黑箱,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不必为了“彻底”弄懂,更不必为了所谓的系统性而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电脑初学者可以首先给自己提出一个明确的要在电脑上完成的'“任务”,比如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一段中文等(对于少年儿童,我主张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会在电脑上玩益智游戏,然后是画图),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完全没有必要(至少暂时没有必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知识,更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发展史以及数制转换等知识。我们可以“单刀直入”地按照1、2、3、4几个步骤,进入某个文字处理软件的编辑环境,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文章就可以了。“任务驱动法”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其他的可以一概先不涉及,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当然,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

“任务驱动”学习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为我们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伴随着学习者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而不再是那种片面追求所谓“系统”,从而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给学生带来的满头雾水和一脸茫然。

2.“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电脑软、硬件的发展十分迅猛,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现在学到的一些具体的知识可能会过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倡在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单元或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读书,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要让学生知道,虽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掌握了某个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无往而不“适”,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或自学该学科的能力。

(2)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电子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应提倡探索式的学习,许多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自己上机实践获取,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学习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读书和上机实践都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才能学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3)要向学生讲清楚,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教材和上机实践,同时应该向他们指出,学习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需要反复,因此,在接触一个新领域或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先知其然,而暂时不深究其所以然,但应该注意在学过后面相关的知识后及时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前后联系,加深认识和理解,而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明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法的意义,而且要培养他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二、“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特点。

为了便于老师和同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和学,我主编或参与编写的计算机教材逐步形成了“任务驱动”的编写体例或风格。这些教材的主要特点有:

1.兼顾两个结构。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脚本。教材的编排不仅要考虑学科内容的体系结构,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一般的教材更多强调的是知识内容的系统性,较少重视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这样的教材往往单纯以线性方式展开教学内容。例如,先以大量篇幅全面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特点与应用,再以一章甚至两章讲解某个操作系统。这样一来,十几个课时过去了,学生还不能在计算机上做一件具体的事情,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难怪学生反映计算机难学,枯燥乏味。应该看到,人的思维过程和认识过程未必都是线性的,而常常是跳跃式的和“超链接”式的。按“任务驱动”思想编写的中小学计算机教材较好的克服了这一弊端。学生使用这样的教材,学习伊始就可以上机操作,很快就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当然,教学效果也就大不相同了。

2.适当“留白”

所谓留白,就是教材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现在的计算机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许多应用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同时,应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去发现,要鼓励他们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材编排的风格与体例应该能为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素材和依据。

3.前后呼应,循序渐进。

为了适应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需要,以任务驱动方式编排的计算机教材,某些单元知识常常被分开介绍。例如,信息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可能在第一章做初步介绍,在最后一章再做较深入的讲解;操作系统的知识与使用在讲应用软件前做一点铺垫,在学习过几个应用软件后再做较系统的讲述和练习。这样就基本做到了前后呼应,循序渐进。这里的“序”,一般不单纯是知识的线性展开,而含有部分“超链接”的“序”,这种循序渐进才是真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循序渐进。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八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及国家的用人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当实时掌握社会动态,了解人才需求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专业教学。就以成本会计课程来说,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能良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满足企业、社会及国家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对此,应当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代替传统教学方法,转变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成本会计知识,相应的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将得到大大提升。由此看来,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设计并提出“任务”,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各个具体的“任务”,并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或操作步骤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解答问题、边学边练,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此概念并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经验,确定它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那么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能够自主探索知识,而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朝着教学目标迈进,最终学生势必能够收获知识,同时强化自身的探索能力、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这充分说明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是将学生的“学”和“做”同教师的“教”更好的融合,真正获得较高的教学效果。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成本会计课程具有专业性强、系统性强、操作性强、理论性强及实践联系密切等特点,为此教师应当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系统地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人才而努力。当回顾分析近些年我国职业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发现成本会计教学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轨、知识与能力转化滞后等不足,致使成本会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会计人才。

