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4:42:51 页码:8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优秀9篇)
2023-11-12 14:42:51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规划。写总结时应注重客观事实,集中概括核心内容,避免主观情感的过多插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篇一

光阴岁月弹指之间,又到了日历飘红、喜换“国庆新装”的日子。月1日,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70周年华诞。整个中华大地张灯结彩,喜气融融……..

“咚-咚-咚-”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声,一排排英姿飒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战士向我们走来。笔挺的藏青军装,飘扬的金黄绶带,映衬着他们年轻坚毅的脸庞。他们军姿刚劲,气势恢弘,千万人如同一人,在这普天同庆、万众瞩目的阅兵式上,在镌刻了兴衰荣辱、见证了中华儿女七十年奋斗史诗的天安门广场上,踏响了独属于这支“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金石之音。他们的步伐稳健雄壮,迈过的不仅仅是洁白的花岗岩地砖,更是往昔峥嵘岁月,是不懈求索的沧桑正道,是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国富民强、蓬勃发展的历史篇章,是新中国70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历程。

历史回溯到1949年开国大典之时,在这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庆典序幕之上,可知有多少人彻夜未眠,背后又有多少潜伏的危机?天安门未经整修破败不堪,空军编队带弹飞行,安保形势极度严峻。甚至由于是收缴所获,竟有一辆装甲车抛锚。而今,经过70年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国从“纸飞机”到自己制造“大飞机”。从“东亚病夫”到“东亚巨人”......都如一把标尺,丈量着新中国70年代发展的速度与辉煌。“两弹一星”、杂交水稻、深海探测、919大飞机,天眼望眼镜等重大科技成果赢得世界赞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振奋人心;还有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这些足够证明我国令人瞠目的腾飞发展速度。

开国大典方为序幕,年国庆阅兵却还未至中国发展的高潮。今日的中国,风沙早已变风景,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砥砺奋进价值更甚于黄金。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篇二

10月1日上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整个过程,我几度热泪盈眶。历史的辙印,记录我们国家的发展轨迹;辉煌的成就,托起我们民族的复兴梦想。新中国70年,何等波澜壮阔,何等辉煌灿烂!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的祖国取得了震撼世界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写下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广大中华儿女怀着无比的自信迈向未来。

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髓融合到日常工作中,身在其位,必谋其职。我们要把不断奋斗、不断前进和团结一致的精神体现在工作中。我深感我们和伟大的祖国之间深深相连、相知和相依,今天的中国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我们不能停歇,只有不断创新,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强。我们应不忘历史、不忘初心,为国家未来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篇三

xx点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重托催生无限奋斗豪情。接受习近平主席检阅的万余名海军官兵一致表示,人民海军向前进,胜利航程党指引。要坚决听从习近平主席指挥号令,坚定不移贯彻强军思想,坚定不移加快海军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努力奋斗,用实际行动把对党忠诚书写在波峰浪尖、无垠深蓝。

主席指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风卷舰旗红,海映长空鹰。48艘战舰铁流澎湃,76架战机振翅欲飞,1xxxx余名官兵雄姿英发……受阅阵容强大、气势雄壮、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汇成一部雄浑的海天交响曲。这是新中国历规模的海上阅兵,是新时代人民海军的豪迈亮相,展示了人民海军的崭新面貌,宣示了人民海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凝聚了近70年来人民海军的不懈奋斗。相较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只能在长江里检阅水兵、陆地火炮架上船的简陋条件,昨天新闻联播的20多分钟,可以说让人有恍若隔世之感。

瞄准世界一流,矢志强军兴军。建设强大海军是我们党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的战略思想,也是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人民海军初创时期,*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主席明确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从冲出岛链远海训练,到海上维权战备巡逻;从海外撤侨,到远洋护航;从国产航母下水,到新型舰载战斗机批量列装……今天的中国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力量,见证了中国速度,正以全新的姿态迈向世界一流海军的行列。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航程。习近平主席强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定不移加快海军现代化进程,善于创新,勇于超越,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我们要牢固确立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这次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对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光荣传统,努力锻造听党指挥、政治过硬的精兵劲旅。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篇四

今天是国庆节,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起床了。

上午,我观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庆祝活动开始时,首先是全体起立升国旗唱国歌,我也激动地站了起来,一起唱了国歌。之后,大阅兵就开始了。大阅兵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分列式分为徒步方队和装备方队。其中,我最有印象的是徒步方队里的维和部队,海陆空战队,女兵方队和领导指挥方队,装备方队里的无人机方队,火箭发射车方队和运输机方队。看到这些,我感到中国的军事科技很发达,中国的实力很强大。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好报效祖国。阅兵仪式之后是群众游行活动。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在这36个方队和3个情境式行进中,我最有印象的是运动强国方队,因为我们班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运动强班。郎朗所在的方队也让我印象深刻,从他身上我知道了努力才能成功,他因为苦练成为钢琴家才光荣地被邀请参加了这次国庆游行。另外,还有情境式行进“同心追梦”,儿童方队让我知道,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当立凌云志,报效祖国会有时。我今天懂了不少知识,觉得过的很有意义。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篇五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__。

