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社会进步范文如何写(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6:36:04 页码:13
社会进步范文如何写(优质9篇)
2023-11-24 06:36:04    小编:ZTFB

人们常常会通过总结来反思并改善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表现。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诗歌,需要有灵感的启发和对语言的巧妙运用。以下是教育专家总结的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请大家积极尝试。

社会进步范文如何写篇一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进步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积累经验。在个人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着如何看待进步的问题。对此,我从个人角度出发,深入思考并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进步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和挑战。只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不气馁,继续努力。正如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说:“勤奋就是幸运之母”。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经验,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个人的进步和成长。

其次,进步是一种持续学习的态度。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生活经验,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对于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读书、上网、参加培训等方式来获得。而对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旅行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见识。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此外,进步也需要我们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态。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不能自满和得意忘形。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进步的空间。相反,困难和挫折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我们才能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能力。如同那句名言所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最后,进步也需要我们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与他人分享和合作,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例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与同事们开展团队合作,在合作中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从别人那里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分享,我们才能实现个人能力的最大化,实现进步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看待进步。通过持续学习、谦逊的心态和与他人的合作,我们可以实现个人的进步和成长。不断努力和积累经验,才是我们赢得进步的关键。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这样的心态,相信未来的进步将会更加美好。

社会进步范文如何写篇二

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每个人在追求个人成长与幸福时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然而,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付出努力与坚持。在思考如何看待进步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去面对进步,尽力把握机会,追求更好的自己。

第二段:进步的意义与价值。

进步不仅意味着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只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才能呈现出更好的状态。进步样本的出现,可以带动他人的奋发向前,共同推动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同时,进步也能够带给个人更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使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充实与充满意义。

第三段:面对进步的难题与挑战。

然而,进步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伴随着各种难题与挑战。面对进步的压力与困难,很多人会产生焦虑与畏惧。面对这些难题,我认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心态,明白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逐步积累与努力。其次,要勇于面对挑战,不要被困难所吓倒。只有在困难中求进步,才能在逆境中获得成长。

第四段:制定明确的目标与计划。

为了更好地追求进步,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与计划。目标要具有可量化性,并且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目标的制定有助于我们明确方向,将追求进步的过程变得更加有条理与有效。同时,合理制定计划,分解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提升,也是实现进步的关键。

第五段:持续学习与反思。

进步是一个不断学习与反思的过程。每当我们取得一定的进步时,应该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并积极改进。同时,要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在不同的领域中不断开拓与发展。只有不断学习与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并将进步转化为个人的力量与优势。

结尾:

进步是一种态度,是一个人在不断追求更好时展现出的品质。面对进步,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制定明确的目标与计划,持续学习与反思。只有不断努力追求进步,才能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也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让我们秉持着进步的信念,勇往直前,为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行。

社会进步范文如何写篇三

虽然说我的数学现在还不是很好,但我只要这样一直努力下去,在不久的将来,我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所以,为了以后的成就,我必须不断的努力!

回到家里,我拿出试卷,一道一道把题目仔仔细细地复习了一遍。等到第二周,王老师让我们做的是复杂的重叠问题。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自己的解题能力进步了。不仅如此,我又学会了许多题目。

社会进步范文如何写篇四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理论,还是对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贬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理论的`重要性和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这是导致我们在实践上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重要原因.同时,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对生态文明进行了多方面的说明和论证,但是,至今还无人论及地理环境社会作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原理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因此,在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背景下,重申并重新认识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研究地理环境社会作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liaoningadministrationcollege年,卷(期):200911(11)分类号:x321关键词: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生态文明

社会进步范文如何写篇五

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说,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那时,我还小,只知道自己的祖国叫中国……上了小学,老师告诉我,我们的祖国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师教我们唱祖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从这时起,我对祖国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现在,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很多,知道祖国的发展史,知道了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今天,我坐在桌子前,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这时,妈妈走了过来,看见了我的作文。“孩子”,妈妈慈祥的说:“你写的都在理,但你没亲身体验过以前那艰难的生活,你生活在蜜罐里,你是不能把过去的苦写出来。”我嘟起了嘴说:“妈妈,那你给我讲一讲你小时候的衣食住行吧”妈妈爽快地答应了。过去的中国,人们穿得很破烂,一年到头,只有那么一件衣服,这一件衣服还是妈妈的妈妈用一块布缝的,大儿子穿小了,二儿子继续穿,穿到最后,破的补丁已经很厚了。