(一)成本会计内容体系相互割裂。

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的了解,确定成本会计课程涵盖了诸多公式、计算、方法及表格,并且各种成本计算过程衔接非常密切,这无形之中加剧了成本会计课程学习的难度,同时需要学生经过系统性的学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此学生才能灵活且准确的计算各种会计成本。而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这一点,建立完善的、相互促进的成本会计内容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按照成本会计呈树状的非线性结构来规划和开展课程内容,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产品成本核算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说明产品成本项目的构成,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成本项目的内容进行归集、分配及结转,以便得到不同受益者应承担的费用,并且准确计算出完成产品的成本。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成本会计核算过程,需要学生将各个成本会计核算过程紧密联系,参透各个成本数据之间存在的前后勾稽关系,如此势必更加有效的计算成本。但立足于现实层面,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实际情况一一分析,确定因为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之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体系相互割裂,致使学生未能将产品成本核算与费用分配联系在一起,而是单独的计算,致使学生成本会计知识学习不佳。

(二)实践教学相对薄弱。

但对我国职业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实际情况予以分析,发现此项教学依旧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致使教学活动的展开,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也就是说,现阶段依旧有诸多职业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实践教学环节,致使学生知识的掌握仅能“纸上谈兵”。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准确的说明成本会计核算,在教学之中往往会以产品制造过程中成本核算为例来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但因为学生仅能在教师的描述之中对产品生产过程予以了解,很浅显的理解“广义的产品”、“狭义的产品”、“半成本”、“产成品”等名词,不能系统的了解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相应的学生仅对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而不能感知各种核算方法在实际中运用的区别,那么未来学生难以适应岗位工作,灵活且有效的运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来处理产品生产之中所涉及的各种成本核算问题。

(三)教学过程中忽略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伴随着职业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到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当中。而从学生会计知识学习与运用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从业者,都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专业能力的提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成本会计课程逐渐向应试教育方向发展的局面。但事实上,企业、社会及国家迫切的渴求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所以现阶段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需要推进此项教学改革。

面对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不科学、不合理的局面,应当探究适合的、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方法来代替传统教学方法,推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而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之中是非常适合的,能够促进学生的“学”和“做”同教师的“教”更好的融合,良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逐渐将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一)充分把握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为了使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能够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作用,首先就要保证此项教学方法真正适用于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之中,所以充分了解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参考相关资料并总结以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成本会计课程具有的特点是:(1)理论性强。也就是成本会计课程是以研究成本为对象的专业会计学科,其中涉及到成本会计工作规律、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等,具有完整的会计理论知识体系;(2)实践性强。也就是成本会计课程虽然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但其毕竟是服务于实际生产的,用于处理企业运营过程之中所产生一些成本费用的会计事项,所以与现实生产联系非常密切,要想使学生能够灵活且有效的处理会计事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势必能够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二)做好任务分类,便于吸收知识点。

为了能够具体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的运用,笔者以辅助生产费用为例,具体说明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实践。

(一)教学任务设计。

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应当对辅助生产费用这部分内容吃透,明确其中涵盖的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进而对学生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如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等,从而将这部分知识与技能螺旋式的融入到教学任务之中,即:设置的知识学习目标是学生系统地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内容、核算特点及费用归集和分配;设置的技能学习目标是学生扎实的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二)案例导入。

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行动而提升自身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虑,再次引入案例,也就是学校附修理修配厂内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提出的相关问题有车间内会发生那些费用,其中辅助生产费用有哪些,如何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账务处理。结束语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确定现阶段诸多职业院校所开展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或多或少均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的应用于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之中,即充分把握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做好任务分类,便于吸收知识点、对教师角色进行转变等,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成本会计知识,势必能够提高学生成本会计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晓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10):274.