在历史课本上,同学们都学过这样一课,1945年9月2号,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其实,在9月2日之前,也就是1945年的8月21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已经向中国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受降典礼的地点就是芷江。

我对芷江这片土地很有感情,也对侵略这片土地的日本鬼子十分痛恨。在我小时候,我的奶奶带着我的叔叔和我的爸爸逃难来到芷江。当时正是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国正在进行艰苦的抗日战争,战争的残酷在我的幼小的心中留下了阴影。

我在芷江受降馆工作了30多年。在这30多年,我不是在寻找抗战的文物史料,就是在寻找抗战文物史料的路上。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并不容易,非常艰苦。1993年,我在受降馆接待了一批前来参观的台湾同胞,得知当年芷江受降的主官萧毅肃将军有9个子女分别居住在台湾、美国等地,我在接待台湾同胞的同时,得到了萧毅肃将军家人在台湾的通讯地址。得到这个信息之后,我非常兴奋,我想,萧将军的子女他们会保存着当年芷江受降的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历史文献。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每逢节假日,我就给这个地址邮寄贺卡,纪念馆相关资料和联络通讯卡,一直坚持到2003年。整整十年时间。

2003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对方是萧毅肃的二儿子萧慧麟先生。他告诉我,十年来我寄的东西都通过台湾转到了美国,他和家人看了后十分感动,之后的几年,萧家兄妹先后5次来到芷江,向受降纪念馆无偿捐赠了400多件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他们说:“这些文物原来属于萧家,今天已经不属于萧家,它们属于中华民族。”这件事让我自己信心大增。我想,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我坚持不懈,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更加珍贵的文物史料。

七年前,也就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时,我找到了一段比我生命都重要的原始视频----当年日本在芷江向中国人民投降的原始视频。这段视频20分钟,记录了日本代表从下飞机到签署投降备忘录的全过程,让那段尘封69年的历史得以重现。这段视频,我找了整整15年。

1990年,我还在做讲解员,当时我和同事们在征集文物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两份芷江受降纪录片的海报。我就想,既然有海报,当年就有可能记录了日本在芷江投降的原始视频,这份海报坚定了我一定要找到这段原始视频的决心。1999年,我担任馆长后,遍寻全国与抗战有关的纪念馆、音像馆、资料馆、档案馆,7次去台湾,同当年受降的亲历者以及当年参加受降的将军的后代座谈,了解有关芷江受降的文物及视频资料,也没有什么收获。但我没有放弃,一直没有放弃。又到美国,找了很多飞虎队老兵和他们的后代,然而,始终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视频的信息。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非要找这段原始视频?因为在国内很多博物馆和纪念馆,有很多文字、照片记录了日本侵华和投降的一些内容,但视频资料却是空白。同时,日本侵略者一直不承认,他们是被中国人民打败的。那也就是说,我找到这段原始视频,就可以填补这块空白,同时,也可以说明日本侵略者是彻底被中国人民打败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后来我是怎么找到这段视频的吗?这个过程又复杂又有戏剧性的。我在美国呆了17天,天天出入当地的资料馆、档案馆,一直寻找拼音“芷江”的素材,怎么找都找不到,找得我心灰意冷。后来,我在文物征集的过程中,征集到了一篇飞虎队员关于芷江空难的回忆录,上面写的“芷江”叫“zhikang”,我才知道,当年美国人把芷江翻译成了“zhikang”。搞清楚了名字,我在现旅居美国,祖籍芷江、原湖南师大油画院教授钱德湘夫妇的帮助下,终于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找回了这段十分珍贵的视频。当时,我心里非常激动,小心翼翼的把这段视频带回芷江。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我为什么花这么多年去寻找历史文物?为什么抗战胜利已经70多年,我们还要去了解它,记住它?前些年,我去了一趟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展厅最醒目的位置,我看到一行字,写着:“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这是当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对我们青少年的嘱咐。看着这句话,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同学们,中国和平发展几十年,战争硝烟已经消失在历史深处。受降旧址的存在是为了告诫我们“从哪里来”,强化我们的历史记忆。它告诉我们应该“到哪里去”,以史铸魂,坚定我们的自尊、自信。

回顾历史,我们深刻体会遭受侵略和掠夺的苦难,就会更加坚定地走和平的发展道路,运用和平的发展手段,实现和平的发展目标。同学们铭记这段历史,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民族复兴的力量;面向未来,让和平崛起的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篇六