如今,随便走进一家看看,哪一家的衣橱不是满满的,出门的时候挑来捡去并念叨着——今天我穿哪一件呢?再到商场,商场里的服装是琳琅满目,现在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的保暖,讲究是款式,时尚。如果你没时间去商场,你还可以在家里网上购买你钟爱的衣服。现在的生活对人们提供了便捷。过去,一年也吃不上一顿饱饭,家里的粮食都要算计着吃。过年时,有的家里都揭不开锅,更别提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了。现在,随便打开一个冰箱,里面没有空余的地方,想吃什么随手拿来,任何季节的蔬菜水果都可以随时吃到。妈妈小时候住的是泥房,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哪能住这样100多平方米的宽敞的楼房呢?我们现在住得多舒适。我迫不及待的插嘴道。“是啊,我们那时候,出门都是步行”“你们为什么不坐车呢?”“傻孩子,别说有汽车了,连自行车也没有啊!那时候学生上学,如果是离学校远的同学,早上三四点钟就起床开始上学了,走三四个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哪象你们现在早上坐校车上学,中午在学校有食堂,下午放学坐校车再回家。你们现在太幸福了”我想想现在,又想想妈妈说的过去,发现祖国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呀!

社会进步范文如何写篇六

在这学期学的众多课文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香玉剧社号》这篇文章,我被常香玉那颗火热的爱心所感动。

在抗美援朝的时候,中国可以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由于军事设备落后,许多战士壮烈牺牲,所以常香玉下定决心要捐一架战斗机。为此,常香玉卖了房卖了车,还把三个不满十岁的'孩子送到了保育院。随后,她带领社团日夜兼程,赶到了一个又一个城市,一丝不苟地扮相演出。经过不懈地努力,最后,她如愿以偿为国家捐献了一架战斗机,并以“香玉剧社号”命名。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看到电视上有一个小女孩,家境贫寒,连学都上不起,便提意给她捐款。爸爸妈妈说说干就干,从包里拿出二百元放进了信封里。而我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坐在一旁看我的电视。爸爸在一旁提醒我:“童童,把你的零花钱拿来二十出来,一起捐了吧!”我把嘴一撅,连声拒绝。“那这样,十元?”“不要!”“好吧,好吧,那五元吧?”我把脸一扭:“没零钱!”

最后,爸爸妈妈实在说服不了我,只好作罢。用零花钱捐款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仅仅二十元钱,我就难以接受,而常香玉,背负的是十五亿!我的脸有点发烧,泛出了红晕,心也在思考。

以后,我再也不做小气鬼了,我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爱心!

社会进步范文如何写篇七

一生中,人无可避免地都得接受几场磅礴大雨,与其打着雨伞,慌慌张张地寻找着避雨处,不如丢开雨伞,在雨中踩着小碎步,踮脚旋转,舞一支属于自己的舞蹈,用打在身上的雨滴来感受生命的真实,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若经历的总是没有阻碍的坦途,那又怎能感受到到达终点时的喜悦;若没有品尝过辛劳时苦涩的汗水,那又怎能体会到成功时甘甜的泪水。有一档叫做《变形记》的电视节目,讲的是城里孩子与乡村孩子互换身份的故事,城里孩子往往是娇生惯养着的,不懂得粗茶淡饭,劈材烧火,要翻几座山才能去上学的生活是怎样的,看到农村孩子的生活后,城里孩子诧异了,离开了父母才懂得必须靠自力更生,才知道城市里的生活是多么美好。经历过艰苦的生活才明白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在逆境中,更能磨炼一个人的毅力。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自幼在音乐上就天赋过人,八岁时便能作词作曲,可老天总是嫉妒完美的人,在他30岁时,贝多芬的双耳便完全失聪,可他对艺术的爱和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痛成为他创作力量的源泉,而《英雄交响曲》也成为他英雄年代的开始的标志。经历过风雨,才更让人感谢阳光的灿烂明媚。

接受风雨固然是好的',而在风雨中跳舞便又是一种姿态。才女林徽因,家境优渥,在绘画文学艺术方面有极高天分,但她却随丈夫梁思成投身于中国建筑业,去探寻那些错落在深山老林中的古建筑,战火纷飞的年代啊,这个如同人间四月天的温婉大小姐并不脆弱,扶着微微脚跛的丈夫踏过了一座座山,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那种艰辛怎可想象。她不仅是位杰出的建筑师,也是一位伟大的设计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便是她指导设计的。她更是一位舞者,在人生的风雨中,她舞得漂亮,顶着战火硝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方向,为不做亡国奴,甘愿远离家乡,放下身段,在颠沛流离生活中做操作家务的农妇。在历史上,她留下的是不屈于艰苦环境,用才情和毅力舞出的的美丽舞姿。

舞在风雨中,等待着太阳的出现,感谢那些让我觉得艰难痛苦的日子,因为我知道阳光已经离我不远了!