[4]蓝秀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7):396.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九

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批应用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同样要求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模式上,要求进行相应的变革。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学资源”随之变化。

目前,国内外许多课程教学改革都已开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多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程[1]中,在电工课程教学中运用较少。电工课程是电气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前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学目标。电工是一门实践技术课程,教学要充分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可当前教学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致教学效果不佳。(2)学生方面,学生一味接受理论灌输式学习,缺少相关实际经验和实际技术知识,学习难度大,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办学条件不足。近年来由于扩招,学生人数骤增,再加上课程内容增加,教学目标提高,课时不仅不增加反而减少,以致课时紧张,造成主观上重视电工基础教学,客观上却忽视课程教学的现状。基于以上问题,受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启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2]进行教学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任务寻找相关学习资源解决问题,学习目标明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钟新的教学方式———基于任务驱动的情景教学法,在教材编写方案中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下理论知识与实践分开的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将工作任务训练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每个任务的能力训练部分再设置相应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和课堂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并通过一系列实践验证及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改革效果。

三、《电工技术》教材的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一)具体改革内容1.编写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任务驱动特征,适合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教改专业的教学使用。2.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的教材与实践教学的教材是独立的,打破原有模式,以理论教学教材内容为基础,将实践教学教材内容与其进行有机整合,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简单到综合,循序渐进。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在做的过程中深入领会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融合。3.教材中应明确学习目标,对任务准备、实施步骤描述清晰,为实施任务做铺垫的相关理论知识准备充分。

(二)具体案例本文以教材中的“交流正弦量的认识”为例。我校普通电气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电气类精品规划教材《电工基础》,该节内容在第四章,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分别给学生讲解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方法,正弦量中的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学生对这些相位关系看不到、摸不到,只能单纯靠想象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感觉内容枯燥,没有目标,从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一知半解。可是,当讲到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时,需要使用前面学到的知识,但是由于前面学习时一知半解,这样就给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学习带来困难。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3]的《电工技术》教材中,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实施以“任务”为线索,以“学生”为主题,以“老师”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法:1.提出任务。情景一: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知示波器各种按钮的作用及操作,认识信号发生器的结构及操作。情景二:正弦波的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观察正弦波形,了解正弦量的特点及基本要素。情景三:相位差的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观察正弦波的相位差。2.教学流程。情景一:(1)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观察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结构;(2)学生分组,认识示波器各种按钮的作用,了解其原理,将示波器校准;(3)检查校准结果,师生讨论、小结。情景二:(1)布置学习任务,先将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正确连线;(2)将信号发生器作为源信号,调节输出信号为正弦波。通过示波器识读正弦波的参数,了解正弦波特性。(3)查看显示情况,师生讨论、总结。情景三:(1)布置学习任务,按图9-1正确连线;(2)将信号发生器作为源信号,调节输出信号为正弦波。通过示波器同时显示两个同频正弦量的波形,了解同频正弦量的相位差。(3)画出两个正弦波形,计算其相位差;(4)师生讨论、总结。3.情景讨论。正弦量的三个要素是什么?每个要素的含义是什么?超前、滞后的概念?相位及相位差的范围?4.教学效果与反思。本次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全体学生都能正确完成作业,取得圆满的成功。本次课的.成功在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示波器学生看到交流电的实际工作波形,不再是纸上谈兵,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以此为线索,将重点知识隐含其中,内容紧凑,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趁热打铁进行课堂练习、讨论与答疑,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经过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法给电工教学活动[4]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特别表现在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探索性等方面。本研究及实践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较大转变,许多学生除了完成教学规定的学习任务外,还要求参加课余开设的电工尖子班学习,为的是更深层次地学习;不少学生主动利用图书馆、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完成质量较高的电路设计作业,而且学习兴趣愈加浓厚。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电工技术》教材将原有理论教学教材与实践教学教材内容打破重构,教材在内容上突出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设计任务,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任务驱动的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编写适合发电专业教学改革使用的《电工技术》教材,进一步深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5],促进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及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十

任务驱动教法就是以完成任务以及多方面互动式教学为理念。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而变成一个引导者和任务发布者,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围绕着课程的知识点,教师进行提问,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解决。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给予极大的提高。而在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也就是信息技术课程中,就可以利用此种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1对情景与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情景进行创造,最好能与现实基本一致,目的就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完全掌握。在对情景的设计中一定要符合逻辑,要和实际情况尽可能的贴近,生拉硬凑的情景反而让学生没有代入感,对学习知识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贴近现实的情景才能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对于情景的设置,还要进行多方面考虑的`。

