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师美文汇总(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6:43:39 页码:7
大师美文汇总(通用12篇)
2023-11-11 16:43:39    小编:ZTFB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时常对各项工作和生活进行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激情和梦想,如何实现这些梦想是人生中重要的课题。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时,大家可以思考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有哪些可以借鉴和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大师美文汇总篇一

李苦禅年轻时投师于齐白石,生活无着,靠拉洋车求温饱。某日拉车到王府井大街,路过一家书画店,恰遇齐白石从店里出来,李苦禅拉车想躲开,却被齐白石喊住:“苦禅,还不过来,送我回家。”李苦禅心急慌忙,说:“我,这,给老师丢脸了……”齐白石正色道:“丢谁的脸?谁不知我是鲁班门下出身?靠劳动吃饭不丢脸。”他叫李苦禅把租来的洋车退掉,让他搬到自己家,腾一间厢房给他住,并挑出他的几幅画,亲笔题款,送去画店。画上有了大师的墨宝,熠熠生辉,被争抢一空。李苦禅脱离困境,从此一心一意学画,尽得老师的艺术精髓。

齐白石初来北京时,也困顿不堪。租不起房子,住在法源寺,画价低得可怜。在《白石老人自述》中,他说:“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生涯落寞得很。”受美术大家陈师曾鼓舞,他“衰年变法”,历经十载,自成一格,画风全新,但他却仍被孤立于北京画坛之外。守旧的画家讥诮他的'画为“野狐之禅”、“俗气熏人”,虽然佳作迭出,却很难出手。

惊醒了京城的清梦。

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位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他高调地将齐白石推上了艺术的高台。齐白石在给徐悲鸿的一首诗中,感激地说:“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独倾瞻徐君。”在给他的一封信里更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感念之深,发自肺腑。

不独齐白石,傅抱石也深深得益于徐悲鸿。当青年傅抱石彷徨于生计和艺术的十字街头时,徐悲鸿决然把他拉向艺术之途,极力肯定他的画作,坚定他的艺术人生,并资助他东渡日本留学。傅抱石学成归国,与齐白石齐名,“南北二石”在中国画界交相辉映。

那么,谁又是徐悲鸿背后的大师呢?徐悲鸿早年客居上海,地产大王哈同征集仓颉的画像,为了生计,徐悲鸿精心画了一幅应征。哈同请康有为鉴定,康看过后,为之激赏。康有为学养深厚,维新失败后,专心治学,后游历欧洲,学贯中西,为一代国学宗师。他不唯文理经史,书画亦是大家,学子仰慕。

很快,徐悲鸿与康有为建立了师生关系,成了康有为的“入室弟子”,住在辛家花园康宅。康有为拿出自己的珍藏:古今善本图书、绘画、金石、碑帖、雕刻,供徐观览,并一一讲解。在老师的指点下,徐悲鸿造诣日深。

康有为常在花荫下喝茶,手捋胡须,观看爱徒屋内用功。纳徐悲鸿为弟子,是他晚年最为得意之事。此后。他又动用京师人脉,辗转促成徐悲鸿公费留学法国。

需要指出的是,康有为是最早提出“美术革命”的人,他改革中国画的思想对徐悲鸿影响甚深。徐悲鸿美术观念的形成,并最终成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康有为的作用绝不可低估。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除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外,站在背后鼎力支持他们的大师功不可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师美文汇总篇二

编者按:写中国顶尖人物的故事,对于大师级别的评价,对于社会舆论的分析。

说到“大师”这个词,我们眼前浮现的也许是一刀一笔倾注心力的工艺匠人,也许是浸入书海的文化学者,有或许是看破世事、顿悟禅机的佛门宗师。无论是哪行哪派,“大师”这个称号都饱含我们对专注且高端的精英人物的崇高敬意。

但是“大师”这个过于高端的词在如今却有些尴尬,它要么仿佛在绝迹于生活中,要么被低俗的人群与文化过于滥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一纸通告发出,要评选280位在各工艺美术各领域的大师,我很高兴,也很赞成,大师终于要被堂堂正正地拿出来敬仰,而非被人淡忘或流于世俗。

之前人们常说“民国之后无大师”,这是一句带着深沉悲哀且刺痛当今国人的话,很多人直接将矛头指向了教育与文化的宣传事业,很多人开始反思我们培养年轻人的方式,开始将新一代与老一辈作比较,这说明,尽管说“再无大师”但对行业精英,对大师精神的景仰仍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我们的灵魂呼唤大师。