社会进步范文如何写篇八

近年来,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面对这样的进步,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在我看来,进步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福祉,也伴随着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进步,以充分的准备应对挑战。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观点。

首先,我们应该欣然接受进步所带来的各种福利。如今,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传统的“手工活”被机器替代,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新技术的应用让交通更加便捷,减少了路上的堵车时间;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带来了飞跃的进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开心看待并充分利用的机会。

其次,我们也要理性看待进步所带来的挑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远了。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面对面地交谈,而是通过社交媒体挥洒着自己的情绪。这就给沟通造成了困扰,人们更容易产生隔阂和误解。此外,技术的发展也影响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在一些传统工厂,机器人的使用使得大量劳动者失去了工作。这种挑战既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

进一步地,我们应该灵活应对挑战,积极寻找新的机会。面对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就业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技能,保持学习的状态。同时,要培养创新意识,关注新兴行业和技术,及时转变工作方向。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才能够赢得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的机会。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与进步相伴的其他问题。科技的快速发展与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在欣然接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进步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减少垃圾的产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进步的成果更加可持续。

总而言之,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我们要欣然接受进步带来的福祉,理性看待它所带来的挑战。同时,我们要灵活应对挑战,积极寻找新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进步与环境、资源等其他方面的关系,做出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正如老子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进步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该感恩并善待它。

社会进步范文如何写篇九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共和制度,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代替了中国落后的教育制度,现代科学的各个门类都建立起来了。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宗教礼俗、生活习俗及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进步的变化。

辛亥革命时期的留学生为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科学、教育、外交、文艺几个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留学生是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奠基者。

真正将西方科学整体性面目介绍到中国来,并使之在中国土地上生根的,是近代中国的留学生。他们不仅将西方科学首次完整地移植到中国来,而且身为之倡,他们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这是留学生贡献最大的一个领域。

留学生回国后,将西方各门科学移植到中国来,打破了数千年来经、史、子、集等独占学坛的局面,这些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创始人和早期的学术骨干绝大多数是留学生。

地质学:地质学是较早移入中国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奠基人是章鸿钊(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地质系)、丁文江(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质学博士)、翁文灏(比利时罗汶大学理学博士)、李四光(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矿务司下设地质科,由章鸿钊担任科长。1913年,丁文江又创办地质研究所,并任所长。丁文江聘请翁文灏为专任讲师,培养了叶良辅、谢家荣、朱庭祜、李学清、王竹泉、谭锡畴等等一批地质学人才,他们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外闻名的地质学家,活跃在中国地质学界,是中国地质科学各分支领域的开拓者。1918年,北京大学首先设立地质系,留美学生可杰任第一任系主任,李四光应聘担任该系副教授、教授。1922年1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选举章鸿钊担任会长,翁文灏、李四光为副会长。

近现代数学:在中国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近现代数学的,也是留学生。他们学成回国后,创办数学研究机构和刊物,培养数学人才,逐步形成了中国数学研究的骨干队伍。留学生中,最早学习数学的当推冯祖荀(留日)、郑之蕃(留美)、胡明复(留美)、姜立夫(留美)等,胡明复和姜立夫在美国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胡明复在上海大同大学、姜立夫在南开大学创立数学系,为建立中国的数学研究队伍作出了贡献。之后,熊庆来(法国国家理科博士)、陈建功(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华罗庚(英国剑桥大学)、许宝?(伦敦大学哲学博士)、陈省身(德国汉堡大学科学博士)、苏步青(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江泽涵(留美)、吴文俊(留法)等一批留学生相继回国,成为中国近现代数学的最杰出人才。他们通过教学和科研,培养了大批学生,使中国的数学研究队伍迅速扩大。到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近现代数学研究开始成熟,有些成果并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物理学:中国人对物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是从20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于上海设立物理研究所,1929年,在北平研究院也设立物理研究所。与此同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中央大学、南开大学、北洋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20多所大学也相继设立了物理系,除了进行物理教学外,还开展物理研究。1932年8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物理学会。从1932年至1950年,历任会长的是李书华(法国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叶企孙(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吴有训(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严济慈(法国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周培源(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

化学:1907年12月,留学欧洲的7位中国学生发起成立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选举了会长、书记、会员,发展会员,开展了一些活动。1922年9月,留学美国的庄长恭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化学会,1925年5月,选举了中华化学会理事会,首任会长王箴(美国密执安大学)。1932年8月,在南京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国化学会,推选陈裕光为首届会长。从1932年至1949年,中国化学会的历任会长是陈裕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昭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吴承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张洪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范旭东(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都是留学生出身。