1.1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学习。

对于在学习上安排的任务也要根据班级小组的情况进行分配。考虑到高校学生们来自各个不同的省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教学水平存在差异,而对信息技术课程又不具有统一的标准考核,此外,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也不尽相同,家里具备计算机和不具备计算机的学生之间可能也会有所差异,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相差过大,而这个客观问题也是教育中不能回避的。所以,教师可以进行分组,依据学生情况设置任务难度,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

1.2对于任务的提出要制定明确的目标。

在目标的设立中可以进行细化,设立小目标。由浅入深,从简单逐渐向困难处延伸,利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来确保最终目标能够完成。如果将课程的所有目标一次性灌输给学生,学生们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如果把任务进行拆分,让学生们在一次一次简单任务的完成中感到喜悦,并且有成就感,那对之后的教学难点也就有了钻研的欲望。比如,在《制作网页—美化网页》这节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能够制作网页并且将网页美化,针对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拆分。第一步,先对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就是对计算机的运用,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来源的收集,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第二步,要将收集整理出来的资料与网页进行设计构想,对布局进行组织;第三步,将整理好的资料放再设计好的框架之内;第四步,开始进行美化环节,可以从背景、边框、字体以及整体页面的布局进行处理,让网页看起来更加美观;第五步,在网页中进行视频、音频、flash的安排。这就让《制作网页—美化网页》的整体教学目标,经过五个任务的拆分,完成课程的学习,这样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也不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1.3作为应用学科的信息技术不应该单独的被存在。

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一种载体和工具,可以对所有其他所有课程进行融合。因此在为学生们进行任务的布置时,可以将高等数学、物理、英语等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带领学生进行不同领域内的知识探索,将学生们的自主整合能力进行培养,在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同时也能对其他课程进行整合学习。

1.4要对课程进行任务后点评。

在课后的点评中,通常要将两个方面进行总结。首先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结协作和自学能力:在任务进行时有没有进行主动的思考,是否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合作,有没有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回答等等,这主要就是对学生在进行教学任务时有没有端正态度的一个评价观察;还有就是对任务情况的观察,任务过程中学生是否顺利完成,完成的效果怎样。这些就是对学生理解能力以及学生创造力的情况反映。教师根据每节课程的观察,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进行了解之后,可以依据情况对小组进行调整,争取做到最佳的学生搭配。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十一

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3类,根据各类型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针对内科护理课程特点与学情,在遵循任务驱动教学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按照“五部曲”教学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增加课前自学环节,促进自立学习型教育的转变。教师、学生、任务三者互动,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提出任务后,借用来自生活中的知识和已学过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来完成任务。适用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特点:首先,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这些疾病有一定了解。其次,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相关知识和技能。适用教学内容类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适用教学内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肺炎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胃炎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例如,儿科护理课程学过肺炎患儿的护理,其与成年肺炎病人的护理有共同之处;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中,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护理学基础学过皮下注射的技能。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学生可以借用已有的经验来完成任务。

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提出任务后,教师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要点,学生根据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完成任务。适用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特点:适用于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疾病护理,对学生而言是新内容,需要教师讲解,学生应用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完成任务。适用教学内容类别:医院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疾病护理。适用教学内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贫血病人的护理、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例如,教师讲解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病例,收集健康史、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完成护理评估任务。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见图2。

迁移升华型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提出任务后,需要将之前学过的常见病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迁移,然后针对目前病情进展补充护理计划,以完成任务。适用迁移升华型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特点:适用于由各系统疾病导致的严重综合征,病人病情重,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也较多。学习这些内容前,需要具备该系统常见病的相关知识,进而根据病人新出现的症状、体征,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适用教学内容类别:医院内科重症疾病的护理。适用教学内容: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在内科护理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贯穿始终的引导者。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探究、加工并内化的过程。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在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及时加以正确引导,真正做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有机统一。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十二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意义建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进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因此,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科护理内容,必须包含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例如,各系统常见病的护理。首先,这些内容能够实现专业课程间的融会贯通。护理评估的过程要用到健康评估课程中学到的评估技能,护理诊断要运用护理学基础中学过的护理诊断相关知识,护理措施要运用护理学基础中学过的各项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如学习“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时,学生要掌握的一项护理技能是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进行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注射属于皮下注射,学生已经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学过这项技能,具备学习新技能的经验,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其次,这些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编排的,与临床护理岗位更贴近,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求,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