前一阵子电视台有个记录片叫《大国工匠》讲我们国家各行制造业中的顶尖人物,他们敢于奉献、坚持不懈,对所从事的行业付出以几十年不曾熄灭的热情。我总是很敬佩这样的人,他们的品格无论用于哪个行业、哪个国家,都是宝贵的财富,他们的心中藏着煤炭,朴实沉毅,一旦给予机会就尽情、持久的燃烧自己。我忽然明白,大师拥有的不仅是高超的技艺,更是强大的内心,尽管匠人与大师有区别,但民族正是需要他们的指引。

有人说一次性评选了这么多大师,缺乏历史的沉淀,名不符实。我承认,大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每个人都需要成长,而在过往艰难岁月中成长起来的大师,他们身上永不磨灭的光辉与独特的.人格魅力更是让我们留念至今。可今天评选出的大师们也许无法与他们相较,但过往的大师们已是过去时,他们自身已无法再发展,而如今的大师们还在进步中,发展中,我们的肯定会帮助他们的成长,他们是正在书写的新传奇,是生机勃勃的进行时。

民族需要大师,他们的身影终将成为我们民族的封面。


【本文作者:1520班 张培秋。(公众号:邓志刚语文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大师美文汇总篇三

我听说有一个了不起的鉴赏家,他是一名品酒师。

一个朋友邀请他去他家,因为他有一些非常古老的'有价值的酒,想给这个人看看他的收藏。

他想得到这个人的赞赏,就拿出一种最名贵的酒。

那人品尝了一下,却保持沉默。他没有说任何话,甚至不说它是好的。

那个朋友觉得受了伤害,然后他又拿出一种非常粗糙的普通的酒。

那位朋友品尝了一下说:“非常、非常好,很好!”

收藏家糊涂了,他说:“我被搞糊涂了,我给你最稀有、最名贵的酒,你保持沉默;但对这种普通的酒,一点都不名贵、粗糙的酒,你却说:非常、非常好!”

鉴赏家说:“对第一种酒,没有人需要说什么,它本身已经说明;但对第二种,必须有人赞扬它,不然它会受挫!”

大师美文汇总篇四

谈起大师之美,人们往往会想到学识宏博、造诣高深。其实,透过若干细微之处,我们能品味到别样的美。

儿子舒乙回忆说:一次,已是而立之年的他要到东北出差,特意向父亲老舍告别。在说了许多关心的话语后,父亲出乎意料地问:“你带了几根腰带?”儿子不解地说:“只有一根呀!”老舍先生摇了摇头故作严肃地说:“你们年轻人考虑问题就是不周全。我问你,万一那根断了呢,那不抓瞎了吗?来,把我这根也拿上!”说完,假装要解腰带,随之父子俩都哈哈大笑。多年后,舒乙仍能从浓浓的爱中体会到父亲的`童心。

在孩子面前,钱钟书不再是大师。他会趁女儿熟睡,在她的肚子上用毛笔画个大花脸,被钱母训斥后,才不敢再画。继而每天临睡前,又在女儿被窝里埋置“地雷”,把玩具、镜子、刷子等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就开心地大笑。这些把戏天天玩,钱钟书却百玩不厌。在清华期间,钱钟书养了一只猫,甚是喜爱。他特备一根长竹竿,倚在门口,半夜听见别的猫叫闹,就急忙出来,拿着竹竿帮自己的猫打架,一时在清华传为笑谈。

1940年的一天,美国普林斯顿市,一位八九岁的小女孩对一位老人说:“父亲说您就是伟大的爱因斯坦,可穿的衣服并不合适呀?”老者看了看自己的装束,冲小女孩儿做了个鬼脸说:“噢,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就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些东西,你肯教我吗?”小女孩儿将妈妈教的穿戴要领说了出来,又来到了他的工作室。小女孩儿手把手地教:“书应这样放,文具该这样摆,您得学会照顾自己。”爱因斯坦看着小女孩:“啊,小老师,你安排得很有科学性。”从那以后,小女孩每天放学后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一坐。一天,小女孩儿的妈妈遇到了穿戴整齐的爱因斯坦,好奇地问:“你是伟人,她是小孩,你们经常谈些什么?”“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布置房间,最近还常带些小甜饼给我。我什么也帮不了她,只能给她辅导数学作业。”洋溢在爱因斯坦脸上的是开心的笑,那一刻俨然是一个孩子。