生物学:我国生物学的奠基人是留美学生秉志(美国康耐尔哲学博士)、胡先?(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博士)、钱崇澍(美国伊利诺大学学士、康耐尔大学硕士)等人。1922年,秉志与胡先?、钱崇澍等发起,在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由秉志任第一任所长。该所主办了《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丛刊》。1928年,北平建立了静生生物调查所,秉志任所长。秉志、胡先?、殷宏章(美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张景钺(美利兹大学博士)、童第周(比利时比京大学物理学博士)、陈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贝时璋(德国士滨根大学博士)等有突出成就的生物学家都是留学生出身。

社会科学:将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各门学科移植到中国来的,也是留学生。以哲学为例,一批留学生将西方哲学的各个流派介绍到中国来,胡适宣扬杜威的实验主义,张君劢、张东荪宣传德国柏格森学说,陈大齐、冯友兰、金岳霖等人宣传新实在论。在输入西方哲学思潮的同时,西方哲学的一套严密的思维方法也随之引入,并与中国传统哲学相整合。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也是以留学生为媒介进行的。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上是一批留日学生,随后留法、留苏学生对宣传马克思主义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在社会学方面,据1947年12月的调查,全国144名社会学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中,有10名美国人,其余134名中国教师中,有107名是留学生出身。

留学生是近代收回主权外交活动的主持者。

清末的100名留美幼童回国后,从事外交行政工作的有24名,其中领事、代办以上外交官12人,外交次长、公使2人,外交总长1人,内阁总理1人。梁敦彦、梁如浩、唐绍仪是他们中的`佼佼者。1904年,唐绍仪担任驻英公使,赴印度加尔各答和英方代表就《拉萨条约》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唐绍仪坚持中国在西藏的主权,迫使英国政府作出“让步”,部分地挽回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1911年5月8日,清政府宣布成立内阁,梁敦彦出任外务大臣,留学生出身的外交官第一次成为外交最高主官。

留学生出身的外交家深受西方思想影响,他们大多具有爱心,在外交工作中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收回部分主权作了很大努力。

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顾维钧据理力争,驳斥日本代表的无理要求,获得各方面广泛的同情和赞扬。顾维钧也因此一举成名。

1920年8月,颜惠庆出任外交总长后,首先取消对帝俄之承认,停止对帝俄支付庚子赔款,同时派人接收了天津、汉口和在华俄人的治外法权。苏维埃政府为此声明表示满意,并希望互派代表建立外交关系。1921年5月20日,颜惠庆主持签订中德复交条约,废止战前德国在华一切特权,并以巨款赔偿我国参战损失,这是民国以来第一次签订平等条约。同年7月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施肇基、顾维钧、王宠惠提出关税自主、交还山东、取消“二十一条”等八项要求。3位留学生出身的外交官,在会上义正辞严,据理力争,在会下则进行广泛交往折冲,争得不少同情,孤立了日本。尽管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不多,但它终究是一次维护主权的外交胜利。

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传播者。

首先,留学生是西方近代化教育思想的主要传播者。

清末和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有军国民教育思想、实利主义教育思想、义务教育思想、平民主义教育思想,这些西方的教育思想大多是以留学生为媒介传播到中国来的。以平民主义教育思想为例,最早鼓吹平民教育的是章太炎、李大钊等人。1910年章太炎在日本东京创办《教育今语杂志》,他提出办刊宗旨之一是“提倡平民普及教育”。辛亥革命后,要求民主的呼声日高,平民教育思想也随之更多受到重视。李大钊于1919年2月发表《劳动教育》一文,主张广泛设立劳工补习教育机关,给工人以知识教育。接着,胡适、蒋梦麟、晏阳初、傅葆琛等一批留美学生回国,也加入了鼓吹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的行列。1919年9月,《教育杂志》出版专号,刊登了数篇留美学生撰写的有关平民主义教育的文章。他们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军国民教育曾使日本一战而败中国,再战而败俄国。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军国民教育的德国却败于平民主义教育的美国及协约国。由此可见,军国民教育已不适于世界潮流,因而提倡平民主义教育。

在中国提倡平民主义教育,且身体力行的是留美学生晏阳初、陶行知、陈鹤琴等人。他们分别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其次,留学生是新式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科举制度废除后,知识分子走出了“学而优则仕”的独木桥,就业选择趋向多元化。不过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国的生产力非常低下,产业不发达科学文化事业也很落后,这在客观上又制约了知识分子的就业选择的范围。留学生回国后,就业的主要是从政或教书。尤其教育界是留学生最集中的地方,“高等教育界之人员十分之九以上(据民国十四年东南大学、北京师大同学录)为留学生……高等以上学校之科学教师,更无非留学生,现在国内学校科学教师、科学用品与科学教科书者,亦莫不由留学生间接直接传衍而来。”

另有人对1935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名人录》进行统计发现,在该书收录的1103位教育界名人中,留学生出身的多达904人,占82%。其中留美学生又占了51%。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中,十有八九均是留学生出身。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留学生确实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力量。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