1.2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常见病的护理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内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等内容。实践教学则要求学生具备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具体病例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并制订护理措施。例如“,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学大纲在理论方面的要求是掌握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熟悉护理诊断;在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能独立、规范地按照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祁云嵩等提出,任务驱动教学适用于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吴静也认为,任务驱动教学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

1.3教师要有适合学生的、与临床贴近的驱动资源。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贴近工作岗位的临床情境,在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讲解、展示图片、播放录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要有适合学生的、与临床工作贴近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学习、借鉴,促进其顺利完成任务。例如,“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师现有的驱动资源有心力衰竭病人的典型病例、心力衰竭病人不同症状的图片及心功能分级的教学录像等,能够满足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需要。

根据上述条件,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确定了内科护理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24节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将这24节内容划分为3类。第一类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此类疾病有一定了解,并且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相关的知识技能。这一类包括8节内容,分别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肺炎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胃炎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第二类为医院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此类疾病了解较少,但这些疾病是医院内科的常见病,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工作中必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类包括12节内容,分别是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贫血病人的护理、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第三类为医院内科重症疾病的护理。此类疾病症状较复杂,学生需要在学习相关系统的常见病之后学习这类疾病的护理。这一类包括4节内容,分别是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和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十三

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已正式发文将原来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程更名为信息技术课程,并强调信息技术课应成为中小学阶段“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何编写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计算机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任务。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风格。“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在某些讲话或文章中也把它称之为“单刀直入法”或“黑箱方法”。

黑箱(blackbox)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这就是黑箱方法。

计算机科学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初学者在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而利用“黑箱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科学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时,可以把深层次的系统视为黑箱,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不必为了“彻底”弄懂,更不必为了所谓的系统性而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1][2][3]。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十四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校级学生110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人。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两组学生所学习的操作项目相同。

(二)教学方法。

1.实验组。建立一个护理人员的模拟环境,这是进行实践的重要基础。模拟专业护理人员的工作,能让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从而提升职业使命感,提高学习兴趣。模拟体验的具体操作是,现有教师进行真人示范,再由学生分组进行病人与护理人员的演练,让学生在护理人员与病人两种角色间进行体会。

2.对照组。对照组就是传统的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将关键内容,学生机械的对其进行记忆,教师不做过多的引导。

(三)评价标准。

此次实验两组学生接受不同模式的教育,教师根据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人员这一职业的认知程度,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评定。

(四)统计学分析。

此次试验用到的数据均用spss22.2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p0.05时,数据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患者认知程度对比。

对照组学生在角色认知上普遍较差,不能体会患者的痛苦,能够对角色有深入认知的`人数占29.09%,而实验组通过体验,对角色有深入认知的占98.18%,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对护理人员的认知。

通过体验,实验组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要性,能更清晰的明白自己的责任。

(三)团队协作能力。

体验式教学需要同学们分组,互帮互助,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对照组则得不到这方面的训练,两组学生在团队协作上具有很大的差距。

(四)动手能力。

实验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亲自操作,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对知识的掌握更透彻,而对照组同学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弱。

三、结语。

通过此次试验,实验组同学的综合素质有了全面的提升,学生在角色认知、责任意识、团队协作、动手能力上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对照组同学则无明显提升。对比两组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性可以看出,应用体验式教学,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通过实际情景模拟,在角色扮演的时能亲身体会到患者感受的痛苦,明白护理的重要性,只有规范操作,患者所受的痛苦才能最小化,这也是护理人员的职责所在。有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同他人合作才能更好完成护理工作,这就需要学生有团队协作意识,学会配合他人,达到效果最大化。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白护理人员的职责,提高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心态。所以体验式教学法应当在护理教学中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提高未来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十五

摘要:血液学检验是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中骨髓细胞形态学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该部分内容特点,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