大师亦是常人。细微之处看大师,他们如同身边人一样,让我们感到可亲、可爱。

大师美文汇总篇五

编者按:老匠人们,不用为自己的手艺消亡而担心,或许这样才能更踏实,更有激情地投身艺术中,他们为中国的工艺事业做出的贡献不容小嘘。

最近,工艺美术协会向近十个领域的280人颁发“大师称号”引来热议,有人认为此举欠妥,“大师”泛滥给人以幻觉。针对这一看法,我不以为然,评奖自有其标准,难道只有在白发苍苍的垂暮之年才能被称为大师吗?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种浅显的道理想来大家都明白。

授予“大师”称号的背后其实有更深刻的意义。

前段时间,央视开设“大国工匠”专栏报道,专门介绍为国奉献的匠人们的故事。有一名工匠,他的工作是为点火前的火箭进行最后的焊接工作。他焊接的地方是靠近燃料室的.位置,焊接的精确度必须精准到毫米,稍有偏差,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确保不出差错,他曾进行过上万次的训练,工作前再一次回忆焊接的步骤。他坦言,“焊接一次,就像是泡了个热水澡。”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他焊接一千多次,无一出现意外。

同时,这次颁奖也是对于某些濒临消亡的传统行界的挽救与复兴。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有些传统手工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其原因之一便是优秀产品无人问津以及行业的低效益。这样看来,我们也能发现“大师”称号背后的另一重作用。

上世纪,袁隆平带领小组攻关,研究“超级稻”品种,开始时知晓者甚少,后来,研究成果日丰,研究声誉日隆,袁隆平因其研究成果而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世界上名动一时,他的科研成果因此在全球迅速得到推广,造福世界,造福人类。

而传统手工业中的精品也是长期被埋没,不为人知。要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一说法在当今社会并不适用,对业内杰出匠人授予“大师”称号,也能使其产业被更多人所了解,更有甚者还能冲出国门。这一做法实在是为这些产业注入一剂强心剂,保护了老祖宗的遗产。

顶着“大师”头衔的老匠人们,不用为自己的手艺消亡而担心,或许这样才能更踏实,更有激情地投身艺术中,为中国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本文作者:1504班 陈明宇。(公众号: 邓志刚语文工作室)】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大师美文汇总篇六

4、做到以上三点是必出3s的;。

分值判定。

打出的perfect与连击都比好友多,但得分却比好友低,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这个情况。一个音符在打出perfect时根据准确度的不同得分,可以分为4种:

1、连击1―20有可能得到最高200分,然后183分、173分、163分;。

2、连击达到21―50有可能得到最高332分,然后302分;。

3、连击达到51―100有可能得到最高466分,然后426分、406分;。

4、连击从101开始有可能得到最高600分,然后489分、459分。

大师美文汇总篇七

对于“天不怕,地不怕”,星云大师有自己的看法。他说:“雷电交加,风狂雨骤,你不怕吗?地动山摇,桥断路塌,你不怕吗?四周黑暗无光,伸手不见五指,独坐屋中,你不怕吗?”世间一些可怕的事,只要鼓起勇气、信心,就觉得不可怕,这是用精神战胜了可怕。

大师说:“冷不怕,怕风,寒暑冷热是气候自然规律。天气太热,可能造成中暑;天气太冷,也可能引起伤风感冒。不过寒冷不怕,只要多加一件厚衣就可以抵御。倒是有时候出门,一阵寒风冷不防吹来,真是寒入心扉,令人浑身发抖,所以冷不怕,怕风。”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没有做好“怕风”的思想准备,在“一阵寒风冷不防吹来”时,就可能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应对是好。很多时候,我们患伤风感冒,就是因为预防不当,准备不足。

大师说:“穷不怕,怕债。当一个人穷途潦倒,家无斗米,衣食不全的时候,真是苦不堪言。尽管有的人乐天知命,并不以穷为苦,例如安贫乐道的宗教人士、采食野菜为生的山民,乃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等,但是穷人家遇有债主上门,那就不好受了。”欠债还钱,对一个人来讲,一定是压力,一个很大的`压力,若不能及时还上,有可能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很多人就是走不出债的阴影,才一事无成。