10月1日,这是一个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深刻而感触的日子。今天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七十周年的大日子,我们祖国妈妈七十岁生日的大日子。今天,我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旁,国歌响起了,我的心也被牵动着,情不自禁地站在电视机前,跟随着音乐,唱起了雄壮的国歌,给我们伟大的国旗行上了注目礼。全国上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阅兵式正式开始,随着一首首雄壮而熟悉的背景音乐,官兵们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的雄姿。这次阅兵展示了56个方队,其中徒步方队14个、装备方队30个、空中梯队12个。看着阅兵式上的官兵们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的样子,作为中国儿女的我们倍感精神振奋与自豪,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官兵是我们祖国的骄傲。阅兵式方阵的官兵们迈着标准的步伐,每一步75厘米、每分钟116步做到了分毫不差;严谨的要求、严格的训练使方阵的官兵们练就了一身的真本领。56个方队,寓意着我国56个民族团结和谐、万众一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国旗护卫队队员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到达国旗杆基座的行进过程中将迈出正步169步,寓意“从1840年至今169年的不平凡历程,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满怀信心,走向未来”……在阅兵活动之后,就是盛大的群众游行,由10万各界群众、70辆彩车组成的36个方阵和6节行进式文艺表演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中心区,与广场上8万青少年呈现的背景图案相呼应,在长安街上展现共和国流动的历史进程,在天安门广场上形成了节日的欢乐海洋,在金水桥畔体现了人民与共产党的情感交融,在首都北京抒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系祖国的赤子情怀……祖国七十华诞的阅兵仪式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记,一首首触动心弦的乐曲,一张张严肃而充满喜悦的脸,一个个整齐有序,英姿飒爽的方块,一辆辆代表着繁荣发展,开创未来的彩车……让我们的爱国热情不断升华。伟大的妈妈,祝您生日快乐!伟大的祖国,愿您拥有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篇七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五千年文明积淀,xx载奋勇争先。在这短短几十年里。中国这条巨龙完成了蜕变,令世界为之惊叹。也许今天的我们会因为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但当我们向前看,回首那段灰暗的历史,我们更多应是学习一种精神,一种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

唐太宗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的记忆总是闪烁着微茫的灯火,文明的脚步一直在探索中风雨兼程。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回首中国三千年文明史,盛衰之事,历历在目。

在隋唐时期,中国可谓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曾使多少人引以为豪。然而,到了清代,统治者沉醉在即成的果实上,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等到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中国角角落落的时候,等到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相继签订的时候,“大清帝国”的.美梦也就走到了尽头。他们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也没有铭记历史的经验。

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中华民族每位儿女都是祖国的孩子,祖国不够强大,就像是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子女的父母,不光是家庭的悲哀,更是孩子的不幸!!堂堂中国偌大民族,居然任一弹丸之国欺凌日久日甚!

也许,没有人为我们的青春呐喊助威,也没有人为我们的艰辛著书立传,但我相信,那执着的奋斗与追求将载入我们的生命,沉淀出最美的诗句。跋涉中的山水只是屏障,跨过去的艰险才是最美的风景!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篇八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0华诞的光辉日子。通过阅兵大会,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强响彻了整个天安门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像一束火焰在天幕上燃烧。主席肃立在敞篷车的正中央驶过金水桥,向海陆空三军问好。“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主席的问候如和煦春风,温暖军心。“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官兵们的回答似惊雷回荡,山呼海应。14个徒步方阵以及30个战车方阵,每个方阵都有着雄伟的气势,精良的装备,高昂的士气。

如今,中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作为中华民族子女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吗?难道不应该为祖国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吗?是啊,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未来的发展需要靠我们的努力。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也曾写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让我们五十六个名族的兄弟姐妹,团结一致,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奋斗吧!让我们的祖国为有我们而骄傲!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篇九

x月xx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节目--《铭记》,全国电台联播正式启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军民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最终赢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首抗日战争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歌声时刻在我们耳旁激荡,那激昂的音乐一次次激励着国人冲锋陷阵、浴血奋战:我们忘不了不顾自己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忘不了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胃里竟无一粒粮食的东北抗日英雄杨靖宇;忘不了周恩来称之为“足以为党之模范”的左权以及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张自忠、戴安澜、佟麟阁等将军……一位位抗日英烈在战火中倒下,却有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践行对祖国、对人民的承诺,这种舍身救国,团结奋战,不畏强暴的伟大抗战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鲜明、最集中的体现。

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团结自强、敢于胜利的奋斗史。伟大的抗战精神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磅礴精神力量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今天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弘扬众志成城、为国为民的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不是铭记仇恨,而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像一条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哺育和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操。中国人民正是弘扬了爱国主义传统,才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历史表明,越是到了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越是需要彰显爱国主义的巨大力量。

国家决定了文明的高度,人民决定了文明的厚度。纪念抗战,弘扬抗战精神,用“抗战精神”来凝聚“民族精神”,用“抗战精神”不断提醒自己落后就要挨打,牢记“抗战精神”,牢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当前,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对于普通人而言,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的感情,是可以具体化、生活化的。在我们的高中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来加强对学生的理性爱国教育,如苏武北海牧羊的节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以死报国等等。教学中,注重以历史小故事来渗透我国古代爱国行为的教育,并结合当前国家建设和发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公民责任和道德。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沐浴着和平的阳光,我们徜徉在幸福的大道,而这一切的幸福都源于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孜孜以求,上下探索,用热血染红了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回顾那段苦难的历史,就是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勿忘国耻,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在时代的大潮中热爱祖国,维护和平,以一颗赤子之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书写传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