血液学检验是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1],其教学难点是细胞形态学,尤其是骨髓细胞形态种类繁多。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血液学检验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其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学习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满意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1正常骨髓细胞形态教学。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特点是血液学诊断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正常细胞的形态,在后续血液疾病学习中学生才能理解异常细胞的特点。以往我们采取的是多媒体教学,教师讲解各种细胞特点,分析细胞形态,学生被动听讲,很难有完整印象,效果很不理想[2]。因此,在这一阶段授课中,我们将骨髓细胞各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任务,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任务内容包括:将各系统细胞形态特点配图片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并且引导其他组学生在镜下找到相关细胞。这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前期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敷衍了事、照本宣科,或者完全讲解错误,起不到引导作用,反而对其他学生造成误导。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预先指导学生,讲清楚各系统细胞各期发育阶段的要点,列出其最突出、最易于辨认的特点,再让学生查阅资料,寻找细胞图片,结合课本制作ppt。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学生多次试讲合格后为其他同学授课,并拍下视频作为教学资料。待学生在大脑中对细胞形态有初步印象后,立即发放骨髓片,让学生趁热打铁在镜下找到已讲解的细胞。在实验课总结阶段[3],教师可以从图库中选取细胞图片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学生不易掌握的形态特点再次讲述,加深学生印象。这种学生主导、任务驱动、教师总结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觉性,锻炼了阅读资料、归纳总结、口头表述、团结协作和组织实施等能力[4]。通过初步教学应用,发现学生对细胞的认知能力、辨认准确度均有很大提高。

2病理骨髓细胞形态教学。

病理骨髓细胞形态教学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包括很多内容,如红细胞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白细胞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血小板系统疾病。细胞形态变化大而奇特,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个体间或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其细胞形态也不尽相同。要在短短的实验课时内了解各种疾病的特点,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太大。因此,我们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也引入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理论课上,教师对某一类型血液病的某一具体病例做全面而简单的介绍,包括病史、症状、体征、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及结果分析[5],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解骨髓涂片检查,特别是病理骨髓片在诊断这类血液病中的重要作用。理论课后,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相应疾病病例资料和显微镜系统拍摄的外周血及骨髓图谱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对骨髓象进行分析并出具诊断意见,提出相关检查。在下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分别进行汇报讲解,再与教师和其他组讨论,得出自己的实验结果。之后,在图谱引导下,学生再利用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了解各种细胞形态,这样学生不会觉得无所适从,其效果比理论课后直接让学生看骨髓片好很多。

3考核制度改革。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辨认细胞的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对骨髓细胞形态学的重视程度,我们在教学中实行了严格的考核措施,将细胞形态考核+卷面考试形式改为过程性考核+卷面考试形式,将卷面成绩由占总成绩的.80%降至50%。改革后的过程性考核包括考勤、个人作业、团队作业、技能考核、课堂讨论等。

3.1个人作业。

(1)看图认细胞[6]:针对课堂内容,从骨髓细胞资源库中选取相关细胞图片让学生辨认,学生将结果交给教师批改,教师以此了解学生理解程度[7]。我们用这种方法取代了传统依葫芦画瓢的用红蓝铅笔画出镜下细胞的方法,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2)骨髓报告书写: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让学生辨认细胞形态,容易忽视与理论的联系。我们通过考核方式改革,让学生书写骨髓检验报告,使其全面熟悉、掌握常用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学会分析骨髓象,掌握相关骨髓检验技术,并为常见病下准确诊断,为将来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2团队作业。

包括分组讲解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和分析诊断常见血液病骨髓片。高职学生普遍主动学习能力差,缺少学习动力。通过团队作业考核形式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从众心理驱使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不爱学习的学生迫于环境压力参与学习,从而优化学习氛围。

3.3技能考核。

(1)正常细胞形态考核[8]:在要考核的内容(包括各期粒、红、单、淋、浆、巨核细胞,还有肥大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退化细胞等其他细胞)中选取20个细胞,以ppt形式自动播放,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正确名称。(2)常见血液病骨髓片考核:选择形态典型的常见疾病骨髓片(正常骨髓片、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等骨髓片),让每位学生随机抽取一张,要求在90分钟内完成对骨髓片的检验,包括填写骨髓细胞学检验报告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指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某个具体任务为线索,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其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9]。这种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融合,以学生为主导、工作任务为主线,注重技能培训,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欲望,培养团结协作能力,还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10]。