大师说:“鬼不怕,怕人。一般人都怕鬼,其实鬼不但不可怕,还很可爱,例如太太叫先生‘死鬼’,妈妈叫儿女‘小鬼’。鬼应该是没有形像的,一般人看到的鬼,都是‘装模作鬼’,或是失去人性,就用鬼来形容,例如酒鬼、色鬼、赌鬼。其实人比鬼可怕。人一旦失去人性,恶毒、残忍,设计陷害他人,甚至家人、朋友之中,也有‘人心难测’的人士,不是都比鬼更可怕吗?”谁见过鬼出来害人?到是经常有些人面兽心的人,出来伤人害命。

星云大师在佛法上造诣颇深,他在世上尚有“四怕”,我们作为平常人,真的就能做到“天不怕、地不怕”吗?一个人重要的是管好自己,从自己开始,做一个好人,做一件好事,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伤天害理的事,这并不是很难。只要管好自己的内心和欲望,就一定能够做得到,慢慢就会做得很坦然,就会在任何时候,在每一件事上,都不会失去人性。

“天不怕,地不怕”,会不会从此对“天不敬,地不敬”?大师说:“人生在世,你可以什么都不怕,但不能不怕因果,因果是大自然的法则,它不是佛创造的,也不是神仙发明的,而是自我的行为决定的,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是不能不知,不能不怕的道理。”

一个人由不怕天,不怕地,不怕规律,到怕天,怕地,怕规律,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收敛;由怕天,怕地,怕规律,到敬天,敬地,敬规律,是一个进步,一次思想上的飞跃;又由敬天,敬地,敬规律,到畏天,畏地,畏规律,则是思想上的升华,行动上的高度自觉。

大师美文汇总篇八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说过:人生太长,我们怕寂寞,人生太短,我们怕来不及。

每个人对人生都有不同的体悟,但这几样东西,却是所有人都害怕的,你最怕哪个呢?

一怕:身在福中不知。

之前看到一个穷人与天帝的故事,很受启发:

有个穷人,家里房子很小,却四世同堂,平日里异常拥挤,苦不堪言。他恳求天帝帮他摆脱现在的困境。

天帝告诉他说,你把你养的鸡和鸭同时关进屋子里,和你们同吃同住,一周以后再来找我。

过了一周,穷人实在受不了了,再次恳请天帝帮忙。天帝说,把那些动物都赶出去吧,让它们回到原来的地方,一周以后再来找我。

一周之后,穷人再次跪在天帝脚下,深深地致谢,感谢天帝的赐予,他现在觉得很幸福,也尝到了久违的快乐。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和这位穷人一样,喜欢抱怨生活的不公,总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觉得什么好的东西都是别人家的.。

其实很多时候,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有时候不是生活对我们不公,而是我们的欲望太多,身在福中还不自知。

只有生病时才知道生命的软弱,身体健康是幸福;只有饿肚时才知道食物的宝贵,有吃有喝是幸福;有儿时才知道父母不好当,家中有老是幸福;我们面对死亡时才知道生命的短暂,平安活着是幸福。

不要站在幸福里寻找幸福,走好自己的路,欣赏属于自己的风景。

不必羡慕和仰望别人,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

二怕:出卖健康,换取金钱。

人生,没有钱确实是寸步难行,但为了挣钱也得悠着点。

与其这样,到不如一无所有,最起码还有命活在这世上,还有机会能享受生活。

虽然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钱,但钱绝不是唯一能让我们踏实的东西。我们要赚钱,但我们也要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生活。

钱是什么?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即使你腰缠万贯,你能买的了太阳和地球?

即使你有金山银山,死后你能带走半分么?

除了健康,其他都是浮云!

钱多了就多花,少了就少花,多多少少,只要够花。别因为钱,把命去搭!

三怕:人再优秀,不孝顺父母。

有户人家有三个人,也是三代人。

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你爷爷年老体弱,活在世上毫无用处,不如抛弃于深山算了。”

半夜,父子俩用一箩筐抬着老人到了溪边,正准备往下抛时,儿子说:“爸爸,我们只要把人掷掉就可以了,何必把这箩筐也丢了呢?”

父亲生气地说:“你这小子懂什么,连人都不要了,还要这破箩筐干什么?”

儿子说:“若把这箩筐也掷了,将来我和我的儿子用什么把你抬到这里来呢?”

父亲闻之大为惊愕,尤如当头棒喝,大梦初醒!

于是速速命儿子把老人抬回家中,好好瞻养,再也不敢有不孝之举了。

父母上了年纪变得不中用了,给我们添了很多麻烦,于是有的人开始嫌弃父母……。

父母老了,吃饭时总是会把饭粒和汤水掉落到桌子上或地上,我们嫌弃他们邋遢;走路的时候越来越慢,我们会嫌弃他们;说话不利索,总是重复好几遍,我们嫌弃他们唠叨......

人们说,每一个老人都是再次做回了小孩,但不是每个老人都能被当成小孩一样去对待。

不,是我们太习惯得到父母的爱,而忘记了去给予。

我们嫌弃父母老去的时候,可曾想过他们也年轻过,而他们的年轻都给了我们。像那首歌里唱的:

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为人子女,或是为人父母,都是在父母的陪伴下从稚嫩到成熟。

别嫌父母老,他们一生辛劳。

百善孝为先,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多陪陪老人。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老去。

四怕:嘴上太甜,为人虚假。

人这辈子,你不摔那么一跤,就不知道有谁愿意俯下身去扶你。平日有茶有酒有兄弟,真正遇难你能见几人来靠近你。

用得着你时,好话说尽,无事也会献殷勤;用不着你时,立马转身,从此可能谁也不认识谁。

喜欢你时,你就是太阳,厌恶你时,你就是扫把星。

其实,社会很单纯,复杂的只是人心!

人心复杂了,社会也就复杂了,人心简单了,世界也就简单了。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别总以为人人都像自己,那么善良、那么诚恳;别总以为事事都该容忍,能忍则忍,忍无可忍则无需再忍。

有时候,要学着适当发点狠,狠心放下那些你在乎却不在乎你的人;有时候,也要学会有一张冷面孔,冷漠对待那些曾经对你爱答不理的人。

所以,一个人,只有真心真意去对待他人,才有人陪你笑谈人生,也才有人在你委屈难过的时候送来贴心的安慰。

以心交心,以情暖情。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如行云般自在,像流水般洒脱,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人生实苦,但也要足够相信,人生,有痛苦波折的苦难,但也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大师美文汇总篇九

关于评选大师的美文:金榜题名的“大师”

编者按:工艺协会对大师的评价引发的社会舆论,精神的高度亦不是靠依附和阿谀所谓大师来拔高。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号角吹响,某协会罗列的二百八十位大师如雨后春笋般应势而生。有人把大师供进轿子扛在肩上,有看客戏之怪诞。总之,口舌之间,大师们占了鳌头成了热议的角儿。

曾有名家言:“明清之后再无大师。”而这次的评选无疑是在对名家唱白脸。先前烂在锅底的绿豆糕子、炒米稀饭被翻出来,换个花样成了迎合大众的特色口味。被众人吝啬目光的传统行当一夕间架进佛坛。摸不清内细的人民群众迎着风赶着潮,韵了一把国匠情深的味,熏了一道艺术创作的.香。就像那些在太平洋里游了趟泳,去旧金山买了台苹果手机的人一样,认为自己因此高端不少。

而这场中国式的大师之风未免起得太过仓促,过程又实在草率。不免让人怀疑到底大师的肚囊里装的是真材实料还是猪油拌豆腐。那些手里捻着证书的大师们,又真假几何?试问,从淄水黄沙、泥陶彩釉、到水榭汀台、和田玛瑙,单就工匠而言,哪个不是耗尽千年精细积淀。所谓大师,是凌风出尘的卓然傲者,是行当的唯一泰斗。匠人手下没有死物,每一件都足以摆渡灵魂,每一件都带着风骨。所谓匠人,靠的是花鸟纸上的一盏灯,是青瓷白釉着的一滴茉莉清,是姑娘绣盘里生的一支牡丹花,而不是证书奖章上的赵四王五。国人所需要的不是一碗裹腹充饥的八宝饭,而是一剂涤洁心境的清凉贴。

评选在某种意义上类似儿时街坊里摆台子看的花戏,戏里的武角尽耍的是些表面功夫。选出来的大师也大多良莠不齐,况且只舍得花二三个月又怎么筛得出真正镶着金的国匠?蹭一时的热度攀上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旗,不过是拿凉水泼了老艺人的心。而不带理智的一味抬高所谓“大师”的身价,则是让偏离的风向渐行渐远。而附庸和加持在“大师”名头上的褒奖和光环愈发使初衷变质,过多的物质叠加,拖垮了苦苦支撑的对于大师的内在崇敬。这种名誉和声望的奖励一方面是让没落传统工艺重获重视的方法手段,另一方面又让民俗工业病态的现状更加恶化。类似药罐,治标不治本,药喝多了反而加重病情。