参考文献:

[1]侯振江,杨晓斌.血液学检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牟凤林,王静,邓晶荣.血液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分析[j].网友世界,2013(z2):94.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十六

对于计算机信息科技这类学科来说,其特点就是要比传统学科对基本技能的培养上更加的注重,而基础知识就是学生对概念以及定义的准确理解,这种能力是学生们所优先具备的,可在实际应用方面效果却不大。在计算机课程中反而对实际操作能力更加看重,因此教师应该将其与传统课程加以区分,不可本末倒置。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对信息渠道获得掌握,可以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对网络协议进行设置等等的学习,会更加具有实际意义,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3总结。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在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应用中还是具有很大积极意义的,课堂中对角色关系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以提高。这也符合新课改中对课堂的要求,也让信息技术课程更加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师只有在课堂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因材施教,才能帮助学生未来成为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3]左鹏.浅析我国计算机教育开展现状及应对措施[j].电子制作,(4):36~37.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范本篇十七

福州第一中学陈颖。

[内容摘要]“任务驱动法”研究教学的出发点是,抓住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实现方式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于学科的学习应用中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步骤实现:1、了解对象。2、设计任务。3、指导。4、任务讲评。5、再提高。6、评测。

在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新学科、新迹象、新特色。“任务驱动法”研究教学的出发点是,抓住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实现方式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于学科的学习应用中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一、传统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带来的困惑。

传统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带来的问题与困惑,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把教育过程的双主体共同活动变成了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取知识的过程。改革教学模式的切入点,以人为本,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作学习的主人,教师更多的是当参谋、指路、搭桥。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7、了解对象:了解所教的学生在要教的知识体系内,已知了多少,分布状态及其需求。

8、设计任务:贯穿知识点设计恰当的任务,任务的设计除了掌握知识内容外,强调创意、创新、表现自我的意识。

9、指导: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指导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多给予学生表扬,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成功感的同时,提出问题,平等地、探讨式地解决问题。

10、任务讲评:任务讲评的过程穿插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创意新颖、主题突出、技术处理技巧等为题,以学生的作品为主线进行讲评。

11、再提高: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完善与提高完成自己的任务,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12、评测:评测立意、创新、技术技巧等为主要标准综合评测。

实例一:了解对象。

学生进入高二学年,信息技术课也将进入新一轮的学习,在学年开始,我作了这么一份调查。调查表的内容为:1、本学年中要学生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体系;2、各部份知识体系你已知了哪些;3、设了个备注框,意在让学生能写些什么。

调查表交上来,一喜一忧。

喜的是,对自己所教对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调查表在一定的程度上发生了效果,一个班同学在教师节送给我的贺卡中有这么一段活:“……,第一堂课的问卷调查表,让我们新奇、喜欢,使我们对今后掌握计算机这一门现代化的学科知识更加充满信心。”说明我们的学生希望老师了解他们,与他们同行。

实例二:word软件使用教学。

word软件是一个文字处理软件,主要用于文字编辑、排版、制表、简易绘图、插入静态图象等方面的处理工作,常规的教学手段是:从简单文字输入、编辑如何进行操作入手,制表、文字、图象如何排版,进行各种操作的菜单介绍,直到学生掌握其使用为止。

从问卷调查了解,有7%左右的学生会使用word软件,10%左右有接触word软件,而全体学生在高一时已会使用dos下的wps文字处理软件,两者软件虽然操作平台不同,差异较大,但从文字处理角度,他们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为此,我们决定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辅导代替教;以实践实现学;以灵活的主题引起兴趣,强调创意与创新;以点带面;通过一个软件的学习使用,引出一般的软件的学习使用方法。