评选,不应该用无知和空白去填补传统工艺的荒芜。精神的高度亦不是靠依附和阿谀所谓大师来拔高。真正的大师不应该生存在大众的口舌和刻意的造势之中,物质之下,国人心中有一颗贫瘠的石头等待抛光打磨。


【本文作者:1513班 杨梦蝶。(公众号:邓志刚语文工作室)】

大师美文汇总篇十

有一回,叶淑穗和友人一起去八道湾拜访周作人。他们走到后院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中等身材、长圆脸、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就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说周作人就住在前面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间房子的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老人说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上衣。

鲁迅先生住在北京时,每天晚上都会有客人来访,鲁迅先生总是热情接待,亲自为客人倒茶,拿花生和糖果给客人吃。当客人告辞的时候,他总是要端起灯来,将客人送出门外。客人作别离去,他并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那么端着灯站着,直到客人走远看不到了,才关上门回屋。未名社成员作家王冶秋曾在《怀想鲁迅先生》一文中这样写道:“深夜,他端着灯送出门外,我们走了老远,还看到地下的灯光,回头一看,灯光下他的影子好看得很,像是个海洋中孤岛上的灯塔,倔强地耸立在这漆黑的天宇中。”

对一个人的尊重,有时候是说出来的,有时候是做出来的,更多的时候,是体现在细节中的。细节里的尊重,更加令人感动。

两位大师的待客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另一面。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反映出他们的涵养品行与内心境界,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大师美文汇总篇十一

万圣节怎能没有尖叫和狂欢?节日专属歌曲通关即送、超值金币充值返利,尽在节奏大师!10月31日~11月3日,尖叫派对等你来!

【尖叫惊喜一:专属新歌惊喜上架,一个怎够畅爽玩?】。

活动时间:

第一阶段:10月31日~11月1日;。

第二阶段:11月2日~11月3日。

活动内容:活动期间,将陆续上架两首万圣节专属歌曲,只要在活动期间进入“s周闯关”通过万圣节的主题周闯关即可获得这首专属节日歌曲,持续放送,持续精彩,天天都有新内容,专属歌曲限时获得!抓住时机,千万不要错过哦!

【尖叫惊喜二:万圣节充值大返利】。

活动时间:10月31日~11月1日。

活动内容:活动期间,我们将为大家推出最实惠的充值返利哦,实惠多多,满意多多!

【ios版本】。

价格(rmb)。

金币数量。

赠送金币。

合计。

6

600。

30。

630。

18。

1800。

90。

1890。

30。

3000。

300。

3300。

98。

9800。

1500。

11300。

【安卓版本】。

价格(rmb)。

金币数量。

赠送金币。

合计。

10。

1000。

50。

1050。

20。

100。

2100。

30。

3000。

300。

3300。

50。

5000。

640。

5640。

100。

10000。

1500。

11500。

大师美文汇总篇十二

阳光透过晨雾,照在山顶,一株迎客松立于陡峭的岩石旁,遒劲的枝干斜逸而出,似在欢迎远方的香客。

寺院里,一位长须老僧正在打扫寺院里的落叶,门边炉上的水正在嗡嗡作响,似已翻花要开了。

一负剑壮汉闯入。

你就是号称武学天下x第一的了尘大师吗?我击败你,做天下第一。壮汉拔出宝剑,喝问道。

老僧看了看壮汉,继续扫着落叶,扫到壮汉面前,轻轻地说,大侠,请让一让。

壮汉让到一边,说,等你扫完就动手。

扫完院子,炉上的水也烧开了,老僧不慌不忙地净手,拈茶,冲泡……。

壮汉举起宝剑,在老僧身边舞出了一片凌厉的'剑光,剑尖不时从老僧的脸上、胸前划过,剑气吹动了老僧的眉须。

老僧视而不见,拈须而立,闭目静等茶叶在水中慢慢地舒展开。

突然,壮汉扑通一声,跪在了老僧面前,拱手道,大师饶命啊,您在剑光笼罩之下还能气定神闲,悠然等茶,您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晚生冒犯了!

大侠请起,与老僧共同品一品这新摘下来的茶吧,茶能静心嘛,老僧微笑着说。

惭愧,惭愧!壮汉哪里还有心思品茶呢,辞别老僧,匆匆地下了山,老僧自己倒了一杯茶,细细地品了几口,很满意也很满足,又继续扫他的院子了。

壮汉有所不知,了尘大师已于三日前去世,那位老僧只不过是一位双眼失明的杂役僧人,并不会武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