1、任务驱动:任务为每个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份漂亮的小报,要求:(1)小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但主题自选;(2)小报应含有图片、艺术字及各种字体风格;(3)小报应含有制表;(4)小报制作版面至少有两张a4纸;(5)提供网上下载、扫描输入、自带图片输入等技术条件;(6)评测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创意与创新。

2、强调个体化指导:指导的过程不是手把手的教学,鼓励学生提问题,帮助学生将问题深化,回答问题的过程,不给学生现成答案,只给学生指思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例:如何在文章中输入图片?引导思考:在何处插入?插入位置怎样定位?观察插入菜单,如何选择操作?图片进入后选中它有什么现象?如何选择设置图片的属性?让学生在分步思考分析、操作中解决问题。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讲评:安排在学生完成作品大约一半的时候进行。内容:突出作品的创意,展示各种处理技巧。操作方式:教师将学生的作品浏览一遍,挑选出在体裁上创意新颖、版面布局有特色,技术处理技巧较高的学生作品,课堂上,由学生自行展开自己的作品,谈设想、布局、技术处理等。

效果:由于课堂活动是以学生为主,同学们的注意力特别的集中,当主讲同学说到精彩之处时,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有不明白之处,当场一问一答,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总结作用,此研究课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不教甚过教。

4、提高完善:鼓励学生吸收其他同学的长处,补已之短,提高与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学生间相互切磋、协作的精神。

5、评测:评测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重视他们的创作,即给予压力也给予动力。评测过程以激励为主,看到每个学生作品中的闪光之处,指出尚缺之处,表扬中的批评更能使学生接受与提高。

成果:每个同学的小报,选题各异,排版各有特色,运用技巧各有个性。通过创作小报,不仅使学生掌握了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而且从中探索出了软件使用的一般学习方法、方式。

实例三:信息技术课结业考试方式的改革。

我们认为,靠一份试卷或一次的上机操作考核,不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把本有更大发挥空间的计算机限制在完成几种操作之上,让学生为考试而考试,显得十分不合理。改革方案是,高二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提早结束,留下1至2个月的时间给学生。任务驱动,每个学生完成一个课件,写出一篇小论文。

课件要求:

1、内容: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

2、题目:自选;

3、程序处理手段:不限;

论文要求:

1、题目;

2、选题意义;

3、程序框架结构;

4、操作平台,操作步骤;

5、完成情况。

评测依据:

1、选题新颖,应用适当;

2、论文表述完整,立意适当;

3、技术、技巧处理。

教师作用:

1、课件启蒙教学:演示往届学生完成的优秀课件作品,启发选题,启发信息技术处理的方式,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

2、技术指导:(1)选题上的帮助;(2)帮助一些同学理清想要解决问题的思路;(3)遇到难点协助处理;(4)提供相关的技术参考等。

3、论文指导:在规定的框架基础上,启发学生,科学、合理地论述自己的选题,让别人与自己一样感受这是个好课题。引导学生如何用框架结构清晰地描述信息处理的过程。课件操作步骤的书写则是学生语文知识中说明文的应用。尽管只是一篇科技小论文,如果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去写,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效果:安排完成课件的班级,每个同学的课件选取题目均不相同,可谓,百花齐放、百家鸣。有历史体裁的作品,如:《三国演义》、《中国历代纪元表》、《百年沦桑-中国的二十世纪》等。有文学体裁作品,如:《古代诗词查询管理系统》、《红楼梦诗词欣赏》、《文学世界》等。有地理体裁的作品,如:《日本一瞥》、《世界国家》、《中国旅游地图查询软件》等。有个人爱好体裁的作品,如:《2000欧洲杯》、《天堂树书友会》、《园林花卉检索》、《网上购物》等等。

完成课件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提高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一些同学用上的技术处理手段远远超过教师课堂上所给予的。而且扩宽了知识面,从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到创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更重要的一点,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学会了如何获取信息,如:从internet网上获取信息,提取重要的信息,应用处理信息,丰富了自身的信息素养。

三、体会。

[1][2]下一页。

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作用甚大。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的教学活动、教学模式的设计,若能将这火把点燃,是成功的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参考书]。

[作者简介]陈颖:福州一中信息技术学科高级教师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

上一页[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